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2课时 练习四布置课后作业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390.02 KB
- 文档页数:3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2课《练习三(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2课《练习三(2)》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乘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和速度慢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及速度,引导学生发现计算的规律,提高计算的效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练习题。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找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教师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操练(10分钟)1.学生根据计算规律,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讲解解题思路。
3.学生互相交换练习本,进行互评和自评。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三(2)(第12课时)》教案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9~20页的第6~11题和思考题。
1.使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个位进位)的口算,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能正确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比较、类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的口算,培养观察比较、估计判断等初步能力,并提高乘法口算和笔算的能力;能说明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培养细心计算的习惯,培养严格、耐心、有错就改的品质,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学会解决生活里的数学问题。
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口算和两位或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笔算。
连续进位乘笔算方法及解决问题理解。
课件。
▍流程一:引入课题揭题:最近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上节课已经进行了练习。
为了使大家进一步掌握口算和笔算方法.今天继续练习乘法的口算和笔算。
(板书课题)同学们要集中精力,进一步学习口算,熟练笔算,并且能运用计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流程二:计算练习(一)口算练习1.口算10×420×230×312×424×232×3让学生分组做口算,并在黑板上数数。
引导:请大家观察每组两题,独立思考计算时不同在哪里,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口算每组两题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一样?指出:每组第一题是几十乘几,只要把十位上的几与几相乘直接算出是几十;第二题是几十几乘几,比上面题里的乘数个位上多了几,所以先算几十乘几得几十,再算几乘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算出是几十几。
2.完成练习三第6题出示第6题,引导学生明确上下两题为一组,按题组算。
引导:13×3怎样算?16×3呢?大家尝试算一算,写出得数。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计算情况,如果学生能计算16×3的得数,接着可直接让学生口算后面两组题,再比较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总结算法;如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可进行下面的引导)明确:口算16×3时也可以像13×3那样,先算10乘3得30,再算6乘3得18,然后把30加18得48。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第12课时商中间、末尾有0 的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66、67页。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究“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 1 就商 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例 10 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 3 2 ÷4 =二、互动新授1、谈话:4 3 2 ÷4 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试着估计一下。
指名回答,4 0 0 多除以 4 商大约 1 0 0 多。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板演,问: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怎能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掉,为什么?谈话:根据我们开始计算时估计,看看我们笔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想想我们在计算前估算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
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 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 0,为了防止漏写 0,在笔算之前或笔算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
2、出示试一试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问:想想第一题个位上的 1 不够除以 3,第 2 题个位的 2 不够除以 5,我们应该商机?这个 0 能舍弃吗?在计算中,你估算了吗?3、提问:试一试的两道题和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小结:我们在计算除法是,除到某一位不够除时,要商 0 。
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提问:计算过程中,遇到被除数上某一位不够除时怎么办?小结:遇到某一位不够除时,要商 0 占位。
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要求用乘法验算。
集体订正,交流错误原因。
3、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小结:每 6 个装一盒,是看 6 4 8 里有几个 6,每 8 个装一盒,是看 6 4 8 里有几个 8,都是用除法计算。
(公开课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
习4》
目标
本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册第4页的内容。
教学流程
1. 热身活动
在开始正式教学之前,可以选择一个热身活动,例如让学生快速回顾前面几页的练题,或者进行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小游戏。
2. 课前导入
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用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第3页的内容,并提出与第4页的联系。
3. 新知讲解
在新知讲解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第4页新的练题,让学生了解本页的主题和目标。
4. 练指导
在练指导环节,教师应具体分析第4页的各个练题,解释题目要求,并给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5. 学生练
让学生自主完成第4页的练题,教师可以适时巡视、指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6. 错误讲解
在错误讲解环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集体讲解,澄清学生的疑惑。
7. 课堂小结
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并强调本课的重点和要点。
8. 作业布置
最后,教师可以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和反思环节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对本节课所使用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评价和反思。
教师可以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对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
以上是针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4》的公开课教案,根据具体情况,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教案的内容和环节。
希望本教案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四》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计算加减法;2.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能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重点1.对于群内加减法的计算能够有更深刻的理解;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将日常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教学难点1.加减法计算的口算速度,以及应用能力;2.对于实际问题的拆分和转换。
教学过程1.热身阶段1.1 教师根据教材上的习题,给出一道口算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进行计算,并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1.2 教师出示一道应用题,让学生尝试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2.讲解阶段2.1 教师通过数学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乐趣,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2.2 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例如“小明有5元钱,他去买了一张2元和一张3元的车票,他还剩下多少钱?”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5-2-3=0的数学问题。
3.练习阶段3.1 学生根据教材上的习题进行练习,并在课堂上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3.2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4.巩固阶段4.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4.2 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并在课堂上相互检查、纠正。
教学评价1.学生在热身阶段的口算能力;2.学生在转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3.学生在练习阶段的积极性和成果;4.学生对于课堂内容是否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景和游戏,让学生对加减法有了深刻的理解。
而在转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环节,有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需要加强实际操作、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对于实际问题的拆分和转换的教学,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练习四》教课方案教课方案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四》设计教课方案第 16 课时:练习四教课内容:教材 25 页练习四。
教课目的:1.进一步掌握口算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数相乘,一位数和三位数相乘的算理算法,能较娴熟地进行计算。
2.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3.在数学活动中获取成功体验,进一步加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有耐心地做题。
教课要点:稳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娴熟计算乘数中间有0 及末端有 0 的乘法。
教课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教课准备:课件。
教课过程:一、揭露课题,提出要求1.前几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2.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估量方法分别是如何的?你能联合例子谈谈在计算时分别要注意什么?请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沟通一下。
3.分组自由报告,教师合时点拨、指引。
4.揭露课题:今日这节课我们一同来练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
经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口算一位数与整十、整百数相乘,一位数和三位数相乘的算理算法,能比较娴熟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高(一)基本练习1.出示:350×2的积是()位数,积是()百多,积的末端有()个 0。
学生独立思虑 :(1)怎么不计算就能知道积是几位数?(2)积是几百多又是怎么知道的?(3)你以为积的末端有几个 0?先小组谈谈自己的发现再组织学生集体沟通。
(二)综合练习1.第 25 页第 2 题。
小卡片出示口算题,进行口算,并选择此中几题说出口算过程。
小结:口算乘数末端有 0 的乘法,只需先用一位数乘 0 前面的数,乘数末端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端添上几个 0。
2.第 25 页第 3 题。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集体校正。
发问:每组中的上下两题有什么不一样?(3)小结:用竖式计算时,乘数中间有 0 的,一位数要与它的个位对齐,要乘三位数中每一位。
苏教版小学数学
三年级
把数学当成一门语言学习,学会每一个术语的用法,熟悉每一个符号的意义
不要放过任何一道看上去很简单的例题——他们往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识点。
第12课时练习四
一、4×5+8= 9×2+4= 8×3+14=
6×6+9= 5×9+6= 4×2+7=
二、用竖式计算。
304×6 450×8 730×4
三、某公司分批组织员工外出旅游,已经去了3批,每批106人,公司里还有230
人没有去。
这个公司一共有员工多少人?
答案:一、28 22 38 45 51 15
二、1824 3600 2920
三、3×106=318(人) 318+230=548(人)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