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 格式:ppt
- 大小:4.56 MB
- 文档页数:36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教材内容包括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重点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注重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过程和成就,以及其中的困难和挑战,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逐渐提高,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和思考历史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主要成就,掌握苏联三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苏联三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其原因和教训。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案例分析法:以苏联三个五年计划为例,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准备教材和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进行详细的教学解读。
2.课件和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多媒体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堂笔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 根据列宁的思想,苏联在1917年实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 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掌握了政权,开始了苏联的快速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在这段时间里,苏联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3. 根据斯大林的五年计划,苏联在1930年代进行了全面工业化,建立起了重工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资源分配不均等。
4. 在二战期间,苏联军队的胜利为苏联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
苏联从事战争物资的生产方面表现出了优异的表现。
5. 在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开始出现了一些政治和经济上的问题。
在1964年,赫鲁晓夫掌权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这些改革为苏联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二、苏联的农业集体化1. 在1929年,苏联政府决定进行农业集体化。
目的是保证农业生产的供应,并促进食品的工业化生产。
2. 集体化的过程中,许多农民被迫放弃了私有农地和农具。
许多人反对集体化,并在对抗斯大林的过程中遭受了迫害和抢劫。
3. 农业集体化还导致了苏联农业产量的急剧下降。
许多农民因为对霸权集体的不满而疏忽了农业生产。
4. 在1941年之前,苏联的农业产量已经开始恢复,并在二战时期进行了制度化的农业生产,使食品供应得到了满足。
三、苏联的工业化1. 在1920年代,苏联的工业化计划已经开始实施。
目的是为了使苏联的经济成为独立的和强有力的。
2. 在五年计划的计划中,苏联的发展重点从轻工业转向了重工业,例如钢铁和大型机械的生产。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使得苏联的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了样貌。
3. 工业化的过程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资源的分配不均。
资源的不足和浪费导致了许多工程的费用超支和负债。
4. 工业化使得苏联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最大的工业国家之一。
其工业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