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课程讲义
- 格式:pdf
- 大小:5.69 MB
- 文档页数:85
第4讲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课标内容(1)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连接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2)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考点一核酸的组成、结构与功能1.核酸的结构层次2.DNA和RNA的组成成分比较3.核酸的功能与分布4.核酸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1)多样性: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然只有4种,但如果数量不限,在连成长链时,排列顺序是极其多样的,所以DNA分子具有多样性。
(2)特异性:每个DNA分子的4种脱氧核苷酸的比例和排列顺序是特定的,其代表了特定的遗传信息。
(1)DNA指纹技术运用了个体遗传信息的特异性。
(2021·福建卷,3D)(√)(2)蛋白质和DNA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体内合成时都需要模板、能量和酶。
(2020·北京卷,2CD)(×)提示蛋白质具有多种多样的空间结构,DNA具有相同的双螺旋结构。
(3)人体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RNA。
(2020·浙江7月选考,2D)(×)提示人体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4)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018·全国卷Ⅰ,1D)(×)提示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基质中。
(5)DNA和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键。
(2018·海南卷,10C)(√)(6)真核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
(2018·江苏卷,3B)(×) 提示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可合成DNA和RNA。
1.“胎儿亲子鉴定”是利用基因技术鉴定胎儿遗传意义上的父亲,从孕妇的羊水中提取细胞,通过鉴定胎儿的DNA确认父子关系。
进行亲子鉴定时,主要比较胎儿与“父亲”DNA的何种指标?提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必修1 P36“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养保健食品日益关注。
核酸保健品真的保健吗?提示假的,因为核酸在消化道内需彻底消化才能被吸收,且人体内不缺乏合成核酸的原料。
考点 6 细胞工程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及应用干细胞的培养与器官移植单克隆抗体与癌症治疗经典易错题会诊命题角度一细胞的全能性1.细胞的全能性是指A.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结构的完整细胞能进行各种生理活动B.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无细胞核也能完成特定的生理活动C.生物体细胞具有使后代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具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的细胞[考场错解]D[专家把脉]审题不清导致错选。
D选项是指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则是指生物体细胞具有使后代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对症下药]C2.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A.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B.紫色糯性玉米种子培育出植株C.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出植株D.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考场错解]C D[专家把脉]不能准确把握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把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体细胞培养成植株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同理把番茄马铃薯杂种细胞培养成植株也是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都是运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而把玉米种子培养成植株则属于有性生殖范畴,并没有体现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对症下药] B专家会诊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的这种特性叫做细胞的全能性。
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受精卵的全能性是最高的,生殖细胞尤其是卵细胞,虽然分化程度很高,仍具有较高的潜在全能性。
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植物细胞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就可以表现出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全能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考场思维训练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
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
第4讲核酸、糖类和脂质[考纲明细] 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3.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P26—实验)(√)2.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使用时要现配,混合使用,配方中含有乙酸。
(P27—实验)(√)3.核酸存在于所有细胞中。
(P26—正文)(√)4.所有生物的遗传信息都贮存在DNA中,每个个体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各有特点。
(P29—正文)(×)5.二糖均是由2分子葡萄糖构成的。
(P31—图2-11)(×)6.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P31—正文)(√)7.糖尿病人的饮食只需要严格限制其甜味食品的摄入。
(P31—思考)(×)8.脂肪不仅是储能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起到保温的作用,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P32—正文)(√)9.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
(P32—正文)(√)10.人和动物皮下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糖原。
(P33—基础题)(×)11.胆固醇是构成动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P32—正文)(×)12.体内脂肪过多将增加内脏器官尤其是心脏的负担,因此脂肪类食物的摄入量越少越好。
(P32—与生活的联系)(×)13.葡萄糖和蔗糖都可以口服,也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细胞。
(P33—拓展题)(×)14.饮食中过多摄入胆固醇,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
(P33—与生活的联系)(√)(2018·江苏高考)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B.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蛋白而导致溶血C.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D.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答案 B解析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A正确;磷脂酶具有专一性,不能水解红细胞膜蛋白,B错误;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液黏稠度,所以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C正确;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中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
第6讲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考纲明细] 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 2.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3.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将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P44—方框)(√)2.飞翔鸟类胸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比不飞翔鸟类的少。
(P45—思考)(×)3.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
(P45—正文)(×)4.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排出细胞外。
(P46—正文)(√)5.肺部吸入硅尘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硅尘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的功能受损。
(P46—相关信息)(√)6.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P47—小字)(√)7.健那绿染液是将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P47—实验)(×)8.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P46—正文)(√)9.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都具有流动镶嵌模型,且含有C、H、O、N、P元素。
(P49—正文)(√)10.根据生物膜的特性,将磷脂制成小球,让小球包裹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通过小球膜和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P49—相关信息)(√)11.透析型人工肾替代病变的肾脏行使功能,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血液透析膜就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膜材料。
当病人的血液流经人工肾时,血液透析膜能够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让干净的血液返回病人体内。
(P50—与生活联系)(√)(2018·全国卷Ⅰ)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答案 D解析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能合成ATP,而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因此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A正确;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的水解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B正确;细胞核的核膜具有双层膜,核膜上存在核孔,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因此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正确;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D错误。
第9讲细胞呼吸[考纲要求] 1.细胞呼吸(Ⅱ)。
2.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考点一细胞呼吸的原理[重要程度:★★★★★]1.有氧呼吸(1)反应式: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
(2)过程项目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反应物葡萄糖丙酮酸、水[H]和O2生成物丙酮酸和[H] CO2和[H] 水能量少少多2.无氧呼吸(1)反应式①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
②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2)过程: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其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1.细胞呼吸的过程2.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并标出各种元素的来源和去路答案酶酶3.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细胞质基质条件氧气,多种酶无氧气,多种酶物质变化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葡萄糖分解不彻底,生成乳酸或酒精和CO2能量变化释放大量能量,产生大量ATP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ATP联系二者第一阶段反应完全相同,并且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本质都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 易错警示关于细胞呼吸的3个易错辨析(1)真核生物细胞并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蛔虫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2)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3)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硝化细菌等,细胞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1.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物质①、②依次是H2O和O2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D.图示过程在有光或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答案AD解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2007-2008年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用讲义必修1 #高考生物“七步到位复习法”第一步“突破知识点” 第二步“落实考点”第三步“以试题训练为中心” 第四步“以能力提高为重点”第五步“翻卷复习法” 第六步“培养学生具备辩证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七步“轻松应考的心理素养”必修上册1.解题过程和一般思路:首先是审题,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考查目的(切忌答非所问),注意分清三种信息:抓住有效信息,放弃无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其次是回忆并组织相关知识点;第三是解题,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注意用全用准有效信息。
看清楚关键字:都、全、一定、必须、根本、只、肯定、完全、直接、主要、正确、不正确、错误……例如:根本原因、本质、决定、最终遗传角度(遗传物质、DNA 、基因)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蛋白质多样性;根本原因:DNA 多样性糖尿病的直接原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根本原因:控制胰岛素的基因突变不同基因控制不同的蛋白质,其根本原因是:不同的基因上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的根本原因:原癌基因被激活生物生长的根本原因: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等位基因A.a 最本质的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从遗传学角度,环境对基因频率有选择作用,通过生存斗争实现2.区分应激性、反射、适应性、遗传性应激性:植物向性运动、感性运动,动物趋性、反射(一…就…最普遍)反 射:神经系统(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适应性: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遗传性:决定、控制时选 3.总结10个基础①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 ② 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③结构基础:细胞④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的基础:细胞分裂⑤转基因成功的物质基础:都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⑥转基因成功的结构基础:DNA及螺旋结构⑦有性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基因重组⑧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得到个体)⑨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细胞增殖(未得到个体)⑩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动物细胞融合的基础:细胞膜的流动性描述性生物学阶段:1900年以前标志:1859年英国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实验生物学阶段:1900—1953,标志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提出,4. 借助实验手段,理化技术分子生物学阶段:1953年以后,标志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20世纪最伟大发现之一发展方向:宏观:生态学微观:分子水平5、必需元素、植物矿质元素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矿质6种)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不是Al)、Ni(8种)C最基本(干重最多) C H O N基本 C H O N P S主要O鲜重最多微量元素作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很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不同生物体内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光合作用有关元素:N、P、K、Mg、Fe 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C、H、O、N、Fe叶绿素的组成元素:C、H、O、N、Mg 甲状腺的组成元素:C、H、O、N、I重点总结:N P K Ca Mg Fe B 的重要作用化学元素能参与生物体物质的组成或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N就植物而言,N主要是以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2-、NO3-)的形式被植物吸收的。
2.糖类与脂质的比较
比较项目糖类脂质
区别
元素组成C、H、O C、H、O(N、P) C、H元素含
量比
低高种类单糖、二糖、多糖脂肪、磷脂、固醇合成部位
叶绿体、内质网、
高尔基体、肝脏和肌肉
主要是内质网
生理作用
①主要的能源物质
②构成细胞结构,如糖
被、细胞壁
③核酸的组成成分,如
核糖
①生物体的储能物质,
如脂肪
②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
分,如磷脂
③调节新陈代谢和生
殖,如性激素
酶解产物单糖甘油、脂肪酸
同
质
量
氧
化
分
解
消耗
氧气
少多
生成
水
少多
释放
能量
少多
结果
联系糖类、脂肪可以相互转化,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都
是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