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五年级第四单元第2课《拼拼接接制作手机支架》
- 格式:ppt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8
2.搭支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搭建平面支架,在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中得出三角形结构最稳固的结果。
2.学习在合作中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并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3.经历搭支架的过程,体验搭支架的艰辛与快乐,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搭建立体支架,理解三角形支架最稳固。
【教学难点】在操作反思中知道影响支架稳固性的因素,改造支架,搭建稳固的立体支架。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吸管、大头针、记录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初步搭建平面支架1.出示图片,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不能用桌上的吸管搭出它们的框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搭出不同的图形。
2.上台交流展示:学生搭的不同形状的支架。
师:像这样的框架我们把它叫做支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搭支架。
(板书课题)3.请台上的同学动一动手上的支架,你们发现了什么?每个人都动手拉一拉不同的支架。
4.小结:三角形的支架最稳固,不易变形。
二、尝试搭建立体支架1.谈一谈:生活中有哪些支架,它们有什么作用?2.出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师介绍:它建于1889年,总高324米,重达10000吨,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能不能也来设计一个属于你们自己的埃菲尔铁塔?3.出示任务要求:(1)小组讨论搭建什么样的高塔,画出简单的设计图。
(2)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一组搭的又快又好。
4.展示搭好的高塔,进行评价。
你们为什么这么搭?其他同学来评价一下。
三、改造支架1.师:刚才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欣赏了别人好的地方,你打算怎么改造你们的支架?2.讨论好了就可以继续搭造。
3.再次展示评价。
四、拓展延伸除了今天搭的高塔,你还能搭建哪些支架可以为生活服务?课后思考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2.搭支架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定性不同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立体支架:搭高塔【素材积累】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小学手机支架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手机支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结构和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手机支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场景。
3. 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手机支架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制作技巧,动手制作一款简单的手机支架。
2.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手机支架进行改进和创新。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手机支架的制作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技产品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手机支架,锻炼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和创新能力。
针对小学年级学生的特点,课程内容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结合课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手机支架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了解手机支架的定义、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课本章节:科学技术与生活,第三节“生活中的简单机械”2. 手机支架的结构与功能- 讲解手机支架的组成部分,如底座、支撑臂、夹持装置等。
- 分析不同结构对手机支架功能的影响。
- 课本章节:科学技术与生活,第四节“常见机械装置的结构与功能”3. 手机支架制作实践- 指导学生运用基本的制作技巧,动手制作一款简单的手机支架。
- 教学进度的安排:第一阶段,设计草图;第二阶段,选择材料;第三阶段,动手制作;第四阶段,改进与创新。
- 引导学生关注制作过程中的安全事项,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 课本章节:科学技术与生活,第五节“动手制作与改进”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知识,使学生在了解手机支架基本概念和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制作技巧,培养观察、思考、动手和创新能力。
简单制作手机支架教案中班手机支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固定手机,方便观看视频、拍照、甚至进行视频通话。
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简单制作一个手机支架,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制作吧!材料准备:1. 一根长约20厘米的塑料管。
2. 一块废旧的木板。
3. 一把锯子。
4. 一把尺子。
5. 一把铅笔。
6. 一把打磨工具。
制作步骤:1. 首先,我们需要将塑料管锯成两段,一段约10厘米长,另一段约5厘米长。
这两段塑料管将用于制作手机支架的支撑部分。
2.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木板切割成一个长方形,大小适合用于支撑手机的底座。
一般来说,长约15厘米,宽约8厘米的木板就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3. 然后,我们需要在木板上用尺子和铅笔标出两个塑料管的位置,确保它们可以垂直固定在木板上,并且能够支撑手机。
4. 接着,我们使用锯子将木板上标出的位置锯出两个小槽,深度要适合塑料管的直径,这样才能确保塑料管可以牢固地固定在木板上。
5. 紧接着,我们将塑料管插入木板上锯出的小槽中,确保它们垂直固定在木板上,并且能够支撑手机。
6. 最后,我们使用打磨工具对木板和塑料管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避免刮伤手机。
通过以上几个简单的步骤,我们就成功制作出了一个手机支架。
现在,我们可以将手机放在支架上,享受观看视频、拍照和视频通话的乐趣了。
制作手机支架不仅可以满足我们日常生活的需求,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大家能够动手尝试制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进行改进,制作出更加符合自己喜好的手机支架。
在制作手机支架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学到一些简单的工具使用技巧和木工知识,这对我们的成长也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制作手机支架也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手工活动,可以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放慢脚步,享受制作的乐趣。
总之,制作手机支架是一项既有趣又实用的活动,希望大家能够尝试一下,制作属于自己的手机支架,享受动手制作的乐趣吧!。
五年级下册科学《搭支架》教案(共五则范文)第一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搭支架》教案《搭支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19页~20页教学目标: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3、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4、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认识这个建筑物吗?(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①老师这里有几个平面支架,请你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定性最强?②学生活动:a、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汇报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秘密吧!3、加固其它平面支架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汇报(此处注意多鼓励学生)4、拓展为后继学习准备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坚固美丽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三、全课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第二篇: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2 搭支架8-苏教版小小设计师——做架子一、教材简析本课是基于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第2单元的《形状与结构》的内容,以及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再结合我校开设3D打印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尝试。
二、学情分析上课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进行了BYOD(自带设备)的数字化学习试点,学生使用平板学习已经常态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制作手机支架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了小学生们学习和娱乐的工具之一。
为了让小学生们更好地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和创造,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制作手机支架成为了一项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任务。
教案的制作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首先,手机支架的设计应该简单易用,能够方便小学生们使用手机进行学习和娱乐。
其次,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动脑思考和解决问题。
最后,教案还需要结合小学学科内容,将手机支架制作与学习内容相结合,在实践中提升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水平。
一、教案制作目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案制作目标是帮助小学生们制作出简单实用的手机支架,并通过制作过程中的亲手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学习兴趣。
二、教案制作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手机支架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们讨论手机支架的作用和种类。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手机支架的制作原理和材料选择的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和动手兴趣。
2. 材料准备:为了制作手机支架,学生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纸板、剪刀、胶水、彩色纸和尺子。
教师可以简单向学生们介绍材料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 制作过程:第一步:学生们需要根据手机的大小,用尺子量取纸板的尺寸,并使用剪刀将纸板剪成所需的大小。
第二步:将剪好尺寸的纸板折叠成合适的形状,制作出手机支架的主体部分。
第三步:在彩纸上绘制出一些图案和装饰,用剪刀将其剪下来。
第四步:使用胶水将彩纸图案粘贴在手机支架的表面,使其更加美观。
第五步:待胶水干燥后,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手机放在手机支架上,调整角度,确保手机可以稳定放置。
4. 展示和分享:学生们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手机支架,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体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手机支架的使用体验和改进方向。
三、教案的评价和反思1. 教案的评价: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制作手机支架,旨在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小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结合学科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制作手机链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学习手工制作技能;
3.增强学生对材料、工具、操作流程的认知和理解;
4.提高学生做事情的耐心和集中力。
教学内容
1.学生制作手机链;
2.提供颜色相互搭配的各种卡片;
3.绳线、织带等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步:准备材料和工具
学生提前准备好各种颜色相互搭配的卡片,以及可用于制作手机链的绳线、织带等辅助工具。
老师检查确认无误后,开始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制作手机链
1.首先将卡片上预先设计好的图案,或者学生自己喜欢的图案,用剪刀剪出来。
2.用针尖穿过卡片的两个角,将绳线、织带等辅助工具穿过去。
针尖好像可以穿过去的时候,也可以用牙签慢慢推。
针尖穿过去卡片的下面则会露出针尖。
要防止针尖已经穿过,但是没能顺利露出的情况,因为这样会刮伤手指。
3.把穿过去的绳线、织带等辅助工具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手机链。
串联方式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创意进行设计。
教学效果
1.学生通过制作手机链,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学生掌握了手工制作技能,熟悉了材料、工具、操作流程。
3.学生增强了做事情的耐心和集中力。
总结
通过制作手机链的这个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锻炼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材料、工具、操作流程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制作过程也增加了学生的耐心和集中力,这对于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裨益。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手机。
无论是浏览网页、观看视频还是通话,手机都成为了我们不可或缺的伙伴。
然而,长时间手持手机不仅容易造成手部疲劳,还可能因为双手忙碌而无法同时完成其他任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作一个实用的手机支架变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我对手机支架制作过程的总结。
一、制作材料1. 铁丝:长度约为140cm,取中间10cm作为支撑部分。
2. 彩纸:正方形,用于制作支架的主体。
3. 尺子:用于测量尺寸。
4. 剪刀:用于裁剪纸张。
5. 燕尾夹:用于固定铁丝。
6. 其他工具:铅笔、胶水等。
二、制作步骤1. 制作铁丝支架(1)取140cm长度的铁丝,将中间10cm部分向两边弯曲,形成支撑。
(2)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将铁丝底部再次弯曲,形成托盘。
(3)将剩余的两截铁丝从中间向后折弯,形成支撑。
(4)为防止铁丝划伤桌面,将铁丝微端再次弯曲。
2. 制作彩纸支架(1)取一张正方形彩纸,沿着中线对折。
(2)展开彩纸,将两边向中线对折。
(3)再次对折彩纸,开口处朝上。
(4)对角对折,另一边同样操作,然后展开,留下折痕。
(5)两边都折叠好后展开,将完整的一面朝上。
(6)左右手捏着左右两侧向中间聚拢,将三角形向上折叠,两边向中间按压。
(7)将左右两侧的角沿着折痕向里面折叠,两边都一样折叠进去。
(8)展开,留下折痕,将左边折叠处拉开,将右边沿着折痕向左角处折叠进去。
(9)左边盖住右边,沿着折痕的印记折叠进去,一头就折叠好了。
(10)另一头用同样的方法来折叠。
(11)折叠好后翻过面来放置,用手指把下面三角形的尖尖向下按压进去。
(12)把四周边整理一下,手机支架就折叠好了。
3. 制作燕尾夹支架(1)准备一个大号燕尾夹和小号燕尾夹。
(2)用大号燕尾夹夹住小号燕尾夹的手柄。
(3)将小号燕尾夹的夹子往上翘一点。
(4)将手机放在两个燕尾夹的中间,手机支架就制作完成了。
三、总结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轻松制作出各种手机支架。
综合实践课《DIY手机支架》教学目标:1、能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制作一个或几个手机支架。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制作手机支架,发展动手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发散思维的方法制作手机支架。
准备材料:具有一定硬度的废旧卡片、剪刀、笔、尺子、燕尾夹等等。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在居家上网课的日子里,你和爸爸妈妈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课件展示:拿着手机看视频,时间长了手酸、脖子疼的图片。
师:一只手拿着手机,另一只手又要有事情要做,是不是手忙脚乱,不能同时兼顾。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解决呢?发语音说一说。
师:大家想到去买个手机支架,但目前疫情之下,去商店买或者进行网购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师:生活中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制作一个手机支架,将我们的双手解放出来,操作简单,并且成本低。
(观看视频)问题一,为什么要选择废旧卡片来制作?预设:具有一定硬度的废旧卡片来制作手机支架,可以确保手机支架稳定,能够支撑住手机的重量。
问题二,手机支架有什么特点?预设:手机支架一般包括底座和支撑架两部分,底座位于手机身价的底部,一般起到支撑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材料和形状的设计来保证支架的稳定性。
支撑架连接于底部和手机,能拖住手机的重量。
设计支撑架时要考虑支撑架对整个结构强度的影响,支撑架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手机放置时的安全性。
问题三,制作一个手机支架要注意什么?预设:手机支架要首先结构稳固、安全。
手机支架的稳定性是第一位的,要能承受住手机的重量。
其次,要易于制作,外观美观。
制作时要注意结构简单些,可以是折线型、三角形、丁字形等等,还可以通过减、贴、画等设计,让你的手机支架更美观。
最后要考虑的是尺寸适当、成本较低,要与手机尺寸相匹配。
选择一加工环保、成本较低的材料。
师:同学们,相信以上问题你们都弄明白了,为自己点一个大大的赞吧。
《搭支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研究各种支架稳固性的过程,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初步学会设计测试支架结构稳固性和增大其牢固程度的方法。
3、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4、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法:引导、探究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动手实践。
教学准备:秸秆、胶带、小刀、橡皮筋、大头针、PPT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1、学生上台展示课前准备的各种支架型物品或图片,生欣赏。
2、讨论:这些支架都有哪些形状?你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3、学生交流。
4、汇报:有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5、揭题: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搭建属于自己的支架,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实践设计、制作支架1、学生设计不同的支架,学生猜想哪个形状最稳固,不易变形。
2、学生交流、汇报。
3、学生实践: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别搭建自己想设计的平面支架。
4、谈话:请组内同学将各种形状的支架用力往两边拉拽,研究哪种形状支架不易变形、最稳固。
5、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交流,上台展示。
6、思考:对于容易变形的平面支架,我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变得更稳固,不易变形呢?7、学生交流汇报。
师生小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对于容易变形的四边形、五边形等,我们可以通过加梁的方式,使其增加稳固性。
8、学生再改造,使支架变得更稳固。
三、拓展探究课外延伸1、出示图片,学生欣赏,观察: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2、学生交流。
四、探究实践解决问题1、谈话:我们刚欣赏了那么多雄伟壮观的建筑,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一座属于自己的高塔?在建塔之前需要先做些什么呢?搭建怎样的高塔才能获胜?2、学生思考、讨论并汇报。
3、小结:动手之前先动脑,一个好的建筑离不开好的设计,请同学们发挥你们智慧的大脑,在记录单上画出你们理想中的图纸。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法动《搭支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自己设计搭建立体支架,并检验它的稳固性和承重性能。
在搭建立体支架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能够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关结构的一些问题。
知识与技能认识不同结构支架的特点及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了解三角形的稳固性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体验自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认识到小组相互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搭支架的吸管、橡皮筋、透明胶,剪刀,书每人三本。
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这些灯架、小马扎、梯子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的支架形?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物体在结构上都利用了三角形b 三角形在这些物体的结构中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生回答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这节课我们就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学习搭支架。
(板书)二、新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平面支架,大家也利用手中的支架分别捆出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且研究哪种形状支架不变形、最隐固2、学生动手操作,说出方法并讲清原理。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对于容易变形的四边形、六边形等,可以通过架梁使之变成几个三角形,从而增加其稳定性。
)3、教师演示并解释什么是支架:像这样由几个平面的框架组合的立体结构我们称之为支架。
4、请学生说说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也是类似支架结构。
三、设计搭建立体支架1、教师:刚才我们搭的是平面支架,在生活中,立体支架更常见,下面我们开始我们的第二个小组活动:搭建立体支架。
2、介绍搭支架的材料及要求。
3、组织学生制定比赛标准:你们觉得应该比什么?4、学生思考并总结教师随之板书:美观、坚固、材料用得少等。
(教师提示:大家觉得美观、坚固、用料少等几项中最可比的是哪一条?(学生思考并回答:坚固)5、引导学生进行动手之前的设计:大家讨论一下,你们小组想搭建一个什么样的立体支架,如果能够画出设计草图的,可以先画出设计图,也可以用手里的材料一边比划一边设计,弄清楚你们的支架的大致形状,连接的方法等。
《搭支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学过近三年科学课,他们愿意合作交流,能自己动手实验探究,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这就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引导。
本课就是在学生认识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研究形状与承受力、结构与稳固性的关系。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也会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会用三角形增大支架牢固程度的方法,会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
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吸管制备一个正方形(图1)。
2.稳固支架设计图(每位学生一份)(图2)3.学生实验器材6组,每组含支架1个,剪刀1把,吸管6根,大头针25个(图3)。
4.承重测试用钩码3盒。
5.评分单1份。
教学设计一、引入世界上物质的形状都是有几个基本的形状组成的。
这是什么形状二、确定三角形稳定的概念大头针的安全教育。
)设计意图: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是重要的教学前提。
给学生提供一根短点的吸管,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只要在相邻两边构建一个小的三角形,不一定要在对角线上,就可以让形状维持稳定。
为后面的复杂立体情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简单铺垫。
三、稳固支架师:出示图片并谈话道:“前几天,老师在网上买了一个这样立体的架子,使用了一段时间,发现问题来了,怎么了稍微挂点重物它就变形了(图1)。
图1:生活中歪扭的支架师:让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的这个架子太大了,带过来实在不方便,为了便于大家研究,我带来了一个这样的模型(出示图2吸管架模型)图2:支架模型师:它目前的承重力怎么样(把一个光盘轻轻地放在吸管架上,刚放上上去,吸管架就倒了)接着谈话:“接下来,我们就要增加它的承重力,最后要能承受得起一盒勾码的重量,想不想来挑战一下”设计意图:从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问题展开探究,建立可以在课堂中开展的模型,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提高学生研究精神,实践能力。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搭支架4教案苏教版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搭支架5教案苏教版教学资源的开发本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二课《搭支架》。
这一课是学生在第一课《折形状》中认识到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认识发现:不同形状的支架坚固程度不同;三角形支架具有稳定、坚固、耗材少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研究形状与力、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提高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连接及进行不同结构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本课内容大致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支架有什么共同特点?第二部分:组织学生动手搭建平面的框架,并研究哪种框架最稳固,怎样能够把不稳定的支架变得稳定;第三部分: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支架最稳固,并且能够运用三角形稳定的原理动手搭支架,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教材又提出了三项要求,1、画出设计草图……第四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应用。
然而在实际的试教过程中我发现: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在数学课上有所了解,所以在进行教材中的第二部分活动时学生很容易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并且知道如何改变其他容易变形的支架,使之稳定、牢固。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到了引导学生认识一个牢固的结构对于材料、连接物及整体设计的要求上,及如何用各种平面框架搭建立体的支架。
将平面的框架转为立体的支架时,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
因为这种支架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高压电塔、建筑工地的吊塔……但是学生对它的印象是模糊的,很少有人去留心观察它的具体结构。
因此,如果贸然让学生自己去搭,他们会很茫然。
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充分体现。
正如路培琦老师曾经在教材培训会上讲过:“老师该讲的地方一定要讲清楚,让学生弄明白要做什么。
”因此对于支架的整体设计、结构特点、支架顶端的设计、材料及连接物的使用,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尽量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才会在搭支架的过程中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使自己的支架坚固、平稳、有一定的承重能力,进一步体验搭建的乐趣。
第1篇一、引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进行日常沟通、娱乐和办公。
然而,长时间手持手机不仅容易造成颈椎和手臂的疲劳,而且不利于眼睛健康。
因此,一个实用的手机支架显得尤为重要。
在环保和创意并重的今天,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手机支架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纸杯制作一个简易实用的手机支架,并通过实践验证其效果。
二、材料与工具1. 材料:- 纸杯若干(建议使用白色或浅色纸杯,以便更好地反射光线)- 热熔胶枪及热熔胶棒- 剪刀- 螺丝和螺母(用于固定纸杯)2. 工具:- 钳子- 电钻(用于打孔)三、制作步骤1. 选择纸杯:首先选择几个大小合适的纸杯,确保纸杯的直径能够容纳手机。
2. 切割纸杯:使用剪刀将纸杯底部剪掉,然后在纸杯侧面剪出几个小孔,用于固定纸杯。
3. 折叠纸杯:将剪好的纸杯侧面向内折叠,使纸杯变成一个倒立的锥形。
4. 制作支架:将两个折叠好的纸杯背对背粘贴在一起,形成支架的主体结构。
使用热熔胶枪将纸杯侧面粘贴牢固。
5. 固定纸杯:将剪好的纸杯固定在支架上,可以使用螺丝和螺母将纸杯与支架主体连接牢固。
6. 打孔:在支架的底部打孔,用于固定手机。
7. 安装手机:将手机固定在支架的孔中,确保手机稳固。
8. 美化:根据个人喜好,可以使用彩色纸、贴纸等装饰纸杯和支架,使其更加美观。
四、实践效果1. 稳定性:经过实践测试,纸杯手机支架在放置手机后,能够保持稳定,不易倾倒。
2. 承重性:支架能够承受一定重量的手机,不会出现变形或损坏。
3. 美观性:通过装饰,纸杯手机支架不仅实用,而且具有一定的美观性。
4. 环保性:利用废弃的纸杯制作手机支架,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五、总结通过本次实践,我们成功地利用纸杯制作了一个简易实用的手机支架。
这个支架不仅稳定性好,承重能力强,而且制作简单,成本低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支架来减轻颈椎和手臂的负担,保护眼睛健康。
同时,这种环保、创意的制作方式也符合当前社会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活动简介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是针对五年级下册课程内容的一项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制作手机链,让学生了解到手工制作的过程,体验手工创造的乐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耐心与细心。
二、活动目标2.1.知识目标1.了解手机链的基本知识。
2.掌握手机链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技能。
3.能够仔细观察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
2.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让学生感受手工创造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3.1.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完整地理解手机链的制作流程。
2.学生能够掌握手机链制作的基本技能。
3.2.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入个人的想法和创意。
2.学生能够发现和解决在制作过程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4.1.开始活动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当简要介绍本次活动的目标和重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后,教师应当为每个学生配备相关的制作材料。
4.2.实践教学1.首先,教师介绍手机链的制作方法,并演示如何完成基本的手机链设计。
2.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设计一种新颖的手机链。
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
3.在设计完成后,学生开始制作手机链。
教师应当督促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制作手机链,注意材料的使用和制作细节。
4.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
教师应当积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5.在制作完成后,学生可以进行展示和展评。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相互欣赏展品,并向学生提出一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4.3.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前,教师应当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征询自己本次活动的感受和经验,听取学生的回馈。
之后,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建议和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次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