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10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塑造与其象征意义《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塑造与其象征意义》在《三国演义》这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小说中,关羽无疑是一位备受瞩目的英雄人物。
他的形象深入人心,不仅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更在后世的文化传承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关羽的外貌形象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这样的描述展现出关羽的高大威猛和不凡气质,让人一眼望去便能感受到他的英雄气概。
他的绿袍金甲、青龙偃月刀,更是成为了其标志性的装备,使得关羽在众多武将中独树一帜。
关羽的性格特点鲜明且多面。
他重义气,这是其性格中最为突出的一点。
无论是对刘备的忠诚,还是对兄弟之情的珍视,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刘备势单力薄、四处奔波之时,关羽始终不离不弃,跟随左右。
即使面对曹操的厚待与利诱,关羽依然心向刘备,“过五关斩六将”,义无反顾地回到刘备身边。
这种义气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义”的典范。
关羽勇敢无畏,武艺高强。
在战场上,他冲锋陷阵,屡立战功。
温酒斩华雄,让他初露锋芒;斩颜良诛文丑,更是威震敌胆。
他的勇猛使得敌人闻风丧胆,也让他在三国众多名将中脱颖而出。
然而,关羽并非只是一介武夫,他还颇具智谋。
水淹七军,便是他运用智慧和兵法取得的重大胜利,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但关羽的性格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他的骄傲自满,最终导致了他的败走麦城。
他看不起东吴将领,对吕蒙等人的计策疏于防范,过于自信自己的武力和威名,最终陷入了敌人的圈套。
这种性格上的弱点,使得关羽的形象更加真实和立体,也让人们在敬仰他的同时,对他的命运感到惋惜。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他象征着忠诚。
在那个乱世之中,忠诚是一种稀缺而珍贵的品质。
关羽对刘备的忠诚不二,成为了无数人向往和追求的典范。
他的忠诚告诉人们,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应当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关羽还象征着勇气。
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激励着人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要勇敢前行,不畏艰险。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义气与忠诚演义三英战吕布,五关斩六将,当中有一位武艺高强、义气过人的英雄,他就是关羽。
关羽作为蜀国五虎上将之一,以其忠诚不渝、义气勇敢而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本文将从关羽的义气与忠诚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究他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
一、关羽的义气关羽作为刘备最亲密的兄弟,对刘备忠诚无比,对友谊更是视若珍宝。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与刘备一道北伐时,曾被敌人拖入泥潭中。
关羽面临危险,刘备却没有及时前来救援,这时谁也没有料到关羽会如此坚定。
不仅没有责怪刘备,他还豪气万丈地说:“妙才之气几时灭?纵使沧海变桑田,我心向阳披十万!”这一番话正是关羽的忠诚和义气的象征。
他坚信刘备的能力,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兄弟之间的义气和忠诚之中。
关羽的义气也体现在他对友谊的执着和忠诚。
在赤壁之战中,关羽被孔明派去接应周瑜。
然而由于误会,关羽差点丧命于大敌之手。
虽然关羽身陷绝境,但他并没有怨恨周瑜,而是理解了周瑜的苦心,甚至还放过了让他陷入险境的黄盖。
这一切都彰显了关羽对友谊的高度重视和义气的表现。
他的义气和忠诚即使面对生死之际也丝毫不减,充分展现了他作为英雄的风采。
二、关羽的忠诚关羽的忠诚不仅表现在对刘备的忠诚上,还体现在他对蜀国的忠诚。
在刘备称帝之后,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
然而,当蜀国陷入危机,刘备去世后,刘备的子嗣刘禅即位,处境岌岌可危。
关羽深知蜀国的重要性,他忠诚地为蜀国效力,努力保卫蜀国的安全。
在他去世前,关羽还特意嘱托自己的儿子关平和关兴要尽己之力,保卫家国安宁。
这种忠诚不仅是对刘备的忠诚,更是对蜀国的忠诚。
关羽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忠诚精神,至今令人感动。
关羽的忠诚也体现在他对好友的关怀上。
在曹魏追击刘备的过程中,关羽留下了儿子关平保护刘备的妻子刘夫人和儿女。
虽然关羽知道自己面临危险,但是他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选择继续追击。
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忠诚的行为,关羽不顾个人安危,始终按照自己对刘备和蜀国的忠诚,为了朋友和国家奋不顾身。
关羽忠义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性格特点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性格特点:《三国演义》是一部忠义智勇的英雄颂歌。
关羽是一个忠义智勇兼备的英雄形象。
他是一位忠于蜀汉、知恩图报、义薄云天的豪杰;是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威震华夏的英雄。
但当他被尊为“五虎上将”之首后,随着地位的提高,他变得自高自大、居功自傲、刚愎自用,并因此错失良机,释放被困的敌酋曹操;也因此失荆州走麦城,可谓因小失大,给蜀汉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总观关羽,是一个性格复杂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不能一味赞誉他,也不能一味诋毁他,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人物形象。
他的悲剧命运不但不影响英雄形象的神威,反而使之更加真实可信。
关键词:忠贞神勇义薄云天刚愎自用因小失大元末明初问世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古代历史演义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
《三国演义》是一部忠义智勇的颂歌。
它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他们代表着传统文化的正面与负面的特征,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着力赞美了忠义智勇的性格。
这里虽然有很强烈的封建色彩,但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至今仍给读者以积极向上的影响。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智勇兼备的人物形象,这就是为什么在三国中战将如云,而独有关羽被称为“绝伦逸群”①,与曹操、诸葛亮并列为“三绝”②的原因。
也是他被历代仁人志士奉为修身、厉志、敬业的人生楷模所在。
一、忠贞神勇、义薄云天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关羽富有特殊的气质和精神。
是作者热烈颂扬的英雄人物,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从他的外表到内心,无不闪烁着与众不同的英雄气度。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就《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说过:“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宽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③。
鲁迅先生看到了人物性格深层结构的东西。
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义”,既不同于儒家的“仁义”,也不同于庸俗的“义气”,而是一种具有崇高、正义、神勇、刚直意义的“义气”——正义之气。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人物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被描绘为一个勇猛无敌、忠诚正直的英雄人物。
关羽身材高大,面目俊美威严,垂纶而立,值得倾慕。
他面向敌人威风凛凛,背向敌人显得如山巍峨。
他的长髯垂至胸前,骑一匹红色的绝世好马,手持青龙偃月刀,霸气十足,散发出一种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
关羽极其讲究义气和忠诚,对刘备有着无限的忠诚。
他护佑刘备、为国家效力,一生都秉持着忠诚呼风唤雨。
他为了保护刘备,参加了数十场战争,屡立战功,被誉为“义薄云天”。
关羽无论敌我,无论善恶,对待他人都是真诚待之,从不做出背叛或欺骗的行为,甚至对俘虏也非常宽大。
他的人品和谦虚使得他受到无数人的崇敬和尊重。
关羽的胆识和智谋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在数次的战役中,他能够灵活运用兵法,绝处逢生。
他在长板坡、赤壁等战役中表现出色,以其聪明才智和英勇无畏,给对手带来巨大威胁。
总而言之,关羽在《三国演义》中形象是一个忠诚勇猛,仁义正直的英雄形象,他的形象凝聚了古代中国人心中最崇高的价值观和品质。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人物形象及事迹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人物形象及事迹如下:
形象:
1.忠勇。
关羽之忠主要体现自从跟随刘备后,不离不弃、生死相随。
2.狂妄。
关羽看不起曹仁,执意进军樊城,结果攻了半年多,都没
有攻下来。
3.孤傲。
刘备受封汉中王,关羽在得知自己和张飞、马超、黄忠被
封为上将后,很不满黄忠也被封为5虎将,明显是骄傲自大。
4.爱士兵。
关羽作为将军能真诚对待士兵,这在讲究等级观念的东
汉末年来说,是不多见。
事迹:
1.三英战吕布。
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关羽挥刀上阵,与吕布大战
数回合未分胜负。
2.义释曹操。
赤壁之战后,曹军遭到打击后逃往北方。
关羽念及曹
操昔日恩情,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人物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人物形象是一个义薄云天、英勇无畏的英雄。
他高大威猛且武艺不凡,出场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打造兵器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而后虽然与刘备东奔西走,颠沛流离,但仍能斩将杀敌,大显神威。
关羽的忠贞神勇、义薄云天是作者极力颂扬的英雄式人物,也是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他身穿绿袍、坐骑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作为一个整体形象多次描写,并塑造出一个具有中华民族审美特点的英雄形象。
在面对困难和危险的处境时,关羽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状态。
他的勇气和智慧,尤其是他的重然诺、讲义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历来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三国演义之关羽解析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备受赞誉的英雄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广为流传的文学经典之一。
本文将对关羽这一人物进行解析,探讨他的性格、才能以及对历史的影响。
一、关羽的性格特点关羽是一个具有威严和忠诚的人物形象。
他以背信弃义、讲信用著称,被尊称为“义之典范”。
他非常忠诚于刘备,忠诚于兄长张飞,将忠诚看作作为一个武将最基本的品质。
他在演绎中表现出无私、正直的精神,深受观众喜爱。
其次,关羽的豪爽和勇猛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为人豁达,大度宽厚,待人和善,不计较私利。
他的勇武和胆识也是关羽的鲜明特点,无论面对敌人的攻击还是危险的情况,他都能保持冷静和勇敢。
另外,关羽还具备高度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能力。
他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能够维护军队纪律和指挥有力。
他能够赢得士兵们的尊敬和爱戴,是一个备受敬仰的领导者。
二、关羽的才能和战绩关羽作为一名武将,不仅拥有出色的战斗力,还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精通骑射和剑术,在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武艺。
他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的英勇和智慧赢得了赞誉。
关羽最著名的战绩莫过于单刀赴会和守阪洛的故事。
在单刀赴会的过程中,他以一人之力闯入敌军大营,展现了其无与伦比的勇猛和大无畏的气概。
而在守阪洛时,他坚守城池数月不退,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信仰的忠诚。
关羽的才能不仅限于战场,他还是一位卓越的军事谋略家。
他在战术上善于利用地理优势和敌人的弱点,制定出精准的作战计划。
在刘备发起攻张鲁的战争中,关羽奉命率军攻取汉中,展现了其高超的军事智慧。
三、关羽对历史的影响关羽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在文学作品中也被赋予了崇高的形象。
他的形象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典范,被广泛传颂。
关羽的形象也被艺术家们所借用和形塑,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关羽在历史上的地位也非常重要。
他是蜀汉的重要将领之一,为刘备建立的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忠诚、正直和勇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进程,成为后世效仿的榜样。
看《三国演义》后心得------谈关羽形象内容提要:《三国演义》是一部塑造人物形象艺术水平极大的作品,其中众多的武将、文臣、谋士被塑造得栩栩如生,而关羽则是其中一位被艺术加工成的英雄人物。
他是一位忠于蜀汉事业、忠义耿直、知恩图报的仁义豪杰,又是一位武艺超群、有勇有谋、屡立战功威震“三国”的英雄。
但在其忠义智勇的形象背后,随着地位的提升,他变得有些自高自大、居功自傲,导致后来兵败遇害的悲剧结局。
在后人的心目中,关羽地位显赫,受到官民的普遍祭祀,成为世人的典范。
总来说之,这个人物形象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有很多主客观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演义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
在一系列艺术人物当中,关羽是英雄形象的代表,他不但是位忠臣义士,而且有勇有谋,是忠义智勇兼备的人物。
关羽集众多美德于一身,被历代仁人志士奉为修身、厉志、敬业的人生楷模。
一、关羽的生平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也。
他出生寒微,因路见不平杀了当地豪霸,逃难江湖,奔走琢郡与张飞投奔刘备手下,结为生死之交,齐心协力共图匡扶汉室。
时刘备投靠军阀公孙瓒,做了平原令,任关羽为马弓手,之后刘备兵败投靠袁绍,关羽被曹操待以后礼,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
但关羽始终不忘旧主,身在曹营心在汉,为报达曹操礼遇之恩,他策马千万众之中,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
同年,关羽获悉刘备音信后,“过五关斩六将”,离开曹操重新追随刘备。
刘备进攻西川时,关羽留任襄阳太守,被封为荡寇将军,负责守卫荆州,与东吴一起多次击退曹操的入侵。
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关羽为“五虎大将”之首。
之后关羽因为刚愎自用,不顾诸葛亮的“北抗曹操、东和孙权”的政策,以致于被吴军攻破荆州,兵败走麦城,被吴国将领马忠擒获后遇害。
二、关羽之“忠、义、仁、勇、智”关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文学形象,他是正义的化身,他忠于蜀汉、一身正气,不但武艺超群,而且智勇双全,是作者强烈赞扬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人物短评
1. 刘备:仁德君主,才略过人,然有时犹豫不决。
其忠心耿耿,重情重义,赢得了众多拥簇者。
2. 关羽:武勇无双,忠义可嘉。
然性格直率,有些暴躁易怒。
其武勇威猛,赫赫有名。
3. 张飞:勇猛果敢,对主公忠心耿耿。
但脾气暴烈,有时做事缺乏分寸。
4. 诸葛亮:超凡智谋,谋略无双。
恪尽职守,忠心耿耿。
虽遭多番挫折,仍屡建奇功。
5. 赵云:武勇非凡,勇冠三军。
忠义可佩,有护主之心。
其骁勇善战,数立战功。
6. 曹操:雄才大略,统帅之才出众。
善于用人,胸有远谋。
但有些狡诈阴险,存私心杀嫡亲。
7. 司马懿:阴谋诡计,奸诈狡猾。
其谋逆之心,始终隐藏不露。
最终篡位称帝。
8. 周瑜:英勇善谋,有谋有勇。
其与诸葛亮智计相斗,可谓棋逢对手。
9. 黄盖:武勇过人,勇猛无俦。
但过于骄横跋扈,最终身死于乱军之中。
10. 魏延:勇猛果决,敢冒生死。
忠心耿耿,终生匡扶汉室。
对《三国演义》中关羽人物形象塑造的赏析
《三国演义》中关羽是一个举世闻名的人物,这部名著中塑造关羽人物形象,
种种形式都足以赞叹。
关羽作为一位群雄屈节之士,形象十分鲜明。
一方面,关羽的骁勇善战,功勋卓著,令人叹为观止;另一方面,关羽的果敢忠心,深受人们喜爱。
关羽的情义感人,其与弟兄的羁绊深植在心中,尤其是关于兄弟的约定前往襄
阳必及于许都,这种意蕴深邃的忠心情谊,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此外,关羽洒脱豪放地处世,不被世俗之见束缚,对待敌友慷慨通情达理,处事也是节衣缩食,拒绝腐朽纨绔,实为一位贞节的群雄令人敬佩。
在国力地位上,关羽的武功,让自己的坐标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即便遭受至深
的伤痕,屈节的关羽也依然维持着原本的坚守,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关羽对三国来说是一个崇高的象征,令人们敬佩。
《三国演义》人物解析:关羽的忠诚和义气《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经典的历史小说,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之间的斗争和勇猛无畏的战争。
其中,关羽作为刘备的义兄,以其忠诚和义气让人们刮目相看。
本文将对关羽的忠诚和义气进行深入分析。
一、关羽的背景和性格特点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英雄人物之一。
他与刘备、张飞结为桃园三结义,成为刘备的亲密兄弟。
关羽身长八尺,面如满月,骑赤兔马,使青龙偃月刀,英勇威猛。
他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勇猛的战斗能力,备受下属和同僚的钦佩。
二、关羽的忠诚与义气1. 忠诚:关羽对刘备的忠诚可谓无可挑剔。
他始终忠心耿耿地跟随刘备,为了保护刘备张目成就大业,甘愿化身千刀万剐的阎罗王,也不屈服于敌人。
在白帝城之战中,关羽身陷敌境,虽然孤军奋战,却从未背弃刘备的嘱托,表现出了他对主公的无尽忠诚。
2. 义气:关羽对朋友和亲人都有着深深的义气。
他甘愿放弃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来保护刘备和张飞这两位兄弟。
在赤壁之战中,关羽发现曹军强大,刘备无法与之抗衡,他决心带着刘备的妻儿去投靠东吴,以确保刘备的安全。
关羽不忍看着自己的宗族流落他乡,最终决定封授称号和领土。
他真正做到了"千里走单骑,关山度且难",充分展现了他对亲人的无尽义气。
三、关羽的代表作及评价1.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在此章节中独自一人闯过了五关六将,展现了他勇猛无敌的英勇形象。
这一壮举也让人们对他的忠诚和义气有了更深的认识。
2. 《火烧博望坡》:关羽在此战中以“独活小霸王”的威猛战斗风格,单枪匹马独自突入博望坡,火烧敌军粮草,击溃曹军。
这一战绩彰显了他的忠诚和义气,也为他赢得了更多的信任和崇敬。
关羽的忠诚和义气让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英雄之一。
他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塑造了一位忠诚、正直、勇敢无畏的英雄形象,也给人们树立了一个崇高的榜样。
关羽所展现出来的忠诚和义气,不仅仅是对亲人和朋友的表达,更是对信仰和价值观的坚守。
浅谈《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摘要]《三国演义》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诸多历史小说中的开山之作,在我国的历史文学领域中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
小说塑造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其中,作为小说主人公之一的关羽,更是为中国人民所赞赏和推崇,关羽智勇双全,忠贞不二,也得民间留下了“关帝”信仰,当然,关羽也不是万能的,他心高气傲、刚愎自用也导致了他败走麦城,殒命东吴。
综合《三国演义》对关羽的塑造,我们在这里将从正反两方面对《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 《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全面客观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走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又经历了古老的奴隶社会,还度过了漫长的封建社会,越过了短暂的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生机蓬勃的社会主义社会。
在这段丰富多彩而跌宕起伏的历史中,涌现了许多的历史人物和许多优秀的历史作品,他们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还原一些历史故事,为后世子孙对前朝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真实的材料。
而且作为文学作品得它们,与真实的历史资料又是不尽相同的,文学作品可以夹杂作者的个人情感,可以将人物塑造地更加丰满,刻画地更加形象生动。
《三国演义》就是众多优秀历史小说中的典型代表,主要讲述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兴衰历程,以三国的兴亡作为写作线索,生动描绘出了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塑造出了一大批生动丰满的形象,至今仍为世人所熟知和称颂。
《三国演义》在人物的塑造上成就最高,在战争场面的描绘上也十分优秀,让读者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为《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生动的人物形象之一,关羽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和称颂,并最终赋予了他“武圣”的美称,与孔子的“文圣”并称于世,也被许多人视为财神的化身,在民间也有了逐渐有了拜“关帝”的信仰。
但是这毕竟是经过小说作者集大成的塑造,再加上人们其赋予的情感色彩,才形成这样的局面。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忠诚与义勇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经典《三国演义》中,关羽被描述为一个忠诚、义勇的英雄形象。
他的形象使得人们不仅仅欣赏他的武艺,更是对他坚定的忠诚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到钦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关羽在《三国演义》中的忠诚与义勇,并分析这些品质对他的影响和价值。
忠诚是关羽最令人难忘的品质之一。
他对刘备的忠心耿耿,可以说是无以复加的。
从草庙之中割发贴身,一直到临终前对刘备的嘱托,关羽都表现出了对主公的绝对忠诚。
无论是在赤壁之战时,他冒着性命危险接替刘备的位置,还是在长坂坡上,他视死如归护送刘备全力撤离,都展现出了他忠诚的本质。
关羽的忠诚是他人格魅力的体现,也是他在整个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
与忠诚相联系的就是关羽的义勇精神。
作为一个武将,关羽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实力。
在官渡之战中,他持方天画戟单挑曹操,令曹操闻风丧胆;在赤壁之战中,他率军与周瑜联手,成功击退了曹军。
关羽的武技高强,他的勇猛战斗精神不仅仅给予他的敌人以致命的打击,更启迪了后人追求诚实与勇敢的品质。
然而,关羽的忠诚与义勇并非没有瑕疵。
在襄阳之战中,他虽然身披白袍,但最终被敌军俘虏。
此时,关羽自知大势已去,主动要求韩浩严刑拷打,不向他屈服。
这时的关羽虽然身陷囹圄,但他不失忠诚,更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力和英勇的勇气。
这一段经历表明了关羽忠诚的本质并不取决于外部环境,而是源自他内心深处对刘备和义务的一种坚定承诺。
关羽的忠诚与义勇无疑对他所处的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是因为关羽的忠诚和英勇,使得他成为了人们所推崇的典范。
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普通百姓,都对他的形象表示敬佩。
他在人们心中树立了一个忠诚、勇敢的榜样。
同时,关羽的优秀品质也为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埋下了种子,对后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起来,关羽在《三国演义》中展现了忠诚与义勇的杰出品质。
他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一代英雄。
通过对关羽这一形象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武将的忠诚与勇气,更可以从中汲取力量,追求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忠诚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英雄气概关羽,字云长,司隶校尉。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主角。
关羽以忠诚、勇敢和仁义闻名于世,他的英雄气概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本文将从关羽的忠诚、勇敢和仁义三个方面来探讨关羽在《三国演义》中所展现的英雄气概。
一、忠诚关羽以忠诚而著称,他对刘备忠心耿耿,一生致力于帮助刘备统一中国。
在赤壁之战中,关羽目睹刘备的火烧连营计使曹操兵败,他深感刘备的聪明才智以及对江山的忠诚。
于是,关羽发下三顾茅庐之誓,立下了终生跟随刘备的决心,展现出了一名忠诚的武将应有的气概。
二、勇敢关羽的勇猛无比,他在战场上表现出了超群的武艺和无畏的勇气。
他虎步环枢,所向披靡,常常以一敌十,令敌人闻风丧胆。
尤其是在长坂坡的战斗中,关羽单枪匹马杀出重围,途中斩杀了董卓的亲信,最终成功解救刘备的妻子兄妹。
这一壮举展现了他勇猛无比的英雄气概。
三、仁义关羽以仁义之心待人,广结善缘。
他与张飞一起效力于刘备,三人结为桃园三结义,并以义气至上。
关羽在与曹操结盟时,曹操以封王之礼待之,但他拒绝了曹操的厚待,因为他深知曹操的野心和不义之举。
他坚守自己的信念,并将刘备视为真正的君主。
关羽这种为义气而舍弃个人利益的行为,展现了他作为一名英雄所拥有的仁义之心。
综上所述,关羽在《三国演义》中展示了忠诚、勇敢和仁义等英雄气概。
他的忠诚让人敬佩,勇敢让人钦佩,而他的仁义之心更是令人感动。
关羽的形象在历史和文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对英雄的认知。
关于论《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关键】忠贞神勇义薄天刚愎用因失大《三国演义》是我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它以魏、蜀、吴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归晋共经历了黄巾之乱,董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和天下归晋五大时期近百年的史。
《三演义》概括了这一时代历史巨变,在战争描写人物塑造上成就最高。
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无的大大小小的战争。
特精彩的是对战前准备的写:敌对双方如何确定战略术,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刺探虚实如何利用对方的弱点,都写得十分动逼真。
本文试从下几方面浅作分析:一、关羽的忠贞神勇义薄云天作为三国演义》刻画的风云人物,关具有独特的气质和精神。
是者极力颂扬的英雄式人,也是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从他的外表到内心,无不闪烁着众不同的英雄气质。
体表面在以下几个方:1、豪气冲天一身正气小说始描写关羽一出场便出英姿勃勃、豪气冲天之威“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卧蚕眉,相貌堂,威风凛凛。
”他之所以难到江湖之中,是为主持正义,杀了仗势欺人的霸。
这正是一个忠义神勇的大将形象。
小说在有关羽的情节,只要是有可能,都要描他的威武形貌,把他身穿绿袍坐骑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为一个整体形象多次描写,塑造出一个具有中华民族审特点的英雄形象。
2忠贞不二、知恩图报关羽虽只是一名武将,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在极其险的处境中仍表现大义凛然的精神状态。
关羽在下城外被曹军围困,曹操派张辽前劝降,而关羽则慨然表示:“天我虽然身处绝境但已经视死如归!”辽曰:兄今即死,其罪有。
”公曰:“汝且说我那三罪?辽曰:“当初刘使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败,而兄即战死,倘君复出,欲求兄相,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
刘使君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无所依赖,负却使依托之重。
其罪二也。
兄艺超群,兼通经史,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人物,也是历史上备受敬仰的英雄。
他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形象之一。
本文将从关羽在《三国演义》中的描写以及他的品质和影响力等方面展开论述。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刘备的亲近战友和忠诚心腹。
他的形象被描绘得非常英勇威武,有着长髯、四方脸和斑白的胡须。
他的武艺高强,勇武无比,在战场上成为了敌人的噩梦。
而他坚守正义、忠诚于刘备更是他形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为了保护刘备和他的家族,不惧任何困难和牺牲,甚至在赤壁之战中身陷重围,也没有丝毫退缩。
关于关羽的品质,无论是在小说或历史中,都有着极高的赞誉。
首先,他具备极高的武艺和勇气。
他的战斗技巧和勇猛无畏使他成为了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武将之一。
其次,他有着深厚的兄弟情谊和忠诚。
对待刘备和张飞,他总是毫无保留地付出,一心一意为他们效力。
此外,他还以正直刚直而闻名,从不背离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这些品质使得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尊敬和崇拜,成为了正直忠诚的代表。
关羽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中,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
首先,他的形象成为了正直勇敢的象征。
人们通常以关羽作为偶像,追求自己内心中的英勇和正义。
其次,关羽也被封为帝国的保护神和守护神。
很多人会在家中供奉关羽的神像,以示家庭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关羽的形象也在文艺作品中广泛出现,无论是戏剧、电影还是小说,关羽的形象都备受关注。
这种影响力使得关羽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关羽的形象也不完美。
他有时会过于轻信他人,特别是对于曹操的说辞。
在曹操的策略下,关羽信以为真,最终丢失了荆州,成为了人民眼中的失败者。
这一点也成为了关羽形象中的缺憾之一。
总之,关羽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英勇、忠诚、正直的形象。
他的形象以及他的努力和牺牲为后世人们树立了榜样。
关羽作为一个历史人物,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无论是在《三国演义》中,还是在中国文化中,关羽的形象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
附件2:衡水学院学年论文题目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论《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内容摘要】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
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
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
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
艺术形象:勇武超群、人品出众;刚毅果敢、深通谋略;忠贞冠绝、义薄云天;却又骄傲自满,刚愎自用。
悲剧命运:关羽的悲剧形象,有明显的社会和时代烙印,高傲自负,缺乏战略眼光,导致孙曹联合使自己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是蜀汉政权的巨大损失。
关羽这一有着明显性格缺点的失败英雄,作者在悲剧的结局中使他的人格进一步升华。
【关键词】关羽艺术形象悲剧命运《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
该书将天下奇才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勇者张飞、许褚,庸主献帝、刘禅等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各极其态。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气,很令我钦佩。
关羽,字云长,河北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人称“美髯公”。
书中描写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
可谓气宇轩昂,威风凛凛。
关羽文武双全:他读过很多书,知春秋,明大义;他武功盖世,斩大将颜良、文丑,三战吕布等等。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
关羽武艺超群,智勇双全,上报国家,下报黎庶,其性格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勇武、忠义。
在古今历史英雄画廊中,关羽是极为后人称道的艺术形象,人们用“武圣人”与孔子的“文圣人”并称于世。
应该说,关羽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艺术典型。
罗贯中笔下塑造的关羽是一位悲剧英雄形象,他所处的诸侯纷争,三国争霸的乱世社会环境,以及自身骄傲自矜、目中无人、缺乏战略眼光等性格弱点共同酿就了其败走麦城的悲惨结局。
但正因为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才给后人留下深深的敬重和惋惜,令后人在深深崇敬的同时无不为其悲剧结局而深深叹息。
-1-人物形象(一)勇武超群、人品出众在《三国演义》中我们知道关羽是个读书识礼,武艺超群,有胆有识的人。
关羽的勇和吕布、张飞之流的勇不同,关羽的勇在于勇中有智,智中有义。
孔子云: “君子有勇无义为乱”。
(《论语•阳货》)就是说君子有勇不可无义,只一味的匹夫之勇难称得上真正的君子。
关羽是真正的君子,是罗贯中笔下的兼高超武艺和义重如山与一体的义勇形象,其一生戎马生涯,为我们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水淹七军”……。
笔者将这些故事归纳为三点来分析关羽的勇武。
拳家认为:胆乃技击之主帅。
在技击中强调要有“必胜之心”。
在《三国演义》第五回关羽“温酒斩华雄”这’段,可以看出关羽过人的胆量。
华雄是董卓帐下的一员大将,他身材高大,体格健壮,而且武艺超群,勇不可当。
你看他连斩鲍忠、祖茂、俞涉、潘风四将,令十八路诸候“众皆失色”。
而当时的关羽只是刘备手下的一个“马弓手”,很多人不了解他、看不起他。
但他不惧外强内疑,毅然提刀出帐,飞身上马迎战华雄。
面对如此强敌,关羽却有“必胜之心”。
曹操在他临行前“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羽说:“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于是便有了“酒尚温时斩华雄”的千古美谈。
试看“某去便来”说得多么轻松!试想,没有必胜的信心,没有视敌如草芥的胆量,怎么能如此洒脱?在白马,曹操指着河北大将颜良在山下排的“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的阵势对关公说:“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却说:“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真是豪气冲天。
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英雄孤胆,无所畏惧。
单刀赴东吴,更是他无畏胆略的极致表现。
当然,关羽的无所畏惧并不是蛮勇、肓勇。
绝伦超群的武功是他藐视一切敌手的实力,“一身忠义”的浩然正气更是他超人胆量的源泉。
(二)刚毅果敢、深通谋略关羽的刚毅,常为世人称道。
就连蜀汉的对立面孙权、曹操,以及他们手下的部将也是公认的。
周瑜说他是“熊虎之将”,陆逊说他是“当世雄杰”,张昭说他是“为人强梁”。
正是如此,刘备才放心让关羽留守荆州,独当一面。
成大事者必定具有超于常人的胆量,关羽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胆识过人、不畏艰难痛苦的英雄。
历史上的“刮骨疗毒”足能显示其坚强的毅力和超强的胆量。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羽尝为流矢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镞有毒,毒入于骨,当-2-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关公这一壮举的描述更是绘声绘色,艺术上,作者善于层层蓄势,使本来并不复杂的情节显得起伏跌宕,并且运用衬托和对比的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用众将士的“皆掩面失色”来衬托关羽的“全无痛苦之色,举棋自若”。
使得关羽坚忍性格更加生色。
华佗本是一代奇才,他那刮骨疗毒的方法也很奇特,而遇上关羽这样的奇人,三奇相结合,相映成趣,共同演义了一场小说史上的佳话(在此我们姑且不讨论此故事的真实性,单就本书而言)。
关羽的智勇双全足智多谋在他镇守荆州时发动的襄樊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首先,关羽选择了十分有利的战机:(一)刘备刚得到汉中,又攻占了上庸等地,蜀汉士气正盛;(二)前不久孙权在东方进攻合肥,关羽可与孙权遥相呼应;(三)七八月间正是雨季,便于发挥关羽水军的优势。
其次,关羽在进攻襄樊时,对孙权可能从后方偷袭,是有准备的,在后方留有相当多的军队,以备不测。
第三,他指挥得当,机智勇猛。
襄阳、襄樊两地隔汉江水相对,互为犄角,是曹军抗拒南方军的战略要地。
曹操派他的族弟镇南将军曹仁重兵驻守,并派平寇将军徐晃屯兵宛城,随时支援。
后曹操又派于禁领兵助守,曹仁命令于禁和庞德在襄樊城北屯驻。
可见曹军的部署已经相当完备。
但关羽并不畏惧敌人的严密防守,利用自己水军的优势,趁着暴雨,漳河水涨溢,樊城被洪水包围的形势发动进攻。
当时,城北的曹军已被淹没,于禁只得率领众将士逃避到高阜之处。
关羽早就抓到于禁平地扎营的弱点,趁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领水军向魏军猛攻。
于禁支撑不住,只能投降。
庞德率领一部分魏军继续顽抗,关羽集中力量围歼这部分魏军。
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庞德率领的魏军箭尽失竭,于是双方短兵相接,魏军大败,庞德突围企图乘小船向樊城逃去,关羽紧追不放,最终擒获了他。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关云长水淹七军。
在这场战役里,关羽的勇猛、机智、锐利的眼光、卓绝的军事领导才能一并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拍案叫绝。
(三)忠贞冠绝、义薄云天“忠”与“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历代文人作品中,表现这两方面主题的内容比比皆是。
如宋江的忠义,岳飞的忠义等。
“忠”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本义指忠诚,尽心竭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
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
以后引申特指忠于君主,主要指君臣关系、主仆关系,是下属对上司的义务。
“义”本作“宜”、“谊”,“谊”从宜,故《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
”宜即适宜,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一切做法,-3-正合其“度”,即有一定的尺寸,故做得恰如其分,就是义,否则,即是不义。
因此,就有君臣之义,老幼之义,贤愚之义,尊卑之义。
所以“义”主要指比较平等的朋友关系,兄弟关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丝毫不带有利诱和强制的性质。
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
“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
曹操为了收买其心,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虽如此,仍未能收得关羽之心。
后有人以诗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关羽的义,惊天动地。
“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
关羽为了报答曹操礼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违背军令状,以身家性命当代价,在华容道捉又放曹操。
当初若不是这样,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
(四)骄傲自满,刚愎自用罗贯中笔下的关羽另一个性格特点是骄傲自负,目中无人,这是造成其败走麦城,惨遭杀害的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
关羽是刘备政权中一名重要成员,五虎上将之首,他历尽坎坷,身经百战,为蜀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他对刘备尽忠尽义,可谓一代忠臣良将。
然而关羽自身“刚而自矜,目中无人”的性格弱点却断送了蜀国大好河山。
如同在蜀汉这局棋中,关羽这一子走错,兵败麦城,便落得个满盘皆输的结局。
分析关羽骄傲自满,刚愎自用性格的成因我们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自身原因:创业时身经百战未尝做过别人的手下败将,唯一的一次失败还不是由于自己的武艺不如别人,还博得曹操的折节招降曲意相待,这何尝不是自己骄傲的资本?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之势已定,刘备等人也有了荆州这块安身立命的地方,后来蜀汉版图节节扩张,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国,将荆州的防守大任交给关羽。
关羽如此的受重用,于是他的骄傲,自负,目中无人,骄傲轻敌的性格弱点便慢慢滋生开来。
第二,外在因素:刘备定益州时,马超从汉中来降,关羽写信给诸葛亮,欲与马超比武,诸葛亮知关羽好胜,故回信说:“梦起(马超字)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琼,彭之徒,当于翼德并驾争先,犹未及髯公之绝伦逸群。
”关羽得书后很高兴,像个孩子得家长夸奖般将信遍传给宾客们观看。
诸葛亮的这个举措固然平息了事端,但无形中也进一步滋长了关羽的骄傲情绪。
关羽高傲自负,还表现在唯我是大,目中无人。
无论对友,还是对敌都是如此。
刘备攻取益州,汉中称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当刘备派费诗将封关羽的敕令送至樊城前线时,关羽竟看不起黄忠,大怒说:“大丈夫终-4-不与老兵同烈!”不肯接受印绥。
最后经费诗百般劝说后方肯接受。
这样的目中无人怎不让黄老将军乃至手下的诸将心寒和气愤呢?我们且看费诗的说辞:“今汉中王虽有五虎将之封,而与将军又兄弟之义,视同一体。
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
岂与诸人等哉?”有这样美妙的誉词,试想有谁还不飘起来呢?高傲自负自然容易麻痹轻敌,孙权大将吕蒙正是利用关羽的这一性格弱点设下圈套。
先是让孙权将他调回,另换一个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
陆逊此人非同小可,后来的八百里火烧蜀军连营就是出于其手,可以说是据蜀汉第一功臣,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他刚到任时,便修书一封恭维关羽,关羽得到书信后,觉得陆逊还是个年轻的后生,不足为道,收到陆逊的“名马、异锦、酒礼等物”,听到来使谦卑的说辞,“关公览毕,仰面大笑”。
将后方的军队调出一半增援襄樊,如此,荆州的防守便不足,给了吕蒙可趁之机,于是便有了后来的白衣渡江、劝降士仁、糜芳、瓦解蜀军士气,并最终夺取了荆州。
关羽见此势,只得带领残兵败卒向西退守麦城,后在麦城突围后,依然一意孤行,不听谋士的劝谏,走小路最终被生擒,惨遭杀害,落得个凄凉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