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36.31 KB
- 文档页数:1
工业化分哪几个阶段2010-11-04 10:04:30工业化分三个阶段。
初期:人均GDP一般为280—560美元,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的比重为20%-4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为80%以上。
中期:人均GDP为560-1120美元,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的比重为40%-6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为50%-80%以上。
后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100-3300美元,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的比重为60%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为25%以下,城市化水平应在60%以上。
什么叫工业化?工业化一般经过哪几个阶段?悬赏分:0|解决时间:2006-7-9 18:12 |提问者:atopy工业化指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过渡到以现代工业经济为主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和发展过程。
工业化一般经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消费品工业居主导的阶段;第二阶段是资本品工业加速发展并逐步赶上消费品工业的阶段;第三阶段是资本品工业居主导的阶段。
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2006-11-4 17:50产业结构中非农产业增长、就业结构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就业比例上升,相对应的就是农村人口比例下降,城镇人口比例上升,城镇化水平提高。
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小资料什么是工业化﹖简单说,工业化就是用机器体系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社会经济在工业化阶段的基本任务就是生产手段的彻底改造。
按照现在比较通行的理论观点,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依据主要有总量指标和结构性指标两大类。
总量指标包括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和人均水平两方面。
按照发展经济学中与我国现时水平相关的划分标准,工业化阶段可以分为人均国民收入280~560美元、560~1120美元、1120~2100美元三个阶段。
依据结构性指标划分经济发展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别。
按就业结构和城市化程度划分,其基本依据是产业结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工业比重不断增大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的一般趋势。
关于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评估本文根据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有关理论,运用统计数据,对我国所处的工业发展阶段进行评估与分析。
从总体上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工业主导型”和“工业重型化”是这一阶段的突出特征。
关键词:工业化发展阶段评估当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科学把握我国产业结构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是正确选择切合我国实际的产业结构政策,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出发点和前提。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反映工业化阶段演进的指标主要有三大类:一是人均收入水平( GDP 或GNP) 的变动;二是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三是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动。
本文以上述三类指标为依据,对当前我国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进行评估。
人均收入水平变动所反映的工业化阶段钱纳里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关系的统计分析,将一国经济发展按人均GDP的变化分为准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实现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三大阶段。
其中,工业化实现阶段按人均GDP的变动又可以细分为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化高级阶段3个分阶段。
以1964年美元计,人均GDP 介于200 -400 美元为工业化初级阶段,400 -800 美元为工业化中级阶段,800-1500美元为工业化高级阶段。
由于钱纳里研究的是20世纪60-70年代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阶段,考虑到数据的可比性,本文需借助GDP平减指数将1964年美元换算成2007年的美元水平。
换言之,须将美国经济增长的物价波动因素予以扣除,以此来准确反映钱纳里时期的人均收入水平。
根据《美国统计概要(2008)》(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8)公布的CPI指数变动情况,可以计算出2007年美元与1964年美元的折算因子为7.966。
据此分别得出在2007年美元水平下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人均GDP变动水平(表1)。
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在更大范围内配置和利用资源,更多地利用来自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直接投资和以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工业技术,壮大我们的物质经济基础。
三是国内外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为益阳市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伴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国际资本加速向我国流动,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前哨,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许多沿海企业将生产地转移到内地,而将经营与销售放于沿海,这个时候大胆地引进外部的资金、项目与人才,对益阳市正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按照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要求,益阳市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潜力。
近几年来,益阳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纺织、食品、竹木加工、造纸、电力、建材、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已形成了较好的基础,拥有一批初具规模的企业,并且这些企业多数是依托本地资源发展壮大的。
另外,益阳市比邻省会的独特区位;粮、棉、油、茶、竹等农产品资源丰厚;还是有名的“小有色金属之乡”,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有锰、锑、金、钒、石煤、硫铁矿、磷矿等10多种。
特别是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要素价格较低,这种低成本优势正是发达地区转移资本和技术所追求的核心内容。
同时益阳市工业发展,也存在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益阳市外临国际市场的战略性挤压,内对国内强手的有力竞争;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益阳市自然资源等传统优势逐步弱化,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又遇到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短缺的制约。
难点之一:工业经济总量不大,规模企业规模和效益相对较低,影响企业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益阳市工业从无到有,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但比较而言,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偏低。
2002年,益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8.46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2.6%,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5.3%的水平。
工业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降低单位成本产生规模效益,但总体上看,2002年益阳市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工业比为3:7,且规模工业仍以小型化和分散化为特色,规模化的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少、行业集中度低。
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阶段理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概述钱纳里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产业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产业关联效应,为了解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他通过深入考察,发现了制造发展受人均GNP、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而受工业品和初级品输出率的影响小。
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人均GDP(美元)经济发展阶段300-600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600-1200 初期1200-2400 中期工业化阶段2400-4500 后期4500-7200 初级阶段发达经济阶段7200-10800 高级阶段钱纳里的关于收入变动和生产结构转换的标‘准”模式(1970 年的美元) 时期 1 2 3 4 5 6收入变动范围(人均140~280 280~560 560~1120 1120~2100 2100~3360 3360~5040 美元)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时期人均收入变动范围(1996年美元)发展阶段1 532—1064 初级产品生产2 1066—21283 2128—4256工业化阶段4 4256—798016 12768—19152我们参考江西省统计局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使用六项指标来衡量赣州市的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阶段基本划分标准工业化衡量指标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人均经济总量(人均GDP以,1970年美元衡量)280-560 560-1120 1120-2100一产比重低一产比重低产业结构二产比重超于20%,二产于10%,二产(三次产业比例)过一产比重超过三比重达到最产高水平就业结构(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50%以上30% 20%以下工业内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20-40% 40-60% 60%以上部结构机械工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5% 20% 30%贸易结构(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1% 10% 30%城乡结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即城市化20%以下50% 70%以上率)我国和我市各年份人均GDP年份2002 2004 2007 2009 2011我国1135 1491 3652 3748 4394我市482 609 1134 1663 2472 说明:( 按2000年人口普查7586743人和2010年人口普查8368440人,平均每年人口增长78170人计算。
国际标准化的发展经过了工业化时期近代标准化的起步、二战后标准化的迅猛发展、新世纪标准向国际化快速迈进三个阶段。
1.工业化时期近代标准化的起步阶段近代工业标准化开始于18世纪末,首先在英国出现的纺织工业革命标志着工业化时代的开始。
大机器工业生产方式促使标准化发展成为有明确目标和有系统组织的社会性活动。
1798年,美国的艾利·惠特尼发明了工序生产方法,并设计了专用机床和工装用以保证加工零件的精度,首创了生产分工专业化、产品零件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惠特尼因此而被誉为“标准化之父”。
1841年,英国人J.B.惠特沃思设计了被称为“惠氏螺纹”的统一制式螺纹,因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很快被英国和欧洲采用。
其后,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协商将惠氏螺纹和美国螺纹合并成统一的英制螺纹。
接着,英国人提出统一螺钉和螺母的型式和尺寸,为进一步实现互换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1902年,英国纽瓦尔公司出版了纽瓦尔标准——“极限表”,这是最早出现的公差制。
1906年英国颁布了国家公差标准。
此后,螺纹、各种零件和材料等也先后实现了标准化,成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1911年美国的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把标准化的方法应用于制定“标准作业方法”和“标准时间”,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通过管理途径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率。
在一系列标准化和科学管理成就的基础上,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14—1920年间,打破了按机群方式组织车间的传统做法,创造了汽车制造的连续生产流水线,采用标准化基础上的流水作业法,把生产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组织统一起来,促进了大规模流水生产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各种行业分工的发展,机器大工业化的进程深入,各种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组织纷纷成立。
1901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化机构——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
之后,在不长的时间内,先后有25个国家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
1865年,法、德、俄等20个国家在巴黎发起成立了“国际电报联盟”。
中国工业化阶段的测度与路径转型作者:罗吉来源:《现代企业》2017年第05期目前,我国工业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长期以来我国高度依赖制造业尤其是重化工制造业,但重化工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极限,重化工制造业正面临诸如土地不足、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以及水资源不足等问题,是否我国重化工增长已经到了极限,未来我国工业化将如何进行,这都依赖于对我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多个研究角度对我国工业化阶段进行实证测度,并结合我国工业化特殊的历史背景与国情,探讨工业化趋势的走向。
一、关于工业化水平阶段测度及我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1.依据钱纳里“标准结构”理论,中国工业化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人均收入水平是衡量工业化水平的一个常用指标。
从产出的角度理解,人均收入水平就是一国生产率水平的反映,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条件。
H.钱纳里等人对工业化程度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均GDP水平与工业化水平成正比,人均GDP越高,工业化程度也越高。
根据H.钱纳里等人的分析,现代经济发展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准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实现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该划分方法又被称为钱纳里一般标准工业化模式。
2014年我国人均GDP按当年汇率换算为7575美元,对照H.钱纳里的总量标准,我国的工业化处于工业高级化阶段。
2.依据霍夫曼定理,中国工业化进入后期工业化成熟阶段。
霍夫曼比例被定义为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
在工业化进程中,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间比例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即霍夫曼比率与工业化水平成反向变动。
据此,将工业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初期阶段说明工业化水平较低,尚处于农业为主导产业时期;中期及中后期阶段工业化程度有所加强,正处于振兴时期,初步迈入工业化国家行列;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高度发达。
对照霍夫曼比率,考察我国1978年—2014年工业内部结构变动情况可知,我国工业结构重型化态势明显,显然这种重工业比重的加速上升程度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结构变化没有与结构效益实现统一,呈现“虚高”。
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阶段理论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阶段理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概述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考察了制造业内部各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动,揭示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的原因,即产业间存在着,为了解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趋势奠定了基础,他通过深入考察,发现了制造发展受、需求规模和的影响大,而受和初级品输出率的影响小。
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钱纳里的关于收入变动和生产结构转换的标‘准”模式(1970年的美元)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我们参考江西省统计局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使用六项指标来衡量赣州市的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阶段基本划分标准我国和我市各年份人均GDP说明: (按2000年人口普查7586743人和2010年人口普查8368440人,平均每年人口增长78170人计算。
美元汇率按当年计算。
)1、人均经济总量。
2005年赣州市的人均GDP为6130元,以1970年美元衡量,大约相当于540美元。
2011年赣州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472美元,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我国和我市各年份三大产业比例2、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比例由1998年的∶∶调整为2003年的∶∶。
2005年赣州市三次产业构成为::;2011年赣州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07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调整为::由此数据可以看到赣州市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中后期,并且赣州市已进入工业化进程加速状态,正向工业化中级阶段迈进。
3、就业结构。
2005年,赣州市农业劳动力为万人,占全市就业人数的%。
(江西省2004年为41%)4、工业内部结构。
2005年,赣州市的制造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总商品增加值(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之和)的%;机械工业增加值为亿元,占制造业增加值的%。
(江西省2004年此两项比重分别为%和%)5、贸易结构。
2005年,赣州市机电产品出口额1200多万美元,占海关总出口额的%。
我国工业化道路的现实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观点综述2007-6-30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科学论断以来,学术界对于“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便予以了极大关注。
尽管如此,其中仍有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从理论上予以深化。
有鉴于此,这里就有关问题予以综述,希冀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外延1.认知工业化。
工业化一词在经济学当中的使用频率不能说不高,但是,要对它下一个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概念,并非易事。
2.解读新型工业化。
(1)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格平先生认为,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两个方面而言的:一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二是相对于我国近百年的工业化道路,特别是近20年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
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
(注:曲格平.探索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J].环境与保护,2003,(1).)(2)王新天、周振国认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其一是经济发展既有较快速度又有较高质量;其二是把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三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注:王新天,周振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跨越式发展[J].求是,2003,(9).)(3)国务院政策研究中心魏礼群主任认为,党中央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
1)科技含量高。
就是要加快科技进步以及先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特别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2)经济效益好。
中国工业化进程阶段及现状分析摘要: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中国人口众多,经济落后,人均收入水平很低,农业大国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余年的工业化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余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国工业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其工业化进程阶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中国工业化进程对研究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介绍了工业化的定义以及钱纳里、库兹涅茨、配第和克拉克等人与工业化进程有关的理论,并通过核算和比较中国人均GDP、霍夫曼系数以及三次产业产值比值三个工业化进程衡量指标,来说明中国已经整体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并根据数据结果对中国工业化现状进行分析,说明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关键字:工业化钱纳里霍夫曼系数三次产业现状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工业化的定义有许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窄的定义,认为工业化是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撰写的辞条“工业化” 就采用了类似的定义:“工业化是一种过程。
下面是一种明确的工业化过程的一些基本特征。
首先,一般说来,国民收入(或地区收入)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了,或许因经济周期造成的中断除外。
其次,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一般也有增加的趋势。
在这两种比例增加的同时,除了暂时的中断以外,整个人口的人均收人增加了。
”另一类定义较为宽泛,中国经济学家张培刚即持此种观点。
张培刚把“工业化”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
1.2 研究意义工业化和现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标志着人类适应和运用自然能力的极大增强,而工业化更是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民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奋斗了60余年,将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初步工业化、现代化国家。
工业化进程判断标准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重要阶段,对其判断也同工业化的定义一样,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根据不同的指标值将工业化进程划分为工业化初期(即工业化起步时期)、工业化中期(即工业化起飞时期)、工业化后期(即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时期)和后工业化阶段(即全面实现工业化的时期)。
国外学者对工业化进程的量化测评研究一般是从工业结构、产业结构、从业结构、人均收入水平、城镇化率等方面进行测度,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夫曼、库兹涅茨、科林·克拉克、钱纳里与赛尔奎因、约翰·科迪等人。
这些典型的量化测度方法受到了国际国内普遍认可和广泛采纳。
1.工业结构水平判断方法(1)霍夫曼比例德国经济学家在1931年出版的《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中,提出了霍夫曼比例(H),即消费资料工业与生产资料工业的比值,并根据这个比例的变化趋势,把工业化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霍夫曼比例介于4-6 之间; 第二阶段,霍夫曼比例介于1.5-3.5 之间; 第三阶段,霍夫曼比例介于0.5-1.5 之间; 第四阶段,霍夫曼比例小于0.5。
霍夫曼比例亦称作霍夫曼系数,其基本表达式为: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霍夫曼比例揭示了工业化过程中工业部门内部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霍夫曼比例越低,说明资本品工业规模越发展,相应地消费品工业比重越小,工业结构乃至整个产业结构高度越高。
因此,霍夫曼比例的变化反映了工业化的进程。
(2)科迪指标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主持的一项研究中,约翰·科迪等(1990)学者根据工业的主体部分——制造业的增加值在总商品生产部门增加值中所占的份额来衡量工业化水平。
科迪等人把工业化水平划分为非工业化(20%以下)、正在工业化( 20%~40%)、半工业化(40%~60%)、工业化(60%以上)等四类。
其中,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部分(工业还包括采掘业和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行业);总商品生产增加值( 包括农业、林业、渔业; 矿产业;制造业; 电力及其他公用事业;建筑业),大体上相当于物质生产部门(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增加值。
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1995~2005年中国工业化水平评价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1 工业化水平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工业化理论认为,工业化标准主要是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转换。
工业化主要表现为:(1)一般来说,国民收入中工业活动所占比例逐步提高,乃至占主导地位;(2)制造业内部的产业结构逐步升级,技术含量不断提高;(3)在二次产业部门就业的劳动人口比例也有增加的趋势;(4)城市这一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率不断提高;(5)在上述指标增长的同时,整个人口的人均收入不断增加。
基于此,有关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可以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空间结构等多方面来衡量。
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根据代表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我们选择了人均GDP,一二三产业产值比、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人口城市化率、一二三产业就业比等五个指标来衡量我国地区工业化进程,各个指标的阶段划分标准如表1所不。
根据上述衡量工业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标志值,我们选用加权合成法来构造计算反映一国或者地区工业化水平和进程的综合指数,再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结果进行检验。
为了准确反应工业化各个阶段的特征,选择阶段阈值法进行指标的无量纲化,最终可以计算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
通过国家或者地区工业化综合指数的计算,可以判断国家和各个地区所处的工业化阶段。
我们用“一”表示前工业化阶段(综合指数为0),“二”表示工业化初期(综合指数值大于0小于33),“三”表示工业化中期(综合指数值为大于等于33,小于66),“四”表示工业化后期(综合指数值为大于等于66小于等于99),“五”表示后工业化阶段(综合指数值为大于等于100);“(Ⅰ)”表示前半阶段(综合指数值未超过该阶段的中间值),“(Ⅱ)”表示后半阶段(综合指数值超过该阶段中间值);“二(I)”就表示该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前半阶段。
从18世纪70年代英国率先发动“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算起,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实践已走过200多年的历程;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起步也很早,但人类首创“城市化”(Urbanization)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伊勒丰索·塞达尔出版的《城市化概论》一书,首次提出了“城市化”(Urbanization)①术语。
这一术语却不过150年的时间。
历史地看,工业革命掀开了工业化的序幕,工业化又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两者的互动发展则促进了人类社会不断地迈向现代化。
第一节工业化——从传统到现代直至现在,人们对“工业化”这一概念也没能形成一个经典的定义。
但伴随200多年来工业化实践的深入展开,各界对工业化所涉及的理论探究却从来没有停顿过。
特别是科技革命的迅速生成,使得工业化从传统走向现代,又一次成为世界各国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1.1.1 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进程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开端。
1760—1830年间,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建立了以蒸汽为新能源的纺织业、采煤、冶炼等新产业,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具优势的产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时,美国、德国等国家走上了工业化道路,有效地建立起以电力为新能源、以内燃机为新型运输工具的钢铁、电机、机械设备、化工工业等新兴产业。
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汽车业、钢铁业和建筑业一直是美国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
工业革命使工业从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的附属部门,迅速成长为经济发展的带动部门和主导部门,机器大工业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于工业革命的出现和加速,人类社会绵延数千年来,一直以手工技术和手工作坊为基础的工业,被代之以机器技术和工厂制,并随之带动了生产组织与管理的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工业化进程由此展开。
“工业化”的定义有众多版本,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规范。
一般认为,工①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伊勒丰索·塞达尔出版的《城市化概论》一书,首次提出了“城市化”(Urbanization)术语。
从18世纪70年代英国率先发动“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算起,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实践已走过200多年的历程;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起步也很早,但人类首创“城市化”(Urbanization)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伊勒丰索·塞达尔出版的《城市化概论》一书,首次提出了“城市化”(Urbanization)①术语。
这一术语却不过150年的时间。
历史地看,工业革命掀开了工业化的序幕,工业化又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两者的互动发展则促进了人类社会不断地迈向现代化。
第一节工业化——从传统到现代直至现在,人们对“工业化”这一概念也没能形成一个经典的定义。
但伴随200多年来工业化实践的深入展开,各界对工业化所涉及的理论探究却从来没有停顿过。
特别是科技革命的迅速生成,使得工业化从传统走向现代,又一次成为世界各国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1.1.1 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进程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开端。
1760—1830年间,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建立了以蒸汽为新能源的纺织业、采煤、冶炼等新产业,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具优势的产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之时,美国、德国等国家走上了工业化道路,有效地建立起以电力为新能源、以内燃机为新型运输工具的钢铁、电机、机械设备、化工工业等新兴产业。
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汽车业、钢铁业和建筑业一直是美国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
工业革命使工业从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的附属部门,迅速成长为经济发展的带动部门和主导部门,机器大工业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于工业革命的出现和加速,人类社会绵延数千年来,一直以手工技术和手工作坊为基础的工业,被代之以机器技术和工厂制,并随之带动了生产组织与管理的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工业化进程由此展开。
“工业化”的定义有众多版本,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规范。
一般认为,工①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伊勒丰索·塞达尔出版的《城市化概论》一书,首次提出了“城市化”(Urbanization)术语。
沈阳工业化进程特征与发展建议一.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10)》根据经典工业化理论,具体选择人均GDP、一二三产业产值比、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部门增加值的比重、人口城市化率和第一产业就业占比为基本指标,进一步根据实现工业化国家的国际经验,确定了上述各项指标在各个工业化阶段的标准值,选择阶段阈值法进行指标的无量纲化,在此基础上,用加权合成法来构造计算反映一国或者地区工业化水平和进程的综合指数(权重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根据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可以划分相应的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阶段可以被划分为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前期、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其中工业化前期、中期、后期又具体划分为前半阶段和后半阶段,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具体对应为0为前工业化时期,其中,工业化前期、中期、后期又具体划分为前半阶段和后半阶段,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具体对应为0为前工业化时期,1-16为工业化前期的前半阶段,17-33为工业化前期后半阶段,34-50为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51到66为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67-83为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84到99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100为后工业化时期。
表一工业化不同阶段的标志值基本指标前工业化阶段(1)工业化初期(2)工业化实现阶段工业化初期(3)工业化后期(4)后工业化阶段(5)人均GDP(2010年美元)(经济发展水平)827—1654 1654-3308 3308-6615 6615-12398 12398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产业结构,其中A代表一次产业,I代表二次产业,S代表三次产业)A>I A>20% A<I A<20% I>S A<10% I>S A<10% I<S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工业结构)20%以下20%—40% 40%-50% 50%-60% 60%以上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就业结构)60%以上45%—60% 30%—45% 10%—30% 10%以下从省级区域看,到2010年,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天津、江苏、浙江、广东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这几个省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工业化水平也处于全国前列。
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
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标准通常基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1. 手工业阶段: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生产方式,生产方式落后,产能有限。
2. 机器工业阶段:以蒸汽机和机械化生产为特征,机器替代了人工劳动,大量的机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能。
3. 大规模工业阶段:以大规模生产为特点,通过工厂生产和流水线生产实现大规模批量生产。
4. 资本密集型工业阶段:以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为特点,广泛应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能。
5. 高科技工业阶段:以高科技产业为特征,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这些标准可能会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调整,但总的来说,工业化阶段的划分主要是基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