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8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测试(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20分(11分)(202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出师表》,回答小题。
出师表诸葛亮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做之、袆、允之任也。
1.(3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卑鄙:(2)顾:(3)驽钝:2.(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3.(4分)诸葛亮认为蜀国已经具备了出师北伐的哪两个条件?(7分)(2024·四川凉山·模拟预测)【最新模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日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巢,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别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若夫..霪雨霏霏(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发议论)B.至若春和景.明(日光)C.而或长烟一.空(全)D.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语气)5.(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用一连串的四字短句,层层渲染,写天气的恶劣,人心的酸楚,突出了一种悲凉的情景。
《出师表》课堂测试(一)答案一、(1题1分)1.死2.古代皇帝死亡3.不合道理4.贫困衰弱5.确实,实在6.时候7.朝廷8.这里指疆场9.发扬,扩展10.随意地看轻自己二、(1题2分)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候啊。
2.大概是追念先帝(对大家)的厚遇。
3.(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三、(1点1分)①交代了自己为何而出师。
②暗示刘禅要珍惜今天的国家,如果不发愤图强就会灭国。
③引出下文提出开张圣听的意见,希望君主重用依靠这些忠良之士,国家就有希望。
④分点答题。
《出师表》课堂测试(一)答案一、(1题1分)1.死2.古代皇帝死亡3.不合道理4.贫困衰弱5.确实,实在6.时候7.朝廷8.这里指疆场9.发扬,扩展10.随意地看轻自己二、(1题2分)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候啊。
2.大概是追念先帝(对大家)的厚遇。
3.(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三、(1点1分)①交代了自己为何而出师。
②暗示刘禅要珍惜今天的国家,如果不发愤图强就会灭国。
③引出下文提出开张圣听的意见,希望君主重用依靠这些忠良之士,国家就有希望。
④分点答题。
《出师表》课堂测试(一)答案一、(1题1分)1.死2.古代皇帝死亡3.不合道理4.贫困衰弱5.确实,实在6.时候7.朝廷8.这里指疆场9.发扬,扩展10.随意地看轻自己二、(1题2分)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候啊。
2.大概是追念先帝(对大家)的厚遇。
3.(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三、(1点1分)①交代了自己为何而出师。
②暗示刘禅要珍惜今天的国家,如果不发愤图强就会灭国。
③引出下文提出开张圣听的意见,希望君主重用依靠这些忠良之士,国家就有希望。
④分点答题。
《出师表》课堂测试(一)答案一、(1题1分)1.死2.古代皇帝死亡3.不合道理4.贫困衰弱5.确实,实在6.时候7.朝廷8.这里指疆场9.发扬,扩展10.随意地看轻自己二、(1题2分)1.这确实是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候啊。
出师表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 出师表的作者是()A. 曹操B. 刘备C. 诸葛亮D. 孙权答案:C。
解析: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2.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先帝”指的是()A. 刘备B. 刘表C. 刘协D. 刘焉答案:A。
解析:这里的先帝就是蜀汉的先主刘备。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的原因是()A. 欲报之于陛下也B.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C. 先帝不以臣卑鄙D.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答案:B。
解析:这些臣子和志士这么做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要报答给陛下。
4.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 举例论证B. 对比论证C. 道理论证D. 比喻论证答案:B。
解析:将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进行对比,亲贤臣远小人和亲小人远贤臣的不同结果。
5.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诚宜开张圣听(扩大)B.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C.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D.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留)答案:D。
解析:这里的“遗”是给予的意思。
6.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报”的意思是()A. 报答B. 报复C. 报告D. 报纸答案:A。
解析:结合语境,这里是报答先帝的意思。
7.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说的是()A. 诸葛亮自己的经历B. 赵云的经历C. 张飞的经历D. 关羽的经历答案:A。
解析:诸葛亮在刘备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时刻奉命行事。
8. 下列对出师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 文章言辞恳切,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和对后主的忠诚。
C. 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主要的是广开言路。
D. 文章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既有对往事的回顾,又有对未来的期望。
1. 问:官渡之战中谁最终获得了胜利?答:曹操利用奇袭战术,最终击败了袁绍,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
2. 问:赤壁之战中,谁用火攻计击败了曹操?答:黄盖假降,周瑜指挥东吴军队,采用火攻策略,大败曹军。
3. 问:“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哪三人?答:刘备、关羽、张飞在虎牢关与吕布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4. 问:诸葛亮在五丈原临终前,将未竟的事业交给了谁?答:诸葛亮将兵权和遗命传给了姜维,希望其继续北伐。
5. 问:《三国演义》中,谁因贪图美色而忽略了刘备的逃亡,导致失去擒获的机会?答:曹操因欣赏赵云的勇猛,在长坂坡未能下狠手,放走了赵云和刘备的家眷。
6. 问:定军山之战,谁斩杀了夏侯渊?答:老将黄忠在定军山之战中斩杀了夏侯渊,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
7. 问:宛城之战,谁被张绣军所杀?答:曹操的子侄曹昂在宛城之战中被张绣军所杀,曹操也险些丧命。
8. 问:许褚裸衣战马超,这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答:在街亭之战中,许褚与马超激战,不分胜负,后来许褚裸衣再战,仍不分高下。
9. 问: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是为了寻找谁?答:关羽为了寻找失散的兄长刘备,过五关斩六将,历尽艰辛。
10. 问:诸葛亮在何处三气周瑜,并最终导致周瑜吐血而亡?答: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后,三次用计策气周瑜,周瑜气愤之下,最终吐血而亡。
11. 问:曹操在哪场战役中失去了他的名将典韦?答:曹操在宛城之战中失去了他的名将典韦,典韦为保护曹操力战至死。
12. 问:《三国演义》中,谁被尊为“凤雏”?答:庞统因其才智出众,被称为“凤雏”,在落凤坡不幸被射杀。
13. 问:关羽卖绿豆,用的是哪一招?答:关羽在解县杀人后逃亡到涿郡,卖绿豆时用的是“用水浸”的方法。
14. 问:刘备在哪个地方登基成为蜀汉皇帝?答:刘备在成都登基,建立了蜀汉政权,自称皇帝。
15. 问:卧龙是谁的别称?答:“卧龙”是诸葛亮的别称,因隐居隆中,被世人誉为卧龙先生。
16. 问: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多少?答:关羽的爱刀——青龙偃月刀,据说重达八十二斤,是关羽的标志性武器。
出师表测试题(附答案自测题(一)一、译句,梳理内容: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句: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译句:3.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句: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译句: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句: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译句: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译句: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译句:9.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译句:10.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译句:11.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译句:12.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译句:13.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句:14.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句:1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句:1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译句:二、阅读1—5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的人,该受赏的是“”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10.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11.文中的“先汉”指的是,后汉指的是。
12.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出师表自测题(二)一、译句,梳理内容: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句:2.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译句:3.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译句: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句: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020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3课出师表同步测试题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锃亮(zèng)颁发(bān)曦月(xī)杳无消息(chá)B. 诘责(jié)绯红(fēi)沿溯(sù)广袤无垠(mào)C. 仲裁(zhòng)不逊(xùn )轩邈(miǎo)藏污纳垢(hòu)D. 由衷(zhōng)横亘(gèn)鸢飞戾(lì)天深恶痛疾(è)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 国破/ 山河在B. 其实/ 味不同C. 辛苦/ 遭逢/ 起一经D. 寡人/ 反取病也3.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然胡不已乎惧其不已也死而后已B. 大道之行也策之不以其道益慕圣贤之道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天下独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 兵革非不坚利也父利其然也利尽南海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B. “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 本文以“记”为名,先写景后叙事,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出议论。
D. 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
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5.《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A. 宽厚B. 礼让C. 律己严D. 谦虚6.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①但微颔之________②惟吾德馨________③亭亭净植________7. 默写填空(1)会当凌绝顶,________。
《望岳》(2)《春望》中写诗人因忧国、伤时、思家而快速苍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王绩的《野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知识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陛.下()臧否..()恢弘.()菲.薄()庶.()弩钝..()2.积累文言词汇。
(1)重点实词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光:发扬光大。
恢弘:这里是动词,意识是发扬扩大。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陟罚臧否:奖惩功过、好坏。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斟酌损益:(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咨诹善道:询问(治国)的好道理。
(2)古今异义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②臣本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③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言行恶劣)④由是感激..(古义:感慨激动;今义:感谢)⑤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⑥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⑦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奔走效劳;今义:驱赶、奔跑)(3)一词多义①遗深追先帝遗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读“wèi”,给予)②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判定,评定)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③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动词,奏效、实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效用,这里是“任务”的意思)④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表目的,用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介词,因为)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连词,从而)(4)词类活用①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做动词,发扬扩大)②亲贤臣,远小人(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③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④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⑤深入不毛(毛:名词作动词,长庄稼)⑥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作名词,指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⑦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作奸犯科:动词作名词,奸邪的事)3.拓展延伸。
(1)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诸葛亮当军师——足智多谋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2)古诗中的《出师表》:①“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②“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出师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疲弊.(bì) 陛.下(bì) 陟罚臧否.(p ǐ) B .行.阵(háng) 驽钝.(dùn) 裨补阙.漏(qu ē) C .崩殂.(cú) 恢弘.(hóng) 夙.夜忧叹(sù) D .以彰其咎.(chù) 妄自菲.薄(f ěi ) 攘.除(r ǎng )2.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陟罚臧.否(赞扬) 性行淑均.(公正、公平) 夙.夜忧叹(早) B .中道崩殂..(死) 悉以咨.之(询问) 此皆良实..(忠良、诚实) C .平明之理.(治理) 臣本布衣..(平民) 以彰.其咎(表明、显扬) D .咨诹.善道(询问) 引喻失义.(道理)危急存亡之秋.(时候) 3.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 .庶竭.驽钝——殚精竭.虑 C .三顾.茅庐——顾.此失彼 D .猥.自枉屈——猥.琐不堪4.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必能裨补阙漏B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C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 .臣不胜受恩感激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B .本文是奏章,全文以议论为主,同时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C .诸葛亮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提出了三条建议。
D .《出师表》表达出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6.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兴高彩烈B. 津津有味C. 出奇不意D. 一愁莫展2.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诗人()的作品。
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3. 《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
A. 《三国演义》B. 《西游记》C. 《水浒传》D. 《红楼梦》4. 以下哪项不是《论语》中的内容?()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的诗句。
A. 王之涣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
2. 《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 性相近,习相远”。
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出自《》。
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的名句。
5.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1.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怎样的荷塘景象?2. “月光如流水一般”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句话中,“酣眠”和“小睡”分别指代什么?4. 文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 作者通过描述荷塘月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四、作文题(20分)请以“我眼中的四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测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意D. 快2. 《出师表》的作者是谁?A. 诸葛亮B. 司马迁C. 曹操D. 关羽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哪首诗?A. 《登鹳雀楼》B.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C. 《望岳》D. 《登高》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一鼓作气B. 画龙点睛C. 推心置腹D. 亡羊补牢5.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哪类人物形象?A. 豪放派B. 婉约派C. 理学派D. 江湖派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杜甫的诗句。
()3.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4.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李白的诗句。
()5.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出自《离骚》。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史记》的作者是_______。
2. “学而不思则_______,思而不学则_______。
”3.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_______的《鹊桥仙》。
4.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他们三人中排行老大的_______。
5. 《庐山谣》的作者是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离骚》的主题思想。
2. 介绍《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形象。
3. 解释“四大名著”指的是哪四部作品。
4. 简述《论语》中的“仁”的概念。
5. 解释“唐诗宋词元曲”中的“元曲”。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写出一句包含“月”的成语。
2. 请写出一句包含“山”的成语。
3. 请写出一句包含“水”的成语。
4. 请写出一句包含“风”的成语。
5. 请写出一句包含“花”的成语。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庐山谣》中的“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的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2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妖娆.(rǎo)襁.褓(qǎng)骈.进(pián)唐雎.(jū)B、承蜩.(tiào) 枘凿(luì) 鸿鹄.(hú) 白频.(píng)C、风骚.(sāo) 休浸.(jìng) 扶掖.(yè) 乐毅.(yuè)D、佝.偻(gōu) 舴.艋(zé) 亵.渎(xiè) 缟.素(gǎo)2、下列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3分)A、一代天骄媚上欺下狐军奋战黎民百姓B 、温声细语断章取义恼羞成怒重蹈履辙C 、理智易明恪尽职守气吞斗牛弥留之际D 、无与伦比涕泗横流怒不可遏一扌不黄土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顿.失滔滔(立刻) 略输.文采(差) 宜.多应者(应当)B、断.章取义(分开) 强聒不舍.(舍不得) 不辱.使命(辱没)C、以数.谏故(屡次) 度.德量力(估计) 化为乌.有(没有)D 、谓.为信然(说) 引喻失义.(恰当) 本题主眼.(重点)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B、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本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D、听到有人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了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B、小王对自己能否学习电脑充满了信心.C 、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D、弟弟不但很瘦,而且精神饱满.6、口语交际。
一、解释下列词语,共55个空,每空2分,总分110分。
1、辍耕之垄上之:2、苟富贵苟:3、若为佣耕若:4、发闾左適戍渔阳適:5、会天大雨会:6、今亡亦死亡:7、等死,死国可乎等:死国:8、楚人怜之怜: 9、为天下唱唱:10、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王:11、固以怪之矣以: 1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13、皆指目陈胜指目: 1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15、身被坚执锐被:锐:16、皆刑其长吏刑:17、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18、故不错意也错: 19、岂直五百里哉?直:20、仓鹰击于殿上仓: 21、以头抢地尔抢:22、秦王色挠挠: 23、长跪而谢之谢:24、寡人谕矣谕: 25、时人莫之许也许:26、此人可就见就:27、不可屈致也致:28、将军宜枉驾顾之枉驾:顾:29、由是先主遂诣亮诣:30、欲信大义于天下信:31、自董卓已来已:3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殆:资:33、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身:34、以光先帝遗德光:35、引喻失义义:36、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刑:3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遗:38、悉以咨之咨:39、性行淑均淑:均:40、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41、猥自枉屈猥:42、庶竭驽钝驽:钝:43、以咨诹善道诹:44、至于斟酌损益损:益:45、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46、以彰其咎彰:21《陈涉世家》1、辍耕之垄上之:去、往2、怅恨久之怅:失望3、苟富贵苟:如果4、若为佣耕若:你5、陈涉太息曰太息:长叹6、发闾左適戍咸阳適:通“谪”7、屯大泽乡屯:停驻 8、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9、度已失期失期:误期 10、今亡亦死亡:逃走11、等死,死国可乎等:同样死国:为国事而死 12、不当立立:指立为国君13、以数谏故数:屡次 14、楚人怜之怜:爱戴15、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16、卜者知其指意指意:意图17、念鬼:考虑卜鬼的事 18、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王:称王19、置人所罾鱼腹中罾:用网捕 20、固以怪之矣以:通“已”2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令:暗使间:私自,偷着22、夜篝火篝:笼 23、皆指目陈胜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24、忿恚尉忿:恼怒 25、尉剑挺剑挺:剑拔出鞘26、并杀两尉并:一起 27、藉第令毋斩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2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难道29、敬受命受命:听从(你的)号令30、袒右:露出右臂31、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徇:攻占32、比至陈比:等到33、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34、身被坚执锐被:通“披”坚:指铁甲执:紧握着锐:指武器35、号为张楚号:宣称36、复立楚国之社稷社稷:国家3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38、上:(1)辍耕之垄上(上面)(2)上使外将兵(皇上)39、次:(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40、指:(1)卜者知其指意(意图)(2)皆指目陈胜(指指点点)41、书:(1)乃丹书帛曰(写)(2)得鱼腹中书(有字的绸子)42、令:(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派) (2)令辱之(使.让)(3)召令徒属曰(号令) (4)陈守令皆不在(县令)22《唐雎不辱使命》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2、大王加惠加惠:给予恩惠3、故不错意也错:通“措”4、请广于君广:扩充5、岂直五百里哉?直:只,仅仅6、秦王拂然怒拂然:盛怒的样子7、布衣之怒布衣:平民 8、以头抢地尔抢:撞9、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10、休祲降于天休祲:吉凶的征兆11、天下缟素缟素:指穿丧服 12、秦王色挠挠:屈服13、长跪而谢之谢:道歉 14、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15、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16、以:(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2)以君为长者(把)(3)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4)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23《隆中对》1、亮躬耕陇亩陇亩:田地2、时人莫之许也许:承认,同意3、谓为信然谓:说4、先主器之器:器重,重视5、谓先主曰谓:对…….说,告诉6、此人可就见就:接近,趋向7、不可屈致也致:招致、引来8、将军宜枉驾顾之枉驾:屈尊顾:拜访9、由是先主遂诣亮诣:拜访10、凡三往凡:总共11、因屏人曰因:于是,就此屏:命人退避的意思12、汉室倾颓倾颓:崩溃、衰败13、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14、遂用猖獗用:因此猖獗:失败15、然志犹未已犹:仍,还已:止16、计将安出计:计策出:产生17、自董卓已来已:通“以”18、则名微而众寡众寡:人少19、非惟天时,抑亦人谋非惟:不仅抑:而且20、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21、次诚不可与争锋争锋:争强,争胜22、利尽南海利:物资尽:全部取得2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殆:大概资:资助2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兴旺富裕存恤:爱抚,爱惜25、将军既帝室之胄胄:后代26、总揽英雄总揽:广泛地罗致27、保其岩阻岩阻:险阻28、内修政理政理:政治29、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身:亲自30、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一天天31、因:(1)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2)因屏人曰(于是,就此)32、命:(1)命一上将(将领)(2)将荆州之军(率领)(3)君谓计将安出(将要)24《出师表》1、盖追先帝之殊遇殊遇:优待,厚遇2、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3、引喻失义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当,恰当4、陟罚臧否臧否:善恶5、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刑:罚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理:治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拔:选拔遗:给予8、悉以咨之咨:询问9、性行淑均淑:善均:平10、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1、猥自枉屈猥:辱,降低身份12、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1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尔来:那时以来14、深入不毛不毛:不长草15、庶竭驽钝驽:劣马钝:刀刃不锋利16、攘除奸凶攘除:排除,铲除17、至于斟酌损益损:除去益:新办,增加18、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怠慢,疏忽19、以彰其咎彰:表明,显扬20、以咨诹善道诹:询问21、察纳雅言雅言:正言22、遗:(1)以光先帝遗德(遗留)(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23、论:(1)、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2)每与臣论此事(评论)24、任:(1)受任于败军之际(任命)(2)则责攸之、祎、允之任也(责任)25、忠:(1)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效忠)(2)进尽忠言(忠诚的)26、效:(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2)恐托付不效(成功,成效)。
《出师表》测试题1、重点字词解释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中道:崩殂:诚:秋:懈:殊遇:光: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塞:翻译划线句1,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俱: 臧否: 作奸犯科: 刑: 昭: 偏私: 1,2,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良实: 简拔: 遗: 悉: 咨: 阙: 漏: 性行淑均: 晓畅: 议举: 悉: 咨: 行阵:1,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 远: 倾颓: 痛恨: 亲: 信: 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布衣: 躬: 闻达: 卑鄙: 猥: 枉屈: 顾: 咨: 驱驰: 倾覆: 尔来: 1,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 .. . .出师表测试题(附答案自测题(一)一、译句,梳理容: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句: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译句:3.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句:4.诚宜开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译句: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句: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译句: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译句: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外异法也。
译句:9.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译句:10.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译句:11.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译句:12.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译句:13.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句:14.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句:1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句:1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译句:二、阅读1—5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容:。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形成的。
3.诸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4.诸亮向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的人,该受赏的是“”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9.诸亮是如何使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10.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11.文中的“先汉”指的是,后汉指的是。
12. “外异法”“外”各指什么?出师表自测题(二)一、译句,梳理容: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句:2.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译句:3.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译句: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句: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五、自主测评A、①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两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故五月渡沪:④先帝不以臣卑鄙:⑤深入不毛:⑥臣本布衣: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委重任和。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①六出:②东和:③收二川:④七擒:⑤北拒:⑥排八阵: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伤先帝之明C、悉以咨之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用原文作答)。
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此”指代什么?(用原文作答)。
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第二段:1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 分)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以光先帝遗德()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崩殂.(cú) 陟.罚臧否..(zhì zāng pǐ) 陛.下(bì) 费祎.(yī) 咨.之(zī) 猥.自枉屈(wěi) 裨.补阙.漏(bì quē) 夙.夜(sù) 驽.钝(nú) 攘.除(rǎng) 以彰其咎.(jiù) 咨诹.善道(zōu) 2.找出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阙通缺 意思:缺失。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 意思:挑选。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 意思: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崩殂:帝王死。
(2)陟罚臧否:赏罚褒贬。
(3)淑均:善良公正。
(4)闻达:做官扬名。
(5)驱驰:奔走效劳。
(6)驽钝:比喻才力低下。
(7)攘除:铲除。
(8)以彰其咎:来暴露他们的过失。
彰,表明。
咎,过失。
(9)雅言:正确的言论。
雅,正确。
(10)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2.一词多义辨析(1)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不效.则治臣之罪(成效) (2)道⎩⎪⎨⎪⎧ 中道.崩殂(路途)咨诹善道.(方法)(3)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欲报之于.陛下也(给)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 (4)以⎩⎪⎨⎪⎧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以.伤先帝之明(以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 3.词类活用解释(1)以光先帝遗德活用词语:光解释: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2)恢弘志士之气活用词语:恢弘解释: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
(3)此皆良实活用词语:良实解释: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4)优劣得所活用词语:优劣解释: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人。
(5)亲贤臣活用词语:亲解释: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
(6)远小人活用词语:远解释: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1. 问:赤壁之战中,周瑜使用了什么计策击败曹操?答:火攻计。
解析: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联军由周瑜指挥,使用火攻计摧毁了曹操的舰队,是三国历史中的转折点。
2. 问:诸葛亮在五丈原使用了哪种战术?答:空城计。
解析:诸葛亮在五丈原遭遇司马懿,利用空城计造成敌军疑虑,成功撤退。
3. 问:《三国演义》中,谁用草船借箭?答:诸葛亮。
解析:诸葛亮以草人草船借雾天从曹操处“借”得十万支箭,增强了蜀军的战斗力。
4. 问: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是为了投奔谁?答:刘备。
解析:关羽离开曹操后,过五关斩六将,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回归刘备所在。
5. 问:刘备三顾茅庐是为了请哪位智者出山?答:诸葛亮。
解析:刘备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最终感动他出山辅佐自己。
6. 问:官渡之战的胜利者是谁?答:曹操。
解析: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决战,曹操以少胜多,从而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
7. 问: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谁?答:张角。
解析:黄巾起义由道教领袖张角领导,标志着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
8. 问:吕布在白门楼被谁擒获?答:曹操。
解析: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围困,最终在白门楼被曹操所擒并处决。
9. 问:“锦马超”是指三国中的哪位人物?答:马超。
解析:马超武艺高强,被冠以“锦马超”的美誉,是西凉军中的猛将。
10. 问:赵云单骑救阿斗发生在哪个战役?答:长坂坡战役。
解析:赵云在长坂坡战役中孤身护主,成功救出刘备的儿子阿斗。
11. 问:刘备在何处称帝建立蜀汉?答:成都。
解析:刘备在夺取益州后,于成都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
12. 问:孙权在哪场战役后决定与曹操对抗?答:赤壁之战。
解析:赤壁之战后,孙权决心与曹操为敌,与刘备结盟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13. 问:“凤雏”庞统死于哪场战役?答:落凤坡。
解析:庞统在落凤坡被流矢射中而死,是蜀汉重大的损失。
14. 问:许褚裸衣战马超发生在哪次冲突?答:街亭之战。
解析:许褚与马超在街亭之战中赤膊上阵,打得难解难分。
15. 问:“水镜先生”是指哪位智者?答:司马徽。
出师表(译文、测试、中考试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
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
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如果有作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
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
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
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练习精编:《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宠辱不惊”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复习训练题一、阅读答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加点字注音:崩殂恢弘陟罚臧否以遗陛下费袆裨补阙漏桓灵2、解释加点字义。
(1)疲弊:(2)开张:(3)恢弘:(4)陟罚臧否(5)刑赏:(6)平明:(7)志虑忠纯:(8)简拔:(9)裨补阙漏:(10)淑均(11)所以:(12)裨补阙漏(13)倾颓(14)痛恨:(15)开张:(16)贞良死节3、翻译句子(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4)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5)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7)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崩殂(死。
皇帝死叫“崩”,殂,死亡)B.殊遇(特别厚待)C.恢弘(气势宏大)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5、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广故数言欲亡B.河曲智叟亡以应C.今亡亦死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危急存亡之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B.忘身于外无敌国外患者C.盖追先帝之殊遇笼盖四野D.以塞忠谏之路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7、下面四组句子中画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只有第______组。
A 、帝感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C 、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弛然而卧8、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___________和_________┏以光先帝遗德┏宜付有司论其刑赏A.┫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此使内外异法也C.┫D.┫┗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河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此恢弘志士之气E.┫┗苦其心志(《〈孟子〉二章》)9、下列各句停顿不正确的是:()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2 《出师表》中考阅读题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诚宜/开张圣听。
10、对第一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反面说,再从正面说。
D.本段的主旨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1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是说,刘备“兴复汉室”的大业还未完成就去世了。
B.“先帝……之秋也”是说,“兴复汉室”有很多不利条件。
C.“侍卫之臣……陛下也”是说,“兴复汉室”也有很多有利条件。
D.“以光先帝遗德”是说,诸葛亮告诫刘禅不能期望只用“先帝”的遗训来鼓舞士气就能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12、下面是对这一二两段文字的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认为蜀汉目前形势很好,是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
B 、作者认为朝廷内外目前存在一种强烈的报国热情。
C 、作者建议皇宫中,朝廷中处理事情的标准应有所区别。
D 、作者希望陛下广泛听取意见,亲自做出对臣下的赏罚。
13、理解性填空:(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一致(5)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②,不宜异同;③, (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6)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7)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9)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
他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10)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______。
“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___ __三国。
(11)“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_______,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12)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文中的词语填空。
作者认为,该刑(受罚)的是__________的人,该赏(受赏)的是_________的人。
14、诸葛亮提出的“开张圣听”的主张,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