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现代运输
- 格式:ppt
- 大小:154.00 KB
- 文档页数:42
《现代运输经济学》习题第一章绪论复习思考题1.运输经济学是怎样一门学科?2.运输经济学的发展在最近几十年出现了哪些主要的变化?3.运输经济学目前包括哪些主要研究领域?4.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5.如何学习和研究运输经济学?第二章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运输的涵义?运输有哪些分类?2.运输产品是什么,它与“人公里”、“吨公里”这些统计单位有什么区别?3.简述运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四个时期并说明各自的标志是什么?4.简述运输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运输业的发展总方针。
5.如何理解运输业的性质及其经济特征?6.简述运输业的基本理论。
7.交通运输有哪些社会、政治及文化方面的影响?8.交通运输有什么经济意义和影响?9.运输业有哪些社会、政治及文化方面的影响?10.运输业有什么经济意义和影响?11.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哪些方面?12.运输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运输化过程有哪几个主要阶段?13.我国目前处于运输化的哪一个阶段?为什么?14.区位理论的发展有哪几个主要阶段?15.韦伯的区位理论有哪几项基本假设?简述韦伯区位论中运费、劳动力费用及集聚因素对工业区位变动的影响,并思考后来的区位模型对运输条件的考虑有哪些变化。
16.廖什和伊萨德的区位理论在基本假设及区位因素上与韦伯有什么区别?17.简述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8.你所在的城市商品房价格做一个调查,并分析小区交通条件与房价的关系。
19.根据图3-22,试分别写出穷人、富人和商业竞租线的数学函数式。
20.试举例分析你所在城市的商业区与交通条件变化的关系。
21.试分析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在运输因素的考虑上有什么区别。
22.试设计一个尽可能符合实际、但不过于复杂的O-D表,在表内数字平衡的基础上将其作为基期表,预测出一个三年后的O-D表。
第三章运输需求概述复习思考题(一)1.简述运输需求的内容及其特征。
2.分析运输需求与支出的关系。
甘肃省道路运输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4.03.26•【字号】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号•【施行日期】2014.05.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号《甘肃省道路运输条例》已由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3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4年3月26日甘肃省道路运输条例(2014年3月26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道路运输经营及相关业务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道路运输经营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经营和道路货物运输经营。
道路旅客运输包括班车客运、包车客运、公共汽车客运;道路货物运输包括普通货物运输、专用运输、大型物件运输和危险货物运输。
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道路运输站(场)、机动车维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汽车租赁等经营业务。
第三条道路运输业发展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安全便捷、节能环保的原则,按照综合高效、优势互补的要求,与铁路、轨道、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其他运输方式合理衔接、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优势。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城乡运输发展,完善现代道路运输体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实现城乡、区域客运一体化,推进交通物流业发展,提高道路运输公共服务能力。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道路运输站(场)、公交站(场)等交通设施布局和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并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运输工作,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第一节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规划基本概念交通:人与物的运送与流通。
包括各种现代与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
城市交通城市交通分为城市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
•城市对外交通泛指本城市与其它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其主要交通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通。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城区)内的交通,通过道路系统来组织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其中以城市道路交通为主体。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转换的关系。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先进国家城市交通的4个阶段(P282)–水运时代–铁路运输时期–汽车、航空及管道运输(20世纪50年代以后)–综合交通二.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1. 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的特点:–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边系统以及步行系统分离–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一.城市内部交通与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的特征:P285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城市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应占有一定的比例,用干道网密度衡量。
干道网密度: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
单位:公里/平方公里(km/km2)一般认为干道的适当距离为700~1100 m,相当于干道网的密度为2.8~1.8 km/km2。
道路间距以300~800 m为宜。
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心区交通量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交通量较少,因此,中心区道路网的密度应当较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区最小。
《现代物流学》重点第一章概述物流的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与萌芽:从20 世纪初到20 世纪50 年代;分销物流学阶段: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到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现代物流学阶段: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一直到现代;现代物流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有6个(1)电子化2)网络化3)社会化4)集约化5)系统化6)国际化物流的作用:(1)物流贯穿商品生产流通全过程;(2)物流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价值;(3)提升效益,增加销售和盈利;(4)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系统的特点:1)目的性2)整体性(特点中最重要的)3)协调性4)专业性5)先进性与开放性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物流功能的系统化管理阶段;物流管理领域扩大阶段;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供应链物流管理阶段;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1)物流作业管理2)物流战略管理3)物流成本管理4)物流服务管理5)物流人力资源管理6)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的原则:1.总体上,坚持物流合理化原则,兼顾成本与服务,合理配置,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2.宏观上,完善支撑要素建设,配合政府和专业机构的规划和指导;3.微观上,不仅要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还应该实现服务的专业化与增值化;4.服务上,遵循7R 原则,即适合的数量、质量、时间、地点、商品、价格、优良的印象)物流标准化的特点:1)复杂性2)固有性3)科学性4)民主性5)经济性(特点中的重点)6)国际性物流标准化的意义:以前曾出过案例分析题物流标准化对于提高物流作业标准,加快商品流通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物流技术的发展:物流标准化能够实现物流各环节衔接的一致性,加快流通速度;物流标准化是实施物流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物流标准化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物流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推动物流技术的发展;物流标准化便于同外界系统的连接;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的捷径;物流标准化的内容:物流系统标准化、物流作业标准化、管理组织工作标准化;第二章仓库与库存管理仓库的功能:1)储存与保管2)调节供需平衡3)调节货物运输能力4)配送与流通加工仓库的分类:(1)按用途分:a. 自用仓库; b.营业仓库;c.公用仓库;(2)根据保管形态分: a. 普通仓库;b.保温仓库;c.特种仓库;d.水上仓库;(3)根据建筑形态分:a. 按建筑构造分:平房仓库、多层仓库、高层仓库、地下仓库等b.根据建筑材料分:钢筋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板、木制建筑、钢骨架建筑仓库(4)根据功能及其分: a. 储存仓库 b. 流通仓库;c. 配送中心;d. 保税仓库;仓库管理原则:1)质量第一;2)预防为主;3)讲究科学;4)提高效率;5)确保安全库存的分类:(1)按其在生产加工与配送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产成品库存;(2)按经营过程的角度分类:经常库存;在途库存:是指处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上的库存,即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不能被使用,但是它仍然是库存的一部分;安全库存:指为了预防不确定性因素(短时间内的大批订单、交货期延长)而准备的库存;投机库存:是指为了满足正常需求之外的某种需求而准备的库存;季节性库存;f) 促销库存g) 呆滞库存协同供应体系下的库存管理模式:及时供应(Just in time,JIT);寄售库;(consignment warehouse, CW)联合库存管理模式(Joint managed inventory, JMI):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方法,是为了解决供应链体系中的牛鞭效应,提高供应链的同步进化程度而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