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喘的辩证施护——肺气郁痹
- 格式:doc
- 大小:0.17 KB
- 文档页数:1
喘证患者的辨证施护关键词中医喘证辨证施护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物,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易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钠,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得平卧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
本文介绍喘证的一般护理和辨证施护,并阐述了病后调护及预防的注意事项。
资料与方法收治喘证患者80例,男58例,女22例,年龄38~85岁。
护理方法:⑴一般护理:①病室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18~20℃,湿度55%~60%为宜。
②湿式清扫。
③起居有时,保暖防寒以防外邪来袭。
⑵体位与休息: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氧气吸入,症状缓解可适当下床活,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
⑶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持续低流量吸氧,若持续高浓度吸氧可以加强二氧化碳潴留,因此,巡视要特别注意观察氧流量大小,并且注意缺氧状态是否改善,防止痰液阻塞气道引起窒息等。
⑷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痰的色、量、性状与哮喘发作的时间、性质、轻重程度等并记录;若突发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之心阳、暴脱证或喘急胸闷、脉细弱涩、结代之心、肾阳虚证,须急报告医生予中西结合救治。
⑸情志护理:喘证多由外邪犯肺,痰浊内蕴,情志失调,久病劳欲,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失所主,肾失摄纳,而产生喘促之恙,患者易出现焦虑、急躁、恐惧等心理,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护理人员应常与患者沟通,消除其紧张惊恐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病魔的坚强意志和信心,以利康复。
⑹饮食护理:饮食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生冷之品,戒烟酒,以免脾失键运,蕴生痰浊,上干于肺,用足肺气,气机不利,升降失常而诱发本病。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甜、过咸。
宜少食多餐。
辨证施护:①风寒闭肺型:喘息,痰稀白,鼻塞恶寒,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肺气不宜。
此型应着重顾乎阳气,汤药宜热服,饮食宜温热。
忌食生冷、寒凉瓜果食品,适时增加衣被。
亦可配合针刺风池、风府穴及艾灸。
②痰热遏肺型:喘咳气雍,痰黏稠黄,身热面红,便结冷饮,舌苔黄,脉滑数。
喘证之辨证施膳与施护Dialectic meal and differentiation nursing of asthma陈蓉(福建省福州市中医院,福建福州,350001)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1)17-0112-02 证型:GDA【摘要】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把喘证分为五型:风寒袭肺、表寒里热、痰浊阻肺、肺气郁痹、肺肾两虚。
分别采用不同的中医食疗方法,配合其他药物治疗,辨证施护。
【关键词】喘证;辨证施膳;辨证施护【Abstract】According to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sthma is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Fenghan Xifei, Biaohan Lire, Tanzhu Zufei, Feiqi Yubi, deficiency of lung and kidney. Respectively applying different TCM diet therapy plus other medicine to differentiation nursing【Keywords】Asthma; Dialectic meal; Differentiation nursing凡呼吸困难,喘急气促,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难以平卧,严重者可持续不解,甚至发生喘脱谓之喘证。
本病的发生,主要由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肺肾两虚而致,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方可缓解,但经常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本文着重于发作时的中医食疗法,也可用于缓解期的保养及预防。
1 辨证施膳1.1 风寒袭肺1.1.1 主证喘息胸闷,咳嗽声重,痰涎清稀色白,恶寒无汗,头痛或有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紧。
1.1.2 食疗陈皮8g,苏叶9g,杏仁10g,三药一同煎煮,过滤去渣取汁备用,粳米60g加水煮为稀粥,再倒入药汁,再煮5min即可。
辩证施护的概念[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辩证施护的概念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辩证施护的概念(一)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委托辩护的概念委托辩护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为维护其合法权益,依法委托律师或者其他公民协助进行辩护。
我国刑事诉讼法在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辩护权的同时,还赋予其可以委托辩护人帮助其进行辩护的权利。
依据《刑事诉讼法》第33条规定,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到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也就是说,自诉案件的被告人一旦知道自己被人告发到人民法院以后,即可委托辩护人。
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3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最迟在开庭10日以前送达被告人。
对于未委托辩护人的,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自己委托辩护人,也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家属或者所在单位为其委托辩护人。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辩证施护的概念(二)喘证的辩证施护镇江中医院二病区陈燕霞摘要:喘证是在西医学中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临床上可见于如急、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矽肺以及癔病等,均可按照本篇进行辨证施护。
中医辩证分型为虚喘和实喘。
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
其中实喘分为风寒袭肺,表寒里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
虚喘分为肺虚和肾虚。
本文就喘证的一般护理要点及各型的辩证施护进行阐述。
关键词:喘证辩证施护一般护理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严重者每致喘脱。
本人在长期的临床工作对此类的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体质,配合中医特色的辩证施护,取得较好的疗效,使患者的病情尽快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中医内科学讲义(四)喘证喘证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喘证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为喘脱。
要点一概述喘证的名称、症状表现和病因病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如《灵枢·五阅五使》篇说:“肺病者,喘息鼻张。
”《灵枢·本脏》篇:“肺高则上气,肩息咳。
”提出肺为主病之脏,并描述了喘证的症状表现。
明代张景岳把喘证归纳成虚实两大证。
《景岳全书·喘促》:“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指出了喘证的辨证纲领。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喘》提出:“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林佩琴《类证治裁·喘证》认为:“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
”这些论点,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喘证虽是一个独立的病证,但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不仅多见于肺系疾病,且可因其他脏腑病变影响于肺所致,因此应结合辨病,现代医学中如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哮喘、矽肺以及癔症等发生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治。
要点二病因病机(一)喘证的病因1.外邪侵袭风寒、风热→侵袭于肺→壅阻肺气→肺气不得宣畅、升降失常→肺气上逆→喘。
①风寒闭肺。
②表寒内热(表邪未解,内已化热;肺热素盛,寒邪外束)。
③风热犯肺。
④痰热蕴肺2.饮食不当①恣食生冷、肥甘厚味、嗜酒→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壅阻气道→肃降失常。
②复感外邪诱发—痰浊与风寒、邪热等内外合邪→寒热错杂证。
③痰湿久郁化热;肺热素盛—痰火交阻于肺,肺气不降而致喘。
④痰湿寒化→寒饮伏肺—外邪引动伏痰→壅阻气道而喘。
3.情志所伤情志不遂、忧思气结→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肺气痹阻,气机不利→喘恼怒伤肝→肝气上逆乘肺→肃降失常,升多降少→喘4.劳欲久病久病——慢性咳嗽、哮病、肺胀、肺痨—久病伤肺→肺气肺阴不足→气失所主久病不已→由肺及肾→肾元亏虚→肾不纳气→喘劳欲——房劳过度→精气内夺→肾元受损→失于摄纳→逆气上奔→喘肾阳亏虚→水泛无主→上凌心肺→肺气上逆,心阳不振→喘(二)喘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喘证的发病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中医辩证论治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它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唇甲青紫为特征的病证。
西医学中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左心功能不全,其它如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肺结核、矽肺、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出现呼吸困难时,均可按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六淫外感、七情所伤、饮食劳倦、痰热内蕴以及水饮潴留等都可引起喘病,而喘病发生的关键又在于人体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以致肺气上逆所致。
一、病因1.外感六淫六淫之邪,或从口鼻,或从皮毛而入。
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外邪袭入,表卫闭塞,肺气失于宣发,气壅于肺,肃降不行,气逆奔迫而为喘。
(1)风寒袭肺外感风寒,侵袭于肺,外则郁闭皮毛,阻遏阳气,内则壅遏肺气,肺气上逆;风寒表邪不解,郁而化热,邪热壅滞气道,肺失宣降,亦上逆而喘。
(2)风热犯肺风热之邪,侵犯肺卫,火热内迫,气机失常,气逆涌上;或邪热内盛,蒸液成痰,痰热蕴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而作喘。
(3)燥邪伤肺燥邪由口鼻而入,肺金受伤,清肃失司,肺气上逆而作喘。
(4)感受暑湿夏月天暑地热,若操劳过度,起居失调,元气亏虚,不能防御暑热病邪的侵袭,暑热灼伤肺气,肺失清肃,上逆奔迫而为喘。
2.饮食所伤过食膏粱厚味,或恣食生冷,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变生痰浊,上千于肺,肺气不宣,气逆而为喘。
3.七情内伤情志不遂,悲忧伤肺,肺气痹阻;或郁怒伤肝,肝气上逆犯肺;或惊恐伤及心肾,气机逆乱,致使肺气升降失调,气逆而喘。
4.劳倦久病劳倦过度则伤脾,纵欲过度则伤肾,脾肾俱虚,根本不固,摄纳无权,气逆为喘。
久病伤肺,致使肺气不足,气失所主而为短气喘促。
久病不已,亦可由肺及肾,肾元亏虚,摄纳失常,气逆于肺而为喘促。
此外,痰饮瘀血是人体的病理产物,上述诸多病因均可导致痰饮、瘀血的产生,而使肺气壅塞,肺气上逆而为喘;而痰饮、瘀血一经产生,又可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喘病。
二、病机1.发病各种致病因素,如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过激、劳倦久病等,内外相因,脏腑功能失调,均可致肺气上逆而发为喘病。
喘证病人的辨证施护1.2体位与休息急性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坐位,氧气吸入,定时翻身叩背排痰,症状缓解,可适当下床活动,还可以配合气功,太极拳,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
1一般护理1.1病室环境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内通风,温度保持在18"" 20℃,相对湿度在55%~60%为宜,室内窄气每日消毒1次,避免灰尘及花草、杀虫剂等异味刺激,禁止吸烟,注意防寒、保暖,严格探视,避免外邪入侵。
1.3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减轻呼吸困难,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持续低流量吸氧,随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夜间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吸氧管易脱落,扭曲。
值班护士应经常检奄吸氧管位置是否正确,管道是否通畅。
一般吸氧浓度采用低浓度( 小于35%)低流量持续吸氧。
若持续高浓度吸氧可加强二氧化碳潴留,严重时患者陷入二氧化碳麻醉状态。
因此,夜间巡视要特别注意观察氧流量大小,并注意缺氧状态是否改善,防止痰液阻塞气道引起窒息等。
1.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经常深入病房,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象,神志变化。
观察发病的规律、诱因和发病先兆,特别是夜间更应加强巡视患者。
因喘证患者常在夜间发作,如能及时控键症状,常可以避免喘证剧烈发作。
对出现神志恍惚、嗜睡、烦躁或头痛症状的患者要提高警惕,警惕是否为肺性脑病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切忌用镇静或催眠药物。
早期肺性脑病患者,白天嗜睡,应引起家属及护理人员的注意,但在夜间易被误认为熟睡而延误病情。
因此,护士巡视病房观察病情时,特别注意二者的区别,及时作正确的判断。
若呼吸平稳,面色红润,呼吸均匀,呼之能应,反应灵活,是正常熟睡表现;若呼吸不规则,节律浅慢,潮式呼吸,面部口唇发紫,皮肤湿冷,多汗,血压升高或下降,心率加快或心律失常,反应迟钝,呼之不应,是二氧化碳潴留的征兆,应及时报告医生,准备好各种抢救等。
l .5情志的护理由于疾病的影响,环境的改变,常会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同时因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兴趣爱好,性格,年龄等因素的不同,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也各有差异。
喘证中医康复指导及健康教育一、辨证施护1.实喘证——风寒袭肺证(1)主要症状:喘息,咳嗽,呼吸急促,胸部咱们,痰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兼有头痛,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舌苔薄白或滑润,脉浮紧;(2)施护措施①饮食调护:核桃仁20g,杏仁20g,白果6粒,粳米50g,少量蜂蜜;将杏仁磨碎和核桃仁、白果、粳米共煮粥,粥成后加蜂蜜服用,每日1次;②药物内治:治宜宣肺散寒,方选麻黄汤、华盖散加减;常用药有麻黄、桂枝、细辛等;③其他疗法:用酒精棉球清洗耳廓,耳针取肺、气管、平喘、肾上腺、神门、耳尖等穴位,每日加压刺激穴位3次;④药后观察:注意气促,胸闷,咳痰等症状是否改善;⑤康复指导:汤剂宜温服,注意保暖防寒,特别是背部的保暖,以免寒邪从肺俞入侵,加重病情;2.实喘证——表寒里热证(1)主要症状: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粘稠,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2)施护措施①饮食调护: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钙质的食物,如青菜、大枣、番茄等;②药物内治:治宜宣肺泄热,方选麻杏石甘汤加味;常用药有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等;③其他疗法:黄芩6g,苏子9g,杏仁10粒,冰糖适量煎服;每日一剂,餐后代茶饮用;④药后观察:注意患者的缺氧情况,呼吸的深度和频率;⑤康复指导:充分休息,合理安排饮食,放松情绪,预防感冒;3.实喘证——痰热郁肺证(1)主要症状: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稠色黄,或夹血色,伴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舌苔黄或腻,脉滑数;(2)施护措施①饮食调护:饮食忌油腻厚味,可饮水果汁,如梨汁、荸荠汁,或多饮水;②药物内治:治宜清泻痰热,方选桑白皮汤加减;呼吸急促,喘咳气涌,不能平卧者,可给服地龙粉;③其他疗法:将丝瓜花15g洗净,加开水冲泡,放温后兑入蜂蜜20g调匀,每日3次;④药后观察:监测患者呼吸、脉搏、心率、血压等变化,观察主症有无变化;⑤康复指导:制定患者的活动计划,适度活动,改善患者体质,合理安排脑力与体力活动;4.实喘证——痰浊阻肺证(1)主要症状:喘而胸满闷塞,咳嗽痰多,黏腻痰多,咳喘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厚腻,色白,脉滑;(2)施护措施①饮食调护:忌过甜、过凉的食物,如糖果、过甜饮料、冷饮等;②药物内治:治宜化痰降气,方选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有陈皮、半夏、紫苏子等③其他疗法:针刺天突、肺俞等穴位;亦可将干姜5g,茯苓20g,甘草10g,煎汁去渣,与粳米120g同煮成粥,每日2次;④药后观察:观察胸闷,咳痰,痰量,痰的暗色等情况;⑤康复指导:喘咳痰多者,要鼓励患者将痰咳出,经常更换体位,以利痰液排出,如咳痰无力可用吸痰器吸出;5.实喘证——肺气郁痹证(1)主要症状: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着,或无痰声,平素常多忧思,失眠,心悸,苔薄,脉弦;(2)施护措施①饮食调护:忌食豆类、番薯等滞气的食物或有补气2作用的药膳食品,以免加重病情;②情志调护:要注意情绪平静,避免情志刺激,保持精神愉快,心情开朗;③药物内治:治宜开郁降气平喘,方选五磨饮子加减;常用药有沉香、木香、枳壳等;④其他疗法:发作时针刺舒喘穴位;亦可多食用素萝卜汤;⑤药后观察:观察气促、胸闷、胸痛、咽滞等情况的变化;⑥康复指导:本型多呈慢性过程,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精神刺激,以免加重病情;6.虚喘证——肺虚证(1)主要症状: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中有鼾声,咳声低弱,咯吐稀痰,自汗,畏风,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红,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或细数;(2)施护措施,①饮食调护:缓解期可食用补益脾肺的食物,如人参、沙参、黄芪等;②药物内治:治宜补肺益气养阴,方选生脉散、补肺汤加减;常用药有党参、黄芪、冬虫夏草等;③其他疗法:花生50g,山药30g,百合15g,粳米100g,冰糖5g同煮为粥服用,亦可灸肺俞穴位;④药后观察:观察喘息发作的频率,气怯,咳声低弱,稀痰,自汗,畏风等症的改善情况;⑤康复指导:根据体质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或锻炼,如练太极拳、做呼吸操等,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7.虚喘证——肾虚证(1)主要症状: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呼则难升,呼则难降,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唇青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细或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2)施护措施①饮食调护:饮食宜低盐,忌蟹、虾等发物;②药物内治:治宜补肾纳气,方选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加减;常用药有附子、肉桂、冬虫夏草等;③其他疗法:温灸肾俞穴;④药后观察: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等情况;注意缺氧、发绀、出汗等情况变化;⑤康复指导:根据病情决定活动量,亦可再户外散步、晒太阳,以使气血流畅,有利于康复;二、健康教育1.注意生活起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劳;2.注意保暖,不能受风寒、冒雨雪,在冬季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外出要戴口罩和围巾;睡觉时衣被要轻松,不宜太热;3.居室环境要简洁,避免因杂乱及有油烟味等给患者视觉、嗅觉上带来刺激;。
治喘证病症精选的药方治喘证病症精选的药方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
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喘证)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55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1.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音高大,伴有痰鸣咳嗽;数而有力;脉象骤而有力;病势骤急。
1.风寒袭肺证:喘咳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起沫,色白质粘;兼有头痛、恶寒或伴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麻黄汤、华盖散等加减。
麻黄汤;麻黄9克(包)桂枝6克炙甘草3克杏仁6克1.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加苏子、半夏、紫菀、白前、生姜。
2.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花。
3.若挟湿邪而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苡仁。
4.若兼里热之烦躁,口干加石膏、黄芩。
5.风寒袭表之皮肤瘙痒,加防风,荆芥,蝉蜕。
加减:1.风寒表邪明显,加紫苏、生姜温肺散寒。
.2.痰多壅盛者,加半夏、紫苑、白前化痰以利气。
3.服上药得汗而喘不平,或外感风邪,营卫不和而见喘咳不平有汗、恶风发热者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和营卫、宣肺气4.如内有寒饮,外受客寒而诱发喘咳,痰多粘白呈泡沫状,用小青龙汤发表温里。
加减:1. 如表证不重者,可去桂枝,取三拗汤长于宣肺平喘之意;2. 如风寒重者,加紫苏、生姜以增强疏风散寒之力;3. 痰多者,加陈皮、半夏化痰4. ;胸闷胀甚者,加枳壳、桔梗宣肺理气。
临证参考麻黄、桂枝为辛温发汗之峻药,年老体虚者,应慎用;得汗后喘尚未平,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者,可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调营卫而下气平喘。
华盖散;炒紫苏子15克麻黄15克杏仁15克陈皮15克桑白皮15克赤茯苓15克甘草7.5克1.表寒重,加生姜、苏叶、防风、半夏、紫菀、白前、生姜等。
2.鼻塞,加入苍耳子、辛夷花。
3.胸闷,加入枳壳、桔梗、厚朴。
4.咳嗽,加入前胡、半夏、白芥子。
加减:1.风寒表邪明显,加紫苏、生姜温肺散寒。
老年人喘证的辨证施护李朝霞(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干部病房合肥230031)关键词:喘证;辨证护理中图法分类号:R256.12喘证是以呼吸急促或喘鸣有声,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的一种疾患。
在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心肺功能不全等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喘是一个主要症状。
中医认为,喘证一般分为虚实两类。
实喘是由风寒或风热、痰浊等壅阻于肺,肺气郁闭不宣、肃降失常所致;虚喘多为劳累病后,肺弱肾虚,肺不主气,肾不纳气,气逆于上而成。
由于引起喘的原因很多,故在护理方面,应根据致喘的不同病因,制定护理计划,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现将临床辨证施护中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1寒者宜温散因风寒袭肺所致的喘证,治疗宜宣肺散寒、降逆平喘。
护理中应突出/温散0。
中药应急火煎,时间宜短,趁热服下,服药后盖被出汗以助邪达表。
但应注意以微微出汗为佳,以免汗出过多而耗伤津液。
汗出湿衣时要及时换衣,免再受凉加重病情。
同时要注意保暖,起居有常,衣被适宜;忌食生冷,宜进易消化的温性食品,如生姜粥、紫苏粥等。
2痰热宜清肃因痰热犯肺引起的喘证,治疗宜清肺化痰。
护理应针对痰热病邪之源,多食些白萝卜汤或萝卜汁、杏仁霜、薏苡仁粥等以助化痰。
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应保持大便通畅。
老年人往往有习惯性便秘,可采用轻泻剂,如麻仁丸等,必要时可用开塞露或灌肠,大便通畅有利于肺气的肃降。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忌食辛辣肥甘食物,以防滋生痰热加重咳喘。
3痰浊宜化痰浊壅肺者治疗上应化痰降气。
护理方面应注意饮食,忌肥甘厚腻,免助湿生痰;病缓时常食半夏粥、薏苡仁粥、山药莲子粥等以健脾化痰。
4气郁宜开气郁伤肺之喘证,治疗上除必要的药物开郁降气平喘外,护理上应针对气郁的病因多做说服劝慰工作,关心病人的疾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之心情愉快,怡情易性,有助于提高疗效,若配合适当体育锻炼更好。
5肺虚补肺治疗肺气虚喘证应补益肺气;若肺阴虚者,可予滋养肺阴。
护理上除注意保暖、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外,冬天常服人参、黄芪、玉屏风散等以补益肺气;偏肺阴虚者可服百合汤、银耳汤。
气喘辨证施治气喘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
其主要表现是气逆而息急,呼吸急促,费力、鼻翼煽动,甚至张口抬肩,摇身撷肚,不能平卧。
严重的呼吸困难,可见口唇指甲青紫,颈动脉怒张,搏动明显,脉细数或有结代。
中医把气喘分成虚实两种类型:实喘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多由外感风寒,或火邪蕴肺而起;虚喘多由体质素弱或大病久病之后,精气亏虚,肺不主气,肾不纳气而致。
(一)实喘:体壮新病,多属于实,其喘声高气粗。
张景岳说“实喘有邪。
邪气实也”。
又说:“实喘之症以邪在肺也,肺之实邪非风寒即火耳。
其气长而有余,胸胀气粗声高息涌,膨膨然若不能容,惟呼出为快也”。
实喘大凡起病急骤,气喘息粗,伴有咳嗷吐痰,脉浮紧或数而有力,多属实证,其中又有风寒、热邪之不同。
1、风寒犯肺:头痛,身痛,恶寒无汗,喘息胸闷,咳痰稀白起沫,苔白脉浮紧者,可选用下列方剂加减治疗:外寒内饮而喘宜化饮解表汤;喉间哮鸣而喘宜射干麻黄汤;外寒里热而喘宜麻杏甘石汤;外有表邪内蕴痰热宜定喘汤。
2、肺热内郁:发热烦渴,气逆息涌,痰多粘稠色黄,或大便困难,苔黄或腻,脉滑数者,可选用下列方剂加减治疗。
干咳面赤而喘宜泻白散;高热烦渴汗出而喘宜白虎汤;潮热胸闷痰黄大便难宜泻肺汤;顽痰里实宜滚痰丸。
实证的风寒,大多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即所谓“表证”。
火邪者,即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极期,病变已蔓延到内脏,这种现象,中医叫做“寒邪由表入里”。
或者说是“风寒化燥”。
综合实喘不同的原因,和表现在前后两种不同的症状(风寒火邪),不难看出多种急性热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气喘,也可以概括为前两个不同的阶段,这两个阶段有时也不能截然分开。
(二)虚喘:体弱久咳多属于虚,其喘气短而不续。
张景岳说:“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又说“虚喘慌张气怯,声低息短,惶惶然若气欲断”。
虛喘大多久病体虚,呼吸短促难续,以深吸为快,气怯声低,遇劳加重,少有痰鸣咳嗽,脉微弱或浮大无力。
若以声低息短与前段声高息涌相对比,可以理解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症状,是代表着几种外因和内因不同的疾病。
喘证、肺气郁闭的舌象
肺气郁闭——舌尖红
主症: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室,常伴精神抑郁,失眠心悸。
舌尖红:热扰心神则心烦心悸;
舌尖红:火扰神明则失眠
因为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均到手所以手心热是心火旺所致;
肺热津伤则口干咽干;
舌两边红:为肝胆火盛,郁怒伤肝,肝气冲逆犯肺,失于肃降则胁胀满:
舌尖红,心火下移小肠,热邪下注膀胱则溲黄。
证机概要肝郁气逆,上冲犯肺,肺气不降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方药五磨饮子加减
处方
槟榔、木香、枳实、沉香(冲)、乌药、厚朴、苏子、金沸草、杏仁、
代赭石(先煎)。
7剂,水煎服,日1剂
本方行气解郁,用于情志不畅,肝气上犯于肺而致胸闷气憋,喘急,咽中如窒。
方解
槟榔——行气导滞,破气降逆;沉香——降气平喘,既可降逆气,又可纳肾气,使气不复上逆;木香、枳实、乌药、厚朴——疏肝顺气,加强开郁之力;苏子、金沸草、代赭石、杏仁——降逆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