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拍灯和闪光灯的区别【外拍灯的使用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闪光灯知识及使用技巧闪光灯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光源,常用于低光条件下的摄影以及创造特殊的光影效果。
掌握闪光灯的知识及使用技巧对于提高摄影作品的质量和创造力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闪光灯的基本知识及使用技巧。
一、闪光灯的基本知识1.闪光灯的种类:常见的闪光灯有内置闪光灯、外置闪光灯和专业级闪光灯。
内置闪光灯通常集成在相机内部,功率较小,适合简单的拍摄环境。
外置闪光灯通常可通过热靴固定在相机上,功率较大,适合复杂的拍摄环境。
专业级闪光灯通常拥有更多的功能和控制选项,适合专业摄影师使用。
2.闪光灯的工作原理:闪光灯通过短暂放电的方式产生强光,照亮被摄体。
闪光灯的放电时间非常短暂,一般在1/1000秒内,可以用来凝固运动或冻结快速移动的被摄体。
3.闪光灯的角度和强度调节:闪光灯的角度和强度调节对于灯光效果的控制非常重要。
闪光灯的角度调节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和角度,从而创造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闪光灯的强度调节可以控制光线的亮度,从而实现被摄体的正常曝光。
4.闪光灯的色温:闪光灯的色温通常为5000K-5500K,与自然光接近。
在室内拍摄时,如果使用闪光灯和自然光混合照明,需要注意两者的色温差异,可通过白平衡设置进行调整。
二、闪光灯的使用技巧1.适量使用闪光灯:在拍摄中,可以根据环境和被摄体的需要来决定是否使用闪光灯。
在一些情况下,如日光充足的室外环境或拍摄自然风光时,可以适量使用闪光灯以填补背光或增加对比度。
2.使用闪光灯的方式:使用闪光灯时可以选择直射模式、反射模式或间接模式。
直射模式是将闪光灯的光直接照射到被摄体上,适用于需要强光的场景。
反射模式是将闪光灯照射到反射板上,再反射到被摄体上,使光线更加柔和。
间接模式是将闪光灯照射到其他物体或屋顶上,再反射到被摄体上,使光线更加分散和均匀。
3.使用闪光灯的角度:调整闪光灯的角度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例如,将闪光灯角度调整到被摄体的上方,可以产生顶光效果;将闪光灯角度调整到被摄体的侧面,可以产生侧光效果;将闪光灯角度调整到被摄体的正前方,可以减少阴影和背景光线。
外拍灯的使用技巧外拍灯的用法与摄影棚灯相当像,在测光的流程上也极为类似,只不过前者主要针对室外景使用,后者则较为适合室内补光。
那么,下面就让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外拍灯的使用技巧。
外拍灯的使用技巧1、决定ISO感光度ISO感光度可说是测光工作的基础,使用测光表判断曝光值之前,建议先固定欲使用的ISO感光度后,再进行后续测光动作。
一般白天户外环境配合外拍灯,使用ISO 100至200度拍摄,就已经绰绰有余,若遇到晨昏夕阳环境或室内景,撘配外拍灯摄影时建议将ISO稍微拉高一些,ISO 400就是外拍灯常用的最高感光度,因为ISO再高下去可能导致主体曝光过度。
外拍灯的使用技巧2、快门速度与背景明暗很多人对快门速度的概念,只局限于凝结主体的功用,而在外拍灯摄影过程中,快门速度是影响背景的重要关键。
简单来说,外拍灯是在相机快门开启时,发出同步瞬间闪光将Model照亮,闪光完毕后,快门收起前剩余的时间,就是相机能接收现场环境光源的时间。
当相机快门速度越快,吸收环境光源时间越短,所以除了Model 以外,背景会显得较为暗沉,反之亦然。
明白快门速度与背景明暗的关系后,依照拍摄需求,于测光表中输入欲使用的快门速度,再进行后续测光动作。
外拍灯的使用技巧3、固定光圈数值设定好ISO感光度与快门速度后,接下来便开始设定光圈值,决定光圈大小的关键并非相机本身,而是外拍灯的输出光量。
开始测光前,先以无线、有线方式让外拍灯与测光同步,再把测光表平行放置于Model脸部,并将测光表上的白色感光球面对外拍灯头,按下测光表上测光按钮,外拍灯击发后,测光表上便会得到一组数据,而这组数据便是测光表建议的曝光值。
假设在相同ISO、快门速度下,测光表测得的光圈值为f/8,若想使用f/5.6光圈拍摄,就必须将外拍灯输出光量减低一半,相反的,想用光圈f/11就必须调高外拍灯出力;外拍灯调整完毕后,只要将测光表上的曝光数值输入相机,之后只需稍作微调即可。
摄影灯具的类型和使用方法
摄影灯具是摄影师在拍摄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因为光线是摄影的灵魂,只有通过合适的灯具才能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摄影灯具类型和使用方法。
1. 手持闪光灯:适用于室内和室外拍摄,可以使照片更加明亮。
使用方法是将手持闪光灯固定在相机上,利用相机的触发器进行拍摄。
2. 柔光箱:用于室内拍摄,可以使光线更加柔和,避免照片出
现硬阴影。
使用方法是将柔光箱固定在灯架上,调整灯光角度和亮度以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
3. 吊灯:用于拍摄大型场景,可以将光线均匀地覆盖整个区域。
使用方法是将吊灯固定在吊杆上,调整吊杆的高度和角度以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
4. 灯罩:用于室内拍摄,可以使照片的光线更加柔和,同时还
可以控制光线的方向和强度。
使用方法是将灯罩固定在灯架上,调整灯光角度和亮度以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
总之,选择合适的摄影灯具是摄影师拍摄的重要环节。
只有熟练掌握灯具的类型和使用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
- 1 -。
外置闪光灯的使用技巧1.了解闪光灯的基本知识首先,了解闪光灯的基本工作原理非常重要。
闪光灯由一个主机和一个闪光管组成,通过充电电池提供的电能产生强光。
闪光灯的输出可以调整,通常以指数值(例如1/1、1/2、1/4等)来表示,即用来调整输出光线的强度。
2.熟悉摄影环境和光线条件在使用闪光灯之前,先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光线条件。
如果周围光线不足或背景太亮,可以考虑使用闪光灯来补充或平衡光线。
了解拍摄环境的光源位置和强度,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使用闪光灯来创造合适的照明效果。
3.了解闪光灯的闪光距离每个闪光灯都有一个最大闪光距离,即能够有效传播光线的最远距离。
了解闪光灯的闪光距离可以帮助您确定闪光灯的位置和拍摄距离。
如果距离太远,闪光灯的功效就会减弱,可能无法达到期望的照明效果。
4.使用闪光灯的强度考虑使用闪光灯时,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小闪光灯的强度。
如果场景较暗或需要更多光线,将闪光灯强度增加;如果场景较亮或需要柔和的照明效果,可以减小闪光灯的强度。
通过调整闪光灯的输出强度,可以更好地控制光线的亮度和清晰度。
5.考虑使用闪光灯的角度和方向除了调整闪光灯的强度外,还要考虑闪光灯的角度和方向。
闪光灯可以直接对准被拍摄对象,也可以反射到其他表面,以获得更柔和的光线效果。
通过调整闪光灯的角度和方向,可以避免直接光线产生的阴影和反射光线带来的过曝。
6.使用闪光灯的扩散器和反射板有些闪光灯附件,如扩散器和反射板,能够改变闪光灯的光线特性。
通过使用扩散器,可以使闪光灯的光线更加柔和和均匀。
反射板可以用来反射和弥散光线,创造出不同的光线效果。
尝试不同的附件,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照明效果。
7.使用闪光灯的同步快门使用闪光灯时,必须使用相机的同步快门模式。
同步快门可以确保在闪光灯发光的同时,相机存在一个开放的快门来捕捉光线。
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快门速度过快导致的曝光不足。
8.尝试不同的拍摄模式除了使用同步快门模式外,还可以尝试相机的不同拍摄模式。
专业摄影师揭秘户外人像摄影闪光灯使用技巧对一般的人像摄影爱好者来说,对闪光灯的使用问题上可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闪光灯就是用来照明的,白天日照强烈的户外人像摄影,闪光灯好无用武之力,当然,这种认识是比较片面的。
只会利用自然光拍照片的人不见得会利用闪光灯,而能够很好掌握闪光灯的人一定懂得自然光、所以真正优秀的闪光作品不见得是纯粹的闪光,而是自然光与人造光的恰当组合。
虽然自然光有着真实自然的优势,利用好自然光可以很恰当地表现出拍摄时的现场氛围,但是自然光并不是完美的,它井不能出现在每一个需要照射的地方,所以加入闪光灯有助于弥补自然光的不足,改善照片的品质。
当熟练地掌握了闪光灯的技术技巧,并融入将来的创作之后,你会发现同样的内容,同样的画面,但是作品却是“更上一层楼”了。
一、白天户外人像补光——闪光灯作为补光不要以为只有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闪光灯,有时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也必须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
一种情况是在进行逆光拍摄时,主体与背景的反差很大。
如果顾及主体进行曝光,那么背景必然曝光过度,而正常还原了背景,主体又曝光不足,这时就需要用闪光灯进行补光了。
如下图,当时拍摄环境是下午四点半的阳光下,环境光虽然随着日落暗了下来,但是逆光的冲击,光线依然很亮。
人物逆光,脸部偏暗,拍摄这张照片时,先对环境测光,测光数据是光圈F3.5,快门是1/250,测光完成后,把相机切换到M档,设定好光圈快门,打开闪光灯,TTL模式,减1.5档输出,最终拍摄完成的图片,人物脸部曝光正常,环境氛围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拍摄参数:尼康 D3数码相机尼克尔85/1.4镜头光圈 F4 快门 1/250逆光在女生的头发和毛衣周围勾勒出一圈温暖的线条,与背景隔离开来,同时也突出了人物主体,正面闪光灯补光。
拍摄构图时,注意用拍摄对象稍微挡住部分太阳的主体,以免眩光太厉害。
拍摄步骤:一般在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的逆光环境下拍摄人像,由于拍摄主体和背景环境的光差太大,同时兼顾两者的曝光正常并不容易。
尊敬的教师:您好!本篇文章是就照相机中的闪光灯使用技巧教案二提供的写作任务,旨在为读者们提供关于如何正确使用照相机闪光灯的相关知识。
文章中内容包括照相机闪光灯的分类、应用场景及关注事项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真正理解照相机闪光灯的原理,从而更好的应用于实际拍摄中。
一、照相机闪光灯的分类照相机闪光灯通常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
1、内置式闪光灯内置式闪光灯是指直接安装在照相机内部,可以随时启用的灯。
与照相机直接连接的内置式闪光灯为相机所提供的附加功能。
大多数的常规照相机都会搭载内置式闪光灯,以便在拍摄弱光环境或背景复杂的情况下使用。
常用于人像、食物、场景等简单且静态的拍摄场景。
2、外置式闪光灯外置式闪光灯可以轻松固定在照相机上,并通过连接线或无线电波等方式与相机进行通信和使用。
相对于内置式闪光灯,外置式闪光灯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更高的输出功率,更适合一些需要进行精确光照控制的拍摄场景,如商业、婚礼等场景。
二、应用场景1、弱光环境下的拍摄在拍摄弱光环境下的照片时,内置式闪光灯可以是您最好的选择之一。
当摄像机设置为自动控制模式时,闪光灯通常会自动启用。
当照片拍摄范围离闪光灯本身较近时闪光灯会有非常明显的亮点和过曝现象。
所以在此情况下,您可以使用闪光灯的手模式,以便更好地控制亮度和强度。
在手动模式下,可以通过控制快门速度和闪光灯输出功率来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2、室内拍摄闪光灯是在室内拍摄中必需品。
由于室内照明的条件通常很差,因此闪光灯可以为您提供更明亮的照明条件,以确保照片的光线均匀分布。
当闪光灯面临的照射距离较近或照射的范围比较局限时,您可以适当缩小闪光灯照射范围或者使用反射板来反射闪光灯的光线,以提高照片质量。
同时,在室内拍摄时不建议直接向主体拍摄,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过曝。
3、夜景拍摄拍摄夜景时使用闪光灯往往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即使您的相机的闪光灯在面对夜景时已经正常启用。
这是由于闪光灯只能为静止的对象提供照明,而夜景随时都在变化,难以进行准确的光照控制。
外拍灯使用技巧室外使用外拍灯的基本用光原理和室内影棚差不多。
但在技术上,效果控制上有其特殊性。
首先,相机的曝光设定必须是全手动的(m档),任何相机的自动测光和自动曝光程序都无法感应出闪光瞬间的曝光量。
在使用闪光时,摄影者必须对闪光灯的曝光特性原理有所掌握。
闪光灯的瞬间发光持续时间很短,一般为千分之一秒以内。
所以控制闪光灯曝光量的相机控制只和光圈以及感光度设定有关,和快门速度无关。
快门速度只要保证处在闪光同步范围内,无论如何变化,只要光圈和感光度设置不变,闪光曝光量是一样的。
其实在某些环境中,快门的选择是会带出不同的效果的。
由于((闪光灯的瞬间发光持续时间很短,一般为千分之一秒以内。
利用这点,我们慢速拍时,后段时间主体会受到自然光的影响。
在拍人像是,我们是黄种人,渗点自然光,刚好会有更好的肤色。
快门速度只要保证处在闪光同步范围内,无论如何变化,只要光圈和感光度设置不变,闪光曝光量是一样的。
而在闪光灯和阳光同时作用时,因为阳光是连续光源,快门速度的设定又直接关系到阳光的感光量。
于是,出于上述这两种光源的曝光特殊性,产生一种闪光外拍的特殊的控制技术:先设置光圈大小来控制闪光曝光量,后在闪光同步范围内调整快门速度来控制自然光曝光量。
有效地利用这种特殊技术,就可以营造出很特殊的艺术效果。
我们可以把被摄主体以闪光灯为主光源,环境以阳光为光源。
选择并固定一正确的主体闪光曝光光圈值,然后在拍摄中调整快门速度,这时,主体曝光量已被光圈固定而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环境亮度可以大幅度被压暗,主体被突出,和环境分离开来。
在使用闪光灯外拍时,被摄主体宜与选择的环境拉开一定的空间距离。
使主体和环境处与不同的光源照射范围内,便于分别独立控制各自的曝光量。
闪光灯和阳光的光线特性不同,太阳远离地球,阳光照射到地面物体的时候光线已经接近平行。
而闪光灯为点光源,点光源照明在不同距离上和产生的被摄体亮度上存在着平方反比的关系。
也就是说当闪光灯与被摄主体的距离缩短到原来一半的时候,在闪光的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对主体的照射产生的亮度将是原来的4倍。
闪光灯的使用技巧1.控制闪光灯的强度:闪光灯的强度可以根据拍摄场景的光线情况进行调整。
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可以提高闪光灯的强度,以确保被拍摄对象的曝光合适;而在光线较亮的环境中,则可以降低闪光灯的强度,避免过曝。
2.使用间接闪光:直接冲击式闪光灯可能会产生刺眼的亮点,造成照片过度曝光。
因此,可以使用间接闪光的方式,将闪光灯的光线照射到天花板或墙壁上,然后让光线反射回被拍摄对象,这样可以得到柔和的光线效果,增加照片的层次感。
3.使用外部闪光灯:相机自带的闪光灯通常比较小,输出的光线相对有限。
对于一些特殊拍摄场景,如远距离拍摄或需要追逐运动的主题,可以考虑使用外部闪光灯。
外部闪光灯更大、更强,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光线,使照片更加出色。
4.使用闪光灯调光罩:闪光灯调光罩可以帮助你控制闪光灯的光线,使其更加均匀、柔和。
调光罩有各种形状和尺寸可供选择,可以根据拍摄主题和光线条件进行调整。
5.利用闪光灯反差:有时候,将闪光灯与背景光线的对比使照片更具效果。
通过调整闪光灯的强度和角度,可以在黑暗环境中提亮主题,使其与背景形成明暗对比。
这种方法常用于夜间拍摄或强烈逆光的情况下。
6.合理使用闪光灯的白平衡设定:在使用闪光灯时,需要调整相机的白平衡设定,以使闪光灯发出的光线能够被相机准确接收。
可以选择使用闪光灯预设白平衡,或者手动调整白平衡。
7.多闪光灯同步: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可以同时使用多个闪光灯,以达到更好的灯光效果。
通过将多个闪光灯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可以增加被拍摄对象的阴影和高光,使照片更加丰富。
8.利用闪光灯的反光板:闪光灯上通常会有一个反光板,可以根据需要将其调整为向前或向上反射。
将反光板向前反射可以提供直接的前光,适用于需要填充光的场景;将反光板向上反射则可以产生柔和的环境光,适用于室内拍摄。
9.不要过度依赖闪光灯:闪光灯是一种辅助工具,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拍摄场景。
有时候,利用自然光可以获得更加自然、柔和的效果。
摄影中的闪光灯使用技巧出处:poco摄影专题时间:2012-11-06人气:127我来评论教程贴士:拍摄时闪光灯的作用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会说是在光线暗的情况下用来照明的,本文告诉大家如何用好闪光灯。
拍摄时闪光灯的作用是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会说是在光线暗的情况下用来照明的,本文告诉大家如何用好闪光灯。
对于闪光灯有些影友既熟悉又陌生,针对一般的摄影爱好者来说,对闪光灯的使用问题上可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闪光灯就是用来照明的,白天日照强烈的户外人像摄影,闪光灯就没有用了,当然,这种认识是比较片面的。
只会利用自然光拍照片的人不见得会利用闪光灯,而能够很好掌握闪光灯的人一定懂得自然光、所以真正优秀的闪光作品不见得是纯粹的闪光,而是自然光与人造光的恰当组合。
虽然自然光有着真实自然的优势,利用好自然光可以很恰当地表现出拍摄时的现场氛围,但是自然光并不是完美的,它井不能出现在每一个需要照射的地方,所以加入闪光灯有助于弥补自然光的不足,改善照片的品质。
当熟练地掌握了闪光灯的技术技巧,并融入将来的创作之后,你会发现同样的内容,同样的画面,但是作品却是“更上一层楼”了。
一、白天拍户外人像同样要补光不要以为只有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闪光灯,有时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也必须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
一种情况是在进行逆光拍摄时,主体与背景的反差很大。
如果顾及主体进行曝光,那么背景必然曝光过度,而正常还原了背景,主体又曝光不足,这时就需要用闪光灯进行补光了。
如图,当时拍摄环境是下午三点半的阳光下,环境光虽然随着日落暗了下来,但是逆光的冲击,光线依然很亮。
人物逆光,脸部偏暗,拍摄这张照片时,先对环境测光,测光数据是光圈F3.5,快门是1/250,测光完成后,把相机切换到M档,设定好光圈快门,打开闪光灯,TTL模式,减1.5档输出,最终拍摄完成的图片,人物脸部曝光正常,环境氛围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逆光在女生的头发和衣服周围勾勒出一圈温暖的线条,与背景隔离开来,同时也突出了人物主体,正面闪光灯补光。
闪光灯与室外自然光如何配合运用户外人像摄影闪光灯使用技巧闪光灯与室外自然光如何配合运用户外人像摄影闪光灯使用技巧 2010年07月03日14:44发表评论0 在自然光日光下摄影一般不需要辅助照明因为自然光有足够的亮度。
可是在有些倩况下则不然如在强烈的日光下拍摄侧光或逆光的近景和特写人物活动或在窗前拍摄在日光直射下的逆光人像以及在室内自然光条件下拍摄较大的场景等或因景物明暗反差过大或因光线不匀就需要补光。
小型闪光灯既轻便又容易控制光量色温适宜还可以多灯同闪是比较理想的补充光源如果运用得好有助于弥补自然光的不足改善照片质量。
实践证明在自然光中加用闪光灯既可控制反差又能调整色温有时还可当造型光使用。
这种用混合光摄取的影像也显得格外细腻、柔和能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
现在先来谈谈闪光与室外自然光的配合。
这里说的室外自然光包括直射日光和阴天的散射光。
在直射日光下摄影用闪光灯补充照明的目的在于减弱景物的明暗反差并使阴影部分的影纹层次充分显现出来。
因此只有当被摄体处于侧光或逆光状态时才需要加用闪光。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闪光灯是用作辅助照明的所以曝光应以日光为准对于闪光灯的照度必须加以控制切勿喧宾夺主。
现以侧光摄影为例:在直射日光下拍摄侧光人物曝光可以面部强光为准其明暗反差通过闪光灯补光一般控制在1:3到1:4比较合适。
如果使用自动闪光灯要控制上述明暗反差的比例很简单只要在选择闪光灯上的自动光圈级时选用比相机上所用光圈大一级到一级半即可。
倘若闪光灯上正好没有这个档次还可通过调整相机上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的曝光组合来解决。
如果使用手控闪光灯则可采取调整闪光灯的功率装置或闪光灯到被摄体的距离或在灯上加纱等办法来控制闪光灯的光量:这里有二点需要说明如果你的照相机是焦点平面快门.就只能用慢速胶片或者在镜头上加一个中性灰滤光片因为焦点平面快门的闪光同步速度通常是1/60秒或1/125秒目前比较高级的相机有1/250秒的如用快速胶片在强烈的日光下就不适用了。
闪光灯使用知识大全闪光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摄影器材,它能够在拍摄照片时提供额外的光源,帮助拍摄者解决光线不足或者背光的问题。
闪光灯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但是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掌握一些闪光灯使用知识是必要的。
下面是一些与闪光灯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1.闪光灯的种类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内置于相机的闪光灯和外置的独立式闪光灯两种。
独立式闪光灯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闪光灯的角度和强度,所以在高级摄影中使用较多。
2.闪光灯的工作原理闪光灯通过放电产生瞬间大量的亮光。
闪光灯中的闪光灯管是通过电流通过两个电极之间的气体产生的,所以在使用闪光灯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3.闪光灯的亮度和角度闪光灯的亮度可以通过调节闪光灯的强度来控制。
一般来说,闪光灯的亮度越大,闪光的距离也就越远。
同时,闪光灯的角度也会影响照片的效果。
一般来说,闪光灯的角度越小,照射的范围也就越小,所以要根据需要调整闪光灯的角度。
4.闪光灯的白平衡在使用闪光灯时,由于闪光灯的光源与自然光的颜色温度不同,容易造成照片的色温不匹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相机中选择相应的白平衡模式,或者使用色温滤光片来调整闪光灯的颜色。
5.闪光灯的同步模式闪光灯的同步模式有前面帘同步和后面帘同步两种。
前面帘同步指的是闪光灯在快门打开之初就开始闪光,后面帘同步则是在快门关闭之前才开始闪光。
选择合适的同步模式可以使照片更加自然。
6.闪光灯的补光效果闪光灯不仅可以用于解决光线不足的问题,还可以用于补光。
在室内或者暗光环境下,使用闪光灯可以增强主体的明亮度,使照片更加清晰。
7.闪光灯的反射与扩散为了达到更加柔和的光线效果,可以在闪光灯前面加装反射板或者扩散罩。
反射板可以将闪光灯的光线反射到不同的方向,而扩散罩则可以让光线更加均匀地分布,减少明暗过渡的硬性边缘。
8.闪光灯的光线角度闪光灯的光线角度也可以通过使用反射板或者扩散罩来调整。
一般来说,将闪光灯对着天花板或者墙壁反射会使照片的光线更加柔和,而直接对着被摄体拍摄则会产生比较硬照的效果。
外拍灯使用技巧外拍灯是摄影师在室外摄影时常用的辅助灯光设备,它能够帮助摄影师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提供足够的亮度和光线效果,让照片更加鲜明、生动。
下面是几个外拍灯使用技巧。
第一,选择合适的灯光类型。
外拍灯有闪光灯、LED灯、氙气灯等多种类型。
闪光灯适合拍摄瞬间的动态场景,而LED 灯适合静态场景,并且具有可调光强、色温可调节等优点。
氙气灯则是拍摄大场景或需要大功率灯光的场合。
第二,合理调节灯光亮度。
在使用外拍灯时,需要根据拍摄环境和被摄对象来合理调节灯光亮度。
过亮的灯光会产生过曝的效果,而过暗的灯光则会导致照片出现明暗不均的情况。
可以通过灯光的远近、角度和亮度调节来实现最佳的效果。
第三,注意灯光的角度和方向。
外拍灯的角度和方向直接影响着拍摄出的照片效果。
一般来说,灯光与被摄对象成45度左右的夹角最为理想,这样能够产生鲜明的明暗对比和丰富的质感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调节灯光的高低角度来改变照片的光线效果和视觉感受。
第四,运用反光板和软盒等辅助配件。
反光板可以反射和补充光线,增加照片的明亮度和细节;软盒能够散射光线,使照片呈现柔和、均匀的质感。
使用这些辅助配件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控制和调节光线,实现更满意的效果。
第五,注意灯光和环境的色温匹配。
拍摄环境和外拍灯的色温匹配是拍摄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如果环境光和外拍灯的色温相差太大,会导致照片出现色差和不自然的感觉。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调光器或使用色温片调节外拍灯的色温,使其与环境光保持一致。
以上是外拍灯使用的一些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当然,在实际拍摄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实践,不断尝试和探索,才能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外置闪光灯有什么用外置闪光灯作用及使用方法【详解】很多入门级摄影师都不知道相机为什么要使用外置闪光灯,外置闪光灯有什么用?本次就给大家介绍下外置闪光灯使用技巧,一起来看看。
外置闪光灯有什么用?1、在光线不足的时候用闪光灯补光。
2、在偏色的时候,可以用闪光灯校正颜色。
3、反差大的时候可以用闪光灯减小反差。
外置闪光灯使用技巧1.闪光灯灯头方向,注意灯头的角度,利用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出射角,大约估算出反射光线的落光位置,使光线通过反射后能够正好落在拍摄对象上。
2.选择反射面一般为浅色,最好为白色,因为闪光灯发出的是冷光源,浅色中的白色可以对光源不加修改地反射,其他颜色的反射面会改变色温,易造成白平衡误差,而深色表面会吸引掉大量的光,不利于反射补光。
建议使用白色塑料泡沫板(可从装饰市场购买,或直接从各种家电包装箱中起缓冲作用的泡沫中选择平板状的即可),作为活动的反光板,补光时具有柔光效果,实际使用效果很好。
注意闪光时不能正面对着玻璃、镜面或表面光洁的物体拍摄,以免引起反光,改变一下角度可以避免。
3.选择外接闪光灯尽可能选择上下左右可调角度大的闪光灯,这样在打光时会方便灵活一些。
配有内置反光板的闪光灯价格一般要高一些,或者可以使用用橡皮筋固定白卡纸作反光板是一种很好的廉价替代方法,白卡纸的大小可自由控制,补光效果往往更好。
4.因为利用反射散光补光时,相机一般无法准确测算曝光量,所以建议先根据经验调整光圈与快门拍摄一张,数码相机与传统胶片相机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所见即所得,拍摄完成后立即可以看到实拍效果,然后做相应的增减曝光,就可以获得曝光准确的照片。
5.在仅使用一支闪光灯无法获得好的效果时,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同步器,增加闪光灯的数量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补光,会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图1的照片在拍摄过程中使用了2支外接闪光灯,一支闪光灯打顶棚反射光补光,另一支闪光灯打侧墙反射光补光,所获得的照片立体感更强。
6.多数低端民用级数码相机不具备闪光灯热靴,而内置闪光灯往往不能与市售普通闪光灯同步,所以不能使用闪光灯同步器,需要购置专为数码相机设计的闪光灯,价格要高一些。
摄影灯在数码摄像机上的作用如同闪光灯在数码相机中的作用,想拍黑暗的物体,一定要用到这些辅助光源,否则噪点会非常大,光靠后期的处理是不够的。
对于不少数码摄像机新手来说,摄影灯似乎是一个多余的没有太大必要的东西,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数码摄像机配件。
最常用的摄影灯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闪光灯(Flash):通常用于室内或光线不足的情况,可以提供瞬间的强光,帮助拍摄清晰的照片。
它们可以是相机上的内置闪光灯,也可以是外接的独立闪光灯。
2. 持续光源(Continuous Lights):这种灯具持续发光,便于摄影师看到实时的光影效果。
常见的持续光源包括钨丝灯、荧光灯、LED灯等。
它们广泛用于视频拍摄、静物摄影和人像摄影。
3. 软箱(Softbox):软箱是一种附加在光源前的配件,用于软化和扩散光线,减少阴影的硬度,常用于人像和商业摄影。
4. 反光伞(Umbrella):反光伞通过反射光线来软化和扩散光源,适用于人像摄影和群体摄影。
5. 美容灯(Beauty Dish):美容灯是一种特殊的反光器,用于创造柔和但方向性较强的光线,常用于人像摄影中突出面部特征。
6. 聚光灯(Spotlight):聚光灯可以产生狭窄的光束,用于聚焦特定的区域或创造戏剧性的光影效果,常用于舞台摄影和创意摄影。
7. 环形灯(Ring Light):环形灯是一种环状的光源,能够产生均匀的光线,常用于化妆摄影、微距摄影和视频拍摄。
8. 外拍灯:携带方便,适合临时拍摄。
9. 新闻灯:摄影摄像爱好者,新闻工作者必备,携带方便,体积轻巧,实用性强。
婚礼摄影闪光灯的使用闪光灯既可以成就也可以毁掉一张照片。
正确的使用闪光灯就能让你拍出精彩的照片。
这篇短文会给你介绍一些使用闪光灯的基本方式。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婚礼摄影中闪光灯的使用的资料,欢迎大家参阅。
婚礼拍摄中闪光灯的使用要拍摄各种各样的婚礼照片,闪光灯的运用上是很重要的。
这里说下在什么情况下闪光灯是怎么使用的。
闪光灯有相机上的闪光灯、裸露灯泡闪光灯、室内灯火系统这3种。
1.相机上的闪光灯,经常在室外使用,特别是使用通过镜头测光(TTL)平衡的闪光曝光系统。
使用这系统时,可以调整闪光灯的输出,提供多种辅助光线,这样就可以使曝光调和。
2.裸露灯泡闪光灯,就是手持闪光灯。
由于没有反射器,闪光灯的光线向所有方面发射,也因为是手动的,就意味着能随意地调整光线强度。
这样的部件非常强度、好用。
3.室内灯光系统,就是一大堆配备好电源和反光伞的室内闪光灯。
常用在拍摄正式人像或招待会照明。
在这些闪光灯中,最流行的是单光式闪光灯,他们有独立的电源并且装有一个板载的光电池,在感受到闪光灯时来触发;这闪光灯可以摆放在任何地方,不过要确保你带上足够的延长线。
关于闪光灯的基本使用技巧1. 填充闪光在户外拍摄时,若被摄体或人物脸部有阴影,最简单的处理方式是使用填充闪光。
这种方法正如其字面意思所示,是给阴影区加入少量的人造光。
户外拍摄时你只需打开闪光灯,剩下的工作就可以交给相机去做了。
第一次使用时,你就会为它带来的效果而惊喜,从此阴影再也不会出现在你的照片中。
如果你不确定闪光灯如何使用,请查看相机说明书。
你可以调整闪光灯的输出等多项设置。
2. 使用柔光罩柔光罩可以削弱光线的“硬度”。
它可以柔化光线,拍摄出更好看的照片。
所有的外接闪光灯都可以使用柔光罩,大部分数码单反相机的机顶闪光灯也可以用。
柔光罩很便宜,但是很实用。
我自己的柔光罩是用白色的牛奶盒做的,用皮筋固定在闪光灯上。
3. 跳闪如果你用过外接闪光灯,应该能注意到直射的硬光会破坏照片美感。
相机的自带闪光灯和外置闪光灯,哪个更适合拍摄人像?闪光灯,在摄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好闪光灯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技术。
很多摄影入门爱好者对闪光灯应用还比较陌生,对于机内闪光灯、机顶闪光灯、影室闪光灯、外拍闪光灯等器材的应用不太清楚,那么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拍人像,内闪与外闪谁更合适。
首先可以明确一点,外置闪光灯,无论是机顶闪、外拍灯还是影室闪光灯系统,都比机内闪光灯效果好很多,机内闪光灯只是个应急配置,聊胜于无,作用并不大,效果也不怎么样,真正拍摄有布光效果的人像作品,外置闪光灯是不可或缺的。
通常情况下,单反或无反相机机内的闪光灯位置、灯头方向均不可调整,输出功率也非常小,也不能添加灯前束光、柔光等装置,效果单一,闪光强度低,闪光范围小,光线比较硬,不适合用于人像摄影。
那么为什么还要配备一个机内闪光灯呢?其实很多旗舰级的全画幅相机都已经把机内闪光灯去掉了,对于较为专业的摄影工作来说,这个小内闪作用真的不大了。
机内闪光灯多配置于入门、中端相机上,主要作用我个人觉得有这么两点:一是在逆光情况下临时对人像进行补光,比如在拍摄旅行照片等非正式摄影的情况下;二是可以作为光引闪器,引闪其它外置闪光灯。
除了这两点作用,它真的作用不大了,特别是在暗光的时候开启内闪,效果是很差的,一般不这么用。
拍摄人像的时候,一般还是采用外置闪光灯,通常采用机顶闪离机闪的方式,或使用影室闪光灯多灯布光。
使用外闪比较合适的原因是这么几点:一、闪光功率远高于机内闪,亮度上有较大优势,手动调节闪光强度也比较方便。
二、通过无线引闪,可以实现多灯布光的效果,各个单独灯均可设置不同闪光功率,达到想要的不同布光效果。
三、灯头前可加装不同装置,对光的发散范围可进行调节,对光质的硬和柔可进行调节,可实现各种不同人造闪光效果,以辅助摄影创作完成。
四、即使不采用较为复杂的多灯布光,单机顶外闪也可以实现灯头的调整,可利用跳闪等方式拍出较为均匀柔和的闪光灯效果,避免光质生硬。
40条摄影灯具使用经验(3)--外拍灯专场十五、外拍灯的种类外拍灯就是外景人像拍摄时候用的灯,一般可以分为:外接电池式闪光灯、锂电闪光灯、热靴闪光灯、环形闪光灯等;从功率上分:大功率闪光灯、小功率闪光灯;从光源上分:闪光灯、持续光灯。
十六、外拍灯的强度选择外拍灯光的使用结合相机的拍摄设置,可以营造出纯自然光外景拍摄无法达到的奇特的艺术效果。
外景中使用外拍灯基本是要达到补光、压暗环境或增加反差的目的,往往要和太阳光相抗衡,那么外拍灯的强度就要稍高或非常高。
所以,购买较大功率的外拍灯就很有必要,如:600W、1000W、1200W等。
十七、外拍灯的电瓶可以使他迅速回电拍摄外景人像,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作为辅助照明。
根据其供电方式不同可分为两类:(1)蓄电池式,这一类的灯都是以一个体型较大可以循环充电的蓄电池作为供给电源,因为蓄电池的容量相对于干电池来说,可以存储更多的电,所以相对于电池式的便携闪光灯来说,它可以工作更长时间,但是它的缺点是比较重,到外面作外景拍摄时需要有一个专门的人来携带。
(2)锂电池式,这类闪光灯是近些年才生产使用的,由于它使用锂电池作为供给电源,所以它的外形小巧、轻便,非常适合携带,蓄电能力强持续时间较长。
十八、便携式柔光箱使外拍灯快速柔化外拍灯光较强,方向感明显,这样的光效会使被摄人物反差较大。
所以,便携式外拍柔光箱就变得必不可少,他可以使光线柔化反差较小、层次丰富,并且方便快捷易于外景携带。
十九、触发外拍灯的引闪外拍灯的使用首先就会涉及到引闪同步的问题。
在专业的器材店,都会有卖影室灯的引闪器,现在一般室内和外景都可以通用。
外景使用的引闪具有不同距离的引闪范围,从几十米到几百米的不等。
还有可以一带二或一带三等多个外拍灯同时引闪的功能。
注意每次外拍前都要检查或备用引闪器的专用电池,以免到了外景地由于电池没电而引起的郁闷和尴尬。
二十、外拍灯的组合使用外景时外拍灯一般是一盏,但有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和主题需要可以使用几盏外拍灯组合使用。
外拍灯和闪光灯的区别【外拍灯的使用技巧】
外拍灯的用法与摄影棚灯相当像,在测光的流程上也极为类似,只不过前者主要针对室外景使用,后者则较为适合室内补光。
那么,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外拍灯的使用技巧。
外拍灯的使用技巧1、决定ISO感光度
ISO感光度可说是测光工作的基础,使用测光表判断曝光值之前,建议先固定欲使用的ISO感光度后,再进行后续测光动作。
一般白天户外环境配合外拍灯,使用ISO 100至200度拍摄,就已经绰绰有余,若遇到晨昏夕阳环境或室内景,撘配外拍灯摄影时建议将ISO 稍微拉高一些,ISO 400就是外拍灯常用的最高感光度,因为ISO再高下去可能导致主体曝光过度。
外拍灯的使用技巧2、快门速度与背景明暗
很多人对快门速度的概念,只局限于凝结主体的功用,而在外拍灯摄影过程中,快门速度是影响背景的重要关键。
简单来说,外拍灯是在相机快门开启时,发出同步瞬间闪光将Model照亮,闪光完毕后,快门收起前剩余的时间,就是相机能接收现场环境光源的时间。
当相机快门速度越快,吸收环境光源时间越短,所以除了Model以外,背景会显得较为暗沉,反之亦然。
明白快门速度与背景明暗的关系后,依照拍摄需求,于测光表中输入欲使用的快门速度,再进行后续测光动作。
外拍灯的使用技巧3、固定光圈数值
设定好ISO感光度与快门速度后,接下来便开始设定光圈值,决定光圈大小的关键并非相机本身,而是外拍灯的输出光量。
开始测光前,先以无线、有线方式让外拍灯与测光同步,再把测光表平行放置于Model脸部,并将测光表上的白色感光球面对外拍灯头,按下测光表上测光按钮,外拍灯击发后,测光表上便会得到一组数据,而这组数据便是测光表建议的曝光值。
假设在相同ISO、快门速度下,测光表测得的光圈值为f/8,若想使用f/5.6光圈拍摄,就必须将外拍灯输出光量减低一半,相反的,想用光圈f/11就必须调高外拍灯出力;外拍灯调整完毕后,只要将测光表上的曝光数值输入相机,之后只需稍作微调即可。
外拍灯的使用技巧4、补光角度决定人像立体感
外拍灯摆放的位置,是决定一张人像作品立体感重要关键,如果摆放位置不当,会让整张照片光影过于呆版,所以拍摄途中要时常依照现场环境光源,调整外拍灯位置,以发挥最佳补光效果。
将外拍灯头放置于Model正面位置补光,是最一般的补光方式,虽然能立竿见影的为Model补光,但是光影质感往往太过于死板,若进一步的将外拍灯位置移动到Model左、右侧,就能得到不同的补光效果。
无论采用何种位置与角度补光,都不能够忽略Model本身才是重点,所以拍摄时需注意光线与Model之间的互动。
本刊这次主要是为读者介绍外拍灯单灯的使用方法,因为没有第二支外拍灯来平衡左右光差,所以由侧面方向打光的时候,一定会在Model背光部位形成灰色阴影。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