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复习学案文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4
古诗词学习指南: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教案年中考语文复习教案古诗词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高超的艺术价值和无穷的人文魅力。
它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学习古诗词时能够扩大知识面,提高审美素养,增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然而,在学习古诗词时需要掌握一定方法,本文将为同学们提供一份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教案,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古诗词。
一、重视古诗词背诵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背诵古诗词不仅能够扩大知识面,更能够提高语感和文字表达能力。
因此,同学们需要重视古诗词的背诵,掌握背诵方法和技巧。
(一)选择好的古诗词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美丽动人、典型精华的古诗词作为背诵材料。
学生可以选择唐诗宋词等经典,不仅可以了解历史文化,增强审美情趣,还能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二)理解古诗词背诵古诗词不是单纯地机械记忆,还需要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意境、情感和表达方式。
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课外阅读等方法,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做到心领神会。
(三)掌握借鉴技巧在古诗词背诵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通过创造性地运用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比如:写作文时可以借用古诗词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加精彩。
二、掌握古诗词词句解析方法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词句解析方法也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方面。
(一)了解词句的语言意义同学们需要注意一些古诗词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交流问题。
比如《长恨歌》中,“春华秋实”,这个比喻在古人看来是具有现代化的语境和表达方式,需要我们将之与当代语境相结合,重新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二)掌握语法知识在古诗词中,有很多词句是典型的修辞技巧,需要同学们掌握语法知识来理解。
比如,古人常用倒装、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某种主题或情感,需要同学们理解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中考动员加油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唐·颜真卿《劝学诗》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诗》
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熹《劝学诗/偶成》
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唐·李白《上李邕》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魏晋·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
9、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唐·杜甫《柏学士茅屋》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唐·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
古诗词鉴赏训练九大规律:(一)咏史怀古诗(二)咏物言志诗(三)送别怀人诗(四)羁旅思乡诗(五)边塞征战诗(六)山水田园诗(七)即事(景)怀诗(八)哲理诗句(九)用典诗句(一)咏史怀古诗▶▶▶常见情感: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常用技法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例子: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世事变化难料。
2,“生子当如孙仲谋。
”▶抒发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和爱国思想,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百姓死活予以揭露和批判。
(二)咏物言志诗▶▶▶常见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③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常用技法①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自比)、象征、拟人和对比。
②从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例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了青年诗人的远大抱负和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红、春泥自喻,表现了诗人辞官后仍关心着国家命运、乐于奉献的宽广胸怀。
(三)送别怀人诗▶▶▶常见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
▶▶▶常用技法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中考七年级上下册古诗文复习方案(优选.)一、复习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课本中的古诗文。
2.理解并掌握古诗文的基本意思。
3.学会分析古诗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4.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复习策略1.制定复习计划复习要有计划,不能盲目。
建议同学们将整个复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梳理知识点;第二阶段,强化训练;第三阶段,模拟考试。
2.梳理知识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
(2)分析诗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掌握诗句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强化训练(1)做课后习题。
(2)找一些课外古诗文进行阅读训练。
4.模拟考试(1)做历年中考真题。
(2)参加学校组织的模拟考试。
三、复习重点1.背诵背诵是复习古诗文的基础。
同学们要充分利用早读、晚读等时间,反复背诵,直到能够熟练背诵。
2.理解理解是背诵的基础。
同学们在背诵的同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样才能更好地记忆。
3.分析分析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同学们要学会分析诗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文。
4.欣赏欣赏是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同学们要善于发现古诗文中的美,感受诗歌的魅力。
四、复习方法1.制作复习卡片同学们可以将古诗文中的重点知识点制作成复习卡片,方便随时查阅。
2.互动学习同学们可以组成学习小组,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3.课后辅导家长可以适时给予孩子课后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复习中遇到的问题。
4.利用网络资源现在网络资源丰富,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希望这份复习方案能够帮助同学们在中考七年级的古诗文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哦!注意事项一:避免死记硬背解决办法:在背诵古诗文时,不要只是机械地重复,而是要理解诗句背后的含义和情感。
可以试着先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再对照原文去记忆,这样能帮助记忆更深刻。
注意事项二:不要忽视诗句的文化背景解决办法:每篇古诗文都有其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独特经历,了解这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诗文。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常见题型,掌握应对方法。
2、转换复习角度,学会归纳整理,以此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教学重点:1、拓宽思路,掌握方法。
2、巩固基础,提升成绩。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对话导入:师:在语文考试中,什么题目拿分最容易?丢分最痛心?生(预设):古诗文默写师:他们在试卷中占多少分呢?生(预设):16分师:那么,作为兵家必争之题,我们该如何全盘拿下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古诗文专项复习之古诗文默写满分攻略”!复习目标:1、准确把握中考古诗文默写题的题型及解题方法。
2、掌握几种强化记忆的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3、加强对书写重要性的认识,掌握规范书写的基本要求。
过渡语:考场如战场,战场之上,也当用兵法来应对。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于古诗文默写题来说,我们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有成功的可能。
所以,让我们一起了解满分攻略之一——备考“三知”。
满分攻略一:备考“三知”1、熟知考试内容考纲要求:准确默写新课标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
总体默写内容:六、七、八、九年级课本中的古诗词和文言文。
注意:2019年中考新加内容——红色文化诗歌:《黄河颂》《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我爱这土地》《沁园春·雪》2、熟知考试题型中考常见题型:(1)直接默写型。
(2)理解运用默写型。
直接默写型:第一种:上下句对接式默写,这类默写一般考古诗词和文言文中的经典名句。
第二种:默写两个空,这类默写主要考查《弟子规》《朱子家训》。
理解运用型默写:试题为考生提供一种交际性的情境,要求考生根据情境的要求默写出正确的文句。
回答这种试题,关键性的要领在于对情境的把握,切忌所答非所问。
△真题再现:2018/2017/2016年的中考真题古诗文默写题。
3、熟知古诗文默写题分值分配及评分细则(1)补写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占12分。
理解性默写,一般占4分。
(2)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一到初三古诗词鉴赏最全知识汇总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李清照)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李白)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范仲淹)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晏殊)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1.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范仲淹)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张继)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李白)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李商隐)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短歌行》曹操)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范仲淹)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部编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诗文内容梳理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教案主要针对部编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诗文内容进行梳理复习。
教材涵盖了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古诗文的篇目、作者、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古诗文默写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文,对于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古诗文的默写能力较弱,对于一些生僻字、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的重要知识点,提高古诗文默写的准确性和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和默写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诗文默写的重要知识点,如篇目、作者、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
2.教学难点:生僻字、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古诗文默写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古诗文,分析其意境、修辞手法等。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4.实践法:学生进行古诗文默写练习,提高默写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古诗文默写的重要知识点。
2.古诗文材料:准备一些适合学生默写的古诗文材料,包括文本和译文。
3.学习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讨论和合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古诗文默写的重要知识点,如篇目、作者、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文阅读和分析,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中考语文26篇古诗词复习知识归纳]中考语文 26 篇古诗词复习知识归纳中考语文 26 篇古诗词复习知识归纳 1、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想内容】这首诗既写了作者客旅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①新生事物总是在旧事物还未消亡之时涌现任何事物不是尽善尽美。
②时序交替,时光匆匆不可待。
③黑暗、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2、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思想内容】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的郁闷。
似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名句赏析】后两句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思想内容】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下阕诗人是真的认为人可以返老还童吗不是,是指人的精神心理方面可以老当益壮。
诗人虽被贬谪黄州,却仍旷达乐观,不服老,不叹老,自强不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这样就能保持青春活力。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思想内容】词人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村野成趣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2010年中考语文复习之九年级古诗文复习方案-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三、《曹刿论战》(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邹忌讽齐王纳谏》(6)五、《出师表》(5)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4.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六、《关雎》(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七、《渔家傲》(5)千嶂,长烟落日孤城闭。
(08中考)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八、《山坡羊潼关怀古》(4)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九、《登飞来峰》(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十、《江城子》(5)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07中考)十一、《破阵子》(5)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08中考)十二、《武陵春》(5)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五十一、《月夜》(5)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十二、《醉花阴》(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十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十四、《朝天子咏喇叭》(5--)十五、《月下独酌》(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十六、《登楼》(6--)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十七、《望月有感》(6--)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十八、《从军行》(6--)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
十九,《别云间》(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九年级的古诗复习以下是九年级的古诗复习内容:
1.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春晓 -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静夜思 - 杜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将进酒 -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以上是九年级的部分古诗复习内容,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古诗学习还需掌握韵律和意境,多进行理解和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古代诗歌四首、登飞来峰、泊秦淮、无题)备课人:王丹教学目标:一.掌握文学常识。
二.能准确默写古诗词。
三.提高古诗词赏析能力。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观沧海》选自《》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155—220),字,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
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次北固上下》选自《》。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现在的江苏镇江北。
作者,洛阳(今属河南)人。
代诗人。
(3)《钱塘湖春行》选自《》。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772—846),字,晚年又叫。
太原人,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4)《天净〃沙秋思》选自《》。
天净沙曲牌名。
,代大都人。
著名作家。
(5)《登飞来峰》选自《》。
作者,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6)《泊秦淮》选自《》。
(803-852),字,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
代诗人,秦淮,河名,发源于江苏溧(lì)水东北,经南京流入长江。
(7)《无题》选自《》,作者是时期的。
二.古诗词填空。
《观沧海》1.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的句子:,。
2.描写海水和山岛。
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的句子:,。
3.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的句子: ,。
4.使人仿佛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的句子:,。
,。
6.诗的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的句子:,。
《次北固山下》1.写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的句子:,。
2.写诗人船上所见景色。
为颈联作铺垫的句子:,。
3.直接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4.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力量的句子:,。
《钱塘湖春行》1.写诗人春游的地点和湖上风光的句子:,。
2.描绘早春到来时西湖上一派莺歌燕舞、生机勃勃的景象的句子:,。
3.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喜悦和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的句子:,。
4. 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使人目不暇接,的写景句:,。
《天净沙·秋思》1.作者用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
2.点明时间,直抒胸臆,抒发了他乡游子深沉的愁绪和孤独寂寞的情怀的句子:,。
《无题》1.交代时间,确定情感基调的诗句是:,。
3. 喻指思念者所住的地方,表达思念之情的句子:,。
4. 感叹时光易逝,相会无期的诗句是:,。
《泊秦淮》1.写景叙事的句子:,。
2.批评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的句子:,。
《登飞来峰》1.极言飞来峰之高的诗句:,。
2.写诗人凌云壮志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三.古诗词赏析。
1.对《泊秦淮》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颇见工夫。
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清新优美、恬静闲适的水色夜景。
B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
C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这首亡国之音,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D “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2.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王安石,号半山,字介甫。
是北宋时期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诗人和散文大师,唐宋八大家之一, 《登飞来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B“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是说:我半夜登上飞来峰顶高塔,听见黎明鸡看见太阳升起。
C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也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3.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诗使我们仿佛看到曹操登山望海的雄姿,“临”字统领全篇。
C. 从“水何澹澹”到“若出其中”都是写景的句子,其中前六句是写实景;后四句是写虚景,最能体现出作者的博大胸襟。
D. 诗人以沧海自比,把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洋溢着热情,又很含蓄。
4.选出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项()A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B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臵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C这篇作品全篇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处。
D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
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
5.选出对《无题》赏析有误的项()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
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6.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7.对《钱塘湖春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
这就勾出了西湖暮春的轮廓,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B. 颔联写莺燕,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C.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D.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古代诗歌四首、登飞来峰、泊秦淮、无题)教学目标:掌握文学常识。
能准确默写古诗词。
提高古诗词赏析能力。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次北固上下》选自《全唐诗》。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现在的江苏镇江北。
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
(3)《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
太原人,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4)《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
天净沙曲牌名。
马致远,元大都人。
著名戏曲作家。
(5)《登飞来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6)《泊秦淮》选自《樊川文集》。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秦淮,河名,发源于江苏溧(lì)水东北,经南京流入长江。
(7)《无题》选自《全唐诗》,作者是晚唐时期的李商隐。
二.古诗词填空。
《观沧海》1.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的句子:,。
2.描写海水和山岛。
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的句子:,。
3.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的句子: ,。
4.使人仿佛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的句子:,。
,。
6.诗的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的句子:,。
《次北固山下》1.写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的句子:,。
2.写诗人船上所见景色。
为颈联作铺垫的句子:,。
3.直接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4.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力量的句子:,。
《钱塘湖春行》1.写诗人春游的地点和湖上风光的句子:,。
2.描绘早春到来时西湖上一派莺歌燕舞、生机勃勃的景象的句子:,。
3.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喜悦和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的句子:,。
4. 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使人目不暇接,的写景句:,。
《天净沙·秋思》1.作者用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
2.点明时间,直抒胸臆,抒发了他乡游子深沉的愁绪和孤独寂寞的情怀的句子:,。
《无题》1.交代时间,确定情感基调的诗句是:,。
3. 喻指思念者所住的地方,表达思念之情的句子:,。
4. 感叹时光易逝,相会无期的诗句是:,。
《泊秦淮》1.写景叙事的句子:,。
2.批评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物的句子:,。
《登飞来峰》1.极言飞来峰之高的诗句:,。
2.写诗人凌云壮志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三.古诗词赏析选择。
1.对《泊秦淮》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颇见工夫。
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清新优美、恬静闲适的水色夜景。
B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
C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这首亡国之音,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D “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2.对《登飞来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王安石,号半山,字介甫。
是北宋时期的大政治家,也是大诗人和散文大师,唐宋八大家之一, 《登飞来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B“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是说:我半夜登上飞来峰顶高塔,听见黎明鸡看见太阳升起。
C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也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3.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诗使我们仿佛看到曹操登山望海的雄姿,“临”字统领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