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
- 格式:ppt
- 大小:5.83 MB
- 文档页数:7
在图形测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为例一.知识内容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
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
主要内容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概念的建构。
通过这节课学习,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建立面积的概念,教材从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一些物体的表面入手,明确“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进而形成对“面”的大小的直观感受。
在此基础上,教材采用描述的方式,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面积”的概念,并让学生依此说出其他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从而完善对面积概念的认识。
在聚焦“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核心问题的时产生认知矛盾,用重叠法比较,依然没有精确结果,再一次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用学具拼摆,操作,得出结论,从而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要有单位以及用什么图形作面积单位。
教材由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引入,由于形状不同,用重叠的方法也难以比较出大小,促使学生尝试用间接比较的方法。
并通过学生的话,引导学生“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从而达到唤起学生对面积单位的需求。
教材提供了圆、大正方形、小正方形这三种图形作为面积单位,让学生经历拼摆和选择的过程,体会到正方形“既能密铺所测图形,且拼摆方便”的特点,感悟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接下来介绍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规定。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是最基本的面积单位,学生最容易感知,在日常生活中也最常用。
教材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认识的编排基本相同,都是先用文字介绍数学上是如何规定的,再通过一系列如“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用纸制作1平方米的正方形”“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站满学生”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感知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面积的基本概念;2.掌握计算简单图形面积的方法;3.能够将面积用适当的单位进行表示和换算;4.培养学生对于空间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面积的概念;2.计算简单图形面积的方法;3.面积单位的理解和换算。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周长。
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面积,让学生猜测一下“面积”具体是指什么?2. 讲解面积的概念(10分钟)1.定义面积:平面图形所覆盖的单位面积的数量叫做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2.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差异:周长指的是封闭平面图形边缘的长度,面积指的是封闭平面图形的面积。
3.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概念。
3. 讲解计算面积的方法(15分钟)1.通过一个正方形的例子来说明计算面积的方法:面积 = 边长 x 边长。
2.继续通过其他图形来讲解计算面积的方法:矩形、三角形、梯形等。
3.让学生通过实践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
4. 面积单位的理解和换算(20分钟)1.讲解面积的常用单位:平方厘米(cm²)、平方米(m²)等。
2.着重讲解平方米的换算,例如: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 = 10000 平方厘米。
3.让学生进行单位的换算练习。
5. 练习和总结(10分钟)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小组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四、板书设计1.面积的概念2.面积的计算方法3.面积单位的换算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2.实践操作法3.小组讨论法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面积单位的理解及换算方法。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初步了解了面积概念,掌握了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换算面积的单位。
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周长和面积的比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面积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面积方法,我还将图形的计算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演示,让学生在通过实践操作中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能够用相应的面积单位表示简单图形的面积。
3.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面积单位的概念及其换算。
2.教学难点: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绘图纸、图形模型、厘米纸、直尺、圆规等。
2.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出示一些有关面积的图片和简单图形,引导学生描述每张图片或每个图形对应的空间大小。
然后,教师问学生知道面积是什么吗?如学生回答不出,则可根据学生提到的图片和图形等,向学生引出面积概念。
教师告诉学生面积是用来表示一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大小的。
接着,教师要告诉学生如何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 学习新知(1)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简易介绍1.定义面积的概念。
2.引导学生了解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等。
(2)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换算1.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或样例,明确1平方分米与100平方厘米相等,1平方米与10平方分米或10000平方厘米相等,通过示意图和计算来帮助学生理解。
2.要求学生尝试将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核算记忆下来,牢记换算公式。
3. 学习操练(1)看图说面积让学生观察最近的一个矩形,让学生用规矩和厘米纸测量长和宽,算出矩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将这个面积用3种单位来表示。
(2)画图求面积1.让学生使用绘图纸、厘米纸、直尺和圆规等工具,画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让学生自由发挥画面,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计算面积。
当计算出面积后,要求学生用米、分米和厘米表示出这个面积。
4. 总结和拓展1.教师提醒学生平时生活中要多注意与面积有关的知识,在遇到有关面积的问题时,要把多管闲事的心情放下,认真思考,动手实际操作。
2.让学生多尝试解决生活中一些有趣但实际的面积计算问题,慢慢加深对面积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图形,示意图和实物来辅助学生理解。
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年级:三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平面图形占据空间大小的。
2. 使学生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2. 常用的面积单位3. 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重点:1. 面积的概念2. 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换算教学难点:1. 面积的概念2. 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3.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大小。
2. 提问:这些图形的大小是如何描述的?引出面积的概念。
二、新课1. 讲解面积的概念:面积是用来描述平面图形占据空间大小的。
2. 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练习题。
2.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要注意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作业布置1. 布置一些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作业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2. 布置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面积的概念、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使学生掌握了面积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应用。
同时,要注重练习题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要注重实际应用题的设置,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面积的概念及其单位换算一、面积的概念面积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 能力目标1.能够灵活运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正确使用面积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面积和面积单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3.解决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正确使用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2. 教学难点1.解决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入本节课的主题:1.请学生看看班级里的校园,看看周围的建筑和草坪等占据了多少空间?这些地方占据的空间大小可以怎么计算呢?2.老师给学生出示几张照片,问一下这些照片中的场景占据了多少空间?3.老师快速画出一个不规则图形,让学生想想这个图形占据的空间大小应该怎么计算?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
2. 学习环节(1)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接下来,老师可以通过图像、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一些图形占据的空间大小,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例如,通过下图展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的平方长方形的面积:长乘以宽三角形的面积:底乘以高再除以2梯形的面积:上底加下底乘以高再除以2(2)面积单位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在学习了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之后,老师可以介绍不同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等。
然后,与学生一起测量教室的面积,并让学生用不同的面积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和使用方法。
教案:面积与面积单位年级:三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一个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
2. 使学生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面积的概念2. 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单位换算教学难点:1. 面积的概念的理解2. 面积单位换算的运用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3.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它们的边长、角度等特征,引出面积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讲解面积的概念:面积是一个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通常用平方单位来表示。
2. 讲解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展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示范如何计算面积,如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
三、练习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给定图形的面积。
2. 分组展示计算结果,并讨论答案的正确性。
3.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并给予指导。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面积的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 强调面积单位换算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运用面积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和讲解,使学生理解了面积的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通过练习题的练习,学生能够熟练计算给定图形的面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面积的本质,避免死记硬背。
同时,要加强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关注的细节:面积的概念的理解面积的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它是学生后续学习面积计算和单位换算的基础。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面积是用来描述平面图形大小的。
2. 使学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3.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2. 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 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4. 面积的计算5. 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及其换算、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如书本、桌面、操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出面积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面积的概念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面积,然后给出面积的定义:面积是指平面图形所占的大小。
(2)常用的面积单位介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让学生了解这些单位的意义和用法。
(3)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4)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面积公式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并计算一些物体的面积,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面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测量并计算自己房间的面积,用平方米表示。
2. 让学生收集一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应用例子,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进行面积概念的测试,检查学生对面积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面积知识的运用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面积的概念;
2.掌握用平方厘米和平方米来表示面积的方法;
3.掌握计算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面积的概念;
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
3.计算面积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教学;
2.教学难点:计算面积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教案、黑板、彩色粉笔;
2.学生: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与引入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物体,并分享它们之间的区别与相似之处。
例如:室内地毯、教室地板、校园操场等。
2. 了解面积的概念
1.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面积,为此可以提一些问题,比如“教室地板有多大?”,“这张A4纸有多大?”。
然后通过这些问题慢慢引入面积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了,面积是平面图形所覆盖的面积,用来描述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3. 面积单位的教学
1.接下来老师向学生介绍面积的单位,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拿一张A4纸
和一款笔在上面画一个正方形,接着让学生将这个正方形划分成1*1的小正方形,在每个小正方形里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