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期末考试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7
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一:题型:1.填空(15分)2.名词解释(4/20分)3.简答(3/30分4.赏析(15分)5.论述(1/20分)二:知识点:1.中国当代文学开始的标志---1949年7月全国文代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50年代三大规模文艺批判运动是---《武训传》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3.胜利者的政治抒情诗创作,成了唯一高昂的声音。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政治抒情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对新政权及其领袖人物的直接歌颂上,这也是在“五四”新文学传统中所没有的因素,大约先是抗战环境促使一部分诗人对灾难中的祖国的颂扬,进而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民间文艺中出现了对地方政权和领袖人物的颂扬;4. 把这种政治抒情诗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是胡风创作于1949年底到1951年初的大型交响乐式的长诗《时间开始了》。
5.潜在写作的开端——《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这是一篇奇异的手记式的散文。
6.1954年杜鹏程的《保卫延安》被看作是新的战争文化规范下当代战争小说的一个重要收获。
7. 茹志娟是50年代少数几个用短篇小说的形式来描写战争的作家之一。
她对战争的关怀和理解都别具一格,她的独特的视角:不在意战场上敌我双方的进退胜败,而专注于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与交流。
8.旧时代的民间生活浮世绘:《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扛鼎之作。
9.“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
10.《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创作背景:“双百方针”提出后,它虽然具有揭示官僚主义现象、“积极干预现实”的外部写真倾向,但它更是一篇以个人体验和感受为出发点,通过个人的理想激情与现实环境的冲突,表达叙述人的心路历程的成长小说。
主人公是林震。
11. 老舍从60年代初开始创作的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正红旗下》属于其最为成熟的作品。
在艺术造诣上几乎超过了他以前任何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新青年》2、“创造社”3、鸳鸯蝴蝶派4、京派作家5、七月派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1.“百花时期”的文学创作2.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3.周作人“人的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4.“海派小说”的艺术成就5.“延安文学”的得失三、论述题(25分)“五七”作家群与“知青”作家群比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新青年》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1917年迁京后,《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思想: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鲜明提出“人权、平等、自由”。
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创造社”创造社则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
他们主张“为艺术的艺术”,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立场鲜明地区别于文学研究会,但它的文学实践前后曾发生过比较大的转折和变化。
前期创造社以建设新文学为已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艺术个性,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
创作方法上提倡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同时还吸取某些现代主义手法。
无论其诗歌或小说都更直接也更强烈地表现了“五四”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因而规模虽不及文学研究会,却在青年中引起广泛的反响。
“五卅“运动后,创造社成员在思想上大都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倡导新兴的“普罗文学”,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勃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鸳鸯蝴蝶派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这五年,是所谓“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
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常用的语词,故被用来命名。
《中国当代文学》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 50年代中期,大规模表现农村合作化运动的话剧作品主要有( )等。
A.《李双双》 B.《布谷鸟又叫了》C.《三里湾》 D.《山那边人家》2.受到广大读者青睐的敌后传奇故事主要有知侠的( )等。
A.《铁道游击队》 B.《战斗在滹沱河上》C.《烈火金刚》 D.《敌后武工队》3. 50年代中期表现“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小说中,发表得最晚的是( )。
A.《爱情》 B.《达吉和她的父亲》C.《美丽》 D.《西苑草》4.在《关汉卿》一剧中描写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的反面形象是( )。
A.谢小山 B.叶和甫C.杨显之 D.王和卿5.艾青“文革”后抒情长诗的代表作是( )。
A.《光的赞歌》 B.《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C.《在智利海岬上》 D.<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6.方之的《内奸》选择了一个独特的叙述视角,它( )。
A.以老革命的人生遭际和革命历程作为叙事主体B.以知识分子的眼光去看待这40多年的历史C以一个富有民间色彩的普通商人作为叙述人D.以一个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看待这40多年的政治风云7.“改革文学”中著名的戏剧作品是( )。
A.《乔厂长上任记》 B.《三千万》C.《血,总是热的》 D.《改革者》8.在中国的“西部文学”中,其代表诗人是( )。
A.舒婷 B.顾城C.江河 D.昌耀9. 80年代以后,当代战争题材的作品中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 )。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边城》的故事情节围绕着老船工的外孙女_________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________之间的爱情纠葛展开。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翠翠;傩送)2、中国当代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建国十七年;文革时期;新时期)3、_______的《围城》以_______为中心人物,描写抗战爆发前后一批知识分子的生活。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钱钟书;方鸿渐)4、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双百方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王蒙的《春之声》以人物的心理流程为发展线索,形成一种的结构____________。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放射线)6、郭小川的诗歌主要包括政治抒情诗和________两类。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叙事诗)7、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相统一,是____________散文主要的艺术特色。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秦牧)8、金庸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中的“连”、“天”分别是指________ 、________ 。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连城诀》;《天龙八部》)二、单项选择题(将所选项的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小二黑结婚》中塑造了三组人物形象,其中性格最鲜明的形象是()。
中国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新青年》2、“创造社”3、鸳鸯蝴蝶派4、京派作家5、XXX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1.“百花时期”的文学创作2.XXX小说的艺术特色3.XXX“人的文学”观念的时代意义4.“海派小说”的艺术成就5.“延安文学”的得失三、论述题(25分)五七”作家群与“知青”作家群比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新青年》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1917年迁京后,《新青年》集结了一批推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人物,并且在1919年借“五四”运动的大势,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
思想:主编XXX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鲜明提出“人权、平等、自由”。
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XXX和XXX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2.“创造社”创造社则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同时也受到了唯美主义、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影响。
他们主张“为艺术的艺术”,反对艺术的功利性,立场鲜明地区别于文学研究会,但它的文学实践前后曾发生过比较大的转折和变化。
前期创造社以建设新文学为已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艺术个性,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
创作方法上提倡浪漫主义、表现主义,同时还吸取某些现代主义手法。
无论其诗歌或小说都更直接也更强烈地表现了“五四”的个性解放的要求,因而规模虽不及文学研究会,却在青年中引起广泛的反响。
“五卅“运动后,创造社成员在思想上大都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倡导新兴的“普罗文学”,对中国左翼文学的勃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鸳鸯蝴蝶派从1912年(民国元年)到1917年这五年,是所谓“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的繁盛期。
鸳鸯蝴蝶派,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据说是他们常用的语词,故被用来命名。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题(一)一、填空题说明:要求答案准确,书写规范,不能出现错别字。
1.中国20世纪文学是一个------------的整体,“中国当代文学”只是其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般特指-----------年以后的中国文学。
2.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年7月在北京召开。
3.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4.在1956年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的方针,即“双百”方针。
5.在提倡现实主义理论方面,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何直)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6.“反右运动”是-----------年夏季开始的。
在这场运动中,“双百”方针被曲解为“-------------,----------------”的政治斗争手段。
7.1953年,青年作家----------发表的《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概念。
8.赵树理的《--------------》完全可以看作是以前《小二黑结婚》的姊妹篇。
9.在当代农村题材小说中,--------------主要受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启蒙主义”的影响,周立波主要受以沈从文小说为代表的“田园浪漫主义”的影响。
10.在50年代成长起来的农村题材作家中,李凖与被称为“神童”的----------,都是当时以产量高而著称的青年作家。
11.李凖的《李双双小传》与--------《“锻炼锻炼”》表现的时代大体相同,但是,在作品中却丝毫读不到作家的沉痛心情,也看不到农民生活的痛苦场面。
12.60年代,相继问世了------------的《高粱红了》(三部)、-----------的《逐鹿中原》等描写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长篇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及答案第一部分:鲁迅专题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鲁迅唯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是《-伤逝-》。
2、吕纬甫和魏连殳分别是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中的主人公。
3、据孙伏园回忆,刘半农曾赠送鲁迅一幅联语:“托尼学说,魏晋文章”。
其中,“托”指托尔斯泰,“尼”指--尼采-。
4、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以爱姑为主人公的《--离婚---》。
5、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曾以《-旧事重提---》为题在《莽原》杂志上发表。
6、《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第4卷第5号。
7、四铭是鲁迅小说《--肥皂--》中的主人公。
8、从1918年到1925年,七年间鲁迅共计创作了25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后结集为《呐喊》和《-彷徨-》。
二、单项选择题1、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D)。
A、《呐喊》B、《坟》C、《野草》D、《热风》2、鲁迅最早发表的一组散文诗是(B)。
A、《野草》B、《自言自语》C、《过客》D、《朝花夕拾》3、欺负阿Q的人不少,而阿Q真正敢动手欺负的只有弱小的女子(B)。
A、赵司晨的妹子B、小尼姑C、邹七嫂的女儿D、吴妈4、10、《肥皂》中,四铭向儿子学程讨教的“恶毒妇”的意思是(D)。
A、很凶的女人B、老悍妇C、恶毒的女人D、老傻瓜5、“五四”时期读者的审美要求是多层次的,作家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鲁迅的深刻冷峻,郭沫若的暴躁凌厉,冰心的天真纯情,而以伤感愤激著称的小说家,除郁达夫之外,还有(B)。
A、废名B、庐隐C、芦焚D、苏青三、多项选择题1、鲁迅既是现代杂文之父,又开创了现代散文“独语风”和“闲话风”两个创作潮流和传统。
在鲁迅的前期创作中,他的杂文集主要有(BC)A、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感情和对人生进行哲理思考的《野草》B、包括27篇“随感录”在内的风格热烈的《热风》C、收有早期在日本写作的长篇论文的思想深刻的《坟》D、主要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特点又包蕴着中年人思考的《朝花夕拾》2、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BD)。
一、填空1、1949年7月2日到19日,召开“第一次文代会” 。
2、1949年7月2日到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简称“第一次文代会”,(成立了中国文联,郭沫若任主席,茅盾、周扬任副主席)后来被当作“当代文学”的起点。
3、政治抒情诗:胡风《时间开始了》、郭沫若、何其芳4、生活抒情诗:闻捷《天山牧歌》、李瑛《戈壁日出》、公刘《西盟的早晨》、5、“山药蛋派”:赵树理二、名词解释1、什么是新时期?“新时期”这一在社会政治层面提出的概念,被广泛地运用于文学领域,很多人用“新时期文学”来概括文革后的文学。
“新时期文学”的总体风格和作家姿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历史的清算和对历史记忆的书写,成为无可回避的主题;2、文学界普遍表现了一种探索、求新的强烈意识。
3、文学发展的“潮流化”倾向。
2、什么是伤痕文学?70 年代末期,一批揭露文革灾难,描述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的官员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的作品,被一些人称为“伤痕文学”。
一般认为伤痕文学是反思文学的源头,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
3、什么是小说中的意识流?是指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
具体说来,也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样"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西方现代小说史上意识流小说最成功的有法国的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4、什么是知青文学“知青文学”在文革期间就已经存在,到80 年代才形成一种文学潮流。
在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写作知青题材的作家主要有孔捷生、郑义。
在80 年代,“知青文学”(或“知青小说”)是用来描述一种叙事体裁的文学现象的概念。
但批评界对它的内涵的理解并不一致,较普遍的说法是:1、作者曾是“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2、作品的内容,主要是有关于知青在“文革”中的遭遇,但也包括知青在后来的生活,比如他们返城以后的情况。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2028-2029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 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分别发表了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同时也宣告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
2. 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3.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革命小说是蒋光慈(赤)的《》。
4.《寒夜》是___ 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后期代表作。
5.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叶紫的《丰收》一起,由__ 作序并编为《奴隶丛书》。
6.鲁迅唯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是《》。
7. 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____ ,是五四时期最具创新精神的文学社团。
8.在《》中,静女士投身革命后,爱上了北伐军一个温雅的连长强唯力。
9.在《》中,当奉行“破缸哲学”的祁老太爷被逼到“想做奴隶而不得”的绝境时,也终于勇敢地起来捍卫人的尊严,民族的尊严。
10.在《雷雨》中,最有争议的两个人物是周朴园和____ 。
11.《日出》共分四幕,其时间分别是 __ 、黄昏、午夜和凌晨。
12. 的代表作主要有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和《桥》等。
13.《论张爱玲的小说》的作者“迅雨”,就是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 __ 。
14. 在《现代》杂志说:“《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的诗。
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15.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诗人的格律化运动,以“ ___ 、音乐美、图画美”为审美标准,探索新格律诗的写作。
16.从著名美文《笑》这一篇开始,就一直都在写作“美”和“爱”,尤其是那些关于母爱的篇章。
17.有不少学者认为,的《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30年代以后的散文更加成熟,但一般读者可能更爱他早期的抒情散文。
18.五四作家都有自己的“彷徨”期,也在他的“彷徨”期,找到了“自己的园地”,写下了《苦雨》、《苍蝇》、《故乡的野菜》等散文。
1、中国当代文学史分期的第三个时期是A.开创B.分化C.转折D.激进正确答案:C2、《讲话》没有涉及的问题是A.立场与世界观B.创作与价值观C.方向与性质D.普及与提高正确答案:B3、第一次文代会时间A.1949年7月2日B.1939年7月2日C.1947年5月3日D.1939年5月3日正确答案:A4、对以下哪部作品的批判不是由对萧也牧的批判引发的:A.电影《关连长》B.电影《清宫秘史》C.长篇小说《我们的力量是无穷的》D.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正确答案:B5、赵树理的以下哪部作品创作于新中国成立之前:A.《锻炼锻炼》B.《三里湾》C.《李有才板话》D.《登记》正确答案:C6、柳青在《创业史》中塑造的“社会主义新人”典型形象是:A.梁生宝B.郭世富C.郭振山D.徐改霞正确答案:A7、红旗谱的作者是A.方明B.胡苏C.梁斌D.邵荃麟正确答案:C8、以下不属于路翎的作品是?A.《洼地上的“战役”》B.《饥恶的郭素娥》C.《三生石》D.《财主底儿女们》正确答案:C9、《青春之歌》中没有的角色是?A.卢嘉川B.江华C.余永泽D.周鸿正确答案:D10、以下哪位诗人不属于“西南边疆诗派”:A.公刘B.白桦C.顾工D.臧克家正确答案:D11、以下哪一首诗属于贺敬之的抒情短章:A.《东风万里》B.《雷锋之歌》C.《桂林山水歌》D.《十年颂歌》正确答案:C12、《胆小的少女》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艾青B.闻捷C.蔡其矫D.流沙河正确答案:D13、下列作品不涉及“反思”这一主题的是A.《苦恋》B.《飞天》C.《透明的红萝卜》D.《在社会的档案里》正确答案:C14、下列作品作者不是张贤亮的是A.《绿化树》B.《灵与肉》C.《天云山传奇》D.《土牢情话》正确答案:C15、以下作品是王蒙在新世纪之后写的是A.《海的梦》B.《春之声》C.《女神》D.《新大陆人》正确答案:C16、下列哪部作品和其它三部作品的主题不同()A.《内奸》B.《爱是不能忘记的》C.《夏》D.《暴风骤雨》正确答案:D17、以下作家属于白洋淀派的是A.芒克B.根子C.多多D.孙犁正确答案:D18、以下作品作者不是北岛的是哪一项A.《雨夜》B.《回答》C.《走向冬天》D.《黑眼睛》正确答案:D。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08)A.《九级浪》B.《第二次握手》C.《波动》D.《火神交响曲》2.《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描写的知识女性是()。
A.曹荆华B.梁倩C.钟雨D.柳泉3.张贤亮有九部著名中篇小说的总标题是()。
A.《初吻》B.《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C.《绿化树》D.《男人的一半是女人》4.在80年代戏剧舞台上的荒诞派戏剧中,魏明伦的代表是()。
A.《车站》B.<等待戈多》C.《潘金莲》D.《屋外有热流》5.在冯骥才的市井民俗小说中,刻意表现民间文化中恶俗的小说是()。
A.邓拓B.吴南星C.吴晗D.廖沫沙8.预示着当代文学新走向的“三只报春的燕子”是()。
A.《曙光》B.《班主任》C.<伤痕》D.《哥德巴赫猜想》9.1985年崛起的“第五代导演”拍摄的探索影片主要有(A.陈凯歌的《黄土地》B.张军钊的《-个和八个》C.田壮壮的《猎场札撒》D.郑洞天的《邻居》’10.韩少功“寻根文学”的主要作品有()。
A.<爸爸爸》B.<诺日朗》C.<女女女》D.《归去来》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在北京召开。
12.茹志鹃的《百合花》几经周折,发表在1958年第3期的《延河》杂志。
13《青春之歌》描写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分子中,还有追名逐利的余永泽、贪图享乐的白莉苹,以及叛变革命的戴愉等。
14.1957年1月,诗刊《星星》在成都创刊,第一期就由于发表了流沙河的散文诗《草木篇》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15.“文革”中著名的“八个样板戏”是指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
16.1957年,被列为审查对象的穆旦发表了他归国后的第一首诗作《葬歌》。
17《芙蓉镇》中的“运动根予”王秋赦的形象是古华对当代文学的一个贡献。
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当代文学是指哪个时期以来的文学?A. 20世纪初B. 20世纪50年代C. 20世纪80年代D. 21世纪初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现代主义文学?A. 《百年孤独》B. 《追忆似水年华》C. 《大卫·科波菲尔》D. 《荒原》3. 以下哪位作家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A. 弗吉尼亚·伍尔夫B. 加西亚·马尔克斯C. 威廉·福克纳D. 弗朗茨·卡夫卡4.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项?A. 反传统B. 反叙事C. 强调现实主义D. 多元文化5. 以下哪位中国作家的作品不属于当代文学?A. 莫言B. 余华C. 鲁迅D. 阿来6. 后殖民文学的特点是什么?A. 强调民族主义B. 强调本土文化C. 强调西方中心主义D. 强调殖民主义7. 以下哪部作品是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简·爱》B. 《安娜·卡列尼娜》C. 《飘》D. 《傲慢与偏见》8. 以下哪位作家是新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A. 阿尔贝·加缪B. 弗朗茨·卡夫卡C. 威廉·福克纳D. 约翰·斯坦贝克9. 以下哪部作品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A. 《了不起的盖茨比》B. 《老人与海》C. 《尤利西斯》D. 《战争与和平》10. 当代文学中,以下哪种文学形式不属于网络文学?A. 网络小说B. 博客C. 微小说D. 传统小说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当代文学的起始标志是________年。
2.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是________的《百年孤独》。
3.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4. 后殖民文学关注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问题。
5. 女性主义文学关注的主题是________和________。
6. 新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期末试题及答案试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此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曾被人们称为“台湾乡土文学之父”,他的作品被公认为“代表真正的台湾文学”。
这位作家是()A.钟理和B.舒巷城C.欧阳子D.陈映真2.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的作者是()A. 黄碧云B.於梨华C.聂华苓D.林海音3.被誉为“留学生文学的鼻祖”,“无根一代的代言人”的台湾作家是()A.钟理和B.於梨华C.白先勇D.七等生4.於梨华的代表作品是()A.《梦回青河》B.《永远的尹雪艳》C.《将军族》D.《看海的日子》5.聂华苓的代表作是()A.《失去的金铃子》B.《桑青与桃红》C.《千山外,水长流》D.《三生影像》6.被誉为“台湾的鲁迅”,“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的作家是()A.余光中B.梁实秋C.龙应台D.陈映真7.陈映真《夜行货车》中“夜行货车”的象征意蕴是()A.象征旺盛美好的民族肌体B.象征建立在精神荒原上的西方物质文明C.象征复兴民族精神、回归乡土D.象征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8.台湾当代文坛公认的“标准乡土作家”、“小人物的代言人”的作家是()A.黄春明B.傅天虹C.席慕蓉D.刘以鬯9.《儿子的大玩偶》这部小说集的作者是()A.钟理和B.西西C.黄春明D.施淑青10.被评论界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长篇小说”的作品是()A.《世纪末的华丽》B.《酒徒》C.《游园惊梦》D.《烟雨濛濛》11.故事虽取材于《白蛇传》,但很有新意的《蛇》是台湾实验小说代表作,其作者是()A.王鼎钧B.张晓风C.龙应台D.刘以鬯12.短篇小说集《像我这样一个女子》的作者是()A.西西B.琼瑶C.聂华苓D.三毛13.短篇小说《我爱黑眼珠》的作者是()A.欧阳子B.七等生C.林海音D.余光中14.具有“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风范的台湾散文作家是()A.琦君B.西西C.琼瑶D.三毛15.席慕蓉第一本散文集是()A.《成长的痕迹》B.《同心集》C.《写给幸福》D.《江山有待》16.抒写故国情怀的散文《愁乡石》的作者是()A.董桥B.也斯C.张晓风D.郑愁予17.杂文《丑陋的中国人》是()的代表作A.李敖B.黄桥C.罗兰D.柏杨18.诗歌《我是一勺静美的小花朵》的作者是()A.纪弦B.黎青C.痖弦D.洛夫19.诗集《香色酒》的作者是()A.张晓风B.舒兰C.郑愁予D.席慕蓉20.陆梦萍是琼瑶哪部小说中的人物()A.《半生缘》B.《梅花烙》C.《一帘幽梦》D.《烟雨濛濛》二、多项选择题(此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施叔青主要成就是《香港三部曲》,包括()A.《她名叫蝴蝶》B.《遍山洋紫荆》C.《寂寞云园》D.《盛世恋》E.《花瓶》2.选出三毛的散文集()A.《撒哈拉的故事》B.《雨季不再来》C.《梦里花落知多少》D.《万水千山走遍》E.《滚滚红尘》3.金庸作品的艺术特征A.历史的视野B.人生的主线C.寓言的境界D.侠义为之魂E.武打为之神4.余光中写作的四度空间是()A.诗歌B.散文C.批评D.翻译E.编辑5.刘以鬯作品的特色有()A.结构新、形式新B.多层次的内心探险C.利用了诗歌的诸多特征来经营小说──诗体小说D.强烈的本土意识E.温婉柔美,谐而不谑,哀而不伤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陈映真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2.於梨华小说的艺术特色3. 金庸先生给自己十五部篇小说写的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横批“越女剑”。
国开电大本科《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作家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A. 鲁迅B. 巴金C. 刘心武D. 茅盾答案:C2. 以下哪个作品是“反思文学”的代表作?A. 《平凡的世界》B. 《班主任》C. 《夜幕下的哈尔滨》D. 《白鹿原》答案:B3. 以下哪个作品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A. 《边城》B. 《棋王》C. 《平凡的世界》D. 《活着》答案:B4. 以下哪位作家是“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A. 莫言B. 余华C. 苏童D. 王安忆答案:C5. 以下哪个作品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作?A. 《红楼梦》B. 《私人生活》C. 《边城》D. 《白鹿原》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伤痕文学”是20世纪______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现象。
答案:707. 《夜幕下的哈尔滨》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陈平8. “反思文学”是对“文化大革命”及其历史根源进行深刻反思的文学,其代表作有《班主任》、《______》等。
答案:《天云山传奇》9. “寻根文学”主张文学创作要回归______,挖掘民族文化的根源。
答案:民间10. 余华的代表作《活着》讲述了一个关于______的故事。
答案:农民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伤痕文学”的特点。
答案:伤痕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真实反映“文化大革命”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创伤;(2)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揭示社会问题;(3)关注个体命运,表现人性的光辉;(4)语言朴实、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2. 简述“反思文学”与“伤痕文学”的区别。
答案:反思文学与伤痕文学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反思文学更加深入地挖掘“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根源,对整个社会进行反思;(2)反思文学关注的范围更广泛,不仅关注个体命运,还关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3)反思文学在艺术表现上更加成熟,手法多样;(4)反思文学具有更强的理论性和学术性。
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参考一、填空题(10×1’=10’)及单项选择题(10×1’=10’)*1.当代文学的分期:当代文学分为:⑴新中国成立后前期十七年文学(1949——1966)、⑵“文革”十年文学(1966——1976)、⑶新时期文学(1976——)。
*2.50年代三大文学运动及其时间分别是: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1951年)、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论的批判(1954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5年)。
*3.1956年2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简称“双百”方针。
*4.文革时期文学“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指: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5.50、60年代小说创作的两大题材:革命历史小说、农村小说。
革命历史题材的代表人物:梁斌。
*6.革命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孙犁——《风云初记》、杜鹏程——《保卫延安》、知侠——《铁道游击队》、高云览——《小城春秋》、刘流——《烈火金刚》、曲波——《林海雪原》、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茹志鹃—《百合花》、吴强——《红日》、冯志——《敌后武工队》、欧阳山——《三家巷》、孙犁——《山地回忆》、罗广斌和杨益言——《红岩》、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等。
*7.农村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赵树理——《三里湾》、柳青——《创业史》、周立波——《山乡巨变》、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李准——《李双双小传》等。
*9.《创业史》的主要人物:梁家三代人(梁三的父亲、梁三、梁三的养子——梁生宝),老式农民王二直杠,富裕中农郭世富,富农姚世杰,党员、村代表郭振山,高增福等积极分子。
10.作家梁斌的代表作品:短篇小说:《夜之交流》、《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
中篇小说:《父亲》系列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
11.《红旗谱》这部作品以农民朱、严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家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斗争为主线。
当代文学期末考试1.当代文学的特点:非经典性;现实性2.“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命名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黄子平命名的,是对中国大陆20世纪50—70年代一大批作品的文学史命名。
在这一时期,革命历史主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就是指描写这段历史的小说。
它主要讲述革命的起源神话、英雄传奇、革命的艰难曲折的过程以及最终的胜利。
特点:(一)宏大的叙事倾向(二)史诗般的规模(三)新英雄人物形象的出现3.《百合花》的主题小说描写了部队一个年轻的通讯员与一个才过门三天的农村新媳妇之间的两次交往表现了战争中令人难忘的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与通过这种关系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百合花》的艺术成就(一)在内容上:1、通过普通平凡的一面表现了人物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2、流露出了悲剧意识。
(二)在人物塑造上:1、运用大量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
2、通过语言、行动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情感。
(三)在结构上:1、情节的淡化。
2、双线结构。
4.《青春之歌》艺术成就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由于作者善于将人物放在尖锐激烈的斗争旋涡中加以刻画,善于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来展示各自的性格特征,善于将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心理刻画巧妙地结合起来,善于通过富有性格特色的细节来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善于将人物性格的变化与人物命运遭遇的变化结合起来描写。
通过所有这些努力,不仅使林道静这一形象塑造得血肉丰满,真实感人,也使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如卢嘉川、江华、林红、余永泽、戴瑜、王晓燕、白莉萍等显得个个活脱生动,性格鲜明,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展示,这又使得小说包含了广阔、丰富的时代内涵。
5.林道静成长的三个阶段(一)主人公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独立谋生,幻想破灭,投海自杀,被北大学生余永泽救起,相爱同居。
这是一种自发性的个人主义。
(二)林道静在感情上移恋卢嘉川,与余永泽决裂。
对自我痛苦否定,接受马克思主义,向往革命人生的阶段。
(三)在卢嘉川完成了对林道静,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启迪,被铺入狱,遭到杀害。
林道静在江华的帮助下,成功地走上革命的道路。
6.成长小说:7.杨沫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芳菲之歌、英华之歌8.梁斌,原名梁维周。
第一篇小说《夜之交流》。
三部曲:《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9.《红旗谱》的主题农民问题是中国的革命的根本问题,不懂得中国的农民问题,就不懂得中国的革命。
《红旗谱》从新的历史高度,深刻地概括了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
小说以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的历史和冯兰池一家两代人的历史为主线,揭示出农民阶级同反动统治阶级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尖锐对立,农民同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关系,再现了中国农民走向革命的历程。
小说通过三代农民生活道路的深刻描绘,概括了中国农民的苦难史、斗争史、革命史,展现了大革命至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景。
10.朱老忠人物形象分析(一)朱老忠是一个融合阶级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农民英雄典型形象。
朱老忠是《红旗谱》的主人公,他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
他的一生横跨新旧两个时代。
因此,在他的身上既有旧时代农民英雄的叛逆血液,又有新时代无产阶级的先进革命理论和和斗争精神。
他是在革命的实践中逐渐成熟起来的农民英雄,具有新时代那么英雄的鲜明性格特征。
(二)首先,朱老忠具有强烈的阶级爱增情感和坚定的立场,具有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且他胆略过人。
其次朱老忠的性格是在参加革命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并成熟起来的。
他的性格发展过程是:农民自身的局限也曾使他一度陷入困惑之中,在没有找到新的斗争和方向时,他也苦恼过,也曾感叹自身力量的薄弱;而在他接受党的领导后,他坚信革命真理,不保守自闭,积极勇敢地参加革命斗争。
朱老忠的形象有力地概括了中国农民由自发反抗走向有组织斗争的历史过程,他是三十年代农民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
11.《红旗谱》的民族风格(1)从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来看,《红旗谱》描写了革命斗争,他们的斗争道路、斗争方式,无不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2)小说的民族风格,还表现在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上。
(3)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梁斌采用了一种“比西洋小说略粗一些,比中国古典小说要细一些的写法”。
A.构思布局上,小说采用了相对集中的短章节结构的手法,组织故事、安排人物,使全书的故事连贯,主干突出,层次分明。
B.在表现手法上,作者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重于通过人物的行动描写人物性格的写法,也吸取了外国小说通过人物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长处。
(4)从语言上看,小说的语言朴实、通俗、生动、浑厚。
作者写景叙事干净利落,十分口语化;刻画人物的语言简洁有力,富有个性化。
12.《林海雪原》是浪漫主义传奇性和革命现实性结合。
被改编成话剧《智取威虎山》,作者曲波13.《林海雪原》中的四个战役①奇袭奶头山②智取威虎山③绥芬草原大周旋④大战四方台《林海雪原》艺术特色(1)、作品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了民主革命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风云变幻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批各式各样的英雄人物形象。
(2)、史诗性追求,揭示历史本质,结构宏大,艺术虚构中加入重大历史史实,塑造英雄人物,歌颂英雄主义。
英雄叙事与演义传统:“十七年”小说大多有历史叙事的倾向,这一时期的历史叙事在普遍借鉴民族形式并被赋予“革命”理想主义色彩的总体美学气质下,具有了延续演义传统的可能性。
(3)、题材在十七年小说创作中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甚至决定小说的性质,林海属于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4)、林海兼顾了史实、传奇和通俗三个特点,在结构、语言、人物的表现手法以及情与景的结合上都能接近民族风格,目的是要使更多的工农兵群众看到小分队的事迹。
(5)、《林海雪原》在结构、语言、人物上都明显存在着对演义传统的模仿,《林海雪原》因其所具有的演义传统就更具有了民间性色彩。
14.《红日》三大战役:莱芜、涟水、孟良崮战役15.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铁笔圣手”。
16.赵树理小说艺术特点(一)赵树理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家。
(二)讲究作品的故事性和连贯性,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学的固有传统。
(三)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赵树理也注意吸收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特点。
(四)民族风格是依靠具有民族特点的语言来表现的。
(五)地方色彩、乡土风味是构成作家创作个性、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17.长篇小说《三里湾》主题:作家的创作与农业合作化变革几乎同步进行,但他的成功之处不在于最早描述了办合作社的过程和斗争,而在于通过对三里湾农业合作社秋收、扩社、政党、开渠等事件的描述,表现了支部书记王金生、村长范登高、老党员袁天成、富裕中农马多寿四个家庭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纠葛的描写,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合作化运动给农村的生产关系、家庭关系、婚姻恋爱及道德观念等方面带来的深刻而微妙的变化。
18.柳青,原名刘蕴华,代表作《铜墙铁壁》《恨透铁》19.梁三老汉形象:作品中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
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创立家业的辛酸史,衷心拥护土改。
作为一个小生产者,他最大的梦想是利用新社会分给他的土地,用狠命的劳动真正地创立起个人的家业来,也做个郭世富式的“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
当社会生产方式要发生重大变革时,他一时是难以相信也难以接受的。
这是他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制观念因袭重担的农民的保守性所决定的,另一面,他又是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劳动者,“被剥削过的痛苦的记忆”,“受压迫的心灵”,使他“在精神上和王书记、党支部、生宝们挨近”。
他尽管怀疑、反对儿子办互助组,但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关心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命运。
他先是反对互助组,接着对自己迷恋的旧道路产生了怀疑,最后终于承认了自己儿子的道路是对的,站到了合作化运动的一边。
20.《人生》高加林的人生悲剧高加林是经过生活洗礼的悲剧者,“在高加林身上,体现出青年人内心的普遍矛盾与困惑,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斗争”。
高加林的形象概括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和丰富的社会内容,今天仍然有其社会意义及现实意义。
高加林的人生悲剧反映了客观社会环境某些方面的不合理性高加林的人生悲剧反映了传统观念的陈旧性高加林的人生悲剧反映了个人奋斗的无力高加林的人生悲剧是值得同情的21.陈奂生的形象特点:不断进取、积极追求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中国农民的纯朴、善良、勤俭、坚韧;农民的狭隘自私、自我满足;愚昧落后的小农思想及封建等级观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民的典型陈奂生的形象意义:陈奂生的性格典型地表现了中国广大的农民阶层,身上存在的复杂的精神现象。
他的形象是一幅处于软弱地位,没有自足权的同时物质精神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的农民的画像。
是历史传统和现实变革,相交融的社会现象的文学典型。
复杂:①反映了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巨大变化②表现了封建意识,极左路线危害的严重性和国民的艰巨性22.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茅盾文学奖。
新时期文学的第一阶段是以刘心武为代表的《班主任》开端,用现实主义手法对极左路线的专制作揭露和批判23.《班主任》思想内容小说讲述了中学老师张俊石怎样尽力玩就要一个在四人帮毒害下不学无术的中学生的故事。
作者以救救孩子的呼声,震动了被文革麻木了的人们的心灵,拉开了人们回顾苦难的序幕。
这是新时期文学第一次揭露出文革推行的蒙昧主义个愚民政策是怎样危害着青少年的纯洁心灵。
24.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
以刘心武1977年末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班主任》为开端,由卢新华小说《伤痕》而命名。
伤痕文学的问世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开端。
它是一代中国人在“文革”后发出的第一声悲鸣和怒吼,其主要思想倾向是揭露和批判“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性内乱所造成的影响,展现“文革”给人民带来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
25.成长小说成长是不等于生理意义上的,而是从某个设定的历史点向理性的方向发展。
主人公性格发展是成长小说的主要线索。
“成长”与进步同义,是一个带有鲜明色彩的现代性的概念。
26.反思文学(“反思”一词,据说首次出现于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著作中)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以茹志鹃、梁晓声为代表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
特征1.历史纵深感和较大思想容量;从文革上溯到四清、大跃进、反右。
再现反思社会灾难和人生悲剧。
2.反思历史,同时文学反思,作家主体、文体意识觉醒。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两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哲学思考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