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作与竞争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与竞争在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和竞争是两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竞争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本文将就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和竞争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完成某个任务或者项目。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语言交流,互相学习和帮助,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
小组合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从而激发彼此的思维,促进创新和创意的产生。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一起编写英语故事、制作英语剧本、进行英语演讲等,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小组合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和他人合作、如何分工合作、如何互相协助,从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如何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从而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
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之间的合作可能会出现不和谐,导致合作效果不理想;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不同,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被“拖累”,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教师需要做好适当的引导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够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英语教学中的竞争。
竞争是指学生之间在某个任务或者项目上相互竞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竞赛活动,如英语口语比赛、英语写作比赛、英语听力比赛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在当今社会中,合作与竞争意识被认为是学生成功的关键要素。
合作让学生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团结协作;竞争则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成为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取得成功。
以下是几种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方法:1. 引入小组合作活动: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如小组讨论、小组项目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能够一起解决问题,分享知识,倾听他人观点,培养彼此之间的合作精神。
2. 培养团队精神:在学校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团队活动,如体育比赛、学术竞赛等。
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团结他人,并从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3. 建立合作评价机制:学校可以建立一套合作评价机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并根据个人和团队的表现给予奖励。
这种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驱动力。
以下是几种促进学生竞争意识的方法:1. 设立竞赛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如辩论赛、写作比赛等。
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并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
2. 培养自信心: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有了自信,学生会更有勇气去面对竞争,并追求卓越。
3. 提供平等竞争机会:学校应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竞争机会,不论其家庭背景或其他条件。
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三、合作与竞争的平衡合作与竞争并不矛盾,相反,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既能够很好地与他人合作,又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此,教育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的平衡。
1. 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成功合作的基础,也是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与竞争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参与的机会。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小组合作与竞争成为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方式。
小组合作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问题、分享解题方法,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同时,小组合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变成了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除了小组合作,竞争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在数学竞赛中,学生们可以通过与其他同学的竞争,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竞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应对挑战。
然而,竞争并不是单纯的比拼成绩,而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在数学竞赛中,学生们需要通过分析问题、寻找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竞争可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组合作与竞争是互相补充的。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帮助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而在竞争中,学生们可以通过与其他同学的比拼,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小组合作和竞争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然而,小组合作和竞争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可能出现合作不均衡的情况,有些学生可能会依赖于其他同学,而不愿意主动参与。
高效课堂下小组的合作与竞争安阳市钢二路小学仝方自从实行高效课堂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上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然后合作中又有着竞争,因为竞争与合作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两者既互相渗透,又可以互相促进。
如果只有合作则就会缺少学习的动力,如果只有竞争则就会阻碍共同发展,因此只有他们的协调发展才能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现在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更为今后他们走向社会培养了一种良好的能力。
下面谈一谈我在课堂上进行的小组合作和竞争的几点体会:一、组内分工和职责要明确:学生间首先是合作,小组的成功,必须是每个人都成功,而每个人都成功就必须组内合作,互相帮助,因此要让学习好的和学习差一点的结成对子,学习好的同学职责是监督和帮助差的同学,对学时学习差的要先向学习好的同学讲题,当有困难时,由学习好的同学提示或帮助。
对学完进行群学时,组长职责是组织和带领大家进行讨论,特别是大家都有困惑的题目要找组员进行讲解。
特别是小组进行展示时,组长在小组内分配好各自的职责,如主持人、汇报人和补充人及记分员等小组内的成员都有明确的角色,就不会出现没事可干的现象,小组内的合作就会非常紧凑,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二、加强组和组之间的合作:学生在合作中不仅局限于组内的合作,小组和小组之间也能合作。
在进行独学的环节后,对于学的快的同学,就让他们先去帮助其他写到慢的同学,这种帮助不仅是帮助本组的同学,还可以是其他组的同学,只要是你喜欢的同学均可以。
这样就扩大了合作学习的范围,由组内合作扩展到组间合作,由于是自己选择的帮助对象,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
三、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学生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各个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间进行竞争既能加强组内的团结合作意识,同时又能够增强学习的动力。
小组间的竞争的好坏最关键是评价的作用,特别是加分的评价方法最管用。
比如在进行班级大展示时,一个小组进行展示后,可以让其他没有展示的小组给这个小组打分,为了赢得高分促使下一个小组展示的更加出色。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与竞争并存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与竞争并存在当代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以及如何使合作与竞争并存。
一、合作与竞争的定义与特点合作与竞争是一对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概念。
合作是指个体之间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互相协作的过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能力,促进知识的共享与互补。
竞争是指个体之间为了争夺有限资源而进行的竞争活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努力提高。
合作和竞争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合作与竞争共同追求个体和小组的共同利益,都需要通过相互协作实现目标。
同时,合作与竞争也存在差异。
合作注重互助和团结,追求整体发展;竞争注重个体能力和独立发展,追求个人的成功和荣誉。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合作与竞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组成小组,在小组内分享资源、协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合作与竞争并存,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在学习任务的安排和分工上,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合作。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帮助,集思广益,减轻个体的负担,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
然而,在小组学习中,竞争也是不可避免的。
学生的成绩、表现等方面的评价,往往会引发学生之间的竞争。
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动力,促使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
三、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实现策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与竞争的并存是有可能实现的。
以下是几种实现策略。
首先,教师在任务设计上应兼顾合作与竞争的要求。
任务的目标既要体现合作的性质,又要给予个体竞争的机会。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探究性任务,鼓励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并在最终呈现中评选出最佳组织和最佳个人。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来平衡合作与竞争。
学习小组合作与竞争机制合作主要体现1.组员之间的合作:本着拉兄弟(姐妹)一把的基础上,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2.小组之间的合作:本着取长补短的基础上,互相交流经验,学习对方好的管理方法,互相加油打气,共同营造三班更棒的学习氛围。
竞争主要体现1.与自我的竞争:本着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状态、学习方法,让自己在每次的考试中年级名次稳步提升;2.小组之间的竞争:本着互相追赶互相超越的基础上,对平时的考核与周测更加认真对待,集全组每一个人的力量做好平时的每一件事,相信大考一定差不了!学习小组比拼细则小组比拼主要通过小组月考指标完成情况、小组考核情况、月考年名进退情况以及周测成绩进退情况四个部分分值求和记做总分进行对比。
第一看: 小组月考指标完成情况1.从单科成绩来看:相对于前一次月考,如果保住指标加3分,每增加一个指标加1分;如果没有保住指标不加分,每减少一个指标扣0.5分。
2.从总成绩来看:方法同上,但分值翻倍。
第二看:小组每月考核情况1.学校考核每扣一分,小组考核扣0.1分;2.文明宿舍加分,第三看:月考年名进退情况1.从单科成绩来看:按年级名次进退多少进行排名,第一名加2分,第二名加1.8分,第三名加1.6分,第四名加1.4分,第五名加1.2分,第六名加1.0分;(注:上次月考成绩在1至100名以内的进退名次乘2,在101名至200名以内的乘1.5,在201名以后的乘1。
)2.从总成绩来看:方法同上,但分值翻倍。
第四看:周测成绩进退情况1.从每科成绩来看:以前一次周测成绩为基础,小组平均成绩进退多少进行排名,第一名加2分,第二名加1.8分,第三名加1.6分,第四名加1.4分,第五名加1.2分,第六名加1.0分;以上四个分数相加求和记为总分,进行最后排名,前三名有物质奖励,第六名小组罚跑圈。
比什么:坚持毅力努力态度团结方法心态志向理想的执着目标的坚定...。
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小组合作竞争机制1. 引言在当今社会中,合作和竞争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商业领域,都存在着合作和竞争的机制。
而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则是一种特殊形式,它结合了合作和竞争的元素,旨在通过团队合作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共同目标。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组合作竞争机制的多个方面,包括其定义、特点、优势和应用领域。
2. 定义小组合作竞争机制是指在一个小组内部,成员之间通过合作和竞争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合作是指团队成员共同努力,分享知识和资源,相互支持,以实现共同目标。
而竞争则是指团队成员之间在追求个人利益的争取在团队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或地位。
3. 特点小组合作竞争机制有以下几个特点:3.1. 协同作用:合作和竞争相结合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
3.2. 多元性:不同成员之间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合作和竞争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3. 动态平衡:在小组内部,合作和竞争之间需要保持一种动态平衡,既要确保合作的效果,又要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3.4. 双赢机制:小组合作竞争机制旨在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共同目标,不仅要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要关注整个团队的利益。
4. 优势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具有以下几个优势:4.1. 提高个人能力:竞争可以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推动个人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个人的能力水平。
4.2. 加强团队凝聚力:合作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互信和默契,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4.3. 优化资源配置: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可以充分利用每个成员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效果。
4.4. 激发创造力:合作和竞争相结合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促进创新思维和方法的产生。
5. 应用领域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5.1. 教育领域: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竞争机制来提升学习效果和竞争力,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初中学习中的合作与竞争合作和竞争是初中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两种情景,它们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讨论初中学习中的合作与竞争,探讨它们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平衡二者的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初中学习中,合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知识、互相帮助,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互动,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当学生们合作完成一个项目或解决一个问题时,他们可以集思广益,汇集各种想法和技巧,从而得出更全面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合作还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为他们未来的个人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竞争在初中学习中也是不可避免的。
学生们面临着成绩排名、升学压力以及各种选拔考试等竞争形式。
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推动他们不断进步和超越自我。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使他们适应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此外,竞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为他们的人生奠定自信的基础。
然而,过度的竞争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会感到压力过大,导致学习效果下降,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同时,过度竞争也容易导致学生之间的紧张关系和敌意,削弱团队合作的意愿,使学生们不愿意互相帮助和分享知识。
此外,竞争还容易导致学生的焦虑和偏差价值观的形成,他们可能更关注成绩和排名,而忽视了真正的学习乐趣和个人发展。
为了平衡初中学习中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
例如,小组合作讨论、团队项目以及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团队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动力,同时又保证了合作的机会与平衡。
其次,学校和家长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班级合唱、文艺演出等,通过团队合作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论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的好处及实施方案——河南省原阳县师寨镇安庄学校申鹏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从2010年开始,我在所任班级进行了教育改革——实施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
此模式不仅应用于班级教学中,而且全面地应用在班级管理中。
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学生真正成为了班级的主人。
下面我先谈一下该模式的好处: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的好处一、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的实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
有效调动了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增强认知兴趣,学生有机会在无戒备、轻松的气氛中听取和采纳他人见解,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有限时间内辨析、取舍、评价、知识重组乃至创新,形成立体知识网络,这种教学情境在学生大脑中不易消失,甚至保持很久。
二、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就是要在班级管理中发扬民主,引进竞争机制,激励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为了更大的发挥学生间合作的效能,可采用一系列竞争方法。
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
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给予公布。
每月让学生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小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
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不仅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而且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分小组合作与竞争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习中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合作和竞争是两种相对矛盾但却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生在团队中合作,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增进友谊;而与他人的竞争,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和进取心。
合作和竞争相辅相成,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和提高的机会。
首先,合作在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知识和经验,并通过相互协助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还能够促进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
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借鉴和吸收对方的长处,形成一个互补的学习群体。
其次,竞争也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适度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学习目标。
竞争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压力,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和行动,锻炼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竞争,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劣之处,发现自身的不足,并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来提高自己。
然而,在学习中过度的竞争也存在一些弊端。
过分追求竞争胜利可能会使学习变得功利化,忽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过度竞争可能导致学生之间的相互疏离和敌对心理的形成,阻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友谊。
因此,合理的竞争和合作在学习中需要取得平衡,既要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动力,又要保持合作与友好的氛围。
为了提高学习中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鼓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小组活动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巧和团队精神。
其次,引导学生参加竞赛和比赛。
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要注重竞赛过程中的公平和公正,避免不正当竞争的产生。
总之,在学习中的合作与竞争关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合作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学习效果,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合作和竞争,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合作与竞争——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
宋市中学戴方霓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新课程改革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以前我们的课堂是老师一个人讲得眉飞色舞,学生们却听得呵欠连天,教学效果极不理想!自2008年以来,宋市中学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模式,探索并构建了有本校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此,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们学习主动起来了。
通过近四年的实践,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浅显心得,意识到了合作与竞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巨大作用。
今天不揣浅陋,十分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科学分组,奠定合作竞争之基
结合班级情况,我根据学生们的各科学习成绩、日常表现、智力水平、思维方式、情趣特长、性别等因素,并参考学生的个人意愿,把全班同学分成多个层次,每个层次一名学生,他们自愿结合,组成学习小组。
因小组成员是自愿组合,会更加团结合作。
当然,学生们组合好后,我要进行简单的调整,使这些小组成员能力互补、学习互补、表现互补、性别互补……,这样我把班级编成了多个实力相当的学习小组。
经过精心划分学习小组,各小组处在了同一竞争平台上,为以后的公平竞争创造好了条件。
为更好的展开竞争,小组间相互监督,一组监督二组,二组监督三组,依此类推,六组监督一组,这样,每个小组既是监督组,又是被监督组,组间的相互监督与共同促进作用实现最大值。
这样班级中形成了良性互动、共同管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良好
格局。
二、合理分工,明确小组成员之责
根据小组成员的综合表现,我给每个小组成员编了号。
一号是小组长,综合能力最强:课堂上,他要及时安排小组成员的学习、展示任务,督促他们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堂外,他要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掌握情况,督促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也就是堂堂清、日日清);除此,他还要督促与评价组员的各种表现,再根据评价方案给小组成员进行排序,每天在组内进行总结、整改。
组长要真正成为本小组的带头人、领导者!二号是副组长,负责本组和被监督组各种情况的督促与登记,如课堂上小组内的讨论,“爬板”,抢答问题,老师对小组的评价等;课堂外的排队、两操、就餐、打扫、自习、文明用语等情况作详细的记载:这是对本组和被监督组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
三号负责学校广播稿、征文、手抄报等,四号负责本组同学桌面的整齐与课桌下的卫生,五号负责监督本组同学的文明用语,六号负责维护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七号负责督促本组同学的劳动态度……除组长外,其他组员的任务是随时可以变动的。
另外,在小组内开展“兵教兵”、“兵练兵”活动。
要求组内一号与六、七号,二号与五号,三号与四号结成“对子”,相互帮助,相互督促。
评价时指出小组总体提高才算真正的进步,每次考试都只评价小组平均分,小组内重点表扬进步快的“小对子”,奖励他们,肯定他们的合作精神。
这样,小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干,都有责要负!每个小组牢牢抱成一团,成为一个合作的整体!
三、逐项过关,形成比学赶帮之势
所有评比项目中,有一项是排在首位的,那就是学习内容“日日
清”。
为了巩固每天所学知识点,我设计了“今日过关”小黑板,每天出几道当天所学知识点的考题,每位同学必须到监督组组长处完成测试,当天任务必须当天完成,不允许拖拉。
当然,题目设计不难,都是巩固知识点的基础题,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肯学,都能过关。
根据学习基础将学生们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必须在每节课下课后就过关,否则减两分,这样可以提高他们上课时的学习效率;第二层次是基础不太扎实的学生,他们可以在下午自习课时过关,因为还有些知识点上课不能当场消化,需要课后向别人请教,当然过关早的多加分;第三层次是基础极差的学生,他们可以在第一层次同学的帮助下过关,过了关就能加分,帮助他过关的同学也能加分,这样不仅让第三层次的同学有信心、有机会过关,更使小组间的合作意识也越来越强。
因为“今日过关”是小组间评比的一个重要项目,为此,小组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各小组形成比学赶帮的喜人形势!
通过“今日过关”,学生们的学习基础越来越扎实,班级的整体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四、全面评价,激发积极向上之能
开学初,我结合本班的情况,制定了一套小组捆绑式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明确了具体的加分、减分细则:如课堂上小组内的讨论、“爬板”、展示、抢答问题,老师对小组的评价等;课堂外的排队、两操、就餐、打扫、自习、文明用语、作业上交、每日过关等情况都是评价范围,须详细记载,并进行具体的量化打分。
教室内张贴有“量化评比表”,将小组每个成员一天表现的具体得分情况展示出来。
此环节由值日生操作,值日生根据每组二号的记载和自己的登记进行整理,再将吻合的分数登记到表上,并在每个小
组中评出“优秀个人”。
这样,组员们可以从“量化评比表”上明确自己今天的表现到底怎样,并清晰的看出今天谁做得很好,谁有进步了,谁表现差!这样,小组内组员间的评比能完全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教室内还有“小组风采展示榜”。
班长每天根据“量化评比表”上的得分,把每个小组整体得分的情况作个总计,给每个小组按得分高低排序,第一名的小组在“小组风采展示榜”粘贴一个“五角星”。
一周一小结,每周评出一个得“五角星”最多的“优胜小组”,用“小红旗”表示,粘贴在“小组风采展示榜”上。
实施小组间评比,强化了小组间的竞争意识!
光评比是不够的,一定要做好每天的整改及奖罚。
每天夕会时根据各小组的记载和计分进行总结,给每个小组进行排序。
对落后的小组进行抄写、跑步、蛙跳、制定目标、表演等形式的处罚,优胜小组可得到学习用品、读书卡片、室外活动等奖励,一个月内拿红旗最多的小组除得奖品外,还会照一张小组成员合影作为纪念鼓励。
这样,每个小组完全成为了一个整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因此,每位小组成员更有集体观念和责任感了,并将之变成具体的参与、协作、干预等行为。
这样一来,我们墙壁上的“量化评比表”和“小组风采展示榜”,使组内组间形成了浓厚的竞争与合作氛围,组内看谁对小组的贡献更大,组间看哪个小组的综合表现更优,学生们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日益提升。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一点探索,在小组内培养他们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是小组进步的强劲动力!更是班级发展的强劲动力!我知道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挖掘还有待深入。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