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3三顾茅庐基础训练
- 格式:docx
- 大小:37.71 KB
- 文档页数:11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末胃(wèi)倾颓(tuí)箪食壶浆(dān)B. 谬举(miù)纶巾(lún)顿开茅塞(sè)C. 拜谒(yè)存恤(xù)金帛礼物(b6)D. 疏懒(shū)愧赧(nǎn)东连吴会(huì)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未审.得入览否审:________(2)但恨.亮年幼才疏恨:________(3)五反.而方得一面反:________(4)言罢,飘然自去.去: ________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D.本文主要记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政治才华。
4. [2018北京朝阳区期末]《三国演义》塑造了“智绝”诸葛亮的形象。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个评价最能体现诸葛亮的智慧?请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谈谈。
A.刘备赞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B.周瑜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C.徐庶自叹不如:“有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真当世之奇才,非可小觑。
”5.. 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亮乃.一耕夫耳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B.先生之.言此非聘大贤之.礼C..而.智术浅短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D.挟天子以.令诸侯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课内阅读6.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蓝图和策略分别是什么?请摘录原文回答。
基础提升7. [2018黑龙江哈尔滨中考]《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火烧新野 B.曹操—火烧乌巢C.关羽—火烧赤壁 D.陆逊一火烧连营8. [2018湖南岳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全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未审.得入览否审:________________(2)惟将军图.之图:________________(3)但恨.亮年幼才疏恨:________________(4)此诚.不可与争锋诚:________________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以及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存恤.(xù)甲胄.(zhòu)躬耕汉室倾颓B.纶.巾(lún)民殷.(yīn)愚鲁用武之地C.愧赧.(nǎn)侥.幸(ráo)教诲犬马之劳D.谬.误(miù)挟.持(jiā)骜慢忧民忧国3.对文章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中的隆中对策,层次清晰。
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重点写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的高瞻远瞩。
D.本文人物性格鲜明,如张飞的脾气暴躁,从“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就可以看出来。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茅塞顿开....。
B.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D.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情地犒劳他们二、综合技能提升直击中考阅读【2017·贵阳改编】高手①老刘家附近有一个自行车修理摊,摊旁停着辆用来装工具的破旧平板车,车上放着一副脏兮兮的象棋,棋子散乱地躺在棋盘上②常有人围着平板车玩象棋。
老刘棋艺不精,羞于和别人交手,一有闲工夫就在旁边看。
23*草庐三顾01堆集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拜谒(yè)纶巾(guān)末胄(zhòu)愧赧(nǎn) 倾tuí(颓) 存xù(恤)殆尽(dài) 疏lǎn(懒) bǐ(鄙)贱如雷guàn(贯)耳顿开máo(茅)塞2.解说下列加点的词。
1.窗外日迟迟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姿态2.未审得入览否审:理解,知道3.不堪愧赧愧赧:因羞惭而脸红4.屏人促席促:接近5.奸臣窃命窃命:夺取国家权力6.而不知存恤存恤:珍惜,体恤7.总揽英豪总览:广为延揽8.惟将军图之图:考虑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勤学可让人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愚钝的人恍然大悟。
B.刘备思贤若渴,草庐三顾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咱们今日的领导干部学习。
C.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盗窃者慌张地转过身来,瞅准机遇,越窗逃走。
D.当戎行凯旋时,老百姓都箪食壶浆,热心地犒赏他们。
(解析:C.“如雷贯耳”描绘人名望很大,与语境不符。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现已具有了百万戎行,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凹凸。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形险峻,有千里肥美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当地,高祖依托它成果了帝王之业。
5.文学常识填空。
《草庐三顾》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该小说以三国对立奋斗为主线来打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许多明显的形象,它在人物刻画上的成果,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人物刻画的新发展。
6.“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效果是什么?照顾前文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引荐;着重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
7.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剖析全国局势的?曹操占有有利地势,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有利地势,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成鼎足之势之势。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课后检测(附基础+能力+三年中考+5年模拟+素养练及答案)23*三顾茅庐基础闯关全练拓展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拜谒(jié) 侥幸(jiǎo) 应诺(nuò) 昼寝(qǐn)B.拱立(gǒng) 傲慢(ào) 侍立(sì) 半晌(shǎng)C.纶巾(lún) 鹤氅(chǎng) 愧赧(nǎn) 鄙贱(bǐ)D.金帛(bó) 箪食(dān) 存恤(xù) 倾颓(tu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昼寝侍立倾颓峨冠搏带如雷贯耳B.鄙贱傲慢失礼安帮定国经世奇才C.庸懒拱手诸侯民殷国富箪食壶浆D.教诲草庐仰卧功盖寰宇思贤如渴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推睡不起(推动,移动) 未审得入览否(明白,知道)B.不胜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屏人促席(靠近)C.奸臣窃命(篡夺国家权力) 而不知存恤(爱惜,体恤)D总揽英雄(广为延揽) 惟将军图之(考虑)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是殆天所以资将军B.南阳野人,疏懒性成C.刘璋非立业之主D.身未升腾思退步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译文:②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译文:能力提升全练拓展训练1.从分句间语义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②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③先生不出,如苍生何!④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对下列人物的性格归纳有误的一项是( )A.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B.诸葛亮才华出众,高瞻远瞩,又骄傲自大。
C.关羽性格稳重,顾全大局。
D.张飞生性耿直、粗鲁、莽撞。
3.下面的故事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这个人物无关的是( )A.“三顾茅庐”B.“舌战群儒”C.“挥泪斩马谡”D.“乐不思蜀”4.对文章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隆中对策,层次清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卷一、积累与运用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 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成语。
(1)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________。
(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2)刘备________,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想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
)(3)达•芬奇这个名字500多年来________,最初是因为他是绘画大师,到19世纪是因为他是建筑师、科学家、发明家。
(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4)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________,热情地犒劳他们。
(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指百姓欢迎犒劳军队。
)3. 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名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人,该小说以________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6. “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7. 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天下形势的?二、拓展阅读8.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青梅煮酒论英雄①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复言。
②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三顾茅庐》练习题九年级班姓名:一、集腋成裘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1)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2)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
”(3)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4)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5)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汉室末zhoù(),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guàn()耳。
(2)玄德bǐng()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t uí(),奸臣qiè()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qì()无所就。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è(),实为万幸!”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2)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3)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
(4)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4.罗贯中,(朝代)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全名为《》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又半晌( shǎng),方整衣冠(guàn)出迎。
B.汉室倾颓(tuī),奸臣窃(qiè)命C.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qì)无所就。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è),实为万幸!D.面如冠玉,头戴纶(guān)巾,身披鹤氅( chǎng)。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B.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
C.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D.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诚惶诚恐....,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23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殆.尽(tái) 箪.食(dān) 金帛.(bó)B.倾颓.(tuí) 沔.水(gài) 存恤.(xù)C.纶.巾(lún) 鹤氅.(chǎng) 甲胄.(zhòu)D.昼寝.(qǐn) 晋谒.(yè) 诸戎.(róng)鄙.贱(bǐ)彝.族(yí)愧赧.(nǎn) 霸.业(bà)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缚将应诺隆中饶幸B.仰卧傲慢疏懒鼎足C.教诲戮举愚鲁赐教D.造逆沃野茅塞骋礼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2)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3)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对诸葛亮“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外貌描写,是为了表现诸葛亮的超凡脱俗、不问世事的清高气质。
B.刘备自称“汉室末胄”,是因为他是孝景皇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
按宗谱,刘备是汉献帝之叔,故世称“刘皇叔”。
C.诸葛亮说“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其中“美玉”指司马徽、徐庶等人,“顽石”指自己,此是他自谦之辞。
D.曹操“克绍”的关键战役是官渡之战,其中袁绍谋士许攸的归降,在曹操扭转战局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印证了“抑亦人谋也”。
5.填空。
(1)《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小说, 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的兴衰过程。
作者, (朝代)小说家。
(2)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当时曹军八十万死伤大半,曹操率残部狼狈逃跑,到乌林口被赵云截杀,又中张飞埋伏, 几近全军覆没,眼看过了就能逃出重围,可又遭遇武艺高强的关羽。
绝望的曹操只好向关羽求情,关羽念当年曹操对他的恩义,违诸葛亮军令放过了曹操。
部编版语文九上23《三顾茅庐》练习及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炊.烟(chuī)桑梓.(zǐ)筵.席(yàn)不省.人事(xǐng)B. 星宿.(xiǔ)鲜妍.(yán)阴晦.(huì)不屑.(xiè)置辩C. 摇曳.(yè)逞.能(chěng)枉.然(wǎng)冠.(guàn)冕堂皇D. 拮据.(jū)拜谒.(yè)空旷.(kuàng)忧戚.(qī)与共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吹嘘酷热难行尴尬去处崎伛小径B. 朱沙喏喏连声赤日炎炎忍气吞声C. 捣乱絮絮聒聒口渴难熬死心塌地D. 计策无可耐何头重脚轻面面厮觑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正是因为无数先烈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B. 盗墓贼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挖通了41米的暗道直通古墓葬。
C. 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但交通不便,几乎与世隔绝,村民的生活山穷水尽。
D. 这个大盗贼虽然能随机应变,但也难逃人民警察的火眼金睛。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节俭有助于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节俭也是一个人事业有成、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离不开节俭③当前,党中央向全国人民提出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张④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与人无求,于己无愧,不为物欲所羁绊,就可以把人的整个身心投入到追求的事业中去⑤反之,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生活永远不会产生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A. ②③①④⑤B. ①④⑤③②C. ③②④⑤①D. ①③②④⑤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B.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隆重开幕,中国人的自豪感在与日俱增....C. 听完演讲后,春江由衷地说:“李老师的这番演讲抛砖引玉....,我们受益不浅.”D. 在广州读书的美籍华裔留学生爱德华,正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中式英语的是与非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全练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带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guàn()耳。
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nǎn()。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如雷guàn()耳晋谒.()愧nǎn()(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疏”有下面三个义项。
文中“疏懒”的“疏”意思应为()A.分散 B.事物间距离大 C.疏忽,粗疏(4)画线句子对人物进行了_______描写,并使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B.汉室末胄,涿郡愚夫。
C. 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
D.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欲伸大义于天下。
译文: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B. 挟天子以令诸侯译文: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C.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译文:可把他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
D. 是殆天所以资将军。
译文:这是懈怠的天拿来资助将军的4.《三顾茅庐》节选自________,该书描写了________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作者_______,_____(朝代)小说家。
二、能力提升全练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
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
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附答案)23*三顾茅庐名校讲坛考点链接(一)补写对联【技法点睛】(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习题链接】见“综合性学习”T14。
(二)概括人物形象【典型例题】由“三顾茅庐”的故事,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参考答案】①由三次拜访诸葛亮可看出刘备求贤若渴,以诚待人;②由刘备与童仆的交谈可看出他彬彬有礼;③由刘备求取诸葛亮的原因可看出他忧国忧民。
【技法点睛】(1)抓住主要事件。
根据事件提炼人物的感情、性格。
(2)分析描写方法。
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具体描写中归纳人物心态。
(3)关注侧面烘托。
在对其他人物及环境的描写中,常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这为主要人物的定位起重要作用。
(4)关注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等要素。
各类人物通常有固定性格基因。
如孩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农民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5)从原文中找关键词句。
文本中通常含有明示或暗示人物感情、性格的词句。
答题格式:从……中,可以看出……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1。
01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拜谒(yè)纶巾(guān)末胄(zhòu)愧赧(nǎn)倾tuí(颓)存xù(恤)殆尽(dài)疏lǎn(懒)bǐ(鄙)贱如雷guàn(贯)耳顿开máo(茅)塞2.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成语。
第六单元第23课《三顾茅庐》一、知识点汇总:1.演义小说知识2.字词积累3.罗贯中生平及主要作品4.对比的运用5.刻画人物的多种手法6.优美、典雅、精炼的语言特点二、知识点解读与基础训练:1.历史演义小说知识历史演义小说是小说体裁之一,由宋代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元末明初开始出现这个名称。
演义小说采用章回体形式,以说讲历史故事为其特点。
其篇幅较长,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度的虚构,或取材野史传说。
2.字词积累字音、字形:熟练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能准确拼读和书写。
拜谒(yè)今番(fān)叱(chì)侥(jiǎo)幸岂可相强(qiǎng)纶(guān)巾鹤氅(chǎng)愧赧(nǎn)谬(miù)倾颓(tuí)沔(miǎn)民殷(yīn)鄙贱(bǐ)词义:理解文中重点词义,能准确解释并灵活运用。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
形容人的名声大。
贯,贯穿,进入。
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
经世,治理天下。
(1)根据拼音填入正确的词语。
A.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bài yè( ),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B.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ào màn( )!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C.玄德曰:“大丈夫抱jīng shì qí cái( ),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D.百姓有不dān shí hú jiāng( )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到成都郊外去拜谒他的祠堂,祠堂门口高耸入云的柏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古柏光明正大与诸葛亮的忠心耿耿交相辉映。
B. 世上不知有多少人,为着疏懒误了自己的人生。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四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单选题1.《三顾茅庐》中,茅庐的主人是()A.刘备B.孙权C.周瑜D.诸葛亮2.杜甫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指的是() A.刘备B.曹操C.诸葛亮D.刘禅[ 3.曹操与谁煮酒论英雄()A.诸葛亮B.周瑜C.关羽D.刘备4.从分句间语义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②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③先生不出,如苍生何!④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捆缚(fù)拱(gōng)手鄙(bǐ)贱B.拜谒(yè)半晌(shǎng)倾颓(tuí)C.侥(jiǎo)幸衣冠(guàn)贵胄(zhóu)D.昼寝(qǐn)愧赧(bào)存恤(xù)二、填空题6.文学常识填空。
《三顾茅庐》选自《》,作者,号,(朝代)小说家、戏曲家,该小说以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7.依据《三顾茅庐》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句。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下联:。
8.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成语。
(1)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
(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2)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想寻求贤才,如同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
)(3)达·芬奇这个名字500多年来,最初是因为他是绘画大师,到19世纪是因为他是建筑师、科学家、发明家。
(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4)当军队凯旋时,老百姓都,热情地犒劳他们。
(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指百姓欢迎犒劳军队。
23 三顾茅庐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 《三顾茅庐》选自《》,作者,名,号,(朝代)小说家。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倥偬.()惆.怅()澄.清()斡.旋()汉胄.()邂.逅()韬.略()悒.怏()3.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谒()⑵呕()竭()讴()碣()怄()(3)诛()(4)谙()殊()喑()姝()暗()二、阅读感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 依据课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句。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下联:5. 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6. 刘备在拜见诸葛亮时已年过40,而当时诸葛亮只有27岁,刘备称诸葛亮为“大贤”自称“谒见”并“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些描写,表明刘备什么样的心态?7.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文中的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8. 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9. 刘备第一次去拜见诸葛亮未见时,童子说诸葛亮“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归期亦不定”,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10. 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提出了什么样的策略?11. 文中介绍诸葛亮的几位朋友,以及他的弟弟和岳父,有什么作用?三、拓展探究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梅煮酒论英雄罗贯中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
23 三顾茅庐同步训练(一)补写对联【技法点睛】(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二)概括人物形象【典型例题】由“三顾茅庐”的故事,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参考答案】①由三次拜访诸葛亮可看出刘备求贤若渴,以诚待人;②由刘备与童仆的交谈可看出他彬彬有礼;③由刘备求取诸葛亮的原因可看出他忧国忧民。
【技法点睛】(1)抓住主要事件。
根据事件提炼人物的感情、性格。
(2)分析描写方法。
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具体描写中归纳人物心态。
(3)关注侧面烘托。
在对其他人物及环境的描写中,常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这为主要人物的定位起重要作用。
(4)关注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等要素。
各类人物通常有固定性格基因。
如孩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农民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5)从原文中找关键词句。
文本中通常含有明示或暗示人物感情、性格的词句。
答题格式:从……中,可以看出……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
01 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拜谒.( ) 纶.巾( ) 末胄.( ) 愧赧.( )倾tuí( ) 存xù( ) 殆.尽( ) 疏lǎn( )bǐ( )贱如雷guàn( )耳顿开máo( )塞2.根据提示,写出恰当的成语。
(1)勤学可让人渐渐淬炼出无厚之刃,有时会使迟钝的人。
(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2)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第23课《三顾茅庐》同步练习(原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倥.偬(kōng) 荷.锄(hè) 半晌.(shǎng)拜谒.(yè)顿开茅塞.(sài)B.侥.幸(jiǎo)惆.怅(chóu) 松篁.(huáng) 殷.红(yān) 箪.食壶浆(dān)C.熟谙.(ān) 吴会.(huì)云笺.(jiān) 鄙.贱(bǐ)如雷贯.耳(guàn)D.纶.巾(lún) 愧赧.(nǎn) 倾颓.(tuí) 存恤.(xù)思贤.如渴(xi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峨冠搏带思贤如渴愕然逍遥社稷B.安帮定国经事奇才斡旋造逆谬举C.民殷国富如雷贯耳拜揭庸懒施礼D.功盖寰宇顿开茅塞悒怏荒芜匡扶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花和尚鲁智深性情暴躁,遇到不平之事,不由分说....,举拳便打。
B.这道数学题非常简单,一看到题目我便茅塞顿开....,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完了。
C.《范进中举》一文通过对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态度变化的对比,揭露了人们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心态。
D.历史上那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背后都有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
解说:这句话没有语病。
B.变得漂亮拮据的生活行为不正张开两脚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
解说: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小明虽然活泼好动,但是也热爱学习。
解说:此复句的关联词语使用恰当。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欲伸大义于天下。
译文: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
B.挟天子以令诸侯。
译文: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
C.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23三顾茅庐基础训练一.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倥.偬(kōng)荷.锄(hè)勒.马(lè)高冈.(gǎng)B. 踪.迹(jì)惆.怅(chóu)松篁.(huáng)轩.昂(xuān)C. 熟谙.(ān)吟.咏(yǐn)云笺.(jiān)苗裔.(yī)D. 纶.巾(lún)愧赧.(nǎn)倾颓.(tuí)存恤.(xù)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峨冠搏带邂逅愕然逍遥B. 安帮定国斡旋乾坤匡扶C. 民殷国富凛凛霏霏庸懒D. 功盖寰宇社稷悒怏侥幸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光阴荏苒....,不再漠视,他将刻苦努力,来弥补逝去的光阴。
B. 他的一声大喝,如雷贯耳....,使偷盗者惊恐地转过身来,瞅准时机,越窗逃走。
C. 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D. 学校开运动会的那天,高一同学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4. 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__,水不深而__;地不广而__,林不大而__;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
A. 秀丽清澈坦荡茂密B. 秀雅澄澈坦荡茂密C. 秀丽清澈平坦茂盛D. 秀雅澄澈平坦茂盛5. 在下面句子横线上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州平笑曰:“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
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①________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②________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③________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
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
岂不闻④________乎⑦________6. 文学常识填空《三国演义》,作者________,名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人,小说家。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线来展开情节,为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贡献了众多鲜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新发展。
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
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
”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
”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
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
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
”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
惟将军图之。
”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
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
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
”玄德闻言,顿首拜谢。
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后人有诗赞曰:“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
”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
备当拱听明诲。
”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帛礼物。
孔明固辞不受。
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
”孔明方受。
于是玄德等在庄中共宿一宵。
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
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
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催促B.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战胜C. 将军既帝室之胄.后代D. 孔明固辞.不受推辞2.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B. 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C. 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D. 挟天子以.令诸侯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是殆天所以..资将军B. 南阳野人..,疏懒性成C. 刘璋非立业..之主D. 身未升腾思退步..4. 从分句见语义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②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③先生不出,如苍生何④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②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6. 本段文字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写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答:7. 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答:8. “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中的“美玉”和“顽石”分别指谁?答:9. 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答:10. 在本段中刘备的形象依然非常鲜明,请概括他的性格特点。
答:11. 诸葛亮在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及有关策略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答应刘备要他出山的请求?这又说明什么?答:12. 假设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是不是就终老山林?请展开自己的想象,阐述自己的理由。
(本题属于研究性学习问题)答案:一.1. B[A应为“倥偬(kǒng)、高冈(gāng)”。
C应为“吟咏(yín)、苗裔(yì)”。
D应为:“纶巾(guān)”]2. D(A“峨冠搏带”的“搏”应为“博”。
B“安帮定国”的“帮”应为“邦”。
C“庸懒”的“庸”应为“慵”。
)3. C(A“光阴荏苒”指时间渐渐过去,是主谓短语,无法与介词“对”搭配构成介宾短语。
B“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D“箪食壶浆”: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4. D秀丽:清秀美丽;秀雅:秀丽雅致。
秀雅更能突出在此居住之人的隐逸高雅。
清澈:清而透明;澄澈:清澈透明。
清澈具有口语化;澄澈更具有书面化,更符合《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点。
坦荡:宽广平坦,与“地不广”重复。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多指地势)。
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茂密:(草木)茂盛而繁密,与“林不大”矛盾。
5. 、;:‘’;?”6. 罗贯中本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三国矛盾斗争通俗、简练、明快二.1. A 靠近2. B3. C(A:古义,用来……,表依据;现代汉语是表因果的连词B:古义,平民;现代汉语是指未开化的人C:古义,引退;现代汉语指落后。
)4. B (①为转折关系,②③为假设关系,④为因果关系)5. ①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②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天子来向诸侯发号施令,这的确不能与他争高低。
6.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儒雅脱俗胸怀天下洞察时世足智多谋见识卓越7. 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元直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8. 美玉指德操、元直,顽石指诸葛亮自己。
9. 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成三足鼎立之势。
10. 谦恭有礼,胸怀大志,求贤若渴11. 因为此时诸葛亮对刘备的诚意并没有完全放心,所以仍然以拒绝的态度试探。
由此可见孔明极为谨慎,对自己将要辅佐的人必须完全信任,才能托付。
12. 略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必背内容1、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