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料】肿瘤病人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汇编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13
肿瘤常见的并发症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有些并发症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有些则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治疗肿瘤的同时,需要谨慎地处理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一、肿瘤的常见并发症1.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GVHD是肿瘤患者接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其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皮疹、腹泻等,严重的可以导致多个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2. 骨质疏松肿瘤患者经过放疗、激素治疗和化疗后,容易出现骨质疏松,使得骨头变得脆弱易碎。
3. 贫血肿瘤患者由于身体免疫力下降,在治疗期间也可能接受放疗和化疗,会对骨髓造成破坏,使得骨髓不能正常分泌红细胞,导致贫血。
4. 感染由于肿瘤患者接受了大量药物治疗和化疗,免疫系统下降,容易遭受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甚至会因此危及生命。
5. 心血管疾病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和放疗后,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有慢性疾病史的患者,风险更高。
二、肿瘤并发症的治疗方法1.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针对GVHD症状,可以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来治疗。
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需进行器官移植。
2. 骨质疏松针对骨质疏松,可以使用钙、维生素D、生长激素等药物来治疗。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当多做运动,避免长期卧床不动。
3. 贫血针对贫血,可以使用红细胞生成素和输注红细胞等方法治疗。
4. 感染预防感染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加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手卫生,定时换洗床单枕巾等。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需要迅速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予以控制。
5. 心血管疾病针对心血管疾病,可以使用心脏药物、降压药物等治疗。
重要的是,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当控制饮食和生活习惯,尽可能避免诱发心血管疾病。
三、肿瘤并发症的注意事项1.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在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患者容易遭遇感染,应当注意个人卫生和治疗效果,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2. 骨质疏松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当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奶类、豆类等,并多晒太阳。
肿瘤化疗患者PICC后相关并发症发生及护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1]。
在PICC留置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并发症,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导致置管失败,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总结了本科2012年5月-2014年5月开展PICC置管术以来并发症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1.1一般资料2012年5月-2014年5月成功置管103例,用于肿瘤患者中长期输注化疗药物。
其中男62例,女41例,年龄34-85岁,平均年龄55岁。
其中胃癌24例,肺癌36例,脑肿瘤10例,淋巴瘤2例,肠癌14例,乳腺癌14例。
置管静脉选择贵要静脉72例,正中静脉18例,头静脉10例,置管时间7-360d,置管长度30-55 cm。
所用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及紫杉醇等,以2—3种药物联合化疗。
1.2材料PICC管采用贝朗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1.1mm X 1.7mm/16G型单腔导管,流速23ml/min,长度70 cm.2方法观察记录总结法。
3结果103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99例,成功率为96.1%,1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穿刺部位渗血2例占1.94%;皮肤过敏样改变1例占0.97%;导管堵塞3例占2.91%;机械性静脉炎3例占2.91%;感染l例占0.97%。
经过分析原因并积极处理,并发症消失,103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化疗周期。
4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4.1穿刺部位渗血4.1.1 原因分析穿刺部位渗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穿刺后24 h 之内,由于穿刺针太粗(14G),刺破皮肤和血管未能及时愈合,患者肘部活动后导致穿刺局部渗血。
患者化疗后药物毒性作用致骨髓功能抑制,导致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障碍;穿刺后止血不够;穿刺点位于肘正中而肢体活动过频。
本组中1例血小板低下,1例肘正中穿刺点患者术后10d跳广场舞致局部渗血。
肿瘤的并发症预防与治疗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和家人都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和负担。
除了进行标准的肿瘤治疗以外,预防和治疗肿瘤的并发症也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肿瘤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肿瘤并发症。
肿瘤并发症是指肿瘤患者在肿瘤治疗或康复阶段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可能是由肿瘤本身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治疗过程中的药物或放疗引起的。
肿瘤并发症的种类繁多,其中常见的包括贫血、恶心、呕吐、脱发、肌肉骨骼疼痛、神经病变等。
预防肿瘤并发症的关键是综合管理和个体化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1. 营养调理:良好的营养状况可以增加患者的免疫力,促进身体康复。
患者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给予一些药物以预防或控制肿瘤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恶性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止吐药和镇痛药等。
3. 心理支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面临精神和心理的压力,这可能会导致焦虑和抑郁。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有助于减少肿瘤并发症的发生。
4. 疼痛管理:患者常常经历剧烈的疼痛,影响其生活质量。
合理的疼痛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不良反应。
5. 康复训练:适当的运动和物理治疗可以促进康复,预防和减轻一些肿瘤并发症,如肌肉骨骼疼痛和运动障碍。
除了以上的预防措施,针对具体的肿瘤并发症,还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肿瘤并发症的治疗方法:1. 贫血的治疗:贫血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治疗方法包括输血、补充铁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2. 恶心和呕吐的治疗:恶心和呕吐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给予抗恶心药物和静脉注射液体来缓解症状。
3. 脱发的治疗:脱发是化疗常见的副作用,无法完全预防。
患者可以选择戴假发或巧妙地用头巾包头来掩饰脱发。
4. 神经病变的治疗:神经病变是某些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会导致患者出现手脚麻木和疼痛等症状。
肿瘤患者并发症处理总结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肿瘤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肿瘤患者的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的肿瘤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进行总结。
一、感染感染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更容易发生感染。
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等。
1、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尿频、尿急、尿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严重的感染还可能导致败血症、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2、诊断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培养、痰培养、尿培养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胸部 X 线、CT 等)来明确感染的部位和病原体。
3、处理方法(1)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严重的感染,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
(2)支持治疗:包括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
(3)增强免疫力:可以使用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帮助患者提高免疫力。
二、出血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组织侵犯血管、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容易发生出血并发症。
常见的出血部位包括消化道、呼吸道、颅内等。
1、临床表现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表现也有所不同。
如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黑便;呼吸道出血可表现为咯血;颅内出血可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2、诊断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胃镜、支气管镜、头颅 CT 等)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原因。
3、处理方法(1)止血治疗:根据出血的原因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
如使用止血药物(如止血敏、止血芳酸等)、内镜下止血、介入栓塞止血、手术止血等。
(2)补充血容量:对于大量出血导致休克的患者,应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3)治疗原发病:针对导致出血的肿瘤进行治疗,如手术、化疗、放疗等。
肿瘤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一、脑转移并颅高压脑是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的重要器官之一。
脑转移的出现可以是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也常与原发灶同时出现,但最多的是在发现原发肿瘤之后出现,约占脑转移的81%左右。
脑转移的形式可以是单个转移灶,更多的是多发转移灶。
尤其是磁共振技术的进步,发现脑多发转移灶占全部脑转移的65%—75%.⑴.临床表现:由于大脑功能的复杂性和部分功能的代偿性,早期出现转移时多不能被发现。
少数病人因出现癫痫样发作,易被发现。
多数病人出现的症状与肿瘤占位在大脑不同的功能区域所表现出各不相一的症状或体征。
当占位在大脑皮质运动区,可以有某个肢体运动障碍,由于大脑功能有很强的代偿性,一开始不表现出明显的运动障碍,仅有肢体的间歇软弱或无力,随病情进展症状逐渐突显.当占位在感觉区域,可以有身体某个部位的异常感觉,时有时无到感觉症状的明显加重(可以是各种感觉异常)。
当占位在额叶,出现精神或情感的异常。
头痛不是转移的早期表现,约50%的病人出现头痛。
当肿块逐渐增大,压迫神经或周围的脑组织,出现脑组织的水肿引起头痛.脑转移肿瘤的诊断,病史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CT和MRI影象学诊断是最可靠的依据。
⑵。
治疗:出现脑转移多属于晚期病人。
治疗原则应是减轻痛苦和延长生命。
对单个脑转移灶尽可能用保守的治疗方法,避免手术.首选是精确放疗(俗称γ刀或X刀)或适形调强放疗。
对无条件做此类治疗的患者,次选手术。
对出现多发脑转移灶的病人应选择普通常规放疗,即所谓的全颅放疗。
无论手术还是放疗,都应配合药物化疗。
化疗的药物选择是以脂溶性的化疗药物能透过血脑屏障为主。
⒈常规降颅压治疗:甘露醇125ml-250ml/次,快速静脉滴入。
24小时内不超过750ml,防止肾脏出现渗透性肾病.可以在甘露醇中加入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有利于减轻脑水肿.甘油氯化钠、甘油果糖:250ml,ivgtt,可以与甘露醇交替使用。
⒉放疗:精确放疗利用CT模拟定位机和神经外科的立体定向技术进行精确定位。
肿瘤科临床护理技术并发症的预防处理规范基础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口腔护理二、床上洗头三、床上擦浴四、留置导尿五、灌肠六、测量体温七、测量血压八、冰袋冷敷九、热水袋使用、壁式氧气吸入一、保护用具使用二、吸痰三、洗胃四、鼻饲法五、口服给药六、皮内注射法七、皮下注射法八、肌内注射法九、静脉注射法二、周围静脉输液法二一、静脉输血法第二章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胰岛素注射二、深度机械排痰三、压缩雾化吸入四、胃肠减压术术后护理五、腹腔引流管护理六、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七、持续膀胱冲洗八、静脉留置针穿刺九、动脉血气标本采集、PICC置管术的护理一、中心静脉导管(CVC)术后护理二、输液泵使用三、心肺复苏术四、心电监护仪使用五、除颤仪使用六、会阴擦洗第一章基础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是根据患者病情和口腔情况,采用适当的口腔护理溶液,运用特殊的口腔护理手段,为患者清洁口腔的方法。
常用于高热、昏迷、危重、禁食、鼻饲、口腔疾患、术后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
一般每天2~3次,如病情需要,可酌情增加次数。
窒息窒息是指异物滞留在食管、气管或支气管,阻塞呼吸道而引起呼吸困难或发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发生原因】1、医护人员为昏迷患者或使用了某些抗精神病药物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行口腔护理时,由于粗心,棉球遗留在口腔,或棉球过湿引起误吸导致窒息。
2、为有假牙的患者行口腔护理时,操作前未将假牙取出,操作时假牙脱落,严重者造成窒息。
3、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因患者不配合操作,造成擦洗的棉球松脱,掉入气管或支气管,造成窒息。
【临床表现】窒息患者起病急,轻者出现呛咳、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缺氧、面色发绀,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小便失禁、鼻出血、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预防及处理】1、操作前清点棉球的数量,每次擦洗时只能夹一个棉球,以免遗漏棉球在口腔,操作结束后,再次核对棉球的数量,认真检查口腔内有无遗留物。
肿瘤内科化疗患者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策目的总结肿瘤内科化疗患者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策。
方法顾分析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肿瘤内科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120例肿瘤内科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处理和记录,给予观察组患者(n=60)全面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n=60)常规护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处理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的有17例(28.33%),基本满意的有31例(51.67%),不满意的有12例(20.00%)。
观察组的并发症处理有效率为61.6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的有13例(21.66%),基本满意的有26例(43.33%),不满意的有21例(35.00%)。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有效处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积极全面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护患关系。
标签:肿瘤内科化疗;并发症;护理;问卷调查;满意度根据WHO的报告2000年全球癌症死亡已超过700万人,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2%[1]。
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
化疗是指利用化学药物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直至最终杀灭癌细胞的一种化学药物治疗的方法。
患者的血象及肝、肾功能正常,才能耐受化疗,因为化疗药物的选择性不强,在消灭癌细胞的期间也会损伤人体正常的细胞,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接受化疗药物的时候,要注意预防和识别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肿瘤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仍是目前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肿瘤内科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120例肿瘤内科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年龄34~64岁,平均年龄为(44.86±4.12)岁;体重42~67 kg,平均体重为(55.46±6.34)kg;男性37例,女性23例;乳癌7例、肺癌14例、胃癌13、肝癌15例、食管癌7例、淋巴癌4例。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分析及相关护理措施【摘要】肿瘤化疗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后常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感染、静脉血栓形成、意外拔管和局部皮肤损伤等。
对这些并发症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这些常见并发症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总结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护理的重要性。
各种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也在文章中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护理的重视,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关键词】肿瘤化疗、PICC置管、并发症、护理措施、感染、静脉血栓、意外拔管、皮肤损伤、护理重要性、有效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虽然PICC置管的确确实减少了患者在接受肿瘤化疗过程中经常需要穿刺皮肤的痛苦,但是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却不能被忽视。
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静脉血栓形成、意外拔管、局部皮肤损伤等,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对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肿瘤化疗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中心静脉通路置管,其中最常用的是经皮穿刺置管(PICC)。
PICC置管不仅提高了患者接受化疗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同时也减少了静脉损伤和静脉穿刺的疼痛。
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包括感染、静脉血栓形成、意外拔管以及局部皮肤损伤等。
对于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护理需要引起重视。
研究表明,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深入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护理重要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研究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减轻患者的痛苦,实现健康护理的最终目标。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护理问题,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