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四 马克思(精)
- 格式:ppt
- 大小:971.50 KB
- 文档页数:84
⼈教版⾼⼆历史选修四第五单元⽆产阶级⾰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马克思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产阶级⾰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马克思【课程标准】了解马克思的⾰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马克思为创⽴马克思主义学说⽽不懈奋⽃的探索精神;马克思的主要⾰命活及他的理论建树。
【整体感知】马克思在理论上的贡献: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指导⽆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有⼒武器,是普遍真理。
【知识梳理】⼀、马克思“为⼈类⼯作”崇⾼理想产⽣的原因1、良好的早期教育2、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早期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法国启蒙思想中的“⾃由、平等、天赋⼈权”思想的影响使马克思产⽣了为⼈类谋幸福的崇⾼理想,从⽽确⽴了马克思⼈⽣的指路航标——为⼈类的解放和幸福⽽⼯作。
⼆、马克思思想的伟⼤转变及其原因1、转变的过程①⼤学期间他被⿊格尔哲学所吸引,加⼊青年⿊格尔派组织的“博⼠俱乐部”。
②尽管后来由于对⿊格尔唯⼼主义的批判,使他与青年⿊格尔派的主要⼈物分道扬镳,但他在这⾥汲取了⿊格尔哲学的精髓——辩证法思想,为创⽴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③这⼀年,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发表,这本书给马克思以巨⼤影响,使他迅速摆脱⿊格尔唯⼼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④由于普鲁⼠政府对资产阶级⾃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的镇压,尽管取得了博⼠学位,马克思并没能如愿地在⼤学⾥谋得职位。
但他仍坚持中学毕业时的信念,决⼼⽤哲学的理性与政府的⿊暗作⽃争。
他把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领导⼯⼈运动作为⾃⼰⼀⽣的事业。
⑤马克思还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进⾏了研究,在思想上,这个时期的马克思已完成从唯⼼主义向唯物主义、从⾰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伟⼤转变。
2、转变的原因(1)由唯⼼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的原因:崇⾼理想,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书的影响。
(2)由⾰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原因:崇⾼理想,对费尔巴哈思想的研究和批判。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1)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马克思主义的奋⽃历程1844年8⽉,马克思开始了与恩格斯的伟⼤合作,他们合作写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发表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并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他们把唯物主义运⽤于⼈类社会和⼈类历史的研究,第⼀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原始资料: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在选择职业上,马克思认为,刚踏上人生旅途、不愿受命运摆布的青年,必须严肃地考虑对职业的选择。
他强调一个重要思想:不应局限在狭隘的利己主义的圈子里,而要寻求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整个社会的道路和手段。
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劲、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行事。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页。
马克思相关资料原始资料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在选择职业上,马克思认为,刚踏上人生旅途、不愿受命运摆布的青年,必须严肃地考虑对职业的选择。
他强调一个重要思想:不应局限在狭隘的利己主义的圈子里,而要寻求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整个社会的道路和手段。
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劲、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行事。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页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3月到9月间,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了批判,这对他向唯物主义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在《导言》中,马克思力求指出人类从各种形式的压迫下获得彻底解放的途径并论证共产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导言》还阐述了先进理论的革命作用。
这篇文章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即使从历史的观点来看,理论的解放对德国也有特别实际的意义。
德国的革命的过去就是理论性的,这就是宗教改革。
正像当时的革命是从僧侣的头脑开始一样,现在的革命则从哲学家的头脑开始。
无产阶级宣告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只不过是揭示自己本身的存在的秘密,因为它就是这个世界制度的实际载体。
[课标要求]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其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2.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3.了解毛泽东、邓小平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目标导航] 1.了解马克思早年的成长历程,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社会原因。
2.了解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3.概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分析二人合作的基础及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
一、“为人类工作”1.树立崇高理想中学时代,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产生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他喜欢说的名言是“为人类工作”。
2.思想转变(1)大学时代被黑格尔哲学所吸引,加入“博士俱乐部”。
后汲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2)1841年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发表,给马克思以巨大影响,使他摆脱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3)1844年主编《德法年鉴》,通过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研究,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
[思维点拨]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两次重大飞跃,为其最终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二、伟大合作1.理论建设(1)1844年,与恩格斯合作发表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的著作——《神圣家族》。
(2)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2.政党建设(1)1846年初,马克思、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2)1847年,一起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将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3.马克思主义诞生(1)背景:1847年底,与恩格斯参加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委托为同盟拟定纲领。
第13课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问题导学一、对马克思的评价活动与探究材料一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材料二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据材料一归纳马克思重大的理论研究成果。
(2)材料二中恩格斯是如何评价马克思的?你对此如何理解?(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马克思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精神财富?二、对恩格斯的评价活动与探究材料一“不论是马克思生前,还是他去世之后,恩格斯的工作都是具有开创性的。
如果说,没有马克思就没有共产主义理论的话,那么没有恩格斯就不会有我们看到的马克思。
”(1)结合史实探究对“没有恩格斯就不会有我们看到的马克思”的理解。
材料二下图所示是位于德国柏林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塑像。
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面后,开始了两人毕生不渝的友谊。
恩格斯说:“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还做得不错。
”(2)你应该如何理解“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这句话的含义?1.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1)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主要包括系统阐明了唯物史观,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意义: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马克思的主要革命实践活动(1)1846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创建“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学习目标】
1、识与能力
识记马克思树立“为人类工作”思想准则的原因,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马克思思想的两次转变和飞跃。
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合作的成就。
马克思思想的不断发展,创新和完善与革命实践活动的关系及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崇高理想树立与永恒追求真理的关系。
《共产党宣言》对世界级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马克思对东方特别是中国遭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科学认识。
理解革命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资本论》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2、程与方法
分析材料法、归纳法、问题探究法、问题讨论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的树立是不断追求真理的根源,促进思想理论的不断创新与改善。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合作”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关系。
马克思生活的贫困与思想的富有形成的强烈对比,马克思对革命抱有必胜信心。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马克思思想经久的生命力。
强大的解放力和重大的影响力。
【重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他所从事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活动。
难点:马克思“为人类工作”崇高理想的确立的原因和他思想几次飞跃的原因。
马克思相关资料原始资料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在选择职业上,马克思认为,刚踏上人生旅途、不愿受命运摆布的青年,必须严肃地考虑对职业的选择。
他强调一个重要思想:不应局限在狭隘的利己主义的圈子里,而要寻求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整个社会的道路和手段。
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劲、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行事。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页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3月到9月间,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了批判,这对他向唯物主义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在《导言》中,马克思力求指出人类从各种形式的压迫下获得彻底解放的途径并论证共产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导言》还阐述了先进理论的革命作用。
这篇文章标志着马克思完成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即使从历史的观点来看,理论的解放对德国也有特别实际的意义。
德国的革命的过去就是理论性的,这就是宗教改革。
正像当时的革命是从僧侣的头脑开始一样,现在的革命则从哲学家的头脑开始。
无产阶级宣告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只不过是揭示自己本身的存在的秘密,因为它就是这个世界制度的实际载体。
北师大版选修4历史《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说课稿一、课程背景介绍选修4历史《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是北师大版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思想和贡献,使学生深入了解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从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背景; 2. 掌握马克思、恩格斯在社会思想、哲学、经济学等领域的重要贡献; 3. 理解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中的指导作用;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中的指导作用。
2.教学难点–如何准确理解和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和思想;–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的实践中。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背景(20分钟)•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出生、成长背景,以及他们的家庭背景;•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和文化领域的早期经历;•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在青年时代的朋友和思想交流。
2.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30分钟)•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集大成者的思想内涵;•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观、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等重要思想;•探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对后人的影响和指导。
3.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中的指导作用(40分钟)•分析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紧密关联;•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和历史地位。
4.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对学生的启示和影响(20分钟)•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对青年学生的启示和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分析现实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