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4章多彩的光单元测试题(新版)沪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523.50 KB
- 文档页数:8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1. 如图所示,能解释“手影”形成的是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直线传播D. 平面镜成像2. 如图所示,是人观察岸边的树木在水中倒影情况。
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A. B.C. D.3. 下列关于实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 眼睛能看见的像是实像B. 凸透镜成的像是实像C. 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实像D. 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是实像4. 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D.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5. 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折射原理来解释的是A.插入水中的铅笔好像弯折了B.水中山的倒影C.屏幕上的手影D.熊猫在平面镜中的像6.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像更清晰B. 使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 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D. 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7. 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A. 全身呈蓝色B. 全身红色C. 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D. 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8.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A. B. C. D.9.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夜间从路灯下走过,影子先变长后变短B. 雨后的夜晚,迎着月光走,地面上有水的地方比其它地方暗C. 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D. 如果用激光笔照亮水中的鱼,激光笔要向看到鱼的下方照射10. 如图所示,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1. 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
他首先直接观察鸢在空中飞动,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
然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的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
阅读以上材料,你认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B. 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C. 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D. 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2. “小科学家”比赛中,有一项目是“反弹击物”(如图),要求参赛者将皮球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弹击中目标区内的物体。
参赛者在发射区沿哪一方向射球,最有可能击中目标A. 沿方向B. 沿方向C. 沿方向D. 沿方向3. 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像能在光屏上得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得到B. 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C. 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D. 光的反射成实像,折射成虚像4. 平行光线经图所示的中空玻璃砖后将A. 会聚B. 发散C. 仍为平行光D. 无法判断5.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A.宇航员透过水球成像B.故宫角楼在水中的倒影C.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D.路面上的树影6. 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蜡烛距玻璃板,则蜡烛距玻璃板才能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B. 若在甲图中玻璃板与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的像C. 若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D. 若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7. 用可以写出红颜色字的笔在一张白纸上写出一行字,则这一行字A. 在阳光下会吸收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B. 在阳光下会反射白光中的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C. 由于它能发出红色光,所以这一行字是红色的D. 如果只用绿色的光照射上去,这一行字就是绿色的8. 光在下列几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最大的是A. 玻璃B. 水C. 真空D. 空气9. 如图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 凿壁偷光——光的反射B. 井底之蛙——光的反射C. 猴子捞月——光的直线传播D. 杯弓蛇影——光的反射10. 如图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B. 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系统C. 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D. 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11. 如图是关于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A. B.C. D.12. 图中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
第四章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形状是( )A.△ B. ○C.△ D. 无法确定2.如图1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图1A. 为了便于找到和确定像的位置要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B. 为增强实验效果,该实验最好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C. 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要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D. 确定像的位置时,玻璃板后的蜡烛要与玻璃板前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3.皮鞋擦上鞋油后,用软布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A. 反复擦可以增加漫反射效果B. 鞋油的颜色好,所以越擦越亮C. 鞋油比皮革亮,所以越擦越亮D. 反复擦可以使鞋油填充皮革的凹坑,增加表面光滑程度,增加镜面反射效果4.如图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汽车上的“后视镜”B. 树在水中的“倒影”C. 沙漠中的“海市蜃楼”D. 地上的“树影”图25.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B.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C.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 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6.潜入游泳池中的运动员仰头看体育馆墙壁上的灯,他看到的灯的位置( )A. 比实际位置高B. 比实际位置低C. 与实际位置一样高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7.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 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C.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D.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8.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做了如下总结: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多彩的光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1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B CD图12.如图2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图2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将物体放在该透镜主轴上距透镜中心25 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图3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D.潜望镜图4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如图4所示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那么( )A.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不会成清晰的像B.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照相机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D.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6.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色裙子的演员身上后,观众看到的情况是 (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7.如图5所示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眼睛成像的光路示意图,则此人的眼睛是( )图5A.近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近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远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远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8.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
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B.照相时,被拍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9.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6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大雁塔北广场上演了一场水舞光影秀。
巨型灯柱阵、多台超高清投影机和音乐喷泉交错配合,使大雁塔隐在光幕之中,美轮美奂。
这是中华文化和现代科技的一次完美结合。
下列关于这场光影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光的灯柱是光源B.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C.音乐喷泉形成的水幕对光只有反射作用D.演出过程中高清投影机可成逼真的实像2. 下列关于甲、乙图的说法错误的是()(第2题)A.图甲所示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所示的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城市中的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所造成的“光污染” 是由于发生了图甲所示的反射D.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桌椅、书本等物体是由于发生了图乙所示的反射3.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⑤汽车后视镜中的像。
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B.属于虚像的是④⑤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4. 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第4题)A.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B.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C.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D.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5. 光从室外透过玻璃进入室内,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6. 轿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这样可以避免行车时驾驶员视线受到干扰。
轿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车内物体在前挡风玻璃中所成的像()A.与后方同行的车辆重合B.与前方同行的车辆重合C.在后方同行车辆的上方D.在前方同行车辆的上方7. 小明在房间里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如图所示。
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第7题)A.两次所成的像都是正立的B.两次所成的像都是虚像C.透镜在B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D.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8.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果把光屏拿开,则()A.像还存在,但眼睛看不到B.像还存在,眼睛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C.像还存在,但眼睛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看到D.像不存在9. 如图所示,AB是凸透镜的主光轴,P、Q、S是在主光轴上的三个位置,把一物体放在Q处,像成在S处;把物体放在S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像成在P 处,则可判断凸透镜的位置在()(第9题)A.P的左边B.PQ之间C.QS之间D.S的右边1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测试题(含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测试题一、多项选择题(共13个子题,总分26分)1.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射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因为光的()a、线性传播B.反射C.折射D.色散2。
关于光现象,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a.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倒立的虚像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3.如图所示,将手机a挂在玻璃罩上,用手机B拨手机a,可以听到手机a响亮的铃声,可以看到手机a的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使用呼吸机不断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然后用手机B拨手机a,你可以听到手机a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你几乎听不到铃声,但仍可以看到手机a的来电指示灯闪烁。
这个实验说明()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4.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气,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5.取一个大烧杯,装满烟,把它倒扣在桌子上,用手电筒发出平行光。
为了使发射到杯子中的光束发散,放置在杯子底部的设备是()a.平板玻璃b.平面镜c.凹透镜d.凸透镜6.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一组学生在图中所示的灯具座上获得了清晰的图像。
他们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了一个近视眼镜透镜,发现光幕上的图像变得模糊。
他们想再次获得清晰的图像。
以下是他们的分析。
正确的答案是()a.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左调b.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右调c.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左调d.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右调7.如图的光学现象中,下列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在图(a)中,小孔形成一个反转的虚拟图像。
B.在图(B)中,人们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c.图(c)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一d.图(d)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8.(2022年?永州第一次模拟考试)是超市用来识别商品和价格的条形码。
第四章多彩的光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几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图12.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图2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图24.如图3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上的小镜子,这时从侧面看到被照射部分( )图3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5.图4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图4A.镜中的像变大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C.镜中的像将远离你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6.如图5所示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镜子里的视力表的像,则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5A.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相距4.7 mB.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4 mC.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3 mD.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7 m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太阳倒立的实像8.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前16 cm处。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这个像是图7所示中的( )图6图79.小明用奶奶的老花镜镜片正对着太阳时,可在距镜片40 cm处得到一个最亮、最小的小圆点。
若小明想通过此镜片看清微雕作品上比较小的图案,则作品到镜片的距离应满足( )A.小于40 cm B.大于40 cmC.大于80 cm D.大于40 cm小于80 cm10.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四章多彩的光达标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1.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诗句中的三个人,除他自己外,另外的两个人,一个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影子,另一个是由酒面________形成的像。
2.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___透镜的镜头。
国家学生体质监测数据显示,某班学生的近视率高达64%,班上近视眼同学配戴的眼镜相当于一副________透镜。
3.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正常人眼在观察约25 cm远的物体时,感到既清楚又不易疲劳,通常把25 cm称为明视距离。
如果你的视力正常,则当你对着镜子梳妆时,你和镜子间的最适宜距离约是________cm。
4.人站在游泳池边观察池的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要________,正对着池壁,向下看水中池壁的正方形瓷砖,看起来如图中的________的形状。
(第4题) (第9题)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透镜20 cm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________。
6.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 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________。
7.我们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射到黑板上时发生了______________;但是到了晚上,个别同学却看不到黑板上的个别字,只要他歪歪头就可以看到了,这是因为此时这个字发生了______________。
8.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______(填“凸”或“凹”)透镜,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_;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________(填“透镜”或“电路板”)。
第四章多彩的光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图12.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
如图2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要是圆形的C.小孔成的像一定是放大的D.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如图3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图34.小明看到如图4所示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如图5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图4图55.关于放大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大镜是一个凸透镜B.放大镜是一个凹透镜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必须把眼睛放在焦点以内D.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远处房子的虚像6.下列关于如图6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图6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2倍焦距以内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望远镜的物镜成正立、缩小的实像8.如图7所示的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
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 )图7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B.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C.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D.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5 cm,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 cm 处,光屏上可承接到烛焰放大、倒立、清晰的实像,然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缓慢向凸透镜靠近,最终停在距凸透镜20 cm处。
第四章多彩的光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其中1~8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9~10两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12cm处得到缩小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cm
B.12cm
C.24cm
D.5cm
2.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妙无穷。
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C.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D.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3.张老师在使用投影仪播放投影片时,屏幕上出现正常画面,这时一只小虫正好落在凸透镜的镜片上,则此时的画面()
A.几乎没有影响
B.画面上有一只小虫
C.画面上有小虫但不清晰
D.画面变得很模糊
4.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中()A.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B.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
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⑤
5.如图几个透镜中哪个是凹透镜()
6.“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
如做光学游戏时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
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不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平面镜成像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摄影——光的反射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D.人离平面镜越远,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就越小
8.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造的光学仪器是()
A.放大镜
B.潜望镜
C.照相机
D.幻灯机
9.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A.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摄像机的镜头
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10.如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
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当物距u=15cm时,成放大的像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人类在探索宇宙时,常常要借助镜;观察微生物时,常常要借助
镜。
12.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手机进行“自拍”,“自拍”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该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矫正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13.看电影时,因为电影幕布发生反射,所以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看话剧时,一位演员穿红色上衣,在蓝色灯光的照射下,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色的。
14.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 (选填“凸”或“凹”)透镜,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
应。
15.“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如图所示。
顾客离摄像头的距离应在的范围,能形成(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
16.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
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地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员身上发生
射,又通过摄影机前的镜成像。
观察图中照片,可知频闪摄影时要求背景较 (选填“亮”或“暗”)。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第17小题4分,第18小题4分,第19小题9分,第20小题7分,第21小题12分,共36分)
17.如图,一束光线AO沿垂直于水中的平面镜MN的方向由空气入射到水面上的O点。
请画出光线AO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及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18.如图,请画出从光源S发出的三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
19.一同学用“可乐瓶”做小孔成像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请在甲图的半透明纸上画出蜡烛AB的像A′B′。
(2)该同学发现物体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
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的像的高度(见表)。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乙图的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像。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2.0 3.6 6.0 8.0 10.0 12.4 14.0 像的高度h/cm 1.0 1.8 3.0 4.0 5.0 6.2 7.0
(3)从图像中可看出h与s是什么关系?。
20.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实验(如图),要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调整。
(2)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小明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下来他应该 (填字母代号)。
A.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
B.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
C.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
(3)通过实验,小明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下表,其中正确的实验序号是。
实验序号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实虚大小正倒
1 u>2f 实像缩小倒立f<v<2f
2 f<u<2f 实像放大倒立v>2f
3 u<f 虚像放大倒立
(4)小明又做了一次实验,首先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然后,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
21.用焦距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 (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移动。
实验序号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①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5 ②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无正立、放大的虚像
的成像规律,写出其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
(3)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面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 (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4)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
是。
四、简答题(共1小题,共4分。
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2.小明与小华计划自制一个简易的显微镜,他们找到了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A和一个长焦距的凸透镜B,并把两凸透镜安置在圆纸筒的两端,如图所示。
小华同学拿着做好的显微镜来观察微小的物体后高兴地说道“成功了!”小明同学也拿过来观察一下,但他对着小物体观察时没有看到放大的像,当他举起看远处的景物后惊呼道“怎么是个望远镜啊?”你能帮他们分析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吗?
答案
1.A
2.C 3A 4.C 5.C 6.D 7.C 8.A 9.ABD 10.AD
11.望远显微12.凸远视眼
13.漫黑14.凸虚小于1倍焦距
15.大于2倍焦距倒立点拨:人通过摄像头成的像是缩小实像,所以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的像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变成正立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16.反凸透倒立、缩小的实暗
17.如图所示。
18.如图所示。
19.(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3)h与s成正比(或s=2h)
点拨:(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从物体AB两点分别作出两条光线,经小孔后到达半透明纸后得出点A′和点B′,连接A′B′即为蜡烛AB所成的像。
20.(1)下(2)C (3)1、2 (4)远离
21.(1)较暗上(2)①倒立、缩小的实像②30照相机
(3)亮度稍暗的完整像(4)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
22.显微镜有两组透镜。
一组相当于一个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一组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小华同学是把凸透镜B当作目镜的;而小明把凸透镜A当作目镜观察时,远处的物体通过凸透镜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所以是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