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遗产继承顺序是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16.92 KB
- 文档页数:4
2024年遗产法定继承流程在2024年,要是碰上遗产法定继承这档子事儿,可别慌神儿。
这就像一场有着特殊规则的家庭财产大接力。
先说说啥时候开始这继承的事儿。
当一个人走了,他留下的财产就像是散落在地上的宝贝,这时候法定继承就可能启动了。
不过得先确定这个人确实是留下了可以被继承的东西,房子啊,存款啊,金银细软之类的。
要是这个人还欠着一屁股债呢,那就得先把债还清了,剩下的才能谈继承。
这就好比是你要接手一个商店,得先把商店之前欠的货款给还上,剩下的货物和盈利才是你的。
那谁能来继承呢?这就有个顺序。
第一顺位的继承人就像是离宝藏最近的那些人。
首先是配偶,这是陪自己走过风风雨雨的另一半啊。
想象一下,两个人一起建了个小窝,一起攒钱,一方走了,另一方当然有权利先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然后就是子女啦,不管是亲生的还是收养的,都在这个队伍里。
子女就像是大树的小枝丫,大树倒下了,枝丫也该分到滋养。
还有父母,把孩子拉扯大不容易,孩子走了,父母也有份儿继承。
这第一顺位的就像是坐在遗产这张大桌子的主位上。
如果第一顺位的继承人都不在了或者放弃继承,那就轮到第二顺位的了。
兄弟姐妹就登场了。
小时候一起打闹玩耍的兄弟姐妹,这时候就像是替补队员一样,有机会来继承遗产了。
还有祖父母、外祖父母,他们也是家族的长辈,也有一定的继承权。
确定了谁能继承,接下来就是怎么分的问题了。
要是遗产是房子,那就得看这房子值多少钱。
如果只有一个继承人,那好说,这房子就全归他了。
要是有好几个继承人呢,这就像是把一块大蛋糕切成好几块。
可能按照大家商量好的比例来分,或者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
要是大家都想要房子,那可就有点麻烦了,这时候可能就得通过一些特殊的办法,比如有一个人给其他人钱,把房子买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手续得办。
就像你要进一个特殊的俱乐部,得有通行证一样。
继承人得证明自己的身份,得拿出相关的证明文件,像身份证啊,户口本啊,还有和被继承人关系的证明。
要是涉及到房子,得有房产证之类的东西。
死亡后遗产处理方式
死亡后,个人遗产的继承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法定遗产顺序继承
此法定继承方式一般涉及亲属间的受遗继承,具体顺序如下:
1.配偶:被继承人的配偶有优先受遗权利,除特殊情况而获得更多个人财产。
2.子女:子女可以继承父母的遗产,但是子女中有一方未获受遗产的,其他子女依法应补偿。
3.祖父母:父母去世无子女或子女同时去世,祖父只有父亲一方的,遗产由祖父和母亲继承。
4.兄弟姐妹:父母、祖父母均去世无子女的,或子女去世、兄弟姐妹未继承遗产的,兄弟姐妹有继承权利。
二、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是死者事先定义的,也是目前最常见的继承方式。
死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设定继承人,也可以不按法定继承顺序指定继承人,但不能剥夺法定继承人的权利。
三、按立遗嘱继承
按立遗嘱继承是指在死者生前立遗嘱,将个人财产的某部分或全部,由共同遗嘱人代为执行。
在立遗嘱时,可以指定受益人、鉴定人、执行人等,确定相关继承权限。
以上是死亡后遗产处理的三种方式,具体继承有哪些具体权利以及继承人的责任,应该认真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应该尽快建立
遗嘱,以免出现问题。
《继承法》中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遗产的继承顺序和遗产分割是按照继承人分类和继承关系来确定的。
一、继承顺序
继承顺序是指继承人依次接受继承权的次序,在遗产继承中有绝对优先级和相对优先级两种。
1. 绝对优先级:即把一定程度上均分的受继承人提前排在其他受继承人前面,例如遗产中包含有私有财产,父母作为本家庭的绝对继承人,有权直接继承这部分私有财产;若受继承人有老人,老人所生子女有权先于其他受继承人依次继承遗产;若受继承人有残疾人,残疾人也拥有先于其他受继承人以更多比例分配遗产的特权。
2. 相对优先级:即优先继承地位受继承人所有子孙排序,根据男排女、长排幼、近排远的原则,优先继承人的子孙和优先继承人本身均按这一次序排列,符合要求的受继承人先于同级别的其他受继承人继承遗产。
二、遗产分配
遗产分配指继承人接受遗产的比例与数额或其他权益的数额的确定。
其中,也有绝对优先级和相对优先级两种。
2. 相对优先级:按受继承人相对程度进行遗产分配,根据受继承人的近疏、父子关系、亲戚程度来划分比例。
例如受继承人同一等级中因近疏分配的比例,有时由外国法律规定的比例,或者根据继承人生活情况和遗产实质状况协议的分配比例。
遗产继承权的分配顺序(遗产继承权的分配顺序有哪些)继承法遗产继承顺序及分配比例1、第一,首先说明以下,《继承法》依据废止,现在根据的是《民法典》第二,遗产的法定继承顺序为,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3) 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该不分或少分,这是民法典中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的重要体现。
(4)经继承人之间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分配。
3、法定继承中法律关于继承人、继承的顺序以及遗产的分配原则的规定是强行性的,任何人不得改变。
法定继承具有法定性,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遗嘱并存。
继承比例具体如下: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的各继承人均等分配遗产。
遗产继承顺序及分配1、父母遗产继承顺序及分配:(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握搜亮弟姐妹漏答、祖父母、外祖父母。
2、继承财产顺序及分配比例: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3、继承顺序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4、继承遗产分配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首先是按照遗赠扶养协议、遗赠继承;其次是按照遗嘱来进行继承;最后才是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法定继承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
同一顺序的各继承人之间原则上是均等分配遗产。
财产继承顺序及分配1、财产继承的分配方式如下: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分配;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分配;没有遗嘱或者协议的,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一般应当均等分配财产。
2、财产继承法继承顺序及分配比例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1)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2)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3、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的各继承人均等分配遗产。
People who have never failed may not have succeeded either.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父母死后遗产怎么分配继承导读:父母死后遗产分配时有遗嘱的,按照遗嘱进行办理,没有的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办理。
按照法定继承顺序办理时,由第一顺序继承人进行继承,没有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继承权男女平等。
父母死后遗产怎么分配继承老人死后遗产分配,如果有遗嘱的,按照遗嘱来执行,根据老人的意愿分配,如果没有,就可以按照法定继承的顺序继承。
遗产继承顺序,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秩序。
《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继承法》第12条还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在遗产继承中,被继承人立有遗嘱将其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或者在遗嘱中明确将其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应遵照该遗嘱执行。
此外,根据《继承法》第27条之规定,立有遗嘱的遗产继承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一)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二)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三)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四)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五)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继承顺序的明确为遗产的有序分割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在遗产的分割中,应坚持男女平等,养老育幼、照顾病残,以及互谅互让、团结和睦的原则。
即便是立有遗嘱的情况下,也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以及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此外,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
第1篇在我国,继承法是规范公民财产继承关系的重要法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的顺序分为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法定继承人是指在没有遗嘱或者遗嘱无效的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继承遗产的人。
以下将详细阐述法律规定的继承人顺序。
一、法定继承人的顺序1. 第一顺序继承人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
他们具有平等的继承权。
(1)配偶:配偶是法定继承人的核心,无论婚姻关系长短,配偶均有权继承遗产。
(2)子女: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子女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3)父母:父母包括亲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父母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2. 第二顺序继承人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1)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兄弟姐妹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2)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二、继承权的丧失与放弃1. 继承权的丧失在以下情况下,继承人将丧失继承权:(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将被剥夺继承权。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继承人为了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将被剥夺继承权。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将被剥夺继承权。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继承人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将被剥夺继承权。
2. 继承权的放弃继承人可以自愿放弃继承权。
放弃继承权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并在继承开始前或者遗产处理前作出。
三、代位继承与转继承1. 代位继承当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其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其父母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2. 转继承当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死亡时,其应得的遗产份额转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
转继承的效力及于被继承人应得的遗产份额。
遗属继承权的继承顺序与比例遗属继承权是指在继承人中,根据法律规定,享有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在法律上,遗属继承权的继承顺序与比例是根据被继承人与继承人的亲属关系而定的。
本文将就遗属继承权的继承顺序与比例进行详细阐述。
一、继承顺序的确定1. 直系亲属继承权被继承人的直系亲属是指父母、子女和配偶,他们享有优先继承遗产的权利。
其中,子女继承权最高,如果被继承人没有留下配偶,则子女之间平等分配遗产;如果有配偶,则遗产的一半归配偶所有,另一半平均分配给子女。
2. 兄弟姐妹继承权如果被继承人没有直系亲属,则遗产将由兄弟姐妹继承。
兄弟姐妹继承权的比例视具体情况而定,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一般情况下,兄弟姐妹继承权按照平均分配原则进行,即兄弟姐妹平均分配遗产。
3. 祖父母等非直系亲属继承权如果被继承人没有直系亲属和兄弟姐妹,则其遗产将由祖父母等非直系亲属继承。
在这种情况下,继承权的比例由法律具体规定,一般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二、继承比例的确定遗产的分配比例是根据继承人的亲属关系和继承顺序而定的。
一般情况下,直系亲属继承遗产的比例高于非直系亲属。
举例来说,如果被继承人只有一个子女,那么该子女将继承全部遗产;如果被继承人有两个子女,则遗产将平均分配给两个子女。
而如果被继承人没有子女,但有兄弟姐妹,则遗产将平均分配给兄弟姐妹。
在遗产分配的过程中,法律注重公平原则,强调平等分配。
即使在非直系亲属继承遗产的情况下,也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配,以实现继承人之间的公平性。
三、特殊情况下的继承除了一般情况下继承顺序和比例的规定外,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继承规定。
1. 配偶独自继承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配偶可能独自继承全部遗产。
例如,如果被继承人没有直系亲属和兄弟姐妹,只有配偶,则配偶将独自继承全部遗产。
2. 遗嘱规定被继承人可以通过立遗嘱的方式规定遗产的继承顺序和比例,主要根据个人的意愿来确定。
遗嘱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继承人必须按照遗嘱的规定进行遗产继承。
遗产继承顺序合法继承人(民法典第条)民法典第1267条规定了遗产继承的顺序,以确保合法继承人按照法律规定合理继承遗产。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法典第1267条的内容,并着重讨论合法继承人的定义和遗产继承顺序。
一、合法继承人的定义根据民法典第1266条的规定,合法继承人是指根据法定继承规则继承遗产的人。
合法继承人可以是直系亲属、旁系亲属或配偶。
二、遗产继承顺序民法典第1267条明确了遗产继承的顺序,按照以下顺序确定合法继承人:1. 法定继承第一顺位:配偶和子女在遗产继承中,配偶和子女享有最高的优先权。
如果有多个配偶,遗产将平均分配给他们。
如果子女已故,那么他们的子女将代表他们继承遗产。
2. 法定继承第二顺位:父母如果没有配偶和子女,遗产将由父母继承。
父母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利,如果一方已故,遗产将全部归另一方所有。
3. 法定继承第三顺位:兄弟姐妹及其子女如果没有配偶、子女和父母,遗产将由兄弟姐妹及其子女继承。
兄弟姐妹之间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如果某个兄弟姐妹已故,那么他们的子女将代表他们继承遗产。
4. 法定继承第四顺位:外祖父母、舅舅、姨、叔叔及其子女如果没有配偶、子女、父母和兄弟姐妹及其子女,遗产将由外祖父母、舅舅、姨、叔叔及其子女继承。
同样地,他们之间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利。
5. 法定继承第五顺位:姑姑、堂兄弟姐妹及其子女如果没有以上亲属,遗产将由姑姑、堂兄弟姐妹及其子女继承。
同样地,他们之间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利。
三、遗产继承顺序和配偶及子女的权益保护在遗产继承顺序中,配偶和子女享有最高的优先权。
他们将优先继承遗产,并且优先继承的比例相对较高。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配偶和子女的利益,并确保他们得到合理的经济保障。
四、改变遗产继承顺序的情况根据民法典第1263条的规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遗产继承顺序可能会被改变。
例如,当继承人有严重缺德行为或剥夺被继承人生命的行为时,继承人可能会被剥夺继承权利。
此外,根据公平原则,法院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以确保继承的公正和合理。
2023遗产继承顺序及分配方案
一、继承顺序
根据《继承法》规定,2023年遗产的继承顺序如下:
•第一顺位: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第三顺位:其他亲属。
二、分配方案
在继承人确定后,遗产的分配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
•遗嘱规定:如果死者留有遗嘱,按照遗嘱的规定分配遗产;
•法定分配:如果没有遗嘱,根据《继承法》的规定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方案如下:
o 1. 配偶和子女同时继承:配偶分得全部合法财产的一半,子女均分另一半;
o 2. 仅有子女继承:子女均分全部合法财产;
o 3. 仅有配偶继承:配偶继承全部合法财产;
o 4. 有父母同时继承:配偶分得全部合法财产的3/4,父母平均分剩下的1/4;
o 5. 无配偶、子女,有父母同时继承:父母平均分全部合法财产;
o 6. 兄弟姐妹同时继承:兄弟姐妹平均分全部合法财产;
o7.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继承: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平均分全部合法财产;
o8. 无亲属继承:遗产归国家所有。
以上为2023遗产继承顺序及分配方案,仅供参考。
法定继承的顺序继承遗产的分配原则1.第一顺位:配偶。
如果有配偶的话,配偶是第一顺位的继承人。
配偶继承的份额视情况而定,如果只有配偶为继承人,则配偶继承全部遗产;如果还有子女为继承人,则配偶继承一半,其余部分平均分配给子女。
2.第二顺位:父母。
如果没有配偶,或者配偶放弃继承或已故,父母是第二顺位的继承人。
如果只有父亲或者母亲健在,那么该父或母继承全部遗产;如果父母双亡,或者只有一方健在,则遗产平均分配给父母。
3.第三顺位:子女。
如果没有配偶和父母,或者配偶和父母均放弃继承或已故,子女是第三顺位的继承人。
子女平均继承遗产。
4.第四顺位:兄弟姐妹。
如果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或者配偶、父母和子女均放弃继承或已故,兄弟姐妹是第四顺位的继承人。
兄弟姐妹平均继承遗产。
继承遗产的分配原则是指在确定继承人后,将遗产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配。
在中国大陆的民法中,继承遗产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平等分配原则。
法定继承人之间享有平等权利,继承遗产应当按照平等原则进行分配,即每个继承人应享有相等份额的遗产。
在存在不平等情况时,例如其中一方继承人曾经给予过继承人赠与或者抚养等财产,可能会根据法院裁定或者协议对遗产进行合理调整。
2.派生分配原则。
在继承人中,如果有继承人已经过世,而该继承人又有子女存活,则该继承人的子女可以继承该继承人应继承的份额,代替该继承人继承遗产。
3.分割分配原则。
遗产中的不可分割财产,例如房产、地产等,可以根据继承人的意愿,由多个继承人共同拥有,或者通过协议、拍卖等方式将其分割成可继承的份额进行分配。
4.指定分配原则。
在中国大陆的民法中,允许在继承人中指定特定的人或机构来继承遗产。
例如,可以通过遗嘱指定一些公益组织或者亲友来继承一部分或全部遗产。
遗产继承顺序及分配2024一般来说啊,第一顺位继承人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这里面就包括了配偶、子女还有父母。
配偶呢,那可是陪着自己走了人生很长一段路的人,不管是风风雨雨还是甜甜蜜蜜,都在身边。
子女就更不用说啦,那是自己的亲骨肉啊,是生命的延续呢。
父母把咱拉扯大,他们对孩子的付出那可真是数都数不清,所以他们也在这第一顺位里。
这第一顺位的人要是都在,那遗产基本就先在他们之间分配啦。
要是没有第一顺位继承人呢,那就轮到第二顺位啦,这就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兄弟姐妹那也是有感情的呀,从小一起长大,虽然可能各自成家立业了,但那份亲情还在呢。
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那也是家族里的长辈,对自己也是有着疼爱和照顾的。
那这遗产咋分配呢?要是第一顺位继承人都在,一般是平均分配的。
但也有特殊情况哦。
比如说,要是有哪个子女对父母特别孝顺,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分配遗产的时候可能就会适当多给一点。
这也算是对孝顺的一种肯定嘛。
或者有的配偶啊,在另一半生病的时候,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还四处借钱给对方治病,那在分配遗产的时候,肯定也要考虑到这种付出呀。
对于第二顺位继承人也是类似的道理。
如果兄弟姐妹里有一直照顾老人的,那也应该多得一些遗产。
而且啊,这遗产分配也不完全是看法律条文,有时候还得看家庭的感情呢。
要是一家人都和和睦睦的,可能大家就商量着来,谁需要多一点就多给一点,毕竟都是一家人嘛,不会为了这点钱就争得你死我活的。
不过呢,这遗产继承有时候也会有矛盾。
比如说有的子女觉得自己付出得多,就应该拿大头,可其他子女不同意。
这时候啊,就需要大家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啦。
家庭嘛,还是以和为贵。
毕竟遗产是亲人留下来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而不是单纯的钱和物。
咱可不能因为这些就伤了亲人之间的感情呀。
要是有遗嘱那就另当别论啦。
遗嘱就像是亲人最后的心愿,只要是合法有效的,那就得按照遗嘱来办。
这时候不管是第一顺位还是第二顺位继承人,都得尊重遗嘱的内容。
法定继承中遗产继承次序是如何的题要《继承法》第 10 条规定,遗产依据以下次序继承:第一次序:配偶、儿女、父亲母亲。
第二次序:兄弟姐妹、祖父亲母亲、外祖父亲母亲。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次序继承人继承,第二次序继承人不可以继承。
没有第一次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次序继承人继承。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奉养义务的,作为第一次序继承人。
▲一、法定继承中遗产继承次序是如何的遗产继承次序,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次序。
《继承法》第 10 条规定,“遗产依据以下次序继承:第一次序:配偶、儿女、父亲母亲。
第二次序:兄弟姐妹、祖父亲母亲、外祖父亲母亲。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次序继承人继承,第二次序继承人不可以继承。
没有第一次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次序继承人继承。
”《继承法》第 12 条还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奉养义务的,作为第一次序继承人。
”在遗产继承中,被继承人立有遗言将其个人财富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许数人继承,或许在遗言中明确将其个人财富馈赠国家、集体或许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的,应依照该遗言履行。
别的,依据《继承法》第27 条之规定,立有遗言的遗产继承中,有以下情况之一的,遗产中的相关部分依据法定继包办理:(1) 遗言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许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2)遗言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 ;(3)遗言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言人死亡的;(4)遗言无效部分所波及的遗产 ;(5)遗言未处罚的遗产。
继承次序的明确为遗产的有序切割供给了有力保障。
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在遗产的切割中,应坚持男女同等,养老育幼、照料病残,以及互谅互让、团结友善的原则。
即即是立有遗言的状况下,也应该对缺少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根源的继承人保存必需的遗产份额,以及保存胎儿的继承份额。
别的,继承遗产应该清账被继承人依法应该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账债务以遗产的实质价值为限。
超出遗产实质价值部分,继承人无清账义务,自然自发清账的除外。
一、 2020 年最新遗产继承次序第一次序 :配偶、儿女、父亲母亲。
第二次序 :兄弟姐妹、祖父亲母亲、外祖父亲母亲。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次序继承人继承,第二次序继承人不可以继承。
没有第一次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次序继承人继承。
"《继承法》第 12 条还规定,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奉养义务的,作为第一次序继承人。
"在遗产继承中,被继承人立有遗言将其个人财富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许数人继承,或许在遗言中明确将其个人财富馈赠国家、集体或许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的,应依照该遗言履行。
二、房产是怎样继承的1、继承公证到被继承房产所在地公证处办理房产继承公证,申请人应该供给以下资料:(1)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 (如医院的死亡通知书、骨灰证、火化证明等 )、身份证、户口簿 (注销户口 )等 ;(2)被继承人遗留的财富证明,如房地产证、存款凭据、股票等。
假如遗产在香港的,须供给香港遗产税署出具的遗产清单 ;(3)继承人的身份证、户口簿、成婚证 ;(4)家属关系证明 (表格可在公证处网站下载,由被继承人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建议并盖印 ;没有单位的,由社区工作站和街道做事处出具建议并盖章。
因特别状况没法供给的,可由继承人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社区工作站、街道做事处出具建议并盖印并供给相应证明);(5)继承人因特别状况不可以亲身到公证处办理的,须供给经公证的拜托书。
(6)公证员以为应该供给的其余证明资料。
假如继承人或被继承人是居住在港澳的,上述资料需由司法部拜托的香港律师或澳门相关机构予以证明,并经中国法律服务 (香港 )有限公司确认 ;假如继承人或被继承人是居住外国,上述资料应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
2、申请免税依据财税 [2009]78号、财税[2009]111号的规定,房子产权全部人死亡,依法获得房子产权的法定继承人能够申请免征营业税和不征个人所得税,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对于继承土地、房子权属相关契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4]1036 号)的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儿女、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祖父亲母亲、外祖父亲母亲)继承土地、房子权属,不征契税。
遗产的继承顺序继承人的优先顺序和权益遗产的继承顺序——继承人的优先顺序和权益继承是遗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遗产的继承顺序涉及到继承人的优先顺序和权益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探讨遗产继承的相关问题。
一、继承顺序在我国,遗产的继承顺序主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
根据该法,继承顺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1. 直系亲属优先继承:最近亲属享有优先继承权。
首先是配偶和子女,然后是父母和兄弟姐妹。
其中,配偶享有一半遗产继承份额,子女平均平分另一半遗产继承份额。
如有多个子女,则按照均分原则进行继承。
2. 旁系亲属继承:若没有直系亲属或直系亲属放弃继承权,则由其他旁系亲属继承。
旁系亲属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其他近亲属。
他们的继承分配根据法定继承顺序依次进行。
3. 无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如果遗产没有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则由国家继承。
遗产将被国家收归公有财产。
二、继承人的优先顺序和权益1. 配偶的优先权:在继承顺序中,配偶享有优先继承权。
配偶的继承份额为一半,子女平分另一半。
这一规定保障了配偶的合法权益,避免了配偶在继承中的边缘化。
2. 子女的继承权:子女在继承中享有平等的地位。
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多个子女,都应平分遗产的一半份额。
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法律对子女权益的保护。
3. 兄弟姐妹的继承权:如果没有配偶和子女,遗产将由父母和兄弟姐妹继承。
在这种情况下,兄弟姐妹应平分遗产。
4. 其他亲属的继承权:如遗产没有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将由其他近亲属继承。
根据法定继承顺序,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享有继承权。
如果没有更近的亲属,遗产将归国家所有。
三、继承人的权益保障为了保护继承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了一系列权益保障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继承权的物质保障:继承人享有继承遗产的权益,包括房产、车辆等有形财产的所有权。
遗嘱的有效执行和遗产的合理分配,确保了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2. 继承权的精神保障:法律还保障了继承人的精神权益。
如何对老人遗产分配,怎样分配老人遗产在我国,继承分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两种。
遗嘱继承就是根据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遗嘱来处理他所遗留的财产。
而法定继承则是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和分配办法对遗产进行继承,这种继承是按照法律规定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的《继承法》规定,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人老了,身体机能会老化,自然而然就会走向死亡。
那要是老人死了之后,其遗产该如何进行分配呢?很多人都想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面的文章中为您做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如何对老人遗产分配在我国,继承分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两种。
遗嘱继承就是根据被继承人生前所立的遗嘱来处理他所遗留的财产。
而法定继承则是按照法律规定的继承人的范围和分配办法对遗产进行继承,这种继承是按照法律规定的先后顺序来进行的。
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主要是根据继承人与被继承人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的亲疏远近和法定的相互抚养义务来确定的。
我国《继承法》规定,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者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全部放弃继承权或者丧失了继承权时,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在同一顺序的继承人中,没有先后顺序,一般情况下都均等的分割遗产。
别外,丧偶的儿媳与公婆,丧偶的女婿与岳父母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但是有不少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对公婆和岳父母在生活上尽了抚养义务,这种道德风尚是十分可贵的。
因此,《继承法》第12条还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由此可见,是否尽了赡养义务是丧偶儿媳或者丧偶女婿能继承公婆或者岳父母遗产的前提条件。
只要符合这一条件的,也不受是否再婚的影响,他们继承的遗产也不影响其子女代位继承的权利。
▲二、老人去世遗产如何计算继承法》第3条采用概括性和列举性相结和的立法方法明确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是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许公民所。
遗产继承的顺序及分配比例?按照《继承法》中规定法定继承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节目、祖父母、外祖父母。
其中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遗产分配的比例一般是平均分配。
遗产继承中大家最关心的就是遗产继承的顺序问题了,哪些是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哪些又是第二顺序的继承人?遗产继承的比例是怎么分配的?是平均分配吗?现在将在下面的文章中为您分析遗产继承的顺序问题和比例问题,帮助您更好的了解继承法的知识。
▲一、法定继承人顺序《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继承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继承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二、法定继承如何划分继承遗产比例▲1、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的各继承人均等分配遗产。
《继承法》第13条规定: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一般情况下,应当按继承人的人数均等分配遗产数额。
所谓“一般情况”是指同一顺序的各个法定继承人,彼此在生活状况。
劳动能力以及对被继承人所尽抚养、扶养或赡养义务等方面,情况基本相同,条件大致接近。
所谓“均等分配遗产”是指同一顺序的各个法定继承人所取得的被继承人遗产数额比例相同,没有明显差别。
▲2、特殊情况下同一顺序各继承人可不均等分配遗产,这些特殊情况是指:(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可以多分。
生活有特殊困难是指继承人因为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或其他生活来源,难以维持其起码的物质生活条件。
缺乏劳动能力是指继承人因尚未成年不具备劳动能力或因年迈、疾病等原因而部分丧失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或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去世后,遗产怎么分配?⽼⼈去世后,遗产分配可以通过遗嘱继承,即如果⽼⼈⽣前订⽴遗嘱,指定继承⼈继承⾃⼰的遗产,那么继承⼈可以依据遗嘱直接分配财产;如果⽣前订⽴遗嘱,将遗产赠与国家、集体、好友,或者法定继承⼈以外的⼈,这也属于有遗嘱的情况,遵照遗嘱执⾏即可。
法定继承,即在上⾯三种情况都不存在的情况下,法律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的顺序。
关于⽼⼈去世后,遗产怎么分配的问题,下⾯由店铺⼩编为您详细解答。
⼀、⽼⼈去世后,遗产怎么分配1、遗嘱继承,即如果⽼⼈⽣前订⽴遗嘱,指定继承⼈继承⾃⼰的遗产,那么继承⼈可以依据遗嘱直接分配财产。
2、遗赠。
如果⽣前订⽴遗嘱,将遗产赠与国家、集体、好友,或者法定继承⼈以外的⼈,这也属于有遗嘱的情况,遵照遗嘱执⾏即可。
遗赠抚养协议即被继承⼈与扶养⼈订⽴协议,由扶养⼈负担被继承⼈⽣养死葬的义务,被继承⼈的全部或部分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所有。
该⽅式主要出现在⽼⼈⽆⼈赡养的情况下。
3、法定继承,即在上⾯三种情况都不存在的情况下,法律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的顺序。
4、如果同时出现2种以上的继承情况,在这4种继承⽅式中,遗赠扶养协议的效⼒最⾼,其次是遗赠,效⼒最低的是法定继承。
⼆、继承的类别有哪些(⼀)法定继承1、法定继承,是指按照法律直接规定的继承⼈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等进⾏财产继承的⼀种继承制度。
法定继承是⼀个强制性规范,除被继承⼈⽣前依法以遗嘱的⽅式改变外,其他任何⼈均⽆法改变。
2、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第⼀千⼀百⼆⼗⼆条遗产是⾃然⼈死亡时遗留的个⼈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第⼀千⼀百⼆⼗三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千⼀百⼆⼗四条继承开始后,继承⼈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没有表⽰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到期没有表⽰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老人去世遗产继承顺序是什么
《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一、老人去世遗产继承顺序是什么
遗产继承顺序,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秩序。
《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
《继承法》第12条还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
在遗产继承中,被继承人立有遗嘱将其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或者在遗嘱中明确将其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的,应遵照该遗嘱执行。
此外,根据《继承法》第27条之规定,立有遗嘱的遗产继承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1)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
(2)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
(3)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
(4)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5)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继承顺序的明确为遗产的有序分割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在遗产的分割中,应坚持男女平等,养老育幼、照顾病残,以及互谅互让、团结和睦的原则。
即便是立有遗嘱的情况下,也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以及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此外,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
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无清偿义务,当然自愿清偿的除外。
二、同一顺序继承人遗产如何分配
遗产继承的份额:
(1)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3)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4)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5)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6)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配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在家里老人去世之后,如果有合法有效的遗赠抚养协议、遗嘱或者遗赠存在,那么就不会走法定方式继承遗产。
也就意味着在法定继承下,继承遗产才会有一定的顺序要求。
其中一般是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来继承遗产,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情况下才能轮到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