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文言文词类活用 学生版讲义(需打印给学生)
- 格式:pdf
- 大小:104.97 KB
- 文档页数:5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处处志之《桃花源记》)做标记2、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3、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穿戴4、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送东阳马生序》)腰佩5、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同上)穿破棉袄6、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击鼓7、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命名8、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下雨9、陈胜王”做王、称王10、置人所罾鱼腹中。
(同上)用网捕1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同上)用笼子笼起火1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同上)指指点点、以目示意13、皆刑其长吏惩罚14、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睢不辱使命》)穿孝服二、名词作状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按时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吾日三省吾身、日再食《伤仲永》每天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核舟记》用箬篷4、石青糁之。
用石青5、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向东向西6、横柯上蔽在上面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在----之先,在----之后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向北,向南9、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象鸟张开翅膀一样10、杂然而前陈者在前面1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用丹砂1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同上)像狐狸一样13、失期,法皆斩依法14、北定中原《出师表》向北1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当面16、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向西17、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同上)向下1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同上)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1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同上)像狗牙一样三、形容词用作名词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旧知识、新体会2、见贤思齐焉《〈论语〉十则》贤才之人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三峡》湍水4、百废具兴(《岳阳楼记》)荒废的事情5、将军身被坚执锐。
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之词类活用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复习高中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是指文言文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一类语法现象。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具体实例来复习名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词类活用的概念,能够识别和运用名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现象。
2. 提高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增强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对词类活用的复习,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名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现象。
难点:如何在具体语境中准确判断和运用词类活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篇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并找出其中的生僻字和难以理解的地方。
2. 讲解:对生僻字和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3. 实例分析:分别给出名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活用特点。
4. 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实例,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分析课后练习的文言文,找出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2. 名词活用实例3. 形容词活用实例4. 数词活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分析教材中的相关文言文,找出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2. 举例说明名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更多的文言文实例,进行词类活用的分析。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分析和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在教学内容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具体的教材章节和详细内容。
本节课的教材章节为高中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详细内容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实例。
文言文词类活用共66张PPTppt课件下载(高考复习总复习教学课件)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文言文词类活用(共66张PPT),适用于高三文言文复习。
. 上传者:hxx )相关课件: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文言文专题-词类活用(共61张PPT),对词类活用的类别和用法作了详细解说。
. 上传者:hxx 「下载次数:169」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模块一文言文阅读题的两大突破口2 文言文翻译怎样精细到位课件. 上传者:wangzhezhiqi 「下载次数:199」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课件,适用于高三总复习。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上传者:wangzhezhiqi 「下载次数:234」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之专题七:文言文阅读,431张PPT,21页word文档,打包下载。
. 上传者:hxx 「下载次数:170」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本课件有条理的讲解了文言文翻译的六个技巧,非常的适合高三老师上文言文复习课使用. 上传者:AAAAAA123456 「下载次数:166」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文言实词1.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 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 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上传者:yyz627 「下载次数:609」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新课标语文2017年高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共1117张ppt,内容丰富细腻的要命,供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使用,本站吐血推荐。
. 上传者:hxx 「下载次数:261」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本课件适合高三总复习,是人教版高二文言文单元的复习,这个课件集针对性和有效性于一体。
. 上传者:tanker97 「下载次数:259」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对于毕业班学生在文言文知识总复习这一块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在中考中更有判断力.. 上传者:徐丽华19860511 「下载次数:279」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夫子,对不起!--文言句意误解原因分析及对策,转发课件。
文言文复习之文言文词类活用课堂课件一、导入同学们,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词类活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语言表达。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深入探究一下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奥秘!二、什么是词类活用简单来说,词类活用就是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原本的词性和用法。
比如,名词本来是表示人、事物、地点等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会被用作动词;动词本来是表示动作的,但有时又会当作名词来用。
这种变化不是随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语境。
举个例子,“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名词,意思是“军队”,但在这里却被用作动词,意思是“驻军”。
三、词类活用的类型(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规律: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名词在“所”字后,这时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例如:“驴不胜怒,蹄之”,“蹄”本是名词“蹄子”,这里用作动词“用蹄子踢”。
2、名词作状语规律: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是“当面”的意思,作状语。
(二)动词活用1、动词作名词规律:动词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这时动词就活用为名词。
例如:“追亡逐北”,“亡”和“北”原本是动词“逃亡”“败逃”,这里用作名词“逃亡的人”“败逃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规律: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是“使……活”的意思。
(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规律:形容词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
例如:“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分别指“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2、形容词作动词规律:形容词后面带宾语,形容词受能愿动词或副词修饰。
例如:“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分别是“亲近”“疏远”的意思。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规律:形容词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第四讲: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一:词类活用类型
(一):使动用法
1,动词使动
①花香醉人。
②这项发明震惊了世界。
③君将哀而生之乎?
④项伯杀人,臣活之。
⑤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2,形容词使动
①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②繁荣市场经济,缓解就业压力。
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⑤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名词使动
①齐威王欲将孙膑。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二):意动用法
1,形容词意动
①我很奇怪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②渔人甚异之。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④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2,名词意动
①他自小死了娘,奶奶最宝贝他。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③于是骄逸自恣,志意无厌,鱼肉百姓,以盈其欲。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三):名词作动词
①我明天短信你。
②你忙吧,我论文去了。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⑤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四):名词作状语
①他静静地目送她远去。
②明天手机联系。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
④相如廷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⑥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
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⑧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⑨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二:翻译下列划线的句子。
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3,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
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5,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三、拓展阅读
1.萧何
列侯毕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关内侯鄂君进曰:“群臣议皆误。
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
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
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之乏绝者数矣。
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
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
今虽亡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
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高祖曰:“善。
”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史记•萧相国世家》)
2.萧何追韩信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史记•淮阴侯列传》)
3.张良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
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榖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
留侯死,并葬黄石。
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史记•留侯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