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部编版九下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 格式:pdf
- 大小:125.40 KB
- 文档页数:3
九下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和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二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
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
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二战的转折: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雅尔塔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波斯坦会晤:时间:1945年7月会晤国:美、英、苏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4)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教后反思亮点:知识点脉络清晰,分类学习
不足:内容量大,不够精炼。
为了更好
的教学,提
高教学水
平
课后补充(学生提问)如何评价雅尔塔体系?
培养学生
的发散性
思维
第13课香港澳门的回归【板书设计】
【1板书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
【2课后检测】
1、【2019•四川成都中考21】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
在下列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 B.关于二战的电影《最长的一天》
C.长篇小说中关于德国闪电战的描述 D.当时拍摄的德国通过华沙街头的照片
2、“为了共同的根本利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结成同盟。
”下列哪个事件最能证明这一结论( )
A.三国协约的建立 B.巴黎和会的召开
C.轴心国集团的成立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3、【2019•湖南株洲中考16】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o二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o二战的主要战场: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
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
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o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o《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o二战的转折: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o雅尔塔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o波斯坦会晤:时间:1945年7月会晤国:美、英、苏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o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o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课堂笔记2020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5周年。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这场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局,更好地认识历史,珍惜和平,防止历史的重演。
一、战争的起因1.经济危机:20世纪初,世界发生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影响了全世界。
2.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一些国家出现了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思潮,其中德国的纳粹党最为突出。
3.殖民主义和民族解放:19世纪末,欧洲列强在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殖民地,但殖民地人民开始反抗,要求独立。
4.防范侵略:一些国家开始加强自身的军备,主要是为了防范侵略。
二、战争的主要阶段1.侵华战争: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
1937年,日本在中国发动全面战争,这就是侵华战争。
2.欧洲战争: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爆发了欧洲战争。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各种大规模的战争发生在欧洲多个国家之间。
3.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海军基地,导致美国对日宣战。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太平洋地区的多个国家开始发生战争。
4.苏德战争:1941年,德国在苏联西部地区发动了进攻,这就是苏德战争。
苏联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三、战争的影响1.人员伤亡严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伤亡最惨烈的战争之一,全球战争死亡人数超过7000万,受伤和失踪人数更是无法计数。
2.经济和文化受损:在战争中各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影响现代国际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成立,各国之间开始加强合作,在今天的世界中,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一直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四、和平发展1.历史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开始对战争的原因进行反思,从而更好地预防战争的发生。
2.国际合作:各国之间加强了合作,共同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军事领域的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o二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o二战的主要战场: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
5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进攻。
10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o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o《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o二战的转折: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o雅尔塔会议:时间地点: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o波斯坦会晤:时间:1945年7月会晤国:美、英、苏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o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o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归纳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东方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2、全面爆发: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主要战场:欧洲西线、北非、苏德、太平洋战场4、战争进程(1)1940年攻陷法国(2)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计划)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3)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虎!虎!虎!),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1、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2、转折点: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德战场)。
3、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垮台。
4、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联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二战进入最后决战阶段。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1、雅尔塔会议(1)目的: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问题。
(2)时间:1945年2月,苏(斯大林)、美(罗斯福)、英(丘吉尔)。
(3)内容:①彻底打败德国,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
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2、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3、战争结束: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8月美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8月15宣布投降。
9月2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4、二战的影响: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灾难(人口、财富、环境)。
但击败了法西斯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知道雅尔塔会议以及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史实;认识法西斯走向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走向胜利的发展过程,探究雅尔塔会议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通过自主阅读能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攻克柏林战役以及美、苏、中参加对日作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作用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有认同感,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
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过程和结束,以及战争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一段较为复杂的历史,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学生可能对战争的宏观把握和细节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间线索,理解战争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记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2.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复杂性和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战争的背景,导入新课。
2.讲授: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主要战役、重要人物和战争结果。
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4.互动: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总结: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和对人类的警示作用,强调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二战全面爆发标志:
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的主要战场:
东方主战场: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1940 年德国进攻北欧国家。
5 月,进攻法国,意大利趁火打劫。
欧洲东线战场:1941 年 6 月,德国向苏联进攻。
10 月苏联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太平洋战场: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的转折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 年 1 月,美、英、苏、中等 26 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意义: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二战的转折:
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943 年 9 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无条件投降。
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雅尔塔会议:
时间地点:1945 年 2 月,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参加国及代表: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会议主要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 3 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波斯坦会晤:
时间:1945 年 7 月
会晤国:美、英、苏
主要内容: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斯坦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德国投降:
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二战胜利的规模及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影响:
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