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三数学第一课
- 格式:pdf
- 大小:28.10 KB
- 文档页数:4
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课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课的内容主要是二次函数。
以下是对这一课的1000字左右的讲解:一、导入新课首先,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以及它们的图像和性质。
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对于一个二次函数,它的图像和性质又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将引导学生思考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以及它与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区别和联系。
二、讲解新课1.二次函数的概念首先,我会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ax²+bx+c (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然后,我会解释这个定义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二次函数。
同时,我会强调二次函数中a、b、c三个参数的含义和作用,以及a≠0的条件。
1.二次函数的图像接下来,我会讲解如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我会让学生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其形状取决于a、b、c 的值。
然后,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并观察图像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1.二次函数的性质在了解了二次函数的图像之后,我会讲解它的性质。
我会让学生知道,二次函数的性质包括最小值、最大值、增减性等。
然后,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这些性质的具体表现和应用。
三、巩固练习在讲解完新课之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这些练习题包括判断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自己编一些简单的二次函数,并画出它们的图像和标注出关键点。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二次函数的本质和应用。
四、归纳小结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我会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画出它的图像。
同时,我也会强调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它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初三数学第一课“铃铃铃……”上课铃响得那叫一个欢快,我的心却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为啥?因为这是咱初三的第一节数学课呀!我匆匆忙忙跑回座位,屁股还没坐稳,就瞧见数学老师大步流星地走进了教室。
嘿,这老师看上去可精神啦!他面带微笑,眼神里透着一股神秘劲儿,仿佛在说:“孩子们,数学的奇妙之旅要开始啦!”“同学们好呀!”老师的声音洪亮又亲切。
“老师好!”我们齐声回应,声音那叫一个响亮。
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刷刷刷地写下了几个大字——初三数学第一课。
“这初三的数学啊,可不比以前,那是更有挑战性啦!”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不过别怕,咱们一起攻克它!”我心里暗暗嘀咕:“这能不难嘛,可别太恐怖咯。
”“来,咱们先看这道题。
”老师指着黑板上的一道题,“谁来试试?”教室里瞬间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
我瞅瞅左边的同桌,他低着头,不敢吭声;再看看右边的同学,也是一脸紧张。
“没人举手啊?那我可点名啦!”老师的目光在教室里扫来扫去。
“别点我,别点我。
”我在心里默默祈祷。
“那就你吧,小明!”老师的手指向了第三排的小明。
小明一脸无奈地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说着自己的思路。
老师耐心地听着,不时点点头,又摇摇头。
“嗯,思路有点对,但是这里还需要再仔细想想。
”老师温和地说。
接着,老师亲自给我们讲解起来,那讲解真是详细又易懂,就像给迷路的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
这初三的第一节数学课,就在这紧张又有趣的氛围中度过了。
下课铃响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原来初三的数学也没那么可怕嘛,只要跟着老师好好学,应该没问题!哎呀,期待着下一节数学课的到来!。
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是《方程与不等式》。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
例如,2x + 3 = 7,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其中的未知数是x。
解方程的目的就是找到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逐次合并同类项、变量移项和因式分解等。
我们以逐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来解释解方程的过程。
考虑方程2x + 3 = 7,我们可以通过逐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
首先,我们将方程中的数字项合并得到2x = 7 - 3 = 4。
然后,我们将方程中的字母项合并得到x = 4 / 2 = 2。
因此,这个方程的解为x = 2。
接下来,我们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只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
例如,2x + 3 < 7,这是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其中的未知数是x。
解不等式的目的就是找到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和解方程类似,但注意不等号的性质。
比如,对于不等式2x + 3 < 7,我们可以通过逐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来解不等式。
首先,我们将不等式中的数字项合并得到2x < 7 - 3 = 4。
然后,我们将不等式中的字母项合并得到x < 4 / 2 = 2。
因此,这个不等式的解为x小于2。
除了这种基本的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因式分解、配方法以及图像法等其他方法来解决一些特殊的方程和不等式问题。
总之,在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一课中,我们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我们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比如解决购物问题、运动问题等。
同时,这些方法也为我们今后学习更高阶的数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后作业:请同学们练习解方程和不等式的方法,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掌握这些方法后,同学们可以尝试一些更复杂的方程和不等式的解题。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22.1.4 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和性质第1课时 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和性质学习目标:1.会用配方法或公式法将一般式y =ax 2+bx +c 化成顶点式y =a (x -h )2+k .2.会熟练求出二次函数一般式y =ax 2+bx +c 的顶点坐标、对称轴.重点:能够熟练地求出二次函数一般式y =ax 2+bx +c 的顶点坐标、对称轴. 难点:会用配方法或公式法将一般式y =ax 2+bx +c 化成顶点式y =a (x -h )2+k .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说说函数y =a (x -h )2+k 图象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最值和增减变化情况.2.将下列式子因式分解:(1)a 2+2ab +b 2=____________; (2)a 2-2ab +b 2=____________.课堂探究二、要点探究探究点1:将一般式y =ax 2+bx +c 化成顶点式y =a (x -h )2+k问题 怎样将216212y x x 化成y =a (x -h )2+k 的形式?填一填(1)x 2-12x +36=_____________; (2)x 2-12x =_____________ .想一想(1)请将216212y x x 化成y =a (x -h )2+k 的形式,并说一说配方的方法及步骤;(2)如何用配方法将一般式y =ax 2+bx +c (a ≠0)化成顶点式y =a (x -h )2+k ?练一练将下列二次函数的一般式用配方法化成顶点式y =a (x -h )2+k 的形式,并指出其顶点坐标. (1)y =x 2-2x +1; (2)y =2x 2-4x +6.探究点2: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和性质问题1 你能说出21632y x 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问题2 二次函数21632y x 可以看作是由212y x 怎样平移得到的?问题3 如何画二次函数216212y x x =-+的图象?问题4 结合二次函数216212y x x =-+的图象,说出其性质.要点归纳: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和性质一般地,二次函数y =ax 2+bx +c 可以通过配方化成y =a (x -h )2+k 的形式,即y =ax 2+bx +c =______________;因此,抛物线y =ax 2+bx +c 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____; 对称轴是:直线______________;如果a >0,当x < _________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 _________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如果a <0,当x <________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_________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例1 画出函数2241y x x =--+的图象,并说明这个函数具有哪些性质.练一练 已知二次函数y =x 2﹣6x +5.(1)将y =x 2﹣6x +5化成y =a (x -h )2+k 的形式; (2)求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当x 取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探究点3:二次函数字母系数与图象的关系问题1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填空.k10,b10;k20,b20;k30,b30.问题2 二次函数2y ax bx c的图象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填空.a10,b10,c10;a20,b20,c20;a30,b30,c30;a40,b40,c40;例2 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abc>0;②2a-b<0;③4a-2b+c<0;④(a+c)2<b2.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三、课堂小结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和性质顶点式配方法或公式法→224()24b ac by a xa a顶点坐标:24()24b ac ba a,对称轴:2bxa图象与a、b、c的关系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b=0,对称轴为y轴;a、b同号,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a、b异号,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c=0,图象经过原点;c>0,与y轴交于正半轴,c<0,与y轴交于负半轴.当堂检测1. 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x 、y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则该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 )A.y 轴B.直线x =52C.直线x =2 D .直线x =322.已知二次函数y =-x 2+2bx +c ,当x >1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1 B .b ≤-1 C .b ≥1 D .b ≤13.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 (1) a 、b 同号;(2) 当x =-1和x =3时,函数值相等; (3) 4a +b =0;(4) 当y =-2时,x 的值只能取0; 其中正确的是 .4.已知抛物线y =2x 2-12x +13.(1)当x 为何值时,y 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2)当x 为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3)将该抛物线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请直接写出新抛物线的表达式.5.已知二次函数y =x 2-4x -1. (1)将函数y =x 2-4x -1的解析式化为y =a (x +m )2+k 的形式,并指出该函数图象顶点B 的坐标;(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抛物线y =x 2-4x -1与y 轴交点为C ,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点为A ,求四边形OABC 的面积.x -1 0 1 2 3 y51-1-11。
九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优质教案推荐数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也是学生们在中学阶段学习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
初中数学是中学阶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学生高中数学成绩的关键时期。
为了让广大教师们在九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中能够掌握重点,形成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本文将向您推荐以下优质教案:一、教案名称:《整式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整式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九年级数学中的重难点之一。
该教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整式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算法则,理解起来十分容易。
在教案中,教师通过图像的形式介绍了单项式、多项式以及各种整式。
接着详细介绍了整式的基本运算法则,如加法、减法、乘法等。
教案内容详实、结构清晰、易于理解,给教师以很大帮助。
二、教案名称:《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像》二次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数学中难度较高的知识点之一。
而该教案却能够将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图像形象化地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其相关知识。
在教案中,教师通过颜色搭配展示抛物线的图像,很好地将其特征和性质传达给了学生。
在学生掌握了抛物线的基本概念后,教案详细介绍了二次函数的图像的绘制和一些重要性质,如最值、轴、零点等。
三、教案名称:《三角函数基本概念及性质》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难点内容之一,但是该教案通过形象的图示和生动的解释,使学生们能够轻松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在教案中,教师通过三角形及其内角的构造和特征,引入了三角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其意义。
接着详细讲解了正、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周期等,让学生全面掌握其相关知识。
本文推荐的这几份教案,都是以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式,很好地帮助教师把握九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的重点,形成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9篇)九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篇1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
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个毕业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下面结合近几年的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来谈谈今年初中毕业班的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复习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
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通过基本方法。
比如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分辨函数。
(3)过基本技能关。
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
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
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注意气候。
第一轮复习在冬春季。
众所周知,冬春是学习的黄金季节。
5月份以后,炎热的天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
(5)定期检查学生作业,及时反馈。
教师通过集中授课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或者将问题渗透到后期教学过程中,对作业、习题、测试中的问题进行反馈、纠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九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归纳,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及性质,会判断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及性质的探索过程,体验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及性质。
教学难点:判断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软件(GeoGebra)等。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上节课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图像及其性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请同学们回顾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函数——反比例函数。
问题1:我们已学习了正比例函数,那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呢?你能举例说明吗?(小组讨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举例并板书课题:2.2.2反比例函数图像及其性质(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自然过渡到新知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新课导入:对于y=k/x(k为常数,k≠0),我们称之为反比例函数。
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对于这个函数,我们如何研究它的图像和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
(揭示课题: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板书】 2.2.2反比例函数图像及其性质 (板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①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像②利用GeoGebra演示③根据图像特征探究性质④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学生动手画图、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方法。
通过交流学习成果,提高合作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板书课题: 2.2.2反比例函数图像及其性质(板书)三)新课学习:我们以y=1/x为例来研究它的图像和性质。
【板书】y=1/x1、请同学们利用描点法画出y=1/x的图像(学生动手画图)。
教师利用GeoGebra软件演示。
初三数学第一课(教学案设计)活动流程如下:活动一、考考你要求: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时间5分钟)问题1 你知道汽车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吗?问题2 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类比,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问题3 请设计一个方案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
问题4 本学期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有哪些?注:第二十四章圆第二十五章概率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第二十七章相似三角形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活动二、说说初三数学与初一、初二数学的差异要求: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时间10分钟)师生归纳1.比分差异:初三数学考试是150分,考试时间二小时。
2.知识差异:初一、初二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小、知识面窄。
初三数学课堂知识点多、课堂容量大,练习涉及的知识广泛、综合题多。
3.学习方法的差异:初一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教慢的速度,争取让全面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
初三课时少,作业的时间分配也少,这就要求提高上课效率。
活动三:讨论如何学好初三数学?要求: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时间10分钟)方式:问题:1、请你简要谈谈初一、初二学习、考试时你的经验或教训。
2、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初三数学?师生共同归纳:①主动预习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
—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二是要巩固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划出来做好记号);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
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②做好上课准备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1)确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
初三数学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熟悉初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为初三数学学习打下基础;(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技巧;(3) 巩固已学知识,查漏补缺。
2. 过程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挑战自我。
二、教学内容1. 初中数学知识回顾:(1) 数与代数:实数的概念、运算法则、方程与不等式;(2) 空间与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与计算;(3)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概率的计算。
2. 初三数学知识衔接:(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2)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 解析几何初步:坐标系、点与直线、圆的方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提问方式回顾初中数学主要知识点;(2) 引导学生思考初三数学学习的方向与目标。
2. 知识讲解:(1) 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2) 通过图像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函数的性质;(3) 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
3. 课堂练习:(1)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3) 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总结:(1) 归纳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2) 强调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初中数学相关知识;2. 预习初三数学新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3.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1) 利用生活实例,将数学问题实际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我介绍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今天你们终于迈进了九年级的这道门,九年级对很多同学来说充满了诱惑、神秘,同时还充满了恐惧。
尤其是对数学这本学科,很多同学都说很难。
我听见很多早已经毕业的学生反映:“我上学的时候数学学得最不好了,我非常害怕数学。
”数学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样难吗?其实只要我们细心体会我们身边处处都应用了数学知识,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某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献给了国王。
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位大臣提出的任一个要求。
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 1 粒米,第二格放 2 粒米,第三格放 4 粒米,然后是8 粒米、16 粒米、32粒米,......一直放满第64 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
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那么多米粒!”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大家动手画一个8×8的表格,然后在每一个格子里写上大米的粒数。
(学生动手计算)你想出第64个格子里放多少粒大米了吗?若以100 粒/克计算,大约为多少千克或者多少吨?是不是像国王所说的那样就是一点米粒呢?当你们初中毕业的时候我相信你们也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你也会发现在很多小故事中除了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之外,还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古时候,一位大臣得罪了皇帝,皇帝想处死他,却不想落下“ 暴君”的名声,于是他做了两个签,上面都写了死字。
当着众大臣的面,皇帝说:“你的死活由上天决定吧,这有两个签,你抽到生就生,抽到死就死。
”然后他让那位大臣抽一个。
聪明的大臣抽了一个之后马上放进嘴里,把抽到的签吞进了肚子,然后说:“看一看剩下的签是什么就知道我抽到的是什么了,我接受上天的安排!”皇帝没办法只好当着众大臣的面打开了剩下的签,剩下的字条上当然写着“死”,也就说明大臣吞下的是“生”了,皇帝只好放了这位大臣。
这个小故事里蕴含了怎样的数学道理呢?等我们学完了上册书的25章概率之后你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了。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有个栏目叫购物街,这个节目经常玩一种猜物价的游戏。
电视机前的观众,经常为猜对价格获取丰厚礼品的嘉宾欢欣鼓舞,为猜错价格一无所获的嘉宾扼腕叹息。
如果你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游戏,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猜价格,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的奖品呢?在这其中又蕴含什么数学知识呢?例如:购物宝贝出示的是一款汽车导航仪。
嘉宾:1000主持人:高了嘉宾:600主持人:低了嘉宾:800主持人:高了嘉宾:700主持人:低了嘉宾:750主持人:低了嘉宾:768主持人:对了!这款导航仪归你了!以上才价格的方法,简单而有效,这就是著名的“二分法”。
在上面的例子中,嘉宾第一次猜的价格是1000元,偏高;第二次猜的价格是600元,偏低。
这样正确的价格应该介于600元到1000元之间。
接下来,我们采取“二分法”,第二次猜的价格就是600元和1000元的平均数800元,这样物价的范围被缩小到600元至800元之间。
利用同样的方法第六次猜775元偏高。
此时考虑物价的习惯,一般用8结尾,所以可以猜768元了。
用二分法还可以估算一个无理数的近似值。
我们要求最接近哪个整数,可以先看最接近哪两个整数。
很容易可以得出介于9和10之间,然后求出9.5的平方是90.25,所以9.5>.所以介于9和9.5之间,所以最接近9.走进数学,你会觉得生活中处处都有她的身影;你会发现许多令人惊喜的东西;你会感到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本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诚如科学家克莱因所说:"唱歌能使你焕发激情,美术能使你赏心悦目,诗歌能使你拨动心弦,哲学能使你增长智慧,科学能使你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你以上的这一切!"看来这么好的东西我们是必须要学好了。
三、介绍九年级数学体系四、介绍学习方法我们学校数学实施的是“学案自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
这种模式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九年级我们还是这个模式。
首先,不同的课型,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法:概念课要重视教学过程,要积极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当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习题课要掌握“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诀窍。
除了听老师讲,看老师做以外,要自己多做习题,而且要把自己的体会主动、大胆地讲给大家听,遇到问题要和同学、老师辩一辩,坚持真理,改正错误。
在听课时要注意老师展示的解题思维过程,要多思考、多探究、多尝试,发现创造性的证法及解法,学会“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解题方法,即对选择题、填空题一类的客观题要认真对待绝不粗心大意,就像对待大题目一样,做到下笔如有神;对综合题这样的大题目不妨把“大”拆“小”,以“退”为“进”,也就是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拆成或退为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些小题、简单问题想通、想透,找出规律,然后再来一个飞跃,进一步升华,就能凑成一个大题,即退中求进了。
如果有了这种分解、综合的能力,加上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有什么题目难得倒我们。
复习课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有一个清醒的复习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从而逐步学会学习。
数学复习应是一个反思性学习过程。
要反思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有没有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要反思学习中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运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要反思基本问题(包括基本图形、图像等),典型问题有没有真正弄懂弄通了,平时碰到的问题中有哪些问题可归结为这些基本问题;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订出改正的措施。
在新学期大家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通过你的努力,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
并且数学复习应在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中进行,通过运用,达到深化理解、发展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新的一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做到举一反三、熟练应用,避免以“练”代“复”的题海战术。
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应把握几个步骤:第一步:抓好课前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在书上适当勾画和写点批注。
特别是,要运用数学学习阅读法,即不能像语文阅读一样,从头看到尾。
对于有些例题,则是仔细审题,然后合起书来,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之后再翻开书对一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所做,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强化记忆。
同时,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找出重点和不理解的问题,尝试做笔记,把预习笔记作为课堂笔记的基础。
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有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是指对自己和自己的对手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可能有充分的准备,也才可能克敌制胜。
预习就是“知己知彼”的准备工作,就好像赛跑的枪声。
虽然赛跑的规则中不允许抢跑,但是在学习中却没有这一规定,不但允许抢跑,而且鼓励抢跑。
作好数学预习,就是要抢在时间的前面,使数学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简言之,数学预习就是上课前的自习,也就是在老师讲课前,自己先独立的学习新课内容,使自己对新课有初步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
预习抓的扎实,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第二步:掌握听讲的正确方法。
处理好听讲与做笔记的关系,重视课堂思考及回答问题,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首先作好课前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其次要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始终集中注意力;第三要学会科学的思考问题,注重理解,不要只背结论,要及时弄清教材思路和教师讲解的条理性,要大胆设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多角度验证答案;第四,学生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的记好笔记。
第五,数学课堂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练习本要随时准备,并要保存完好,以便复习使用。
每节课都要针对所学内容,认真练习,并巩固所学知识。
听课时应做到以下四点:1、带着问题听课;2、把握住老师讲课的思路;3、养成边听讲、边思考、边记忆的习惯,力争当堂消化、巩固知识;4、踊跃回答老师提问。
这样就基本上掌握了听课的要求。
第三步:课后复习应及时。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真正达到排疑解难、巩固提高的目的。
课后要复习教科书,抓住复习的基本内容;尝试回忆,独立的把教师上课内容回想一遍,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整理笔记,进行知识的加工和补充;另外,针对每天所学内容,多练题,勤巩固。
课后还要看参考书,使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在复习过程中既调动了大脑的活动,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也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得到巩固记忆。
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掌握的如何,由复习效果决定。
第四步:正确对待作业。
独立思考、认真完成、理解提高是学生对待作业的正确态度。
首先要做好作业的准备工作,把预习、上课、课后复习衔接起来;其次要审好作业题、善于分析和理解题目;第三要理清解题的思路,准确表达,独立完成作业;第四要学会检查,掌握对数学作业进行自我订正的方法。
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
”无论学那一节功课,课堂上老师讲的,笔记本上记的,课外阅读的……等等,都是书本上的知识,要把他们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使自己能够自如的运用,就必须通过作业实践来转化。
在做作业时,审题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审题呢?1、要看得(理解)准确。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2、要善于解刨,深刻领会其中含义;3、要把握联系,运用相关知识解之。
第五:课外涉猎要广博。
要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包括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温故知新;搞好课外学习,包括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要掌握正确的课外学习方法,如泛读法、精读法、深思法;要掌握读书要求,如博专结合、读思结合、学用结合、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等。
这也就是常说的:“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