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桩的类型及其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42
第1章钢板桩 (3)1.1概述 (3)1.2钢板桩的应用 (3)1.21钢板桩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3)1.22钢板桩在建筑使用中的优势 (3)1.3钢板桩的种类 (3)1.31 热轧钢板桩 (4)1.32 冷弯钢板桩 (4)1.33冷弯和热轧的区别 (4)1.4钢板桩的一些特性 (5)1.41钢板桩的型号 (5)1.4.2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 (10)1.4.3重量允许偏差 (10)1.4.4钢板桩的生产流程 (11)第2章施工机具和附属设备 (12)2.1打桩的分类和应用 (12)2.2锤击法 (13)2.3振动法 (14)2.4配合钻土机的液压静压法 (16)2.5静压法 (17)2.6与高压喷水装置配合使用的静压法 (17)第3章钢板桩施工 (18)3.1施工准备 (18)3.1.1清除障碍 (18)3.1.2场地平整 (18)3.1.3了解地质情况、地下水的水位、地下管线等 (18)3.2放样定位 (18)3.3桩机安装就位 (18)3.3.1吊装设备 (18)3.3.2桩锤安装 (19)3.3.3地基承载力 (19)3.3.4调试桩机 (19)3.4钢板桩 (19)3.4.1外观 (19)3.4.2桩身矫正 (19)3.4.3锁口矫正 (19)3.4.4长度 (19)3.4.5存放 (20)3.5打桩 (23)3.5.1打桩顺序 (23)3.5.2 试桩 (23)3.5.3导向架安装 (23)3.5.4吊桩 (24)3.5.5导向桩 (26)3.5.6打桩 (27)3.5.7收锤 (27)3.6支撑安装 (27)3.6.1内支撑安装 (27)3.6.2锚索安装 (27)3.7拔桩 (29)3.7.1拔桩顺序 (29)3.7.2拔桩设备 (29)3.7.3桩孔 (29)第1章钢板桩1.1概述钢板桩围堰是最常用的一种板桩围堰。
钢板桩是带有锁口的一种型钢,其截面有直板形、槽形及Z形等,有各种大小尺寸及联锁形式。
桩基础的种类范文桩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用于承载建筑物的重力和外力。
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桩基础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桩基础种类。
一、按桩材料划分1.钢桩:钢桩是用钢材制成的桩基础,具有承载力大、施工方便以及重复使用等优点。
常见的钢桩有钢螺旋桩、混凝土灌注桩、钢管桩等。
2.混凝土桩:混凝土桩是用混凝土制成的桩基础,具有自重大、承载力强等特点。
常见的混凝土桩有钻孔灌注桩、静压桩、循环搅拌桩等。
3.木桩:木桩是用木制成的桩基础,适用于一些轻型建筑物的基础。
常见的木桩有木方桩、木圆桩等。
二、按桩的施工方式划分1.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首先进行钻孔,然后将混凝土灌注至钻孔中进行固化,形成桩身。
2.钢管桩:钢管桩是一种常见的钢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先将钢管打入地下,然后将钢管中注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形成桩身。
3.钢螺旋桩:钢螺旋桩是一种常见的钢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通过螺旋推进机将钢桩打入地下,形成桩体。
钢螺旋桩具有施工速度快、承载力大等优点。
4.静力压桩:静力压桩是将桩顶按一定速度逐渐施加力量压入土中直到达到一定的承载力为止的桩基础施工方式。
静力压桩可以针对不同的地层和工程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桩。
5.循环搅拌桩:循环搅拌桩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将搅拌桩机搅拌桩机械连续地插入土层中进行搅拌,然后抽出机械,同时不断灌送水泥浆或混凝土,使其均匀地分布在桩孔中形成桩体。
三、按桩的工作原理划分1.摩擦桩:摩擦桩是桩依靠桩身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力来承载建筑物的重力和外力的桩基础。
常见的摩擦桩有摩擦桩、摩擦灌注桩等。
2.立压桩:立压桩是桩依靠桩底端的承载力来承载建筑物的重力和外力的桩基础。
常见的立压桩有摩擦桩、端承桩等。
四、按桩的形状划分1.圆桩:圆桩是指桩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桩基础。
常见的圆桩有钢管桩、混凝土灌注桩等。
2.方桩:方桩是指桩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的桩基础。
桩的类型及施工工艺摘要:桩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基础设施,它具有承载和传递建筑物荷载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桩的类型及其施工工艺,帮助读者了解桩的基本知识和施工要点。
一、引言桩是一种承受和传递建筑物荷载至地下土层的基础设施。
桩能够有效分散建筑物的荷载,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并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
根据工程需求和地质条件,桩的类型和施工工艺也有所不同。
二、桩的类型1. 钢筋混凝土管桩:钢筋混凝土管桩是一种常见的桩型,它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
该桩型适用于土层较软的情况,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并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2.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是一种通过灌注混凝土来形成桩身的桩型。
它可以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并具有一定的抗侧移能力。
该桩型施工简便,成本较低。
3. 预制桩:预制桩是在施工现场外部生产好的桩型,然后通过挖掘孔洞的方式进入地下。
这种桩型可以根据工程需求进行定制,并且施工速度较快。
4. 螺旋桩:螺旋桩是一种通过旋转钻机将钢管螺旋进入地基土层,并通过连续螺旋进入的方式来稳固桩身的桩型。
这种桩型适用于较深的地下层,并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三、桩的施工工艺1. 桩基处理:在桩的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处理以保证桩基的牢固性。
处理包括清理施工区域、移除碎石和杂物、平整土面等。
2. 桩基布设:根据设计要求,按照相应的桩基布设图纸进行桩身的布设。
在布设过程中,需要注意桩的间距、深度和方向等参数。
3. 桩身施工:根据桩的类型,选择相应的施工方法进行桩身的制作。
钢筋混凝土管桩和灌注桩通常使用模板来制作桩身,而预制桩则需要通过挖孔的方式进行安装。
4. 后续处理:桩身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养护和加固。
养护是为了保证桩身的强度和稳固性,而加固则是为了增加桩的承载能力。
四、总结桩的类型及施工工艺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选择桩型和施工工艺时,需要根据工程需求和地质条件进行合理选择,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只有确保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第5章复合地基理论概要本章提要复合地基所受荷载由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两者协调变形。
在发挥天然土体作用的同时,通过调整增强体参数(如桩长、桩径、间距和桩体模量等),复合地基承载力大幅度提高,沉降量大幅度减少,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由于土体和增强体种类很多,特别是增强体的加强和联合,复合地基的受力特性和破坏形式等问题非常复杂。
在较长的时间内,复合地基技术将处于工程应用超前理论研究的阶段。
本章介绍复合地基定义、分类、常用术语、受力特性、破坏形式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确定的基本方法。
5.1 概述5.1.1复合地基的定义复合地基(composite ground 或composite foundation)是指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设置加筋体,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复合地基中,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协调变形,基础、垫层、增强体与土始终密贴。
相比均质地基和桩基础,复合地基有两个基本特点:(1)加固区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是非均质和各向异性的;(2)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
前一特点使复合地基区别于均质地基,后一特点使复合地基区别于桩基础。
自从复合地基概念在国际上于1962年首次提出以来,其涵义随着工程应用和理论研究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最初,复合地基主要是指碎石桩复合地基,随着深层搅拌法和高压喷射注浆法在地基处理中的推广应用,人们开始重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研究,于是,复合地基由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逐步扩展到粘结材料桩复合地基,概念发生了变化;后来,减少沉降量桩、低强度混凝土桩和土工合成材料在地基基础工程中的应用将复合地基概念进一步拓宽。
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对复合地基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前者认为各类砂石桩和各类水泥土桩与地基土才形成复合地基,或者认为桩体与基础不相连接才形成复合地基;后者侧重在荷载传递机理上揭示复合地基的本质,认为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并协调变形的增强体与基体组成的复合体形成复合地基。
第一章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1、简述建筑场地岩土上工程勘察的目的及任务。
答:目的:以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调差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地址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工程地址材料。
任务:按照工程建设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址作用和地质灾害,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2、如何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规定,岩土工程的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的重要性等级、场地的复杂程度和地基的复杂程度等级综合确定,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甲级——在工程重要性等级、建筑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建筑在岩质地基上的一级工程,当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时,其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也可以定为乙级;丙级——工程重要性等级、建筑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
3、岩土工程勘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勘察阶段的目的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岩土工程勘察分三个阶段:选址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
选址勘察目的:为取得几个场址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资料,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和方案比较。
内容:侧重与收集和分析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和附近地区的岩土工程资料及当地建筑经验,并在收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抓住主要问题,通过踏勘,初步了解场地的地层人来岩性、地质构造、土性震碎了资料、地下水情况及不良地质现象等工程地质条件。
初步勘察目的:对场地稳定性作出全局评价以后,还应配合初步设计,对场地内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查明建筑场地不良地质想象的成因、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及其发展趋势,以便使场地内主要建筑物的不知避开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地段。
内容:初步查明地层及其构造,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埋藏条件,以及土的冻结深度,为主要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及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方案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详细勘察目的: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和设计参数,即把勘察工作的主要对象缩小到具体建筑物的地基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