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第1节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教案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一、教学目标1、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2、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3、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一、性状和相对性状1、性状2、相对性状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1、遗传2、变异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遗传现象。
激发了兴趣。
学生表现得很有兴趣。
并通过声音说出上课老师的名字。
开展探究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进行自我检查性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自身秘密的兴趣。
学生之间比较各自性状,是否有所有性状都相同的。
学生并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身上遗传有父母的性状。
都是遗传。
导入:为什么种了白玫瑰只能开白玫瑰花, 狗为什么就不能生下猫呢?俗语中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老师提示:各种生物把自身的特点传给后代,使得各种生物都自身的特点。
我们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听隔壁班是哪位老师在上课呢?同学们:这就是那位老师自身的特点。
我们用一个概念来概括:性状老师概括:生物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老师播放图片:现在大家来认识一下自己的性状。
学生进行活动(课本P98页)。
提示学生与同学比较。
老师明确名词相对性状的概念。
同学们:大家可能都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街上碰到一陌生人问你是某某的小孩吗?想一想,为什么?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学生并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不会完全相同。
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加深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感知。
的儿子会打洞。
”一样吗?老师概括:遗传的概念刚才大家对自己的性状的认识知道,同学们的性状不会完全相同。
同卵双胞胎,有没有完全相同呢?老师概括:变异的概念老师播放图片:大家再来认识一下遗传的现象。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目标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2、列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3、列举或辨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性状;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学重点①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活动②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难点①遗传概念②变异概念教学方法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引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照镜子,有的同学在想自己是双眼皮该多好,有的同学不喜欢自己的塌鼻梁,还有同学希望自己像明星一样靓丽、帅气,等等。
但同学们是否仔细想过,为什么自己会长这样张脸?”引导学生讨论自己与父母长相的异同及同学之间长相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然后导入新课: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一、性状和相对性状概念理解:1、性状:人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称为性状。
如一个人的五官、肤色、身高、血型、嗓音等。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总称为相对性状。
如人的毛发有直发和卷发,眼睛有蓝色、茶色和黑色等。
学生明确什么是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后,指导学生看到教材P98的表格,让同学们进行自我检查,并分别记录在表格上。
学生兴趣很高,积极参与,并进行了讨论。
当学生自我检查完毕,指导全班学生起立,随机请一位学生逐项报告自己检查的结果。
报告者逐项报告检查结果时,每报告一项,请和报告者本项特征不一样的同学坐下。
最后统计和报告者一起站立的同学有多少。
再引导同学们讨论,如果最后有人和报告者一起站立,继续检查他们的其他性状是否相同,并推测世界上两个人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
学生们通过观察推测出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有同学提出问题:“为什么我父母都是双眼皮,我却是单眼皮呢?”我不立即做答,而说:“这个问题提得好。
答案是什么呢?请阅读教材,找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通过阅读教材,学生知道了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知道了在生物传种接代中既有遗传也有变异。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运用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态特征生理特性性状相对性状普遍性遗传变异活动1:认识生物的性状活动2:探究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活动3:相对性状概念的形成活动5:遗传现象概念的形成活动7:变异现象概念的形成运用图片结课,理解重要概念总结概念亲代传递子代亲代子代差异导课结课呼应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处于活跃状态,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并与头脑中的前置概念建立联系,为后续学习“遗传和变异现象”打下基础。
通过再次观察图片,激起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前概念的冲突,激发学习者对本节内容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探究之中,培养学习者科学思维的能力。
教师展示图片设置抢答环节,通过学生激烈讨论,让学生真实参与课堂,获得真实形象的感性认识,同时体现师生互动的民主课堂。
通过学生对各种生物多种性状的描述,让学习者归纳总结说明性状是什么,培养学习者归纳概况能力。
第三阶段:加深理解,“相对性状”巩固提升阶段,让学习者学以致用。
授课环节学生活动3:说一说自己的性状提问:你们通过性状快速的认识老师,如何快速的让别人认识你呢?请同学们打开课前发的任务包,说一说自己的性状,也能让大家迅速认识你。
让同学展示自己的性状。
调查大家有没有任务单上完全一样的性状。
如果有,再再找不同性状。
把我们的性状罗列出来,发现世界没有和自己完全一样的人。
所以我们就要爱惜自己的生命,尊重生命,因为我们是世界上最幸运的。
通过刚才同学之间的比较,知道一种性状有不同表现类型,要是再同一种生物上发生,我们称为相对性状(书写板书)。
完成自己的任务单,并与小组交流讨论,对比分析,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表达。
学习者通过调查自己的性状总结归纳出相对性状的概念,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调查、合作、交流中培养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习者概念建构的过程——从感性到理性。
教学设计
课堂
检测
4分
钟
1.下列不属于性状的是()
A人的血液流动 B人的卷舌
C人的耳垂 D人的眼色
2.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玫瑰的黄花和红花
B 、狗的长毛和卷毛
C、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
D 、狗的黑毛和猫的黑毛
3、子女与父母在外貌特征、皮肤颜色、个子高矮的不同属于()
A、遗传 B 、变异
C、自然选择
D、人工选择
4、下列现象属于变异的是()
A、子女的一些性状跟他们的父母相似
B、将门出虎子
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D、种水稻得水稻,种玉米得玉米
谈收
获2
分钟
请大家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总结发言
让学生
充分感受学
习本节课的
意义。
遗传和变异现象一、教学目标1、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2、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3、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三、教学过程设计四、课堂小结,全面理解内容,形成知识网,提升能力要求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3、用俗语说出生物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
五、课后练习,巩固知识。
1.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有()(1)同样是生长成熟的鱼,鲤鱼的个体较大,鲫鱼的个体较小。
(2)狗的黑毛和狗的黄毛;(3)狗的卷毛和狗的黄毛;(4)狐的长尾和短尾;(5)穿山甲的爬行和鹅的游泳;(6)眼色的茶色、黑色和蓝色2.一只波斯猫生了一窝漂亮的小猫,其中一只和它一样长着一对蓝眼睛,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 ,其他小猫的眼睛都是一只黄一只蓝,这属于_______ 。
3.生物的性状受到____________的控制,也受_________的影响。
4.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探究_______ __和_______ _的科学就是遗传学。
5.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A.子女的一些性状跟他们的父母相似B.羊和小牛吃同种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D.种水稻得水稻,种玉米得玉米6.子女与父母在外貌特征、皮肤颜色、个子高矮的不同是()A.遗传B.变异C.自然选择D.人工选择7.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玫瑰的黄花和红花B.狗的长毛和卷毛C.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D.果蝇的红眼与白眼8.关于漫画《新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鼻子》中鼻子的性状不可能是遗传的B.《新鼻子》中鼻子的性状可能是遗传的C.《旧砖上剥落的碎片》的断腿很可能是遗传的D.《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都不可能遗传的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的理念是要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生活的的现象去总结生物学的概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并可以把学到过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初二生物备课教案优秀5篇初二生物备课教案【篇1】一、教材简析:《遗传和变异现象》是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一节,教材主要从三方面:1、通过比较个体间性状的差异,使学生识别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2、通过欣赏和评价两幅19世纪的漫画,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的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3、通过课后的性状调查和思考与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领悟;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遗传与变异的概念,从而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世界遗传的多样性,为今后学习生物的进化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知识。
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
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能列举和辨别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以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3、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调查、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了解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
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教学难点:1、理解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2、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幻灯片展示:2组同学们熟悉的明星照片,请同学们观察照片中的人物在外貌特征上有什么共同点,以此导入新课: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新课。
知识点一:性状和相对性状1、性状1)小游戏:①猜一猜:这分别是谁的眼睛?(引出名词——形态特征)②猜一猜:这是谁的声音?(引出名词——生理特性)由以上两个小游戏引出:性状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都称为性状。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精品教案北师大版遗传和变异现象一、教材分析:生命在生物圈中是不断延续和发展的。
这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生殖和发育是表因,而遗传和变异才是真正的内因。
本节是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
前一章即第19章的内容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是探讨生命如何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
从教材内容的组织来说,本节教材从经典遗传学的庞大体系中提取了几个关键名词: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作为入门。
再步步深入到后面几节课的: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探究遗传的规律性、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这样的内容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从内容呈现的方式来说,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并从中积极地情感体验,注重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知识。
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
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升华,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为对学生基本生物知识的构建我设定以下几点作为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等名词。
2、阐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遗传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感性的图片及探究活动,提高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尝试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方法。
情感目标: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重点: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第一节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⑵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
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教学重点:
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教学难点:
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自主探究式的学生互动总结式教学法。
2、通过启发式讲解法,结合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总结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现象设疑,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俗语中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在听到这些常见的现象时,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顺利进入主题。
然后就进一步导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我们这一节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设计目的:从日常的生活现象开始导入,激发兴趣的同时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既学到了知识又领略了大自然的奥妙。
(二)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的总结性学习
1、关于遗传和变异,同学们都有所了解,知道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用实物(苹果)让学生按照要求去找外貌特征和内部特征,让其小组进行总结。
归纳总结:我们生物学上就把生物体各种各样的特征称为生物的性状,包括了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观察常见的苹果,总结其特征,然后延伸到动物、人,归纳出生物都有各种各样的特征,这些特征在生物学就称为性状。
由于这个规律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所以学生不但容易接纳,而且能很好地理解。
2、“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是生物的什么呢?既然都是苹果的性状,为什么都不同呢?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又称为什么?”此外,可用图片或者设计两名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对比明显的相貌特征,如:个子的高矮对比,体形的胖瘦对比,眼睑,耳垂的位置,有无酒窝等,让学生初步建立起相对性状概念。
最后小组间开展探究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进行自我检查性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自身秘密的兴趣。
设计目的:关于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理解,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
理解难度,所以通过直观的图片欣赏和实物的刺激来进行对比,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自己理解不仅每种生物体都有各自的特征区别去其他的生物体,就是同一种生物不同的个体之间的同一个性状也存在差异,让学生把现象上升到了理论水平。
这样寓教于乐,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趣味,学生易于接受。
3、用多媒体放映几幅亲子间的照片让学生帮孩子找亲人,然后让学生自己评说亲子间可能存在的相似特征。
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和父母之间完全像还是有区别,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大家会积极参与,努力发现自己与父母间可能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一步了解“子女与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就是遗传的现象,性状存在的差异性就是变异的现象。
设计目的:用贴近学生的例子抓住学生的思维,从生活的现象中去找相关的知识,使学生易于明白,并上升到了理论水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4、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漫画:《新鼻子》《旧砖上脱落的碎片》
教师可简单讲清漫画中各人物之间的关系,既有父亲、母亲,新生儿和助产士。
然后让针对漫画小组进行讨论:
(1)《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脱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2) 哪幅漫画中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
(3) 哪幅画中存在变异现象?你的理由是什么?
设计目的: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现象,同时充分体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新理念。
(三)知识的学以致用和能力的培养
用几张动物的亲子图片,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平常所见到或者是听到的俗语解释这种现象: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树结果,酸甜各异”、“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像”等等
(四)课堂小结,全面理解内容,提升能力要求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
3、用俗语说出生物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
板书设计:。