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 格式:doc
- 大小:411.50 KB
- 文档页数:5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新教材)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一节物质的构成物质的构成是由微粒组成的,其中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其他微粒包括原子和离子。
分子是物质构成微粒中比较小的一种,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则不同。
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并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质扩散也就越快。
如果将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混合液的总体积将小于100毫升,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
蒸发和沸腾的微观解释都是基于分子的运动和离开液体表面的过程。
物质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变化了,并没有产生别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是不同的,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体和气体的对流则是物体运动的结果,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
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温度、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其他单位有吨、克和毫克。
常见的物体的质量范围是50克到6吨之间。
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和磅秤等。
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When using a platform scale。
there are several things to keep in mind。
First。
make sure to place the scale on a level surface。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第一节物质的构成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唯一的微粒,也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和原子构成的。
分子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分子构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是由二氧化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
3.分子的特点:(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分子很小,肉眼无法直接看见,只能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或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的仪器是普通光学显微镜;(3)分子之间存在空隙;(4)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其次是液体、固体。
;(5)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6)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和引力;(7)分子热运动在宏观上表现为扩散;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到另一处的现象。
气体扩散速度大于液体扩散速度大于固体扩散速度。
(8)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质扩散越快;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越缓慢,物质扩散越慢;4.请用分子的特点回答下列例子:一滴水中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一定体积的水与一定体积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一定体积的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很大5. 50毫升的水与50毫升的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原因是:当水和酒精混合时,较小的水分子进入到较大的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总体积会减小。
【注意:①若同种物质混合,如100mL水与100mL混合,则总体积不变。
②芝麻与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它并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隙。
】做无规则运动,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空隙增大;随着压力的增大,分子间的空隙缩小。
7.(1)用分子观点解释: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人们在公园里通常能闻到宜人的花香,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为了便于运输和使用,通常把石油气加压变成液化石油气贮存在钢瓶里。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一、学问点构造图二、根底学问点1、物质的构成1.1 Q:什么是分子?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
1.2 Q:分子的性质有什么?A:①分子很小②分子之间存在空隙③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④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1.3 Q:气体或液体扩散速度跟温度的关系是什么?A:温度越高,气体或液体扩散的越快。
1.4 Q:气体液体固体三者分子之间空隙排列是怎样的?A: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比拟小。
1.5 Q: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A: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1.6 Q:我们通常把分子的运动也叫作什么?A: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猛烈。
1.7 Q:既然构成各种物质的分子之间都存在空隙,为什么很难将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压缩呢?A:物质内部的分子之间不仅存在引力,同事也存在斥力。
正是分子之间的斥力使物质内部的分子很难靠的很近。
2、质量的测量2.1 Q:什么是质量?A: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2 Q:质量会随物体形态的变更而变更吗?A: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不会随物体的形态,状态,温度,位置的变更而变更。
2.3 Q:物质的单位及单位换算A:物体质量的主要单位(标准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 1克=1000毫克2.4 Q:托盘天平的根本构造是A:左盘、右盘、平衡螺母、游码、底座、分度盘、指针、横梁标尺、砝码及砝码盒、镊子。
2.5 Q:运用天平留意事项A:留意称量值不能超过量程(最大称量值)玛法不能用手干脆取,应用镊子取,称后刚好放回砝码盒,以免生锈。
防止天平与潮湿、有腐蚀性的物体接触。
加砝码时要轻放轻拿化学药品不能干脆放在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一样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再称量)。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第一节物质的构成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唯一的微粒,也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和原子构成的。
2.生活中有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分子构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是由二氧化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
3.分子的特点:(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分子很小,肉眼无法直接看见,只能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或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的仪器是普通光学显微镜;(3)分子之间存在空隙;(4)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其次是液体、固体。
;(5)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6)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和引力;(7)分子热运动在宏观上表现为扩散;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到另一处的现象。
气体扩散速度大于液体扩散速度大于固体扩散速度。
(8)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质扩散越快;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越缓慢,物质扩散越慢;4.请用分子的特点回答下列例子:一滴水中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一定体积的水与一定体积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一定体积的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很大5. 50毫升的水与50毫升的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原因是:当水和酒精混合时,较小的水分子进入到较大的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总体积会减小。
【注意:①若同种物质混合,如100mL水与100mL混合,则总体积不变。
②芝麻与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它并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隙。
】6.分子总是在不断做无规则运动,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空隙增大;随着压力的增大,分子间的空隙缩小。
7.(1)用分子观点解释: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人们在公园里通常能闻到宜人的花香,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为了便于运输和使用,通常把石油气加压变成液化石油气贮存在钢瓶里。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1节:物质的构成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还有离子和原子)同种物质构成的分子种类相同,冰、水、水蒸气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性质:(1)分子很小,体积小、质量小;(只能用隧道显微镜观察到)(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再固体分子)(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4)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
3、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分子热运动在宏观上表现为扩散现象。
正因为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就为分子的运动提供了“空间”而气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大,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小,所以气体物质扩散较快,而固体和液体物质扩散较慢。
4、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5、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体现了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在引力的作用下,露珠缩小到其表面积最小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7、黄豆与芝麻的实验是模拟实验,用宏观现象类比微观结构,不能直接得出分子间有间隙的结论第2节:质量的测量一、质量概念理解和单位换算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质量的含义: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它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质量的主要单位(标准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3、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6毫克1克=1000毫克以上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千克=1公斤,1斤=500克,1两=50克。
体质量大小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物体所含物质越多,物体的质量就越大。
如一桶 10 升的煤油的质量比一桶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等无关。
1、电子天平、磅秤等。
9平的使用步骤可归纳为"一放、二拨、三调、四测、五读、六收”于测微小物体(物体规格相同)的质量。
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时,可先测出多枚大头针的总质量,即得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用于测较大物体(规格一致)的质量。
测已知长度的铜线的质量,若铜线质量太大而无法直接用天平测量时,再根据总长度之比算出铜线的总质量密度还有一个常用单位——克每立方厘米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表示 “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 这一特性每种物质的密度是确定不变的,它并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一滴水和一杯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密度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种物质。
物质的密度受物态变化和温度的影响。
当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转换时,质量不变,体积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密度的变化。
当温度变化时,虽然质量不受影响,但体积要发生变化(如热胀冷缩),从而引起密度的变化。
量固体的密度(以铁块为例)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然后用细线栓好铁块将量筒内倒入适量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将拴好的铁块慢慢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使铁块全部浸入水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和铁块的体积,减去原本量筒中水的体积,就可计算出铁块的体积根据公式计算铁块的密度量液体的密度(以盐水为例)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倒入量筒中一部分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利用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同时不断从外界吸热。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同时不断向外界放热。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同时使它降低到一定温度,例如氮气。
第1节 物质的构成A. 物质由分子构成我们所能(包括使用光学显微镜)看见的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如阳光下看到空气中的一粒灰尘、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个细胞,其中所含的分子数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分子数量极大。
B.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1.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2. 实验:证明分子间有空隙实验现象与结论: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比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小),这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
C. 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1. 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另一处的现象。
2. 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3. 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
D.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引力使分子能够聚集在一起,不会分散开来;斥力使物质内部的分子很难靠得很近,这也是固体、液体难压缩的原因。
第2节 质量的测量A. 质量1. 质量: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通常用字母m 表示。
2. 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kg 。
常用单位有吨(t )、克(g )、毫克(mg )。
换算关系:1t =103kg 1kg =103g 1g =103mg水和酒精的混合液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以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质量的测量工具:生活中常用秤测量质量,常见的如杆秤、磅秤、电子秤等。
实验室中,用托盘天平或物理天平测量质量。
B.托盘天平1.托盘天平的构造:由底座、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横梁、标尺和游码组成,每台天平配有一套砝码,通常砝码盒中带有镊子。
2.1)a)放平:天平放在水平面上。
b)归零: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c)调螺母:调节横梁两端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为止(或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核心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 物质的分类方法:- 按物质的状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按物质的组成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按物质的来源分为天然物和人工合成物。
2.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性、氧化性等。
第二节物质纯净与混合1.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具有确定的物质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的物质组成,物质性质不确定。
2.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分类:-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
3. 均质混合物与非均质混合物的特点:- 均质混合物组成均匀,无法用肉眼看出组分;- 非均质混合物组成不均匀,可以用肉眼看出组分。
第三节纯净物质的提纯方法1. 浓缩与稀释:- 浓缩是指将混合物中的溶质浓度增加,通常通过蒸发去除溶剂实现;- 稀释是指将溶液中的溶质浓度降低,通常通过加入溶剂实现。
2. 结晶法:- 把溶液慢慢冷却,溶质逐渐结晶出来,再通过过滤等方法分离出纯净物质。
3. 用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能够吸附杂质,通过与杂质的物质性质不同实现提纯。
4. 蒸馏法:- 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将混合物通过加热使其局部汽化,再通过冷凝使其变回液体,实现分离纯净物质。
第四节溶液的组成1. 溶质和溶剂:- 溶质是指能够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 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2. 浓溶液与稀溶液:- 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含量高;- 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含量低。
3. 饱和溶液与过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大量的溶质;- 过饱和溶液中溶质的含量超过了饱和度。
第五节溶液的分离1. 蒸发法:- 将溶液加热使溶剂蒸发,溶质留下,实现分离。
2. 结晶法:- 将溶液慢慢冷却,溶质结晶出来,通过过滤等方法分离溶质。
3. 沉淀法:- 利用溶液中溶剂加入其他物质时的反应产物成为沉淀,通过过滤等方法分离。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提纲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一知识汇总一、温度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l物质的特性第一节、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2、观察硫代硫酸钠(俗称大苏打或海波)的熔化过程:开始加热时并没有熔化,只是温度不断上升,体现在图象上是一段倾斜上升的直线。
达到一定温度(熔点)时才开始熔化,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表现在图象上是一段水平直线。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第一节物质的构成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唯一的微粒,也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和原子构成的。
2.生活中有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分子构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是由二氧化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
3.分子的特点:(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分子很小,肉眼无法直接看见,只能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或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的仪器是普通光学显微镜;(3)分子之间存在空隙;(4)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其次是液体、固体。
;(5)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6)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和引力;(7)分子热运动在宏观上表现为扩散;扩散现象: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到另一处的现象。
气体扩散速度大于液体扩散速度大于固体扩散速度。
(8)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质扩散越快;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越缓慢,物质扩散越慢;4.请用分子的特点回答下列例子:一滴水中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一定体积的水与一定体积的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一定体积的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很大5. 50毫升的水与50毫升的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原因是:当水和酒精混合时,较小的水分子进入到较大的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总体积会减小。
【注意:①若同种物质混合,如100mL水与100mL混合,则总体积不变。
②芝麻与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它并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隙。
】6.分子总是在不断做无规则运动,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分子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空隙增大;随着压力的增大,分子间的空隙缩小。
7.(1)用分子观点解释: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人们在公园里通常能闻到宜人的花香,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为了便于运输和使用,通常把石油气加压变成液化石油气贮存在钢瓶里。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班级______ 姓名_____得分______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1.对于书写纸,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可燃 C.不溶于水 D.易撕碎2.将一颗方糖放入水中,搅拌几下后,方糖不见了。
这一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A.糖分子比水分子小 B.糖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糖分子问有空隙 D.水分子间有空隙3.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冰”得出汗。
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一面;③“汗”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态水;⑥“汗”是水蒸气。
其中正确的(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4.品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杭州市盛产各种名茶。
为保持茶叶的品质,要做到防潮和防氧化,往往在茶叶的包装袋内放入--4,包黑色的还原铁粉作为“双吸剂”,失效后会变成棕黄色物质。
这一从黑色物质到棕黄色物质的变化过程属于……………………( )A.化学性质 B.物理性质 C.化学变化 D.物理变化5.为了测定风向,小柯以手指蘸点水,然后在空中向四面慢慢转一下,感到最冷时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这是利用了……………………………………………………( )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的原理B.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有关的原理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的原理D.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快慢都有关的原理6.对下列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中会冒出大量的气泡,说明气体不能溶解在水里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分子之间存在间隙的缘故C.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会缩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的缘故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时,冰雪熔化要吸收很多热量,使气温更低7.下列叙述表示物质化学性质的是……一……………………………………………( )①蔗糖能溶于水;②酒精具有挥发性;③汽油能燃烧;④菊花有香味;⑤醋酸具有酸性;⑥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8.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有一部分石蜡受热熔化。
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②只要是发光发热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③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9.下列现象都发生物态变化,其中属于液化的是…………………………………………(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干了 B.卫生球放了一段时间变小C.冰块正在慢慢地熔化成水 D.江面上逐渐形成了大雾10.如图,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A.a、、b、c肯定都是晶体 B.a、b、c的熔点相同C.c比a熔化得快 D.以比c的熔点高11.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的是…………………………………………………………( )A.温度不等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B.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C.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D.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12.右图,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将四支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的水会沸腾的是………………………………( )13.取四支试管,分别盛入①稀硫酸、②氢氧化钠溶液、③稀盐酸、④氢氧化钙溶液。
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其中变成红色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4.小明发现户外地面以上的冬季供热管道每隔一段距离总呈现n型,如图所示。
其主要原是………………………………………………………………………………………( )A.为了避开行人和建筑物B.为了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水进人下一段管道C.为了避免管道因热胀冷缩导致的损坏D.为了方便工人师傅安装和检修15.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
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
对此现象,你认为合适的解释是………………( )A.沸腾时水不蒸发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l00 0C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D.停火后7k面卜方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水珠,即“臼气”16.2009年十月一日,国庆60周年大阅兵即将结束时,中国制造的战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所示,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
产生这一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
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升华17.给一定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问变化的图像应该是…………………………………( )18.我们牛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A.雨后的彩虹 B.夜晚的觅虹戈JC.节日的礼花 D.彩色的图画19.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
现用如图实验装置用水加热酒精,使酒精中的叶片褪绿,则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酒精和水同时沸腾 B.酒精先沸腾C,水先沸腾 D.水沸腾而洒糟不潍塍20.2010年1月2日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大范围降雪天气袭击。
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
在遇到这种天气时,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这是因为…………………………………………………( )A.“融雪盐”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冰雪熔化B.“融雪盐”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的“地热”而熔化C.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含融雪盐的雪”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D.“融雪盐”有利于冰雪对阳光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21.在酸性物质中加入碱性物质可以使物质的酸性降低。
小玲测得自己家农田的土壤pH值为5.5得知该农田土壤呈_______性,于是小玲和爸爸在田间撒下些熟石灰来改良土壤,可见,熟石灰是呈 _______性的物质。
22.小刚设计了一个实验,将水和酒精混合后放人冰箱的冷冻室中,每隔2分钟用温度计测量一次温度,他把观察到的现象与温度值记录如下表:时间(分) O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温度(℃) 4 2 O -2 -4 -6 -6 -6 -6 -6 -6-8状态液液液液液液固液固液固液固液固液固(1)从实验中可以看出水合酒精混合物的凝固点是_______。
(2)比较水的凝固点和混合物的凝固点,还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写出(2)的结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在一次兴趣小组制作玻璃滴管活动中,小明发现把玻璃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它就软化了,这个过程叫____________ 。
经测定,玻璃在200℃时开始变为液态,当温度升至300℃时还未全部变为液态,根据此现象可判断玻璃是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
24.在室温下,将蔗糖放在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发现溶液底部有少量的蔗糖晶体未溶解。
然后加热,可以观察到底部蔗糖晶体的量_______ (填“增加”或“减少”),该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寒冷的冬天,赵明早上起来看到卧室的玻璃窗上经常会“出汗”或结“冰花”。
细心的他发现“汗”和“冰花”都结在玻璃窗的_______ (填“内”或“外”)表面,他还知道玻璃窗卜的“汗”是由于水蒸气而成的,而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_______ 而成的。
26.如图,把正在沸腾的水产生的水蒸气引导到冷水中。
请回答:(1)沸腾的水中的温度计示数将_________。
(2)冷水中的温度计示数将_________ 。
(3)此实验包括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 。
(4)如果酒精灯不加热,左边的试管中的水将_________ 沸腾。
(5)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水,要_________ 热量。
27.表l是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表2是水在不同大气压下的沸点。
表1物质液态铁液态铅水银水酒精乙醚液态氧液态氮液态氢沸点(℃) 2750 1740 357 100 78 35 -183 -196 -253表2气压(千帕) 70 84 101 121 143 154 163 175 187 199 211 226 239沸点(℃) 90 95 100 105 110 112 114 116 118 120 122 124 128(1)分析表1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分析表2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根据表2回答:(3)高压锅内的气压可以达l99千帕,因此高压锅内水的沸点能达到_________ ℃;(4)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
为了不使糖在沸腾时变质,沸腾时温度要低于10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28.为了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水和酒精,张明同学依据已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的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所测数据和观察到的觋象如下轰! 酒精(毫升) 水(毫升) V酒V水观察现象12.5 25 1/2 -8℃未发现凝固12.5 50 1/4 -8℃未发现凝固12.5 75 1/6 -8℃混合液开始凝固12.5 370 ≈1/30 -6℃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12.5 750 ≈1/60 -4℃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说明:所用冰箱的冷冻室的最低温度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