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26
皮革毛皮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检验方法细则1. 概述本检测方法细则是根据本实验室仪器的实际配置情况及现有的检测能力进行编写,参照《GB/T 19942-2005 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ISO/TS 17234.1:2010 皮革化学测试染色皮革中偶氮染料测定》中规定的测定方法,适用于本实验室使用气质联用仪测定皮革毛皮产品中有机锡化合物。
2. 适用范围本检测方法细则适用于皮革毛皮产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3. 检验依据GB/T 19942-2005 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ISO/TS 17234.1:2010 皮革化学测试染色皮革中偶氮染料测定4. 实验原理样品在柠檬酸盐缓冲溶液中用连二亚硫酸钠溶液还原分解以产生可能存在的禁用芳香胺,用提取柱提取溶液中的芳香胺,浓缩后,用合适的有机溶剂定容,用GC/MS或LC进行测定。
5. 试剂和溶液5.1 叔丁基甲醚,分析纯5.2 柠檬酸盐缓冲溶液:12.526g柠檬酸和6.32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定容至1L。
5.3 连二亚硫酸钠溶液:称取1g保险粉溶于5mL水中,浓度为200mg/mL。
5.4 偶氮硅藻土柱,购至瓦里安公司,偶氮专用硅藻土提取柱。
5.5 正己烷(分析纯或以上)5.6 甲醇(分析纯或以上)5.7 20%氢氧化钠甲醇溶液,20g+氢氧化钠溶于100 mL甲醇中5.10 芳香胺混标工作溶液:5mg/mL,吸取0.1 mL芳香胺混标储备液(50mg/mL),加0.9mL甲醇。
保质期1周。
6. 仪器6.1 天平6.2 旋转蒸发仪6.3 恒温水浴6.4 移液器:量程:100μL-1000μL、1 mL-10 mL:6.5 气质联用仪GC-MS6.6 其他玻璃器皿:容量瓶、偶氮反应器、平底烧瓶等。
7. 样品预处理取代表性皮革样品,用合适的工具剪切处理到≤5mm×5mm×5mm8. 实验步骤8.1称取约1.0g试样(精确至0.01g),置于偶氮反应器。
1 参考标准1.1 DD CEN ISO/TS17234:2003Leather-Determination of certain AZO colorants in dyed leathers.1.2 GB/T 19942-2005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2 适用范围染色皮革、毛皮产品及其制品。
3 试剂和主要仪器设备3.1 试剂3.1.1 去离子水,符合GB/T6682规定的三级去离子水。
3.1.2 叔丁基甲醚3.1.3 甲醇3.1.4 正己烷3.1.5 柠檬酸盐缓冲液(0.06mol/L,pH=6.0):取12.526g柠檬酸和6.320g氢氧化纳,溶于水中,定容至1000mL。
3.1.6 连二亚硫酸纳水溶液:200mg/ mL水溶液。
临用时取固体连二亚硫酸钠新鲜制备。
3.1.7 24种偶氮混标(50ug/ mL,见附件A)3.1.8 偶氮标准溶液:用甲醇或其它合适的溶剂将附件A所列的24种偶氮标准物质分别配置成浓度约为1000mg/L的储备液,实验操作时,再根据需要用标准储备液稀释成标准工作液。
3.1.9 20%氢氧化钠甲醇溶液,20 g氢氧化钠溶于100 mL甲醇中。
3.1.10 硅藻土:多孔颗粒状硅藻土,于600℃灼烧4h,冷却后贮于干燥器内备用。
3.2 主要仪器设备普通实验室设备及下列仪器设备:3.2.1振荡器(XL-108)3.2.2 氮吹浓缩仪(XL-136)3.2.3 反应器:具塞密闭,耐高温。
3.2.4 恒温水浴(XL-118):能控温(70±2℃)3.2.5 提取柱:20cm×2.5cm(内径)玻璃柱或聚丙稀柱,能控制流速,加入20克硅藻土,轻击使填实。
3.2.6 高效液相色谱仪(XL-103),Agilent 1100,带DAD检测器。
3.2.7 气质联用仪(XL-157), Agilent 5973-68903.2.8 超声波浴(XL-145),带有控温装置。
禁用偶氮(AZO)染料的检测标准《生态纺织品标准100》中规定了有23种禁用芳香胺化合物,Eco-label(生态纺织品标签)中有22种禁用芳香胺化合物,GB/T18885—2002《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中规定了有23种禁用芳香胺化合物。
GB/T 18885—2002与Oeko-Tex stanDarD 100的禁用染料基本一致,而且限量都为20μg/g。
而Eco-label 中比 Oeko-Tex stanDarD 100少了2,4-二甲基苯胺和4-氨基偶氮(AZO)苯,其限量为 30 μg/g。
德国和欧盟的标准中对偶氮(AZO)染料的限量也为30μg/g。
禁用偶氮(AZO)染料的检测标准如下:1、GB/T 17592.1—1998《纺织品禁用偶氮(AZO)染料检测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2、GB/T17592.2—1998《纺织品禁用偶氮(AZO)染料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3、GB/T17592.3—1998《纺织品禁用偶氮(AZO)染料检测方法薄层层析法》4、CENISO/TS 17234:2003 《皮革—化学测试—皮革中某些偶氮(AZO)染料的测定》5、EN 14362-1:2003《纺织品某些源自偶氮(AZO)染料的芳香胺的测定方法第1部分无需萃取的某些偶氮(AZO)染料测定》6、EN14362-2:2003《纺织品某些源自偶氮(AZO)染料的芳香胺测定方法第2部分萃取的偶氮(AZO)染料测定》7、德国标准§35LMBG82.02-2《日用品分析纺织日用品上使用某些偶氮(AZO)染料的检测》8、德国标准§35LMBG82.02-3《日用品测试皮革上禁用偶氮(AZO)染料的检测》9、德国标准§35LMBG82.02-4《日用品分析聚酯纤维上使用某些偶氮(AZO)染料的检测》10、德国标准DIN53316:1997《皮革检验皮革某些偶氮(AZO)染料的测定》五、禁用偶氮(AZO)染料的检测原理禁用偶氮(AZO)染料的检测原理,是用不同的方法把织物上的染料萃取下来,进行还原分解,再对还原产物用气-质联用仪(GC/MSD)或液相色谱仪来进行检测,检测其裂解后的产物。
1禁用偶氮染料简介1.1偶氮染料的发展历史早在1834年,Mitscherlich就用氢氧化钾与硝基苯在乙醇溶液中作用,制备了偶氮苯。
但是偶氮染料的产生并使用还是在1858年之后,经过重氮化反应制备出了偶氮染料。
1863年,首例商品化偶氮染料BismarkBrown问世之后,偶氮染料开始了工业化生产。
1884年,刚果红的合成,可以说是偶氮染料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第一,用刚果红作为染料,可以不用加入触媒,印染工艺被大大简化;第二,这类偶氮染料可以通过它的不同结构得到不同的颜色;第三,它的合成工艺更为简单,成本更加低廉,染色的性能也更为优越。
1.2偶氮染料的致癌问题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Yoshida发现溶剂黄可以引起老鼠的肝细胞癌变后,人们才意识到偶氮染料及其中间体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性。
实际上,1905年德国卫生部门已经从染料品红、金胺和萘胺中确认了一些芳香胺的致癌作用。
随着染料化工的高速发展,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据不完全统计,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因从事染料化工工作而患上膀胱癌的病例超过了3000例。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上主要的染料制造商自发地签订协议,停止在市场上销售联苯胺及以联苯胺为母体的偶氮染料。
德国政府在1958年成立了MAK委员会,并从此开始每年发布1份MAK表,其根据对人体致癌性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级别;并且指出用这些致癌芳香胺合成的偶氮染料受到人体肠道中细菌以及偶氮还原酶的作用而易于发生偶氮还原裂解,重新释放出致癌芳香胺,从而产生致癌作用。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约占60%)的合成染料是以偶氮化学为基础的。
所谓致癌性问题,是人们经过长期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明某些偶氮染料中可还原出的芳香胺对人体或动物有潜在的致癌性。
纺织品上的偶氮染料在与皮肤的长期接触中,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特别是在染色牢度不佳时,会从纺织品上转移到人的皮肤上,经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在分泌物的生物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还原,并释放出某些有致癌性的芳香胺,这些芳香胺被人体皮肤吸收后,在体内通过代谢作用而使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发生变化,成为人体病变的诱发因素,具有潜在的致癌致敏性。
禁用偶氮染料检验方法细则1. 概述本检测方法细则是根据本实验室仪器的实际配置情况及现有的检测能力进行编写,参照《GB/T 17592-2011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及《GB/T 19942-2005 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中规定的测定方法,适用于本实验室使用气质联用仪测定纺织和皮革产品中可分解出禁用芳香胺的偶氮染料。
2. 适用范围本检测方法细则适用于纺织和皮革产品中可分解出禁用芳香胺的偶氮染料的测定。
3. 检验依据GB/T 17592-2011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GB/T 19942-2005 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4.实验方法4.1实验原理样品在柠檬酸盐缓冲溶液中用连二亚硫酸钠溶液还原分解以产生可能存在的禁用芳香胺,用提取柱提取溶液中的芳香胺,浓缩后,用合适的有机溶剂定容,用GC/MS进行测定。
4.2试剂和溶液乙醚柠檬酸盐缓冲溶液连二亚硫酸钠溶液禁用偶氮染料标样纯度>99.5%4.3仪器气质联用仪配有质量选择检测器(MSD)旋转蒸发仪恒温水浴锅4.4 仪器操作条件a)色谱柱:毛细管柱,TR-5MS,30m×0.25mm×0.25um;b)进样口温度:250℃、质谱接口温度:270℃;c)柱温: 50℃(0.5min),20℃/min→150 ℃(8min),20℃/min→230℃(20min), 20℃/min→260℃(5min);d)载气:氦气,纯度≥99.999%,流量1mL/min;e)进样量:1uL;f)质量扫描范围:35amu~350amu;h)离子化方式:EI;i)离子化电压:70eV。
4.5实验过程(1)纺织品参照GB/T 17592-2011中6.1-6.2条款。
(2)皮革制品参照GB/T 19942-2005中8.1-8.3条款。
5.样品测定5.1 标准溶液配制5mg/L24种芳香胺混标工作溶液,按照4.4条件进行GCMS测定。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随着国家纺织品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实施,禁用偶氮染料的检测项目成为最基本也是最常规的必要检测项目之一,但是检测结构往往面临检测需求量大甚至是阳性检出率低的现象。
为了提升禁用偶氮染料检测的质量和检测效率,通过对气相色谱法的改进,采用质谱联用方法的测试条件,有效辨别禁用的偶氮染料,从而建立一种快速的检测方法。
标签: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测定纺织品中的一些偶氮染料能够还原出对人体有害的致癌物质芳香胺。
因此,偶氮染料和芳香胺是纺织品质量检测的重要指标。
当前,国内外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是“纺织品中偶氮染料分解及芳香胺测定法”,还有一种是“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染料测定法”。
这两种检测方法的预处理过程相对复杂,存在实验时间长,低效率和低成本的缺陷,而我国每年需要检测的偶氮样品较多,这些检测方法难以满足大批量检测要求。
所以,需要建立一种简单、快捷、低成本的检测方法,加强对偶氮燃料的检测。
本文采用中极性色谱柱,通过采用优化后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条件,在短时间内有效分离24种芳香胺,能够避免最终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的现象。
一、气相色谱/质谱法的简介气相色谱仪能够对混合物实现分离,而质谱检测器则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定性分析仪器,能够确定化合物当中的分子量和分子式,对单一组分进行良好的定性分析。
将气相色谱仪和质谱检测器相结合,有利于促进两种仪器优势的发挥,也可以弥补各自的缺陷与不足。
因此,在复杂组分的实验室常规分析中,这两种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測定实验(一)实验仪器和试剂介绍实验中所用仪器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型号为Focus DSQ II,主要制作公司是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此外,还有毛细管色谱柱、旋转蒸发仪(N 一1100V 型)、电热恒温水浴槽(DK 一8AD 型)、优质超纯水机(UPT —I一50T 型)。
实验需要的试剂包括甲醇、色谱纯、分析纯,24种50 ~g/m L的禁用芳香胺标准物质混合标准溶液,此外,还需要纯度为99%的2,4 一二氨基甲苯及其同分异构体。
GB/T 17592-2011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一、试样的制备和预处理1聚酯样品的预处理取样——取有代表性试样,剪成约5mmx5mm的小片,混合。
从混合样中称取1.0g (精确到0.01g), 用无色纱线扎紧,在萃取装置的蒸汽室内垂直放置。
抽提——加入25mL氯苯抽提30min,或者用二甲苯抽提45min。
抽提液冷却到室温,在真空旋转蒸发器上45℃~60℃驱除溶剂,得到少量残余物,残余物用2mL甲醇转移到反应器中还原裂解——在上述反应器中加入15mL预热到(70±2)℃的柠檬酸盐缓冲溶液(0.06mol/L, PH=6.0)中。
将反应器放入(70±2)℃的水浴中处理约30min, 然后加入3.0mL 200mg/mL新鲜配置的连二亚硫酸钠溶液,并立即混合剧烈摇振以还原裂解偶氮染料,在(70±2)℃水浴中保温30min,还原后2min内冷却。
2 其他样品的预处理取样——取有代表性试样,剪成约5mmx5mm的小片,混合。
从混合样中称取1.0g (精确到0.01g)。
还原裂解——将上述试样放入反应器中,加入17mL预热到(70±2)℃的柠檬酸盐缓冲溶液(0.06mol/L, PH=6.0)中。
用力摇振,使所有试样浸入液体中,置于已恒温至(70±2)℃的水浴中处理约30min, 然后加入3.0mL 200mg/mL新鲜配置的连二亚硫酸钠溶液,并立即混合剧烈摇振以还原裂解偶氮染料,在(70±2)℃水浴中保温30min,还原后2min内冷却。
二、萃取和浓缩1萃取用玻璃棒挤压反应器中试样,将反应液全部倒入提取柱内,任其吸附15min,用4x20mL乙醚分四次洗提反应器中的试样,每次需混合乙醚和试样,然后将乙醚洗液倒入提取柱中,控制流速,收集乙醚提取液于圆底烧瓶中。
2浓缩将上述收集的盛有乙醚提取液的圆底烧瓶置于真空旋转蒸发器上,于35℃左右的温度低真空下浓缩至近1mL,再用缓氮气流驱除乙醚溶液,使其浓缩至近干。
GB/T 17592-2011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一、试样的制备和预处理1聚酯样品的预处理取样——取有代表性试样,剪成约5mm x5mm的小片,混合。
从混合样中称取1.0g (精确到0.01g), 用无色纱线扎紧,在萃取装置的蒸汽室内垂直放置。
抽提——加入25mL氯苯抽提30min,或者用二甲苯抽提45min。
抽提液冷却到室温,在真空旋转蒸发器上45℃~60℃驱除溶剂,得到少量残余物,残余物用2mL甲醇转移到反应器中还原裂解——在上述反应器中加入15mL预热到(70±2)℃的柠檬酸盐缓冲溶液(0.06mol/L, PH=6.0)中。
将反应器放入(70±2)℃的水浴中处理约30min, 然后加入3.0mL 200mg/mL新鲜配置的连二亚硫酸钠溶液,并立即混合剧烈摇振以还原裂解偶氮染料,在(70±2)℃水浴中保温30min,还原后2min内冷却。
2 其他样品的预处理取样——取有代表性试样,剪成约5mm x5mm的小片,混合。
从混合样中称取1.0g (精确到0.01g)。
还原裂解——将上述试样放入反应器中,加入17mL预热到(70±2)℃的柠檬酸盐缓冲溶液(0.06mol/L, PH=6.0)中。
用力摇振,使所有试样浸入液体中,置于已恒温至(70±2)℃的水浴中处理约30min, 然后加入3.0mL 200mg/mL新鲜配置的连二亚硫酸钠溶液,并立即混合剧烈摇振以还原裂解偶氮染料,在(70±2)℃水浴中保温30min,还原后2min内冷却。
二、萃取和浓缩1萃取用玻璃棒挤压反应器中试样,将反应液全部倒入提取柱内,任其吸附15min,用4x20mL乙醚分四次洗提反应器中的试样,每次需混合乙醚和试样,然后将乙醚洗液倒入提取柱中,控制流速,收集乙醚提取液于圆底烧瓶中。
2浓缩将上述收集的盛有乙醚提取液的圆底烧瓶置于真空旋转蒸发器上,于35℃左右的温度低真空下浓缩至近1mL,再用缓氮气流驱除乙醚溶液,使其浓缩至近干。
禁用偶氮染料及其检测标准纺织服装在使用了含有禁用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之后,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可能被皮肤吸收,并在人体内扩散。
这些染料在人体正常代谢所发生的生化反应条件下,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进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
致癌芳香胺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的结构,最终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
1994年7月,德国政府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禁止生产、使用和销售可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以及使用这些染料的产品,随后,荷兰政府和奥地利政府也发布了相应的法令。
我国于2003年发布了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将禁用偶氮染料列入其中。
目前,禁用偶氮染料的监控已成为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最重要的品质控制项目之一,也是生态纺织品最基本的质量指标之一。
1.偶氮染料概述1.1发展历史早在l834年.Mitseherlich就用氢氧化钾与硝基苯在乙醇溶液中作用,制备了偶氮苯。
但是偶氮染料的产生并使用还是在1858年之后,经过重氮化反应制备出了偶氮染料。
1863年,首例商品化偶氮染料Bismark Brown问世之后.偶氮染料开始了工业化生产。
1884年,刚果红的合成,可以说是偶氮染料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第一,用刚果红作为染料,可以不用加入触媒,印染工艺被大大简化;第二,这类偶氮染料可以通过它的不同结构得到不同的颜色;第三,它的合成工艺更为简单,成本更加低廉,染色的性能也更为优越。
1.2 偶氮染料的致癌问题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Yoshida发现溶剂黄可以引起老鼠的肝细胞癌变后.人们才意识到偶氮染料及其中间体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性。
实际上,1905年德国卫生部门已经从染料品红、金胺和萘胺中确认了一些芳香胺的致癌作用。
随着染料化工的高速发展,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
据不完全统计,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因从事染料化工工作而患上膀胱癌的病例超过了3000例。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上主要的染料制造商自发地签订议,停止在市场上销售联苯胺及以联苯胺为母体的偶氮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