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版》习题解答
- 格式:docx
- 大小:317.37 KB
- 文档页数:30
第1章概述1.1 什么是传感器?答: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 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答: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频率、电荷、电容、电阻等)输出。
1.3 传感器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转换两个基本功能.另外还需要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辅助电源。
1.4 传感器是如何分类的?答:传感器可按输入量、输出量、工作原理、基本效应、能量变换关系以及所蕴含的技术特征等分类,其中按输入量和工作原理的分类方式应用较为普遍.①按传感器的输入量(即被测参数)进行分类按输入量分类的传感器以被测物理量命名,如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②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物理定律、物理效应、半导体理论、化学原理等),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③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敏感元件所蕴含的基本效应,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1.6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答:①差动技术;②平均技术;③补偿与修正技术;④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⑤稳定性处理。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2.1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
3。
2 电阻应变片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答:常用的电阻应变片有两种: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电阻应变片。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主要基于应变效应导致其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半导体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主要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 2 版)习题解答王涛第1 章归纳什么是传感器?答:传感器是能够感觉规定的被测量并依照必然规律变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平时由敏感元件和变换元件组成。
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答: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点,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变换成电量(电压、电流、频率、电荷、电容、电阻等)输出。
传感器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和变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变换两个基本功能。
其他还需要信号调理与变换电路,辅助电源。
被测敏感元传感元信号调理变换电传感器是如何分类的?答:传感器可按输入量、输出量、工作原理、基本效应、能量变换关系以辅助电及所包括的技术特点均分类,其中按输入量和工作原理的分类方式应用较为宽泛。
① 按传感器的输入量(即被测参数)进行分类按输入量分类的传感器以被测物理量命名,如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② 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依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物理定律、物理效应、半导体理论、化学原理等),能够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③ 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进行分类依照传感器敏感元件所包括的基本效应,能够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改进传感器性能的技术路子有哪些?答:①差动技术;②平均技术;③补偿与修正技术;④障蔽、间隔与搅乱控制;⑤牢固性办理。
第2 章传感器的基本特点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点?描述传感器静态特点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点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
静态特点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 - 输出关系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点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矫捷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
利用压力传感器所得测试数据以下表所示,计算非线性误差、迟滞和重复性误差。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王涛第1章概述1.1什么是传感器?答: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答: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频率、电荷、电容、电阻等)输出。
1.3传感器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转换两个基本功能另外还需要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辅助电源。
1. ~4传感元」信号调节转换电答:传感器可按输入量、输出量、工作原理、基本效应、能量变换关系以及所蕴含辅助电、.、、、的技术特征等分类,其中按输入量和工作原理的分类方式应用较为普遍。
①按传感器的输入量(即被测参数)进行分类按输入量分类的传感器以被测物理量命名,如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②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物理定律、物理效应、半导体理论、化学原理等),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③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敏感元件所蕴含的基本效应,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1.6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答:① 差动技术;② 平均技术;③ 补偿与修正技术;④ 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⑤稳定性处理。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2.1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
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
2.3利用压力传感器所得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非线性误差、迟滞和重复性误差。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王涛第1章概述1、1 什么就是传感器?答:传感器就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与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与转换元件组成。
1、2 传感器的共性就是什么?答:传感器的共性就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频率、电荷、电容、电阻等)输出。
1、3 传感器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与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与转换两个基本功能。
另外还需要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辅助电源。
1、4 传感器就是如何分类的?答:传感器可按输入量、输出量、工作原理、基本效应、能量变换关系以及所蕴含的技术特征等分类,其中按输入量与工作原理的分类方式应用较为普遍。
①按传感器的输入量(即被测参数)进行分类按输入量分类的传感器以被测物理量命名,如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②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物理定律、物理效应、半导体理论、化学原理等),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③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敏感元件所蕴含的基本效应,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与生物传感器。
1、6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答:①差动技术;②平均技术;③补偿与修正技术;④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⑤稳定性处理。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2、1 什么就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就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
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就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与漂移。
2、3 利用压力传感器所得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非线性误差、迟滞与重复性误差。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习题解答王涛第1章概述什么是传感器?答: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答: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输入转换成电量输出。
传感器一般哪几部分组成?答: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转换两个基本功能。
另外还需要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辅助电源。
被测量敏感元件传感元件信号调节转换电路辅助电源传感器是如何分类的?答:传感器可按输入量、输出量、工作原理、基本效应、能量变换关系以及所蕴含的技术特征等分类,其中按输入量和工作原理的分类方式应用较为普遍。
①按传感器的输入量进行分类按输入量分类的传感器以被测物理量命名,如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②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③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敏感元件所蕴含的基本效应,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答:①差动技术;②平均技术;③补偿与修正技术;④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⑤稳定性处理。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
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
利用压力传感器所得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非线性误差、迟滞和重复性误差。
设压力为0MPa时输出为0mV,压力为时输出最大且为。
压力/MPa 输出值/mV 第一循环第二循环第三循环正行程反行程正行程反行程正行程反行程解:①求非线性误差,首先要求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误差,拟合直线在输入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用切线或割线拟合、过零旋转拟合、端点平移拟合等来近似地代表实际曲线的一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王涛第1章概述1.1 什么是传感器?答: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 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答: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频率、电荷、电容、电阻等)输出。
1.3 传感器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转换两个基本功能。
为普遍。
①按传感器的输入量(即被测参数)进行分类按输入量分类的传感器以被测物理量命名,如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②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物理定律、物理效应、半导体理论、化学原理等),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③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敏感元件所蕴含的基本效应,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1.6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答:①差动技术;②平均技术;③补偿与修正技术;④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⑤稳定性处理。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2.1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
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
2.3 利用压力传感器所得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非线性误差、迟滞和重复性误差。
设压力为0MPa时输出为0mV,压力为0.12MPa时输出最大且为16.50mV。
解:①求非线性误差,首先要求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误差,拟合直线在输入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用切线或割线拟合、过零旋转拟合、端点平移拟合等来近似地代表实际曲线的一段(多数情况下是用最小二乘法来求出拟合直线)。
第1章传感器特性习题答案:5.答:静特性是当输入量为常数或变化极慢时,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其主要指标有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力、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各种抗干扰稳定性。
传感器的静特性由静特性曲线反映出来,静特性曲线由实际测绘中获得。
人们根据传感器的静特性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9.解:10.解:11.解:带入数据拟合直线灵敏度0.68,线性度±7%。
,,,,,,13.解:此题与炉温实验的测试曲线类似:14.解:15.解:所求幅值误差为1.109,相位滞后33042,所求幅值误差为1.109,相位滞后33042,16.答:dy/dx=1-0.00014x。
微分值在x<7143Pa时为正,x>7143Pa时为负,故不能使用。
17.答:⑴20。
C时,0~100ppm对应得电阻变化为250~350kΩ。
V0在48.78~67.63mV之间变化。
⑵如果R2=10MΩ,R3=250kΩ,20。
C时,V0在0~18.85mV之间变化。
30。
C时V0在46.46mV(0ppm)~64.43mV(100ppm)之间变化。
⑶20。
C时,V0为0~18.85mV,30。
C时V0为0~17.79mV,如果零点不随温度变化,灵敏度约降低4.9%。
但相对(2)得情况来说有很大的改善。
18.答:感应电压=2πfCRSVN,以f=50/60Hz,RS=1kΩ,VN=100代入,并保证单位一致,得:感应电压=2π*60*500*10-12*1000*100[V]=1.8*10-2V 第3章应变式传感器概述习题答案9.答:(1).全桥电路如下图所示(2).圆桶截面积应变片1、2、3、4感受纵向应变;应变片5、6、7、8感受纵向应变;满量程时:(3)10.答:敏感元件与弹性元件温度误差不同产生虚假误差,可采用自补偿和线路补偿。
11.解:12.解:13.解:①是ΔR/R=2(Δl/l)。
因为电阻变化率是ΔR/R=0.001,所以Δl/l(应变)=0.0005=5*10-4。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王涛第1章概述什么是传感器答: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答: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频率、电荷、电容、电阻等)输出。
传感器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转换两个基本功能。
②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物理定律、物理效应、半导体理论、化学原理等),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③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敏感元件所蕴含的基本效应,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答:①差动技术;②平均技术;③补偿与修正技术;④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⑤稳定性处理。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
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
利用压力传感器所得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非线性误差、迟滞和重复性误差。
设压力解:①求非线性误差,首先要求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误差,拟合直线在输入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用切线或割线拟合、过零旋转拟合、端点平移拟合等来近似地代表实际曲线的一段(多数情况下是用最小二乘法来求出拟合直线)。
(1)端点线性度: 设拟合直线为:y=kx+b, 根据两个端点(0,0)和(,),则拟合直线斜率: ∴*+b= ∴b=0(2)最小二乘线性度: 设拟合直线方程为01y a a x =+, 误差方程01()i i i i i y y y a a x v ∧∧-=-+= 令10x a =,21x a =由已知输入输出数据,根据最小二乘法,有:直接测量值矩阵0.644.047.4710.9314.45L ⎡⎤⎢⎥⎢⎥⎢⎥=⎢⎥⎢⎥⎢⎥⎣⎦,系数矩阵10.0210.0410.0610.0810.10A ⎡⎤⎢⎥⎢⎥⎢⎥=⎢⎥⎢⎥⎢⎥⎣⎦,被测量估计值矩阵01a X a ∧⎡⎤=⎢⎥⎣⎦由最小二乘法:''A A X A L ∧=,有答:非线性误差公式:max 0.106100%100%0.64%16.50L FS L Y γ∆=±⨯=⨯= ② 迟滞误差公式:max100%H FSH Y γ∆=⨯, 又∵最大行程最大偏差max H ∆=,∴max 0.1100%100%0.6%16.50H FS H Y γ∆=⨯=⨯= ③ 重复性误差公式:max100%L FSR Y γ∆=±⨯, 又∵重复性最大偏差为max R ∆=,∴max 0.08100%100%0.48%16.50L FS R Y γ∆=±⨯=±⨯=± 用一阶传感器测量100Hz 的正弦信号,如果要求幅值误差限制在±5%以内,时间常数应取多少如果用该传感器测量50Hz 的正弦信号,其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各为多少 解:一阶传感器频率响应特性:1()()1H j j ωτω=+幅频特性:()A ω=由题意有()15%A ω-≤15%-≤又22200f Tπωππ=== 所以:0<τ<取τ=,ω=2πf=2π×50=100π幅值误差:()100% 1.32%A ω∆==-所以有%≤△A(ω)<0相位误差:△φ(ω)=-arctan(ωτ)= 所以有≤△φ(ω)<0某温度传感器为时间常数τ=3s 的一阶系统,当传感器受突变温度作用后,试求传感器指示出温差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所需的时间。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王涛第1章概述1.1 什么是传感器?答: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 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答: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频率、电荷、电容、电阻等)输出。
1.3 传感器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转换两个基本功能。
另外还需要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辅助电源。
答:传感器可按输入量、输出量、工作原理、基本效应、能量变换关系以及所蕴含的技术特征等分类,其中按输入量和工作原理的分类方式应用较为普遍。
①按传感器的输入量(即被测参数)进行分类按输入量分类的传感器以被测物理量命名,如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②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物理定律、物理效应、半导体理论、化学原理等),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③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敏感元件所蕴含的基本效应,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1.6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答:①差动技术;②平均技术;③补偿与修正技术;④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⑤稳定性处理。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2.1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
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
2.3 利用压力传感器所得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非线性误差、迟滞和重复性误差。
设压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用切线或割线拟合、过零旋转拟合、端点平移拟合等来近似地代表实际曲线的一段(多数情况下是用最小二乘法来求出拟合直线)。
第4章电感式传感器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填空题14线圈;铁芯;衔铁;变压器式交流电桥;谐振式测量电路变磁阻式传感器15变隙式;变面积式;螺线管式;线圈互感量;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16调频;调幅电涡流电感式传感器17振幅测量;转速测量;无损探伤电涡流电感式传感器18①增加变磁阻电感式传感器19绕组匝数;穿过线圈的磁通;磁阻差动变压器电感式传感器四、简答题变隙式差动变压器结构工作原理:假设:初级绕组计、,次级绕组和*2尹2評2。
两个初级绕组的同名端顺向串联,两个次级绕组的同名端则反相串联。
当没有位移时,衔铁C处于初始平衡位置,它与两个铁芯的间隙有空力二力力二匚,贝|J绕组々臼和伤臼间的互感虬少绕组"仏和伤b的互感叫,相等,致使两个次级绕组的互感电势相等,即&2a=&2b°由于次级绕组反相串联,因此,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匕乔2尹2说。
当被测体有位移吋,与被测体相连的衔铁的位置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使互感a u a 工町,两次级绕组的互感电势宠3工&2『输出电压^o=e2a_e2b^0,即差动变压器有电压输出,此电压的大小与极性反映被测体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知识点:差动变隙式电感传感器2、答: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输出特性与衔铁的活动位置、供电电源、线圈匝数、铁芯间隙有关。
知识点:变隙式电感传感器3、答:为改善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非线性可采用差动结构。
如果变压器的供电电源稳定,则传感器具有稳定的输出特性;另外,电源幅值的适当提高可以提鬲灵做度,但耍以变压器铁芯不饱和以及允许温升为条件。
增加次级线圈和初级线圈的匝数比值和减小铁芯间隙都能使灵敏度提高。
知识点:变隙式电感传感器4、答: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主耍有变隙式差动传感器和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两种结构形式。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根据输出电压的大小和极性口J以反映出彼测物体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如采用差动整流电路,可消除零点残余电压,根据输出电压的符号可判断衔铁的位置,但不能判断运动的方向;如配用相敏检波电路,可判断位移的人小和方向。
2.7用某一阶传感器测量100Hz 的正弦信号,如要求幅值误差限制在%5±以内,时间常数应取多少?如果用该传感器测量50Hz 的正弦信号,其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各为多少? 解:一阶传感器频率响应特性:1)(1)(+=ωτωj j H ,幅频特性:2)(11)(ωτω+=A 由题意有%5)(≤ωj A ,即%5)(11≤+ωτ 又πππω20022===f T,所以ms 523.00 τ ,取ms 523.0=τ 幅值误差:%32.1%10011))(1/1()(2-=⨯-+=∆ωτωA 相位误差:03.9)arctan()(-=-=∆Φωτω2.8某温度传感器为时间常数s 3=τ的一阶系统,当传感器受突变温度作用后,试求传感器温差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所需的时间。
温差为二分之一时,t=2.08s温差为三分之一时,t=1.2164s2.10 某传感器为一阶系统,当受阶跃函数作用时,在t=0时,输出为10mV ,在t=5s 时,输出为50mV ;在∞→t 时,输出为100mV 。
试求该传感器的时间常数。
τ=8.5s3.5如果将100Ω应变片粘贴在弹性元件上,试件截面积24105.0m S -⨯=,弹性模量211/102m N E ⨯=,若N 4105⨯的拉力引起应变计电阻变化为Ω1,求该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
解:ε/R R K ∆=,已知Ω=∆1R ,所以1001=∆R R 29243/101/105.01050m N m N A F ⨯=⨯⨯==-σ, 由εσE =得3119105102101-⨯=⨯⨯==E σε, 所以2105100/1/3=⨯=∆=-εRR K 3.6一个量程为10kN 的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其弹性元件为薄壁圆筒轴向受力,外径20mm ,内径18mm ,在其表面粘贴八个应变片,四个沿轴向粘贴,四个沿周向粘贴,应变片的电阻值均为Ω120,灵敏度为2.0,泊松比为0.3,材料弹性模量为Pa 11101.2⨯,要求:(1)绘出弹性元件贴片位置及全桥电路。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胡向东,第2版)习题解答王涛第1章概述1.1 什么是传感器?答: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 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答: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定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频率、电荷、电容、电阻等)输出。
1.3 传感器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传感器的基本组成分为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分别完成检测和转换两个基本功能。
特征等分类,其中按输入量和工作原理的分类方式应用较为普遍。
①按传感器的输入量(即被测参数)进行分类按输入量分类的传感器以被测物理量命名,如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②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物理定律、物理效应、半导体理论、化学原理等),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
③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进行分类根据传感器敏感元件所蕴含的基本效应,可以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
1.6 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答:①差动技术;②平均技术;③补偿与修正技术;④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⑤稳定性处理。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2.1 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它在稳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
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中不含时间变量。
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是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和漂移。
2.3 利用压力传感器所得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非线性误差、迟滞和重复性误差。
设压力为0MPa时输出为0mV,压力为0.12MPa时输出最大且为16.50mV。
解:①求非线性误差,首先要求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误差,拟合直线在输入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用切线或割线拟合、过零旋转拟合、端点平移拟合等来近似地代表实际曲线的一段(多数情况下是用最小二乘法来求出拟合直线)。
(1)端点线性度:设拟合直线为:y=kx+b,根据两个端点(0,0)和(0.12,16.50),则拟合直线斜率:∴137.5*0.12+b=16.50∴b=0∴端点拟合直线为y=137.5x在0.02MPa处非线性误差最大(2)最小二乘线性度:设拟合直线方程为01y a a x =+,误差方程01()i i i i i y y y a a x v ∧∧-=-+= 令10x a =,21x a =由已知输入输出数据,根据最小二乘法,有:直接测量值矩阵0.644.047.4710.9314.45L ⎡⎤⎢⎥⎢⎥⎢⎥=⎢⎥⎢⎥⎢⎥⎣⎦,系数矩阵10.0210.0410.0610.0810.10A ⎡⎤⎢⎥⎢⎥⎢⎥=⎢⎥⎢⎥⎢⎥⎣⎦,被测量估计值矩阵01a X a ∧⎡⎤=⎢⎥⎣⎦由最小二乘法:''A A X A L ∧=,有 ∴拟合直线为y=-2.847+172.55x答:非线性误差公式:max 0.106100%100%0.64%16.50L FS L Y γ∆=±⨯=⨯= ② 迟滞误差公式:max100%H FSH Y γ∆=⨯, 又∵最大行程最大偏差max H ∆=0.1mV ,∴max 0.1100%100%0.6%16.50H FS H Y γ∆=⨯=⨯= ③ 重复性误差公式:max100%L FSR Y γ∆=±⨯, 又∵重复性最大偏差为max R ∆=0.08,∴max 0.08100%100%0.48%16.50L FS R Y γ∆=±⨯=±⨯=± 2.7 用一阶传感器测量100Hz 的正弦信号,如果要求幅值误差限制在±5%以内,时间常数应取多少?如果用该传感器测量50Hz 的正弦信号,其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各为多少?解:一阶传感器频率响应特性:1()()1H j j ωτω=+幅频特性:()A ω=由题意有()15%A ω-≤15%≤又22200f Tπωππ=== 所以:0<τ<0.523ms取τ=0.523ms ,ω=2πf=2π×50=100π幅值误差:()100% 1.32%A ω∆==-所以有-1.32%≤△A(ω)<0相位误差:△φ(ω)=-arctan(ωτ)=-9.3o所以有-9.3o ≤△φ(ω)<02.8 某温度传感器为时间常数τ=3s 的一阶系统,当传感器受突变温度作用后,试求传感器指示出温差的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所需的时间。
解:一阶传感器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为∴ln[1()]ty t τ-=-∴*ln[1()]t y t τ=--∴1312*ln[1]*ln[]3*(0.405465) 1.216433t s ττ=--=-=--=,2.9 玻璃水银温度计通过玻璃温包将热量传给水银,可用一阶微分方程来表示。
现已知某玻璃水银温度计特性的微分方程是y 代表水银柱高(mm ), x 代表输入温度(℃)。
求该温度计的时间常数及灵敏度。
解:一阶传感器的微分方程为式中τ——传感器的时间常数;n S ——传感器的灵敏度。
∴对照玻璃水银温度计特性的微分方程和一阶传感器特性的通用微分方程,有该温度计的时间常数为2s ,灵敏度为1。
2.10 某传感器为一阶系统,当受阶跃函数作用时,在t=0时,输出为10mv ;在t=5s 时输出为50mv ;在t →∞时,输出为100mv 。
试求该传感器的时间常数。
解:00()()[()()](1)ty t y t y t y t e τ-∞-=--,∴00()()5010ln[1]ln[1]0.587787()()10010y t y t t y t y t τ∞---=-=-=---, ∴τ=5/0.587787=8.5s2.11 某一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在受到阶跃输入激励下,出现的超调量大约是最终稳态值的40%。
如果从阶跃输入开始至超调量出现所需的时间为0.8s ,试估算阻尼比和固有角频率的大小。
解:10.283.5714568ζ====,22 3.4270.82d T ππω===⨯, 2.12 在某二阶传感器的频率特性测试中发现,谐振发生在频率216Hz 处,并得到最大的幅值比为1.4,试估算该传感器的阻尼比和固有角频率的大小。
解:当n ωω=时共振,则max 1 1.4(),0.3621A ωζζ=== 所以:222161357/n f rad s ωππ==⨯=2.13 设一力传感器可简化为典型的质量-弹簧-阻尼二阶系统,已知该传感器的固有频率0f =1000Hz ,若其阻尼比为0.7,试问用它测量频率为600Hz 、400Hz 的正弦交变力时,其输出与输入幅值比A(ω)和相位差φ(ω)各为多少?解:二阶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21()[1(/)]2(/)n n H j ωωωζωω=-+幅频特性:122222(){[1(/)]4(/)}n n A j ωωωζωω-=-+相频特性:22(/)()arctan1(/)n n ζωωϕωωω=--∴当f=600Hz 时,122222(){[1(600/1000)]40.7(600/1000)}0.947A j ω-=-+⨯⨯=,220.7(600/1000)0.84()arctanarctan 52.6961(600/1000)0.64ϕω⨯⨯=-=-=︒-;当f=400Hz 时,220.7(400/1000)0.56()arctanarctan 33.691(400/1000)0.84ϕω⨯⨯=-=-=︒-。
第3章 电阻式传感器3.2 电阻应变片的种类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答:常用的电阻应变片有两种: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电阻应变片。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主要基于应变效应导致其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半导体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主要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
3.4 试分析差动测量电路在应变电阻式传感器测量中的好处。
答:① 单臂电桥测量电路存在非线性误差,而半桥差动和全桥差动电路均无非线性误差。
② 半桥差动电路的电压输出灵敏度比单臂电桥提高了一倍。
全桥差动电路的电压输出灵敏度是单臂电桥的4倍。
3.5 将100Ω电阻应变片贴在弹性试件上,如果试件截面积420.510S m -=⨯,弹性模量112210/E N m =⨯,若由4510N ⨯的拉力引起应变计电阻变化为1Ω,求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
解:/R RK ε∆=已知11,100R R R ∆∆=Ω∴= 由E σε=得9311110510210E σε-⨯===⨯⨯ 所以3/1/1002510R RK ε-∆===⨯ 3.6 一个量程为10kN 的应变式测力传感器,其弹性元件为薄壁圆筒轴向受力,外径20mm ,内径18mm,在其表面粘贴八各应变片,四个沿周向粘贴,应变片的电阻值均为120Ω,灵敏度为2.0,波松比为0.3,材料弹性模量E=2.1×1011Pa 。
要求:(1) 绘出弹性元件贴片位置及全桥电路;(2) 计算传感器在满量程时,各应变片电阻变化;(3) 当桥路的供电电压为10V 时,计算传感器的输出电压。
解:(1)(2) 圆桶截面积:应变片1、2、3、4感受纵向应变;应变片5、6、7、8感受周向应变;满量程时:由电阻应变片灵敏度公式/R RK ε∆=得R K R ε∆=,由应力与应变的关系E σε=,及应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F Aσ=,得 F AEε=, (3) 3611101010(1) 2.0(10.3)0.010372259.710 2.110U F U K V AE μ-⨯∆=+=⨯⨯+⨯=⨯⨯⨯ 3.7 图3-5中,设负载电阻为无穷大(开路),图中4E V =,1234100R R R R ====Ω, 试求:(1) 1R 为金属电阻应变片,其余为外接电阻,当1R 的增量为1 1.0R ∆=Ω时,电桥的输出电压o U =(2) 1R , 2R 都是电阻应变片,且批号相同,感应应变的极性和大小都相同,其余为外接电阻,电桥的输出电压?o U =(3) 1R , 2R 都是电阻应变片,且批号相同,感应应变的大小为12 1.0R R ∆=∆=Ω,但极性相反,其余为外接电阻,电桥的输出电压?o U =解:(1) 单臂311112341011[]4()0.00995()1011002o R R R U E V R R R R R +∆=-=⨯-≈+∆+++ (2) 极性相同3111122341011[]4()0()()1011012o R R R U E V R R R R R R +∆=-=⨯-=+∆++∆++ (3)半桥3111122341011[]4()0.02()()101992o R R R U E V R R R R R R +∆=-=⨯-=+∆+-∆++ 3.8 在图3-11中,设电阻应变片1R 的灵敏度系数K=2.05,未受应变时,1R =120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