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之题画诗
- 格式:ppt
- 大小:886.00 KB
- 文档页数:27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题画诗一、题画诗概念: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题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
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二、题画诗的共同特点大致有三种:(一)化静为动所谓化静为动就是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画面的图景,甚至是如果去掉诗歌的题目会让读者觉得这不是一首题画而是一首写景诗。
(二)变无为有由于受画幅的限制,画面不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所画对象的内容,所以绘画的很多内容需要我们面对画面,展开想象,想象出画面应有而没有的景物。
而题画诗恰好弥补了绘画的这一不足,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而且写画面上没有的景物。
例如苏东坡《惠崇春江晚景》“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有画面实景,又有想象之景。
(三)借题发挥诗歌就是来抒发思想情感的,当然,题画诗也不例外。
不否认有个别题画诗的作者悟透了画作的意蕴,用诗歌来表达画作的思想情感。
大部分的题画诗还是作者借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就是借题发挥。
抒发自己的感情,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是宣泄内心的不满。
借画咏志,使画面更具生命力。
例如明人徐渭自题《墨葡萄》:“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人买,闲抛闲掷野藤中。
”自己题自己的画作,当然,诗意与画意浑然一体。
作者把自己一生的怀才不遇,人生的不平、郁勃之气,通过笔墨宣泄出来。
读完此诗,再看画作,那点点撒落的,不知是墨还是泪。
例如元诗人王冕自题《墨梅》诗:“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人借诗表达了自身淡泊名利、一身正气的思想。
三、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训练:题画类诗歌鉴赏(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画像(节选)【宋】王安石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①。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②。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
【注】①不见收,不被朝廷重用。
②伊周,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两人都是历史上的名臣。
酬孝甫见赠【唐】元稹杜甫天材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借“青衫”指出杜甫官职低微,杜甫官职低微还要被他人呵斥,可见其处境困难。
B.“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两句写出了处于动荡年代的杜甫困顿的生活。
C.王诗的最后两句巧妙地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D.元诗写杜甫为人率直,说话直截了当;善于学习古人的智慧,不违背圣贤的准则做事。
2.两首诗歌都以杜甫为题材,却从不同侧面表现出对杜甫的仰慕之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②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③。
绦镟④光堪摘,轩楹⑤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是杜甫青年时期所作。
②(sǒng):挺立。
③愁胡:发愁神态的胡人,胡人眼色深碧。
④绦镟(xuàn):绦,丝绳,用来系鹰;镟,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
⑤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霜起”写画鹰的周身环境,肃杀之气扑面而来,画鹰的气势得到烘托。
B.颔联描写画鹰生动形象,“身”“侧目”写其神态,“思狡兔”写其心理。
C.颈联写绳环被摘下,画鹰凌空振翅,再现了画鹰栩栩如生、气势非凡的形象。
D.“何当”表明期望,“凡鸟”指平庸之鸟,“击”体现了作者对“凡鸟”的态度。
2.本诗句句写画鹰,但托物言志,“怀抱俱见”,请简要分析。
《题画》诗鉴赏唐朝诗人李唐的古诗作品《题画》,其诗全文如下: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释】①烟村:指烟雾缭绕的村落②时人: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③燕脂:即胭脂。
一种红色的颜料。
燕,一木作“胭”。
后亦泛指红色【翻译】云烟袅绕的村庄和雨水滂沱的河滩,山村时隐时现,滩水湍急,欣赏着画中美景很容易,谁知道画好它有多少艰滩。
早知道时人看不上这样的美景,就应该多买胭脂来画艳丽的牡。
【鉴赏】诗名为“题画”,而实际上涉及到画本身的只有第一句;其余三句,都是借题发挥,用以抒发个人的感慨和不平。
它的弦外之音,是耐人寻味的。
“云里烟村雨里滩”才七个字,就把一幅生动的画境形象地凸现出来。
画面层次分明,很有立体感;上方是云烟缭绕的山村,下方是雨水滂沱的河滩,一静一动,相互映衬。
画中的景色是朦胧的,但画面是清晰的,山村隐约可见,滩声仿佛可闻,不给人任何晦涩的感觉。
这幅画是经过艰辛的精神劳动才创造出来的。
因此下句说:“看之容易作之难。
”俗话说的好:“看人挑担不吃力,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是常人都懂的生活哲理。
但常人往往醉心声色犬马,贪图富贵荣华,缺少真正的审美能力。
对这种意境高妙的花看不上眼。
诗人写道:“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意思是说如果画牡丹花,施以浓色重彩,定会大受时人欢迎。
这自然是反话,这种既饱含着带泪的幽默,又喷射出愤世的怒火。
亦庄,亦谐,痛快,淋漓。
这种风格,为后世许多题画诗所效法。
作者通过对一副烟雨滩图的评论和感慨中,表达自己清高的品性,不愿意做迎合别人的事情。
作者在感叹画清高意境感叹的同时,不禁感叹世风口下,人心不古。
诗句表面上说要迎合时人,实际上却是对时人只重浮华富贵(浓色重彩的牡丹)、不识人才(眼前高妙的意境)的愤怒和讽刺,也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之叹。
李唐在山水画和人物画方面都很有造诣。
特别是他的山水画,构图精炼,用笔有力,着重创设意境。
如此诗首句”云里烟村雨里滩“,就显示了李唐在创造意境和构图方面具有高度的才能。
诗歌鉴赏之题画诗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题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
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一.诗与画的关系珠联璧合相映生辉1.重形象(塑造形象) 用语言文字用色彩线条2.重意境(营造意境) 意就是主观情志境就是客观物象二.诗与画结合的方式(一)因诗而作画——诗意画(二)因画而题诗——题画诗三.题画诗艺术表现手法举隅(一)画写物外情(区别于照相)诗传画外意(区别于解说)(二)不即不离(既不脱离画面的内容,又不拘泥于画面)虚处传神(取长补短,从画的空白处补充升华)四.题画诗艺术表现手法举隅(一)化静为动动静相生绘画是空间艺术,它是以色彩、线条为造型语言来表现生活的,因此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是静止不动的;而诗歌是时间艺术,它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来塑造艺术形象,因此它可以对审美对象进行动态的描写,以表现出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
化动为静、动静相生,正是题画诗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二)化实为虚虚实相映前人论诗曾有“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的说法。
所谓实,就是指具体的景致物象;所谓虚,就是指抽象的思维活动。
(三)借景抒情抒怀咏志“作诗者徒言其景,不若尽其情,此题品之津梁也。
”此语道出了题画诗创作的个中三昧:诗人只有将自己浓郁的主观情感渗透到画面所表现的客观景物中去,使其“皆着我之色彩”,才能写出情景交融的题画佳作。
(四)正侧相映睹影知竿好的题画诗往往语约义丰,写法灵活。
或起承转合,舒卷自如;或背面敷粉,正侧呼应。
构思极尽腾挪变化之致。
(五)寓理于物启人心智一个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会变成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
——歌德(六)象外传神形神兼备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核心是讲求“气韵生动”,无论是诗文还是绘画都力求表现客观物象内在的神韵,脱略形迹,象外传神。
《题画》原文及译文
《题画》原文及译文
这首题画诗描写溪边晚景。
28个字既写出了静态的溪水、小桥、山峰、夕阳以及拄着拐杖的老翁,又写出了溪鸟惊飞的动作和老翁低吟、溪鸟啼呜的声音,把静止无声的.画写活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整理的《题画》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题画
沈周〔明代〕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译文:
拄着拐杖悠闲漫步在青山绿水之间,还未落山的太阳斜斜的挂在小桥的西边。
轻声低语却不小心惊飞了溪鸟,它们啼叫着飞入那乱云的深处。
赏析:
这首题画诗描写溪边晚景。
28个字既写出了静态的溪水、小桥、山峰、夕阳以及拄着拐杖的老翁,又写出了溪鸟惊飞的动作和老翁低吟、溪鸟啼呜的声音,把静止无声的画写活了。
作者简介: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
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
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
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
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题画》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题画》
[宋]李唐
云里烟压雨里滩①,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人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②!
【注释】
①烟村:指云雾烟霞缘绕的山村。
②燕脂:即胭脂。
【赏析】
李唐为北宋与南宋之际的画家,晚年画江南山水,笔力益壮,画水有盘涡动荡之势。
本诗除首句再现画面景色,余皆为议论。
三四句正话反说,实际上是与流行的俗艳风立异,对崇尚称丽的花鸟画表示鄙弃。
其实,扩而大之,这也是在标举一种超脱流俗、不以富贵荣华为尚的审美与人生境界。
高考古诗鉴赏之题画诗及其他-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考古诗鉴赏之闺怨诗一、主题归纳;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不得自由;5.表现了一种怨战、厌战的情绪;6. 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
二、写作技法: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三、鉴赏方法: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四、阅读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闺思张仲素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高考古诗鉴赏之题画诗一、题画诗特点:是题在画上或吟咏画作的诗歌。
把无声的画和有声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相映成趣。
题画诗的鉴赏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运用想象,再现画面。
题画诗的共同特点往往是将静止的画面写得活灵活现,写得画中之物如在目前,让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画面的图景。
如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二是借题发挥,抒怀咏志。
不同的绘画题材在中国画家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如梅之冷艳高雅、竹之清雅高贵、兰之坚贞高洁、菊之不畏风霜、山水之逸士优游、渔家之闲适自在等等,因此读题画诗也要注意“意象”。
二、真题训练1.(2006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宋诗,回答(1)-(2)问题题竹石牧牛(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