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概论第四章
- 格式:ppt
- 大小:382.50 KB
- 文档页数:43
第四章资本积累一、名词解释题1.外延扩大再生产2.内涵扩大再生产3.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4.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5.资本积累6.资本有机构成7.资本积聚8.资本集中二、单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①物质资料的再生产②生产关系的再生产③简单再生产④扩大再生产2.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是()。
①资本②货币③剩余价值④扩大再生产3.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②不就业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③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④由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4.资本积累就是()。
①资本的原始积累②剩余价值资本化③资本的积聚④资本的集中5.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是()。
①为了扩大再生产②竞争③价值规律的作用④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6.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
①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②资本家的财富积累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④剥夺者被剥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7.资本主义相对人口过剩是指()。
①劳动者人数太多②劳动者人口相对资本的需要太多③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④人口的增和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8.资本积聚是通过()。
①许多分散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扩大个别资本总额②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③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④资本主义企业内部通过剩余价值不断地资本化,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9.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
①个别资本减少②个别资本增大③剩余价值率提高④剩余价值率降低10.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过程,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的物质条件,这个物质条件是()。
①社会化大生产②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③生产资料公有制④资本主义灭亡的掘墓人——无产阶级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③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1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①完全属于雇佣工人的个人生活需要②完全从属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需要③首先是属于雇佣工人的个人生活需要,同时也从属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需要④首先从属于资本家追逐属于价值的需要,同时也属于雇佣工人的个人生活需要13.剩余价值资本化是()①资本积累②资本积聚③资本集中④资本增大14.资本积累的源泉是()①资本家的省吃俭用②克扣工人的工资③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④资本家的勤劳节俭15.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是()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偶然出现的情况③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处在高涨阶段时才出现的④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粗放经营阶段出现的16.资本有机构成是()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比例②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③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④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17.在资本家的全部资本C:V中,C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是()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②资本有机构成降低③资本技术构成提高④资本技术构成降低18.资本积累是通过()①许多分散资本合并成大资本,扩大个别资本总额②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③资本主义企业内部通过剩余价值不断地资本化,扩大个别资本规模④组织股份公司,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19.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根源是()①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②工人生儿育女太多③人口增长的无政府状态④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20.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
第四章资本积累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指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2.指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
3.是指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4.是指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5.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6.由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
7.是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8.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
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③3.③4.②5.④6.④7.②8.④9.②10.①11.②12.②13.①14.③15.①16.②17.①18.③19.④20.③21.①三、多项选择题1.③④2.④⑤3.②④4.②③④⑤5.②③6.①②③④⑤7.①②③⑤8.①④9.①②③④⑤10.②③④⑤11.①③⑤12.①②③④13.①③④⑤14.①②③④⑤15.①②16.③④⑤17.②③18.③⑤19.①②20.②③④⑤21.①②④四、填写题1.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剩余价值3.外延扩大再生产生产要素量的增大内涵扩大再生产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4.提高提高5.可变资本6.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7.生产社会化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8.资本家财富的积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9.生产关系10.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11.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竞争规律12.不变资本可变资本13.劳动力资本五、简答题1.答:(1)资本主义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再生产。
因为任何一次生产过程,都要消耗一定的物资资料,此与同时,任何一次生产过程又会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它们既为下一次生产过程提供物质条件,并且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从而使再生产能够顺利地进行。
政治经济学四章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科学,旨在探索经济活动与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总结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知识点。
第一章: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体系,其核心是市场经济和私有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特点包括:自由市场、私人财产、盈利动机、竞争等。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市场供求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经济行为的基础。
第二章: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经济发展则是指经济结构和质量的变化,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开发、社会福利提高等方面。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密切,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三章: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波动是经济周期内的短期起伏,通常由经济供求关系、政府政策等因素引起。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对个人和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管理至关重要。
第四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联系的深化和全球范围内资源和市场的整合。
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技术传播和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格局、国家利益和民众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和政治力量关系的重要学科,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以及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是其核心知识点。
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制定经济政策以及个人和企业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深化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徐禾那本政治经济学概论中第四章第三节、第四节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概论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对于理解社会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徐禾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中,第四章第三节和第四节的内容尤为精彩,深度和广度兼具,下面就会针对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第四章第三节主要讨论了“市场的竞争与垄断”,徐禾指出,市场竞争是激发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
在竞争中,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从而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垄断现象也开始显现出来。
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导致市场失去竞争性,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这一节的内容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市场竞争和垄断所带来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行业存在着明显的垄断现象,导致消费者的选择权受到限制,甚至价格被操纵。
对此,政府需要加强市场监管,保护竞争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
接下来,第四章第四节引起了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它讨论了“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徐禾指出,国家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引导和监管的角色。
在一些重要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市场机制往往无法完全发挥作用,需要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国家也应该促进经济的公平竞争,保障市场的有序运行。
这一节的内容让我意识到,国家和市场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在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公平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将更加复杂和敏感,需要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
徐禾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第四章的这两节内容,深刻剖析了市场竞争与垄断、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深度和广度兼具的理论启示。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理论对我们理解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坚定地支持和积极参与经济改革和发展。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些内容也启发了我对经济学、社会学的进一步思考。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为推动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节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一、前资本主义制度的更迭(一)原始社会经济制度1.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经济制度。
2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3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4 .旧石器时代,最伟大的一个进步就是火的发现和利用。
5 .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6 .原始社会末期,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生产力又更上一层楼,促进社会分工和商品的发展,公有制逐渐瓦解,私有制产生。
7 .对立阶级出现,国家产生。
(二)奴隶社会经济制度1.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主要两个对立阶级)2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确立了奴隶制度,形成了奴隶社会。
3 .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
4 ,战争俘虏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5 ,如何看待奴隶社会经济制度。
6 .在奴隶制度下,出现了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7 .奴隶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封建社会经济制度1.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料一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一农民。
2 .地主通过地租形式对农民进行剥削。
3 .封建社会地租形式: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
4 ,地主通过超经济的强制剥削农民。
5 ,农村和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西欧与中国)6 .封建社会有两个基本的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
还存在城市手工业者,他们组成行会组织。
7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封建地主阶级私有和封建行会组织的排他性和保守性,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二、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一)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 封资本主义生关系的出现必须在经济上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一批失去生产资料并具有一定人身自由的劳动者;第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了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必需的货币财富两个条件=一句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是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基础上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