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拯救达尔富尔”——非政府组织与政治共同体
- 格式:pdf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9
简析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方面的作用【关键词】全球治理;非政府组织;作用当今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到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社会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政治领域一个极其引人注目的现象。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数量还在继续增长,这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关系行为体的构成。
全球治理是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而出现的一种世界秩序观。
非政府组织作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新兴行为体,它在全球治理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它打破了原来单一的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全球治理的价值和发展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非政府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必然会对当代国际关系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全球治理功能进行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它有助于推动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推进全球治理进程。
1 非政府组织是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反对战争和国际和平的维护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对于战后40多年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与裁军方面,绿色和平组织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和协调,促进各国政府及人民对于军备竞赛问题的普遍关注,推动了美苏之间的裁军进程,同时也缓和了东西方的矛盾。
虽然军备竞赛的发展和裁军的主要问题取决于他们各自国家的根本利益。
但是,许多非政府组织的积极活动,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世界舆论与国际运动的压力,都是推动美苏两方的重要因素。
2 非政府组织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发展问题同和平问题同样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成为人类共同努力的目标。
国际非政府组织是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深,并接日益融为一个整体。
在这一过程中,国际非政府组织为协调国际矛盾、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论当今世界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在历史的每个阶段都普遍存在,是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许多的民族问题仍然很尖锐,比如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问题,朝鲜半岛名族问题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为什么一直存在,并且深刻的影响世界的发展,这就要探讨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首先我们要认识什么是民族问题,然后才能去探索它产生的根源。
民族在马克思主义中的解释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而民族问题这种社会现象,产生于民族出现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将随着民族的消亡而消失。
狭义上的民族问题是指历史的各个阶段不同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
民族之问存在矛盾,导致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也有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民族问题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性质。
从广义上讲,民族问题还涉及民族自身的发展以及民族和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突出的民族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对民族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探索其根源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代表的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问题巴以民族问题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是名族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的结果,是领土争抢的结果。
二者之间的民族的根源是民族利益和民族尊严问题。
而在南亚地区的印巴民族问题也十分突出,而这个地方的民族问题主要与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导致的。
自从印巴分治以来,印度的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流血冲突就没有中断过。
同时,锡克教教徒同政府的冲突也十分激烈,多次发生震惊世界的流血事件。
当然,南亚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地区热点当属印巴围绕克什米尔的冲突。
有人认为印巴地区冲突持续时间之长,程度之激烈,都仅次于中东,成为世界第二大热点。
2007年 第5期兰 州 学 刊No.5 2007 总第164期Lan zhou xue kan General.No.164・政治学研究・国际非政府组织(I N G O s)参与全球治理的动因与功能分析李红利(华东师范大学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上海 200062)[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全球性问题。
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这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已经不可能由单个国家政府,或者是由基于国家间利益而结合起来的一些政府间国际组织来解决。
近几年来,各种各样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及其对国际事务的广泛参与,使其成为国际社会中的新兴行为体,同时,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国际非政府组织也对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发挥了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国际非政府组织;全球治理;全球性问题[中图分类号]D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07)05-0078-03作者简介:李红利,男,河南洛阳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治理、国际组织。
“全球治理”理论是西方学者为解决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体系。
全球治理不仅需要主权国家和国家间政府组织的参与,同时也需要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当前致力于全球治理的国际非政府组织(I nternati onal Non-govern2 mental O rganizati ons,以下简称I N G O s)数量不断增加,作用日益增强,对全球治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实践证明,I N G O s参与全球治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有效的。
一、I N G O s参与全球治理的动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对现存体制提出挑战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如信息的跨国流动、贸易和金融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艾滋病、毒品走私、跨国恐怖主义活动、国际移民、核扩散以及合理分享和利用全球资源等全球性问题。
2009年1月武 警 学 院 学 报Jan .2009第25卷第1期J O URNAL OF CH I NESE PEOPLE .S ARMED POLI CE FORCE AC ADE MYVo.l 25No .1收稿日期:2008-10-13作者简介:伍建华(1976) ),男,江西高安人,讲师,硕士。
浅析达尔富尔和平进程及其面临的挑战p 伍建华(武警学院维和培训中心,河北廊坊 065000)摘 要:达尔富尔危机始于2003年2月。
这场危机主要是由北方的游牧民与南方的定居农民之间对生存资源的争夺而引发的国内冲突。
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苏丹政府已与几个反政府武装签署了和平协议,并同意部署联合国-非盟混合维和行动,达尔富尔地区的和平进程已步入正轨。
由于苏丹国内的复杂形势和困难,达尔富尔地区的和平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平与和解之路仍然漫长。
关键词:达尔富尔问题;混合行动;和平进程;挑战中图分类号:D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77(2009)01-0033-03一、达尔富尔问题的由来达尔富尔,阿拉伯语的字面意思是/富尔人的家园0,位于非洲国家苏丹西部,是苏丹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的地区,自北至南依次与利比亚、乍得、中非共和国毗邻。
达尔富尔地区(简称/达区0)居住着包括阿拉伯人、富尔人和黑人等80多个部族,北部沙漠地区主要居住着以游牧为生的阿拉伯人,南部农耕地区是定居的土著非洲黑人农民,通用语言为阿拉伯语,农牧民大多信奉穆斯林教,具有多民族、多部落和多文化的特征。
20世纪后半叶,撒哈拉地区自然环境持续恶化,沙漠边缘南移,达区北部的大量游牧部落被迫南迁至农耕地区寻找草场、水源和土地,当地人口数量从20年前的300万人激增至目前的600万。
以农业为主的黑人部落和靠游牧为生的阿拉伯人部落,甚至阿拉伯人部落之间,因争夺土地等资源发生了严重的暴力冲突和部族仇杀。
为在冲突中占得优势,各部落逐渐发展起了自己的民兵武装,/武力争夺成为利益不可协调时的非理性选择0。
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援助中的角色非政府组织(NGO)在国际援助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非政府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已经逐渐成为国家与国际之间、社会与市场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它们不仅提供紧急人道救援服务,还积极参与发展援助、政策倡导和社会变革活动。
非政府组织的定义与特点非政府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由公民自发组织而成,主要通过募款和捐赠来开展工作的团体。
相较于政府机构和商业企业,NGO有几个显著特点:独立性:NGO通常独立于政府和企业运作,通过公民参与和捐款来维持其活动。
广泛性:NGO覆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人权、环境保护、教育、卫生、扶贫等各个方面。
灵活性:相较于政府机构,NGO在资金运用、项目设计及执行速度上更具灵活性。
基层性:许多NGO直接接触并服务于特定社区,有利于了解基层的真实需求。
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援助中的历史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援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许多慈善团体开始关注跨国的人道主义援助问题,如红十字会和救助儿童会等具有代表性的NGO。
这些组织在多次战争与自然灾害中积极提供救援,推动了全球对人道主义援助的重视。
进入20世纪后,随着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的成立,国际事务中的非政府组织角色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许多NGO与联合国建立了合作关系,一同致力于改善全球人道主义危机,尤其是在冲突地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地区。
特别是在冷战后,越来越多的新兴NGO进入这一领域,其作用逐渐由单一的人道救援扩展至发展援助、政策倡导等多个层面。
非政府组织的重要性人道救助非政府组织在人道救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突发自然灾害或人道危机时,NGO能迅速响应,为受灾者提供必要的支援。
这些组织具有专业的救援团队、丰富的应急经验及灵活的运作模式,使其能够迅速展开行动。
例如,在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后,多个NGO迅速洪水般涌入受灾地区,开展紧急救援和康复重建工作。
发展援助除了人道救援,非政府组织还在发展援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0年1月第12卷 第1期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 umJan.,2010Vol.12 No.1中外关系中美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基于双方官方发言的解读*顾国平 董继荣[摘要] 本文基于2004年7月到2008年7月四年间中美官方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主要发言和声明,从批判话语分析(CDA)的视角对双方话语所体现的各自的立场和政策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解读和分析。
研究发现美方单方面认定达尔富尔地区发生了 种族灭绝 ,并对苏丹政府实施制裁,借此缓解国内政治压力,转移国际舆论的视线,并阻止别国利用苏丹的石油资源。
与之相对,中方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当地的贫困和欠发达,主张各方通过对话和平等协商,消弭分歧,解决危机。
与此相一致的是中方为危机的和平解决付出了巨大的外交努力,展示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关键词] 美国;中国;达尔富尔;官方发言[中图分类号] D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1755(2010)01 0027 34达尔富尔位于苏丹西部,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人口构成主要包括居住在北部以游牧为主的阿拉伯人和生活在南部从事农业的黑人。
2003年2月,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黑人居民相继组成 苏丹解放军 和 正义与平等运动 两支武装力量,以政府未能保护土著黑人的权益为由,展开反政府武装活动,要求实行地区自治,与政府分享权力与资源。
达尔富尔危机爆发。
危机的发生具有非常复杂的背景,包含了经济落后、人口膨胀、环境恶化以及民族矛盾和分离势力等诸多因素, 1 但从根本上说 借用苏丹驻华大使萨利赫的话 问题出在发展不足 。
2在达尔富尔危机爆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社会并未给予太多的关注。
直到2004年上半年,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媒体才开始大量报道和渲染该问题。
由于中国同苏丹政府在经济上有广泛的合作和联系,再加上苏丹政府起先顶住西方的压力拒不让步,中国也被推上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达尔富尔:充满荆棘的维和之路作者:品源来源:《中国报道》2010年第02期非洲联盟—联合国达尔富尔混合行动(达尔富尔混合行动,UNAMID)是联合国正在进行中的条件最为艰苦、安全环境最差的维和任务区。
中国是第一个接受联合国邀请加入达尔富尔混合行动的国家,也是非盟之外最早向这一任务区派遣维和人员的国家,还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数最多的国家。
中国积极参与达尔富尔维和与中国政府历来重视非洲安全事务有关。
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也是冷战后联合国部署维和行动最多的地区。
冷战之前,联合国共进行了18项维和行动,仅有3项部署在非洲。
冷战结束后,在联合国进行的45项维和行动中有22项部署在非洲大陆。
如果说非洲在冷战期间曾经被世界遗忘的话,那么冷战结束后,非洲逐渐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
为维护和平,非洲成为中国参与维和行动最多的区域。
中国已经参加联合国在非洲的13项维和行动,占中国全部维和任务的54.2%。
现在,中国成建制的维和部队主要集中在非洲大陆。
达尔富尔:人道主义危机最严重的地区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西岸,为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苏丹北、南双方因在民族、宗教等方面存在差异,矛盾不断激化,并引发了两次内战。
长期的武装冲突和政治动乱使苏丹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也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2005年1月9日,苏丹北、南双方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签署了《全面和平协议》。
为帮助苏丹北、南双方落实《全面和平协议》,联合国安理会于2005年3月24日通过了第1590号决议,授权在苏丹南部部署一支维和部队,即联合国苏丹特派团。
随着《全面和平协议》的执行,苏丹南部的内战已经结束,但另一场内战仍在西部达尔富尔地区进行,据估计,在达尔富尔有超过20万人死亡,至少200万人背井离乡。
约有80多个部族生活在达尔富尔地区,该地区的冲突往往被描述成阿拉伯人与非洲黑人之间的种族仇恨,但危机的真正根源是“牧民(阿拉伯人)和农民(非洲黑人)之间争夺因气候变化而日益稀缺的水资源的战争”。
浅析联合国在达尔富尔的维和行动自2003年达尔富尔危机爆发以来,达尔富尔问题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为了保证该地区的安全,联合国在该地区开展了维和行动。
同时此次维和行动是在各国、各国际组织积极斡旋下进行的。
与卢旺达惨剧相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一反常态,参与推动和平进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某些利益驱使。
所以,联合国此次维和行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是维和行动的利与弊也表现得更为清晰。
通过对联合国在达尔富尔的维和行动进行简要的分析,来讨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未来发展,不难发现这其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标签:联合国;达尔富尔;维和一、达尔富尔问题的缘起(一)达尔富尔问题的历史根源达尔富尔问题的产生是由其内部矛盾不断积累而引发的。
以美为首的发达国家认为该地区出现的问题是种族屠杀;中国学者则认为该地区出现问题的原因是由于资源的争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曾发表文章声称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是达尔富尔问题背后的“黑手”;而英国的学者赫尔热博士出版《透析达尔富尔》一书中则对上述问题提出质疑,作者认为:“这场危机是一场苏丹国内的政治斗争……这场危机已超越族群间的仇杀,很大程度上是一场有组织的反政府动乱。
”其实无论是种族问题、资源问题、还是政治斗争,达尔富尔的这场冲突的持续性、不可控性,以及所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是无法用其中任何一种解释来概括的。
1.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促使冲突频发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冲突发生的几率不断上升,原因有三点:1)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地区降雨量逐渐减少,牧场的草地面积减少,干旱、沙漠化严重。
使农牧民之间争夺水源和草地的冲突更激烈,部落间自我保护意识加强。
2)达尔富尔地区人口不断上升。
如2003年与1973年相比,人口由135万增至648万。
移民的不断增加也导致人口增长,一方面是干旱沙漠化导致牧民南迁,另一方面来自周边国家的移民不断进入达尔富尔,由于跨境民族多,政府不能有效解决外来移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