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97.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名词解释1、问题2、问题解决3、问题空间4、功能固着5、问题表征二、填空1.根据问题解决的早期行为主义观,桑代克的__________学习也称解决问题。
尝试与错误3.基克等人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四阶段是(1)_________、(2)寻求解答阶段(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4)________________。
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评价结果阶段4.问题空间是由(1)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三者构成的。
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允许的操作8.问题表征所需要的主要知识类型是_____________;解题计划的执行主要需要的知识类型是______________。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0.属于启发示策略的问题解决方法有手段-目的分析、爬山法、类比思维等。
11、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选择2.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对数学问题深层理解的决定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1)思维的深刻性;(2)认知结构中题型图式的贮存与激活;(3)深刻的洞察力;(4)思维的灵活性。
3.在给学生教新的问题解决任务时,最适宜的方法是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入新课题。
从知识分类学习论来看,最适当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
(1)熟悉的例子可以减轻初学者的工作记忆负担;(2)熟悉的例子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3)可以避免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限制;(4)这样可以促进新任务的学习与记忆。
4.教师在给小学六年级学生教授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时,所设计的例题的计算只要求精确到“ð”为止。
从知识分类学习论来看,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最适当解释是___________。
(1)防止学生产生厌倦情绪;(2)可以突出认知策略教学;(3)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4)突出数学概念与规则的学习。
6.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征和不同类型知识在写作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的原理,低年级儿童写作能力培养的重点是___________。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考点最新版(二)1、简答题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1、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4、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5、情绪状态2、单选题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____。
A : 形象思维B : 聚合思维C : 自觉思维D : 发散思维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3、单选题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_____A : 爬山法B : 逆向工作法C : 手段—目的分析法D : 尝试错误法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手段——目的”分析是指不断明确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并不断通过一定的运算操作来缩减这种差距,从而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
手段——目的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把当前的运算、操作与问题的目标逻辑地、有意识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合理有序的程序步骤,这对于需要多步操作的、较复杂的问题的解决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4、多选题解决问题包括_____A : 发现问题B : 理解问题C : 提出假设D : 验证假设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的人通常具备一下特征:(1) 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看出异常,提出新问题。
(3) 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是明确问题。
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抓住关键问题,分清主次,明确问题的属性,使人的思维进程具有了具体方向,使人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问题。
第三阶段是提出假设。
第四阶段是验证假设5、填空题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____和无结构的问题。
333教育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1.流体智力●一、提出者●卡特尔根据智力的不同功能,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二、含义●流体智力是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言语的心智能力●这种智力首先天遗传因素影响比较大,达到顶峰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如反应速度、记忆力、注意力等●流体智力一般是先天的,不太依赖后天学习●三、与晶体智力关系●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投入流体智力而发展晶体智力●生活中的许多任务,如数学推理,同时需要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2.多元智能理论●一、代表人物●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二、观点我与汪苏泷一起玩耍●1、智力的含义●智力应该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所展现出来的解决问题或制作生产的能力●2、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能我-教师+数学+自然科学泷-音乐+建筑+舞蹈+哲学我俩认识成为好朋友-人际●语言智能●指学习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逻辑-数学智能●指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推理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指辨别生物及对自然世界其他特征敏感的能力●音乐智能●指对音律节奏的欣赏和表达的能力●空间智能●指凭借直觉辨别距离、判断方向的能力●肢体-动觉智能●指支配肢体以及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内省智能●指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人际智能●指与人交往且能和睦相处的能力●3、各种智能的关系●这八种智能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在人的身上不同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因此很难找到一种适合所有人的智力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和智力水平的高低●三、评价突破神话直击特长●1、多元智力理论突破了传统智力范畴,提出了多维智能的理念,并引发了人们对教育、人才、智力开发、教学评价等的思考●2、理论具有说服力,既注重神经生理学证据,又不忽视社会文化的作用●3、教学要以学生的智能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特长智能3.成功智力理论●一、代表人物●斯腾伯格●二、成功智力的含义是敢选●成功智力是指为了完成个人的以及自己所在群体或文化的目标而去适应环境、改变环境、选择环境的心理能力●三、理论基础分析创建●1、分析智能●用于解决思维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2、创造智能●帮助个体从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想法和问题●3、实践智能●将思想和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实施●四、对教学的启示人生+教师●1、人生取得成功不仅需要具备这三种能力,还要在三种能力之间取得平衡●2、教师需要关注每种学习行为对发展智能的三个方面的作用●3、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利用并发挥自己的智能优势●五、评价●1、成功智能理论批判了传统智力测试中,只关注分数,不关注个体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2、成功智能理论强调智力不仅指向学业,更应指向现实世界的成功4.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含义●问题解决是个体在面临问题情境而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可以利用时,将已知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认知过程●二、问题解决的特点●1、新问题●所解决的是新的问题,也就是初次遇到的问题●2、一系列运算(认知成分)●在问题解决中,个体要把所掌握的规则重新组合成高级规则,以适用于当前的问题●3、解决后能力增长●问题一旦解决,个体的能力或倾向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1.面对同一问题情境时,有的学生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想出许多不同类型的答案。
这体现了创造性的_____A:流畅性B:新颖性C:独创性D:变通性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变通性概念的考查。
2.关于创造性与智力关系的正确陈述是_____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B: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智商C:低创造性者其智商也肯定低D:创造性与智力是独立的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
3.在北京奥运会上,很多游泳运动员穿着“鲨鱼皮”的泳衣进行比赛,这种泳衣的创造活动体现了哪种心理影响机制?_____A:心理定势B:功能固着C:动机状态D:原型启发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
原型启发指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
4.受过去经验和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_____A:原型B:定势C:迁移D:原型启发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定势的概念理解考查。
5.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_____A:具有积极作用B:具有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固选C。
6.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_____是弄清问题究竟是什么,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找到相关信息而忽视无关信息,进而用自己的语言或适当的图示对问题予以表征。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理解问题的概念考查。
7.一个人对同一问题,解决方案越多,表明是思维_____越高A:指向性B:流畅性C:变通性D:独创性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
8.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达到集思广益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方法属于_____。
A:发散思维训练B:头脑风暴训练C:自我设计策略D:推测训练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头脑风暴法的定义的识记和理解。
【参考答案】B【名师点睛】本题题干就是头脑风暴法的定义。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一.不定项选择题1.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缩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试误法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3.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问题检验D.问题解决4.发散思维在创造中有重要作用,其特征是()。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新颖性5.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应了创造性的()特征。
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新颖性6.搜寻解决方法的首选策略是()。
A.问题类比B.手段-目的分析C.启发式策略D.问题分解E.想法-检验7.当人们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这是属于创造性思维特征的()。
A.流畅性B.变通性/灵活性C.独创性D.新颖性8.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问题的表征是在()阶段。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9.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
A.目的性B.序列性C.结构性D.认知性10.有一种创造,它所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人而言具有独创性。
这种创造叫做()。
A.假创造B.真创造C.类创造D.虚创造11.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
A.讨论法B.头脑风暴法C.启发法D.用途扩散法12.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B.既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l3.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考点巩固最新版(二)1、单选题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_____。
A : 思维定势B : 原型启发C : 功能固着D : 酝酿效应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正是功能固着的表现。
2、填空题贾德认为,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对不同学习活动中的____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 共同要素3、单选题科学家利用蝙蝠飞行的原理发明了声纳和雷达,其中促进科学家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_____A : 问题表征B : 迁移C : 定势D : 原型启发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原型启发指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意。
4、多选题问题解决的类型有_____A : 逆向性问题解决B : 习惯性问题解决C : 创造性问题解决D : 常规性问题解决参考答案: CD本题解释:【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问题解决的两种类型。
即创造性问题解决和常规性问题解决。
5、单选题由先前影响所造成的比较固定而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叫做_____A : 功能固着B : 定势C : 习惯D : 认知风格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定势概念理解的考查。
6、填空题假如问题的结构不明确,其解法规则和答案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则该问题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____。
参考答案: 无结构的问题7、填空题当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和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功能。
这种心理现象叫做____。
参考答案: 功能固着8、单选题科学家利用蝙蝠飞行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和雷达,其中促进科学家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_____。
A : 问题表征B : 迁移C : 定势D : 原型启发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几种影响问题解决因素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张冬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角。
”老师又问:“还有其它答案吗?”张冬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
这表明张冬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_____A : 功能固着B : 原型启发C : 心理定势D : 垂直迁移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2、多选题属于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的有_____。
A : 流畅性B : 变通性C : 探究性D : 独创性参考答案: ABD本题解释:【答案】ABD。
解析:发散思维特征的考查。
3、多选题问题的基本特点是_____。
A : 目的性B : 认知性C : 序列性D : 外显性E : 扩展性参考答案: ABC本题解释:【答案】ABC。
解析:问题基本特点考查。
4、单选题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学生要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
A : 牢记住题目内容B : 很好的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 : 有效的监控解题过程D : 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进行问题表征的方法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见诸笔端的抽象思考,另一类是以一些可见的方式,如利用图表、方程式、图画的形式来表述问题。
5、单选题德国心理学家邓克尔发现,人看到某物品有一种常用的功能后,就很难看出其他功能,进而影响问题解决。
这一现象称为_____。
A : 定势B : 功能固着C : 问题表征D : 认知结构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功能固着概念的理解。
【参考答案】B【名师点睛】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解决的倾向。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从题干中可以看到“功能”这一关键词,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B。
6、单选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是_____。
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二)一、单项选择题1.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
A.有关的知识经验B.个体的智能与动机C.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D.问题难易答案:D2. ( )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A.一般因素B.流体智力C.特殊因素D.晶体智力答案:B3. IQ智力测验是( )影响的结果。
A.多元智力理论B.成功智力理论C.传统智力理论D.三元智力理论答案:C4. 关于“头脑风暴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训练直觉思维的有效方法B.以多人集体讨论或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进行C.问题解决者也可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D.即当问题出来,马上凭直觉去想到一个正确答案答案:B5. ( )是以一定的以往经验为基础,采用选择方式探索解决问题,它能帮助问题解决者找到问题解决的捷径,在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常常采用这种策略。
A.算法B.启发法C.爬山法D.类比思维答案:B6. 斯皮尔曼认为( )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由于这些因素,人们的作业成绩才没有完全地相关。
A.S因素B.C因素C.P因素D.G因素答案:A7. 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中的第四层次为( ),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
A.特殊因素B.一般因素C.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D.小群因素答案:A8. 常用的启发式方法不包括( )。
A.爬山法B.手段目的分析法C.逆向反推法D.对比思维答案:D9. 不属于创造性人才特征的是( )。
A.无偏见性B.不能容忍模糊不明的事物C.独立性D.容忍错误答案:B10. 关于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发展趋势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随着年龄增长,流体智力越来越高B.随着年龄增长,晶体智力越来越高C.年纪越轻,流体智力越低D.流体智力、晶体智力都与年龄无必然关系答案:B11. 思维定势的作用极明显地表现在( )上,它是指人们不能以一种新奇的方式去看待熟悉的物体的功能,严重地阻碍人们创造性地进行问题解决。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教育心理学第十部分: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题库1、单选题“一题多解”,“给故事加上不同的结尾”是训练学生的。
A: 聚合思维B: 发散思维C: 直觉思维D: 常规思维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问题解决概念的掌握。
【参考答案】B【名师点睛】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聚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聚合思维法又称为求同思维法、集中思维法、辐合思维法和同一思维法等。
聚合思维法是把广阔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的方法。
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本题中个体对一道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对故事加不同的结尾都是在沿着不同的方向对问题进行解答。
因此本题选 B。
2、单选题“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等这些问题属于A: 简单问题B: 复杂问题C: 结构良好问题D: 结构不良问题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3、单选题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A: 思维定势B: 原型启发C: 功能固着D: 酝酿效应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正是功能固着的表现。
4、单选题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A:创造性人格B: 创造性思维C: 创造性技能D: 创新意识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重点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2.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3.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5.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6.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l司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10.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
A.创造性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创造性意识 D.创造性勇气11.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12.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13.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
A.有结构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简单问题 D.复杂问题14.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15.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
A.讨论法 B.头脑风暴法 C.启发法 D.用途扩散法16.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二、填空题1.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 )。
2.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 );二是( )。
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阐明解决问题的性质和过程的模式,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尝试错误性质的渐进过程,一个通过尝试,错误的行为动作逐渐减少,正确的行为动作逐渐增加,最终形成固定的、稳定的刺激一反应联结的过程。
这就是( )。
4.德国心理学家苛勒于1917年提出了一种阐明解决问题的性质和过程的模式。
该模式认为问题解决要求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是突然产生的,是一个( )过程。
5.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认为解决问题一般包括五个步骤,依次是:( )、( )、( )、 ( )、 ( )。
6.英国心理学家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关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模型,又称( )。
7.信息加工观点认为,问题解决过程可分为( )、( )、( )和( )四个阶段。
8.分析问题就是要分析问题的( )和( ),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9.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 )和( )。
16.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心理学家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训练方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和( )。
三、简答题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有哪些?2.简述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点。
3.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
4.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包括哪些方面?5.简述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
四、论述题1.论述创造性思维以及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一、选择题1.C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的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的特点。
题中只有C.选项符合要求,因此,答案为C。
2.C解析: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正是功能固着的表现。
因此,答案为C。
3.A解析: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为此,可以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因此,答案为A。
4.A解析:问题情境与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
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心理眩惑”等情况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都影响问题的解决。
因此,答案为A。
5.B解析: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正属于这类问题。
因此,答案为B。
解析:流畅性是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变通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
因此,答案为B。
7.C解析: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因此,答案为C。
8.D解析: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
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后者产生的成品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金刚经》原文手抄稿不属于创造性作品,因此,答案为D。
解析:尽管对创造性有不同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因此,答案为D。
12.A解析: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像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
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
动机、情感和意志都属于非智力因素。
因此,答案为A。
13.A解析: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教科书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教科书上的问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因此,答案为A。
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问题解决的途径。
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
鸟是原型,它对飞机的发明起到了启发作用,故属于原型启发。
因此,答案为A。
15.B解析: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头脑风暴法。
因此,答案为B。
16.D解析: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定势使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习性,并影响问题是否顺利解决。
因此,答案为D。
二、填空题1.情境2.常规性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3.尝试——错误模型4.顿悟11.问题情境12.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13.真创造;类创造14.流畅性;灵活性或变通性;独特性15.发散性思维l6.头脑风暴法;戈登技术三、简答题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有哪些?答: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决定了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
(2)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指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有时有助于解决问题,有时妨碍问题解决。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3)原型启发与联想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4)情感与动机状态一般说来,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这是从情绪的性质方面讲的。
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
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行为,问题当然不可能解决。
但动机过强,也会影响问题的顺利解决。
问题表征将任务范围或作业领域转化为问题空间,实现对问题的表征和理解。
问题空间就是人对问题的内部表征,包含三种状态,即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
初始状态指问题被认识时所处的情境;目标状态指要寻求的最终结果。
中间状态指在实现从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的转变过程中,由操作引起的种种状态。
(2)选择操作操作就是问题解决者把一种问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问题状态的认知活动,也叫算子。
有些算子可随问题空间的形成而获得,有些则需进行选择。
当问题空间较小时,正确的算子易于选择;当问题空间较大时,则难于选择正确的算子,需应用一定的问题解决策略来进行。
问题解决策略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案、计划或办法,它决定着问题解决的具体步骤。
选择操作和确定问题解决策略密不可分,问题解决总是由一定策略来引导搜索的,可以将选择操作阶段同时看作是确定问题解决策略阶段。
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一是算法策略,指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地指明解题的步骤。
二是启发式策略,指凭借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施操作问题解决者实际运用算子来改变问题的起始状态或当前的状态,使之逐步接近并到达目标状态,也叫执行策略阶段。
简单的问题只需少量操作,选定的策略就能顺利实施,复杂的问题则需要一系列操作才能完成,有时甚至选定的策略也无法实施。
(4)评价当前状态对算子和策略是否合适,当前状态是否接近目标状态,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等做出评价。
当前状态被评价为目标状态,则问题得到解决,否则需进一步选择算子和改变策略,甚至需重新表征问题空间。
3.简述问题解决的特点。
答: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其基本特点如下:(1)问题情境性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的。
问题情境指出现在人的面前并使人感到不了解和无法解决的那种情况。
它促使个体积极思考,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技能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
没有问题情境就没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结果则是问题情境的消失。
(2)目的指向性问题解决活动必须是有目的指向的活动,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
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操作,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3)操作序列性问题解决需要运用高级规则,进行信息的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