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病人的液体管理-终终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35
急危重症护理中的液体管理原则
本文介绍了急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液体管理的目的
液体管理是指在维持组织灌注、纠正循环障碍和保持水电解平
衡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和控制液体的输入和输出,达到最佳液体状态,从而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液体管理的原则
1. 个体化定制
- 根据患者的病情、负荷状态、水电解质平衡和年龄等选取适
宜的液体种类和剂量,防止因液体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2. 动态监测
- 监测水平衡、尿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实
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平衡输入输出
- 控制液体的输入和输出,保持液体平衡。
如果液体过多,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水肿和肺水肿等并发症;如果液体过少,会引起循环衰竭、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4. 根据病情及时调整
- 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液体管理的注意事项
1. 防止感染
- 维护导管和留置管道的清洁卫生,避免医院感染。
2. 防止过度负荷
- 避免因过度输液而造成液体过多,导致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
3. 防止肾功能损害
- 对于存在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注意液体管理,避免液体过多过少。
4. 考虑营养支持
- 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和耐受力。
以上是急危重症护理中的液体管理原则和注意事项,希望对护理工作者能有所帮助。
护士如何应对危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引言危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对于其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作为护士,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正确应对这些情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护士如何应对危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存率。
1. 液体管理1.1 监测液体平衡•使用液体平衡表格记录患者每天的摄入和排出量。
•注重准确记录患者的尿量、呕吐、排便、出血等情况。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1.2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液体输注•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液体输注。
•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和输注速度。
•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液体平衡情况,及时调整输液计划。
1.3 定期评估液体管理效果•对于液体管理不良的患者,及时调整液体输注计划,监测效果。
•根据患者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2. 血压控制2.1 监测血压•对危重症患者,定期测量血压,监测血压的变化趋势。
•注重记录患者的血压值、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变化。
2.2 快速响应低血压•低血压是危重症患者中常见的情况,及时处理至关重要。
•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选用血管活性药物或液体复苏来提高血压。
•监测血压变化,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药物剂量和输液速度。
2.3 防治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稳定范围内。
•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反应,调整药物剂量和频率,以达到良好的血压控制效果。
结论正确应对危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对于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护士应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包括监测液体平衡、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液体输注、定期评估液体管理效果、监测血压、快速响应低血压、防治高血压等。
只有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护士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护理服务,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以上为 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可直接使用于公众号文章编辑器中。
注意保留标题格式和段落层级,以确保呈现清晰、规整的文章结构。
颅脑外伤护理措施
颅脑外伤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病情:需要每隔两个小时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以及是否有昏迷、瞳孔散大、四肢刺激不动等情况。
一旦发现病情加重的趋势,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预防并发症:颅脑外伤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需要定期翻身、拍背震荡排痰,定期活动双下肢。
同时,保持床铺干燥清洁平整,每2小时翻身一次。
3. 饮食护理:颅脑外伤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蛋白为主,以减少营养不良的风险,促进患者的恢复。
4. 心理护理:颅脑外伤患者可能会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5. 康复训练:对于颅脑外伤患者,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应尽早开始各种机能训练和康复治疗护理,加强日常生活、个人卫生、饮食、睡眠等基础护理和培训。
总之,颅脑外伤的护理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包括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浅述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液体管理赵崇法【摘要】The management of lfuid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l injury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is still controversial, mainly in the dispute of crystal and colloid--"dry" and "wet". Craniocerebral injury operation time is long and also tends to large amount of bleeding. Commonly, dehydration treatment causes hypovolemia, electrolyte disorder, and intraoperative infusion need also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 high volume of lfuid may affect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brain tissue perfusion and clinical outcome. Therefore, eff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 and oxygenation, appropriate intracranial pressure is the ideal target of fluid management during anesthesia for craniocerebral injury operation.%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的液体管理尚存有争议,主要是晶体胶体之争,“干”“湿”之争。
颅脑损伤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又常因脱水治疗引起容量不足和电解质紊乱,术中输液需要量显著增加,然而,高容量的输液可能会影响颅内压、脑组织灌注以及临床转归。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病区液体管理制度逐渐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一环。
液体是病区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它们的使用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
为了保证病区液体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医院制定了液体管理制度。
首先,病区液体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液体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病区液体的安全使用需要从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包括液体的采购、储存、计量和使用等。
医院在制定液体管理制度时,通常会规定液体的采购渠道和供应商的选择标准,以保证液体的质量和纯度。
同时,医院会建立液体储存的专门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如要求定期对储存区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液体不受污染。
此外,医院还会制定液体计量的准则,明确每种液体的使用剂量和使用频率,以避免浪费和过量使用。
其次,病区液体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完善的登记和审核系统。
为了实现对病区液体使用情况的全面监控,医院通常会要求医护人员在使用液体之前进行登记,并填写相应的申请表格。
这些表格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液体种类和使用剂量等内容。
医院设立专门的审核人员,负责审核登记表格的内容和液体使用的合理性。
只有通过审核的申请才能获得液体,从而确保液体的使用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另外,病区液体管理制度还需要做好库存管理和补充机制。
医院在制定液体管理制度时,会根据病区的实际情况,设定每种液体的安全库存量和最低库存量,并定期进行库存盘点。
当库存量低于最低库存量时,医院会立即启动补充机制,及时采购液体,以保证病区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治疗需要。
为了更好地管理库存,一些医院还会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自动提醒和统计功能,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病区液体管理制度还应包括液体使用的监督和评估。
为了确保液体的合理使用和质量控制,医院通常会设立液体管理委员会或液体管理小组,负责监督病区液体的使用情况和质量。
他们会定期对病区液体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神经外科学(医学高级):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真题一1、名词解释脑栓塞正确答案: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2、单选供应额叶、顶叶、颞叶的外侧面和岛叶(江南博哥),内囊膝部和后肢前2/3,壳核,苍白球和尾状核的动脉为()A.大脑前动脉B.基底动脉C.大脑中动脉D.大脑后动脉E.前交通动脉正确答案:C3、判断题如果怀疑动脉瘤,可以立即造影。
()正确答案:错4、配伍题自发性脑蛛网膜下隙出血最常见的症状()自发性脑蛛网膜下隙出血最常见的体征()一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常引起的眼部体征()脑动静脉畸形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脊髓血管畸形最常见的体征()A.脑膜刺激征B.同侧眼睑下垂C.头痛D.下肢瘫痪E.意识障碍正确答案:C,A,B,C,D5、单选?男性,45岁,大便时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既往曾有一过性的右侧上睑下垂病史,急诊来院。
如需做出病因诊断,应进行下述哪项辅助检查()A.颅脑CT增强扫描B.颅脑MRI检查C.脑电图检查D.SPECT检查E.脑血管造影正确答案:E6、单选脑血栓形成多发生于()A.颈内动脉系统B.椎动脉C.基底动脉,D.大脑前动脉E.后交通动脉正确答案:A7、问答题脑血管病的病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脑血管病常见的病因是:(1)血管壁病变:以高血压性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损害最常见,其次为结核、梅毒、结缔组织疾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等多种原因所致的动脉炎,以及先天性血管病如动脉瘤、血管畸形和先天性狭窄)和各种原因外伤、颅内手术、插入导管、穿刺等)所致的血管损伤,药物、毒物、恶性肿瘤等所致的血管病损等。
(2)心脏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如高血压、低血压或血压的急剧波动,以及心功能障碍、心脏传导阻滞、风湿性或非风湿性瓣膜病、心肌病或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纤颤。
(3)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粘血症,如脱水、红细胞增多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白血病等,以及凝血机制异常,特别是应用抗凝剂、服用避药物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三基”多选题(护理)及答案剖析1.麻醉床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接受和护理麻醉后未清醒的病人,同时保护被褥不被血液或呕吐物污染,预防并发症。
2.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症状包括结核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腹水和腹部肿块,不包括呕血。
3.为昏迷病人做口腔护理应该使用开口器时从臼齿放入,用血管钳夹紧棉球擦拭,一次一个棉球,棉球蘸漱口水不可过多,禁忌漱口。
4.肝硬化腹水产生的原因是门脉压力增高,体液漏入腹腔,以及肝合成白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5.长期卧床的骨科病人需要注意预防的并发症包括垂足、泌尿系结石、压疮、肌肉萎缩和肺部感染。
6.使用人工呼吸器的适应证包括呼吸停止、呼吸肌疲劳、呼吸肌瘫痪、呼吸中枢衰竭和麻醉时呼吸管理。
7.甲亢患者不宜摄取的饮料包括咖啡、浓茶水和汽水,温开水和矿泉水可以饮用。
8.细菌合成的产物包括热原质、毒素、抗生素、色素和维生素。
9.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10.急性肾衰竭少尿期代谢紊乱常表现为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水中毒、高钠血症和高钾血症。
11.氧中毒患者主要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和沁尿系统。
12.内囊出血的“三偏”征包括对侧偏麻、同侧偏麻、双眼同向性偏盲、同侧偏瘫和对侧偏瘫。
13.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因素包括免疫机能受损、正常菌群失调、病原体的飞沫传播、空调系统污染和致病菌通过气道逆行感染。
14.左心衰竭可能的症状包括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悸、劳累性呼吸困难和严重者可发生端坐呼吸,但不包括心前区疼痛。
15.在听胎心音的同时还能听到母亲XXX、脐带杂音、胎动音、子宫杂音和腹主动脉音。
16.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包括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心律失常、钠潴留和高血钾,但不包括低血压。
17、行为训练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操作技能培训、病人现身说法、模仿研究、行为矫正和模拟与游戏。
18、属消化腺的是腮腺和下颌下腺。
19、对牙胞有效的化学消毒剂包括过氧乙酸、碘伏和碘酊。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余国宝;袁宁;艾宇航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
【年(卷),期】2013(014)001
【摘要】对于重症及高风险外科术后的病人来说,充足的组织灌注是机体正常氧合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氧耗与氧需达到平衡时,才能满足机体正常氧合,其判断指标是氧供与氧摄取率[1]。
在某些情况下,当氧供不能达到氧需求时,就会产生组织缺氧,最终导致器官衰竭。
【总页数】5页(P134-138)
【作者】余国宝;袁宁;艾宇航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长沙4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7
【相关文献】
1.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
3.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4.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中心静脉压行液体管理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5.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区液体管理制度一、引言病区液体管理是医院内重要的管理措施,合理的液体管理可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病区液体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和讨论。
二、管理目标病区液体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量平衡,促进患者康复和治疗效果。
同时,通过合理管理液体的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运行效率。
三、液体管理原则1. 定期评估患者液体需求和临床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液体管理方案。
2. 严格执行医嘱,按时给予患者液体,保证液体的给药准确性和及时性。
3. 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及时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4. 对于存在液体限制的患者,要严格控制其液体摄入,包括口服和静脉输液。
5. 加强液体流程管理,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6. 配合其他医疗操作,如手术、检查等,合理控制患者液体摄入。
四、液体管理的具体操作1. 液体摄入管理(1)详细记录患者的液体摄入情况,包括口服液体、输液、输血等。
(2)根据医嘱,按时给予患者液体,并记录液体给予的时间、剂量和途径。
(3)对于液体限制的患者,要计算好每日的液体总量,并告知患者和护理人员控制液体摄入。
2. 液体排出管理(1)详细记录患者的液体排出情况,包括尿量、呕吐、腹泻等。
(2)监测患者的尿量,及时处理尿潴留或尿量减少的情况。
(3)对于存在液体潴留的患者,如心衰患者,可根据情况适当使用利尿剂。
3. 输液管理(1)严格执行输液医嘱,按照医生的指示给予患者输液。
(2)输液前进行双人核对,确保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输液医嘱一致。
(3)观察患者输液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局部红肿、发热等,及时采取措施。
五、液体管理的质量控制1. 定期对病区液体管理制度进行评估,确保其能够适应患者需求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2. 加强液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液体管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3. 建立液体管理的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对液体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
六、液体管理的注意事项1. 在给予患者液体时,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生理需求,精确掌握液体的种类、剂量和速度。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的护理体会重度颅脑外伤是指颅脑损伤程度严重,病情危重,需要密切观察和全方位护理的一种疾病。
作为护士,我在一线护理工作中积累了一些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的护理体会。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意识状态往往较差,需要经常进行神经评估。
神经评估包括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反应、肢体活动情况等。
在进行神经评估时,我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是否稳定,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体位调整非常重要。
正确的体位调整可有效减轻颅内压,维持脑组织的良好氧供。
通常情况下,我会将患者半侧卧位,保持头部处于30度左右的抬高位置,避免抬高头部过高,以免引起颈静脉曲张和气管压迫。
还要定期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对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合理的液体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严密监测入量和出量,合理控制水负荷,维持液体平衡,不仅可以维持脑组织的灌注和代谢,还可以防止水肿的发生。
在液体管理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尿量、血压和胸部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液体量和滴速。
对于进行性脑水肿的患者,积极控制脑水肿也是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
我会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定时监测颅内压,及时给予降脑水肿的药物和治疗,如应用脱水剂和渗透性药物,进行高渗滴注等,避免脑组织受压和功能丧失。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包括通过胃管或肠外营养给予高能高蛋白的营养物质。
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肠功能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和改善营养方案,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细致和耐心的工作。
护士需要全面观察和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护士还要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制定、实施和评估护理计划,确保患者获得最好的护理和康复效果。
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我们可以更好地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回复zzjhx1966,现在的观点认为,脑外伤、脑卒中初期不用任何糖水,其实损伤组织是不缺糖的,由于缺血缺氧,不能有效利用糖。
如糖过多,会产生更多的乳酸,加重脑的损伤,注意监测血糖,不低与正常就.我们昨天来一病人半年前广泛前壁心梗放了支架,这次感染在外院又利的厉害,到我们这血象三万大几,外周见低幼细胞,十几个小时无尿,我们24小时给补了5000多,小便出来了,血象下来点了,也没心衰.所以我想补液还是很重要的,不要太顾忌心衰什么的谈谈对危重脑出血的一点认识:以往很多指南要求在发病早期应该适当减少液体的入量,以防止脑水肿的发生。
但在实际临床中发现很多患者经过大量的脱水、限制液体治疗后,患者心率快、血压不稳定忽高忽低,痰液粘稠不易吸出肺部感染,逐渐出现脏器功能障碍,最常见的是肾功能异常。
所以很多医生开始增加入液量,增加入液量带来的好处还有坏处,加重本来已经出现的肺水肿(已经存在了神经源性肺水肿)使肺部感染的机会增加,胃肠道淤血、肾脏的负担增加,加重脑水肿。
到底湿和干的分界线是什么呢?中心静脉压能完全评价湿和干吗,我想不能。
液体管理,在我们监护室比较常用和重要,我说点个人的看法和体会:1)首先,明确各种液体成分特点和区别,根据细胞内液占体重的40%,细胞外液占20%,血容量占7 -8%,血浆占5%,细胞膜对电解质不是自由通过而对水相对自由的通过,血管壁对蛋白和大分子的代血浆阻隔作用而对电解质的自由通过;基于这些生理基础作出定量估计:静脉使用生理盐水500毫升,在血管内约1/4----125毫升;输入代血浆如贺斯500毫升,在血管内至少为500毫升;输入5%GS或10%GS,过一定的时间后在血管内为1/12;输入白蛋白10克,在正常的血浆蛋白水平下,相当于200毫升血管内容量;在低血浆蛋白的情况下血管内容量增加的更多;输入红细胞200毫升,就相当于血管内增加200毫升,因为RBC不产生血浆渗透压,就象是在水里投入石头;2)5%GS的葡糖糖浓度为277MMOL/L,这是为什么不能用快速使用含糖液扩容补液的重要原因之一;3)颅内高压治疗中,常用甘露醇和速尿交替联合使用,但是有时候病人的尿量比较的多,负量较大血压也开始下降需要增加补液--------大进大出是目前脑外科病人脱水常见的现象;-------而事实上,甘露醇脱的是脑组织里的水,根据降颅压的要求使用;而速尿脱的是循环里的水,因根据出入量和循环的情况调节,速尿可以不用或少用;4)各种原因的休克,基本上多是需要及时补液的指正,感染性休克的早期液体达标已经很被重视,以前认为感染性休克的暖休克和冷休克是因为感染的病原菌的不同所造成,现在已经发现是因为发生休克前的容量状态不同造成的,冷休克是因为发生前容量不足更为明显;很多心源性休克并不是补液扩容的禁忌,心功能曲线告诉我们,心衰病人同样也有最佳的容量状态,在此点以前就是容量不足;循环支持手段里包括容量支持,加强心肌收缩力以及血管活性药物;而扩容很多时候是简单方便而容易很快看到效果的措施;5)除了心源性肺水肿,非心源性肺水肿,典型的是ARDS,特别注意要使肺处于相对干的状态很为重要;对改善氧合呼吸困难减轻肺水肿效果明显,对这点个人体会很深,当然前提是在循环基本上稳定的情况下;6)对于补液中CVP的参考价值不大,特别是绝对值,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而动态的CVP价值更大些;因为CVP用于反应左室前负荷是一个经过多个间接过程的:上腔V右房(CVP直接反映的部位)--------三尖瓣------右心室------肺动静脉-----左房----二尖瓣------左室;在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可以影响CVP,如COPD肺动脉高压病人的CVP较高,不是左心衰发作,相反可能还需要补液;看了战友uo1086的观点,启发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