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部编版
- 格式:ppt
- 大小:5.54 MB
- 文档页数:41
欢迎下载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写。
【篇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教案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继续
精选文档感谢下载使用双击可编辑删除15。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写。
【篇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大禹治水》教案〔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指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相关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教材分析:《大禹治水》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
本课讲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通过本课的阅读让学生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体会大禹不顾个人利益,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
学情分析:二年级处于小学低段,学生生活阅历较少,理解能力较差。
但是对神话故事等很感兴趣,在课堂中通过故事朗读视频、故事等方式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进而理解课文的中心。
教学目标:1、了解“挡水、疏导、驱赶、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十三年、到处奔走”等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大禹一心为民的精神,复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家来看一张图片,这是“水”的古体字。
水有很多种,溪水潺潺流淌,湖水波光粼粼,海水波涛汹涌。
水孕育了生命,滋润了万物,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栖水而居。
可是,当水四处蔓延,泛滥成灾,就成为可怕的洪水。
这样的水就需要治理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一起走近治水英雄——大禹。
(设计意图:通过与水有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水在生活中的两面性。
)二、讲授新课(一) 1、大禹简介,学生朗读。
2、听课文朗读视频,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大禹治水的故事。
由此引出问题: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怎样?(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由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下面学习做铺垫。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治水前的景象。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洪水的危害有多大?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15.大禹治水〔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
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4)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5大禹治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重点: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挂图3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4、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3、指导朗读。
指名读。
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4)齐读课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洪 毒 蛇 兽 伤灾 难 仍 退 继续 认 训 被 恢tuìhóng dúshéshòu shāng zāinàn jì xùbèi rèn huīréng xùn .洪水 毒 蛇 猛兽 伤害 灾 难 继 续 消 退 棉 被 耕 种 恢 复 hóng dú shé shāng shòu zāi nàn tuìjì xùbèi gēng huī.难nàn (苦难 受难)nán (困难 难听)曾zēng (曾孙 曾祖父)céng (曾经 何曾)为wéi (为难 认为)wèi (因为 为了)奔bēn (奔跑 狂奔)bèn (奔头 奔向).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
大禹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洪hóng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第二笔点在横中线上,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
部首:氵组词:洪水 山洪造句:很久以前,这里洪水经常泛滥。
音序:H结构:左右.灾zāi 书写指导: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撇从竖中线上起笔。
部首:宀组词:灾难 火灾造句:洪水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音序:Z 结构:上下 .难nàn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第四笔在竖中线上,第二横在横部首:隹组词:灾难 逃难造句:战争时期,人们无处逃难。
音序:N 结构:左右.道dào 书写指导: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横折从横中线上起笔,辶部首:辶组词:知道 道理造句:我知道明天要举行歌咏比赛。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知识点汇总01我会写洪hóng(山洪、防洪、洪水)灾zāi(火灾、灾难、水灾)难nàn(逃难、遇难、难民)道dào(道理、知道、道路)认rèn(认知、认为、认真)被bèi(被子、被动、被单)业yè(毕业、产业、作业)产chǎn(产业、产量、生产)02我会认毒dú(毒药、狠毒、中毒)蛇shé(青蛇、蛇尾、画蛇添足)兽shòu(野兽、猛兽、兽医)伤shāng(受伤、伤口、伤心)仍réng(仍然、仍旧)退tuì(后退、进退、倒退)继jì(继续、继承、继往开来)续xù(陆续、后续、续集)训xùn(训练、教训、军训)恢huī(恢复、恢宏、天网恢恢)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知识点汇总,经典故事永流传03多音字难nàn (灾难)nán(难过)没méi(没有)mò(沉没)奔bēn(奔走)bèn(投奔)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复)04近义词伤害——损害灾难——磨难消退——减退疏导——疏通驱赶——驱逐05反义词经常——偶尔伤害——保护痛苦——快乐驱赶——迎接渐渐——忽然06理解词语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
奔走:为一定目的而到处活动。
洪水:河流因大雨或融雪而引起的暴涨的水流。
疏导:开通壅塞的水道,使水流畅通。
灾难: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无家可归:没有家可回,指流离失所。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知识点汇总,经典故事永流传07句子解析1.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因为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5 大禹治水主题文档一、课文内容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讲述了古代大禹带领人民治水的感人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团结一致的精神。
1. 内容概述课文主要讲述了大禹为了拯救百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战胜洪水,为后人创造了美好家园的故事。
文章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伟大,以及人民的团结和奉献精神。
2. 主要人物•大禹:勤劳勇敢、不畏艰险、心系百姓的治水英雄。
•人民:勤劳善良、团结一致、共同战胜洪水的群体。
3. 主要情节•洪水泛滥,百姓苦不堪言。
•大禹带领人民治水,历经千辛万苦。
•大禹最终战胜洪水,百姓安居乐业。
4.课文主题•赞美大禹的伟大精神和治水功绩。
•表彰人民的团结一致、共同战胜困难的精神。
•教育我们要学习大禹的奉献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勤劳勇敢、团结一致”等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感受大禹治水的伟大精神,学习他的奉献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建议•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治水的情景。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大禹治水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学习哪些精神。
* 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设计1. 导入•展示洪水泛滥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古代曾经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吗?•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大禹治水的课文,看看他是怎样带领人民战胜洪水的。
2. 学习课文•朗读课文,并进行词语解释。
•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重点段落分析。
•讨论大禹治水的精神,以及我们应该学习哪些精神。
3. 拓展延伸•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大禹的伟大之处。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大禹治水的艰辛。
•鼓励学生搜集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并进行分享。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15《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洪水、灾难、农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联系下文,理解“泛滥”和“疏”的意思,调动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的意识。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默读能力及边读想象的读书习惯。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深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难,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
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准备:1.学习资料、视.频资料、教具等2.提前布置学生阅读《大禹治水》小古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借助看图与读小古文创设故事情境。
(1)出示图片,猜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同学们,你听过中国哪些神话故事?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2.下面老师出示图片,你看看认识吗?(1)出示小古文,猜神话故事(大禹治水)3.朗读小古文《大禹治水》同学们的课外积累可真多,课前发给大家的小古文读得怎么样了?一起来读读吧。
【小古文】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 ēi 九泽,度du ó九山。
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4.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神话故事,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5.齐读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15 大禹治水。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大禹为什么治水?——你想知道治水的原因。
(2)他是怎么治水的?——你想知道治水的经过.(3)水治好了吗?——你想知道治水的结果。
(4)为什么叫他“大禹”呢?——你提的这个该问题非常好,很有价值,很爱动脑筋,但是现在我不给你讲,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咱们都来找一找答案。
6.认识大禹禹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治水英雄,他的父亲是鲧。
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
课题:15大禹治水【教学要求】1.认识“洪、毒”15个生字,会写“洪、灾”8个字。
2.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3.根据提示,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
传说古时候,洪水泛滥,没有人能治得了,只有大禹用了整整十三年的时间,带领人们制服了洪水,人们终于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归家园,安居乐业。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大禹治水》)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2)借助拼音,轻声自由练读课文。
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面做“△”记号。
读第二遍时,生字重点拼读。
读第三遍时,在难读【设计意图:自学课文,反复读,每一次读都有新的任务要完成。
】的句子下面画“——”线。
读第四遍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3)hón g zāi nàn dào rèn bèi yè chǎn 洪灾难道认被业产①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难、认、产”,后鼻音“洪”以及整体认读音节“业”。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③识记生字加一加:“氵”加“共”是“洪”;“讠”加“人”是“认”,“首”加“辶”是“道”。
换一换:“波”减“氵”换“衤”就是“被”。
“推”减“扌”换“又”就是“难”。
减一减:“亚”减“一”是“业”。
猜谜语:“家里失火了。
”是“灾”,“建立厂子”就是“产”。
1、《大禹治水》教案一等奖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禹治水》教案_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_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教学重点】体会大禹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7个词语。
(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重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出示文字:介绍大禹。
大禹,姓姒,亦称大禹,夏禹,上古治水英雄。
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
舜命禹继续治水。
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
“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口述: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板书:15大禹治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大禹简介,再引导课文的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准翘舌音“蛇兽伤仍”前鼻音“训”。
②识记生字加一加:“氵”加“共”是“洪”;“讠”加“人”是“认”,“首”加“辶”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