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6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8年度申报指南发布科技部
【期刊名称】《《功能材料信息》》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科学仪器设备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石,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
为切实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经国家科技计划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审议,'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已于2016年度启动,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总页数】6页(P12-17)
【作者】科技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4
【相关文献】
1.江苏省3家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入列“国字号”--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启动会在宁召开 [J],
2.纳克和天瑞公司参与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申报 [J],
3.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2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J],
4.《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2018年度联合研发与示范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摘要 [J],
5.科技部发布“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J], 科技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指南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学院技术支撑系统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科学院技术支撑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科发计字〔2009〕22号),加强院所两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推动仪器设备新功能、新方法的拓展,提高科研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院所两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的水平,促进原始性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院在技术支撑系统建设中安排经费支持院所两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开展仪器设备新功能、新方法的技术创新。
一、实施原则统筹规划,统一部署。
由院所两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负责遴选项目,对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项目以满足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任务需求为目标,突出自主创新,力争在仪器设备技术发展、功能改进等领域获得重点突破。
二、支持范围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经费主要用于支持院所两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通过对院所两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现有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技术创新的支持,拓展仪器设备的使用功能,明显提升仪器设备性能指标,促进院所两级公共技术支撑队伍的建设。
支持范围主要包括:(一)实验新技术、新方法。
(二)关键新部件、新器件。
(三)集成新部件、新器件需要的新软件。
三、经费额度项目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
院对每个项目的支持经费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据实核定。
四、申报条件(一)项目负责人必须是院所两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且必须实际主持项目工作。
项目工作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
(二)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具有良好的仪器设备使用和管理经验、必要的技术基础和实验条件,保证项目按计划完成。
五、工作程序(一)项目申报符合支持范围和要求的项目,院所两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可组织编报《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实施方案》(附表1),每年一次性报条件保障与财务局。
属于院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统一规划和部署的项目,由院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组织评审排序后统一报送条件保障与财务局。
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开发管理组织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的创新能力和运行效率,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由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的项目。
第三条项目开发管理组织是管理委员会下设的专门机构,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工作。
第四条项目开发管理组织的任务包括:(一)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二)统筹协调各个项目的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三)制定项目的开发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四)组织项目的技术评估和成果鉴定,确保项目的技术创新;(五)开展项目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项目间的合作与互补;(六)撰写项目的年度工作报告,向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情况;(七)完成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二章组织第五条项目开发管理组织设立一个项目办公室,由一名专职负责人和若干名专职工作人员组成。
项目办公室的职责包括:(一)组织制定项目的年度工作计划和月度工作计划;(二)组织调度项目的资源,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三)组织项目的技术评估和成果鉴定;(四)组织项目间的交流与合作;(五)撰写项目的年度工作报告和项目进展报告。
(一)评估项目的技术方案和进展情况;(二)提供技术指导和建议,推动项目的技术创新;(三)监督项目的实施过程,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项目开发管理组织设立若干个专题组,由项目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专题组的职责包括:(一)制定项目的具体开发计划和进度安排;(二)组织实施项目的各项工作,包括设计、试验、验证等;(三)组织项目的技术评估和成果鉴定;(四)报告项目的进展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工作程序第八条项目开发管理组织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和月度工作计划,组织实施项目的各项工作。
第十条项目开发管理组织应当每年撰写项目的年度工作报告,汇报项目的工作情况、成果和问题。
附件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8年度联合研发与示范项目申报指南一、总体目标本专项作为我国与国际社会开展多层次、立体化科技创新交流与合作的引领性、旗帜性、开放性专项,实施的总体目标包括:——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围绕重大国际合作需求,更好推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流动和共享。
——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更好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
——促进企业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更好完善创新、创业的国际化环境。
二、实施方式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具有多目标、多领域、多渠道、多任务类型、开放和协作的特点。
本专项将坚持“全球视野、开放合作、聚焦重点、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根据不同重点任务有步骤地分类部署实施。
—1—2018年度项目以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为重点,按照《“十三五”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等任务部署,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首批部署联合研发与示范方面任务。
1.任务目标——聚焦“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加强合作研究与技术示范。
在优势互补基础上开展协同创新,加强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发挥我国的比较技术优势,通过联合研发重点解决相关技术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适用性问题,支持开展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促进适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面向全球主要创新型国家和重要经济体开展前沿研发合作,集聚国际创新资源。
对接“互联网+”行动、国家大数据战略等框架下的国际合作需求,推动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落地。
拟支持项目数量预计在30项左右。
合计国拨经费总预算在2.4亿元人民币左右。
2.申报主体与合作对象此类项目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择优支持。
可牵头申报的中方机构需符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条件,在本领域(行业)—2—开展国际合作方面应具有独特优势,与国外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中国科学院关于颁发《中国科学院大型仪器功能开发项目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中国科学院关于颁发《中国科学院大型仪器功能开发项目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89]科发条字0161号)各分院、院属各单位:为加强大型仪器管理工作,提高仪器投资效益与使用技术水平,更好地满足科研工作需要,院决定从一九八八年起设立专款,支持大型仪器功能开发项目。
现将《中国科学院大型仪器功能开发项目暂行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一、中国科学院大型仪器功能开发项目暂行管理办法;二、大型仪器功能开发项目申请书(表式);(略)三、大型仪器功能开发项目年度进展情况报告(表式)(略);四、大型仪器功能开发项目工作总结(表式)。
(略)中国科学院一九八九年二月十七日附件一:中国科学院大型仪器功能开发项目暂行管理办法(1989年2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分挖掘大型仪器功能的潜力,促进大型仪器使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适应和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院设立专款,支持大型仪器功能开发项目。
第二条大型仪器功能开发项目由院技术条件局负责管理。
聘请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大型仪器功能开发项目专家评审小组”,负责项目评审。
第三条大型仪器功能开发的内容,主要是:1.为完成国家和院重点科研项目,而进行的大型仪器功能开发和实验技术的研究;2.提高大型仪器自身技术性能的改装与改进;3.大型仪器功能潜力与扩大应用范围的开发;4.专门应用软件的开发;5.仪器联机使用技术与装置。
第二章申请与程序第四条凡属院、所两级管理的23大类(附后)大型仪器机组的科技工作者,均可申请。
附件2“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变革性技术是指通过科学或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对已有传统或主流的技术、工艺流程等进行一种另辟蹊径的革新,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突变式进步的技术。
“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重点支持相关重要科学前沿或我国科学家取得原创突破,应用前景明确,有望产出具有变革性影响技术原型,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前瞻性、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和“十二五”期间有关部署,2018年本重点专项将围绕信息、能源、地学、制造、材料、生命科学及交叉等6个领域方向部署项目,优先支持37个研究方向。
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2018年度专项拟部署项目的国拨经费总概算为9.7亿元。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面向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突破关键技术进行一体化设计。
鼓励围绕一个重大科学问题,从基础—1—研究到应用研究全链条组织项目。
鼓励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基地组织项目。
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6家。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申报项目须提出明确、有显示度的5年总体目标和2年阶段目标和考核指标(或研究进度);立项项目实行“2+3”分段式资助,在项目执行2年左右对其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确定项目后续支持方式。
1.脑信息认知技术基础研究研究内容:面向仿脑、类脑、人—机互联等技术发展需求,探索构建脑信息认知的核心方法体系。
研究电磁光声等多手段脑信息联合获取技术;研究生物神经环路的计算原理与数学建模方法;研究复杂神经模式的脉冲计算模型;研究多脑区神经元功能连接与联合解析原理;研究神经元锋电位、局部场电位、事件相关电位、头皮脑电等脑信息的单模态及多模态解码的新机制与新算法;研究多时空尺度、多脑区协同解码模型与方法。
附件6“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部署,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国家海洋局、交通运输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共同编制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本专项紧紧围绕提升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能力的需求,(1)重点发展海洋监测高新技术装备并实现产业化,培育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基地,仪器装备自给能力提升到50%以上;(2)重点发展全球10千米分辨率(海上丝绸之路海域4千米分辨率)海洋环境预报模式,提供多用户预报产品并实现业务化运行;(3)重点构建国家海洋环境安全平台技术体系,实现平台业务试运行,支撑风暴潮、浒苔、溢油等重大海洋灾害与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2016-2017年重点围绕海洋环境立体观测/监测的新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及核心装备国产化、海洋环境变化预测预报技术、海洋环境灾害及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国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平台研发与应用—1—示范四个重点任务启动了44个项目。
2018年拟支持21个项目,同一指南方向下,如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国拨经费概算约3.7亿元,其中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所用经费不超过30%。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
对于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本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中科院科技成果项目汇编(2011)中科院北京分院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目录一、电子信息:1、软件可信过程管理与生产线2、数量化金融云计算服务平台3、新型真三维显示系统的研制和产业化4、高可靠深亚微米SOI集成电路技术5、滨海新区GIS服务平台6、基于自由曲面聚光器的高效光伏发电及其产业化7、智能无线瓦斯安全检测报警系统二、生物医药:8、肉桂提取物9、抗炎新药-青藤碱衍生物10、白桦酯醇在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II型糖尿病中的应用11、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游离PSA的ELISA试剂盒12、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重组人内皮生长抑制蛋白vastatin13、用于检测农药残留的果蝇的乙酰胆碱脂酶及其菌株14、水稻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克隆及分子标记15、一种控制作物籽粒大小和重量的基因GW2及其应用16、增加种子重量和大小,并能增长纤维长度的方法17、人参液泡膜水孔蛋白基因PgTIP及其应用18、β-葡聚糖颗粒填装纤维状自组装肽作为新型疫苗的研究与开发19、新型靶向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与产品开发20、POCT心血管疾病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21、用于心梗快速诊断的小型定量荧光免疫检测系统22、抗动脉粥样硬化新药23、新型抗体制备平台技术24、基于血清中GP73蛋白定量分析的肝癌诊断试剂盒25、STAT3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物26、以GIBH010及其代谢产物为基础的复方抗疟药的临床前研究27、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工艺开发28、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迪司肽(Romidepsin)的工艺开发极其类似物的新药研发29、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技术30、手持式荧光检测仪三、新材料:31、纳米碳纸32、基于同质外延技术的超大功率单芯片LED产业化33、高透过率LCD彩色滤光片的产业化34、GaN室温辐射半导体探测器的研究35、太赫兹关键器件与应用技术36、超音速火焰热喷涂(HVOF)高性能耐磨、防腐、耐高温涂层及相关技术37、生物应用的紫外LED阵列38、基于低纯度晶硅的低成本光伏电池四、装备制造:39、心肌梗赛及急性胰腺炎快速高灵敏度临床诊断的纳米技术与小型设备开发40、新型LED光源-量子点的制备及量产放大技术41、500kV断路器控制系统及动静触头对中系统42、综采工作面成套设备的电控系统的开发与研究五、新能源及环保:43、等离子体气化处理生活垃圾核心技术研发44、全铝发动机关键部件陶瓷强化成套技术装备45、油气水高效管道式分离技术46、臭氧氧化法合成壬二酸和壬酸的产业化示范47、膨胀蛭石防火保温板产业化推广48、动力电池组监控与管理关键芯片及产业化49、常压等离子体水灭菌消毒设备50、输水管线漏水自动监测系统51、煤制甲醇生产过程的高效节能减排控制研究52、高压断路器智能控制系统53、隧道窑智能控制系统六、现代农业:54、杂交构树滨海盐碱地原土绿化及其综合利用55、高抗优质酿酒葡萄新品种产业化示范与推广七、其他:56、海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一、电子信息领域:1、软件可信过程管理与生产线项目单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项目阶段:建成示范工程知识产权:项目简介:1)项目基本情况简介软件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
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管理办法(共5篇)第一篇: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管理办法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中国科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高我院科研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院技术支撑系统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原始性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规范和加强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分为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以下简称重大研制项目)、院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以下简称院级项目)和所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以下简称所级项目),采取国家、院和研究所等多渠道支持的方式进行推进。
(一)重大研制项目是指能有效推动我国前瞻性基础研究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对我国科技创新重大突破起关键作用的大型(千万元以上)科研装备或系统研制项目。
重大研制项目主要采取院自上而下组织的方式进行推动,通过组织策划推荐到国家有关部门,经批准后实施(详见《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二)院级项目是指对我院战略布局调整和重大科技创新活动有重要影响,能够显著提升相关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百万至千万元)科研装备研制项目。
院级项目采取研究所自由申请和院自上而下部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进。
(三)所级项目是指对相关领域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能有效提升研究所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型(几十至几百万元)科研装备研制项目。
所级项目采取研究所自主部署、院择优“后支持”的方式进行推进。
第三条计划财务局具体负责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的组织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四条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以满足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为目的,应有独到的设计思想、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和明确的验收指标,并能产出实用的实验装置或样品仪器。
第五条院级项目的基本条件:(一)满足解决国家或我院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战略需求。
(二)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能够促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发展,明显提升实验手段、带动学科发展、开拓研究领域。
附件:提名申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一、项目名称高效节能家用空调器新技术及产业化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中国质量协会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该项目开创了家用空调器新的技术研究方向,在行业内首次开发出了1-6HP全系列新型磁阻高效家用变频空调,摆脱了变频空调对战略储备稀土资源的依赖。
项目攻克了新型高效节能家用空调器的多项技术难题,提出了新型磁阻变频压缩机及控制系统的高效化技术、新型磁阻变频压缩机抗退磁及可靠性保障技术以及空调器的噪声抑制技术,已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35项,国际授权发明专利8项。
项目技术已全面推广应用,近三年应用该项目技术的空调产品销售4627.1万套,新增销售额1420.9亿元,新增利润192.4亿元,新增税收155.9亿元,项目近三年节省国家战略储备稀土资源1861.6吨。
该项目引领了我国空调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显著提高了我国空调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加速了我国变频空调的普及速度,为国家推进低碳、节能、环保的政策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提名该项目申报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目前中国家用空调年销量达到1.08亿台,空调的能耗巨大,中国空调年耗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12%,高效变频空调成为行业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高效变频空调采用稀土压缩机,而稀土为国家战略储备物资,价格昂贵,同时稀土开采也带来严重的环境破坏问题,国家出台了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政策。
如何摆脱变频空调对稀土资源的依赖,成为了行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该项目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空调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明了采用铁氧体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变频压缩机(简称新型磁阻变频压缩机)及高效控制系统,开创了变频空调技术的新方向,在国际上首次开发出了不使用稀土永磁体的1-6HP全系列高效家用变频空调,核心技术创新点如下:(一)提出了新型磁阻变频压缩机及控制系统的高效化技术:发明高磁阻转矩的压缩机电机结构,提出永磁转矩和磁阻转矩最大化设计方法,构建空调最大效率控制体系,解决了铁氧体永磁材料性能低导致的空调能效下降的难题。
文章编号:1005-5630(2019)03-0042-07DOI : 10.3969/j.issn.1005-5630.2019.03.007作物淀粉的三维荧光光谱指纹分析鉴定方法张晋丹,吴明伟,冯 旻(中国科学院 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3)摘要:采用淀粉固体粉末进行荧光光谱测定,并对三维荧光光谱(EEMs)进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研究了水稻、高粱、玉米等单子叶作物淀粉的荧光组分特征,探讨了荧光组分特征与水稻品种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淀粉具有不同的荧光特性,可作为该物种淀粉的指纹图谱;籼稻荧光组分的荧光强度明显低于粳稻,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确定籼稻和粳稻的淀粉荧光组分强度具有显著差异,说明该方法可用于籼粳稻淀粉的鉴别。
关键词:淀粉;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指纹图谱中图分类号:O657.3; Q539+.1 文献标志码:AThree -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um fingerprintinganalysis method for crop starchZHANG Jindan ,WU Mingwei ,FENG Min(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ed fluorescent spectra of starch powder by using three 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EEMs) combined with parallel factors analysis (PARAFAC), revealing that different fluorescence features in the different crops. We built fluorescence fingerprint of several monocots seed starch such as rice, sorghum and maize. Furthermore, we tested the correlations of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and rice varie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luorescence components intensity were lower in indica varieties than that in japonica varieties.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test showed statistic differences between indica varieties and japonica varieties.This method can be used for different variety starch identification.Keywords: starch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um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PARAFAC);fingerprinting收稿日期 :2018-05-31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Y5016G1002)作者简介 :张晋丹(1972—),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研制和改造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科学仪器的研制创新,适应创新工程科研工作的需求,我院特设立仪器设备研制和改造项目。
第二条仪器设备研制和改造项目分为院重点项目和研究所项目。
院重点项目将采取自上而下的部署和研究所自下而上申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遴选;研究所项目指各所在制定年度装备计划中自主安排的项目。
第三条研究所的装备计划中应列入仪器设备研制和改造项目,其中小型项目由研究所自筹资金解决,符合下述范围和要求的大型项目可推荐参加院内的统一评审。
第二章研制和改造项目的范围和要求第四条研制项目应符合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有独到的设计思想,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明确的验收指标,最后结果主要是实用的实验装置或样品仪器。
第五条改造项目应以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工作为主,结果是提高仪器的性能指标或扩展仪器的使用功能。
第六条研制和改造工作要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机制,加强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的合作。
研制和改造的方式可采用自制、改装、引进关键部件、自行设计委托加工等。
第七条申请者必须实际主持项目工作,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
项目申请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条件,保证项目按计划完成,研制和改造项目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
第八条除具备上述条件外,院将优先支持具有以下特点的项目。
1、申请单位具有良好的仪器使用和管理经验、必要的技术基础和实验条件;2、技术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年轻学术带头人作为主要负责人;3、研究所积极支持改造和研制工作,能够在院规定集资比例之外自筹更多资金;4、能够发挥我院综合技术优势,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项目;第九条院重点支持研究所的大型的研制和改造项目(项目总经费在100万元以上),并采取优惠的集资比例(院所经费比例为2:1)。
第三章院重点项目的申请第十条研究所应对仪器设备研制和改造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
符合院重点支持范围和要求的项目,可填写《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研制项目申请表》(附表1)或《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改造项目申请表》(附表2),报综合计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