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11
1. 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结构试验一般分为研究性试验和鉴定性试验2. 研究性实验的目的:1)通过结构试验验证结构计算理论或通过结构试验创立新的结构理论2)通过结构试验制定工程技术标准3. 鉴定性试验的目的:1)通过结构试验检验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件质量2)确定已建结构的承载能力3)验证结构设计的安全度4. 结构试验一般可分为:实验规划与设计实验技术准备实验实施过程实验数据分析与总结四个阶段5. 结构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真实模拟结构所处的环境和结构所受的荷载2)消除次要因素的影响,3)把结构反应视为随机变量4)合理选择试验参数5)统一测试方法与评价标准6)降低试验成本提高实验效率6. 传感器是一种转换器件他能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换为可以观测记录并加以利用的信号,在结构试验中,被转换的量一般为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7. 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8. 加载设备和利用加载设备所施加的实验荷载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试验荷载的作用方式必须使被实验结构或构件产生预期的内力和变形方式2)加载设备产生的荷载应该能够以足够的精度进行控制和测量3)加载设备不参与结构工作,不影响结构或构件的的受力状态4)加载设备本身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9. 绞盘卷扬机和手动葫芦常用于结构现场的检验性试验,对实际结构施加斜向或水平荷载10. 在结构设计中,常见的支座或边界条件为简支边界或固定边界,结构试验的铰支座:固定铰支座活动铰支座柱式试件的铰支座11. 应变测试方法分为:机测和电测,机测法的原理是利用机械式仪表,测量试验结构上两点之间的相对线位移,然后再转换为应变值。
最常用的的应变电测法是电阻应变片法12. 电阻应变仪的测量原理是通过惠斯登电桥,将微小电阻变化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13. 消除温度影响的方法称为温度补偿法,有桥路补偿法和应变片补偿法两种14. 电阻应变片的安装及测量技术要点:1)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选用电阻应变片和类型和规格2)正确的选用粘贴电阻应变片的胶粘剂3)粘贴工艺步骤为:测点部位打磨并干燥处理定位划线涂抹底胶用胶粘剂粘贴应变片及接线端子焊接出引线应变片表面的防潮及防护处理15. 灵敏度:仪器仪表的输出量的变化Δy与相应输入量的变化Δx的比值16. 静力性能主要是指结构在经理何在作用下形态的的变化,而反应结构性能变化的是定量数据17. 量程:仪器仪表所能测量的物理量的范围18. 分辨率:仪器仪表的显示装置所显示的最小变化量的测量值19. 结构试验中仪器仪表的选用原则(基本要求):1)根据被测量的物理性质选择仪器仪表的基本功能2)预估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范围选择仪表的量程的精度3)选用可靠性程度较高的仪器仪表20. 电阻应变式位移传感器的测杆通过弹簧与一固定在传感器内的悬臂梁相连,在悬臂梁的根部粘贴电阻应变片,测杆移动时带动弹簧使悬臂梁受力产生变形,通过电阻应变测量电阻应变片的应变变化,在转化为位移量21. 利用粘贴在混凝土受拉区的电阻应变片,当混凝土开裂时,如果裂缝穿过电阻应变片,该应变片的读数突变,从而可以判断开裂的部位22. 结构静载实验的大纲内容:1)概述2)试件设计与制作工艺3)家在方案与设备4)测试方案与内容5)安全性措施6)实验组织管理7)附录23. 试件的数量由实验目的和试验参数决定,试验参数的数目称为因子数,因子数可能取值的数目称为水平数。
建筑结构实验建筑结构实验是建筑工程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结构的原理和应用。
下面是一些与建筑结构实验相关的参考内容。
1. 实验原理:建筑结构实验是从建筑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两个方面展开的。
在实验中可以研究结构的静力学性质,例如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方面;也可以研究结构的动力学性质,例如结构对震动的响应、结构的振动特性等方面。
实验原理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例如牛顿定律、等效静荷载法、等效地震力法等。
2. 实验设备:建筑结构实验需要一系列的实验设备来完成,如静力学实验设备和动力学实验设备。
其中静力学实验设备可以包括杆件试验台、板结构试验台、梁柱结构试验台等。
动力学实验设备可以包括振动台、地震模拟台等。
实验设备需要保证精度和安全性,通常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型号和技术指标。
3. 实验内容:建筑结构实验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可以从材料强度试验、受力分析、结构稳定性试验等方面展开。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梁的弯曲、剪切、挠曲以及稳定性等问题;也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柱的弯曲、稳定性等问题。
此外,还可以进行不同材料(钢材、混凝土等)的种类和性能比较试验,以及不同结构形式(框架结构、拱结构、悬索结构等)的比较试验。
4. 实验方法:建筑结构实验可以采用直接测量法、简化测量法和模拟方法等。
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应变应力、挠度、位移等物理量来研究结构的力学性质;简化测量法是通过一系列简化的试验来研究结构的动力学性质;模拟方法是通过模拟实际工程状况来进行试验,例如通过模拟地震来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
5. 实验结果分析:建筑结构实验完成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可以通过计算、图表等形式来展示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
分析结果可以揭示结构的力学性质和行为规律,为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实验是建筑工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结构的原理和应用。
《建筑结构试验》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综合性的, 有较强的实践性的专业技术课程,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 使学生获得专业必须的试验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完成一般建筑结构试验的设计。
“建筑结构试验”从材料的力学性能到验证各种材料构成不同类型结构和构件的基本计算方法, 以及近年来发展的大量大跨、超高、复杂结构的计算理论, 都离不开试验研究。
因此, 建筑结构试验在土木工程结构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结构设计、施工及推动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已逐步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并日益引起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本课程主要针对“土木工程”等专业。
课程的学分为2学分。
推荐教材为王天稳主编的《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一书。
二、课程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要求, 要从考核知识点、学习要求、考核目标和有关考试的具体问题等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全面加以把握。
其中, 考核知识点是主体。
(一)考核知识点考核知识点是对课程知识体系在广度上的概括。
就本课程而言, 其知识广度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具体内容见本考纲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中的第二项分列了八章, 它们都是考试的范围。
(二)学习要求学习要求是对自学考试知识点所掌握的深度和概括。
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高中文化水平为起点的情况, 对考核知识点的深度掌握, 本考纲在第二部分第一项“学习要求”中, 分别对各个章节的基本要求做了介绍。
深度要求, 选用了“熟悉”、“熟练”和“熟练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几个不同含义而又存在递进关系的词汇来描述。
(三)考核目标考核目标是按照认知过程将考核知识点的深度、广度和难易程度转化成认知能力的概括。
根据前述高等教育自考对象的实际, 在本考纲第二部分第二项中, 区别考核的认知能力目标即基本目标和考核的难易程度目标即考核目标的具体要求, 作了不同的描述。
建筑试验的任务:在试验研究对象上应用科学的手段,在荷载或其他因素作用下,通过量测与结构工作性质有关的各种参数,从强度、刚度和抗裂度以及结构实际破坏形态来判明结构的实际工作性能、估计结构的承载力和确定结构对使用要求的符合程度,并用于检验、发展结构的计算理论。
根据结构试验的目的的不同,结构试验可分为研究性试验和鉴定性试验。
研究性试验通常用来解决下面两方面的问题:1、通过结构试验,验证结构计算理论或通过结构试验创立新的结构理论;2、通过结构试验,制定工程技术指标。
鉴定性试验通常有直接的生产性目的和具体的工程对象,这类试验主要用于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通过结构试验检验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件的质量;2、通过结构试验确定已建结构的承载能力;3、通过结构试验验证结构设计的安全度。
生产性试验解决的问题:1、鉴定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可靠度;2、为工程改建或加固判断结构的实际承载力;3、为处理工程事故提供技术依据;4、检验结构可靠度,估算结构剩余寿命;5、鉴定预制结构的质量。
根据结构试验中被试验的结构或构件所承受的荷载对结构试验做出分类,可分为静载试验和动载实验两大类。
静载试验可分为单调静力荷载试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和拟动力试验。
结构试验一般可分为试验规划与设计、试验技术准备、试验实施过程、试验数据分析与总结等四个阶段。
重力加载可分为直接重力加载和杠杆重力加载两大类。
液压加载设备和电液伺服液压试验系统一般由液压泵源、液压管路、控制装置和加载油缸组成。
常用的机械加载机具和设备有螺旋式千斤顶、弹簧、手动葫芦、绞盘、卷扬机等。
螺杆—弹簧装置主要用于长期荷载试验。
气压加载适合于对板壳结构施加均布荷载。
铰支座:物体与所需固定位置连接方式为铰接的支座。
活动铰支座:可以转动,垂直方向不能移动,可以沿水平方向移动的铰支座。
固定铰支座:可以转动,水平、垂直方向不能移动的铰支座。
应变测试方法分为机测和电测两种。
电阻应变片由覆盖层、基底、电阻丝丝栅和引出线组成。
建筑结构试验一、名词解释1、结构动力特性试验:指结构受动力荷载激励时,在结构自由振动或强迫振动情况下量测结构自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的试验。
一八 10 082、结构动力反应试验:指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量测结构或特定部位动力性能参数和动态反应的试验。
3、结构疲劳试验:指结构构件在等幅稳定、多次重复荷载的作用下,为测试结构疲劳性能而进行的动力试验。
二七八4、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指在地震模拟振动台上进行的结构抗震动力试验。
5、短期荷载试验:指结构试验时限与试验条件、试验时间或其它各种因素和基于及时解决问题的需要,经常对实际承受长期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在试验时将荷载从零开始到最后结构破坏或某个阶段进行卸载,整个试验的过程和时间总和仅在一个较短时间段内完成的结构试验。
一八6、长期荷载试验:指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研究结构变形随时间变化规律的试验。
七7、现场试验:指在生产或施工现场进行的实际结构的试验。
8、相似模型试验:按照相似理论进行模型设计、制作与试验。
十9、缩尺模型:原型结构缩小几何比例尺寸的试验代表物。
07 09原型相似:对象是实际结构(实物)或者是实际的结构构件模型相似:是仿照(真实结构)并按一定比例关系复制而成的试验代表物,它具有实际结构的全部或部分特征,但大部分结构模型是尺寸比原型小得多的缩尺结构。
结构抗震试验:是在地震或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研究结构构件抗震性能和抗震能力的专门试验。
拟动力试验:是利用计算机和电液伺服加载器联机系统进行结构抗震试验的一种试验方法。
地震模拟震动台试验:是指在地震模拟振动台上进行的结构抗震动力试验。
低周反复加载静力试验:是一种以控制结构变形或控制施加荷载,由小到大对结构构件进行多次低周期反复作用的结构抗震尽力试验。
短期荷载试验:是指结构试验时限与试验条件、试验时间或其他各种因素和基于及时解决问题的需要,经常对实际承受长期何在作用的结构构件,在试验时将荷载从零开始到最后机构破坏或某个阶段进行卸载,整个试验的过程和时间总和仅在一个较短时间段内(如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完成的结构试验长期荷载试验:是指结构在长期何在作用下研究结构变形随时间变化规律的试验。
建筑结构试验复习整理建筑结构试验是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验证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评估结构的承载性能和安全性能。
在建筑结构试验中,常用的试验方法包括静力试验、动力试验、振动试验等。
以下是建筑结构试验的相关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
一、结构试验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验证设计理论的正确性,评估结构的性能和安全性能。
2.意义:a.为了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验证设计理论的正确性;b.让结构及构件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等更明确;c.评价结构的安全性能,为调整设计方案提供参考依据;d.收集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形性能等数据,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
二、常用的结构试验方法1.静力试验:通过施加静力载荷,检验结构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性能。
a.常用试验方法:单点加载试验、区域加载试验、整体加载试验等。
b.主要指标:结构的荷载-位移曲线、变形、破坏模式等。
2.动力试验:通过施加动力载荷,检验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性能。
a.常用试验方法:地震模拟试验、爆炸试验等。
b.主要指标:结构的振动频率、阻尼比、模态形态等。
3.振动试验:通过施加振动荷载,检验结构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的性能。
a.常用试验方法:强迫振动试验、自由振动试验等。
b.主要指标:结构的共振频率、阻尼比、振型形态等。
三、结构试验的过程和注意事项1.试验准备:a.制定试验方案,包括试验目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等;b.选择试验样品,应充分代表实际工程结构的特点;c.准备试验装置和仪器设备。
2.试验操作:a.根据试验方案,设置试验装置和加载方式;b.按要求施加载荷,记录结构的位移、变形、试验荷载等数据;c.观察结构的破坏模式,记录并分析结构的破坏过程。
3.结果处理:a.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试验结果;b.根据试验结果评估结构的安全性能和性能。
4.安全注意事项:a.严格按照试验方案操作,防止人员和设备受到伤害;b.合理控制试验荷载,避免结构失控或破坏;c.在试验破坏过程中,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试验,研究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实验采用了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两种方法,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对比,得出了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评估。
引言: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承担着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结构试验是必不可少的。
本实验通过对建筑结构进行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旨在研究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实验方法:1. 静力试验静力试验是通过施加静力荷载,测量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来评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实验采用了标准静力试验方法,通过施加逐渐增加的荷载,测量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变化。
2. 动力试验动力试验是通过施加动力荷载,观察结构的振动响应,来评估结构的动力特性和稳定性。
本实验采用了振动台试验方法,通过施加不同频率和振幅的振动,观察结构的振动响应。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静力试验结果通过静力试验,我们得到了结构的变形曲线和应力分布图。
根据变形曲线的形状和应力分布的均匀性,我们可以初步评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计算出结构的荷载-变形关系和应力-应变关系,进一步分析结构的性能。
2. 动力试验结果通过动力试验,我们得到了结构的振动响应曲线和频率响应谱。
根据振动响应曲线的振幅和频率,我们可以初步评估结构的动力特性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计算出结构的振动频率和阻尼比,进一步分析结构的振动特性。
结论:通过对建筑结构的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良好,能够承受设计荷载。
2. 结构的动力特性较好,能够满足抗震要求。
3. 在实验过程中,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较为均匀,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情况。
建议:基于本次实验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在实际建设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2. 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动力特性,以提高抗震能力。
建筑结构试验研究性试验的目的:1通过结构试验,验证结构计算理论或通过结构试验创立新的结构理论;通过结构试验,制定工程技术标准;鉴定性试验的目的:通过结构试验检验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件的质量;通过结构试验确定已建结构的承载能力;通过结构试验验证结构设计的安全度。
结构静载试验是指使试验过程中结构本身运动的加速度效应即惯性力效应可以忽略不计的建筑结构试验。
根据试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单调静力荷载试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和拟动力试验。
单调静力荷载试验中,试验加载过程从零开始,在几分钟到几小时的时间内,试验荷载逐渐单调增加到结构破坏或预定的状态目标。
疲劳试验常规的疲劳试验按每分钟400到500次,总次数为200万次进行。
结构动力特性是指结构物在振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固有性质,包括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系数。
建筑结构试验的任务:以试验方式测定相关数据,由此反映结构或构件的相关性能,承载能力以及相关的安全度。
为结构的安全使用或设计理论的建立提供科学的根据。
建筑结构试验的作用:1.建筑结构试验是发展结构理论的重要途径。
2.建筑结构试验是发现结构问题的重要手段。
3.建筑结构试验是验证结构理论的唯一方法。
4.建筑结构试验是建筑结构质量鉴定的直接方式。
5.建筑结构试验是制定各类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基础。
结构试验分为四阶段:试验规划与设计,试验技术准备,试验实施过程,试验数据分析与总结。
试验规划与设计:1.反复研究试验目的充分了解体会试验的具体任务。
进行调查研究,搜集相关资料。
2.确定试验性质与规模。
3.提出试验大纲。
试验技术准备:1.试件的制作2.试件的质量检查 3.试件安装就位4.安装加载设备5.仪器仪表的率定6.做辅助试验7.仪表的安装连线调试8.记录表格的设计准备9.算出各加载阶段结构变形值,以备试验时判断和控制10.每天做工作日志。
试验实施过程:1.加载试验2.试验资料的整理。
试验数据分析与总结:1.试验数据处理2.试验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