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考试流程及语文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7
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拟人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修辞现象,赋予物以人的行为特点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拟人是一种隐喻。
中国古典诗歌强调“意境"说,认为好的诗歌一定要有意境。
在意境的表达中,中国古典诗歌的隐喻性特征十分明显。
隐喻,尤其是拟人隐喻,在很大程度上是诗歌魅力呈现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诗歌功能是隐喻的重要功能之一,诗歌的美学特征离不开隐喻的存在,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
拟人隐喻属于概念隐喻中最明显的本体隐喻,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系统映射。
拟人隐喻的映射往往是借助人的动机、特征和活动等映射到客体上,用来理解非人类实体的各种经验。
因此,拟人隐喻表现为赋予其他事物以人的言行和思想情感,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诗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诗歌中所描绘的客观物境的高度融合,从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王昌龄《诗格》曰:“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弛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可见,意境在诗歌的创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典诗歌在创作表达中经常使用比兴的修辞手法,讲究诗歌表达的含蓄性。
从认知角度来看,诗歌中比兴的修辞手法在本质上是隐喻思维。
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类型有很多种分类方式,中国古典文论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清朝刘熙载从意境的审美风格上提出的分类方法,他说:“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诗不出此四境。
"第二种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分类方法。
依我所见,中国古典诗歌是一种借诗传情的语言艺术,所以从诗歌意境看,可以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024年东华中学高三语文5月模拟测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5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玉,石之美者。
石器时代后期,原始先民在劳动中发现了这些精美的石头。
距今9000多年的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环、玦、璧、斧等玉器,是迄今发现中国最早的玉器;距今6500年至5000年的红山文化,以C形玉龙、玉猪龙为代表性玉器;距今5300至4000年的良渚文化,玉琮是其代表。
先民认为它们是人神互通的媒介。
这一时期被称为神玉时代或巫玉石代,玉器除了装饰与祈求平安外,主要用作图腾崇拜与祭祀天地,祈求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等。
玉料基本都是地方玉,反映了当时氏族文化的流传范围。
商代中期开始,随着大一统王权的出现,玉文化逐渐走向了代表王权的“王玉文化”。
这个阶段玉石都为统治阶层所持有。
如玉戈、玉斧等题材,体现着统治者的地位、军权或国威。
虽然地方特色依然存在,但玉器创作集南北技艺大成,开始一统天下。
从秦朝开始,皇帝以玉为玺,制定了严格的官员用玉制度,如玉带、官帽用玉规制等。
汉代开始新疆玉大量输入内地,品种、数量以及工艺水平达到历史的最高峰。
日用品、装饰品、丧葬用玉(如满城汉墓的金缕玉衣)显著增加。
儒家认为玉有“仁、义、智、勇、廉”五德。
于是“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不琢,不成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说法就产生了。
《古玩指南》中写道:“……盖古人视玉极重,佩之宛同载祖播迁。
”古人甚至还有食玉延年的习俗,早到《山海经》就有古人食玉的记载。
食玉习俗到明清才消失,但玉石的福寿延年观念依然留存于世,转而以佩玉的社会风俗继续发挥作用。
唐宋时期开始,玉的阶级属性被打破,逐渐进入民玉时代。
玉器空前发展,雕琢样式不断丰富,如玉璧形制纹样随时代演变不断丰富,各种形制的玉器在民间几乎均有仿造。
《格致镜原》载:“妇人佩针缕亦佩玉也。
”玉器雕琢“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传统与佩玉吉祥寓意深入人心。
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中段教学检测语文本试卷共三部分,共5大题,20小题,共6页,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座位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9分)一、(7小题,19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教诲(huǐ)要塞(sài)绯红(fēi)锐不可当(dāng)翘首(qiáo)嫉妒(jì)胆怯(qiè) 杳无消息(yǎo)屏息(bǐng)诘责(jié)畸形(jī)殚精竭虑(dàn)黝黑(yǒu)镌刻(juān)悄然(qiǎo)惨绝人寰(huán)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劳碌窒息私塾眼花潦乱仲裁杀戮躁热深恶痛疾禁锢锃亮颁发藏污纳垢崎岖蒙昧滞留震聋发聩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国庆期间上映的电影《姜子牙》在情节上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吸引着观众。
警方发动大规模扫黑行动,先逮捕领头者,瓦解对方士气,再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余孽。
事实证明,文学评论家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且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D. 弥勒佛形象十分逗人喜爱,他袒胸露肚,笑口常开,不像一般的菩萨坐像那样正襟危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大型纪录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B.能否坚持从严抓好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决定着我们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历史底蕴,体现了中华民族理想的价值诉求,回应了中华民族“如何能在一起”的时代追问。
基于相同的思想认知、相通的价值观念,在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尤其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协同协作、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实基础。
中国本身就是一种文明的存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就是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积淀、逐渐生成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协同意识、协作观念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遥远的五帝时代,中国人就已经提出了明确的“协和万邦”观念。
《尚书•尧典》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协和,意味着协同与公平公正,意味着人民和睦相处,各邦友好往来。
亲九族、和万邦,不仅要把家族、宗族治理好,还要把国家治理好,使各邦团结起来。
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交往和融合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例如恤孤、济困、扶危等。
尊王攘夷、崇尚一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紧密团结,是因为有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
向心力来自共同遵循的“道”,“道”就是王道,就是尊王攘夷;凝聚力来自内心的“统”,这个“统”就是正统,就是崇尚一统。
从孔子作《春秋》开始,“大一统”的观念就日渐深入人心。
“大一统”的表述最早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其中解释《春秋》所言“王正月”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所谓“大一统”就是以一统为大,其中的“大”是重视、尊重。
“大一统”就是“尊王”,就是尊王道、抑霸道,就是天下诸侯皆统系于王。
“大一统”不是强调所统辖疆域的辽阔,而是指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与思想文化上的集中。
尊王攘夷,崇尚一统,这是孔子和早期儒家的政治理想,也是民族共同体所必需的思想前提。
东华初级中学面试流程1、【测试】时间90分钟2、【中途休息】时间10分钟3、【讲题环节】5分钟4、30号这批同学成绩通知在5月4号,应该短信或者电话形式通知。
【语文包括】1、选择错误的字2、选择语病3、选择4个词语在句中最合适4、阅读一篇记叙文(浦东机场--道别的时刻)(1)概括主要内容(2)第一句环境描写作用(3)写小作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精神上)200字ABC用词中概括心里想法句子仿写没有理想的生活如(),它的生活() ( ), 如荒凉的戈壁,它的生活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3道选择,分别是读音、错别字、成语应用仿写:没有理想的人,就像荒芜的戈壁,冷冷清清。
阅读《浦东机场送别的那一刻》浦东机场送别的那一刻⑴那天,17岁的女孩将出国,家中四位至亲一起送她到浦东国际机场。
天空阴沉,细雨霏霏。
行李六大包,做长辈的都舍不得让那孩子自己拎到托运柜台,但所有的人都明白,到加州转机时,这六件沉重的行李,将不得不由这个单薄的女孩子独自一人连拉带拽,运到另一个托运柜台,随她转机去纽约。
⑵在候机大厅等候的这两个小时,对孩子的父母来说,可能是一生中最漫长、焦虑和英雄气短的两个小时,空气中充满了小心翼翼的僵持感。
孩子的妈妈一直缄默不语,只有爸爸和女儿间或交谈几句,说的也是说过几百遍的话:“事到如今,已经来不及后悔。
”⑶“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⑷“都准备好了?没落下啥东西?”⑸“没落下,连那套理发推剪都带上了。
老爸,你还不相信你女儿的适应能力?”⑹随后,我留心到一个细节:这孩子通过登机通道时,就没有回一下头。
(A)⑺这是一场注定不对等的目送,离去的人满怀憧憬,送行的人失魂落魄又强装镇定。
我目睹那个父亲默默地拥抱妻子——中国人,也只有在这等“生离”的当口,才懂得用身体语言安慰他人吧。
我听到他反复说:“她连理发都会了,你还担心什么?据说中国学生会炒一大碗蛋炒饭,就能在美国把来自五湖四海的留学生都hold住。
”⑻妻子破涕为笑:“看看你的头发,你女儿这手艺,能算出师了吗?”⑼我这才注意到那位父亲,一身儒雅装扮,头发却理得像小兵张嘎——两鬓青白,几乎露出头皮,中间部分的头发却像芦苇一样茂盛,垂下来的刘海还滑稽地攒出一个桃尖。
2024届广东省莞市东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对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鲁智深慷慨大方,重义疏财,了解了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后。
虽然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却主动提出要给金老盘缠让他们回东京。
当史进不爽利地只摸出二两银子时,便认为史进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B.由于比例的不同,身高体型的巨大差异,格列佛在巨人国遭受了与在小人国截然不同的命运。
他时刻提心吊胆,不断的表扬、讨好巨人们,深感世态炎凉。
C.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绳技来选拔官员的。
他第三次出游来到飞岛国,在那里不光能与鬼魂谈话,更有胡乱研究科学的怪诞现象。
D.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物竞天择”,接触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父亲的病》中提及。
E. 《五猖会》中对急于去看的东关五猖会的盛况作者完全忘却没有其体描绘,对父亲让我背《鉴略》的情景印象深刻,进行了具体描绘。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③看到黎明时,我们感悟到它冲破黑暗的力量;看到朝阳时,我们同样感悟到它孕育希望的艰难。
④有时,景与物也昭示着一种自然哲理。
⑤俗话说:“万物皆有理。
”⑥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阔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
⑦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A.⑤⑥⑦①④③②B.④⑥⑦①③②⑤C.④①⑦⑥⑤③②D.⑤⑦⑥①②③④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校教育要回归本位、回归初心,端正办学理念,紧紧围绕立徳树人为中心来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学习效率检测(一)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
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
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但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
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沿相接的邻舍。
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
我们中国很少有类似的情形,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我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社区间的往来疏少,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
东华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模拟考试语文(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
一个“柔”字,切中要义,味道全出。
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在一档节目中就特地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
她由“儒”字的“柔”这一本义出发,加以阐释,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
“儒”字中含一个“需”字,“需”有“等待”之义。
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描述一位华侨时说:“他是个中国人,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
”这的确典型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
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动乱。
”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并不是说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
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
俗话说“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刚”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柳宗元都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杜甫、白居易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他们都是唐代文人。
B.“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
”这个单句的主干是“角色没有台词”。
C.写演讲稿要有针对性,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以此来确定演讲的主题、内容和语言风格,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D.“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民炎。
”这句话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2.(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官方测算,今年春节最少将有28亿人次以上奔波在城乡之间。
B.今天的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一道数学题还没算出答案。
C.记者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D.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现已进入蓄水阶段。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他们野蛮的烧毁并洗劫了圆明园,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B.一部分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写作时出现了叙述不具体,思路不清,甚至无话可说。
C.这次灾害发生的原因是由于部分地区不注重保护环境,乱砍滥伐树木。
D.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是哪一项?A.李先生此次演讲旁征博引....,文采飞扬,赢得了台下听众热烈的掌声。
B.近来台湾电信诈骗团伙作案手段可谓花样百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
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
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中秋节的月饼、赏月、玩花灯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
作为农历年节文化的主要载体,这不仅是对节日形象的点缀,还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也是中华文化传播、信仰传承、道德凝聚、审美形塑的良好载体。
这些节日载体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递温暖。
在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与载体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文化性强、参与度高、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寄托情怀的节日物品和象征物,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
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
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
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
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仪式感让节日成为节日,能唤醒人们内心对于节日的尊重。
当传统节日丧失了仪式感,节日应有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也就消失了。
因此,我们要有仪式感地过好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蕴含着敬天爱人、崇尚团圆、以和为贵等精神内核,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干预,也需要各类媒体、学者、商家、民俗学家、艺术家等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
南开考试流程及试题
流程:
1、家长、孩子排队入场。
2、家长、孩子贴号(孩子的贴号就是考号,不能弄丢)
3、孩子必须要带照片入场,否则不能入场。
4、孩子进入考场填报
5、做题(放投影仪回答问题)先做数学—语文—英语
(注:数学共四道题,第一题5分,其余三道题分别是10分;数学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要考20分才能进入下一场考语文,时间一到没有达到20分的直接淘汰。
)
语文试题
一、判断题
1、判断下列四个字是不是翘舌音。
2、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用以表达朋友、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泊船瓜洲》表达诗人迫切地想回到家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关于动物的四字成语填空。
光明的考试流程及试题
流程:
1、等人到齐一起考试
2、填自我信息表,正面是个人基本信息,父母的姓名及电话,反面填对光明学校的一个印象。
3、考试:数学、英语是一张A4试卷,正面是数学,反面是英语(考试时间为30分钟);收卷后,学生每二个去另一个教室进行语文面试,另一个教师现场改卷。
语文试题
一、自我介绍
二、中国的母亲河是那条?
三、2015年中国的女诺贝而得主是谁?
四、你最近看过什么书?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东华的考试流程及试题
1、语文、数学、英语测试时间为90分钟
2、中途休息10分钟
3、一间教室分两批学生,一别分15人,老师在所做的试卷上随意抽取一个题,让学生进行讲解,时间为5分钟)
语文试题
上午的语文试题
一、选错别字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成语应用
四、仿写
没有理想的人,就像荒芜的戈壁,冷冷清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
《浦东机场送别的那一刻》
⑴ 那天,17岁的女孩将出国,家中四位至亲一起送她到浦东国际机场。
天空阴沉,细雨霏霏。
行李六大包,做长辈的都舍不得让那孩子自己拎到托运柜台,但所有的人都明白,到加州转机时,这六件沉重的行李,将不得不由这个单薄的女孩子独自一人连拉带拽,运到另一个托运柜台,随她转机去纽约。
⑵在候机大厅等候的这两个小时,对孩子的父母来说,可能是一生中最漫长、焦虑和英雄气短的两个小时,空气中充满了小心翼翼的僵持感。
孩子的妈妈一直缄默不语,只有爸爸和女儿间或交谈几句,说的也是说过几百遍的话:“事到如今,已经来不及后悔。
”
⑶“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
⑷“都准备好了?没落下啥东西?”
⑸“没落下,连那套理发推剪都带上了。
老爸,你还不相信你女儿的适应能力?”
⑹随后,我留心到一个细节:这孩子通过登机通道时,就没有回一下头。
(A)
⑺这是一场注定不对等的目送,离去的人满怀憧憬,送行的人失魂落魄又强装镇定。
我目睹那个父亲默默地拥抱妻子——中国人,也只有在这等“生离”的当口,才懂得用身体语言安慰他人吧。
我听到他反复说:“她连理发都会了,你还担心什么?据说中国学生会炒一大碗蛋炒饭,就能在美国把来自五湖四海的留学生都hold住。
”
⑻妻子破涕为笑:“看看你的头发,你女儿这手艺,能算出师了吗?”
⑼我这才注意到那位父亲,一身儒雅装扮,头发却理得像小兵张嘎——两鬓青白,几乎露出头皮,中间部分的头发却像芦苇一样茂盛,垂下来的刘海还滑稽地攒出一个桃尖。
⑽“看你说的,女儿不拿我这脑袋当冬瓜练手,还能拿谁的脑袋练手?你还说我,看看你这狗啃一样的刘海……”
⑾妻子拨开他的手,嗔道:“你不懂,这种犬牙交错式的刘海是今年的大热门,你没有翻过时尚杂志呀?T台上的名模,都是花了500美元才剪出这种调皮的效果。
”
⑿一语未了,做妈妈的忽然开始沿着候机大厅的落地窗奔跑,原来她看见停机坪的那头,摆渡车已经在下客,她想离得稍近点儿,看着她的孩子登机,看看她有没有回头张望。
⒀果然看到那女孩子,登机时她开始犹豫,甚至往下跑了几级,往这边看。
(B)当妈妈的明知她听不见,仍然拼命敲打玻璃幕墙,几乎引来了保安。
然后那孩子似是硬起心肠,迅速钻入飞机,看不见了。
⒁两分钟后,爸爸的手机响了,孩子关机前发的最后一条短信到了,爸爸念给所有在场的家人听:“虽然前程未卜,但是爸爸妈妈,别忘了这两个月中,我学会
了洗衣、做饭、修剪草坪,学会了拆洗被褥和窗帘、摆摊卖书、烘烤西点,并给你们理了最难看的头发,我将凭借我在集训课上学到的去应对所有的困境。
请发笑脸给我,我只需要鼓励。
”
⒂我目睹为她送行的亲人都掏出手机发笑脸给她,在她独自走向异国他乡之前。
精神上的断乳是如此困难,就如同心上用血肉做的绳索被生生拽断,但这一天终将到来,到了那一刻,请不要哭着走,一定要笑着走。
小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的主要内容。
小题2:第1节中划线句子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小题3: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4分)
(1)认真揣摩文中划波浪线的A、B两句,分别用一个词语准确揭示女儿的心理变化。
(2)C句中的“钻”用得很贴切,试品味其妙处。
小题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精神的断奶》有什么看法。
(不少于200字)
下午的语文试题
一、选错别字
二、选正确的读音
三、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四、仿写
历史是一条长河,时间是涌动着的波涛。
历史是一曲乐章,时间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
飘香的生命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
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
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
这时,有人提醒:这是桂花香吧。
这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
(竟然果然居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
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
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偷偷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的凋零。
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
这时,我的(思想思维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
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
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
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
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着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就是如此啊!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v”
2、概括主要文章内容。
3、第三自然段划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我们许许多多的眼睛都湿润了“和”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5、围绕《飘香的生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感受及理解(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