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6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动物营养学发展1. 动物营养学起源动物营养学起源于人们对动物饲养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系统地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的营养价值。
(1)早期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组成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上。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提出了“呼吸是燃烧的一种形式”,为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李比希的贡献:德国农业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是动物营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动物营养的有机体理论,即动物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有机物质。
2.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阶段(1)初创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动物营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的化学分析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上。
研究者们开始认识到不同营养物质对动物生长和健康的重要性。
(2)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动物营养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营养物质的分类、营养生理学、营养代谢等。
同时,饲料工业的发展和饲养标准的建立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
(3)成熟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动物营养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开始探讨营养与基因表达的调控、营养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等深层次问题。
3. 我国动物营养学发展(1)起步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依赖于引进和消化国外的研究成果。
(2)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阶段,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如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饲养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等。
(3)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动物营养学研究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包括营养与基因调控、营养与环境友好型畜牧业、饲料添加剂研究等。
动物营养学的重要性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在生长发育、繁殖、生产及免疫等方面营养需求和营养代谢的科学。
动物的饲养管理中,合理的营养供给是确保动物健康生长和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动物营养学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一、动物营养学的重要性1. 提供营养需求:动物营养学指导饲料的配制,根据不同种类和生理状态的动物提供适宜的营养素,确保动物获得所需营养物质,保证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免疫力的提高。
2. 提高生产性能: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科学的营养供给能够显著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通过精确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能够提高动物的饲料转化效率、增加体重和肌肉的积累,提高育肥和生产动物的出栏率及产量。
3. 促进动物健康:动物合理的营养供给能够增强动物的免疫功能,降低疾病风险和发生率。
适宜的营养能够帮助动物建立良好的消化系统,维护肠道微生物的稳定,促进肠道健康,提高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减少动物群体和个体间的传染疾病发生。
二、营养对动物健康的影响1. 蛋白质的影响: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内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作用。
合理的蛋白质供给能够促进肌肉的增长和修复,提高产蛋和产奶的能力,并且对动物的繁殖力、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2. 维生素的影响:维生素是动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
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在动物体内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如维生素A促进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维生素E和C具有抗氧化功能等。
缺乏或过量的维生素供给都会对动物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 矿物质的影响:矿物质对于动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钙、磷、铜、锌、铁等矿物质对骨骼的形成和维持、神经传导、酶活性等至关重要。
适当的矿物质供给有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效率。
4. 能量的影响:能量是动物生长、运动和代谢活动所需的重要物质。
合理的能量供给能够维持动物的体温平衡,促进脂肪的积累和能量的储存,保证动物有足够的能量进行生理活动。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动物营养学发展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初始阶段: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关注动物饲料的化学成分,通过对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养分含量的分析,初步了解了动物对营养的需求。
- 科学阶段:20世纪初,随着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动物营养学开始从单一的化学分析转向对动物营养生理和代谢过程的研究。
- 系统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动物营养学逐渐形成了以动物生理代谢为基础,研究营养素对动物生长、生产、繁殖和健康影响的科学体系。
同时,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营养与基因表达:研究营养素对动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动物对营养素的利用效率。
- 营养与免疫:探讨营养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提高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
- 营养与肠道健康:研究营养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通过营养调控改善肠道健康。
- 营养与环境:研究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降低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
1.3 畜牧业热词解析(上)- 绿色畜牧:指在养殖过程中,采用环保、低碳、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安全、优质、营养的畜产品。
这包括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
- 精准营养:根据动物的品种、生长阶段、生产性能等个体差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营养方案,实现营养的精准供给。
这有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 生态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模拟动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长条件,提高动物福利,生产出高品质的畜产品。
这包括采用有机饲料、减少抗生素使用、提供宽敞舒适的养殖环境等措施。
1.4 畜牧业热词解析(下)- 饲料添加剂:为改善动物生产性能、保障动物健康、提高饲料利用率等目的,而在饲料中添加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质。
动物科学中的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饲料和饲养方式对动物生物能量转化、诸多代谢过程、生长发育、繁殖性能、产汁产蛋等经济和生态指标的影响,以达到优化饲养效果和生产性能的一门学科。
在动物科学中,动物营养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动物的营养需要得到良好的满足,才能保持身体的稳定和正常的生理代谢,才能产生更多的肉、蛋以及奶制品。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研究饲料的种类和制备方法,以及不同动物代谢的特点。
所以,动物营养学是动物学一个绝不可忽视的分支。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涉及到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以及饲养学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动物营养学的学问面较广,不论是从基础研究,还是从应用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个领域中的许多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
动物饲养以获得最大的收益是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饲养效率的提高能够降低动物饲养成本,生产出更为优质的肉类、禽蛋、乳制品等,从而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动物营养学中,选择合适的饲料能够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健康的动物产品。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不同类型动物对各种饲料的代谢性状和营养需求。
人们需要探索出适宜的,能满足符合动物营养需求和健康生长的饲料配方。
一旦掌握了适宜的饲料和营养需求,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养殖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饱食量。
在这个基础上,人们还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动物的繁殖能力,保障动物和特定人群的饮食健康。
当然,适当的饲养管理对于动物的健康发展也非常重要。
相对于肉食动物,植食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饲料来维持生存和生产能力。
因此,养殖人们需要根据动物的饮食和生活习性,以及饲料的成分、制备技术、储藏条件和供应量来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
除此之外,动物营养学还涉及到人们对肉类、奶制品和禽蛋这样的肉类副产品的需求。
人们希望培育出更有营养价值的动物产品,例如高蛋白质、低脂肪的奶制品。
在这种情况下,饮食结构和营养成分配比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动物生产的肉和其他可食用的动物农产品的品质。
动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体内营养物质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等方面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和畜牧养殖业的重要分支之一。
通过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和生理代谢,动物营养学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案,以确保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
一、动物食物需求动物体内需要摄取多种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些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各不相同,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状态的动物也有不同的需求。
1. 能量:动物体内的能量需求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
能量的供给与动物的生长、运动和繁殖等活动密切相关。
不同种类的动物,能量需求也不同。
2. 蛋白质:蛋白质是动物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的主要构成成分,也是合成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各种不同的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和优质蛋白质的比例也有差异。
3. 脂肪:脂肪是动物体内的重要能源储备物质,也是维持机体温度所必需的。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脂肪的需求量和脂肪酸的种类也存在差异。
4.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动物体内正常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
它们参与着动物体内的许多生化反应和酶活性。
二、动物消化吸收动物通过进食将食物摄入体内,然后通过消化和吸收将其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对身体有益的形式。
1. 摄食和消化:摄食是动物通过进食来获得营养物质的过程,而消化则是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涉及到口腔、胃、肠道和胆囊等器官的合作。
在不同的动物中,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差异。
2. 吸收:吸收是指将消化得到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肠道壁吸收到血液和淋巴系统中,从而为机体所利用。
吸收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中,通过肠道上皮细胞的吸收作用完成。
三、动物代谢代谢是指动物体内发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它包括阳性代谢和负性代谢两个方面。
1. 阳性代谢:阳性代谢是指动物体内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氧化分解,以产生能量和废物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绪论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2.营养学:是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3.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资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动物的食物2.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3.粗灰分:是饲料样品在550~600°C高温炉中,有机物质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4.粗蛋白质(CP):是指饲料样品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5.粗脂肪(EE):是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6.粗纤维(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7.无氮浸出物(NFE):饲料有机物中除去脂肪和粗纤维的无氮物质8.酸性洗涤纤维(ADF):植物材料或含有植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酸性洗涤剂的碳水化合物9.中性洗涤纤维(NDF):植物材料或含杠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那部分物质10.概略养分分析法: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
分别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1.消化: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经过动物消化道的无力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3.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的能力4.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第三章蛋白质营养原理1.蛋白质周转代谢:蛋白质降解的氨基酸进入体内的氨基酸代谢库,一部分又被重新用于蛋白质的合成,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2.必需氨基酸(EAA):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能够合成满足需要,不需要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4.限制性氨基酸(LAA):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动物营养学绪论要求:1、动物营养学的有关概念;2、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3、动物营养与动物生产的关系;4、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5、动物营养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名词解释: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或养分完成一定营养或营养生理功能的能力大小。
★ 2、试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答:总体目标:通过研究,揭示养分利用的定性定量规律,形成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动物产品的高效生产、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长期维护的动物营养科学指南,使动物生产在土壤----植物----动物----人食物链中与其他要素协调发展,为维持食物链的高效运转发挥积极作用。
任务:(1)确定必需营养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营养生理作用;(2)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3)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4)研究提高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原理与方法;(5)制定动物的适宜养分需要量;(6)探索或改进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新方法或新手段(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
★3、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
答:(1)保障动物健康(2)提高生产水平与50年前比较,现代动物的生产水平提高了80-200%。
其中,营养的贡献率占50-70%。
(3)改善产品质量(4)降低生产成本动物生产的总成本中,饲料成本占50-80% (5)保护生态环境★4、学习动物营养学的意义答:(1)研究养分的摄入与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可为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维持动物生产的高效进行。
动物营养学概述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获取营养所需的科学,它关注动物的饲养、饲料、消化、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本文将概述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分类、饲养管理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动物营养学主要研究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并研究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的吸收、转化和利用过程。
可以用于改善饲料配方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以及保持动物健康状态。
二、动物营养学的分类动物营养学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如反刍动物营养学、禽类动物营养学、水产动物营养学等。
此外,也可以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如理论营养学、实验营养学和应用营养学等。
三、动物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对于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至关重要。
这包括饲料的配方、饲料的供给方式、水源的管理、动物的生长周期管理等。
同时,也要注意动物的环境卫生、兽医卫生以及疾病的防控。
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动物产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动物营养学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聚焦于以下几点:1. 优化饲料配方技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根据动物的生理需要和生产要求,精确计算和调整饲料配方,实现最佳的营养平衡,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2. 提高饲料资源利用效率:开发和利用替代饲料资源,如非传统饲料、副产品和废料等,降低饲料成本,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研究动物消化吸收机制:深入研究动物的消化吸收机制,探索新的饲料添加剂和饲养管理策略,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效率,降低排泄物的环境污染。
4. 发展个体化饲养方案:根据动物个体的差异性和营养需求的变化,实现个体化的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生产效益和健康状况。
总结:动物营养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对于动物生产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养管理,我们可以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未来,动物营养学仍有许多挑战和发展机遇,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动物营养学导论本科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动物营养学是一个研究动物如何获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学科。
作为动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动物的营养需求、饲料成分与质量、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饲料加工技术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动物营养学导论本科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要点。
一、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在生长、发育、繁殖和产奶等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代谢规律的科学。
动物营养学包括研究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和比例、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和需求量、饲料成分与营养价值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二、动物营养学导论本科课程内容1. 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不同种类动物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及其比例。
了解不同生长阶段动物的营养需求有助于合理搭配饲料,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
2. 饲料成分与质量学生将学习饲料的成分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
了解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等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对于设计合理的饲料配方至关重要。
学生还将研究如何评价和鉴别饲料的质量,以确保动物获得充分的营养。
3. 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本课程还将涉及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作用机制以及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抗生素、激素、酶制剂等添加剂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合理使用是动物饲养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4. 饲料加工技术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的饲料加工技术,包括颗粒饲料、颗粒料、混合饲料等。
了解饲料加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有助于提高饲料的可食性和消化性,从而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2. 掌握饲料成分的作用和需求量学生需要了解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的作用和需求量,以确保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能够获得充分的营养。
3. 熟悉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应用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和应用方法,同时要注意添加剂对动物的影响及潜在风险,以确保合理使用。
《动物营养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动物营养需求的种类和作用。
3. 了解不同动物营养素的来源和功能。
4. 培养学生对动物营养学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营养的定义和作用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营养与生长发育的关系2. 动物营养需求的种类和作用能量的需求和作用蛋白质的需求和作用脂肪的需求和作用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和作用维生素的需求和作用无机元素的需求和作用3. 不同动物营养素的来源和功能蛋白质的来源和功能脂肪的来源和功能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和功能维生素的来源和功能无机元素的来源和功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营养需求的种类和作用以及不同动物营养素的来源和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营养学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营养素的作用和来源,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动物营养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包括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使用《动物营养学》教材或其他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六、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动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3. 了解动物营养代谢的类型和特点。
4. 培养学生对动物营养代谢的理解和认识。
七、教学内容1. 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消化过程的步骤和机制2. 动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消化吸收的效率和影响因素3. 动物营养代谢的类型和特点基础代谢的类型和特点生长发育代谢的类型和特点生殖代谢的类型和特点应激代谢的类型和特点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动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以及动物营养代谢的类型和特点。
动物营养学摘要:营养是由机体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得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称为营养物质或营养素、养分。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通过研究,揭示养分的摄入与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不但可以为动物生产和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维持动物生产的高效运行,而且有利于揭示动物生产生命活动的本质、动物与人及环境的互作关系。
关键字:营养物质营养需要关系标准环境一、动物营养学概念广义的动物营养学又称动物饲养学,研究营养物质的摄入与动物的生命活动和动物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狭义的动物营养学研究的物体的营养物质及其在体内的正常新陈代谢和生理作用的科学。
是一门阐述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是沟通动物生物化学和动物生理学的桥梁,是应用生物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生物统计学等手段,研究养分的生理作用、营养功能、养分消化吸收、饲料营养价值,以及动物营养需要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
二、营养物质动物为了生存、生长和繁衍后代,必须从外界摄取食物,动物的食物称为饲料。
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养分或营养素。
营养物质分为植物性、动物性、微生物性、天然矿物质、人工合成等,国际上通用的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营养物质分为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六大类。
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作为动物的结构物质、作为动物生存和生长的能量来源、作为动物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物质、作为形成畜产品的原料。
营养物质的来源:动物体内的水分随年龄的增加而大幅度降低,主要原因是体脂肪的增加。
不同器官和组织机能不同水分含量不同。
猪体脂肪量最高。
动植物体营养物质组成比较:植物饲料不含维A,只含其前体,动物体则相反。
碳水化合物包括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是植物的结构物质和储备物质,因植物的种类和部位含量差异较大。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动物营养学未来发展的建议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动物营养学未来发展的建议1. 动物营养学的起源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营养需求与供给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起源于人们对动物饲养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积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物营养学在近百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观察实践到现代化学分析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动物营养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最早的动物饲养是根据经验来进行的,后来随着化学分析方法的发展,人们开始了解动物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无机盐的需求,而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更是为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3.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今天,动物营养学正朝着更加精细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类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视,对动物产品的营养价值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未来动物营养学将更加注重精准营养和功能营养的研究。
在资源有限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下,发展绿色、可持续的动物饲养方式也将成为未来动物营养学的一大趋势。
4. 对我国动物营养学未来发展的建议鉴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畜禽养殖大国之一,对未来动物营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责任。
为了使我国动物营养学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我们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基础研究,深入了解不同动物对营养的需求和吸收利用规律;二是发展绿色、可持续的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上最新的动物营养学研究成果,推动我国动物营养学的创新和发展。
5. 个人观点和总结作为一名动物营养学研究者,我认为动物营养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领域,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营养需求和资源环境压力。
我希望未来我国的动物营养学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挑战,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对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的建议的探讨,我相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动物营养学关键知识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如何获取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和促进生长发育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动物营养学知识:1. 营养需求:不同动物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了解动物的营养需求可以帮助合理配制饲料,提供适当的营养。
营养需求:不同动物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了解动物的营养需求可以帮助合理配制饲料,提供适当的营养。
2. 消化系统: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等。
不同动物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存在差异,这决定了它们对不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
消化系统: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等。
不同动物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存在差异,这决定了它们对不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
3. 饲料种类:动物饲料可以来自植物或动物,比如谷物、豆类、青草、鱼粉等。
了解不同饲料的特点和营养成分,有助于选择适合动物的饲料。
饲料种类:动物饲料可以来自植物或动物,比如谷物、豆类、青草、鱼粉等。
了解不同饲料的特点和营养成分,有助于选择适合动物的饲料。
4. 饲料配制: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可以采用合适的饲料配制方法。
这包括确定不同饲料的比例和加工方式,确保动物获得均衡的营养。
饲料配制: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可以采用合适的饲料配制方法。
这包括确定不同饲料的比例和加工方式,确保动物获得均衡的营养。
5. 营养相关疾病:营养不足或过剩可能导致动物出现营养相关疾病,如饥饿、肥胖、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等。
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助于保障动物的健康。
营养相关疾病:营养不足或过剩可能导致动物出现营养相关疾病,如饥饿、肥胖、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矿物质等。
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有助于保障动物的健康。
6. 饲养管理:动物的饲养管理也与营养有关,包括合理的饲喂量、饲喂频率、饲料保存和卫生等。
良好的饲养管理有助于提高动物的营养状况和生产性能。
动物营养学的应用与前景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在不同饲养条件下的营养需求和消化代谢过程的科学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动物养殖的需求不断增加,动物营养学的应用前景逐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本文将详细讨论动物营养学的应用领域以及其带来的前景。
一、家禽养殖领域中的应用在家禽养殖领域,动物营养学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家禽的生长速度、肉质品质和健康状况。
通过深入研究饲料的成分和配方,我们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从而满足家禽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避免过度或不足的营养摄入。
此外,动物营养学还可以研究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如酶制剂、抗生素等,以提高家禽的饲料利用率和抗病能力。
二、畜牧养殖领域中的应用在畜牧养殖领域,动物营养学的应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不同种类动物的饲料需求及适宜的饲养环境,我们可以优化畜禽的生产性能和产量。
此外,动物营养学还可以研究畜禽的饲料消化代谢过程,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科学的营养管理,可以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肉质品质和繁殖率,从而提升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三、动物保健领域中的应用动物营养学在动物保健领域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正常的营养摄入对于维持动物的健康和免疫能力至关重要。
动物营养学可以研究不同营养素对动物健康的影响,选择适宜的饲料组合,从而增强动物的体质和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此外,动物营养学还可以研究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健康维护方面的应用,如预防和调控动物肠道微生态的饲料添加剂,可以维持动物消化系统的平衡,减少胃肠道疾病的风险。
四、动物营养学的前景随着人们对于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动物营养学的前景变得更加广阔。
传统的养殖模式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动物营养学可以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饲料配方,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此外,随着生物工程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动物营养学还可以应用于改良动物的遗传背景,提高其抗病能力和产出性能,进一步优化养殖模式。
动物营养学试题1、常量元素指动植物体内含量>=0.01%者,如C、H、O、N、P、K、Na、cl、Mg、S。
2、含量<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有铁、铜、钴、锰、锌、硒、钼、铬、氟。
3、饲料中的六大营养物质有粗蛋白质、维生素、粗脂肪、水分、粗灰分、碳水化合物。
4、饲料中粗蛋白有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
5、可消化营养物质=食入营养物质-粪中排出物质。
7、生长家畜必须氨基酸有10种,雏鸡有13种,成年动物有8种。
8、碳水化合物包括粗纤维素、无氮浸出物。
9、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镶嵌物质(木质素、角质、木栓质、硅酸)。
10、反刍动物可以利用钴合成VB12。
11、含S-AA指蛋氨酸、胱氨酸。
12、碳水化合物在反刍动物瘤胃中被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被吸收。
13、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有协同营养作用。
14、反刍动物对粗纤维的消化主要是瘤胃中的细菌发酵作用。
15、单胃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以葡萄糖代谢为主。
16、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以挥发性脂肪酸为主。
17、对幼畜禽来说最主要的必须脂肪酸为亚油酸,来自于植物油脂。
18、饲料蛋白质在单胃动物消化道中被分解为氨基酸和部分寡肽被吸收。
19、畜禽饲养的能量体系分为:猪消化能、禽代谢能、奶牛净能和奶牛能量单位。
20、能量来源于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211、饲料中含有六大营养物质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现代牧业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
2、可为畜禽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有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
3、在物理消化的基础上,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还包括化学消化,和微生物消化。
4、饲料中的粗蛋白质通常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含氮物。
5、分别写出两种最常用的能量饲料原料和蛋白质饲料原料名称玉米、大麦、大豆、菜子饼。
6、赖氨酸添加剂的主要添加形式是L-赖氨酸盐酸盐,其有效成分含量为98.5% 。
7、某蛋鸡场发现近段时间蛋壳破裂严重,这是由于饲料中缺乏钙、磷、VD引起的。
8、有三种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α-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对幼畜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体内不能合成,称为必需脂肪酸。
现代牧业9、按饲料分类标准划分,蛋白质饲料的蛋白含量不低于20%,苜蓿属粗饲料。
10、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瘤胃和真胃和小肠。
11、畜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锌、铜、锰、硒、碘、钴。
12、一般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分别是赖氨酸和蛋氨酸。
13、生大豆中含有抗营养因子,它会降低蛋白质的利用,因此,生大豆在饲喂前必须经过加热处理。
14、脂溶性维生素包括有V A、VD、VE、VK。
15、畜禽体内水的来源饮水、饲料水、代谢水,排出途径是粪尿排泄、肺脏和皮肤蒸发、动物产品。
选择题1、维生素A在饲料标准中计量单位是(IU )。
现代牧业2、蛋鸡生长期的适宜钙磷比例是(1~2:1 )。
A 、1~2:1 B、4~5:1 C 、7~8:1 D、10~12:13、ME代表(代谢能)。
4、适合于反刍动物使用的蛋氨酸添加剂形式是( D )。
A、DL-蛋氨酸B、DL-蛋氨酸羟基类似物C、DL-蛋氨酸羟基类似物钙盐D、N-羟甲基蛋氨酸钙5、下列蛋白质饲料中品质最好的是(鱼粉)。
A、鱼粉B、豌豆C、大豆饼D、尿素6、粗蛋白质含量%=N%×(6.25 )。
7、属于青饲料的有(三叶草)。
A、三叶草B、黄豆C、豆饼D、现代牧业小麦8、饲料酵母属于(单细胞蛋白质饲料)。
9、反刍动物饲喂尿素时,尿素喂量应为日粮干物质的( D )。
A 、0.25~0.40% B、0.35~0.37 C 、3% D、1%10、品质优良的青贮饲料pH应为( C )。
A、3.8~5.2B、2.5~4.5C、3.8~4.2D、4.2~5.711、一肉仔鸡群被屠宰时发现有白肌病症状,这可能是缺乏(硒和维生素E)引起的。
12、按国际分类法(小麦麸)属于能量饲料。
A、干草B、菜子饼C、小麦麸D、食盐现代牧业13、下列不能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维生素)。
14、可以作为钙补充料的是(石粉)A 、石粉B、氟石C、麦饭石D、抗生素15、配合饲料中直接用于饲喂畜禽完全满足其营养需要的是(全价配合饲料)。
判断题1、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体内分解的终产物都是单糖(×)。
2、猪的能量评定体系是代谢能体系(×)。
3、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而造成的(×)。
4、在糠麸类饲料中,米糠、统糠和砻糠是一个概念(×)。
5、动物采食的干物质越多,需水量越大(∨)。
现代牧业6、植物性饲料中富含V A(×)。
7、动物不能合成自身所需的全部氨基酸(∨)。
8、浓缩饲料可以直接饲喂动物(×)。
9、消化能扣除尿能后就是代谢能(×)。
10、某家畜患了佝偻病,说明该家畜日粮一定缺钙(×)。
11、各种营养物质均能为动物提供能量。
(×)12、饲养标准一旦制定,一般情况下其数值是不能改变的。
(∨)13、某家畜患了佝偻病,说明该家畜日粮一定缺钙(×)。
14、饲料中的粗纤维对单胃动物是有害的。
(×)15、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磷的利用率(∨)。
16、饼粕类属于能量饲料。
(×)现代牧业17、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等于18%的为粗饲料。
(∨)18、植物性饲料中不含维生素B12。
(∨)名词解释1、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可不由日粮提供、体内能够合成且合成的数量能够满足动物的生理需要的氨基酸,但也是动物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需的。
2、消化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3、消化能(DE):消化能是饲料可消化养分所含的能量,即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与粪能之差4、蛋白质饲料:国际饲料分类中把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粗蛋白质含量等于或高于20%的饲料称为蛋白质饲料。
5、日粮:满足一头动物一昼夜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而采食的各种饲料总量称为日粮。
6、酸败:指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紫外线、氧化剂等条件下氧现代牧业化生成醛、酮、酸的过程酸价:指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7、微量元素:一般指在动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元素8、抗营养因子: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是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养分消化的微量成分。
9、理想蛋白质:所谓理想蛋白质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为应100%10、精料混合料:指用于牛羊等反刍家畜或用于单胃草家畜(马兔)的一种补充精料,它主要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所组成富含能量,蛋白质,及矿物质等,用于补充草料中不足的营养成分。
11、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现代牧业12、消化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13、能量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18%、粗蛋白含量<20%的饲料14、饲养标准:是根据大量饲养试验结果和动物实际生产的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规定。
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的规定称为饲养标准。
简言之,特定动物的系统的成套的营养定额就是饲养标准。
15、浓缩饲料:又称蛋白补充饲料,是由蛋白质矿物质饲料及添加剂预混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配合饲料半成品,饲喂时按一定比例掺入能量饲料。
浓缩饲料不能直接饲喂畜禽。
论述题1、简述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饲料中的有机物质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氧化物时释放的全部能量称为总能,动物摄入的全部总能其中被动物消化吸收的能量称为消化能,没被吸收随粪便排出的能量称为粪能。
消化能减去尿能及气体能后剩余的能量称为代谢能。
代谢能中其中的一部分以热增耗的形式散失掉,剩余的部分称为净能,分为维现代牧业持净能和生产净能,主要用于维持动物的生命活动和生产。
2、蛋白质的营养作用是什么?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一)蛋白质是建造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原料(二)蛋白质是机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酶、激素、抗体都以蛋白质为其主体构成。
(三)蛋白质是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四)蛋白质可供能和转化为糖、脂肪3、牛在喂尿素时,为防止氨中毒并提高其利用率应采取哪些措施?答:在牛饲料中添加尿素,主要是为了补充氮源。
节约蛋白质饲料,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但是如果饲喂尿素不当,易造成反刍动物氨中毒,主要原因是尿素在动物体内释放出氨,反刍动物体内的微生物可以利用氨合成微生物蛋白,但如果释放氨的速度过快,血氨浓度过高,则易造成反刍动物氨中毒,应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尿素用量,使用尿素的量不超过总氮的20%-30%,不超过饲料干物质的1%,不超过精料补充料的2%-3%。
(2)使用尿素应有过渡期,由少到多,2—4周的适应期。
(3)尿素应添加到精料补充料中饲喂,不能加入水中饲喂。
(4)可以把尿素制成舔砖。
(5)不与含脲酶活性高的饲料混合饲喂。
(6)制作青贮现代牧业饲料时,可以把尿素加到青贮饲料中,通过青贮饲料饲喂给牛。
4、粗纤维的有益作用(包括对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答:粗纤维对単胃动物同样具有重要作用,(1)维持肠胃正常蠕动(2)提供能量(3)饲料纤维的代谢作用(4)解毒作用(5)改善酮体品质粗纤维是反刍动物的一种必需营养素(1)维持瘤胃的正常功能和动物的健康(2)维持动物正常的生产性能(3)为动物提供大量能源5、脂肪的营养作用是什么?答:(一)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1、脂类是动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2、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3、脂肪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能量储备形式(二)脂类在体内物质合成中的作用(三)脂类在动物营养生理中的其他作用6、日粮配合的原则?试差法配制日粮的基本步骤?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现代牧业v 1. 科学性原则(1)满足畜禽营养需要? 能量优先满足原则? 多养分平衡原则(2) 控制粗纤维的含量饲料的容积要适当? 原料组成多样化、比例相对稳定2 经济性原则饲料配方分型一是地区的典型饲料配方,以利用当地饲料资源为主,发挥其饲养效率,不盲目追求高营养指标;二是优质高效专用饲料配方,? 适宜的配合饲料的能量水平,是获得单位畜产品最低饲料成本的关键。
? (3)不用伪品、劣品,不以次充好。
? (3)原料应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降低成本。
现代牧业? (4)设计饲料配方时应尽量选用营养价值较高而价格低廉的饲料。
减少不必要的花费。
例如,合理地安排饲料加工工艺程序和节省动力的消耗等,均可降低生产成本。
3、安全、卫生原则v (1) 注意饲料的安全性,不用发霉变质和有毒的原料,不使用违禁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