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学生必做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原电池(word无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38.54 KB
- 文档页数:2
原电池创新实验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讲讲原电池创新实验案例,这可超级有趣哦!
咱先来说说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像把铜片和锌片放进稀硫酸里,哇塞,神奇的事情就发生啦!这不就形成了一个原电池嘛。
那如果我们把柠檬拿来代替稀硫酸呢?你能想象那会是啥样吗?这就好比是在平常的生活里找到了一个特别的魔法材料。
我记得有一次和小伙伴一起做实验,我们突发奇想,要是把几种不同的金属片组合起来会怎样呢?于是我们就开始捣鼓,就像一群好奇的探险家在寻找宝藏一样。
结果呢,哎呀,那个电流的变化真的让我们兴奋得不行!“哇,这太神奇了吧!”我们都忍不住叫起来。
再给你们讲个更厉害的,有人竟然用盐水和金属丝做出了原电池!这不是像变魔术一样吗?这就好像是在一堆平淡无奇的东西里突然变出了惊喜。
想想看,生活中那些普通的东西,在我们的创意和探索下,居然能发挥出这么大的作用,这难道不令人惊叹吗?
还有哦,有一次我们尝试把原电池和小灯泡连接起来,当小灯泡亮起来的那一刻,那种成就感简直爆棚!“哇塞,我们成功啦!”大家都欢呼雀跃。
在这些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就像在未知的领域里勇敢闯荡。
每一个新的发现都让我们雀跃不已,每一次的失败也让我们更加坚定要找到答案。
这不就是科学的魅力所在吗?
所以啊,原电池的创新实验真的有无穷的乐趣和惊喜等着我们去挖掘,去探索!不要害怕失败,大胆地去尝试吧,你一定会收获满满的!。
自制化学原电池
化学原电池是一种简单的电池,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材料来制作。
这种电池产生的电流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因此这种电池也被称为“化学电池”。
制作化学原电池的材料包括:铜片、锌片、酸、铜线、电池盒等。
步骤如下:
1. 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电池盒中,铜片和锌片之间相隔一定
距离,两个片子不得接触。
2. 向电池盒中加入酸,酸可以使用白醋或硫酸等,不过硫酸会
腐蚀性强,需要小心使用。
3. 将铜线分别与铜片、电池盒连接起来,将锌片也用铜线连接
到电池盒。
4. 完成后,在铜片和锌片之间产生电势差,电流就会通过电路
流动,从而实现了自制化学原电池的制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化学原电池是一次性电池,因此在电池耗尽后需要及时更换电池,否则电池可能会漏液,造成损坏。
总之,制作化学原电池是一种简单有趣的实验,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 1 -。
原电池的制作方法原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通过将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原电池有多种类型,包括锌碳电池、碱性干电池、铅酸蓄电池等。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10种制作原电池的方法,并提供详细的描述。
1. 锌碳电池的制作方法锌碳电池是最常见的原电池之一。
要制作锌碳电池,需要以下材料:- 锌板- 石墨棒(或其他形状的碳材料)- 电线- 电解质:10%左右的氢氧化钾溶液或者是明矾溶液制作步骤如下:- 将锌板与石墨棒相互交错排列,将它们分别定位在容器的两端,并与电线相连。
- 将电解质倒入容器中,直至液体达到铁丝的高度即可。
锌板将作为负极,石墨棒将作为正极,氢氧化钾溶液将作为电解质。
在装配完成后,将会产生电流,并从电极流过电线。
锌很快被溶解,而产生氢气的同时放出电子,通过电线流向石墨棒作为正极。
溶解出的锌离子也流向石墨棒,并由碳材料吸收电子和氢离子,产生电化学反应。
2. 碱性干电池的制作方法碱性干电池又称为干电池,是最常见的原电池之一。
它是一种用碳材料、铜和锌制作的半卷筒形容器。
要制作碱性干电池,需要以下材料:- 石墨棒- 锌盘- 铅盘- 电解质: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纸板制作步骤如下:- 在锌盘底部放入一块铅圆片,并用钳子将其夹紧。
- 将石墨棒放入铅圆片中心,并将其固定在纸板上。
- 在石墨棒周围放入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 在锌盘上方放入一层纸板。
在装配完成后,碱性干电池就可以产生电流。
锌很快地溶解,同时产生氢气,并通过电线流向石墨棒。
溶解出的锌和氢氧化钾反应,同时石墨棒吸收碳酸盐离子,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使碱性干电池产生电能。
3. 铅酸蓄电池的制作方法铅酸蓄电池是一种重要的电池,它是由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组成的。
要制作铅酸蓄电池,需要以下材料:- 铅盘(正极)- 铅-钙合金盘(负极)- 塑料容器- 硫酸电解液制作步骤如下:- 将铅盘和铅-钙合金盘放入塑料容器内,然后将它们与电线连接。
、(亀课程篇自制简易原电池卖验教学设计王露路(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贵州遵义)摘要:电化学内容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原电池是电化学的基础,在必修二和选修四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并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理解原电池的知识,通过必修二课本书中经典铜锌原电池实验和水果电池实验得以启发,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铝制品易拉罐、不锈钢洗涤器、食盐)进行原电池实验,利用该装置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电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构建电化学思维模型,既能突破电化学教学难点,又能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真正做到让电化学实验飞入寻常百姓家关键词:电化学;原电池;氧化还原反应;核心素养一、教学背景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岀,课程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
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课外也应组织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或化学社团,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教材分析;电化学内容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原电池是电化学的基础,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中用经典铜锌原电池和水:果电池实验,引出原电池,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和第二节也不同:程度地呈现了原电池知识。
通过教材中经典的实验,结合当下比:较热门的铝空气电池,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可进行原电池实验叫I 同时,为了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还可以引入小彩灯和音乐盒。
;三、学情分析i趣味探究实验小组是由高一、高二学构成生成海组3~4人,:完成分组合作探究。
他们对化学充满好奇与热情,并且对化学专:业知识有着较好的基本功,作为信息时代的高中生,他们利用网络的能力较强。
:四、教学方法1信息检索法、数字化实验直观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1五、设计目标【知识与技能】11.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及结构、了解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问题的提出(背景):
电池,是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之一。
高中化学课上学习了原电池之后,发现电池的原理并不深奥,特别是看到书上写水果可以用来制作电池之后,我们认为完全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自己制作一个电池。
实验原理:
这是因为土豆是高淀粉植物,其内部含大量的蛋白酶,类似于果酸,土豆内部的含水量也很高,对插进去的活泼性且有差异的金属具有电解化学反应,在这个反应中会产生电流,这就是原电池反应现象。
此时的土豆是充当了电解媒介,不但是土豆,很多水果和高含酸、含酶的植物都有此作用。
实验仪器和药品:新鲜土豆四个,四块锌片,四块铜片,一个小灯泡,八条导线。
实验步骤:1·准备好如图以上材料,土豆是新鲜的。
2·将导线分别在
铜片与锌片上。
3·将铜片与锌片嵌
在土豆中,再把导线依次连接起来,最后两根不用连。
灯泡上。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起来。
收货与感想:这次活动我们研究了原电池的原理,了解了原电池
的制作过程,增强了动手能力,对我们今后学习化学也有所帮助。
原电池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比较不同材料的电池性能实验目的:比较不同材料制作的电池在电流产生和持久性方面的差异。
实验材料与装置:1. 锌片和铜片(作为电极)2. CeO2(作为电解质)3. 氢氧化钠溶液4. 电线和鳄鱼夹5. 数字万用表和电流表6. 试管×27. 笔尖×2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相同长度的锌片和铜片。
2. 将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两个试管中,并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铜片。
3. 将电线分别用鳄鱼夹夹在铜片和锌片上,并将另一端接在万用表上。
4. 将CeO2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并将溶液倒入两个试管中,使电极完全浸没。
5. 用笔尖将试管的塞子上的橡胶膜戳破,以便气体逸出。
6. 打开电流表,并记录读数。
7.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电流表的读数,直到电流值降低到接近于零。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时间(分钟)电流值(mA)0 10.21 8.52 7.23 5.94 4.85 3.96 2.97 2.18 1.59 0.910 0.411 0.1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开始时,电流的值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流的值逐渐减小,最终降低到接近于零。
这是因为在电池中,化学反应发生时,进行电流的产生,当反应物逐渐耗尽时,电流的生成也会减少。
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材料制作的电池,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电流变化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铜片和锌片的电池比铁片和锌片的电池表现更好。
铜片和锌片组成的电池在开始时电流值就较高,并且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较高的电流值。
而铁片和锌片组成的电池则在开始时电流值相对较低,并且在时间的推移下电流值降低得更快。
这个结果可以归因于不同材料的化学反应产物的性质。
在锌片和铜片的电池中,锌离子的生成速度较快,而铜离子生成速度较慢,这导致了较高的电流值和较长的维持时间。
而在铁片和锌片的电池中,铁离子生成速度较快,这导致了较低的电流值和较短的维持时间。
结论:根据本实验的结果,锌片和铜片的电池比铁片和锌片的电池表现更好,持续时间更长。
标题初二化学实验制作简易电池初二化学实验制作简易电池简易电池是一种可以产生电能的装置,通常由两个不同金属和一个电解质构成。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制作一种简易电池。
材料准备:1. 一个柠檬2. 一块铜片3. 一块锌片4. 两条电线5. 一个电灯泡(可选)实验步骤:1. 将柠檬切成两半,保持果肉完整。
2. 将铜片插入柠檬的一半,确保与果肉充分接触。
3. 将锌片插入柠檬的另一半,同样确保与果肉充分接触。
4. 将一端电线连接到铜片上,另一端电线连接到锌片上。
5. 如有电灯泡,将其一端的电线连接到铜片上,另一端连接到锌片上。
实验原理:柠檬含有柠檬酸,其具有一定的电解质效果。
铜片作为正极,锌片作为负极,通过柠檬中的电解质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简易电池。
在这个电池中,柠檬酸充当了电解质,铜片充当了正极,锌片充当了负极。
铜和锌与柠檬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了电子,从而产生了电能。
实验结果:当电路完整连接后,在柠檬电池的正负极之间会产生电流。
如果连接了电灯泡,电流会使得灯泡发光。
这表明柠檬电池能够产生足够的电能以点亮电灯泡。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时要小心使用刀具,以免切伤手指。
2. 在连接电路时,确保电线和金属片充分接触,避免出现松脱现象。
3. 在实验完成后,及时拆除电路,避免电流持续流动。
4.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触摸裸露的导线,以免触电。
实验探究:你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水果或蔬菜替代柠檬,比如香蕉、土豆等,观察它们能否产生电能。
你还可以尝试改变金属片的材质,比如使用铝片替代铜片,观察实验结果是否有所不同。
这样的探究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
结论:通过简易电池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常见物质如柠檬可以产生电能。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池的基本原理,并且可以在家庭实验中应用。
同时,这样的实践也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促使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学习化学知识。
以上就是初二化学实验制作简易电池的实验步骤和原理。
六年级化学实验制作简单电池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电能装置,它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我们的电子产品提供电源。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制作简单的电池,了解其基本原理和结构。
实验材料:1. 铁钉或铝钉2. 铜片3. 导线4. 锂电池或碱性电池5. 钢丝刷或砂纸6. 鹽酸或柠檬汁7. 龙头夹(连接线使用)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铁钉或铝钉的表面清洁干净,可使用钢丝刷或砂纸磨擦表面,以去除污垢。
(2)将铜片清洗干净,确保表面光滑。
2. 制作电极:(1)将铁钉或铝钉插入锂电池或碱性电池的正极(即带正号的一端)。
(2)将铜片插入锂电池或碱性电池的负极(即带负号的一端)。
3. 连接电路:使用导线将连接线连接到铁钉或铝钉上,然后将另一端与电子器件(如LED灯、蜂鸣器等)连接。
4. 实验观察:打开电子器件的开关,观察其是否正常工作。
实验原理: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铁与氢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
铁钉(或铝钉)上的金属离子与氢离子反应,产生电荷,并流经铜片中的电子器件,从而点亮LED灯或使蜂鸣器发出声音。
实验注意事项:1. 为确保安全,实验过程中应由老师或家长指导。
2. 实验结束后,及时将电池的正、负极分离,以避免电池电量耗尽。
3. 当使用鹽酸时,应穿戴好实验手套和护目镜,以免造成伤害。
如无鹽酸可用柠檬汁代替。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一个简单的电池,并成功点亮了LED灯或发出了蜂鸣器声音。
实验结果表明,铁钉或铝钉与铜片间的化学反应产生了电能,并为电子器件提供了能量。
实验拓展: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材料作为电极,如锌与银,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
2. 可以调整电池的大小、负载电阻的大小等因素,探究其对电池输出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电池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掌握了简单电池的制作过程。
电池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增强对电池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并进一步引发他们对化学和物理的兴趣。
原电池趣味实验设计报告引言电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源之一,它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为了进一步了解电池的制作原理和工作原理,本实验设计了几个趣味实验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池的运作。
实验一:柠檬电池材料- 1个新鲜柠檬- 1个铜片- 1个锌片- 2条导线- 1个LED灯步骤1. 将柠檬切成两半,挤出柠檬汁。
2. 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两半柠檬中。
3. 用导线将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将LED灯一端与铜片连接,另一端与锌片连接。
结果当两个金属片插入柠檬中并连接LED灯后,LED灯会亮起。
柠檬汁中的酸性物质可以使铜片和锌片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从而点亮LED灯。
分析本实验中,柠檬汁的酸性反应与金属片产生了化学反应,形成了电池。
铜片为正极,锌片为负极,两个极之间的电势差会驱动电流的产生,从而点亮LED灯。
实验二:土豆电池材料- 1个新鲜土豆- 1个铜片- 1个锌片- 2条导线- 1个电子钟步骤1. 将土豆切成两半,准备两块土豆。
2. 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两块土豆中。
3. 用导线将铜片和锌片连接起来,将电子钟一端与铜片连接,另一端与锌片连接。
当两个金属片插入土豆中并连接电子钟后,电子钟会开始运作。
土豆中的淀粉和水分可以促使铜片和锌片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从而驱动电子钟运转。
分析与柠檬电池类似,土豆也含有一定的酸性物质以及水分,它们能够与金属片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电流。
铜片和锌片在土豆中形成正负极,产生电势差,进而驱动电子钟工作。
实验三:葡萄电池材料- 1串葡萄(最好是无核葡萄)- 1个铝箔- 1个铜片- 1个小灯泡步骤1. 将葡萄串放置在平面上,准备好铝箔和铜片。
2. 将铝箔包裹在葡萄的一个端头,将铜片插入另一端。
3. 将铜片和铝箔连接起来,将小灯泡的两端分别与铜片和铝箔连接。
当铝箔和铜片插入葡萄中并连接小灯泡后,小灯泡会亮起。
葡萄中的酸性物质与金属片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流,驱动小灯泡发光。
原电池实验报告概述: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原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本实验将探究不同材料和浓度的电解质对原电池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影响,并分析实验结果,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特性。
实验装置:实验所需材料包括锌片、铜片、电解质溶液、导线、电压计等。
实验装置的搭建过程简单,将锌片和铜片分别连接到正负极,通过电解质溶液连接锌片和铜片,形成原电池。
实验步骤及结果:1. 首先,我们选择了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包括1mol/L、0.1mol/L和0.01mol/L。
2. 将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并通过导线连接正负极和电压计,即可测得输出电压和电流。
3. 在实验一开始,我们先使用了1mol/L的电解质溶液,结果显示原电池输出的电压和电流较为稳定。
4. 随后,我们更换了0.1mol/L的电解质溶液,发现输出电压和电流较之前略有下降,但仍能维持一定稳定性。
5. 最后,我们使用了0.01mol/L的电解质溶液,结果显示原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显著降低,并且电压波动较大。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原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与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密切相关。
随着电解质浓度的降低,原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也变得较低。
2. 原电池的电压波动与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有关。
浓度较低的电解质溶液导致原电池输出电压的稳定性降低,出现较大的波动。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的结果表明,原电池的工作性能受到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的影响。
较高浓度的电解质溶液能够提供较稳定的输出电压和电流,而较低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则导致原电池的性能下降,电压波动增大。
进一步探讨:原电池实验只是对其基本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未考虑大量变量。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 原电池中采用不同金属作为电极是否会对电池性能产生影响?2. 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是否会影响原电池的工作效果?3. 使用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电极是否会对原电池的性能产生影响?结论:通过这次原电池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其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对电解质溶液浓度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