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培养的采样方法定稿版
- 格式:docx
- 大小:18.77 KB
- 文档页数:3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
一、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
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
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
四、采样方法
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盖后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10min 后,送检培养(将平板置于37度恒温箱培养48h,计算菌落数)
五、细菌数的计算方法
细菌总数(cfu/m3=4500N/A×T)式中A=平板面积(cm2) T—平板暴露时间(min)N —平均菌落数(cfu)
六、结果分析
I类区域:<10 cfu/m3,并且未检测出致病菌
II类区域:<200 cfu/m3,并且未检测出致病菌
III类区域:<500 cfu/m3 ,并且未检测出致病菌
七、附录
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医院惯例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一、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 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四、采样方法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盖后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流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I类区域:<10 cfu/m3II类区域:<200 cfu/m3III类区域:<500 cfu/m3六、附录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尺度)。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呵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尺度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安插点示意图: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安插点示意图: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采样安插点示意图:四、三十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 m2布放2点。
五、要求: 1.送风口集中安插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安插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该安插在送风门正下方;2.采样点可安插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沿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空气培养的采样方法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一、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四、采样方法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盖后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I类区域:<10 cfu/m3II类区域:<200 cfu/m3III类区域:<500 cfu/m3六、附录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四、三十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 m2布放2点。
五、要求:1.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应布置在送风门正下方;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培养皿放置30分钟;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
一、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
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
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
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一、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1。
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四、采样方法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盖后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I类区域:<10 cfu/m3II类区域:<200 cfu/m3III类区域:〈500 cfu/m3六、附录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四、三十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 m2布放2点。
五、要求: 1.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应布置在送风门正下方;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
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3。
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2015.2.13一、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采样。
二、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0.8-1.5m。
三、布点方法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图1)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m(图2)图2四、采样方法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五、结果分析I类区域: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应遵循GB50333II类区域:≤4cfu/(15min·直径9cm平皿)III类区域:≤4cfu/(5min·直径9cm平皿)六、附录Ⅰ类区域: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2015.2.13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四、三十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 m2布放2点。
面积>30m2面积≤30 m2五、要求:1.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应布置在送风门正下方;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24小时;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一、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四、采样方法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盖后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I类区域:<10 cfu/m3II类区域:<200 cfu/m3III类区域:<500 cfu/m3六、附录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四、三十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 m2布放2点。
五、要求:1.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应布置在送风门正下方;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一、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图1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图2四、采样方法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后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I类区域:<10 cfu/m3II类区域:<200 cfu/m3III类区域:<500 cfu/m3六、附录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1.2.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24小时;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5.放置培养皿示意图: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A边上培养底盘A六、洁净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标准。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
一、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
?????1.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2.室内面积,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
?????
I
II
III
化验室、
?????
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
?????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四、三十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m2布放2点。
五、要求:
?????1.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应布置在送风门正下方;
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
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
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5.放置培养皿示意图:。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一、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图1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图2四、采样方法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后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I类区域:<10 cfu/m3II类区域:<200 cfu/m3III类区域:<500 cfu/m3六、附录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1.2.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24小时;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5.放置培养皿示意图: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A边上培养底盘A六、洁净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标准。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
一、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
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
2.室内面积>30m2
墙均1米(图2)
四、采样方法
用9
I
II
III
急诊室、化验室、
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
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四、三十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 m2布放2点。
五、要求:
1.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应布置在送风门正下方;
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
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
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5.放置培养皿示意图:
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A边上
六、洁净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标准。
空气培养的采样方法
一、概述
空气培养的采样方法是研究和评估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
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空气培养的采样方法。
二、采样工具和材料
1. 生物安全柜:用于保护操作人员和样品的无菌环境。
2. 空气采样器:如空气生物采样器、空气悬浮粒子采样器等。
3. 无菌采样容器:用于采集空气样品的无菌容器。
4. 无菌拭子:用于采集特定位置的空气样品。
三、采样方法
1. 空气生物采样方法:
a) 准备工作:将空气生物采样器放置在生物安全柜内,确
保无菌状态。
b) 启动采样器:按照采样器的使用说明启动采样器,并选
择适当的采样时间和流量。
c) 采集样品:将无菌采样容器放置在采样器旁边,让空气
中的微生物自然沉积到采样容器中。
d) 停止采样器:采样结束后,按照采样器的使用说明停止
采样器,并将采样容器密封。
2. 空气悬浮粒子采样方法:
a) 准备工作:将空气悬浮粒子采样器放置在生物安全柜内,确保无菌状态。
b) 启动采样器:按照采样器的使用说明启动采样器,并选
择适当的采样时间和流量。
c) 采集样品:将无菌采样容器放置在采样器旁边,让空气
中的悬浮粒子沉积到采样容器中。
d) 停止采样器:采样结束后,按照采样器的使用说明停止
采样器,并将采样容器密封。
四、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空气生物采样器和空气悬浮粒子采样器的使用说明书。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详见附件中的相关名词解释。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一、采样时间ﻫ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ﻫ三、布点方法ﻫ 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四、采样方法ﻫ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盖后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ﻫI类区域:<10cfu/m3II类区域:<200 cfu/m3ﻫIII类区域:<500 cfu/m3ﻫ六、附录ﻫ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ﻫ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ﻫ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ﻫ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ﻫ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四、三十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 m2布放2点。
五、要求:ﻫ1.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应布置在送风门正下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方;ﻫ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钟;ﻫﻫ 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空气培养采样方法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一、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图1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图2四、采样方法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后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I类区域:<10 cfu/m3II类区域:<200 cfu/m3III类区域:<500 cfu/m3六、附录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21.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24小时;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5.放置培养皿示意图: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A边上培养底盘A六、洁净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标准。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一、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四、采样方法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盖后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I类区域:<10 cfu/m3II类区域:<200 cfu/m3III类区域:<500 cfu/m3六、附录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四、三十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 m2布放2点。
五、要求:1.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应布置在送风门正下方;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一、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四、采样方法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盖后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I类区域:<10 cfu/m3II类区域:<200 cfu/m3III类区域:<500 cfu/m3六、附录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四、三十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 m2布放2点。
五、要求:1.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应布置在送风门正下方;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1 空气的采样方法检测空气的培养法平板暴露法;此法简便,目前大部分医疗单位采用;在处理后,操作前进行,室内面积≤30m2对角线内、中、外处设3点,内外点布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基本原理是:空气中细菌等可随尘粒一起下降,在室内各采样点处放好平板,采样高度距地面~,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暴露5min或10min,盖好平板;将平板置于37℃培养48h计算菌落数;2 细菌数的细菌总数cfu/m3=4500N/A×T式中A=平板面积cm2 T——平板暴露时间min N——平均菌落数cfu这个计算公式是根据在面积100cm3的表面,5min落下的细菌相当于10L空气中含的细菌数而推算出来的;3 效果和污染状况的评价空气消毒效果的比较应在消毒前后取样进行培养,如消毒后空气中细菌数明显下降,说明消毒效果好,下面规定适用GB15982——1995规定: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并且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并且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m3并且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Ⅰ类环境包括层流和层流洁净病房只能采用层流通风才能空气中的微生物减到此标准以下;Ⅱ类环境包括普通、产房、婴儿室、室、普通室、、烧伤病房、病房、采用循环风或式空气消毒器,这类均为有人房间,必须采用对人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才能使空气中的微生物减到此标准以下;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检查室、、换药室、、供应室、、、各类普通病房室和房间,采用,或喷雾消毒;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41种主要,其中经空气传播的就有14种,占首位1;空气是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而儿科门诊输液室是患儿及家长聚集的地方,的好坏,不仅对患儿的影响很大,也同时给家长的健康带来威胁;这已成为重要的,也对提出严峻的考验;调查表明,空气中浮离菌数在700 cfu/m3~1 800 cfu/m3时,就有发生感染的危险性,而如果细菌总数不足180 cfu/m3时,则这种危险性似乎很小2;本次研究发现使用2 h后的输液室空气细菌总数平均为748 cfu/m3,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总数逐步上升,在使用4 h后的细菌总数平均值达到1 785 cfu/m3;这样的环境都有可能导致疾病通过空气传播;儿科门诊患者大多是急性或,在患者咳出的、痰液及分泌物中含有多种致病菌,同时每个患儿通常都有家长陪护,导致空气细菌含量较高;因为患儿本身较低,所以儿科输液室空气质量的好坏更能影响患儿疾病的转归,这一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次研究发现,儿科门诊输液室空气消毒后效果监测,符合标准,而且指数较低,输液患者后细菌数逐渐上升,2 h、4 h均超标,因此,儿科门诊输液室在人员流动的情况下,无法持续进行,仅靠一天两次的紫外线消毒是不能保证空气质量;降低菌落数的效果较持久;自然通风通过换气持续30 min,可以显着减少空气中的含量,降低室内CO及废气的浓度;每天累计通风2 h~3 h,能持久降低中的菌落数;有报道通风流出和进入的空气达到本房间容积时为换气1次,可清除原细菌数的%,所以通风是最简单的消毒方法3;另外,也应注意及时关闭,保持已清洁消毒后的室内净化效果;通过对空气中菌落的初步鉴定发现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葡萄球菌、微球菌、奈瑟氏菌和棒状杆菌是本院儿科输液室中最主要的细菌,与其他文献报道葡萄球菌是医院病房空气中最主要细菌相一致4;本次结果中葡萄球菌、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这些菌常引发,因此应引起大家的重视;针对本院儿科门诊输液室的自身特点,应采取的一些相应消毒措施:经常打开门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自然通风能在短时间内置换室内空气,降低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对人体无害,冬季室内外大,在开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患者的保暖,不要让风直接吹到患者;减少人员活动;尽量减少陪护人员数量,最好能减至一个患儿一位家长;适当增加输液室内数量,让护工来统一协助家长;。
空气培养的采样方法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
一、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二、采样高度
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三、布点方法
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图1)
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米(图2)
四、采样方法
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打开盖后面朝下斜扣到底盘,在采样点准确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五、结果分析
I类区域:<10 cfu/m3
II类区域:<200 cfu/m3
III类区域:<500 cfu/m3
六、附录
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
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
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
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
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
四、三十万级:面积>30m2布放4点,面积≤30 m2布放2点。
五、要求:
1.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应布置在送风门正下方;
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
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48小时;
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5.放置培养皿示意图:
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A边上
六、洁净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