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的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一)教育目的的定义

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活动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

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二者的联系看,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它们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服务”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者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发展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从二者的区别上来看,首先,教育方针所包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要多些。教育目的普通只包

括“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方针除此以外,还包含“怎样培养

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其次,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提出较

为明确的要求,而教育方针对“怎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方面的规定性更为突出。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对于明确教育的方向、

建立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组织教育活动、进行教育管理、评估教育质量等,教育目的都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惟独教育目的确立以后,教育事业才干有组织、有计划地朝预定的方向发展。教育不可能没有目的,无目的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教育目的的

具体作用表现在:

1、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培养人材的总要求,按照教育目的来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对受教育者

的控制活动。这种控制活动需要较长的周期,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配合。教育目的规定了受教育者预定的发展方向,可使各个方面共同地自始至终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控制。

惟独这样才有利于青少年一代按照社会的要求,健康成长。

2、对教育活动起指导和支配作用

教育目的始关系着教育全局性的问题,它贯通于教育活动的始终和一切方面,并对教育

工作起指导作用,教育工作的一切方面都受教育目的的制约,都要符合教育目的的要求。

3、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

教育思想是对教育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教育目的是教育思想的核心问题。学习和研究教

育目的有利于我们端正教育思想,自觉投入教育改革,从而促进社会改革和发展。

4、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质量和规格要求的根本标准。检查和评价教育、教学过程质

量的优劣,检查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教师工作质量和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

展程度,评价学生优劣,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据。需要特殊强调的是教育质量的终结性检查和评价,必须依据教育目的,全面地细致地进行,背离整个教育目的要求,仅以某一方面为标准,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

三、教育目的的类型

教育目的本身体现着人的价值追求,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

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持有的倾向不同会导致教育目的的不同价值取向,即教育目的

的不同类型。教育史上曾经浮现过三种教育目的的类型,即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教育目

的的个人本位论以及教育无目的论。

1、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也称国家本位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凯兴斯坦纳、涂尔干等。社会

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

从社会需要;并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

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还进一步指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

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从上述社会本位论者的基本主张可以看出,其主要观点包括:第一,人的本性是社会性;

第二,相对于个体而言,国家或者社会是绝对的和优先的价值实体,个体只无非是构成社会

“材料”和“要素”;第三,个人的使命和价值在于为国家或者社会献身;第四,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具有起码的政治品格、生产能力和社会生活素质。

评价:积极方面:社会本位论将对教育目的的考察角度从宗教神学转移到国家和社会事业上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种视角的转换在近代有助于教育与教会的分离,在当代有

助于动员国家和社会资源来发展教育事业。

不足之处:忽视了个体的特殊性,否认了个体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积极能动作用,完

全将受教育者当成是等待被加工的“原料” ,违背了教育的人道主义原则。

2、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者的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个人本为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

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并认为教育的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

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还进一步指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

会惟独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从上述个人本位论者的基本主张可以看出,其主要观点包括:第一,人的本性在于“自

然性”;第二,人性具有内在的、自我实现的趋向;第三,这种趋向在道德或者价值上时善

的或者向善的;第四,惟独每一个人的本性都得到充分实现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惟

独确保每个人的本性都得到实现的国家,才是善的和正义的国家;第五,教育的目的就在

于匡助人们充分地实现他们的自然潜能,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理想的社会和国家;第六,

对个性的压抑和摧残是一切专制国家和时代教育的通病,必须得到彻底的医治。

评价:积极方面:个人本位论在教育上和社会上都有一种革命的作用,有助于新兴的资

产阶级伸张自己在教育和社会政治层面上的权利,同时对于人性也有一种解放的作用。

不足之处:第一,将“自然性”与“社会性”、“个性”与“共性”对立了起来;第二,

将个人的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最终毁坏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或者前提;第三,掩盖了自己的阶级属性。

3、“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其主要观点包括:第一,人是一个经验系统;第二,人的发展既是个体经验能力的提高;第三,学习的目的是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生长的能力。

评价:积极方面:所要反对的是从教育过程之外强加而来的目的,所要提倡的是教育目

的就在教育过程之中,所要培养的人是能够不断适应和改造民主社会的公民和建设者。

不足之处:过分重视教育的内在目的而忽略了教育的外在目的,过分强调个体对于环境

的适应能力而忽略环境对于个体的约束和限制因素,看到个体与环境一致的一面,忽略个体

与环境相冲突的一面。

四、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

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的,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是,人们提出的教育目的是有其现实基础和社会根源的,它的内容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定教育目的时必须以一定的

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规律为前提和根据,如生产力发展水平、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等。

1、物质生产水平

(1)物质生产水平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绝对条件和永恒基础。人们一旦住手了物质生

产,人类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就会崩溃,人类社会关系的纽带就会瓦解,固然也就谈不上教

育活动的存在与发展。可以说,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社会能够提供给教育的物质条件以及个人受教育时间的多寡,从而,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成员发展的可能性。

可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

(2)生产力是人类从事物质生产的能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