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4优质教学设计2: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07.77 KB
- 文档页数:8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材分析:专题分析:本单元选取了李时珍、詹天佑、李世光、牛顿、爱因斯坦五位世界著名科学家。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通过对科学家的了解,达到这样的目的:A了解这五位科学的人生轨迹;B了解他们在世界科学史上的地位,他们的科学事业对本国,对人类的贡献。
C总结科学家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原因,一方面了解科学所处的国情背景、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找出科学家人生与事业的发展与国情时代的关系,一方面总结他们探索发现的方法,以便运用于具体的生活与学习中,一方面总结科学品质方面的共性特征。
本课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认识他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教学指导要求:基本要求: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留学归来报效祖国、创建地质力学、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
感受李四光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发展要求:认识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本课结构: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成长经历)二、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科学成就)三、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社会贡献)四、评价李四光(学术地位;人格魅力;总体结论。
)■学情分析:学生对李四光的成长历程感兴趣,其科学成果较难懂。
本课学习要求要在掌握指导意见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拓宽历史视野,尽量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们成长的样本,从中找到成长的力量。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李四光的留学经历、科学成就和社会贡献。
(2)理解李四光成为中国科技界一面旗帜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阅读教材,编制和研读李四光生平年表。
(2)联系李四光的生活年代,捕捉人物成长心路。
(3)陈述自己的观点,提炼对人物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李四光生平的研读,感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人生志向和爱国精神。
(2)通过学习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理念和方法:理念:了解人物的“线”“面”“点”,(“线—人物生平”、“面—人物时代”、“点—人物关键点”)综合分析人物,形成对人物的认识。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目标导航] 1.了解李四光少年时代的生活,分析其树立远大志向的社会根源。
2.概括李四光在地质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明确其在地质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四光在推动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开采方面的突出贡献,认识其伟大的品质。
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留学日本:学习造船专业,学成回国后被赐以“工科进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进士之一。
2.留学英国:初学采矿,后改学地质,经过几年勤奋学习,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3.回到祖国:在北京大学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一面为祖国培养地质人才。
[思维点拨]矢志“科学救国”的信念是李四光两度出国,两度回国服务的关键动力。
二、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1.创立地质力学(1)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提出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假说。
(2)抗日战争时期:发表论著,介绍自己对地壳运动所造成的不同类型构造体系的测定和推论,并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一名词。
(3)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
地质力学作为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
(4)20世纪60年代初:完成《地质力学概论》一书,该书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2.其他科学领域(1)在古生物学研究方面:李四光通过对大量化石的研究,创立了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在冰川学的研究上,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
[易错提醒]地质力学是李四光在批判已有地质理论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并不完全是“土生土长”的学说,其真正确立的标志是《地质力学概论》一书的正式发表。
[重点精讲]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对农业生产的重大意义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对兴修水利、发展灌溉、防止水旱灾害、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山区经济、改良土壤、开展水土保持等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三、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1.推动中国石油的开发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李四光留日学习造船及其志向;留英学习地质及其目的。
李四光代表性的地质力学论著及其成就;创立蜓科化石鉴定标准;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以地质力学理论指导石油、铀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地震预测。
②理解:李四光能够成为中国科技界一面旗帜的原因。
③运用:李四光回国工作的原因与目的。
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奠基人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推翻“中国贫油”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引导探究编制与研读李四光生平年表概括关键词3 情感态度价值观李四光“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科学的态度,不迷信权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努力,是李四光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
急国家之所急,将科学服务于祖国与人民,李四光是科技界的旗帜。
【重点】:李四光的研究成就及其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
【难点】:李四光如何应用他的科学理论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课时】;1节【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谱写者其雕塑和孔子、鲁迅等中华名人一起“落户”在中华世纪坛,供全国人民纪念曾是前清进士、同盟会员、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人把“中国贫油论”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他是……2 进入正课留学生涯:1、留学日本:学习造船—— 1910年回国,赐“工科进士”2、留学英国:学习采矿、地质—— 1920年回国,从事科研与培养人才(北大教授)3、赴英深造(对国民政府不满)—— 1950年回国,为祖国科学事业作伟大贡献问:李四光为什么选择造船专业?答:课本历史纵横——甲午中日战争时,由于中国的舰船不如日本,吃了败仗。
在日本学习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勉励他“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
李四光把这些教导铭记于心。
为实现儿时的心愿,后来他选学造船专业。
李四光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用自己的所学,为国所用,可见李四光的志向十分的远大和崇高。
问:李四光为什么一定要回国工作?答:李四光在少年时代丢立下“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思维激活1.李四光是地质力学的奠基者,你知道他第一次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一名词是在哪部著作中吗?2.李四光不仅提出了独特的地质力学理论,在冰川学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你知道他对冰川学的研究作出了什么贡献吗?毛泽东与李四光亲切握手自主整理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少年时代的李四光先是留学日本,立志为祖国造出第一流的兵舰和轮船,建设强大的海军,选择学习了_______专业。
2.后来,李四光又到英国_______大学留学,最初学习采矿,后来改学地质,并获得_______硕士学位。
他婉言谢绝老师希望他留在英国的好意,回国到北京大学,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一面为祖国培养地质人才。
二、献身祖国科技,取得突出成就1.创立地质力学(1)创立理论①1926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提出大块大陆运动的_______假说,这是其地质力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②抗日战争时期,李四光先后发表10余篇论著,介绍自己对地壳运动所造成的不同类型构造体系进行的测定和推论,并在《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一名词。
③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作了题为《______________》的学术报告,从此,地质力学作为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
④20世纪60年代,李四光完成《____________》一书,该书是地质力学的代表作,也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2)影响深远①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_______、胜利油田、华北油田,不仅使李四光的理论和科学预见得到最有力的证明,还使中国摘掉了“_______”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②李四光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寻找_______资源,为发展我国核能事业作出了贡献。
③李四光晚年运用地质力学理论,对_______的生成和预测作了大量的研究,有效地加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预习导引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
2.认识李四光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1.重点:李四光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的杰出成就和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贡献。
2.难点:李四光能够成为中国科技界一面旗帜的主观与客观原因。
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接受良好教育:出生于清末湖北省黄冈县一个农村教师家庭,13岁他考入武昌高等小学。
2.留学日本:被选送到日本留学。
经过三年普通科学习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
3.学成归国:1910年回国,被清政府赐以“工科进士”。
4.赴英深造:再次离开祖国,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
最初学习采矿,后来改学地质。
几年后,他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1920年回国到北京大学,一直从事科研与培养人才。
[知识点拨]李四光一定要回国工作的原因李四光想到自己是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祖国服务。
而当时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正处于初创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二、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1.创立地质力学(1)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提出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假说。
(2)抗日战争时期:发表论著,介绍自己对地壳运动所造成的不同类型构造体系进行的测定和推论,并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一名词。
(3)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
地质力学作为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
(4)20世纪60年代:完成《地质力学概论》一书,该书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2.其他科学领域(1)在古生物学研究方面:李四光通过对大量化石的研究,创立了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在冰川学的研究上,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
[深度理解]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对农业生产的重大意义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对兴修水利、发展灌溉、防止水旱灾害、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山区经济、改良土壤、开展水土保持等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目标导航] 1.了解李四光少年时代的生活,分析其树立远大志向的社会根源。
2.概括李四光在地质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明确其在地质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四光在推动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开采方面的突出贡献,认识其伟大的品质。
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留学日本:学习造船专业,学成回国后被赐以“工科进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进士之一。
2.留学英国:初学采矿,后改学地质,经过几年勤奋学习,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3.回到祖国:在北京大学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一面为祖国培养地质人才。
[思维点拨]矢志“科学救国”的信念是李四光两度出国,两度回国服务的关键动力。
二、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1.创立地质力学(1)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提出大块大陆运动的方向性假说。
(2)抗日战争时期:发表论著,介绍自己对地壳运动所造成的不同类型构造体系的测定和推论,并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一名词。
(3)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
地质力学作为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
(4)20世纪60年代初:完成《地质力学概论》一书,该书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2.其他科学领域(1)在古生物学研究方面:李四光通过对大量化石的研究,创立了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提高了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在冰川学的研究上,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
[易错提醒]地质力学是李四光在批判已有地质理论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并不完全是“土生土长”的学说,其真正确立的标志是《地质力学概论》一书的正式发表。
[重点精讲]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对农业生产的重大意义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对兴修水利、发展灌溉、防止水旱灾害、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山区经济、改良土壤、开展水土保持等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三、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1.推动中国石油的开发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北师大版选修4历史教案介绍李四光,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出生于1929年,祖籍河南省南阳市,是中国地质科学的一位杰出代表。
他是最早从事我国古地磁工作的专家之一,也是我国城市地形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
他长期从事古地磁学与岩石磁学方面的研究,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学科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生平李四光于1950年在北平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随后到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并于1961年获得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1961年回国后,任职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在此期间,他进行了中国第一次地磁总站的组建,同时也在古地磁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86年,李四光被聘为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并于199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
他致力于推动城市地形学的研究,成为国内城市地形学领域的创始人之一,并多次担任国际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学术组织的成员和负责人。
学术成就李四光在古地磁学和岩石磁学方面的研究,使他成为国际地学领域中的知名学者。
他开展了大量的古地磁研究,在地球物理、地质学、生物学和天文学等交叉领域方面都有所贡献。
针对中国地形地貌的特点,他提出了地形地貌红线理论,并提出了一系列城市地形学的理论基础。
此外,他还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努力。
教育贡献在教育教学方面,李四光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培养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和学者,包括首位进入剑桥大学的中国古地磁学者。
他曾任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结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是我国地质科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在古地磁学和岩石磁学方面的研究,以及城市地形学领域的创新性理论贡献,为我国地质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教育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地质科学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才华和成就将永远被地质学界铭记。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教学目标】1.了解李四光的人生之路,掌握他为中国科技发展所作的贡献,特别是确定我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他的理论与大庆油田的发现以及他为核事业和地震预测等方面所作的贡献和主要事迹。
2、认识他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李四光能冲破重重障碍,心系祖国的崇高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的精神;学习他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学习他急国家之所急,将科学服务于祖国与人民,把一生都献给祖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李四光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的杰出成就和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贡献。
难点:李四光能够成为中国科技界一面旗帜的主观与客观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并向学生提问。
问题一:从引文看,李四光在科学理论上有什么重要建树?问题二:关于李四光的生平,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在学生回答问题二的过程中导入新课。
知识梳理: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清朝末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农村教师家庭,幼年学习成绩优异,被选送留学。
2.留学:(1)赴日本留学,考入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造船专业,被清政府授予“①”,跻身于中国最后一批进士;(2)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初学采矿,后改学地质,获得②硕士学位。
3.回国:回国到③大学,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一面为祖国培养地质人才。
二、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1.创立地质力学:(1)1926年,发表《④》,对大陆运动的方向性提出假说,成为地质力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作;(2)1945年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地质力学”这个名词;(3)1948年,李四光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作了题为《⑤》的学术报告,从此成为公认的地质力学奠基人;(4)20世纪60年代初,完成《⑥》一书,成为地质力学研究中的里程碑。
2.其他领域的成就:(1)在古生物学研究方面,创立⑦鉴定的10条标准;(2)在冰川学研究上,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3)亲自组织指导冰川专业人员开赴西南三线地区,为成昆铁路选线、⑧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课程标准解读】[课标要求]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认识他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课标解读] 基本目标是掌握李四光的主要经历、历史贡献等史实。
能力目标是依据上述活动认识李四光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理解其振兴祖国的爱国精神和孜孜以求的严谨科学态度。
考查重点是着重于具体的贡献和体现的精神、品质,往往与其他科学家相联系命题。
【情境激趣诱思】彼此不同右图漫画是描写的大庆油田发现的石油与食用油混为一谈的笑话,表达了人们对中国发现石油的喜悦心情。
1959年9月26日下午4点,位于松嫩平原腹地的“松基三井”首喷工业油流!适逢新中国十年之庆,人们赋予这个共和国石油工业的“长子”一个响亮的名字——大庆!大庆油田的发现,验证了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的陆相生油理论。
【诱思探究】李四光为我国地质科学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哪些巨大的贡献?【教材内容详解】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家庭出身: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清朝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一个农村教师家庭。
13岁考入武昌高等小学,改名李四光。
2.留学经历(1)留学日本:①学校和专业: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造船专业。
②愿望:立志为祖国建造第一流的兵舰和轮船,建设强大的海军,使中国不再受外国的侮辱。
③结果:学成回国的第二年,他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生考试”,获得优异成绩,被赐以“工科进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批进士之一。
清末留学转向日本的原因:甲午一战使向以天朝大国为尊的清王朝大为震惊,举国上下受到极大的刺激,这次失败对中国的震动之大,远远超过了1840年以来的中英、中美之战。
一部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及青年急欲至日本探究日本速强的原因,而朝廷中的一些大员也欲借鉴日本的经验,使中国的变法取得速效。
又因为甲午中日战争以前,中国从西方引进的一些先进的“制造驾驶”技术在甲午战争中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对中国落后进行探究的思考自然从科学技术转向对社会与文化的改造上来。
由于日本学习西方有成,加之客观上留学日本有着路近、省费、同文同种等有力的客观条件,所以,大批留学生开始由欧美转向日本。
(2)留学英国:①学校和专业: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后改学地质。
②愿望:学成回国,让中国人也能开发自己的矿藏,不受外国人的摆布。
③结果:获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婉谢了老师让他留在英国或到英国人开设的公司工作的好意,回北大工作,一面从事科学研究,一面为祖国培养地质人才。
[学思同步探究]问题探究:材料一P124 历史纵横。
材料二 P125 学思之窗(上)。
请回答:(1)据材料一,李四光留学日本选学造船业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2)据材料二,李四光为什么一定要回国工作?提示:(1)以国家强大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2)李四光在少年时代就立下“努力向学,蔚为国用”的志向。
他去英国学习的本意就是让国人也能开发自己的矿藏。
获得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后,虽然有机会在国外工作,并有优厚待遇,但当时中国的地质科学发展正处于初创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专门人才,李四光想到自己是中国人,应当将自己的所学为祖国服务,因此毅然踏上归国之路。
例题探究例题1“要造船,就得有钢铁;要钢铁,就得靠采矿。
我已经学了一年的采矿,但我现在认为,光会采矿是不行的。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科学落后。
如果我们自己不能找矿,将来就是给洋人当采矿工。
”李四光发表这番谈话时,他正在A.日本留学 B.英国留学 C.国内任教 D.英国讲学解析:在英国留学期间,李四光一开始学习采矿,后来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矿业落后的局面,他改学地质,希望中国人也能开发自己的矿藏。
答案:B二.为中国地质力学奠基1.创立地质力学(1)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地质力学萌芽。
(2)抗战期间已担任中央地质研究院地质所所长,虽然颠沛流离,但从未中断过地质科学研究,先后发表10余篇论著,介绍自己对地壳运动所造成的不同类型构造体系的测定和推论。
(3)1945年在《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正式提出“地质力学”名词。
(4)1948年出席在伦敦举行的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就他所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作《新华夏海的起源》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
地质力学新学科诞生,李四光成为公认的地质力学奠基人。
(5)20世纪60年代初完成《地质力学概论》一书,对自己40年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作了总结,成为地质力学的代表作,和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
2.其他领域的成就(1)创立蜓科化石的鉴定标准:通过对大量蜓化石的研究,创立了蜓科化石10条鉴定标准,提高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被国内外古生物学家普遍采用。
(2)冰川学研究:通过多次实地考察,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推翻外国人的错误结论,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
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亲自组织指导冰川专业人员开赴西南三线地区,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是对科学的杰出贡献,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李四光对我国冰川学的研究和应用:李四光是我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的奠基人。
1921年在太行山东麓和大同盆地首次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
30年代在长江中下游庐山、黄山、九华山、天目山等地发现了各类冰蚀、冰碛地形和冰碛物,撰写了经典名著《冰期之庐山》,划分了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推翻了国际上许多冰川学权威断言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
并最终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确立,是我国第四纪地层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对寻找地下水资源、矿金矿床、选定工程建设场址,都有重要指导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亲自组织指导冰川专业人员开赴西南地区,运用其研究成果为成昆铁路选线、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学思同步探究]问题探究:P125 学思之窗(下)。
当时,李四光全家都在英国,他为什么又一次回来了?提示:李四光学成归国后曾长期致力于地球科学的研究,并在国内外获得了很高声誉。
但由于国民党的腐败和长期战乱,他的科学救国理想无法实现,所以对国民党政府十分失望,与此同时,他看到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前途执着奋斗,对此寄予厚望。
新中国的成立,使李四光感到科学发展、国家复兴有望,就克服重重困难,决定回国,全力投入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例题探究例题2 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上,李四光作了题为《新华夏海的起源》的学术报告,该报告的发表标志着()A.地质力学学科的萌芽 B.地质力学学科的创立C.地质力学学科的成熟 D.“中国贫油论”的终结解析:李四光的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地质力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正式载入史册。
答案: B三.推动中国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1.推动石油开采(1)背景:国民经济恢复和工业建设,对石油需求量大。
(2)理论研究: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
(3)成果: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相继找到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
(4)意义: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李四光对我国石油勘探的贡献:在20世纪前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多次在中国的土地上到处找油,总是两手空空。
于是,他得出了“中国贫油”的结论。
李四光早在三十年代,就预言中国东部新华夏系沉降带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面对毛泽东的垂询,李四光根据地质力学的原理,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整个新华夏体系就是“多字型构造体系”,它的三个沉降带既生油又储油,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
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
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完全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
”2.运用地质力学进行的其他研究工作(1)寻找铀矿,发展核能事业。
(2)探索地震生成和预报,钦誉海内外。
李四光论地震: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象。
但是,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物理现象。
我看要这样说也可以,不过,这是一种与地质构造有密切关系的物理现象。
总之,这是地球表层一部分地区所发生的现象。
有的地区在活动,有的地区则安静。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地质现象。
因此,地震地质工作是一个首要的问题。
但传统的习惯都是按物理的现象来处理,所以一般用物理的手段来了解地震。
其实,地震是地下的震动,我们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应该看到地震是在地球里发生的。
物理方法是肯定要用的,但是首先要搞地质工作。
3.对李四光的评价(1)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他把一生献给科学事业,献给祖国和人民。
(3)为中国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学思同步探究]图文探究: P127图片 1964年,毛泽东和参加科学大会的李四光握手。
毛泽东与李四光握手说明了什么?提示:李四光为我国地质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实际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和重视。
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P126 历史纵横(左)。
材料二 P92 历史纵横(右)。
请回答:(1)据材料一,李四光对我国石油工业的贡献有什么重要意义?(2)材料二表现出李四光怎样的精神?提示:(1)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2)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为祖国建设事业奉献自己全部力量的精神。
例题探究例题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四光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早年受孙中山“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的勉励,后两度出国留学,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他打破了两个“洋神话”,被誉为中国的“地质之光”。
材料二“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四光打破了哪两个“洋神话”?(2)据材料二回答,“我国地质学家独创理论”主要指什么?依据这一理论发现的油田中,除了“大庆油田”还有哪些油田?依据“独创地质理论”还有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3)李四光的哪些精神值得当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习?解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回答就可。
答案:(1)他推翻了外国人作出的“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
在他地质力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成功地发现了许多大型油田,推翻了外国人的“中国贫油论”。
(2)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寻找铀矿资源、对地震的生成和预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