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实录——第7课 戊戌变法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戊戌变法

设计思路

【课标要求】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

【教学手段】导学案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堂流程】

导入新课

师:我们常常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我们一次次地挨打,有人用《那一次,我们挨打了》、《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来形容我们在近代史上被侵略的历史,可以说是生动形象。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中国在近代受到过哪些侵略呢?

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师: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奋斗的历史,探索的历史,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的第一次探索——洋务运动,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中国近代化的第二次探索——戊戌变法。

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读课本、填学案

(师):依托文本,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填空。

(师)(让学生小组自己核对正确答案,由疑难问题举手指出,教师让掌握的同学回答,纠正答案)

(师)再用ppt图文并茂地展示戊戌变法的过程:公车上书、强学会、《中外纪闻》、变法内容、结果等等。

第二环节:讲授新知、巩固知识

师:首先,我们看到课题,戊戌变法,那这一次变法为什么被称为戊戌变法呢?

生:戊戌变法发生1898年,这一年是农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

师:对了,因为中国传统社会一般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变法发生在1898年,而1898年刚好是农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师:说到公车上书,我们还得从1895年,大家回顾一下上一单元的内容,1895年发生一件什么的大事呢?

生: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

师:《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它又有哪些重大的影响呢?

生: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马关条约》后,帝国主义各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师:应该说,中日甲午战争时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古代,日本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忠诚的学生,日本文化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学自中国,这点我们可以从日本的和服、文字、传统建筑中看出来,但是,自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高于中国,并且逐步开始了它对中国的侵略。可以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了一场民族危机,这一事件对当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触动很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车上书发生了。

2、经过

师:那么“公车上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事件呢?它的经过时怎样的。

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请求光绪帝实行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师:这次上书被称为“公车上书”,那么同学们知道“公车”是什么意思吗?

生:汉代用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后来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由于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的人都是举人,故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师:说到公车上书,不得不说公车上书的领导人康、梁,我们教材上有康梁的肖像图。有没有同学知道关于康梁的故事呢?

生:略。

师:康是广东南海人,他19岁时就拜了当时广东的一个有名的学者为师,读了不少经世致用的书。他逐步认识到了当时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早在1888年他就曾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危险,要求维新变法,但是这次上书也没有成功。

梁启超是当时出了名的神童,十一岁就中了秀才,17岁就中了举人,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很多人读一辈子书都只能考一个秀才。康有为在1888年上书后有了一定的名声,梁在听到康的学说后觉得他很有学问,便拜康为师,值得注意的是,梁拜康为师时,康还是秀才,而梁已是举人,举人拜秀才为师,这在历史是罕见的,这也着实说明了梁佩服康的学问。从此呢,梁就成为了康进行变法运动的得力助手。

3、意义

师:公车上书的奏折并没有传到光绪皇帝的手里,这次上书失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公车上书这个事情就是白干的,那么公车上书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生:它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揭开了威信变法运动的序幕。

师: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兴起呢?

生: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希望通过维新变法来挽救民族危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条件。

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办学会、创报刊、设学堂。

师: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它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那么维新派采取了一些什么样的方式来扩展这种影响呢?

生:略。

师:我们可以把这些活动归纳为办学会、创报刊、设学堂,他们通过这些活动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在这些活动中,其中最著名的是强学会和它的机关报《中外纪闻》,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强学会的创建过程中,得到了一些政界名流的援助,像张之洞就捐了不少钱,但有一个人他想捐钱,却被康有为拒绝了,这个人就是李鸿章,李由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当时名声不好,康有为把李鸿章的加入会影响强学会的名声。

三、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

师:维新变法运动进行到该阶段还只是停留在宣传上面,也就是清政府并没有采纳维新派变法的要求,但是维新派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推动清政府变法,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那么光绪帝是什么时候接受主张,开始变法的,变法的过程和结果又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二目,百日维新。

1、光绪帝下诏变法

师:百日维新的背景是什么?

生: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

师: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康有为又几次上次上书光绪帝,力陈形势危急和变法的迫切。这一次,康的上书终于是传到了光绪帝的手里,光绪深受震动,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决定变法,令康有为等人筹备。那么百日维新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生:1898年6月11日

师:在这一天,变法就开始了。在变法中,光绪帝重用了康、梁、谭嗣同等维新志士。

2、变法内容

师:同学们请看到教材,变法的主要内容,书上把内容归结为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四类,请思考,这四个内容分别有什么作用。

师:经济上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生: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