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第八单元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25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教案与反思第1篇】《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本小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好的故事》【教材分析】《好的故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人文主题,本文是第二篇。
《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黑暗现实之中,仍然保有对光明、对美好事物、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学情分析】本文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
有些词语比较难懂。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可先跳过难懂的词语,再读课文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课前学生可查阅有关鲁迅及本文的一些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1.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美好的梦境。
2. 结合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3. 体会作者于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的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美好的梦境。
【教学难点】结合资料,进一步读懂课文。
体会作者于美好的景致中寄托的感情。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时划分】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检测读词。
出示上节课学习的词语,指名读:石油鞭爆乌桕蒙胧伽蓝皱蹙虹霓萍藻参差追问词语意思:煤油鞭炮蒙眬寺庙皱缩彩虹浮萍长短不一的意思出示短语:泼剌奔迸的红锦带点拨:“泼剌”是拟声词,“奔迸”形容水的动态,这个短语要读的紧凑一些。
2.从课文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回顾内容,引入作者“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鲁迅的梦境,先去感受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
板书:美丽、幽雅、有趣二、精读梦境。
(一)感受美。
师生合作配乐朗读文章第3—9自然段,师读第3、4、6、8、9自然段,学生读第5、7自然段。
师;这就是鲁迅笔下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读后你觉得美吗?你从哪里读出了这种美呢?(二)品读美。
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第3—9自然段,哪些具体的描写让你感受到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部编版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语文园地(人教部编版)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阅读课文题目,结合课文内容探讨这样拟题的好处,并能为自己的作拟出精彩的题目。
3.发挥想象,感受词语的表达效果,选择词语写一段话。
4.欣赏XXX的楷书书法作品,感受书法之美。
5.积累XXX的名言警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XXX的崇高精神。
重点难点:1.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把握不同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题材拟出恰当的标题。
3.积累XXX的名句,懂得大概意思,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记忆,感悟大文豪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1.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并针对不同的文章灵活运用。
2.读不同的课题,感受拟题的好处,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作中。
1.结合本册所学课文来交流、归纳把握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提高概括能力。
2.学会几种拟题的方法。
一、交流平台1.谈话导入,引导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
通过这学期的研究,我们掌握了不少阅读方法。
今天我们就要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交换一下把握文章首要内容的方法。
实在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方法了,比方围绕中心来组织材料、抓枢纽句来把握文章的首要观点等,这些实在都与文章的首要内容有关。
请同学们先仔细默读讲义上的文字,可以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勾画出来。
2.学生交流课本中提到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预设:可引导学生交换他们在阅读中勾画的重点语句。
如“了解每个部分首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首要意思连起来”“关注文章的问题”“抓枢纽句”这些句子就提到了三种方法。
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的不同句子小结、概括出方法。
小结:讲义上提到了三种方法:①段意合并法;②问题扩充法;③句子摘录法。
3.结合具体的课文,交流、研究三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段意合并法1)课件出示具体方法。
具体操作:先分段并概括出各段段意,然后把XXX串联起来。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好的故事》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以及“习作:有你,真好”和“语文园地”。
《好的故事》是鲁迅的一篇散文诗,写于1925年。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鲁迅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一个“好的故事”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这篇课文具有以下特点: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鲁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好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梦境,更是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同时也蕴含着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希望。
写作手法独特。
鲁迅在文中运用了象征、对比等写作手法,使文章更加深刻、富有感染力。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以“走近鲁迅,感受其精神世界”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的思想感情,感受其语言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感受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4)学习作者运用象征、对比等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品味、感悟等方式,让学生体会鲁迅的思想感情,感受其语言魅力。
(3)通过拓展阅读、写作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鲁迅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交流二:关键句可以帮助了解主要内容,如总起句等。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该有这样几个条件:《宇宙生命之谜》
交流三: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把握主要内容。
有时通过题目很难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交流四: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
《只有-一个地球》美丽但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三、词句段运用
(一)给文章拟题目
1.学习拟题目,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发现:
级别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文章中的主要人物
第二组文章中主要事件
第三组文章中的主要事物
第四组吸引读者
3.小结:拟定题目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可以根据文章中主要事件,可以根据文章中的主要事物,还可以根据吸引读者等方法等列题目……
4.回忆自己写作文都拟个什么题目呢?
示例:《“小书虫”李子安》《我的小闹钟》《奶奶家的桂花树》《有趣的拔根儿大赛》《沙漠探险之旅》《纸条背后的大秘密》
5.假如刚参加完学校的合唱比赛,你会拟个什么的题目呢?
示例:《难忘的合唱比赛》《丁香树下的歌唱》《在歌声里绽放》。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作文:有你,真好(板书题目)新课教学()分钟二、用心构思,列出提纲1. 出示:【课件3】❖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你想到了谁?❖为什么觉得有他“真好”❖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2.学生分组,针对以上问题,小组内的同学自由发言,相互交流。
3.审题指导:(1)“你”——可以父母、亲朋、师长,也可是同学、路人、对手等等。
(2)“好”——有你的好处应该在文中明确反映出来,读者应该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出来,体会出感情来;(3)“你”——要是全文与“你”相符,不要出现人称牵强的现象。
4.列出写作提纲。
三、细读范文,含英咀华1.学生细读课前下发的范文《有你,真好》。
范文:有你,真好是你将我教育成人,是你教我丰富的知识,让我已不再那么幼稚反而成熟许多,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你“老戴”。
你上课十分严肃,上课时很少有微笑,表情十分严肃认真,好像把我们当作你的亲生儿女一样对待。
由于你上课的威严,让我写之前,先给予学生提示和审题指导,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写法,积累经验,为学生写好作文树立信心。
们有几分惧怕。
你为了能让我们考上好的中学,教室里的荧光屏你不知升降了多少次,遇到了难题,你总是非常耐心地一一解答。
有什么事没做好,你会十分具有责任心地耐心教导我们,为了我们,你的眼睛发炎了都还要坚持给我们上课。
虽然“老戴”上课时十分严肃,可到了课后却又十分亲切温和。
记得六年级的我还是十分地健忘,每趟都会忘记带伞,有一天下起了大雨,妈妈上班工作很忙,爸爸又去三明工作了。
“老戴”看见了焦急等待的我,便要送我一程,到了“老戴”家前的那片空地时,她便把雨伞给了我,叫我自己回去,不送我了。
因为“老戴”家中有个女儿要照顾,我便拿着雨伞说了声谢谢消失在雨帘中。
可我却没有注意到“老戴”为了不让我淋着,又怕我看到会自己跑回家,便把雨伞倾向我,而自己却淋了一身。
还有一回,那时体弱多病的我,因为拉肚子去医院看病而无法按时到校,稍好一些才到学校。
六上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举办“鲁迅日”纪念活动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四篇课文,前两篇精读课文是鲁迅的作品,后两篇略读课文是别人写鲁迅的作品。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刻画了一个童年伙伴的形象。
《好的故事》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描绘了美好的梦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回忆性散文,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刻画了鲁迅在生活中的形象。
《有的人》是臧克家写的现代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歌颂了鲁迅的高尚品质。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本单元选用一组与其相关的文章,旨在通过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从多角度展现鲁迅的形象,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对五年级上册“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方法的延续与推进,体会了针对不同难度的文章,资料发挥的作用不同。
另一方面,该语文要素也体现了对本单元选文特质的关照。
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表达有差异,所以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关于资料的搜集查阅,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就开始有意识的设计,有的是直接作为单元语文要素强调,有的则出现在交流平台或课后习题中。
借助下表,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关于查找资料的编排:由上表可知,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浩如烟海,因此教师需指引搜集资料的方向或给出相关查阅路径,学生还需要提高从大量资料中再进行筛选和甄别,寻找依据的能力。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从三年级开始以写人为内容的习作多次出现,以往的习作已经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习作在此基础上,强调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法结构;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古诗词;3.能够读懂课文并理解作者的用意;4.能够完成相关的练习和作文。
二、教学内容1.课文《观鱼》;2.生字词:观察、晕黄、稠密、鲤鱼、哗哗声、凝视、剪影等;3.古诗词:《观沧海》;4.课堂练习及作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本单元的主题为文言文,首先向学生讲解文言文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提醒学生区别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区别,以及文言文中的语法结构和常见短语等。
2. 学习课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分析课文:通过分段的形式,逐个分析课文中的每一个段落,并解释其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结构。
•学习古诗词:让学生学习与本课文相关的古诗词《观沧海》,并分析其中的用词、修辞手法和意义。
3. 课堂练习及作文•区分汉字: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分辨不同意思相同或者相似的汉字。
•填词: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填充生字词,巩固词汇的学习。
•理解课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
•写作:让学生依据本课文的题材,写一篇与观察相关的作文。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开拓思路,同时注意语言文字的表达规范。
四、教学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课堂讨论:通过对学生的提问,进一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内容。
•作业批改:根据作业内容,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不要放弃重新改写迭代,不断强化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五、教学拓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可以采用以下拓展方式:•学习更多的古诗词,如唐诗宋词等。
•学习更多的古代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
•多读文言文,锻炼阅读能力,丰富文学知识。
六、教学总结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注意语文知识,如生字词、古诗词的学习,还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故乡》是XXX的小说,其中的节选是关于少年XXX的故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13个生字和一些词语,能够流畅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一自然段,以及通过XXX的描写了解他是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同时体会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在课前,老师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发学生对XXX的兴趣,询问学生是否看过他的作品。
然后,老师可以介绍XXX的背景和代表作品,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新词,并抄写出认为最难的字词,交流哪些地方难以理解,需要注意的地方。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重点介绍一些不常见的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接下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确定最想解决的问题,例如课文中写了哪些稀奇事,XXX是怎样的少年,课文是怎样写XXX的,如何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以及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等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生字和词语,同时体会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思想感情。
老师导语:XXX的文章中有许多我们不常见的字词,文章也比较长。
因此,同学们需要抓住课文叙述的主要事件。
3.划分课文层次:全文共1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述“我”记忆中的XXX,勇敢而机敏。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和XXX是主仆关系,他来“我”家帮忙,因此“我”和他认识了。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描述“我”第一次跟XXX见面,他很怕羞,但我们很快就熟识了。
第四部分(第6~18自然段):描述XXX给“我”讲捕鸟、拾贝壳、看瓜、看跳鱼等有趣的生活。
第五部分(第19自然段):描述XXX和“我”分别了,友谊也中断了,但“我”很怀念他。
三、小组合作,自主释疑。
重点研究关于XXX的四件稀奇事,品读、感悟。
1)出示总括的句子:出示:【课件8】“啊!XXX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2)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不理解的地方:稀奇事在课文中指的是哪些?XXX的什么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引入第四段的研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课教案学科:语文第 8单元单元主题备课者:执教者:课型课时计划内容单元课 1 1.浏览单元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及知识结构。
2.速读主题课文和语文园地,初步了解大意。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4.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学时课8 1. 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能抓住关键词,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2. 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抓住重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梦境的美好。
3.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4. 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整合课 2 1.能总结和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
能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2.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了解其楷书的特点。
3.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单元课教学设计表学科语文单元第8单元备课者课型单元课课题单元课执教者及时间学习要点1. 浏览单元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及知识结构。
2.速读主题课文和语文园地,初步了解大意。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4.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学习目标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及知识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初读文章之后,有自己的体验,能够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探究问题你觉得可以借助哪些资料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应用作业1. 布置学生搜集鲁迅的资料。
2.完善摘录笔记。
3.继续练习写提纲笔记和批注笔记。
1.预习时在书上做批注笔记。
2.拓展阅读并采集。
文化阅读拓展阅读学习重难点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及知识结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八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11月17日
(1)自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思考并归纳其特点。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仿写练笔
1.认清生字的形,描红、临写生字,互相提醒易错的部位。
2.仿照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或老师的外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少年闰土》,大家还记得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2.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再识闰土
1.学习第l自然段。
小练笔:照片定格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
请同学们从自己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第1自然段写一写吧。
2.学生品读第6~17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思考: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
(2)结合相关语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闰土向“我”讲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3.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时,你能想象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
三、深读悟情,长忆闰土
夏日,海边拾贝的乐趣,令人陶醉;冬季,雪地捕鸟的情趣,令人向往。
这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书本,再次跟随闰土一起去感受自由自在的海边生活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第6~19自然段,勾画出你认为有趣的词句,展开丰富的想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八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11月17日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2.品悟含义深刻的语句。
3.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一、复习旧知导新课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题目《好的故事》就是鲁迅先生的(生答: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是一场怎样的好梦,这是一个怎样的好故事。
二、品读课文寻美梦,景物意蕴现于心
1.明确好故事的特点。
(1)在昏沉的夜里,“我”静静地闭上了眼睛。
在朦胧中,“我”看见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美丽,优雅,有趣的故事。
(2)我们可以先来看看,鲁迅先生写的“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
(3).体会好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生:两岸的“乌桕、新禾、野花”,我觉得代表新的事物;“丛树和枯
树”代表旧的事物,它们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新旧交替的现象。
而“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有一种惬意的田间生活的样子。
鲁迅当时生活的社会不是这个样子,这是一种新的生活。
鲁迅通过这个梦表现了他对这种新的生活的热爱。
但是又在融合后却又退缩,说明遇到了阻力。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
生:第7自然段里的“茅屋、狗、塔、村女、云”与第5自然段相照应,同样也是描写了那种美好平静的田园生活。
我发现作者描写的景物都是河中的倒影,而且倒影会不断延伸,不断变化。
①此段描写了与前文相同的景物,也出现了前文没有的色彩,试分析意
蕴。
“一丈红”,他先把它比喻成“缕缕的胭脂水”,然后又把它比喻成“红锦带”,“一丈红”立于枯柳下,看似瘦削无力,但也是新力量的出现,思想上的升华。
②文章描写的景物为何都是写的倒影?
一是鲁迅先生坐在船上,这些景物是他在水面上看到的;二是河水中的倒影是变化的,而不是生活中的一成不变,这样描写景物是动态的、变化的。
即新思想可能会被旧势力粉碎,但如水中的倒影一样,当水面风平浪静时,又会重现景物,不会消失。
3.小结。
师:这就是鲁迅先生在文章反复强调的:这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梦”,用文中的话讲就是——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八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11月17日
中车夫生活的艰辛。
3.拟小标题。
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关于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呢?
预设:沉重悼念、趣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焰火、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4.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预设: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过渡:是呀,鲁迅先生那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品质如花朵一般灿烂地开放着。
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看看这朵人格之花是如何绽放美丽的。
三、品词析句探内涵,伯父品质骤然现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沉痛悼念。
思考:“我”为什么惊异?
(二)学习作者回忆的五件事。
1.自由读课文,画出体现伯父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
(三)总结文章结构关系。
师:正是因为鲁迅先生风趣幽默,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在他离世之时,才会有这么多的人前来吊唁,失声痛哭。
所以文章的第1自然段是后文的结果。
文章前后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四、读读写写意深长,为国为民万古扬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八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11月17日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八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11月17日一、启发回忆,确定素材
1.启发谈话,唤醒学生记忆的表象。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经常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在这些人中,有你熟悉的人,有你喜欢的人,有你讨厌的人,有你敬佩的人……能不能把他(她)们介绍给老师呢?今天先介绍你最想要让老师了解的那一位。
你所要介绍的这个人有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
2.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习作题目。
(1)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并允许学生调换所要介绍的那个人。
(2)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所要介绍的人,自拟习作题目。
(3)教授拟题思路和方法。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2.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
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读了许多有关介绍人物的优秀习作,想一想:哪些习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向大家介绍一下。
三、范文赏析,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作文中去。
2.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特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激发写作兴趣。
3.让学生发现和借鉴其他同学作文的优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都想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那个人介绍给大家,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老师来不及听同学们一个个来介绍。
那么你们能将自己最想介绍的那个人写下来给老师看吗?现在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
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然后再起草,能在25分钟内完成初稿的同学可获得“耕耘奖”。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快速表达的能力)
1.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单独辅导。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八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11月17日一、游戏导入趣味多,此曲只应天上有
就是文章的眼睛。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些眼睛中,体会它们的独特之处。
三、课文多样题目新,绝知此事要躬行
1.男生读第一组题目,女生读第一组题目上小气泡里的内容。
2.课件出示第四组课题。
过渡:文章除了用主要人物作题目,还有更有趣的题目。
3.学法迁移。
过渡:我们掌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题目,那你能说说下面这两组课题的特点吗?
4.师总结。
看看这些题目,再回想我们曾经写过的作文题目,是不是太粗糙了呢?希望同学们将今天学习到的课题类型运用在自己的作文题目中,让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
四、词语意境展画面,千树万树梨花开
1.过渡:不同的题目也有不一样的风景,同一个词语用在不同的地方也会构成不同的画面,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词语,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饱经风霜的脸饱经风霜的老屋饱经风霜的大树
2.生交流。
3.师小结。
(1)在“饱经风霜”一词中,老师带领同学们看了三张不同的图片。
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是不是也可以斟酌词句呢?将最合适的词语,最想表达的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欣赏柳公权的“柳骨”,并产生对书法的兴趣。
2.积累名人名言,在名句积累中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
一、复习旧知引新课,诗非易作须勤读
1.检查作业。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