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古诗词诵读
- 格式:pptx
- 大小:149.76 KB
- 文档页数:33
第一周01 赐c ì萧xi āo 瑀y ǔ李l ǐ世sh ì民m ín疾j í风f ēn ɡ知zh ī劲j ìn 草c ǎo ,板b ǎn 荡d àn ɡ识sh í诚ch én ɡ臣ch én 。
勇y ǒn ɡ夫f ū安ān 识sh í义y ì,智zh ì者zh ě必b ì怀hu ái 仁r én 。
诵读经典之《史记》概述《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经j īn ɡ典di ǎn 古ɡǔ诗sh ī名m ín ɡ句j ù(诗sh ī中zh ōn ɡ景j ǐn ɡ)1.东d ōn ɡ边bi ān 日r ì出ch ū西x ī边bi ān 雨y ǔ,道d ào 是sh ì无w ú晴q ín ɡ却qu è有y ǒu 晴q ín ɡ。
刘li ú禹y ǔ锡x ī《竹zh ú枝zh ī词c í二èr 首sh ǒu ·其q í一y ī》2.南n án 风f ēn ɡ知zh ī我w ǒ意y ì,吹chu ī梦m èn ɡ到d ào 西x ī洲zh ōu 。
六年级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唐代〕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
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注释】1.逢:遇上。
2.宿:投宿;借宿。
3.芙蓉山主人:芙蓉山,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
4.日暮:傍晚的时候。
5.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6.苍:青色。
7.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8.犬吠:狗叫。
9.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
“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
“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
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鲁山山行梅尧臣〔宋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常识】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
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与苏舜钦齐名,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
他的诗歌主张写实,反对当时的西昆体,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背景】鲁山是位于河南省鲁山县的一座山,也叫露山。
作者曾经到山中旅行,看到山中景物,写下了这首诗。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适是恰好的意思。
与是和的意思。
六年级上册古诗文经典诵读目录1、山居秋暝--------------------------------------唐·王维2、逢入京使--------------------------------------唐·岑参3、马诗-----------------------------------------唐·李贺4、赠花卿----------------------------------------唐·杜甫5、滁州西涧------------------------------------唐·韦应物6、浪淘沙--------------------------------------唐·刘禹锡7、乌衣巷--------------------------------------唐·刘禹锡8、秋夕-----------------------------------------唐·杜牧9、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10、村居即事------------------------------宋·范成大11、江村晚眺-----------------------------------宋·戴复古12、浣溪沙---------------------------------------宋·晏殊13、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14、水调歌头中秋--------------------------------宋·苏轼1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16、龟虽寿------------------------------------东汉·曹操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沂水县小学生课外古诗词诵读六年级上册1.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3.代赠二首(其一)【唐】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4.浪淘沙(其八)【唐】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5.《病起书怀》【宋】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6.《江村》【唐】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7.《题金陵渡》【唐】张祜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8.观沧海【宋】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9.《西江月·黄州中秋》【宋】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0.《迢迢牵牛星》【两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2.《后出师表》(节选)【三国】诸葛亮夫难平者,事也。
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
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篇目1.诗经-采薇(节选)xī wǒ wáng yǐ yáng liǔ yī yī昔我往矣,杨柳依依.jīn wǒ lái sī yǔ xǔe fēi fēi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注释: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
翻译:从前我出征时,正是春天,看到了杨柳随风摇摆的景象;今天我回来了,正是冬天,漫天的雪。
2、《春夜喜雨》(唐杜甫)hǎo yǔ zhī shí jié好雨知时节,dāng chūn nǎi fā shēng当春乃发生。
suí fēng qián rù yè随风潜入夜,rùn wù xì wú shēng润物细无声。
yě jìng yún jù hēi野径云俱黑,jiāng chuán huǒ dú míng江船火独明。
xiǎo kàn hóng shī chù晓看红湿处,huā zhòng jǐn guān chéng花重锦官城。
作者背景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注词释义注释:当:正当。
发生:这里指万物生长。
潜:悄悄地。
润物:打湿东西。
野径:野外的小路。
红湿:被雨打湿的红花。
花重:花由于带着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指成都。
翻译:及时雨是知道时节的,在春天它应运催生。
随着春风潜入夜色,滋润万物悄然无声。
乡间路与云一样黑,江船渔灯孤影独明。
早晨看见被雨打湿的红花,花枝拥簇锦官城中。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篇目ān3、《朝天子·咏喇叭》pán(明王磐)lǎ bā suǒ nà喇叭,唢呐,qǔér xiǎo qiāng ér dà曲儿小,腔儿大。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诗词诵读》是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章节精选了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古诗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描绘山水美景的,也有表达作者哲理思考的。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一些常用的诗词韵律和表达技巧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本章节中的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和意境,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和意境。
难点: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体会诗词的美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他们对本章节的学习兴趣。
2. 诗词展示:教师展示本章节中的诗词,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美。
3. 朗读与背诵: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4. 诗词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
6. 表演展示:学生选择一首诗词进行表演,展示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章节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进步。
2. 诗词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经典诵读六年级必背古诗词经典诵读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和理解能力,以下是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它们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
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 《望月怀远》 -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9.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0. 《题临安邸》 -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语言上具有韵律美,更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情怀和智慧。
通过诵读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1.三衢道中宋代: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2.采薇(节选) 先秦:佚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注释】①思:语气助词。
②矣:语气助词。
③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④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⑤昔:从前。
3.七步诗两汉: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注释】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
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⑻泣:小声哭⑼本:原本,本来。
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⑾何:何必。
赏析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六年级经典诵读必背古诗词1.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5.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6.浪淘沙(唐·刘禹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7.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9.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0.江村晚眺宋·戴复古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11.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2.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3.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4.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