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99.00 KB
- 文档页数:6
《乙醇》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乙醇是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内容,是继烃类——甲烷、乙烯、苯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种典型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桥梁,它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为后面的乙酸、糖、油脂、蛋白质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以后学好烃的衍生物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及指导性的作用。
另外,乙醇在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学好本节知识,也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学习目标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模块学习要求对“乙醇”的描述和分析:根据课标要求和模块学习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课改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和建构主义理论,我完成对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乙醇部分的设计。
3. 学情分析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而且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乙醇的组成、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用途,可以说对乙醇比较了解,但是对乙醇的认识主要还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还没有从微观结构角度来认识乙醇;虽然前面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三种有机物,但还没有关于有机物官能团的认识,也没有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强调乙醇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以及性质对用途的决定作用,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从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乙醇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难点:乙醇的化学反应与机构的关系
3. 教学用具
教具准备:多多媒体、试管、酒精灯、乙醇分子结构模型、小烧杯、尖嘴管、铜丝、火柴、酒精检测仪、钠、澄清石灰水、无水硫酸铜
4. 标签
教学过程。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⑴了解乙烯的结构⑵掌握乙烯的加成反应【基础知识】根据教材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填表:分子中含有的烃类叫做烯烃,是最简单的烯烃。
1.乙烯的分子结构乙烯的结构式为,电子式为,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2.乙烯的物理性质乙烯是一种色、味的,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3.乙烯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①燃烧:乙烯燃烧时,火焰并伴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质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能将乙烯。
⑵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键或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或原子团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乙烯与氯化氢反应方程式乙烯与溴水的反应方程式乙烯与水在加压、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方程式4、乙烯的用途:乙烯是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础原料,其产量是,它主要用于制取酒精、橡胶、塑料等,并能作为植物生长剂和水果的剂等。
【自主探究】点燃乙烯时,火焰明亮并产生黑烟,请解释为何有黑烟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测试】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的是 ( )A.甲烷的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乙醇的产量 D.硫酸的产量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由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可推测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通式为C n H2nC.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一二溴乙烷可知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实验现象结论通入KMnO4(H+)通入溴的CCl4溶液点燃不稳定,易发生断裂D.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乙烯的含碳量高3.某实验室需要少量的一氯乙烷,下列制取方法中所得产物含量最高的是 ( )A.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氯气的光照反应 B.乙烯与氯气的加成反应C.乙烯与氢气和氯气混合反应 D.乙烯与氯化氢加成反应4.盛溴水的锥形瓶中缓慢地通入乙烯后,质量增加了7 g,则生成的1,2一二溴乙烷的质量是 ( )A.94 g B.14 g C.47 g D.7 g5.(多选)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6.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与溴水反应的产物是 ( )7.实验室制取少量的乙烯时,常利用乙醇和浓硫酸快速加热到170℃来制取。
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醇的组成、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2、通过对乙醇的性质学习,了解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学会设计实验对猜想假设进行证明2、学会通过实验的方法推测物质的组成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的乙醇性质的学习,体验乙醇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验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过程】:导入:有机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随处可见,应用极为广泛,它们已经深深地渗入我们的生活中。
例如乙醇,俗名酒精,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听说或接触到,已经成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许多文人就在历史上留下了关于酒的脍炙人口的诗词,请同学们列举出有关酒的诗词名句。
回顾: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过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在空气中能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经常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
分析:从乙醇的分子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乙醇分子中含有C、H、O三种元素,与乙烷相比多了一个O原子,那么在乙醇分子中原子是如何结合的呢?提示:从乙烷的结构式上分析,插入一个氧原子,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结构呢?学生讨论:板演:乙醇可能的结构式①②设问:结构①和结构②有什么特点呢?乙醇分子到底是那种结构呢?我们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呢?实验[3-2]: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实验现象对比:填写课本表格实验结论分析:从实验中我们知道乙醇和水一样,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如果我们在实验中定量参加反应的乙醇为1mol,收集产生的H2,转化成标准状况下体积只有11.2L,即0.5mol,说明在乙醇分子在与钠反应时,钠只能置换出其中的一个H原子,即在乙醇分子中,只有一个H原子的性质与其他H原子不同。
我们能否从这里分析出乙醇的结构呢?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乙醇的结构是为②式,即为:说明:乙醇与钠反应时,钠置换出了与氧原子结合的氢原子。
板书:1.乙醇与钠的反应讲解:乙醇之所以能与钠反应,是由于乙醇分子中的-OH 基团的存在。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的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选取乙醇、乙酸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的、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并且打好基础,了解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欲望。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2、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3、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及部分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氧化反应);4、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6、通过乙酸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获取信息能力;7、通过对乙酸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设计方案用实验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复习回忆及实验探究法学习乙酸的酸性;2、利用实验探究、设疑、启发讲述等方法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3、通过对“同位素示踪法”的信息介绍,引导学生探究酯化反应的机理;4、通过对乙酸性质的探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形成学以致用的思想;5、逐步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1、掌握乙醇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应用;2、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3、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4、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5、从官能团角度,解释不同类型有机物性质不同的原因。
【教学难点】1、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从官能团角度,解释不同类型有机物性质不同的原因。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乙酸教案【背景与教材分析】本案例是以《高中化学必修二》中的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中课堂教学的两个情景为背景设计的,分别是学生合作拼装乙酸的球棍模型和学生分组合作验证乙酸的酸性。
我们崇义中学是省重点学校,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年青老师。
该节课是一节公开课,高一(10)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化学基础较好,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为师生互动营造了非常良好的氛围。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了解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2、通过乙酸结构、性质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的重要影响。
3、学生能用已知的知识解释见有机物的性质。
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从结构角度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具:多媒体、乙酸、冰醋酸、球棍模型、镁带、NaHCO3粉末、乙酸溶液、石蕊、教学过程:[引入]糖醋鱼,松鼠桂鱼,香甜可口,酸酸的,看得人直流口水,你知道他们的美味离不开一种重要的调料,是什么吗?[多媒体展示课题]《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乙酸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我们常用的调味品食醋,其主要成分就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陈醋含醋酸7%。
[自主学习]观察乙酸(颜色、状态、气味),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
[多媒体]一.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气味: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沸点:117.9℃(低,易挥发)熔点:16.6℃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思维延伸]温度低于熔点时,无水乙酸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
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乙酸的一些外观特征,那么乙酸分子的内部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乙酸分子的结构模型。
[多媒体] 学生观察乙酸分子的模型。
[学生活动]书写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
[多媒体]二、乙酸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 C2H 4 O2官能团:羧基(—COOH)对乙酸的结构进行简单分析。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一、教学设计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乙酸的组成、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本节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和乙酸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乙酸的酯化两个重要反应。
1.教学模式设计乙醇、乙酸教学模式设计是各类公开或观摩课经常选用的内容,具有很丰富的素材来源可参考,在新课程中,乙醇、乙酸的教学模式也将是重点开发的领域。
【教学设计Ⅰ】合作教学模式(乙酸为例):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注意组间的水平接近,组内水平有差异,使小组探究和讨论能顺利开展起来。
提出问题:怎么证明食醋中含有醋酸?→小组设计→组内讨论、组间质疑→探究乙酸酸性实验→实验乙酸的酯化反应→分析乙酸的结构和酯化反应发生时断键的位置→讨论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讨论乙酸在生活中的妙用。
【教学设计Ⅱ】探究教学模式(乙醇为例)观察、归纳和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完成探究实验:乙醇与金属钠、乙醇与氧气的反应→ 总结实验现象→分析乙醇结构→认识乙醇性质、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或网上查阅乙醇的用途→ 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危害,强化责任意识。
【教学设计Ⅲ】探究教学模式(乙醇为例)。
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讨论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提出假设①CH3OCH3;假设②CH3CH2OH→讨论两种假设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必要时教师从键的类型和连接情况点拨)→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反应时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 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①小论文:调查酗酒造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你的建议,课后活动;②课本剧,酒后驾车,课后活动;③辩论赛,公款消费与中国酒文化。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化合物(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乙醇的组成、结构和物理性质。
2、了解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实验设计过程、基本思路,会分析实验现象。
3、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
4、会书写乙醇与金属钠以及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明白乙醇与氧气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及乙醇与不同氧化剂反应时其氧化产物不同。
5、获得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学会以点代面的学习方法。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______色透明,有_______的液体,密度比水_______,易挥发,能溶解多种________,能与水以________。
二、乙醇的化学性质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1)做完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后完成下表—OH基团称为_________,其电子式为_______。
3)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课本P76第2题和第3题2、乙醇的氧化反应1)燃烧:乙醇易燃烧,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催化氧化:乙醇在_____和_______存在条件下,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___________。
可用以下实验演示该反应。
上述实验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是催化剂,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合并上述两个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①质量为mg的铜丝灼烧后,立即插入下列物质中,能使铜丝变红,而且质量仍未mg的是()A、HNO3B、COC、C2H5OHD、H2SO4②课本P77第8题③某同学做乙醇的氧化实验时,将螺旋状铜丝先放到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处加热,然后再移到酒精灯火焰的焰心,发现铜丝在火焰外焰和内焰时的现象明显不同。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乙醇【教材分析】《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是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三章的内容,从本节开始研究烃的衍生物。
乙醇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学好本节内容对学习其它烃的衍生物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同时乙醇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有机物。
因此,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学生分析】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对烃类有机化合物已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酒也有比较深的印象,其中酒精能燃烧,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但除了燃烧还能发生什么反应,学生并不都了解,而且学生对于烃的衍生物认识较为肤浅,对于官能团决定物质的特殊性质也还不了解。
从生活中接触到的酒精开始来学习烃的衍生物,降低了认识难度。
在烃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低起点,小台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和演示实验辅助教学,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设计思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建构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采取从古人、古诗、日常生活入手感受酒精,从结构到性质,从性质到用途,然后启发引导、实验探究、讨论总结。
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乙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4.培养实验探究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科学探究方法。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能够发现和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乙醇乙酸学案(3课时)科目化学课题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高一年级班姓名学习目标:⑴知道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⑵了解官能团、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学习重难点: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探究新知】一、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常识,结合教材,总结归纳出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分子式:C2H6O【科学探究】1、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出符合分子式C2H6O的可能结构:2、通过实验测定,发现乙醇分子中有三种氢原子,请同学们确定乙醇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乙醇的结构式:结构简式:三、相关概念1、烃的衍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醇属于______________(烃还是烃的衍生物),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判断下列有机物哪些属于烃的衍生物,并指出它们的官能团:1)四氯化碳(CCl4)2)溴苯(C6H5Br)3)硝基苯(C6H5NO2)4)CH3-CH2-CH2-CH35)CH3CH=CHCH36)CH2=CH—CH=CH27)8)9)10)11)12)教学反思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预习导航
第1课时乙醇
激趣诱思
牧童
古往今来有无数咏叹酒的诗篇,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见酒是一种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饮料。
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提示:乙醇
自主学案
1.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如:乙醇可看成是乙烷的衍生物、一氯甲烷可看成是甲烷的衍生物。
2.官能团
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
如:乙醇中的羟基、一氯甲烷中的氯原子分别是乙醇和一氯甲烷的官能团。
3.乙醇的分子结构
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乙醇的结构式为,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
乙醇分子中含有—OH官能团,称为羟基。
预习感悟:羟基(—OH )与氢氧根(OH -
)有何异同? 答案:
4.乙醇的物理性质
5.乙醇的化学性质 (1)与钠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2Na +2CH 3CH 2OH −→−
2CH 3CH 2ONa +H 2↑。
(2)氧化反应 ①燃烧
化学方程式为:CH 3CH 2OH +3O 2 2CO 2+3H 2O 。
②催化氧化
CH
③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乙酸。
自我体验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醇的官能团是羟基
B.羟基和氢氧根离子具有相同的化学式和结构式
C.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有机物一定是烃
D.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此现象说明乙醇具有酸性
答案:A
2.可用于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少量水的试剂是()
A.无水硫酸铜
B.生石灰
C.金属钠
D.胆矾
答案:A
3.比较乙烷和乙醇的分子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碳原子以单键相连
B.分子里都含6个相同的氢原子
C.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
D.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
答案:B
4.有一种有机物23 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共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
则该有机物是由_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
该物质可以代替汽油用作汽车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O 2∶6∶1
C2H5OH+3O22CO2↑+3H2O
第2课时乙酸
激趣诱思
你知道为什么陈年老酒格外香吗?
答案:原来酒中都含有一定量的乙醇,白酒中乙醇的含量较高。
白酒在长期的贮存过程中,部分乙醇逐渐被氧化成乙醛,最后被氧化成乙酸。
乙醇和乙酸反应生成具有果香气味的乘酸乙酯。
放置的时间越久,高度的白酒酯化的程度越大,产生的酯类物质越多,故陈年老酒格外香。
自主学案
1.乙酸的分子结构
乙酸俗称醋酸,是醋的主要成分。
纯净的乙酸又称冰醋酸。
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3COOH。
乙酸的官能团为,叫做
羧基。
2.乙酸的物理性质
预习感悟: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乙酸、CCl4和苯?
提示:取三种试剂于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水,互溶的是乙酸,油状液体在下层的是CCl4,油状液体在上层的是苯。
3.乙酸的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乙酸具有酸的通性。
(2)酯化反应
5
①酯化反应: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也是取代反应。
为加快反应速率,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加热。
浓硫酸还是酯化反应的吸水剂。
②酯的存在与用途:酯存在于鲜花和水果中。
酯可用作香料,也可作指甲油、胶水的溶剂。
自我体验
1.酯化反应属于()
A.中和反应
B.不可逆反应
C.离子反应
D.取代反应
答案:D
2.下列物质中,最容易电离出H+的是()
A.CH3COOH
B.C2H5OH
C.H2O
D.H2CO3
答案:A
3.炒菜时,加入少量的酒和醋,可使菜变得香醇可口,原因是()
A.有盐类物质生成
B.有酸类物质生成
C.有醇类物质生成
D.有酯类物质生成
答案:D
4.在乙酸和乙醇的反应中,浓硫酸是()
①催化剂②氧化剂③脱水剂④反应物⑤吸水剂
A.①⑤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5.醋的食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人们常说的“生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就有醋,说明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1)醋能溶解食品中的含钙、磷、铁等元素的物质,增进人体对所需元素的吸收,写出醋酸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醋在日常生活中多有妙用,如用醋能洗去铝锅、铜器、铁制品的表面锈迹,清除水壶中的水垢(假设其主要成分是CaCO3)。
写出醋酸除水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1)CH3COOH CH3COO-+H+
(2)CaCO3+2CH3COOH====2CH3COO-+Ca2++CO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