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创建猕猴桃省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工作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眉县猕桃产业规划文本地理规划131雒方超2016年4月22日1总论:1.1生态规划任务的由来:眉县猕猴桃产业规划任务是由眉县政府和省及市猕猴桃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组织眉县农业、水利、统计、科技、计委、财政、经贸委、环保等部门共同协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规划》从眉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出发,在综合分析评价国外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现状、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潜力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基本思路、方向、目标和任务以及产业基地布局等,同时提出了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及落实规划的对策措施,为提高猕猴桃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益,促进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县、乡(镇)各级政府制定猕猴桃产业政策,农村经济发展计划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1.2规划围、时限、技术路线眉县岭沿山一带,目前主栽品种美占85%,海沃德、红阳、徐香等占20%。
,现代农业科技示企业1家,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合作社20多个。
无公害认证面积2.5万亩,注册“太白山、宝阳、乐”等果品品牌7个。
全县从事猕猴桃产业的果农1万多人,产值1.5亿元。
眉县是全国猕猴桃人工栽植面积最广的区域之一。
眉县猕猴桃生态示园区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市猕猴桃产业发展,实现领先,畅销全国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核心区位于眉县金渠镇第二坡村,现有猕猴桃面积2732亩,美占90%,平均亩产3000公斤,年产值3600万元。
成立楚红专业合作社1个,人员42名,栽植楚红猕猴桃500亩。
主要问题是品种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低。
示区位于眉县金渠镇年家庄村、宁渠村、红星村、金渠村、枣林村,现有猕猴桃17800亩,主栽品种海沃德、徐香,平均亩产2500公斤,产值4600万元。
建有贮藏库42个,贮藏能力0.7万吨,美源加工厂一库,加工能力200吨,新增加工厂一座,投资1.8亿元。
主要问题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根据《关于组织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的通知》文件要求,为确保规范有序、廉洁高效的完成我市项目建设任务,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
坚持以产业塑造、科技引领、标准支撑、营销推广为途径,强力推动品牌培育,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以推动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为重点,着力打造“特而美”“特而优”“特而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建立健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聚集农产品品牌建设,择优选择地域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大、市场认可度高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大挖掘培育、开展保护提升。
保护提升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市场供给显著增加,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优良品质特性得到有效保持,品种资源和产品品牌得到有效保护,传统农耕方式得到有效传承。
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98%以上,授权标志使用人100%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率信息管理平台,上市产品标识使用率100%。
通过项目实施,提升、引领、带动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市场认可度、产品知名度。
三、实施主体及地点(一)实施主体。
选择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进行保护提升,由地理标志农产品证书持有人、所属农业农村局共同实施。
(二)实施地点。
以公布的每个产品登记保护划定的区域范围为主。
四、实施内容以保护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条件、品质质量、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进行实施。
(一)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条件。
重点支持完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改善生产条件,保护产地环境。
开展产品资源保护,通过改善生产设施条件及配套仓储保鲜设施条件,保护特定产地环境,推行绿色化、清洁化生产模式,强化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
关于眉县青化猕猴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有关情况的陈述报告中共眉县县委书记王琳(2011年6月13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就眉县青化猕猴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有关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一、建设眉县青化猕猴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必要性眉县地处秦岭北麓,是全国仅有的几个猕猴桃最佳优生区之一。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眉县猕猴桃总面积已达到24.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4.6%;农民户均3.5亩,实现了人均1亩园。
2010年,全县猕猴桃产量达到25万吨,产值达9亿元,农民人均猕猴桃产业收入达3400元,以猕猴桃为主的“一县一业”格局已经形成。
眉县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唯一的无公害猕猴桃科技示范县、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和陕西省果业先进县、“一县一业”建设重点县,被农业部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同时,客观来说,我县猕猴桃产业近年来虽然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风险依然存在。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推进“三化同步”战略的有效途径。
在眉县建设猕猴桃现代农业示范园,充分利用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已有优势,有利于猕猴桃产业资源聚集、品种更新和技术提升,有利于探索形成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和先进生产模式,有利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示范引领陕西猕猴桃产业优化升级、走向国际市场。
二、眉县青化猕猴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总体情况和建园的基础条件(一)园区总体概况:1、建设地点:眉县青化乡。
2、规划范围:眉县青化乡下辖12个行政村,总面积21.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猕猴桃种植园2.2万亩,生态养殖区3000亩,生态绿化区3000亩。
3、总体目标:通过五年的集中建设,把眉县青化建成以猕猴桃产业为主导、区域特色鲜明、产业集中度较高、科技服务体系配套、基础设施先进、运行机制完善、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陕西领先、全国一流的优质有机猕猴桃出口示范基地核心区。
四川蒲江县位于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因其独特的气候、植被、生态环境,被誉为天然氧吧,也成为猕猴桃绝佳生长地。
蒲江猕猴桃以其独特的品质,从四川走向了世界。
蒲江县猕猴桃基地已创建成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
蒲江正全力建设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中国猕猴桃之都。
小果子成就大产业。
近日,中国食品报记者走进蒲江,与种植大户、龙头企业、乡镇干部、农资服务商交谈,真切感受到蒲江县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从全产业食品安全角度出发,构建严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服务体系,使“蒲江猕猴桃”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品牌价值提升,更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蒲江县的优势在哪里?生态就是蒲江最大的优势,抓住我们多年培育的核心产业,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才是蒲江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
”蒲江县委书记刘兵说。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破题:农业县发展之路— 1 —蒲江,一边是气候资源造就的生态禀赋优势,一边是产业发展不均衡造成的落差,以农业产业为主导的蒲江要在新一轮发展中有所作为,必须要走一条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蒲江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对于全国丘陵山区,特别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生态优势区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和推广价值,可以复制。
”这是2011年农业部“三农”调研组先后两次到蒲江实地调研后,对蒲江作出的评价。
抓住猕猴桃核心产业发展,发挥示范效应推进其他产业同步发展,无疑是蒲江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蒲江已有猕猴桃种植20多年历史,大规模种植是从2005年开始,经多年的产业培育,全县猕猴桃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2014年全县已有猕猴桃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种植面积连片达1000亩以上主产村21个;全县有猕猴桃产业化经营企业10家,专合组织30余家。
“蒲江猕猴桃”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和证明商标,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0.69亿元。
蒲江在猕猴桃产业发展中也出现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板结、酸化日益严重;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混乱;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缺失;果品冷库仓储能力不足;综合服务不到位。
猕猴桃产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了我的办公桌上,思绪随着键盘的敲击声渐渐展开。
关于猕猴桃产业基地的建设,我已经构思了无数遍,今天,就让我以文字的形式,将这个方案呈现出来。
一、项目背景我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拥有丰富的品种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需求,猕猴桃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由于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链条不完善等原因,猕猴桃产业仍存在诸多问题。
为此,我们计划建设一个猕猴桃产业基地,以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益。
二、基地规划1.选址基地选址应充分考虑地理、气候、土壤等因素,确保猕猴桃的生长条件。
我们计划在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的某地建设基地,这里阳光充足、雨水充沛,非常适合猕猴桃的生长。
2.规模基地规划面积1000亩,分为种植区、仓储区、加工区、研发区、销售区等五个区域。
种植区占比最大,主要用于猕猴桃的种植;仓储区用于存储猕猴桃,保证产品新鲜;加工区用于生产猕猴桃相关产品,如果汁、果酱等;研发区用于研发新技术、新产品;销售区则负责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
3.基础设施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电力设施等。
道路要保证畅通,方便运输;灌溉系统要保证水源充足,满足猕猴桃生长需求;排水系统要保证基地不受水灾影响;电力设施要满足基地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三、技术保障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猕猴桃品种。
同时,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基地种植的优质品种。
2.种植技术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包括土地改良、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
确保猕猴桃生长过程中的品质和产量。
3.保鲜技术引进先进的保鲜技术,如冷库储存、气调保鲜等,确保猕猴桃在采摘后能够长时间保持新鲜,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产业融合1.产业链延伸在基地周边发展猕猴桃深加工企业,如果汁、果酱、果脯等,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2.文化旅游将基地打造成猕猴桃文化旅游景点,开展采摘体验、农家乐、科普教育等活动,吸引游客,提高基地知名度。
水城县泽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猕猴桃项目实施方案为了确保泽能合作社2010年1000亩红阳猕猴桃基地的种植任务圆满完成,根据市发(2010)1号《中共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县发(2010)1号《中共水城县委水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及水党发(2010)12号《中共水城县委水城县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重点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的要求,结合泽能合作社及水城县都格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区概况项目实施单位:水城县泽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猕猴桃项目基地位于水城县都格乡龙井村。
龙井村地处水城县西南部,距市中心城区50公里,东邻鸡场,西面与云南省宣威市隔江相望,南抵北盘江,北面是新盘村。
全村现有农户1188户,总人口4643人,现有耕地5800余亩。
全村最低海拔900米,最高海拔1500米,无霜期达280天左右,尤其是适宜种植猕猴桃的曾家寨一片,无霜期达330天以上,并且全年最低温度不低于-3℃,年平均气温20℃以上,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对发展种养殖业极为有利。
都格至红光通村公路横贯项目区,交通便利。
为此,水城县泽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拟在该村新建1000亩黔宏牌红心猕猴桃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努力把项目区建设成龙井村的观光农业示范区。
二、建设思路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观光、休闲、采摘、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传统农业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追求基地建设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
三、建设内容及布局1、新建红心猕猴桃基地1000亩,完全按规范化、标准化要求种植、搭架。
DB41/T 823—2022地理标志产品西峡猕猴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西峡猕猴桃的术语和定义、保护范围、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要求、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贮藏和运输。
本文件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西峡猕猴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5009.8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9174 猕猴桃苗木GB/T 30642 食品抽样检验通用导则GB/T 30763 农产品质量分级导则GB/T 33129 新鲜水果、蔬菜包装和冷链运输通用操作规程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1392 猕猴桃采收与贮运技术规范NY/T 1778 新鲜水果包装标识通则NY/T 2637 水果和蔬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折射仪法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T 5344.4 无公害食品产品抽样规范第4部分: 水果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2005年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西峡猕猴桃在第4章规定范围内生产的符合本文件要求的猕猴桃。
DB41/T 823—20223.2斑迹果面的各种病斑、变色斑、疤斑、风摩斑等。
3.3损伤果实的各种碰压伤、摩擦伤、日灼伤、冻伤、裂口等。
周至县猕猴桃质量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作者:王朝段眉会张引娣马宝红魏斌陈红来源:《山西果树》2013年第06期猕猴桃被誉为“人间仙果、维生素C之冠”,其风味独特,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营养,具有清肠健胃功效,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高档水果。
随着人们对猕猴桃深入了解和全球商业化开发的兴起,猕猴桃在我国果树产业中的地位大幅提高,已经成为周至县第一大富民朝阳产业和单位面积效益第一的优势水果。
周至县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集中产区,面积、产量约占全省一半,也是全县都市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因此,猕猴桃质量安全在西安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周至处于秦岭北麓猕猴桃产业带的核心区域,栽植区属秦岭北麓海拔1 000 m以下的冲积扇平原,土壤以沙壤土为主,微酸性,富含腐殖酸和矿物质;受秦岭北麓特殊小气候影响,年降雨量、空气湿度、温度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需求,是猕猴桃的优生区。
在栽植品种上,上世纪90年代西安选育出了“秦美”,成为全国栽培面积最大的猕猴桃品种。
近10年,在品种结构调整中,先后引进和选育海沃德、红阳、哑特、华优、翠香等猕猴桃新优品种,有效地解决了品种结构单一、成熟期集中、应市不均等问题,使得猕猴桃早、中、晚熟品种结构趋于合理,果肉颜色绿、黄、红多彩缤纷,果实甜、酸、酸甜型香气各异,品种遗传基因多元化,满足了不同市场、不同层次、不同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猕猴桃产业快速发展。
截止2011年,周至县猕猴桃面积2.5万hm2,产量35万t。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技术水平处于全省、全国前列。
近年来,优质猕猴桃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其中0.67万hm2猕猴桃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670 hm2猕猴桃获得“欧盟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370 hm2猕猴桃生产基地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周至县荣获“中国猕猴桃之乡”、“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称号,周至猕猴桃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全国唯一的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王彪,龙安应.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土壤和猕猴桃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J ].中南农业科技,2024,45(3):94-98.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猴场乡及米萝乡,由猴场特色示范园区及米萝核心区组成。
该园区是贵州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100个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之一,得益于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尤其适宜猕猴桃种植。
作为中国凉都红心猕猴桃的发源地,水城县猕猴桃因其口感香甜、清爽、酸度低以及营养丰富而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该产品已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并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享有“神奇美味果,红色软黄金”的美誉。
因此,猕猴桃产业已成为水城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自17世纪以来,黔西北地区广泛开展的土法炼锌活动导致大量烟尘和冶炼残渣的产生,其中含有较高浓度的Pb 、Zn 、Cd 等重金属元素,给当地土壤和水体造成了污染[1]。
贵州省在2017年进行的全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中发现,玄武岩及辉绿岩成土母岩耕地土壤中Cd 元素含量最高,富集系数为2.45,且土壤酸化明显[2]。
关于猕猴桃种植的研究较多,但在土壤与猕猴桃环境质量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张翼飞等[3]针对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生产基地土壤中砷、铅、汞、镉和铜的累积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土壤重金属积累不明显,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赵金梅等[4]对猕猴桃果实的研究表明,部分秦美猕猴桃锌含量超标较为严重,然而鲜见关于土壤-猕猴桃系统重金属的研究。
郁俊谊等[5]全面了解了陕西省眉县猕猴桃果园土壤的管理水平,并为生产提供合理的施肥依据和数据。
此外,高义民等[6]指出氮磷钾肥配比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猕猴桃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缪白玉[7]在四川省苍溪县白鹤乡猕猴桃产区的生态地质环境和地球化学背景下,通过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分析了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全量、土壤酸碱性、土壤有效态元素与土壤全量元素的关系以及土壤有益元素的丰缺状况,并对当地的土壤环境和土壤肥力进行了详细评价。
水果(猕猴桃)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江山市水果〔猕猴桃〕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一、猕猴桃产业开展现状1、猕猴桃产业根本情况水果产业是江山市传统特色产业,多年来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2022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82333亩,产量68740吨,总产值近亿元,在全市种植业中比重约占9%左右。
猕猴桃面积1.5万亩,产量0.9万吨。
随着生产的开展和科技的进步,水果生产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我市猕猴桃种植的老区,农民种植管理猕猴桃有一定的经验。
通过前几年的猕猴桃林业特色基地、无公害标准化示范推广等工程的实施,园地综合生产能力和果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平均单产提高到600多公斤,鲜果商品果率达80%以上,平均价格到达4.0元/公斤,种植效益大幅提高。
2、猕猴桃产业开展区域布局、开展规划猕猴桃生产经多年的开展,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区域化的生产格局。
猕猴桃主要分布在塘源口、双溪口、廿八都镇**、峡口镇大峦口村等山区乡镇,平原乡镇如新塘边、虎山街道、**街道、上余、清湖等地有局部零星基地。
根据我市水果生产开展规划,下一步要进一步优化水果产业布局,其中是提升猕猴桃产业。
到2022年全市猕猴桃面积到达2万亩,大力推广高接换种、人工〔或蜜蜂〕辅助授粉、整形修剪、疏花疏果、架式改造等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建成猕猴桃高效、优质基地1万亩。
3、猕猴桃产业开展优势与潜力分析〔1〕猕猴桃产业开展优势一是产地生态优势。
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部,毗邻江西、福建;海拨一般在200-1000米之间,无霜期250天左右,年降雨量1650-1850毫米,日照时数2000多小时,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四季清楚,光照充足,雨量充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猕猴桃种植。
本市猕猴桃种植区水、气洁净,极少受生活垃圾、工业“三废”及有机磷、有机氯、汞、砷制剂污染,生产优质的无公害猕猴桃具有很好的条件。
二是产业根底较扎实。
猕猴桃产业通过全市上下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从基地建设到打造品牌,从市场开拓到营销队伍建设,从贮藏设施到果品加工,都具有一定的功底,特别是猕猴桃创名牌工程,已在全国闯出了一定的知名度。
地理标志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地理标志是指因其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及特定生产技术等因素形成的地域特有的产品质量、声誉和其他特征,其生产、加工或制作过程均发生于特定地理区域。
地理标志产品具有地域性、特色性和质量保证的特点,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地方特产、提升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制定和实施地理标志项目实施方案,推动地理标志产品的开发和保护,促进地方农产品的品牌化和产业升级,提高地方特产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
三、项目内容1. 制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划。
通过对当地特色产品的调查和研究,确定具有地理标志保护价值的产品范围和保护措施,制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和措施。
2. 建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机构。
成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监管和保护。
3. 提升地理标志产品质量。
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推动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提升,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口感。
4. 推动地理标志产品营销。
通过开展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推广活动,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产品的市场份额。
5. 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依法打击侵权行为,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合法权益。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实施计划。
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实施目标、时间节点和责任单位,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 开展地理标志产品调查评估。
对当地特色产品进行调查评估,确定具有地理标志保护价值的产品范围和保护重点。
3. 制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划。
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和措施。
4. 成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机构。
组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机构,明确机构职责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5.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
开展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生产工艺水平。
乐业猕猴桃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
乐业猕猴桃,采用全生态环境种植,健康无污染,而且口感甜酸清爽、香气浓,为所有猕猴桃种类中营养价值最高的猕猴桃,而且每百克鲜果中含维生素C在100-400毫克,比柑橘高5-10倍,比苹果和梨高20-30倍,对人体有保健、美容、排毒、抗癌功效。
乐业县是“世界长寿之乡”“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兰花之乡”“全国有机农业基地示范县”基于县域内独特的气候条件,乐业县从2005年开始发展猕猴桃产业,并于2016年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了乐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经过多年的大力推广,全县猕猴桃种植已达4.5万亩,2020年猕猴桃产量达4851.83吨,产值1.16亿元,今年猕猴桃更是喜获丰收,产值有望翻一番。
二、活动目的:
本次乐业猕猴桃活动目的在于展望过去成就,也为了更好的推广乐业猕猴桃,寻求更多合作伙伴。
三、活动开展:
1.xxx致辞。
2.参与人员共同点亮水晶球。
3.民俗表演、产品展销、农事体验等系列活动。
4.xxx致辞,庆祝活动圆满结束。
猕猴桃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按照永顺县“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县新增猕猴桃面积7万亩,为了确保新建猕猴桃基地高标准、高质量,农业局将在松柏镇---村建一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引导全县猕猴桃基地建设,为了项目的顺利完成,根据建设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项目区的基本概况-------位于我县猕猴桃主产区松柏镇,全村有劳动力---人,劳动力资源丰富,2010年人均收入达----元,交通便宜,芙蓉至松柏公路惯穿全村,且路面已全部硬化。
通信网络实现了全覆盖。
二、建设地点永顺县松柏镇村。
三、建设规模3000亩四、建设时间:2011—2012年五、主要建设内容1、修建园内机耕道---米。
2、园内生产工作道---米3、平整土地和撩壕压绿改土66万米。
4、水泥支柱180000根。
5、搭架钢丝300000公斤。
6、定植基肥210吨。
7、推广水洋桃为砧木的优质苗木240000株。
8、小工900六、主要技术方案1、建园选择平地或30°以下的坡地,平地挖排洪沟,坡地挖拦洪沟并进行坡改梯,均应预留出机耕道、园间操作道,然后撩壕压青改土。
配置田间工作房、作业道、灌溉(排水)渠道,园地两端留出田间工作机械的通道等。
行向尽量采用南北向,以充分利用太阳光能。
2、生产技术方案园地规划及整地----苗木购置----定植及搭架----技术培训---科学培管⑴具体操作技术方案①园地规划:根据地形规划好园内生产道,机耕道。
②整地:进行深沟撩壕改土,挖好定植穴,施足底肥。
③苗木购置:以推广木天蓼为砧木的嫁接苗,按栽80株/亩计,在定植带上按株距2米挖定植穴,施足基肥,然后起垄栽植。
需购苗240000株。
⑤定植及搭架:每亩按60根水泥支柱搭架,需支柱180000根,在定植后当年冬季即设立支架。
⑥技术培训:培训果农1000人次。
⑦培管:严格按照《无公害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管理。
七、基地建设的组织措施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农业局成立以局长张晓敏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人员为成员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实施组、资金管理组、项目督查组;副局长田顺心任项目实施组组长,经作站、松柏镇农技站为成员;副局长田顺心任资金管理组组长,计财股万玉萍、宋红菊、覃小颖为成员;局纪检、监察室田启国、负责项目督查。
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地理标志是指商品因处于特定地理区域产生的品种和品质具有特定特征的标志,如地理区域本身的气候、土地、水质等环境因素对农产品的生长和品质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旨在通过加强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和管理,提高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水平,推动农产品的品种优化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二、项目目标1.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2.推动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3.增加农产品品种的优化和多样化,满足市场需求。
4.建立健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
三、项目内容1.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制度。
成立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管理机构,负责落实国家农业农村部的相关政策,制定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注册要求和标准,组织申请者进行申请与审核,确保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权益得到保护。
2.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
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制定专门的保护措施,防止他人滥用和冒用地理标志,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
3.支持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
通过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农产品生产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开展品牌宣传和推广活动,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4.加强农产品品种的培育和推广。
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基地建设,引进优良的农产品种苗,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推动农产品的品种优化和升级。
5.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支持。
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技术水平,推动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
6.加强农产品市场开拓和销售。
通过组织农产品展览、展销会等活动,扩大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拓宽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
四、项目实施建议1.建立项目管理机制。
成立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协调和监督。
2.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浅析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岳 芳,刘 通*,陈 云,葛会敏(修文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修文 550200)作者简介:岳芳(1990—),女,贵州修文人,硕士,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研究方向:作物遗传育种;*通讯作者:刘通(1989—),男,河北晋州人,硕士,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及应用工作,研究方向:作物遗传育种。
[摘要]猕猴桃产业是修文县主导的精品水果产业,经过30年发展成为全省第一,全国第四的猕猴桃产区。
随着猕猴桃产业快速发展,逐渐出现一些阻碍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猕猴桃;产业;修文县长期以来,修文县坚持发展以“贵长”猕猴桃为主的精品水果产业,全县形成了地方特色的种植标准体系和猕猴桃产业链,已成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猕猴桃主产区之一,发展好猕猴桃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修文猕猴桃的品种选择修文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以黄壤居多,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常年光照充足,非常适合“贵长”猕猴桃种植。
“贵长”猕猴桃是贵州省果树研究所选育的地方优势晚熟品种。
“贵长”猕猴桃每年9月中下旬开始成熟,冷库保鲜可达4-6个月。
该品种全身披细毛,平均单果重60-100克,果体呈圆柱形,果皮棕褐色,果肉翠绿色,横切面有放射状浅色条纹,果肉细嫩,果汁丰富,清甜爽口。
每100克鲜果含胡萝卜素0.25毫克、钙54.63毫克、铁0.43毫克、锌0.14毫克,在1克鲜果中含硒0.14微克,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
维生素C 含量在可食成熟条件下可高达2084mg/Kg,营养价值丰富。
2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猕猴桃种植规模:修文县种植猕猴桃种植面积16.7万亩,种植农户达8500户,属于猕猴桃产业大县。
2018年,全县挂果面积10万亩,鲜果产量7.6万吨,综合产值30亿元,猕猴桃产业带动企业144家、合作社121家、种植大户876户。
猕猴桃产业链发展:通过与中科院、中国农大等12家科研院所合作,围绕品种选育、质量提升、冷链运输、产品加工、分拣包装、市场营销、科技支撑深入推进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
全县创建猕猴桃省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工
作方案
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既是所在区域支柱性产业,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民生产业。
X猕猴桃经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我县脱贫富民重要支柱性产业。
为进一步提升X猕猴桃产业科技含量、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服务于全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提升县品牌发展竞争力,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组织管理、人才培训、生产标准、质量保障、质量追溯”五大体系建设,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增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意识,强化后续监管,实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范化,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效应,服务经济发展需要,推进区域经济、贸易、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全面实施,促进全县早日实现脱贫奔康。
二、工作任务
进一步完善X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机制,紧扣地理标志品牌传承、推广宣传、质量发展、品质监管等内容,搭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框架,完善X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各项基础建设;建成X猕猴桃省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
三、重点工作
(一)抓好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修订。
围绕X猕猴桃产品,在现有执行标准基础上,结合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制
(修)订X猕猴桃培育、种植、贮存、运输及食用标准,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制标”的要求,建设完善的X猕猴桃产业链全过程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并制成通俗易懂的科学视频、操作手册等进行推广运用。
(牵头单位:县农业局;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县猕产局、县国农区办、县猕研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抓好地理标志产品历史文化传承。
建设好X猕猴桃特色展览厅馆,充实展厅内容资料,进一步完善X猕猴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发展历史、社会贡献、文化及文献资料整理。
强化以X猕猴桃产品特色与质量品质为基础的X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注重保护产品品质特色和质量。
(牵头单位:县农业局;责任单位:县文广新局、县猕产局、县档案局、县国农区办、县志办、县猕研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抓好地理标志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
整合现有技术检验检测机构资源,强化质量安全意识,以X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为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整合,建立健全投入品、生产资料、产品质量权威性检测机构,提高我县区域产品检验检测能力。
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自检和快检机制,监管部门强化各领域的抽检和专项检验;强化检验检测人员培训,提升业务技能和水平,形成企业(种植户)自律、部门监管、市场管控的地理标志产品监测体系全覆盖,确保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提升。
(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水务局、县环保局、县猕产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抓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监管体系建设。
完善地理专用标志规范使用,指导专合社、企业等及时申请地理专用标志使用,使辖区内
专合社、企业等申请标志使用率达80%。
强化标准执行和开展打击冒用X猕猴桃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品质和声誉的专项整治行动。
强化标准执行的督查指导力度,确保种植、经营企业(专合社、种植户)严格依照标准进行种植经营,确保产品品质和品牌保护。
严厉打击非法添加、滥用添加剂、早摘早采影响产品品质行为,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要进行销毁处置。
严厉查处盗用冒用地标专用标志、地理证明商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查处一批、警示一片,规范一区。
严厉查处违法印制专用标识标志的包装生产企业,对X猕猴桃地理产品包装印制企业由猕猴桃协会比选两家企业进行印制,对未经同意非法印制企业要进行重点整治。
通过专项整治,实现种植标准化、经营秩序规范化、产业发展长效化,为X猕猴桃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牵头单位:县农业局;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环保局、县商务局、县猕产局、县国农区办,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完善地理标志产品品种研发和技术规程运用。
发挥县猕研所和农技站技术研发和指导服务职能,引进高技术人才,强化X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新品种、改良品种的培育研发,将科学技术手段落实到产业发展、病虫害防治、水土改良、新品种研发等长远发展。
深入开展专业技师、农技师、农户的种植栽培技术的培训,提升标准执行力,提高地理标志产品质量。
建立与专业科研院校合作共建模式,组建专家技术人才库,定期邀请指导地标产品情况调研,全面培育本土实用型人才,形成专家院校、专业人才、专业技师、种植专业人才等多层次队伍。
组织对X猕猴桃专合社、种植大户进行定期培育,提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