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短板,完成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根据《XX 省关于印发XX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XX办发(2023)XX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XX市环境生态工作部署,切实抓好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全面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守住XX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
二、工作目标(一)全面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到2025年底,力争全市城市、县城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7.5万吨/日;确保XX市本级、XX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高于50%,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高于95%;镇级污水处理厂收集管网进一步完善,污染物削减效能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高于90%;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健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
到2025年底,力争全市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200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9%以上,其中XX市本级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力争高于85姒有序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其中XX市本级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60吨/日,各试点县(市、区)实现跨区域共享厨余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全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XX市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
三、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
1.加快实施污水直排口摸底调查。
建立入河入湖污水直排口排查、建档、溯源、整治、监测等工作机制,全面摸清建成区范围内入河入湖污水直排口底数,逐一登记在册,明确整治主体和时限,有效管控各类入河入湖污染物排放。
2.加快实施排水管网排查检测。
全面开展建成区市政排水管网排查检测,优先排查旱天生活污水直排、雨天合流制溢流污染、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偏低(进水COD浓度低于IOonIg/1)、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等问题,形成污水管网排查和检测评估报告。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闽政[2013]5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美丽福建”建设,改善乡镇人居环境,现就加快推进我省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任务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要在2014年上半年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建成的要确保正常运行,并不断完善配套管网;纳入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建制镇、“六江二溪”流域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乡镇和土楼保护区内的乡镇,要在2015年底前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省其他乡镇要力争在2020年前全面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二、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一)规划先行。
各县(市、区)建设(规划)、发改、环保部门要在2014年上半年编制完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并报本级政府批准,规划内容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规模、布局、投资、分年度建设计划等,规划目标任务、建设项目要与生态县(市)要求以及福建省城镇化发展规划、福建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等相衔接。
(二)统筹建设。
按照“城乡统筹、就近接管、相邻联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布局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位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或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周边的乡镇通过管网建设就近纳入统一处理,相邻乡镇通过联合建厂集中处理;镇区人口少、建成区分散且以生活污水处理为主的乡镇以及污水管网无法到达的地区要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统筹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与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11.23•【字号】川府发[2004]24号•【施行日期】2004.1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川府发[2004]24号2004年11月23日)近年来我省加大了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力度,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有所缓解,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城市污染问题并未得到有效控制。
为了全面防治城市污染问题,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管理城市,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现对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筹规划,明确目标我省96.5%的幅员面积属长江上游,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
保护和建设好四川省各流域的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全省沿江城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对三峡库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我省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历史欠帐较多,全省城市附近的河段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在枯水季节更为严重。
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造成的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城市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此,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要把治理城市污染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作,着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以建设人居环境模范城市为目标,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保护环境的综合指导和宏观调控作用。
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综合考虑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要把着力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把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投资重点,进一步加强以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大力推进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发展。
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的意见正文:---------------------------------------------------------------------------------------------------------------------------------------------------- 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的意见(建城[2004]153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天津市建委,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北京市、上海市水务局:为进一步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监督与管理,全面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努力改善水环境,现就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九五”以来,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以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为重点的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对于缓解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一些地方政府监管职能不到位,监管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十分突出;一些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不高,运行管理不规范,影响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国家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加强监管,保证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不仅关系到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的效益,而且直接影响到城镇的生态环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的监管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的监管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城镇污水处理厂是城市重要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是城镇供水、节水、治污工作的重要方面,与城市规划、管理密不可分,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职能分工,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城镇污水处理厂监管制度和目标考核制度,把各项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三、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必须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明确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的责权,使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逐步成为产权清晰、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经营实体。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0.12.06•【字号】鄂建[2010]151号•【施行日期】2010.12.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鄂建[2010]151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环保局、发改委,各有关单位:为加快推进我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根据国家住建部、环保部、科学技术部联合下发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等有关规定,经省住建厅、环保厅、发改委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的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年十二月六日关于加强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的意见为加快推进我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根据国家住建部、环保部、科学技术部联合下发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等有关规定,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做好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的重要性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是污水处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污水处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相继建成投产,以及设施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深度的不断深化和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
仅2009年我省已建成投运的72座污水处理厂,年产污泥就高达30多万吨。
若不妥善及时加以处理处置,污泥进入环境后,将直接给水体、土壤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不但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效处理能力,而且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的意见建城[2004]153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天津市建委,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北京市、上海市水务局:为进一步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监督与管理,全面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努力改善水环境,现就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九五” 以来,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以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为重点的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对于缓解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一些地方政府监管职能不到位,监管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十分突出;一些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不高,运行管理不规范,影响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国家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加强监管,保证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不仅关系到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的效益,而且直接影响到城镇的生态环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的监管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的监管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城镇污水处理厂是城市重要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是城镇供水、节水、治污工作的重要方面,与城市规划、管理密不可分,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职能分工,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城镇污水处理厂监管制度和目标考核制度,把各项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三、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必须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明确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的责权,使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逐步成为产权清晰、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经营实体。
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排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是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全过程进行监管,不直接参与污水处理厂运行与作业的具体管理工作。
四、大力推行特许经营制度。
城市政府要通过其授权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与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签定城镇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协议,明确协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城市污水处理建议标题:城市污水处理建议引言概述:城市污水处理是保障城市环境卫生和人民健康的重要工作。
如何有效处理城市污水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提出城市污水处理的建议。
一、加强污水收集系统建设1.1 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系统,确保全面覆盖城市各个区域。
1.2 提高污水收集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漏水和渗漏现象。
1.3 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管网问题。
二、推广污水处理技术2.1 推广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减少污水中的污染物。
2.2 引入先进的膜分离技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质的净化程度。
2.3 加强污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三、加强监管和法律法规建设3.1 建立健全的城市污水处理监管机制,加强对污水处理企业的监督和检查。
3.2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城市污水处理的责任主体和标准要求。
3.3 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四、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4.1 加强污水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回收利用,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
4.2 推广污水处理后的再利用,如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领域。
4.3 鼓励开展污水能源利用,如利用污泥发酵产生沼气等。
五、提高公众环保意识5.1 加强城市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视程度。
5.2 鼓励市民参与城市污水处理工作,如节水、分类投放垃圾等。
5.3 建立城市环保志愿者队伍,共同监督和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
结语:城市污水处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推广先进的处理技术,加强监管和法律法规建设,推动资源化利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才能有效解决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保厅关于城镇污水处理厂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3.31•【字号】赣府厅字[2009]51号•【施行日期】2009.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保厅关于城镇污水处理厂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字〔2009〕51号2009年3月31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省环保厅《关于城镇污水处理厂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若干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城镇污水处理厂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若干意见(省环保厅)为促进全省县(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建设,充分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规范工业园区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行为,按时全面完成全省工业园区污水达标排放专项行动,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号)的有关原则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工业园区污水达标排放等七个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发〔2007〕66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快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发〔2008〕35号)的有关规定,现就我省城镇污水处理厂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化工、电镀等专业工业园区及有条件的其它专业工业园区应当单独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
为充分利用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避免重复建设,原则上除化工、电镀等专业工业园区外的工业园区污水可以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
二、根据现阶段我省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及工艺,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业污水占总处理废水的比例不应高于30%。
超过30%的,工业园区应当单独建设污水处理厂。
三、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业污水必须进行预处理,达到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排放标准,并按规定申请办理城市排水许可证书。
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镇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7.24•【字号】镇政发[2008]54号•【施行日期】2008.07.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镇政发〔2008〕54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镇江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企事业单位: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高度重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工作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镇江”的目标,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管理,改善和保护城乡水环境,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按照《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和《镇江市城市污水处理规划》(2007-2020),科学制定污水处理设施的年度建设计划。
每年实施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由各级政府(含镇江新区管委会,下同)列入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积极加以推进。
各级政府和市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理工作。
市政府将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二、明确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按照省政府确定的治污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成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集镇建成区达到70%以上。
加快已建、在建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设施建设。
从2008年1月1日起,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达到《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
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在2008年底前,其它城镇污水处理厂在2010年底前,尾水排放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2.18•【字号】成府发[2008]15号•【施行日期】2008.0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成府发〔2008〕15号)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川府发〔2007〕53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努力改善水环境,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管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污水处理厂建设与管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管理是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高,水环境质量已趋于稳定并有所改善,但离实现“还两江清水”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管理。
二、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一)进一步完善排水规划。
各区(市)县应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在2008年底前,完善覆盖城乡的排水规划编制工作,以指导污水处理厂建设,并在现有排水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污泥处置规划。
(二)污水处理厂建设目标。
2008年8月底前,建成中心城区江安河污水处理厂。
2010年底前,实现全市所有乡镇和500人以上的农民集中居住区都有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
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郊区(市)县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通知正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通知(鲁政发[2005]70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进一步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切实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全面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全省水环境,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一)充分认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发挥了较为明显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但是,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展迟缓,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运营效率偏低,城市污水比重上升、城市污水转移的问题非常突出,污水处理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滞后,特别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污水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呈加剧趋势。
城市污水处理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做好城市污水处理工作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作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首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指导思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理顺价格体系,加强行业监管,依法强化管理,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污水处理建设运营体系,不断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三)确立工作目标。
按照生态省建设、“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和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拓宽思路,理顺价格,配套设施,转换机制,强化监管,切实做好城市污水处理工作。
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意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内的污水排放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的生态环境和健康安全,建设污水处理厂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
随着各地政府的大力推进,一大批污水处理厂已经建设或正在建设中。
为了更好地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工作意见。
一、确定区域范围污水处理厂选址的首要考虑因素是地理位置。
应该选择距离市区或城市集中区域较近、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区域,确保处理范围覆盖面积最大化,并保证出水质量符合排放标准。
同时,应该注意选址和公众敏感区域的距离,以避免可能引发的噪声、异味等影响居民身心健康的问题。
二、完善规划设计初步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后续的扩建、运营和维护成本。
同时,应该考虑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保证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最大化。
在设计方案上应该充分考虑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的环保问题,采取节能、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案,确保污水处理厂建设更加绿色、环保和可持续。
三、理顺管理机制污水处理厂在建设之后需要采取科学、规范、系统化的管理措施,确保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的正常运行和出水质量达到标准。
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污水处理工作机制,制定相关政策规定、技术标准和考核指标,实行科学的化验检测和实验室管理,加强对净化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正常稳定。
四、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污水处理厂建设意味着装备和人力投入,加之多种因素的影响,也需要建设和提高安全预防体系,避免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损害和危害。
应该建设污水处理安全管理机制,全面梳理、识别和评估污水处理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隐患,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模式,提高整个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排障能力。
五、加强技术研究与创新污水处理厂建设并不是结束,而是最开始。
如何对污水和排泄物进行高效处理、液体污染物低成本去除等污水处理领域的问题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突破方向。
应该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污水处理领域技术研究与创新的进程和效果,更好地推进污水处理厂技术的升级和进步。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正文:----------------------------------------------------------------------------------------------------------------------------------------------------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扬府发〔2015〕224号江都区、邗江区、广陵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市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城市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效率,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根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相关规定,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监管、统一养护的“四统一”原则,理顺体制、明确职责、规范程序、严格考核,构建既集中统一、层级明晰,又责权一致、相互监督的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扬州市区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运行质效,促进我市排水事业的良性发展,努力打造“功能完善、人水和谐、生态友好”的宜居扬州。
二、总体目标修编完成新一轮市区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理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体制,加大建设和养护资金投入,形成主、次、支、末管网层次清晰、衔接有序、覆盖严密的市区污水处理系统,提高污水收集率和集中处理率,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雨污混流、错接乱排、缺管失养等问题。
通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全力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到2020年,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95%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
三、工作原则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四统一”的原则,由市城乡建设局负责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的行政管理,其所属市给排水管理处具体负责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市财政局、市城乡建设局共同负责污水处理资金使用的监管;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区政府(管委会)根据自身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
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高我国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就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认识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在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大量垃圾在城市边缘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水系及相关流域,造成江河湖泊水质恶化和地下水污染,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如不尽快解决,将严重威胁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城市环境保护问题,“十五”期间,要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使其成为扩大内需的投资重点。
各级政府要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加强以污水、垃圾处理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坚决纠正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行为,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着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力争“十五”期间,城市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总体上得到控制,使部分城市和区域的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
(二)建立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新机制。
根据“十五”计划纲要和《“十五”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十五”期间要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2600万立方米,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15万吨,2005年城市污水集处理中率达到45%,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到60%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仅靠各级政府财力远远不够。
各地区要转变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只能由政府投资、国有单位负责运营管理的观念,解放思想,采取有利于加快建设、加快发展的措施,切实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运营的市场化改革。
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方向是,改革价格机制和管理体制,鼓励各类所在制经济积极参与投资和经营,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融资及运营管理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运营格局。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运营管理工作的意见【法规类别】污染防治【发文字号】云政发[2008]186号【发布部门】云南省政府【发布日期】2008.09.19【实施日期】2008.09.19【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失效依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人民政府文件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运营管理工作的意见(云政发[2008]186号)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中央驻滇有关单位,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等原因,全省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以下简称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不配套,处理能力不足,处理水平偏低,项目投资来源渠道单一,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运营管理,改善城镇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是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当前,我省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伴随着生产要素和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力度,有效解决人口集中和产业聚集过程中有害物、废弃物不断增加等问题,对于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城镇,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是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的重要内容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着力解决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省委、省政府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目前,全省还有95个县(市、区)级以上城镇未建污水处理设施,99个县(市、区)级以上城镇未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城镇污水直接排人自然水体,垃圾简单堆放、填埋,严重影响着城镇生态环境。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冀政〔2008〕55号2008年6月10日)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落实省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完成“到2010年全省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县城都要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目标,促进污染减排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工作目标(一)到2008年底:《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未列入《河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其他县城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项目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并具备开工条件。
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县城全部开征污水处理费和生活垃圾处理费,收缴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
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达到设计能力的80%以上,生活垃圾处理场达到设计能力要求。
(二)到2010年底:全省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县城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并保证正常运行。
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
二、加大筹资力度(一)广泛吸纳社会资金。
各地要采用项目“打捆”、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合资合作等融资方式,利用BOT、TOT、BT等建设运营模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
积极搭建各种投资洽谈会、招商会,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或市政公用事业资产运营公司等平台,做好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招商引资工作。
(二)充分利用银行贷款。
积极争取国内外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和外国政府赠款。
当前要用好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贷款和亚洲开发银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关于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意见
撰写时间:2009-04-15 文章作者:文章来源:
(2003年1月28日,市政府以中府[2003]18号文颁布)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有关单位:
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珠江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改善河流水环境质量,实现珠江整治目标,进一步增创我市环境新优势,特提出见如下:
一、明确目标和任务,分步加快实施
我市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目标是:“十五”期间,建制镇实际居住人口在上的城镇中心区必须建设(或分片建设)一座以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辖区内人以上居住的企业、1000人以上居住的工业区或住宅小区,其产生的生活污水送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必须单独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处理污标排放。
到2005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要达到50%,到2010年,城镇生活污率要达到70%以上。
为更好地完成建设污水处理厂任务,改善我市水环境,将建设工作分以下阶划地开展:
(一)城区:2005年前完善西区一带的管网,实现全面截污,对现有的中
水处理公司净水一厂进一步挖潜;加快城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即珍家山污水处理12万吨/日)的建设;2005年年底前火炬开发区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5万吨投入运行。
(二)镇村:2003年年底前,各镇必须完成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工5年年底前,三乡、小榄、沙溪三个中心镇和坦洲镇中南皮革厂捆绑项目,以及河为纳污河的大涌、板芙、港口等镇必须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20底前实际人口万人以上的镇必须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
(三)企业和居住区:2005年以前,500人以上居住的企业、1000人以上工业区和住宅小区都必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收集系统,对不能纳入管网必须进行分散处理,并达标排放。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多方面筹集建设资金
转变污水处理设施只能由政府投资、国有单位负责运营管理的观念,将污水施建设积极推向市场,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营管理市场化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运营格局,多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社会投资主体等经营模式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三、逐步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标准
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2003年6月30日前规划建设的城镇污水处理对其服务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征收污水处理费,政府将配套建立相应的排制度,为城镇污水处理的产业化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征收的污水处理费要能够
镇污水处理厂运营成本和合理的投资回报,并适当考虑污水管网的建设费用。
污费的征收标准可按保本微利、逐步到位的原则核定。
征收的生活污水处理费要专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和项目建设。
尚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城镇所征活污水处理费,可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前期工作和相关配套项目的在3年内必须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运行。
四、鼓励措施
对2003年年底前动工建设2005年年底前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镇区,按照1万吨/日的建设规模,从环保基金中拨款100万元给予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