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切除术后开始辅助化疗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2
1228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25卷第9期ModernDigestion&Intervention2020牞Vol.25牞No.9·临床经验·辅助化疗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黄巧云,李永杰 【摘要】目的 探讨辅助化疗XEL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FOLFOX化疗方案,研究组患者采用XELOX化疗方案。
结果 研究组口腔黏膜炎、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神经毒性、恶心呕吐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 05)。
研究组的2年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研究组患者辅助化疗结束后,疼痛、认知功能、社交功能、情感功能、躯体功能、总体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 05);CD8+、CD4+、CD3+、N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 05)。
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使用辅助化疗XELOX方案治疗,与FOLFOX方案相比,患者2年生存率相当,XELOX方案不良反应情况相对较少,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更好,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对耐受性差、依从性良好、骨髓准备功能不良的结直肠癌患者,XELOX方案是更适合患者的辅助化疗方案。
【关键词】 辅助化疗XELOX方案;结直肠癌患者;免疫系统;辅助化疗FOLFOX方案;生存质量中图分类号:R735.35;R574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2159.2020.09.022作者单位:542899广西省贺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近几年,结直肠癌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且发病率较高的属中老年人群。
临床中,结直肠癌属于一种肿瘤内科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发展到中晚期往往才会发现,患者早期时极易发生误诊、漏诊,对患者的后续治疗有着很大的不利影响[1-2]。
围手术期辅助放化疗对结直肠癌手术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辅助放化疗对结直肠癌手术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4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第7版ajcc tnm分期为ⅲ期或部分ⅱ期病例,其中ⅱ期病例有复发转移高危因素,如t4期病例、肿瘤细胞分化差、淋巴管血管浸润、神经浸润、术前存在肠梗阻、切缘阳性或可疑阳性、淋巴结活检数量少于12枚等,接受手术治疗及是否接受辅助放化疗分为辅助放化疗组与无放化疗组,各20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以评估手术预后效果。
结果:辅助放化疗组患者生存1年19例,生存3年16例,生存5年11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55.00%;无放化疗组患者术后生存1年15例,生存3年11例,术后生存5年6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30.00%,辅助放化疗组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无放化疗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根据病情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是否输血、术后病理及术后分期无偏倚,两组患者手术操作均顺利完成。
无放化疗组患者术后依照既定的治疗给予常规术后治疗。
辅助放化疗组病例如出现以下情况:术前盆腹腔ct见肿瘤侵犯肠周组织、盆腔筋膜增粗或肿瘤周围淋巴结明显增大则采用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同样应用folfox方案,中低位直肠癌在新辅助化疗期间加行术区放1.8~2.0 gy/次×28次,采用化疗-化疗-放疗然后休息6周再手术治疗[2]。
化疗则按nccn指南采用folfox方案联合化疗,如术中见肿瘤侵及浆膜层临近穿孔、肿瘤低位切断肠管时近切端无法夹闭、手术中无法避免触碰肿瘤等情况则额外应用氟尿嘧啶1500 mg热灌注盆腔及腹腔。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如无禁忌则术中盆腔、腹腔化疗,采用广州保瑞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br-trg-i型热灌注化疗机,5-fu 1500 mg+生理盐水4000 ml,加热至43 ℃循环灌注60 min。
术后folfox方案如下:奥沙利铂(江苏恒瑞医药) 85 mg/m2第1天静脉输注2 h;亚叶酸钙 400 mg/m2第1天静脉输注2 h;5-fu400 mg/m2第1天静脉推注,然后1200 mg/(m2·d)×2化疗泵持续静脉输注(总量2400 mg/m2,输注48 h),每21天重复。
奥沙利铂对Ⅱ期结肠癌的术后辅助化疗弊大于利
马冬;刘建化
【期刊名称】《循证医学》
【年(卷),期】2011(11)3
【摘要】对于Ⅱ期无高危因素(高危因素包括:穿孔、T4期、检测出的淋巴结少于12个)的结肠癌患者是否需要辅助化疗一直存在争议。
今年ASCO大会报道了一项探讨有/无高危因素的Ⅱ期结肠癌患者应用5FU/四氢叶酸±奥沙利铂(Ox)辅助化疗的荟萃分析结果。
该分析纳入了4个NSABP临床试验(C-05、C—06、C.07、C.08)的结肠癌术后患者,其中只有C-07为随机对照研究,
【总页数】1页(P131-131)
【关键词】术后辅助化疗;奥沙利铂;结肠癌;Ⅱ期;高危因素;随机对照研究;NSABP;
荟萃分析
【作者】马冬;刘建化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Ⅱ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辅助化疗疗效和获益人群分析[J], 秦琼;杨林;王金万;周爱萍;孙永琨;宋岩
2.四项关于高危Ⅱ期结肠癌接受不同时长的基于奥沙利铂辅助化疗随机临床研究的
前瞻性荟萃分析 [J],
3.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对比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在ⅢC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J], 吴琼; 李宁; 邓文英; 马一杰; 罗素霞
4.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血清CD3+、CD4+、CD8+水平的影响 [J], 钟锋;张霄程
5.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血清CD3^(+)、
CD4^(+)、CD8^(+)水平的影响 [J], 钟锋;张霄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肠癌肿瘤分期与术后辅助治疗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常采用肿瘤分期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目前,最常用的肿瘤分期系统是美国癌症学会(AJCC)和国际癌症联盟(UICC)联合发布的TNM分期系统。
该系统基于肿瘤的深度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三个方面来评估患者的肿瘤分期。
结肠癌的分期一般分为0期到Ⅳ期,其中0期是指癌前病变,一般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Ⅰ~Ⅳ期则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阶段。
Ⅰ~Ⅱ期是结肠癌的早期,一般通过手术切除肿瘤,达到根治目的。
此外,对于Ⅱ~Ⅲ期的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
术后辅助治疗是指手术切除肿瘤后,在恢复期结束后给予的一种治疗方法。
术后辅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复发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术后辅助治疗可以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化学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给予化疗药物,可以清除残留的癌细胞,减少复发的风险。
化疗药物可以根据患者的分期和个体化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常用的有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等。
化学治疗的疗程一般为6个月,通过连续多个周期的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癌细胞的存活率,并达到控制肿瘤复发的目的。
放射治疗是通过应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部位,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和扩散。
对于结肠癌来说,放射治疗主要用于Ⅲ~Ⅳ期患者术前辅助治疗,目的是缩小肿瘤的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可行性。
术后,放射治疗一般不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方式,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仍然可以考虑应用。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干扰肿瘤的生长信号通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对于结肠癌来说,最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是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
靶向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但靶向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总的来说,结肠癌的肿瘤分期和术后辅助治疗是密切相关的。
1、为什么直肠癌术后要行辅助化疗?
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目的为防止超出局部控制范围的微转移,其原理:1、术后免疫力下降2、肿瘤减负后增殖加快3、肿瘤负荷小,疗效好。
直肠癌术后化疗时应满足安全兼有效、毒性可耐受、无远期副作用的条件,目前推荐高危II期及III期患者需要术后辅助化疗,其中高危因素为:分化程度差(grade 3 or 4)、肿瘤合并梗阻或穿孔、T4、静脉或淋巴管、神经受侵、切缘阳性或可疑、淋巴结检测<12个等,II期之所以行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因为25%~30%的II期结肠癌患者会在5年内出现复发,不同病理分期的II期结肠癌患者5年DFS不同IIa(T3N0M0): 65%~73% IIb(T4N0M0): 51%~60%
2、目前直肠癌辅助化疗的观点?
ASCO
不推荐对II期患者常规使用术后辅助治疗
推荐应用于部分患者:淋巴结检测数量不足、T4浸润、肿瘤穿孔或分化程度差临床决定需要医生与患者充分讨论后作出ESMO
辅助治疗被选择性应用于淋巴结阴性的患者
辅助化疗常用方案:5FU为基础±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疗效≥5FU/LV(bolus)
3、化疗方案
目前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可选用的药物很有限为: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卡培他滨推荐化疗方案有5-FU/CF、卡培他滨、FOLFOX或FLOX(奥沙利铂+氟尿嘧啶+醛氢叶酸)或CapeOx 方案。
化疗为6个月。
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口服氟尿嘧啶类与单药5FU疗效相当。
目前推荐FOLFOX用于Ⅲ期和高危Ⅱ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
不推荐伊立替康用于结直肠癌术后的辅助化疗。
不推荐分子靶向药物辅助化疗。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相关因素研究杨自强【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新辅助化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 PCR 组)和非病理完全缓解组(非PCR组)。
采用单因素和回归分析法评估肿瘤和治疗相关变量。
结果11.4%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
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临床T和N分期,肛缘距离,化疗方案和手术时间间隔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CEA水平、肿瘤大小与完全缓解相关。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小肿瘤和临床N分期为临床预测PCR的独立因子。
结论小肿瘤和临床N分期为临床预测PCR的独立因子,其他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pathologic complete remi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95 ca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divided into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 group( PCR ) and non-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 group( non-PCR ) .Single factor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ssess tumor and treatment-related variables.Re-sults 11.4%of patients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Ther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groups in age,gender, body mass index,clinical T and N stage,distance from the anal margin,chemotherapy and surgery time interval(P>0.05).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pretreatment serum CEA level,tumor size were associated with complete remission.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mall tumors andclinical N stage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for clinical prediction ofPCR.Conclusion Small tumors and clinical N stage are independent factors for predicting clinical PCR,and other factors need further study.【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550-552)【关键词】直肠癌;病理完全缓解;新辅助化疗【作者】杨自强【作者单位】214044 解放军第101 医院血液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5直肠癌(CRC)占所有癌症的10%至15%,在西方是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最近的估计显示,世界范围内每年新发病例120万,有五十多万人最终死于该病[1]。
MDT协助下结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对手术的影响[摘要] 目的通过多学科协作(mdt)诊治模式下新辅助放化疗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结直肠癌手术过程和结果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1年11月施行mdt组(53例)和非mdt组(174例)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前:mdt组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缩小或者消失率66.7%(16/24例)、肿瘤明显缩小79.2%(42/53例)、肿瘤活动度增加40.6%(13/32例)。
术中:mdt组中81.1%(43/53例)肠壁组织的质地更易碎和出血高于mdt组(p>0.05),腹腔粘连的发生率11.3%(6/53例)、腹腔积液(>50ml)发生率15.1%(8/53例)低于非mdt组(p50 ml)、手术时间、出血量的指标作为术中评估项目。
术后选择根据目前公认的风险评估工具possum系列量表提出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及综合术后总的恢复情况(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死亡)为术后评估项目。
1.3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资料均使用spss11.5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2.1 术前比较mdt组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缩小或者消失率66.7%(16/24例)、肿瘤浸润深度及大小明显缩小率79.2%(42/53例)、肿瘤活动度增大率40.6%(13/32例)。
见表1。
2.2 术中比较mdt组较非mdt组肠壁组织的质地更易碎和出血(p0.05),mdt 组的术中出血量(85.5±31.1)ml较非mdt组(74.1±21.8)ml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5,p>0.05),见表3。
2.3 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MDT协助下结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对手术的影响作者:龚克刘清安陈新文刘冬保肖泽民刘海军吴涛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05期[摘要] 目的通过多学科协作(MDT)诊治模式下新辅助放化疗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结直肠癌手术过程和结果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1年11月施行MDT组(53例)和非MDT组(174例)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前:MDT组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缩小或者消失率66.7%(16/24例)、肿瘤明显缩小79.2%(42/53例)、肿瘤活动度增加40.6%(13/32例)。
术中:MDT组中81.1%(43/53例)肠壁组织的质地更易碎和出血高于MDT组(P>0.05),腹腔粘连的发生率11.3%(6/53例)、腹腔积液(>50ML)发生率15.1%(8/53例)低于非MDT组(P[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放化疗;新辅助;结直肠癌;手术[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b)-0043-02MDT(Multidisnary Team)诊治模式是以循证医学理念为引导,以MDT为整合平台,以多中心的随机临床研究为基础,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2-4]。
根据WHO报告的资料[5]显示,中国结直肠癌死亡率2005年比1991年增加70.7%,年均增加4.71%。
现阶段结直肠癌目前位于全世界常见恶性肿瘤的第3位。
而MDT诊治模式的运用为结直肠癌的个体化诊治提供了新的平台[6]。
该院普外科充分利用医院的整体优势,加强与多学科的密切协作,成立了消化道肿瘤MDT团队,严格按照相应的临床治疗指南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现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1年11月施行MDT组(53例)和非MDT组(174例)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规范化的MDT模式下的新辅助放化疗方案是否对结直肠癌手术过程和结果带来影响的问题进行探讨。
·临床研究·
结直肠癌切除术后开始辅助化疗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
肖刘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 武汉 430030)
0 引言
肠癌患者进行治疗时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结直肠癌切
除术,即便患者进行了根治性的切除手术之后,还是会有部分
患者会出现复发和转移。
而对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的目的就是
为了减轻患者复发的几率以及消除已经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
的小病灶[1]。
部分患者在手术后受到身体条件及其他各种因
素影响,并不能及时的进行辅助化疗,我院针对影响结直肠癌
切除术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的独立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
的进行结直肠癌切除术并进行辅助化疗的结肠癌患者226例,
年龄在32-75岁,平均(53.5±1.5岁)。
纳入标准:①结直
肠癌切除术患者。
②年龄范围30-80岁。
③需要进行辅助化
疗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患者。
②精神疾
病患者。
③孕期和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将该部分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合并症、
治疗方案、手术方式、详细手术记录、术后并发症、术后护
理记录、血液检测指标、肿瘤病理学特征以及进行辅助化疗
时的所有详细资料进行统计并使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
1.3 观察指标。
通过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患者在进行结直肠
癌切除手术前后的各种因素对患者术后开始进行辅助化疗时
间的影响。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 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
进行χ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使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从手术结束后到开始辅助化疗时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0.05时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血清白蛋白值、腹腔镜手术、吻合口漏和淋巴结转移度是影响患者进行辅助化疗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值、腹腔镜手术、吻合口漏和淋巴结转移度是影响患者进行辅助化疗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治疗过程中结肠癌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该疾病对患者的身体会带来非常大的伤害,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肠癌疾病的病死率在恶性肿瘤的病死率中排第5位。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结直肠癌的大部分患者都是局限期,只有小部分的患者会发生远处转移。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辅助化疗就开始广泛的应用在晚期肠癌患者的治疗当中,并且有关研究证实,对肠癌患者进行结直肠癌切除术后进行辅助化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并且将其加入到标准的治疗方案当中[2]。
对于患者手术后进行辅助化疗时间的有关研究表明显示,患者在手术后50 d后开始进行辅助化疗时,与患者术后50 d前开始进行辅助化疗时进行对比,患者的死亡率更高,并且伴随着患者开始辅助化疗时间的延迟,会使患者的生存率大大降低。
有关研究表明,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的时间每延迟5周,生存率会相应的下降20%,所以,在患者进行结直肠癌切除术后尽早的开始辅助化疗,对患者生存率的提高起
(下转第64页)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切除术后开始辅助化疗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进行结直肠癌切除术并进行辅助化疗的结肠癌患者226例,通过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这种多因素分析方法来分析影响患者手术后开始进行辅助化疗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经过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手术前的血清白蛋白值、腹腔镜手术、吻合口漏和淋巴结转移度是患者辅助化疗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同时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和预后也有独立的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患者血清白蛋白值、腹腔镜手术、吻合口漏和淋巴转移度是患者辅助化疗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
关键词:结直肠癌切除术;辅助化疗;独立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5.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13/ki.1671-3141.2018.61.038
本文引用格式:肖刘牛.结直肠癌切除术后开始辅助化疗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1):62+64
.
投稿邮箱:sjzxyx88@
投稿邮箱:sjzxyx88@
并发症增加。
但为了将手术对患者机体产生的损伤降至最轻,术者在手术过程中应当谨慎开展治疗相关操作,切忌掀起盆筋膜[5];在对患者直肠癌根治不存在影响的情况下,处理直肠侧韧带时应当尽可能远离骨盆侧壁,避免对患者的盆神经从产生损伤。
本次研究中,接受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蠕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优于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其疾病复发概率较对照组优异(P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各项指标数据比对,差异不明显(P >0.05);术后一天及一周,观察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表明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可以在减小手术对患者机体产生影响的同时,提升手术治疗的效果,对病灶进行彻底的清除,进而降低疾病复发的概率。
[1] 田衍,罗华友.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临
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08-309.
[2] 陈伟平,李其肯,范永田,等.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与开放全系
膜切除合并侧方淋巴结清扫围手术期临床分析[J].肿瘤防治研究,2017,44(6):418-422.
[3] 陈占旗,花瞻,邓周录,等.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现状
[J].实用肿瘤杂志,2016,31(2):188-190.
[4] 邓小强,王利娜,孙胜,等.选择性侧方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
低位进展期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6):807-809.
[5] 所剑,国瑀辰,李伟.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意义与策略[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7,37(6):633-637.
(上接第62页)
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对于其他种类的恶性肿瘤患者(例如:乳腺癌患者、肝癌患者、胃癌患者等)来说同样也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3]。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影响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开始辅助化疗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血清白蛋白值、腹腔镜手术、吻合口漏和淋巴结转移。
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值表示着患者身体的营养情况,之间反映着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和严重程度,同时,对医生临床判断患者的预后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4]。
此次研究结果提示,患者手术前的血清白蛋白值越低,患者手术后辅助化疗时间就延迟越久。
淋巴结转移度表示患者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比率,同时,它也是医生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度越高,患者的辅助化疗时间越晚,患者的预后情况也就越差。
腹腔镜手术对比一般的手术方式来说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更少、创口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也就比一般的手术方式更快[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术后开始辅助化疗的延迟时间更短。
患者在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现象时,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更长,因此,就导致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的时间延迟的更久。
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在术后及时的进行辅助化疗能够有效的提高的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通过此次研究,分析出结直肠癌切除术后开始辅助化疗延迟的几个独立影响因素,旨在为肠癌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综上所述,患者血清白蛋白值、腹腔镜手术、吻合口漏和淋巴转移度是患者辅助化疗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秦琼,杨林,孙永琨,等.老年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及
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3):296-300.[2] 杜红梅,曹硕,唐美月,等.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白细胞降
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7,40(2):135-138.[3] 方红艳,赵德英,李湘浪,等.结肠癌根治术后预后因素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7(3):440-444.
[4] 缪亚军.对Ⅱ、Ⅲ期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
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9):135-137.
[5] 孙艳武,池畔,林惠铭,等.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远处转移
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4):436-441.[6] 杨平,彭翔,邓建中,等.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联合腹腔镜下全直
肠系膜切除术44例[J].广东医学,2012,33(17):2586-2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