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鸡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09.50 KB
- 文档页数:28
散养鸡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汇报编制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性质1.1.1项目名称:散养鸡场建设项目1.1.2项目性质:新建1.2 项目建设单位六枝特区绿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柏泽跃1.3可行性研究工作依据和范围1.3.1可行性研究工作依据a)《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相关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相关用地政策通知》(国土资发[]220号)。
b)《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c) 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区农业中长久发展计划。
d)财务效益评价按国家《建设项目评价——方法参数》(第三版)进行规范化计算和财务经济分析。
e)机械设备价格依据各专业生产厂家报价比较后综合估算。
f)土建工程依据当地同类工程造价比较估算。
1.3.2可行性研究工作范围a)建设规模及计划布局,环境分析。
b)散养鸡场地条件分析。
c)技术可靠性分析。
d)生产销售可靠性。
e)编制劳动定员、工程投资、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评价。
1.4 建设规模按散养土鸡 0只、散养野鸡只设计。
配套建设围栏棚(架)舍、饲料加工厂等及防疫、接种设备和办公、生活设施。
1.5 建设地点和条件1.5.1建设地点本项目拟在六枝特区毛口乡牂牁村建设散养鸡场一个,占荒山面积约200亩,分区域建设土鸡散养区和野鸡散养区。
1.5.2建设条件项目区在六枝特区毛口乡,距六枝特区城中心约70公里,紧临水黄高等级公路。
该场址内山势较平坦,沟壑错落有序,交通运输便利,建设条件良好。
1.6 建设内容和建设期限1.6.1建设内容项目单位自建1个散养鸡场,分二个养殖功效区:土鸡散养区占地约150亩,按存栏0只建设;野鸡散养区占地约50亩,按存栏只建设。
同时根据设计建设各养殖分区围栏棚(架)舍、饲料加工厂、生活、办公、服务设施。
1.6.2项目建设期:6个月。
1.7投资规模和资金起源1.7.1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192.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1.8万元(防疫及技术装备投资12.8万元),流动资金投入71万元。
散养鸡的可行性报告一、项目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日益增长。
人们对于家禽及其副产品的生产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愿意选择对动物更友好且环境更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而散养鸡即是一种与自然环境更接近的饲养方式,因此在市场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二、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散养鸡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生态环境下饲养的禽类产品,认为这种方式能够提供更健康、更营养的食品。
因此,散养鸡的市场需求存在,产品销售前景较好。
2.环境影响:与传统饲养方式相比,散养鸡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散养鸡的饲养方式更加友好,能够减少鸟类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散养鸡饲养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药物和添加剂,减少了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3.成本分析:散养鸡的饲养成本相对较高。
因为散养鸡需要更大的饲养空间和更多的人工投入。
同时,散养鸡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需要更长的周期才能销售。
因此,投入成本和周期的增加将对项目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压力。
4.政策支持:散养鸡饲养方式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都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在政策层面上,鼓励和支持散养鸡饲养方式的发展是可行的。
三、项目实施方案1.饲养空间:散养鸡需要更大的饲养空间,以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
因此,项目需要预留一定的土地用于饲养场地的建设,确保鸡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同时避免饥饿和鸡蛋的产量下降。
2.饲养方法:散养鸡更接近自然环境,可以充分采取天然的饲料和饮料,减少对化学药物和添加剂的使用。
此外,为了保证鸡只的健康和生产能力,需要对鸡只的饮食和生活条件进行精心管理。
3.市场策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当地对散养鸡产品的需求,同时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
通过合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4.盈利模式:散养鸡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直销和间接销售。
可以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或者餐饮企业,也可以通过合作企业和超市销售。
散养鸡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散养鸡肉因其无药残留、营养丰富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散养鸡场建设项目旨在满足市场对于优质、健康食品的需求,同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市场分析1.需求分析目前,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度日益增加,尤其对于禽畜类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有较高的要求。
散养鸡肉作为一种无药残留、富含营养的肉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竞争分析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鸡肉生产商,包括大型养殖场和小型养殖户。
然而,散养鸡肉相对于普通鸡肉而言,其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对养殖环境、饲养条件和饲料选择等方面要求较高,这也导致了散养鸡肉的供应相对较少。
因此,在市场上建设一家专门从事散养鸡肉生产的鸡场,将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三、项目建设1.项目规模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计划建设一家规模适中的散养鸡场,养殖规模为5000只散养鸡。
2.选址条件选择距离市区较近、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环境优美的地段,为散养鸡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3.养殖管理养殖场设计合理的鸡舍,把握好养殖密度,提供充足的运动空间,同时配备专业的养殖人员,严格按照有机食品标准进行管理。
四、投资分析预计该项目投资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土地租赁费、场地建设费、饲料购买费、设备购置费等。
投资金额将由项目方及相关合作方共同承担。
2.投资回报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散养鸡肉的售价相对较高,预计销售收入可达到300万元人民币。
经初步核算,预计项目投资将在3年内收回。
五、风险评估1.市场风险鸡肉市场竞争激烈,散养鸡肉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进入市场后需制定有效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推广策略。
2.养殖风险散养鸡对于环境要求较高,风险管理包括对养殖环境、饲料食品质量、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管理。
六、可行性结论通过市场分析和投资回报评估,可以得出结论:散养鸡场建设项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散养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简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有机农产品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散养鸡养殖作为一种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散养鸡是指放养在户外场地,自由觅食、活动的养殖方式,与传统笼养鸡相比,散养鸡更符合健康饲养的概念,产出的鸡蛋和肉质更加优质,更受消费者青睐。
因此,本报告拟就散养鸡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市场分析1.需求分析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提升,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散养鸡产出的鸡蛋和肉质更加优质,更受消费者青睐。
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有机农产品市场需求较为旺盛。
2.竞争分析目前,市场上散养鸡养殖项目的竞争尚不激烈,但随着市场和消费者的不断增加,竞争也在逐渐加剧。
因此,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三、技术原理1.场地选址散养鸡需要较大的室外场地用于活动和觅食,场地选择应远离工业区和污染源,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等。
可选择地势平坦、采光良好的场地建设圈养场。
2.设施建设散养鸡场需要建设鸡舍、活动场地等设施。
鸡舍应选用环保材料,保持通风透光,并合理设计排污系统,确保鸡舍内空气质量和卫生条件。
活动场地应合理设置遮阳避雨设施,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
3.保健养护散养鸡需要定期进行疫病预防和饲料管理,保持鸡只健康生长。
可通过定期检测、疫苗预防等方式提高鸡只的免疫力,保障养殖效益。
四、投资分析1.设备投资散养鸡养殖项目需要购置鸡舍、饲料设备、饮水设备等设备,初期投资较大。
根据规模大小和设备品质,设备投资费用在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
2.场地租金场地租金是散养鸡项目的必要支出之一,根据场地面积和地段不同,租金支出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场地租金支出在万元到数十万元之间。
3.运营成本运营成本包括饲料费、兽医费、劳动力工资等费用,根据规模大小和市场供需情况差异较大。
一般来说,运营成本支出占总成本的50%左右。
五、盈利预测散养鸡项目的盈利主要来源于销售鸡蛋和肉,根据市场需求和定价情况可获得一定的利润。
散养鸡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散养鸡场是指将鸡舍进行适当改造,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空间,鸡只能够在室内外自由进出,与自然环境更为接近的一种养殖模式。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要求的提高,散养鸡成为了市场上的一种新兴养殖方式。
本报告将对散养鸡场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二、市场需求分析2.产品差异化:散养鸡的鸡蛋不仅具有鲜活美味的特点,而且口感更好、更有营养,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追捧。
3.健康理念:现代人对健康生活越来越重视,散养鸡作为一种健康食材,符合了现代人对健康理念的追求,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三、建设可行性分析1.市场前景:目前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而散养鸡的供应量并不足够,导致市场价格相对较高。
建立散养鸡场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保证产品供应,并获得较高的利润。
2.技术支持:建设散养鸡场需要鸡舍设计、环境调节、饲养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支持。
通过引进专业团队的技术支持,可以确保鸡只的健康生长与饲养,提高产出效率。
3.资金投入:建设散养鸡场需要购买合适的土地、规划和建设鸡舍、购买养鸡设备以及饲料等。
需要进行全面的资金评估,确保能够满足建设和运营的需要。
4.管理与运营:散养鸡场的管理与运营对于场地的选择、饲养技术的掌握、销售渠道的建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需要拥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化的团队来进行管理与运营,确保能够保持良好的生产运作。
四、建设方案1.场地选择:选择离城市较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建设场地。
确保周边无有害气体或者噪音污染,有利于鸡只的生产与生长。
2.鸡舍建设:根据鸡只数量确定鸡舍的规模,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设计合适的通风设备、温度控制等。
鸡舍的设施和材料也需要符合环保要求,确保鸡只生活环境的舒适与安全。
3.饲养与管理:根据散养鸡的特点,制定合适的饲养管理方案和操作规程。
确保鸡只获得充足的运动空间、良好的饲养环境和有机的饲料,使得鸡只具有健康的生长情况。
4.销售与推广:建立销售渠道,与相关的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确保产品销售渠道的稳定与持续。
散养鸡可行报告范文一、背景介绍散养鸡是指鸡在自由呼吸自然空气,通过自由活动、自由觅食以及与同伴交往等方式生活的一种养殖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圈养鸡养殖,散养鸡具有更多的优势,包括良好的鸡健康、鸡蛋品质优良等。
因此,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尝试散养鸡养殖方式。
本报告将重点介绍散养鸡的可行性,包括市场需求、饲养环境、养殖成本和盈利空间等方面。
二、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而散养鸡正是符合这一需求的产品,因此市场需求非常大。
散养鸡的鸡蛋因其丰富营养、鸡蛋黄色度高、口感好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尤其是散养鸡蛋中的Omega-3脂肪酸含量更高,对人体健康有益。
因此,散养鸡市场前景广阔。
三、饲养环境散养鸡需要有良好的饲养环境才能保证其健康成长。
首先,饲养区域应该有足够大的空间供鸡活动,每只鸡至少需要0.5-1平方米的活动空间。
其次,饲养区域应该有充足的光照和通风条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另外,应该定期清理饲养区域,保持清洁。
最后,为了避免鸡之间的争夺食物导致压力增加,饲养区域应该设置足够的饲料器。
四、养殖成本散养鸡相对于传统的圈养鸡养殖,养殖成本相对较高。
首先,饲料成本会增加,因为散养鸡需要更多的自由活动和自由觅食,因此饲料消耗量会增加。
其次,饲养环境的建设会增加养殖成本,例如饲养区域的搭建和设备的购置。
此外,散养鸡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疾病防控成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五、盈利空间尽管散养鸡养殖成本较高,但由于市场需求大且价格相对较高,散养鸡养殖依然具有较大的盈利空间。
在市场上,散养鸡蛋的价格普遍比传统鸡蛋的价格高出30%以上。
同时,消费者对散养鸡蛋的健康价值有认可,愿意为其支付更高的价格。
因此,散养鸡养殖可以带来较高的利润。
六、总结综上所述,散养鸡养殖是具有可行性的。
市场需求大、健康价值高是散养鸡的优势所在。
然而,散养鸡的养殖成本较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种鸡场和散养鸡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详细,全面,主题明确,图文排版合理
摘要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以及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农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企业逐渐从传统的农耕经营模式转向集约型农业经营模式,即通过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实现相应农产品的科学繁育,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营效率。
本研究旨在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考察目前中国集约型鸡场和散养鸡场的发展格局,分析集约型鸡场和散养鸡场建设的可行性,以期为农业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散养鸡场和集约型鸡场建设背景
1.1中国畜牧业的发展状况
1.2鸡肉和散养和集约型鸡场发展现状。
散养鸡的可行性报告引言概述:散养鸡是指饲养在自由范围内的鸡只,与传统的笼养方式相比,散养鸡能够享受更自然的生活环境,这种饲养方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和动物福利三个方面,探讨散养鸡的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1.1 降低生产成本:散养鸡饲养方式不需要大型笼舍,减少了建设和维护成本。
1.2 提高产品价值:散养鸡的鸡蛋和肉质更加健康,对于健康意识不断提升的消费者来说,散养鸡产品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
1.3 增加销售渠道:散养鸡产品符合一些高端市场和有机食品市场的需求,可以通过直销、电商等多种渠道进行销售,提高盈利空间。
二、环境可行性:2.1 减少环境污染:散养鸡能够在自由范围内寻觅食物,减少人工喂养所需的饲料,从而减少饲料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2 保护生态平衡:散养鸡能够自然地清理害虫和杂草,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2.3 促进土壤肥沃:散养鸡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通过鸡只在自由范围内的活动,能够将粪便均匀撒布,提高土壤肥沃度。
三、动物福利可行性:3.1 提供自然生活环境:散养鸡可以在自由范围内进行活动,享受阳光、新鲜空气和自然风景,有利于鸡只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3.2 减少疾病传播:散养鸡之间的距离较远,减少了疾病的传播风险,有利于鸡只的健康。
3.3 提高鸡产品质量:散养鸡的肉质更加紧实,鸡蛋的黄色更加明艳,口感更好,对消费者来说更有吸引力。
四、挑战与解决方案:4.1 土地需求:散养鸡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因此需要有足够的土地供应。
解决方案可以是与农民合作,利用农田进行鸡舍建设。
4.2 饲料供应:散养鸡需要更多的自然食物,饲料供应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解决方案可以是种植一些鸡只喜欢的植物,提供丰富的自然饲料。
4.3 市场需求:散养鸡产品市场需求相对较小,销售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挑战。
解决方案可以是寻觅特定的市场定位,如有机食品市场或者高端餐饮市场。
五、结论:散养鸡的可行性在经济、环境和动物福利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散养鸡的可行性报告一、引言散养鸡是一种养殖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笼养鸡,散养鸡更加注重鸡只的福利和环境保护。
本报告旨在评估散养鸡养殖的可行性,包括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分析。
二、市场需求分析1. 散养鸡的市场需求呈现增长趋势。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的关注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散养鸡产品。
2. 散养鸡的产品差异化能力强。
散养鸡的产品在口感、营养价值和食品安全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
3. 散养鸡的市场竞争相对较小。
目前,散养鸡养殖规模相对较小,市场上供不应求,因此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三、经济效益分析1. 散养鸡养殖的投资成本较高。
相较于传统的笼养鸡养殖,散养鸡需要更大的场地和更多的设备投入,因此初始投资成本较高。
2. 散养鸡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散养鸡需要提供更好的饲养环境和饲料,同时需要更多的人力投入,因此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3. 散养鸡的销售价格较高。
由于散养鸡的产品具有高品质和差异化特点,因此销售价格相对较高,能够获取更高的利润。
四、环境影响评估1. 散养鸡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相较于传统的笼养鸡养殖,散养鸡能够减少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2. 散养鸡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散养鸡的方式,能够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 散养鸡能够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
散养鸡养殖过程中,可以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危害。
五、风险与挑战1. 市场风险。
散养鸡市场需求的波动性较大,可能会受到市场价格和消费者偏好的影响。
2. 疫病风险。
散养鸡养殖相对于笼养鸡养殖,鸡只更容易接触到外界环境,因此疫病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加强疫病防控措施。
3. 管理挑战。
散养鸡养殖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管理经验,对养殖场环境和饲养条件的要求也更高,因此需要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支持。
六、结论散养鸡养殖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同时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散养鸡的可行性报告一、引言散养鸡是指将鸡只放养在开放的场地,让其自由活动,以获取更自然的饲养环境。
本报告旨在评估散养鸡养殖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
二、市场需求分析1. 鸡肉市场需求: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无激素、无抗生素、无添加剂的鸡肉的需求量也在逐渐上升。
2. 散养鸡的市场机会:散养鸡的养殖方式符合现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追求,因此有望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养殖环境与设备1. 养殖场地:散养鸡需要充足的场地供其活动,每只鸡需要2-3平方米的空间。
场地应有适当的遮阳设施和防风设施,确保鸡只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都能正常生活。
2. 鸡舍建设:鸡舍应设有适当的通风设备和温度控制设备,以确保鸡只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能保持舒适。
3. 饲料供应:散养鸡的饲料应选择无激素、无抗生素、无添加剂的天然饲料,确保鸡只的食品安全。
四、养殖管理与技术要点1. 鸡只选择:选择适合散养鸡养殖的鸡种,如土鸡、乌骨鸡等,这些鸡种更适应户外环境,并且对天然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强。
2. 饲养管理:定期清理鸡舍,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检查鸡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合理控制饲料的供应量,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
3. 疾病防控: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防止疾病传播;定期消毒鸡舍,杀灭病菌和寄生虫;定期检查鸡只的体态和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五、经济效益分析1. 成本分析:散养鸡的成本主要包括场地租赁、饲料费用、设备维护费用、疫苗和药物费用等。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平均每只鸡的成本约为20元。
2. 收益分析: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散养鸡的售价较普通鸡要高出20%,平均每只鸡的售价约为24元。
3. 利润分析:根据成本和收益的分析,每只鸡的净利润约为4元。
以每年养殖1000只鸡为例,可获得净利润4000元。
六、风险与挑战1. 天气因素:散养鸡容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如暴雨、强风等,这可能导致鸡只生病或死亡。
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性质1.1.1项目名称:散养鸡场建设项目1.1.2项目性质:新建1.2 项目建设单位横山县雷龙湾乡酒房沟村阳洼生产组法定代表人:1.3可行性研究工作依据和范围1.3.1可行性研究工作依据a)《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
b)《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c) 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省、市、区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d)财务效益评价按国家《建设项目评价——方法参数》(第三版)进行规范化计算和财务经济分析。
e)机械设备价格依据各专业生产厂家报价比较后综合估算。
f)土建工程依据当地同类工程造价比较估算。
1.3.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范围a)建设规模及规划布局,环境分析。
b)散养鸡场地条件分析。
c)技术的可靠性分析。
d)生产销售的可靠性。
e)编制劳动定员、工程投资、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评价。
1.4 建设规模按散养土鸡 5000只、散养野鸡1000只设计。
配套建设围栏棚(架)舍、饲料加工厂等及防疫、接种设备和办公、生活设施。
1.5.1建设地点本项目拟在同田乡绿水园建设散养鸡场一个,占荒山面积约200亩,分区域建设土鸡散养区和野鸡散养区。
1.5.2建设条件项目区位于丰城市,距养殖场35公里,紧临高速等级公路。
该场址内山势较平坦,沟壑错落有序,交通运输便利,建设条件良好。
1.6 建设内容与建设期限1.6.1建设内容项目单位自建1个散养鸡场,分二个养殖功能区:土鸡散养区占地约150亩,按存栏5000只建设;野鸡散养区占地约50亩,按存栏1000只建设。
同时按照设计建设各养殖分区围栏棚(架)舍、饲料加工厂、生活、办公、服务设施。
1.6.2项目建设期:1个月。
1.7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1.7.1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1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万,其他0.8万。
流动资金投入8万元。
项目建设单位自筹10万元,申请产业扶持资金?万元。
1.8 经济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收入342万元,年均利润68万元,投资利润率35.27%,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2.61年,财务净现值(ic=8%)286.8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39.84%。
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单位数量备注一总投资万元101 建设投资万元 1.22 流动资金万元8 申请扶持资金?万元二生产规模1 总建筑面积m2 70502 项目占地面积亩200 荒山面积3 生产规模3.1 散养土鸡只5000 一期2000,二期30003.2 野鸡只04 项目总定员人 2三财务评价1 年均销售收入万元252 年均总成本万元103 年均所得税万元04 年利润总额万元155 财务内部收益率% 0 税前6 财务内部收益率% 0 税后7 财务净现值(ic=8%) 万元税前8 财务净现值(ic=8%) 万元税后9 投资利润率%10 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年 2.611.10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1.10.1综合评价:该项目建设通过“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符合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建设规模适宜,资金安排合理。
项目设计方案合理,先进实用。
财务分析经济效果可行,管理体系健全。
在项目建设的设计中兼顾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标准养殖、健康养殖、生态养殖示范场的建立与推广。
1.10.2论证结论:该项目从建设规划、投资规模到经营管理均切实可行,立项目标准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处理和谐,对调整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畜禽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散养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建议有关部门抓紧批准立项,并给予大力支持。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近年来,我国禽肉、蛋产品价格高位运行,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影响了社会稳定,给国民经济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
为了促使这一矛盾的解决,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决定大力发展畜牧业,确保市场有效供给,正常市场畜禽产品价格,维护社会稳定。
目前,尽管养鸡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要实现突破性跨越式发展, 还存在养殖生产中现代良种所占比重低、产业化水平不高等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绿水园散养鸡建设项目,旨在立足本地区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养鸡业持续、健康发展,项目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本地区优质型良种鸡供种能力,提高养殖业良种化程度和生产性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业中的优势主导产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3是确保市场有效供给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肉、蛋等动物食品的需求稳步增加。
健康绿色是未来的消费趋势,散养土鸡正是适应了这一趋势,迅速发展起来,并不断得到完善。
必须建立畜禽生产发展的保障机制。
由分散、粗放性养殖向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养殖转变,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2.4是提高畜禽养殖科技发展水平的需要畜禽养殖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属于典型的自然经济型传统产业,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低,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完善,己不能适应现代畜禽业生产的发展需要。
因此,要想提高畜禽养殖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就必须走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必须向安全、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转化,必须加速成熟、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的应用,必须加快安全、优质型畜禽规模化养殖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建设。
本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高优质型良种畜禽的供应能力,特别是散养业,提高六枝特区养鸡业良种化程度和生产性能,提升养鸡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满足不断发展的现代养鸡业的生产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2基础条件好。
项目区紧靠商南城区,技术上可以得到区直业务部门的支持,信息上有健全和完备的网络。
完备的防检体系为土鸡散养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群众的文化水平和市场意识相对较高,对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接受能力强,推广优良散养鸡生产群众认知度强、积极性高。
2.3.3饲料资源好。
河边有大量的鱼类,含丰富的蛋白,粮食和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如各种农作物块、茎、叶等可供转化利用,可以实现粮食就地转化增值,并有效降低散养鸡生产成本。
2.3.4技术力量。
2.3.5地理位置好。
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3.1市场分析3.1.1养鸡产业的综合分析我国禽类产品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人均禽蛋和禽肉消费量在过去10年里分别增长了51%和60%,达到人均占有22公斤和11.5公斤。
禽蛋的人均消费量已经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消费水平相当。
禽类产品已成为继猪肉之后,最重要的动物蛋白源。
3.1.2鸡肉的消费水平已成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家禽养殖业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改善膳食结构,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禽类产品营养价值高。
鸡肉是典型的白肉产品,具有高蛋白(23.3%)、低胆固醇(117毫克/百克)、低脂肪含量(1.2%)和低热量(104千卡/百克)的特点,符合健康食品的基本特征。
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纤维素和卵磷脂。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禽类产品产量和消费量持续增长。
目前大多数家庭的日常饮食,尤其是早餐,鸡蛋都是必备的食品。
鸡肉的消费旺盛,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中国特产的黄羽肉鸡消费为主,特别是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多以鲜活鸡烹饪消费为主;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以白羽肉鸡消费为主。
近年来水禽业快速发展,水禽肉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无鸡不成席”已成为许多地区约定俗成的消费习惯。
3.1.3养鸡产业市场的预测农业部相关专家介绍,禽类产品也是人们肉类消费的重要来源。
2000禽肉消费量增长了17%,我国禽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接近20%,人均消费量为11.5公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的人均GDP刚刚超过2000美元,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因此我国禽肉消费还有很大潜力,禽类生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市场供求来看,随着禽类产品价格逐步回升,各地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将进一步提高,市场供给偏紧的局面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中秋节,国庆,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的临近,城乡居民对禽类产品的消费需求将继续增长。
预计后期禽类产品价格将继续呈稳步回升态势,禽类产品价格将稳中有升。
目前江西省的部分禽类肉蛋价格;我国是一个禽类养殖大国,其禽类和禽产品占到世界第一,但出口额仅占到世界出口总额60363亿美元的 0.2%,畜禽及其产品出口之所以受挫,一方面是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为设置技术壁垒、故意遏止我国农业发展而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着技术落后、使用高毒投入品、投入品使用不当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质量,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声誉。
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使我国农产出口的主要障碍。
禽类现代工厂化养殖,尤其是养鸡生产已到了转型期,即从普及发展转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阶段。
在转型期常规的技术已暴露出明显的弱点。
就以养鸡生产最关键的预防瘟疫和病害的措施来说,必须在技术上找到新的突破口,才能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3.1.4无公害色食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a)绿色食品是世界消费发展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威胁以及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日渐被人们所重视,发达国家民众的环境意识迅速增强,保护环境,提高食物的安全性,保障人身健康,成为人们关心的一项重要的大事。
回归大自然,消费无公害食品已经成为世界的消费潮流。
目前,已有 130多个国家生产有机食品、生态食品、绿色食品、自然食品、无污染食品、无公害食品、天然食品等等,虽然其名称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说是相同的,都是无公害的安全食品。
在国际市场上,无公害的安全食品不但价格高,而且销路好。
我国于90年代初开始发展绿色食品,2005年,全绿色食品品牌达到4千多个,产量3260多万吨,产值达723多亿元,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绿色食品生产已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b)绿色食品是新阶段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但要求吃饱、吃好,而且开始追求吃得安全和健康,安全健康消费正在成为我国人民消费的主题。
农副水产品中的农药、化肥、兽药、及其添加剂等残留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从普通的百姓到科学界和高层领导都十分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不是生产什么农产品都能吃,要吃对人身体有益健康的农产品,要从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安全效益型转变。
党中央提出了实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其核心任务是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因此,发展绿色食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性的重要途径,同时发展绿色食品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我国新阶段农业生产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也是新阶段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