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兵朝鲜:过程和依据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12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原因:①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政权;②意识形态:当时“冷战”全面开始,中、朝同属社会主义阵营;③朝鲜向中国提出请求出兵援助;中国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援助社会主义国家抵御外来侵略和干涉。
④苏联愿意向朝提供大量援助;⑤外交解决无望。
2、过程:第一阶段:1950.10??1951.6。
中朝军队五战五捷,歼敌23万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第二阶段:1951.7??1953.7。
边谈边打,1953.7,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署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宣告结束。
3、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原因:中、朝人民的英勇作战;国际援助;战争的正义性。
抗美援朝的背景:1950年,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妄图灭亡朝鲜,吞并中国,实现其蓄谋已久的独霸亚洲、称雄世界的野心。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然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妄图阻止中国解放台湾省。
同一天,联合国安理会在美国操纵下又通过了胁迫联合国会员国随从美国侵略军侵略朝鲜的决议。
接着,美国纠集了英国、法国、南非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组成侵朝的统一司令部,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扩大侵朝战争。
9月15日,侵略军七万多人在仁川港登陆。
10月1日越过三八线,19日侵占平壤,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
美国空军轰炸我国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
10月初,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12个师赴朝参战。
朝鲜战争中,朝中军队战果:在三年战争中,朝中人民军队共歼灭敌人109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1200多架,击毁击伤敌人坦克2690多辆,击毁敌人其他各种武器以及缴获其他作战物资无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键入文字]朝鲜战争是怎么爆发的朝鲜战争美国总参谋长布莱德利曾经对一场战争进行过这样的评价:这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这场战争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个传奇,因为打破了美国战无不胜的记录。
自独立战争以来,美国在所有参加的战争中所向披靡,不可战胜。
但是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而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世界形势开始朝着有利于世界人民的方向发展。
这场战争便是朝鲜战争。
1945 年8 月,日本经过8 年抗战,最终宣布无条件投降。
美苏两国便商定以北纬38 度为军事分界线,将朝鲜分为两部分。
1948 年8 月15 日,李承晚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在北纬38 度以南成立了大韩民国。
9 月9 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金日成的带领下也宣告成立。
从此,原本统一的朝鲜半岛形成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1949 年,美国为了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制定了全面扩军计划,要求建立专门针对中、苏等的包围。
1950 年初,美国与李承晚集团经过协商,签订了《美韩联防互相协议》。
1950 年6 月25 日,朝鲜战争爆发。
当时的美国正操纵着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这场战争本来是美国精心策划的,它却诬蔑朝鲜破坏和平。
随后,安理会对侵朝的行为予以追认,于是美国纠集15 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
原来只是朝鲜半岛内部的矛盾演变成为了美国的侵朝行为。
社会主义国家对朝鲜人民的正义战争大力声援。
针对美国的侵略行为,中国表示强烈抗议。
当时中国总理周恩来郑重通告:中国人民决不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侵略而置之不理。
但是,趾高气扬的美国人不顾世界舆论的警告。
1950 年10 月25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领导下跨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朝鲜战争随着中国的参加,战局发生了变化。
从1950 年10 月25 日1951 年6 月10 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中1。
朝鲜战争的起因有哪些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那么你知道朝鲜战争的起因有哪些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朝鲜战争的起因,希望能帮到你。
朝鲜战争的起因对于这场战争的起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1.当时朝鲜的政体在日本的侵华之下已经成为了两个。
2. 日本投降之后,美国没有想在大韩民国留太久,但是大韩民国首任总统李承晚一直在实行祈求般的外交,拖着美国。
3.当时美国本来已打算撤兵,但是李承晚希望美国帮他统一,于是美国就出兵了。
4.中国和苏联都不希望开战,但是因为朝鲜对中国有着很大的作用,于是中国决定支援朝鲜。
朝鲜战争的全过程从1949年至1950年一年多的时间里朝韩在“三八线”附近发生了多起纠纷,直至产生了大规模的冲突。
由于韩国三分之二的军队没有进入备战的状态,导致对战争没有招架的能力。
美国和中国直到战争开始才得知,于是美国的总统命令驻日本的美国军队协助韩国作战,中国经过决策,支援朝鲜。
在战争的过程中美国还进行了细菌战,双方的损失都非常的惨重,直至第五次的战役过后到了1951年双方才同意停火,在桌前谈判。
双方的谈判并不顺利,直到1953年的7月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
朝鲜战役俨然不单单是朝鲜的内战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支援韩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援朝鲜,战争的结局是双方停战,这里不得不赞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
就是因为中国志愿军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让美国为代表的联军肯在停战书上签字。
朝鲜战争的介绍1950年6月25日,正当中国人民全力以赴地为巩固新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而努力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对外战争、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
这场战争,是新中国本来不愿见到的。
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扩大朝鲜战争,并单方面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声称:“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福摩萨(指中国台湾地区)的任何攻击。
”9月,美军在朝鲜仁川登陆,此后美国飞机不断侵犯中国领空。
整个局势的发展使中国忍无可忍。
第43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月 Vol.43 No.2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Mar. 2021──────────收稿日期:2020-07-21 修回日期:2021-03-05 作者简介:王东(1989-),男,山东济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7-抗美援朝出兵朝鲜的必要性—— 兼论对其质疑的观点批判王 东(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摘 要:对于不时出现的对我国抗美援朝必要性的质疑言论,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同时应从美国肆意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历史解构主义的肤浅观点、狭隘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意识形态的斗争跨越国界、美国豪横傲慢的霸权逻辑、立场站位偏离导致的“高级黑”、中国重情重义的国际主义等方面进行批驳。
关键词:抗美援朝;霸权主义;意识形态斗争;地缘政治 中图分类号:D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21)02-0057-04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21.02.011The Necessities of Sending Troops to Korea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toAid Korea: Simultaneously Responding to the BarragesWANG Dong(School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Abstract: People must be alert of the barrages against the necessities of China’s sending troops to Korea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People must refute the opposition’s claim as well. People should make a profound and comprehensive criticism from five aspects: the wanton infringement of the US upon China’s territorial sovereignty, the superficial view of historical deconstruction, the narrow world outlook and historical values, the ideological struggle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the arrogant hegemonic logic of the US, the groundless effort to smear China, and China’s humanitarianism and internationalism, and so on.Key Words: the Korean War; hegemonism; ideological struggle; geopolitics近些年来,网络上不时出现质疑我国抗美援朝必要性的错误言论,一些所谓的“键盘侠”或“喷子”趁机利用自媒体污蔑新中国史和人民军队史,质疑英烈的革命精神和战斗意志。
突然被推翻的既定政策:杜鲁门为何突然决定出兵朝鲜1950年6月25日凌晨,东京美国大使馆卧室内,麦克阿瑟被司令部值班军官的电话惊醒。
极度愤怒的南朝鲜总统李承晚让麦克阿瑟的副官叫醒了他。
据说李承晚在战争爆发后,马上打电话给南朝鲜驻美国大使约翰张博士,用“愤怒得发抖”的声音命令后者“马上去见杜鲁门总统,对他这样说:‘敌人到了我们的门口!美国国会和你签署的2000万美元武器(拨款)究竟是怎么搞的?’”副官报告说:北朝鲜人已经于今晨4时越过三八线大举向南进犯。
9年前在菲律宾遭遇到同样突然袭击的麦克阿瑟回忆说:“当时我有一种离弃的噩梦似的感觉”。
“我自言自语的说,这是不可能的,不会重演吧!我当时一定还没有睡醒,而且还在梦中。
不会重演吧!”在巴丹时,麦克阿瑟面临的是已经入侵中国并开始入侵东南亚的日本帝国。
但此时在麦克阿瑟心目中,刚刚被从日本人手里解放的北朝鲜怎能和击败了日本帝国的美国对抗?在他的内心,如果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那么只能是苏联参与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在乘坐巴丹号(这正是麦克阿瑟从菲律宾撤退的半岛的名字)飞往南朝鲜的途中,麦克阿瑟回忆说,“我承认有刹那间我失去了勇气”。
清醒过来的麦克阿瑟最初仍旧判断“这大概只是一次武力侦查”。
但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顾问杜勒斯并不相信这个判断。
他刚刚去过三八线(这被北朝鲜方面认为是前往朝鲜下令开战的。
显然,对美国的政治制度稍有了解就可以知道,这绝不是一个国务卿顾问所承担的职责)。
杜勒斯认为自己非常了解那里一触即发的局势。
他在一张黄色便笺上给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和腊克斯写了一封短信:“袖手旁观朝鲜无端遭到武装攻击而垮台,将引起一连串灾难事件,极有可能导致一场世界大战”。
美国领导人们产生如此大的惊恐并非是杯弓蛇影。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在“杜鲁门主义”的指导下,美国曾经军事援助希腊和土耳其,帮助希腊政府镇压了希腊共产党游击队(顾问团团长正是后来朝鲜战争中的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
抗美援朝历史背景
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战争爆发。
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然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
并命令第七舰队武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
随后,组成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
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我国鸭绿江边。
从1950年8月27日到11月10,美国侵略朝鲜部队的军用飞机不断侵犯我国东北的领空,进行侦察活动,扫射轰炸我国城镇与村庄,杀伤我国和平居民,损坏我国财产共有90次。
……
1950年10月8日,中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史实充分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为了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性质是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抗美援朝故事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
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
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
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
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后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
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抗美援朝战争资料简介-法律类关键信息项:1、战争背景2、战争过程3、法律性质4、国际法准则的适用5、战争中的人道法律问题6、战争对国际关系法的影响11 抗美援朝战争背景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
当时,美国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111 国际局势的紧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通过控制朝鲜半岛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的发展。
112 中国的国家安全考量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但面对美国的军事威胁,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中国作出了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
12 抗美援朝战争过程抗美援朝战争历时约两年零九个月,可分为多个阶段。
121 初期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入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通过一系列战役,给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沉重打击。
122 战略相持双方在战场上形成僵持局面,通过谈判和军事斗争相结合的方式,寻求战争的解决。
123 最终胜利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将“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以南。
13 抗美援朝战争的法律性质从法律角度来看,抗美援朝战争具有正义性和合法性。
131 自卫权的行使美国的侵略行为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中国出兵是行使自卫权的表现,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132 对朝鲜的援助合法合理朝鲜的请求以及中朝之间的友好互助关系,为中国的援助提供了法律依据。
14 国际法准则的适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国际法的一些准则得到了体现和应用。
141 战争法的遵循双方在战争中都应遵守战争法规,如禁止使用极度残酷的武器、保护平民和战俘等。
142 国际人道法的尊重尽管战争残酷,但双方都有责任保障人道主义救援的进行,减少平民的伤亡和痛苦。
15 战争中的人道法律问题战争不可避免地带来人道问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不例外。
当年美国为什么打朝鲜当年美国和朝鲜之间爆发的朝鲜战争中国也是深深地被卷入其中,当年美国为什么打朝鲜?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国为什么打朝鲜的原因,一起来看看吧!当年美国打朝鲜的原因当年美国打朝鲜的直接原因就是势力的失衡。
二战结束后,美苏各自控制着自己的阵营,朝鲜南北分立自制是美苏认可的局面,双方都保留了亚洲的势力。
但后来北朝鲜即将打败南朝鲜,实现统一,再加上新中国的成立,使势力天平向苏联阵营倾斜,如果美国不出兵帮助南朝鲜,就意味着社会主义阵地广泛扩充,美国很有可能渐渐失去东亚甚至整个亚洲的控制权,从长远观点看对美国是非常不利的。
具体原因1、北朝鲜军队进攻南朝鲜,南韩是美国的盟友,帮朋友打架理所应当,给了美国参战的借口。
2、朝鲜是社会主义国家,一旦统一美国的战略利益将受到沉重的打击,将会打破美国精心设计的日本、台湾、南韩链接的反共防线,从反共的整体利益出发,对美国控制东亚极为不利,美国必须要帮南韩。
3、从全球战略利角度看,美国认为北朝鲜的行动背后有苏联的支持,表面上的朝鲜战场其实是美苏两国超级大国的暗中较劲。
如果美国不予反击,苏联就会更加大胆在欧洲和其他地区扩张势力,那样将会影响整个西方联盟的阵营。
4、美国一连串决策遭到国内的指责,从朝鲜半岛撤军,及新中国的成立都被认为是政府下的臭棋。
杜鲁门政府的支持率骤降,为了缓解国内政治压力,转移民众目标,美国政府也愿意冒险做一次乾坤大挪移。
5、盲目自大,低估了中国的实力。
美国当时并不认为中国会出兵,也不认为中国军队有抗击美军的能力,轻敌造成美国的骄傲之军,认为收复朝鲜志在必得,没有理由不出兵。
朝鲜战争简介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后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
美国当年为什么打朝鲜美国当年为什么打朝鲜?1950年6月25日凌晨4点,朝鲜内战爆发。
从25日至30日,美国政府连续召开会议,做出了一系列军事干预的决定,并逐步升级,最终全面卷入朝鲜战争。
事实上,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对朝鲜半岛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还于1949年撤出了先前进驻的军队。
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美国最终出兵朝鲜呢?本文根据已经解密的美、苏外交历史档案,揭开美国当时态度转变的内幕,并希望能给我们观察现实问题,特别是看待新世纪以来美国发动的两场战争提供一些启示。
北方打了南方个措手不及美高层密商决定军事干预1950年6月25日是星期日,就在这一天的凌晨4点,分别部署于朝鲜半岛北纬38度线两侧的北、南朝鲜军队发生武装冲突,朝鲜战争爆发。
北朝鲜军队对位于翁津半岛的南朝鲜李承晚军队进行了激烈炮击,随后兵分四路发动了地面进攻,分别剑指翁津、汉城、春川和东海岸的南朝鲜军队阵地。
此次进攻完全打了南朝鲜军队一个措手不及。
当时,南朝鲜许多军官及美国500人军事顾问团的成员已离队度周末,许多军队还摆在三八线以南的10到30公里处,加上力量处于劣势,前沿防御阵地很快被占领,军队迅速向南溃败。
到6月28日晨,北朝鲜军队已逼近汉城。
汉城内一片混乱,大批民众及政府官员惊慌南逃,随后不久,汉城陷落。
由于美国东部时间比朝鲜时间晚13个小时,华盛顿得知朝鲜战争爆发是在当地时间1950年6月24日(星期六)的傍晚时分。
国务院值班官员马上向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腊斯克做了汇报。
当时腊斯克正与陆军部长佩斯在一个朋友家里做客。
闻讯后,腊斯克迅速赶回国务院与联合国事务助理国务卿希克森进行了商议。
随后二人向国务卿艾奇逊建议将朝鲜问题提交联合国审议。
当晚11点半之前,该建议获得了身在外地的杜鲁门总统的批准。
第二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北朝鲜立即停止行动,从南朝鲜撤出全部军队。
6月25日,总统杜鲁门从外地飞回华盛顿。
当时白宫正在进行大规模维修,所以杜鲁门在白宫附近的布菜尔大厦召开了由国务院和国防部高级官员参加的紧急会议,讨论朝鲜问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出兵朝鲜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是如何做出的?导语: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中国军队主动跨出国境,到国境外与美军打仗。
按照常规,强国侵略弱国,打到弱国的国土上,弱国能够不投降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中国军队主动跨出国境,到国境外与美军打仗。
按照常规,强国侵略弱国,打到弱国的国土上,弱国能够不投降,奋起抗争,就非常不简单了。
而主动跨出国境,到异域去打强敌,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情啊!并且,这还是在共和国刚满一岁的时候;并且,还是与以世界老大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军”打仗;尤其是毛泽东坚持并推动中央作出这个决策,还是在中央高层开始内部意见不一、多数人不同意打的情况下,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才作出的决策。
1950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国人还沉浸在欢庆之中的时候,毛泽东就接到朝鲜首相金日成的紧急求援电,说“联合国军”已经越过三八线,正以极快的速度向中朝边境挺进,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毛泽东思考了一夜,2日下午,就召集中央政治局在京人员讨论是否出兵朝鲜问题。
后来又多次开会讨论,到19日正式作出了出兵的决策。
开始的两次会上,主张作战的是少数派,中央领导人多数表示了对出兵的担忧。
据时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回忆说,“大家发言的倾向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
’”因为我们的国内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美国又这么强。
林彪的发言比较有代表性:我军打蒋介石国民党军队是有把握的,但能否打得过美军还很难说,它有庞大的陆海空军,有原子弹,还有雄厚的工业基础。
把它逼急了,它打两颗原子弹或者用飞机对我大规模狂轰滥炸,也够我们受的。
这里,不能因为林彪后来叛党叛国了,就说林彪害怕美生活常识分享。
抗美援朝资料简介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
一、背景与起因抗美援朝的爆发源于朝鲜战争的爆发。
朝鲜劳动党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希望获得中国的军事援助,以对抗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侵略。
中国出于对自身安全和地区稳定的考虑,以及支援朝鲜人民的正义之战的立场,决定出兵朝鲜。
二、主要过程1. 起始阶段: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这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的正式开始。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2. 重要战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如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等,这些战役都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与决心。
3. 结束阶段:经过多次战役和谈判,最终在1953年7月27日,美国在板门店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
这标志着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三、胜利成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军队共歼敌百余万人,其中美军39万人。
同时,还击落击伤敌机12200余架,击沉击伤敌舰艇257艘,并击毁和缴获了大量的敌军作战物资。
这一系列的胜利成果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善战和强大的战斗力。
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们不畏强敌,不惧艰险,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每一次冲锋,每一次陷阵,都是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即使在严寒的冬天,双手冻得红肿,他们也依然紧握着钢枪,屹立在阵地之上,为了胜利,为了尊严,为了和平。
这场战争不仅是一场军事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信念的较量。
在严寒的冬季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志愿军战士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四、历史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而且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根据美苏达成的协议,苏、美军队于1945年8月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出兵朝鲜半岛,追歼日本法西斯军队。
由于战后出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三八线也就成了南北两个朝鲜的分界线。
1948年,南方成立了大韩民国,北方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双方在对峙的局面下,边境冲突时有发生,最后导致了朝鲜战争的爆发。
由于美军的介入,战争很快演变成反对美国侵略的战争。
战争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年6月25日至10月25日。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当日联合国安理会应美国的请求,在苏联代表缺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被剥夺的情况下,通过了指控北朝鲜进攻南朝鲜的决议。
7月17日,美国又一次利用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
在这两个月里,朝鲜人民军处于优势,解放了南朝鲜90%以上的地区和人口,把美国和李承晚军队压缩在以大邱、釜山为中心的东南海岸一隅之地。
9月15日,美军乘朝鲜人民军主力集中于洛东江前线、后方空虚之际,出动大股部队在仁川登陆,不久就占领汉城,越过了三八线。
随后,美国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主席名义下达抗美援朝的命令,组成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10月19日,志愿军赴朝鲜参战。
第二阶段,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7月10日。
中、朝军队五战五捷,共歼敌23万人,把美国侵略军赶到三八线以南,杜鲁门免去“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职务。
1951年7月10日,美国被迫接受停战谈判。
第三阶段,1951年7月10日到1953年7月27日。
美国交替使用战争与谈判两手。
1953年,朝、中军队发动夏季反击战,歼灭敌人十多万人,推动了谈判进展。
7月27日,由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为一方的代表同由“联合国军”总司令为一方的美国代表,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确定以北纬38度线附近的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美国代表克拉克称:“我是美国第一位在没有打胜仗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沈志华:美国是怎样卷入朝鲜战争的:过程和依据标签:沈志华●沈志华(进入专栏)朝鲜战争的爆发,引起美国对朝政策乃至远东政策骤然发生转变。
1950年初美国政府曾公开宣布朝鲜半岛处于美国远东战线的防御圈之外,美国对朝鲜问题的一切计划都是以从朝鲜脱身为基点的。
这一政策的理论依据是杜鲁门1月5日的声明、艾奇逊1月12日的演说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方案则是2月初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东京制定的“非橄榄球”作战计划。
然而战争爆发后,美国在仅仅五天之内,连续做出一系列决策,而且步步升级,终于全面卷入了朝鲜战争。
( ) 朝鲜战争的爆发,对于华盛顿来讲的确是出乎意料的。
然而,美国的反应却异常迅速而且激烈。
从最初获得战争消息感到震惊和慌乱,到做出全面介入战争的最后决定,前后不过几天时间。
我们列出一张时间表,通过美国政府决策的不断升级过程,可以看出美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朝鲜战争泥淖的端倪。
( )6月24日,星期六。
晚上9时稍过,在华盛顿的美联社总社收到驻南朝鲜记者报道朝鲜发生战事的第一封急电,称北朝鲜军队发动了进攻,“开城已告失守”。
国务院获悉这一消息后,立即打电报向驻汉城的美国大使馆询问。
大约在同一时间,即21时26分,国务院收到穆乔大使的电报:( )根据朝鲜军队的报告(此项报告已部分地为朝鲜军事顾问团的战地顾问的报告所证实),北朝鲜的部队今天清晨已向大韩民国领域的好几个据点进犯。
开始行动的时候大约在上午4时。
瓮津遭受北朝鲜炮火的轰击。
6时左右,北朝鲜的步兵开始在瓮津、开城和春川等地区越过三八线。
据称水陆两栖部队已在东海岸江陵的南部登陆。
开城据说已在上午9时陷落,北朝鲜大约有10辆坦克参加了这次战斗。
北朝鲜部队以坦克为前锋,据称已向春川逼近。
江陵地区的战斗详情不明,但似乎北朝鲜部队已将公路切断。
我们今天上午正在同朝鲜军事顾问团的顾问们和朝鲜的官员们进行会商,研究当前的局势。
( ) 从进攻的性质和发动这次进攻的方式看来,这似乎是对大韩民国的一场全面攻击。
当时正值周末,美国很多政府官员都在度假或外出。
杜鲁门总统和家人团聚在密苏里州的独立城,国务卿艾奇逊、驻联合国大使沃伦·奥斯汀则分别住在马里兰州和佛蒙特州他们各自的家中。
国务院远东事务顾问杜勒斯尚在东京没有回国。
被电话召到国务院来的只有联合国事务助理国务卿约翰·希克森、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无所任大使菲利普·杰塞普、联合国政治与安全事务处副处长温豪斯和国务院远东事务处官员培根等人。
至于军方领导人,据杜鲁门和艾奇逊的回忆,国防部长约翰逊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当时正在从东京返回华盛顿的途中。
除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外,一时无法与其他部长和参谋长取得联系。
( )22时左右,艾奇逊接到电话通知,希克森报告了有关朝鲜冲突的情况后,建议第二天上午召开一次联合国安理会,号召停火。
艾奇逊表示同意,并授权驻联合国副大使欧内斯特·格罗斯去找联合国秘书长特里格夫·赖伊。
艾奇逊还要求国务院迅速通过佩斯与五角大楼取得联系,以便共同研究应付方案。
( )23时20分,艾奇逊与杜鲁门通上电话。
艾奇逊将穆乔的电报内容和召开安理会的建议报告了总统。
杜鲁门表示同意,并要立即赶回华盛顿。
由于夜间飞行风险较大,而且关于朝鲜的局势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艾奇逊劝杜鲁门第二天再动身。
( ) 23时30分,希克森给赖伊挂通了电话。
赖伊同意在次日下午2时举行安理会紧急会议。
与此同时,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值日官切斯特·克利夫顿中校也是由于新闻界的询问才获悉朝鲜发生战事的消息。
然而,除了等待局势进一步明朗以外,军方似乎是无所作为。
由于截止到第二天清晨,除了第一封电报,穆乔以及驻汉城的使馆再没有发回更多的消息,午夜过后由陆军副参谋长托马斯·廷伯曼准将主持的临时“指挥所”,只是确保把来自国务院的各种指示和情报转给太平洋彼岸的麦克阿瑟的司令部,而整个五角大楼所做的仅是准备以克利夫顿中校的名义向新闻界发布一份简短的声明,宣布美国政府已获悉朝鲜爆发了战争以及美国军队没有卷入战争。
( )6月25日,星期日。
午夜刚过2时30分,希克森终于找到了格罗斯,向他口述了由温豪斯和培根起草的提交安理会的议案,内容确定后,用电报将召开紧急会议的请求和美国的议案通知了安理会其他成员国,并随后派温豪斯乘飞机将议案带往纽约。
( ) 国务院在早晨收到了来自南朝鲜的进一步消息:以一个坦克纵队为核心的大规模进攻正指向汉城和金浦机场。
南朝鲜的武器装备显然远远不能抗衡。
刚刚从马里兰州驱车赶回华盛顿的艾奇逊认定在朝鲜已经发生了全面战争,情势危急,便再次与杜鲁门通了电话。
杜鲁门决定立即赶回华盛顿,并于当日晚在布莱尔大厦召开国务院和国防部有关人员会议。
杜鲁门还要艾奇逊会同陆海空三军部长和参谋长立即进行研究,以便在他回来后能提出一个方案。
( )10时35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军事情报处收到麦克阿瑟司令部发来的一份情况综述,对形势的估计比较乐观。
报告对南北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显然做了十分错误的估计。
报告说,北朝鲜的进攻部队只有3个师,而南朝鲜的防御部队有4个师,另有第5师正在开赴前线。
所以报告认为所丢失的一些土地都在应急的防御计划的意料之中,算不得一回事。
麦克阿瑟认为,尽管“从北朝鲜投入的力量和战略意图来看”,他们的进攻是“猛烈的”,战术上也造成了突然性,但无论如何其最终目标尚不明确。
麦克阿瑟已下令向南朝鲜运送弹药,并建议集结在菲律宾的第七舰队主力开赴朝鲜,以防万一。
军方本来就认为朝鲜对美国没有战略意义,况且在几个月前也曾拟定了对付入侵的应急计划:一旦发生战争,美国将尽快撤出所有的军事人员、外交官和平民,必要时动用空军掩护。
这时,参谋长联席会议对于危机的态度似乎是希望执行这一应急计划。
( )11时30分,艾奇逊根据杜鲁门的要求,召集了有军方人员参加的会议。
国务院方面出席会议的都是首脑人物,即艾奇逊、韦伯和腊斯克,而五角大楼方面出席会议的代表只是陆军参谋长劳顿·柯林斯和副参谋长托马斯·廷伯曼。
显然军方对这次会议并不重视。
会议通过的行动计划建议:美国空军和海军力量应在汉城、金浦机场和仁川港周围建立防御圈,以确保美国平民的安全撤离;授权麦克阿瑟根据美国军事顾问团的建议向南朝鲜提供武器装备,而不受以前的军援计划的限制;只要韩国部队仍有战斗力,美国军事顾问就不应撤离;麦克阿瑟的职权应包括指挥美国在朝鲜的全部军事行动;一俟联合国安理会投票通过在朝鲜采取联合行动,“就授权并指示”麦克阿瑟使用包括第七舰队在内的一切力量去“稳定局势,包括在可行的情况下,恢复三八线的原分界线”。
尽管这些建议都通过电话征求了参谋长联席会议其他成员的意见,但参谋长联席会议后来的文件仍称这一行动计划是国务院方面提出的。
( )下午2时,杜鲁门的座机独立号从堪萨斯机场起飞,由于时间仓促,总统的两名随员竟未及赶上飞机。
杜鲁门在飞机上用电报通知艾奇逊,晚7时30分召集国务院和国防部有关官员在布莱尔大厦共进晚餐,并召开紧急会议。
就在杜鲁门的专机起飞时,在纽约的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正式开始。
赖伊引用联合国驻朝鲜委员会的报告,认为北朝鲜已破坏了联合国宪章,而安理会应采取措施,重建这一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接着格罗斯宣读了美国的决议案,要求安理会命令北朝鲜停止敌对行动,将其军队撤回三八线。
据艾奇逊的回忆,美国起草的决议原来说的是“北朝鲜对大韩民国的武装进攻‘构成’无端的侵略行为”。
但其他几个安理会成员国认为,对目前掌握的情况能否作出这个结论表示怀疑。
他们认为,说这是“构成对和平的破坏”较为合适。
美国照此意见修改了决议案。
所以,下午6时以前,经短暂的休会进行考虑后,安理会代表同意接受美国的决议案,只有南斯拉夫弃权。
( )下午5时过后,杜鲁门抵达华盛顿,即直接赶往布莱尔大厦。
被召集来参加会议的国务院官员有艾奇逊、韦伯、腊斯克、希克森、杰塞普,国防部官员有约翰逊、陆军部长佩斯、海军部长弗朗西斯·马修斯、空军部长托马斯·芬勒特、陆军参谋长劳顿·柯林斯、空军参谋长霍伊特·范登堡、海军参谋长福雷斯特·谢尔曼以及布雷德利共13人。
会议正式开始前,约翰逊请布雷德利宣读了一份他从麦克阿瑟那里拿来的关于台湾战略重要性的备忘录。
似乎现在要讨论的不是朝鲜局势,而是台湾的命运问题。
艾奇逊感到这是国防部与国务院意见分歧的表现,军界一直对朝鲜问题不感兴趣,而对于国务院的弃蒋政策耿耿于怀。
由于杜鲁门把话叉开,这个问题没有进行讨论。
( )晚上7时45分,会议在晚餐后正式召开。
杜鲁门请艾奇逊首先发言。
艾奇逊依据国务院情报司提供的关于朝鲜问题的分析报告,讲述了南朝鲜的局势。
该报告估计,北朝鲜军队将在7天之内攻陷汉城,并在72小时后向南朝鲜提出“和平解决建议”,即要李承晚投降。
如果美国不出面,南朝鲜即将崩溃。
随后,艾奇逊宣读了准备好的建议。
据艾奇逊说,当天下午他曾独自在办公室思考行动方案。
所以,宣读的建议与上午商讨的内容稍有修改,并归纳为三点:(1)麦克阿瑟应将包括军人眷属在内的美国公民撤离朝鲜,为此,应当出动美国空军击退对金浦、仁川等机场和港口的进攻。
但美国的空军部队只能在三八线以南活动。
(2)应当命令麦克阿瑟以空投和其他办法向韩国军队提供军火和给养。
(3)应当命令第七舰队立即从菲律宾的海军基地出发北上,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战争扩大到该地区。
同时发表一项声明:第七舰队将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也阻止台湾进攻大陆。
杜鲁门插话,可以立即命令第七舰队北上,但是在该舰队到达指定地区以前,暂不发表声明。
( )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每个人都谈了不同的具体细节支持这几项建议,同意采取以上行动。
谢尔曼和范登堡宣称,动用海、空军即可应付局面,通过美国的空中打击和海上重炮猛轰,战争就可能结束。
柯林斯对此表示怀疑,但大部分人都反对使用美国的地面部队。
杜鲁门又详细询问了一些军事方面的问题,最后决定采纳艾奇逊的三项建议。
杜鲁门指示三军参谋长作好必要的准备,以便一旦联合国号召向北朝鲜采取行动时,立即发出命令,使用美国的部队。
同时,接受柯林斯的建议,授权麦克阿瑟向南朝鲜派出一个调查组,对于援助的方式和怎样使用远东的美军力量做出第一手估计。
杜鲁门还决定将第七舰队交给麦克阿瑟指挥,其基地设在日本的佐世保。
会议于23时左右结束。
( )从25日的情况看,美国军方对朝鲜问题的态度并不十分积极,反而是国务院比较主动。
由于国务院的建议中已经提出了台湾问题,因此,关于朝鲜问题的这些建议没有遭到军方反对。
尽管决定使用空军部队介入战争,但其目的似乎还是为了达到撤离朝鲜的原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